怎样学习新闻写作[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8: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篇: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  

 

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

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 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 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  

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

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

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

 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 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

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 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五章新闻角度

 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 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

    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第六章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

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七章新闻语言

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 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 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 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 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 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 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 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 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

(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 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 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第三节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

 

 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 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第三节巧妙穿插 

一、插入导语

(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三)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

 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 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四)关注事件成因。第三节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

 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第四节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

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

 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

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一)及早预测;

(二)他人预测;

(三)权威预测;

(四)深度预测;

(五)审慎发稿。

 第四节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四)亲切、自然。

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第三节

新闻素描 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一)小角度;(二)大视野;(二)花絮的作用

二、花絮的写作

(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其次,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换言之,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其一,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第三节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第一,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第二,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第三,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第四节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首先,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其次,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二)深度来自历史感;

(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 

 

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 

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第二节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 三、一般叙述性材料。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

第三节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

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

——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通讯结构的特点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第二节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三、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四、均衡对称原则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五、跌宕起伏原则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第三节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

 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二、横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同时异空结构;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第四节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二、通讯的结尾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抒发情怀。

 

第二十章人物通讯

第一节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报道理念的变化。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三、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

四、“冰点”人物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第三节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

第一节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

基本类型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一、突发性事件

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

预知事件

 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第一,因题材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也较大,记者写的报道可以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第二,现场材料丰富,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和采访准备另外,记者有可能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见证历史”。大量的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性强,可信度高。

第三,写作“投入”,富有激情。

三、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

小故事

 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砭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二节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一、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一)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

(二)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三)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五、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

第一节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一、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报道典型经验,除了采取综合消息的形式以外,工作通讯以其篇幅和时效的宽容度,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三、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二节工作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三章风貌通讯 第一节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一、抓住特点写见闻;

二、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三、主题不容忽视。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第二节风貌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四章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社会观察通讯的

主要功能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首先,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其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二、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基本类型 

三、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第二节社会观察通讯的 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一)展现型;

(二)剖析型。

第三节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一、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

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

(一)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二)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

一方面,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现,才能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一)媚俗、盲目追求“卖点”;(二)注意保护隐私权;

(三)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 

二、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微观和宏观结合的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四)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五)刹住超长风。

第二十五章专访

第一节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二节专访的文体类型

一、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 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二、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 专访”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三、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

第三节专访的写作要领 

一、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二、散文处理式

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

三、口述实录

第四节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一)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

(二)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

(三)注意用眼睛采访。

(一)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

(二)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二、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三、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第二十六章新闻特写 第一节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巧妙的“截取”; 

一、镜头感

(二)适当的“放大”。

二、透视感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现场感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第二节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

一、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练,同时应该“画面感”与“动感”更强。除了人物特写之外,我们把其他的特写都用场景特写这个“大篮子”装起来了。主要理由是:在原来的分类中,例如事件特写、工作特写或者风情特写等,其实它们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一个或者一些关键性或者典型性的场景而完成的,取材的基本方法是极其近似的,因此可以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要有特点

(二)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二、场景特写

第三节特写的写作要领

第二十七章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一、数量增长惊人;

二、质量进步神速;

三、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节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一)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一)多媒体传播;

(二)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复制新闻,或者称COPY新闻。这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来的新闻。

二、原创新闻

一是指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二是指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三是指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二、超文本写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

(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三、互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网络新闻写作

需注意的问题

一、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二、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二、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三、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第五节

第六节培养数字化记者

(新闻写作)理论题

1、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

1、选择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

2、选择新近发生的、今天或者昨天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陈旧的事实;

3、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的事实;

4、选择最精炼的、从许多同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现象;

5、选择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2、怎样选择和提炼新闻主题:

1、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选择政治上重要的,就是抓住方向性的问题,选择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的主题。

2、选择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在选择主题时,不能单纯考虑编辑要什么,能不能见报,而是应该考虑受众真正关心和需要解答的问题。

3、选择涉及最迫切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二是群众议论纷纷、普遍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的“热门话题”;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问题。

3、消息的两种写作形式:

1、倒金字塔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又犹如倒放着的古埃及“金字塔”。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新闻结构形式。

倒金字塔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状的结构;另一种是导语将主要事实开阔出来后,主体部分仍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经过。

倒金字塔结构一般多用于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势:A,便于记者写作,可以很快地把事实组织起来;B,编辑制作标题时,只需看开头一两段就能知道新闻的具体事实;C,版面编辑在压缩新闻时,可以从后往前删节,而不会损害新闻的完整性;D,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倒金字塔结构的不足:A,头重脚轻,限制了作者的创造性,而且导语与消息的主体及标题容易重复;B,高潮在前,越往后味道越淡,会使读者看着没劲。

2、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其写作特点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接下来将将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或事件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伸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故事化;人文关怀;贴近性;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的不足: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

4、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做到准确。具体要求是: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等字样;

二、引用的各种材料,如背景材料、数字、史实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使用“据未经核实的消息”“据听说”的新闻来源;

三、报道中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准确。

2、做到客观。叙述客观事实准确无误,对事实的分析解释也要科学、没有任何曲解、夸大或缩小。

3、做到全面。要用两点论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同时,还要注意具体事实真实和整体事实真实的统一。

5、专访的特点和应该注意到问题:

特点:

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

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注意的问题:

1、确立专访主体,注重报道时机;

2、熟悉采访对象,拟定访问提纲;

3、注重谈话的纪实和提问的问题;

4、写好现场和人物;

5、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6、如何选择角度表现主题:

1、选择对某方面工作有全局性影响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

2、选择最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

3、选择适应读者心理的角度。

7、导语内涵、写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它能首先是读者了解到这篇消息说的是什么事,同时引出主题,并在主体部分阐述主题;其次,它对读者有“诱饵”作用,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导语的写作要求:

A,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B,导语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 C,导语中应突出最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 D,导语要具有针对性;

E,导语中的背景材料不宜过多; F,导语的句子要简洁。

8、通讯的主要特点和写作要求:

特点:

1、深刻性。通讯贵在对事实的分析和挖掘,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深度报道。

2、生动性。通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吧枯燥的事实写得形象生动。

3、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文体自由;结构样式多样化;可以展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4、评论性。通讯会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发表自己看法。

5、新闻性和完整性。写作要求:

1、要有一个聚焦适当的主题。这个主题要新鲜、集中和深刻。

2、要有一个合理清晰的结构。如纵向结构或者横向结构。

3、要选择真实典型新鲜的材料。人物通讯的写作

1、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表现人物;

2、要在典型的环境和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风采;

3、要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

4、要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5、通过多侧面描写再现人物事迹。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正确处理人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2、避免人物塑造的脸谱化;

3、杜绝程式化人物形象处理。

事件通讯的写作:

1、要精心提炼主题;

2、要精心安排结构;

3、要写好事件中的人物。工作通讯的写作:

1、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

2、要立足全局,选取典型事实;

3、要动用各种表现手法,将通讯写得生动形象。

风貌通讯的写作:

1、要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2、要善于运用对比衬托;

3、要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第二篇:怎样学习写作

怎样学习写作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都“深恶痛绝”,有的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更多的是像挤牙膏一样写了出来,但自己很不满意。作文兴趣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不怕作文进而喜欢作文呢?这儿有三个简便易行的办法。

一、学会摘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自然是我们每天的生活,但别人的精彩文章其实也是我们作文的一个来头。一篇文章有可能容纳了作者的一段生活,一篇文章有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个见解,一篇文章有可能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情感。学会了摘抄,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积累生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这说明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立志攻克写作难关的同学们,应该备有一本专门摘抄、点评的笔记本。可以摘抄的东西至少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

2、鲜活、生动的口语;

3、典型的人和事;

4、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5、精彩的描绘片断;

6、颇有特色的顺口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摘抄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比摘抄更进一步的环节。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二、学会拟题

现在很多作文题目是半命题或话题作文,如何想一个不落俗套的标题,选一个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是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如写秋天的作文,常见题目可能为“秋景”、“秋思”等,题目既大又空,很不好写。若改为“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就会好写一点,而且读者见此题目定会为之心动,欲一读而后快。对于这一类作文题的拟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办法:扩展法,就是在所给题目或关键词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使所给话题更加具体,从而降低写作难度,比如“笑容”前加上“售货员”,变成“售货员的笑容”;修辞法: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把你所想讲的意思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方法表达出来,比如“传统与时尚”;想象法,给你的题目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假如我是市长”、“文具盒里的聚会”;悬念法:构筑悬念,比如“石油埋藏在哪里?”“18岁,在想什么?”以此引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三、多做片段作文练习

片段作文练习是练习作文的好办法。可以不拘形式,比如以接龙游戏方式每个人写一段文字,最后连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个老师、同学为模特,用文字给他“画像”,或者找其他同学的作文来修改,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讲的“说明的话,要使它显豁;如是抽象的话,要使它最妙省;意在刺激,则使它具有刺激力;意在描摹,则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动态……”的效果。

这里列举只是作文中常用的一些训练方法,摘抄是基础工作,拟题构思是总体设计,片段作文是实践。大家多多练习,定会有所收获。当然,更多的作文技巧,还要靠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了。

怎样学习写作

很高兴与朋友们在这里相识。做为年轻朋友,我也和大家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因此,我愿和朋友们在心缘之梦这里,并通过这个平台,相交流,互提高,共切磋,同进步。

关于文学写作,古今中外名家的创作谈可谓是琳琅满目,我这个年轻人也谈写作,真的是有些不知海的深浅了!(常常被别人冠以青年作家和诗人,我真的有些惶惶然。)又想,就写作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在此同辈朋友未必会求全责备吧。因此,这才敢接受朋友之邀,坐在这里与大家相认识。

笔者曾经是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受过系统的文学学习和聆听过很多有影响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理论家,以及还有一些知名作家的教授和教诲,得益之处,受益之深,自然是不必说了。我在这里只是把我在大学里学习的一些笔记与我的写作实践体会,结合整理一下,献给大家,供朋友们参考。怎样学习写作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我的体会是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有些人在动笔之前,手里和心里可能有很多的素材,甚至是细节,如:个人经历和听来的故事等,但就是无从下手。其原因何在?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没有一个合适恰当的主题。而没有一个合适恰当的主题,也就使手中、心里的那些素材和细节孤立而零乱,无法凝炼和集中。如果硬去构思,结果可能是罗列生活的“流水帐”,也可能是一堆不伦不类的文字,如果这样,还不如再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生活。

几天以前,我在写一篇东西的时候,就是无从下手。当时有亲身经历的感动,也有那种创作心情和欲望,但就是找不到“灵感”,使这篇作品难产多日……魂牵梦绕中,我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包括所看过的书籍和作品,想得越多,我所熟悉的细节和人物在我脑海里越清晰,并且“即使它只是一件普通的衣裤,但对我来说,却一样是温馨无限的亲情”的主题,渐渐也酝酿出来了。

这样一来,我再提炼手中的原始素材(经历),就有了依据。写起来的时候,也就顺畅自然了。

常言说:熟能生巧。此话不假。初学者通过多看书,多练习,脑子里有几篇优秀的作品做为我们借鉴的“榜样”,再通过你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慢慢就会发现自己也能编写出一个“故事”了(注意:我说的是能够编写出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由此,步入正轨,选择你所喜欢的体裁去尝试,循序渐进,逐步成熟。

写到这里,我的心里还真的有些胆怯——毕竟我也年轻,也有待学习和提高。但是,我在这里还是鼓励大家一句话:能够成为作家的人,不一定是非得上过大学,念了中专——全国的高等学府,中等学校有很多,都开有这方面的专业课、教育课,但是毕业出来后,能够成为作家的很少,能够当上大作家的更是凤毛鳞角。所以,我们不要自卑,特别是那些有很多生活阅历的朋友们,把你们故事写出来,也许,你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大作家。

上述所谈,正确与否,愿听朋友们更多的意见。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因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故又称“语言艺术”。它是通过形象的美感作用,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借此反作用于生活生活。现代文学通常是分为四种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这四种体裁中,按内容的特点或体制大小,又可分出多种多样的文体样式。如:诗歌分为抒情诗、叙事诗等;散文分为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特写、速记等;小说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戏剧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多幕剧、独幕剧等。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构成我们知道,任何一部(篇)作品的完成,都是作者在对生活进行反复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为某些人物或事件所吸引、所触动,受到启发,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某种意义,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与激情。通过这个过程,作者艺术地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这里面包括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挖掘、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开展、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修饰等几个环节。就上述所言,一部作品的完成又可分为积累素材、构思作品、写作三个基本阶段。文学创作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和阶段,理论上可以分别说明,实际创作活动中却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推进、不可截然分开。

我是如何开始学习写作的首先我得说,我需要写作。以前我是记日记的。后来回翻那一本本五颜六色的宝贝,发现自己竟然看不懂他们。好像,那里面记录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模糊,而当

时的自己,竟然是那么不可思议。又因为喜欢读小说,就动手开始写起了小说。最早写小说,其实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因为谈着地下恋爱,就无限美好地写起爱情小说。只是那时的小说完全像梦魇一般,美丽的开头之后,永远找不到可以接受的结尾。于是,我有了几个虎头没尾的小说。仅此而已。

再次决定写小说时,态度已经比较严肃了,加上阅历的丰富,下笔前,那些故事已经荡气回肠地把自己感动过无数次了。只是提起笔后,才发现,眼高手低的现实版本。

于是,我读了很多书。我当然是先去找到中文书来读,鲁迅、唐弢、朱光潜,巴金、老舍、沈从文。我几乎把伯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里所有关于小说创作的书都翻过了。可是,如何写小说,我还是两眼一抹黑。原因很简单,这些名家告诉我的,是什么叫做好小说,而不是如何写小说。后来,我读到了一本台湾出版的书,胡菊人的《小说的艺术》。那是我所读到的中文写作书中的最佳作。所以那本书,我读了好几遍,我开始明白了,小说需要什么元素,技法上有些什么讲究。我后来想,那个时候虽然深感迷惑,却是写作的必经之路。就像修禅三境界,那时,我已经进入了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真正一步步地明白小说如何写,得感谢我能读懂英文。因为中文书不解渴,我开始往英文世界里去寻觅。这个历史性的举动,就像当年中国文革以后打开国门一样,让我惊讶不已。不只是如何写小说,还有如何写对话,如何创作人物,如果发挥想象,如何打动人心,如何铺垫,如何渲染,事无巨细,只要是能想到了,都能找到,甚至是不曾想过了,也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至此,竟然让我想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落后的现实。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这些是雕虫小技,所以无人问津?

我最早写《时差》时,是雄心勃勃的。因为那时,我已经学到了管理情节的技术。我之所以用“管理情节的技术”,是因为,我在英文书中学到的,是一步步的如何策划,就像管理一个计算机工程项目一样。我那时也明白了,写小说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所以,英文里用Craft(工匠)这个词来表达写小说的技巧。《时差》大约花了一年半写完。其中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按照我最初的设计来完成的。我那时完全沉浸在创作和想象的喷涌时期。每个晚上,我都能保证写二到五千字(哈哈,那时还不知道上网)。周末甚至可以写到每天上万字。就这样,30多万字的一部长篇,并没有让我费很大力气就完成了。只是那时候,我一直沉浸在自己那巨著完成的喜悦之中,我并不懂得好的作品需要精心的修改。除非我是福克纳那样的写作天才。虽然,读书时,我也知道要修改,但是就像视力正常的人永远不明白近视眼的苦楚一样。我根本踏不下心来做严肃的反省和修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那时,我真的想认真仔细地加以修改,我仍然不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人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小孩,就要求他参加马拉松比赛,是不切实际的。

好在,我没有停止,我又继续写了下去。我对写小说的那种创作的过程着了迷,我为那里面的人物而心神不宁,于是,很快地我完成了第二个长篇《此去经年》(发表时应编辑的要求,改名为《九味归一》)

直到写完了第三个长篇《盲点》,我才明白了修改对一部作品的意义。于是,我一遍遍地修改过这个长篇。不过,交给一位编辑时,她还是很不客气地说:怎么还有那么多错别字!你对你自己的作品一点儿都不上心。我听得大眼瞪小眼,哑口无言。

至今,我还在读,还在写。如今写作于我已经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即需要,又必要;即感舒心,也长见识。我不知道哪一天我会不需要写作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或许我就停止了思考,看透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第三篇:学习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学习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9月18日上午,在十四层会议室我参加了部门组织的新闻写作要点培训,主讲老师是部门张小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的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应该很有特色,作为一名新闻通讯员管理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去发现新闻。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写作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多问,从中得到灵感,这样才会写出一篇更好的新闻。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积极的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更好的新闻。

第四篇:怎样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最终版)

校园新闻素材的挖掘与主题深化

一、校园新闻素材的挖掘

要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突出新闻价值,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熟悉掌握学校有关情况,把握新闻事实。

(1)学校概况。学校地址,学校规模(班级数、建筑面积、师生人数、教学设备等),学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学校品牌(学校荣誉)等。

(2)学校理念。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标、校徽。(3)学校领导。校级领导,中层领导。

(4)学校组织机构。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大队部。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工会。副校长: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总务处:食堂、卫生室。政教:设保卫科、生活指导。

(5)学生会干部(纪检、卫生、文体、学习)。班干部(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高中增设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寝室长。

(6)学生社团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篮球协会、文学社、广播台等。

2. 面向全体师生,充分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

(1)记录校园大事,传播校园动态。每天所发生的重大的新闻如实加以记录报道,包括各种会议,比赛,活动。如:《某某中学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特色》、《某某中学创建花园式学校》、〈〈某某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免费为农民培训电脑技术〉〉

(2)关注师生学习生活,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改革、时代与英雄的交响。信息、观念与多元的生活。亲情、家庭与沁人的心香。阳光、大地与自然的回归。青春、活力与生命的旋律。启迪、警示与黑白的人间。历史、未来与纷繁的世界。通过以上方面全面反映师生学习生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教书育人环境。

(3)拓宽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用心写出高质量的新闻。这里列举几则: ①反映中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创造洁净、舒适的文明寝室,绚丽多彩的床头设计,追求个性风采的服装打扮。

②反映中小学生热爱运动,朝气蓬勃。痴迷足球、篮球运动,看球赛通宵,课余谈论姚明精神,课外野外探险、野营、旅游等。

③粮食问题。面对餐桌的剩菜冷饭,反映部分中小学生的落后精神风貌,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安全问题。封闭式管理就是安全吗? ⑤舞弊现象。作弊得来的分数值得吗? ⑥聘任问题。聘任班主任是喜还是忧? ⑦考核问题。是择优选择还是择优淘汰? 写作新闻的素材很多,面对发展变化的事实,作为通讯员要勤劳,学会探索、分析,有价值,高质量的新闻才会应运而生。应当说要写的东西很多,就看会不会去挖掘,不断发展变化的事情永远报道不完。有时自己觉得应该去写一下,却缺少素材,这时就要主动,去调查了解:处理每一件事都要有魄力,高效率。

二、校园新闻主题的深化

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作为通讯员,脑子里要常想的问题有:这次我要写的是什么?该取个什么标题?怎样使材料生动有新意,使主题集中、眉目清楚,从而吸引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化主题的问题。

作为通讯员,在报道时,要从大局和报道对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要使主题深化,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着手: 横的方面即广度,如展开扇子,扇面绚丽多彩。纵的方面即深度,如进入宫殿,各殿别有天地。要写好通讯,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校园通讯写的是学校各方面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而这些,只有通过和它的对立面相比较,才能表现出来。

无论你写的是消息、通讯,还是评论,都忌讳一个“平”字,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除结构、语言等协助技巧上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思路窄,见识浅,从而陷于一般化。因此,在深化主题时,要撒得开一些,视野开阔一些,要“立体化”,要有起伏,有跳跃。这就需要一点联想。而比较就是最基本的联想方法之一。一是左右的比较,二是前后的比较,也可以说是横的比较和纵的比较。如高一教材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用精巧的视角——突破零度写作,精彩的细节——以情入景,精炼的语言——优美、凝练。写出了获美国最高新闻奖的新闻。

深化主题,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大中见小。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报道一个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单位,完全可以反映一项政策,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侧面。如营养餐,如遏制大吃大喝。

在别人眼空无物时你能独具慧眼,在他人认为只能这样写而你却能那样写,就可以使主题深化,达到“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的境界。因此,在写通讯时,要改变思维定势,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别人所提供的现成的书面材料上,靠抄材料去写通讯。大家看到的是普遍性的东西,当你通过个性化处理,化成个别的、感性化的东西后,才是你独具魅力的通讯。

写通讯,只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独特的视角组织材料,写好细节,再现情节,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有血有肉,有说服力和生活气息。

新华社电 昨晚十点,北京新华路中段一家KTV发生特大火灾,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严重。目前,还不清楚火灾原因,警方正在全力调查。

明确:写作视角是客观报道、零度写作。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

找米下锅,把饭做香,美味可口

第五篇: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一般的新闻格式:

: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新闻标题的拟题标准:

1.要“实”。即明白实在,“一语破的”,让读者看题知文

2.准确贴切。即不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歪曲或虚构

3.言简意赅。即要求字少意明,简洁明快 4.生动传神。即切忌平铺直叙,毫无生气

二、导语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实在的信息,忌空泛的套话。

2、新闻要言之有物,新闻导语自然应该传递确定的信息,既能突出消息要点又内容具体实在。但有些导语却因过于笼统、雷同而行同虚设。

3、即便是需要高度概括的导语,仍可以避免、也必须避免空而不实。

4、要简练明白,忌冗长繁杂

5、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6.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及结果,也可以用五个W来表示:及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什么事(What,何事)、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三、正文

要求:紧扣主语,正文及内容要突出其亮点所在,注意,新闻背景可以夹在正文中体现。我们在写新闻的实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具体以校园新闻为实例):

1、非太正式的活动:应详写内容及结果,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一点修饰性的词语(如:协会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等)。

2、会议报道:不能用修饰性的语言,会议进程要写清楚,内容要抓住其重点,内容结构应清晰明了,分清主次。

四、结语(为此次活动取得的效果)

注意:为了更准确地报道新闻,建议记者要尽量跟组织方索要相关会议活动等相关采访资料。(这点也比较重要,尤其领导、嘉宾名称职务等,需要大家做足事前的准备工作,活动报道要求大家提前半个钟头到场,大家要充分利用这半个钟头的时间)

(二)新闻报道“模板”(这块要认真看下,很实用)

下面我从本校记者日常遇到最多的三种采访进行归纳总结一下:

会议类

会议类新闻通稿是我们工作中最常写的,他的结构也是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会议新闻稿,必须注意以下6点:

1、标题要符合会议的内容,校园内的会议类型很多,参与对象很不同,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学校哪个部门举行一定要写清楚,比如“校团委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座谈会”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9月10日,校团委在素质拓展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

3、列出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尤其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我建议职位要排在姓名之前,我是不大赞同《福大团讯》中规定姓名要排在职位之前的写法。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我们一般奉行奉行的原则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这样是为了体现基本的礼仪。但如果同时出现两个行政级别一样的领导,我们可去查询该领导相关资料,按照他们的资历排先后。

4、会议内容的提炼。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领导的讲话、讨论环节、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为了简洁,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全面。在多次总结领导的重要讲话中,我得出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

6、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它的意义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比赛类

比赛类新闻稿的一般结构是: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1、介绍评委。评为一般是一些相对比较有权威的老师或社会人士,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也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从介绍评委中也让读者感受到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2、比赛现场描写。竞赛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很多而不可能一一描述,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再侧重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3、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

4.写出举办比赛的意义。

活动类

活动类的新闻稿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要想写好这样的报道是有些难度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的反应。第三段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行文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书记xxx、校长xxx出席了活动,xx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xx余人参与了活动。”

2、正文要紧扣活动主题

我们在写一篇这个类型的稿件时,首要要清楚这个活动的主题,然后整个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才好,切勿出现内容却与主题脱离现象。比如这个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就要从内容中体现这个主题。

3、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4、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高雅艺术进福大》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几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同时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五四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5、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从时间上来说,学校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各单位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

拓展篇

作为合格的校园记者我觉得不仅仅只完成组织安排的相关采访报道任务,更多地要自己拓展独立采访、挖掘校园内有价值的事件。尤其是对于以后想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学很重要。

怎样才能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呢?在大学丰富多彩而很多又具有循环性的生活中,要寻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就要培养自己敏感的新闻触角,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很好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曾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

获得的。在08级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同时作为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新闻稿,就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值得写的事情,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比如,期中考试结束了,可以采访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同学,请他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可以采访任课老师,请他谈谈同学们在前一段时间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当选题确定以后,还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和调查。比如,我校的纪律状况在师生们的努力下,有了较大的改观,我们可以采访同学们,请他们谈谈自己为学校的校规作了哪些工作;可以采访老师,请他们谈谈看到班级发生变化后的感受,可以采访校领导,请他们谈谈怎样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校风、校纪工作。在采访中,首先要做好采访的准备,比如要提出什么问题,准备好必要的记录工具,如纸、笔、录音笔等;其次,采访过程中,要虚心学习,认真记录;然后,对采访得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最后,我们就要从中选取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去写,所选角度要尽量新颖。最好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就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各位可以参考下以下四个角度:

第一、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第二、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第三、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第四、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行文中新闻的主体内容要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时不要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虽然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但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最后,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

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新闻写好之后一定要要有反复修改的毅力。一定要多读几遍,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驾驭能力”就不能写成“驾御能力”,这样给读者易造成歧义,理解不透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注意篇

一、消息报道的避免纯粹官方化

作为校园新闻采写者,在做会议新闻报道时,我们的心态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不能因为采写会议新闻就官方化味道十足。由于我们的工作任务本身更多侧重于学校党政新闻方面,有记者往往任何此类消息都采取单一报道方式,写出来的稿子几乎可以拿来当新华社通稿。另一方面,我们的有些记者往往在写多了形式一致的消息报道之后总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校园记者不过如此,当个会议记录者罢了。这种情绪的产生,个人感觉最大的根源在于自我写作的千篇一律不懂创新。这一点又和第一方面要阐述的内容吻合,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议新闻报道形式不仅仅是领导开会、专家讲座、对外接见、洽谈合作等冠冕堂皇的官方化制作,我们应该更独具自我眼光,从中挖掘新意并试图改变报道思维与报道方法。

二、报道内容的避免求大求全化

在采写一个讲座稿子时,切勿全篇记录,不管讲座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一概写进新闻中。这样的写作处理方法显然有悖消息写作要求。另外,力图做深度报道不是不被允许,而关键在于,究竟有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是事无巨细、毫无重点,更不是全程跟踪、一滴不漏,而是全方位描述、多角度思考,往往更加体现新闻策划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此类稿子的写作中一定要注重挖掘重点、突出报道,多从受众角度考虑,提供有用信息。

三、报道避免过分倾向受众的哗众取宠化

目标过分倾向受众,等于滑进了哗众取宠的窠臼。其实校园新闻的制作并不是一个难以从事的工作,只要受众喜欢的线索,就是我们要做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过这里重要的还是一个度的把握,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能过分偏好而丧失新闻道德。这不仅是我们目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今后走向社会职业的道路中,也需时刻注意,不断反省总结。

四、人物通讯报道避免歌功颂德化

作为校园新闻记者,写人物通讯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可能被采访对象是我们的老师或是同学或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学校领导,无论采访对象如何受记者本人尊敬,在通讯写

作中都要尽量避免记者主观意愿的表露。可以采用的一种思路是,以该新闻对象为线索,主要描述该对象曾经发生过的系列事实。避免过分客套话与恭维话,严格站在客观立场进行描述,应该是人物通讯报道的基本原则。清晰思路,以具体事例论证观点,注重描写语言的通俗、生动活泼,注重特色,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是人物通讯报道操作的基本方法。

总结篇

作为学生记者,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价值定位。一方面我们值得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个高度看待问题,具备一种把握全局的意识与思维能力,在这一点上,由于我们接触到的和所掌握的基本信息往往全面宏观,一般同学不能企及;另外一方面,我们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信息传播的服务者,有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受众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没有特殊优待。我们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点启发,同时也愿意听到你们的不同意见,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起探讨、进步。谢谢!

注:版权本人所有,请勿用于商业,仅限于福大记者朋友交流学习。

下载怎样学习新闻写作[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学习新闻写作[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

    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

    浅谈新闻写作

    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向世人展示这大千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呢? 一、坚持真实性。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

    新闻写作探讨

    新闻写作探讨 一、怎样写稿 1.新闻的特点:新、短、实、快 新:要避免写新闻稿常见的几种毛病,一是把总结或报告改头换面用来投稿,这样新闻价值不高,机关味很浓,针对性不强,引不起编......

    新闻写作整理

    《新闻写作》题型及相关重点 一、题型 1. 简答题 4题 20分 答题要点: 1) 答出要点,不需要展开 2) 只涉及消息这部分。内容包含:导语、结构、表达等 2. 应用题 3题 30分 答题要......

    新闻写作

    1.新闻的定义:陆定一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根本。时效是新闻的魅力。舆论引导式新闻的灵魂。 3.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首先......

    新闻写作

    下编:通讯写作 什么是通讯? • 现代新闻写作学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现实中各种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

    新闻写作

    范围: 1、新闻材料:分类 :按性质分;新闻事实材料背景事实材料言论性材料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材料(第一手材料,是记者直接从新闻现场耳闻目睹抓来的材料。直接材料报道中往往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