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 虎门销烟

时间:2019-05-14 08: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剧 虎门销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剧 虎门销烟》。

第一篇:历史剧 虎门销烟

历史剧 虎门销烟

旁白: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人物:林则徐,道光帝,庆亲王奕窦,弛烟派琦善,两广总督邓廷桢,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英国烟商颠地,太监一名,传令士兵一名,士兵四名,民众若干

第一幕:

时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的一天早晨 地点:紫禁城的皇宫中

(道光帝默默地坐在皇位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时,台下隐隐的传来了争论的声音,他抬起头望望台下,一名太监上台)

太 监(低着头慢慢上前)皇上,几位大臣有要事请见。道光帝(略带思考)传他们上来。

林则徐,庆亲王奕窦,弛烟派琦善依次低着头上台。林则徐(低着头急匆匆地走向前)臣有事请奏。道光帝 何事?

林则徐(目光略略扫过那两位大臣)臣以为,鸦片正危害很大,应当禁止。琦 善(做陶醉状)怎么会呢?鸦片是个好东西,躺在床上吸着大烟,被烟雾包裹着,这真是顶级的享受啊!

奕 窦(边说边摇头晃脑)是啊,是啊,感觉就像升入天境一般!皇上,臣家中还有两箱印度产的鸦片,明天就供给皇上您,给您也尝尝鲜!(兴高采烈)

道光帝 哦?是吗?那我倒有兴致试一试!

林则徐(紧张的说)皇上,万万不可!鸦片是夷人用来毒害清朝的武器啊!鸦片不除,社稷危矣!

琦 善(冲向前,指着林则徐)你胡说!你凭什么这样说? 道光帝 琦善说的有理。你有何由说鸦片之危害呢?

林则徐(义正言辞地说)臣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统计发现,鸦片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第一,鸦片这种东西售价很贵,它使我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而这也引发了我国的财政危机,近几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下降。

第二,鸦片会消耗我们军队的战斗力,据我调查,有些沿海官兵甚至处外国鸦片商人相互勾结来贩卖鸦片。

道光帝(拍案)竟然有这种事!

奕窦和琦善在一旁擦了擦汗。

林则徐 不仅如此,鸦片还严重危害百姓的身心健康,在某些沿海地区,常可以见到百姓瘦骨嶙峋躺在街上吸食大烟的人,很多人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导致地区的犯罪率大大上升。道光帝(点了点头)说的有道理。

林则徐 更可怕的是,有些官僚和贵族也染上吸大烟的习惯,他们变得腐败,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通过压榨百姓血汗钱来购买鸦片!

琦 善(气急败坏大声的斥责林则徐)一派胡言!我们大清朝官员们一个个都公正廉洁,对皇上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干这种事!

奕 窦(连忙走上前)琦大臣说得对,林则徐完全就是在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望皇上明查!

道光帝(皱了皱眉头,不悦的说)要不是听到林爱卿的一席话,我恐怕还被你们蒙在鼓里,以为鸦片是个什么好东西 奕窦和琦善连忙跪了下来,吓得一语不发。

道光帝(面色严峻)你们自己都在吸食鸦片,还敢来这里说三道四。都给我退下!

奕窦、琦善 是、是。

奕窦、琦善连滚带爬地下了台。

林则徐(激动地)臣以为,此事若瑞不加以阻止,数年之后,中原几无可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有充饷之银。

道光帝(站起来激动地大声说)爱卿所言甚是。现我命你为钦差大臣,全权治理此事,铲除根源,务必要全国禁烟。

林则徐(表情坚毅)是。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誓与此事相始终,臣将竭尽所能,鸦片一日不绝,臣绝不回来!林则徐走下台。

第一幕结束。

第二幕:

时间:道光十九年初 地点:广州都督府

(两广总督邓延桢正在案上处理公文,桌上一堆堆关于鸦片走私的案件,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使他不住地唉声叹气。)

传命兵飞奔而上。

传令兵 报!钦差大臣林大人来访。

(邓延桢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赶忙走向前,林则徐上台)

林则徐(向他作了个揖,笑着说)延桢,好久不见啊!

邓延桢(笑着回礼)我想你不远万里来这里恐怕不单单是看我的吧!

林则徐 确实,皇帝命我这钦差大臣就是为了解决沿海地区鸦片泛滥的问题。邓延桢(略微叹了口气)你来这里当然是极好的,但里洋烟贩很多,而且态度都很横,有的地方官员也纵容他们。说实在,我着手处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什么成效。

邓延桢边说边来回踱步。

邓延桢(无奈地说)这里烟馆林立,街上到处都是瘦骨嶙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吸食鸦片而穷困潦倒,家庭破裂,而且一旦吸食鸦片就很难从泥沼里脱身。唉,鸦片为什么具有这么可怕的力量呢?

林则徐 是啊,我早有耳闻,两广地区算得上是受鸦片毒害非常严重的地区,要想做到全国禁烟,首先就要整治这一地区。

邓延桢 可是,这该怎么整治呢?有些地方官员甚至反对禁烟,这让我很无奈。林则徐(笑了笑)现在可不一样了,皇帝已经下达了全国禁烟的圣旨。这样一来我们有圣旨做为保障,还怕禁烟不成吗?

邓延桢(激动地)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赶快把圣上的旨意传达给各个地方,传令兵!

传令兵 到!

邓延桢 立即通过驿站向各个地方传达全面禁烟的旨令。传令兵 是!(传令兵快步跑下台)邓延桢 那我们现在找洋贩子谈谈吧。林则徐 好。我正有此意。

邓延桢、林则徐一起走下台

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

时间:道光十九年早春 地点:十三行

(邓延桢引林则徐到十三行与英国烟商头头颠地谈话,此时此刻,颠地正歪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双眼盯着天花板,丝毫没有要迎接钦差大人样子。)颠 地(漫不经心地玩弄着自己的手表)钦差大人,我听说你是来查禁鸦片的。林则徐(忍住气严厉地说)是的,我国皇上已颁布了圣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鸦片。

颠 地 你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商人,我不懂你们的政治,我只是应人们的需要,向人们卖一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东西。

林则徐 我也只是向你们通知一件事情,就是不允许你们贩卖鸦片,并命令你们在三天之内上交所有的鸦片。

颠 地(惊讶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什么?你怎么可以将鸦片,将我们的商品,我们的私有财产给没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我们做得都正大光明的买卖,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从没有干过骗人钱财,强买强卖的事!

林则徐(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大专地说)你们做得都是正大光明的买卖吗?你们勾结当地官员和军士来贩卖鸦片,向当地官员行贿,这就是你所谓的正大光明?鸦片这种东西你们低买入高价卖出,还装作给人民实惠,这不叫骗人钱财?你们诱骗人们吸食鸦片上瘾,而无法自拔,不得不再去买你们的鸦片,这还不叫强买强卖?总而言之,卖鸦片这种不正义的事,我们永远都要禁止!

颠 地 这„„

(颠地被讲得灰头土脸,无言以对。正当林则徐转身离开时颠地叫住了他)

颠 地 林大人慢走!

(他向台上招了招手,有两个仆人将一个大箱子抬了上来,颠地上前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金银财宝,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颠 地(讨好的笑着)钦差大人,都怪我之前太无知,冒犯了大人您。这是给您的一点见面礼,希望您能让我们继续卖鸦片,之后的利润,肯定也会有您的一份。

(林则徐厌恶的扭过头,用厌恶的眼神睥睨着看他。)林则徐(一字一顿地)我有希望你不要用金钱珠宝来玷污我的人格。如果你想用金钱来买通我,那么事实证明你错了。

林则徐大步走下台,留下颠地呆呆地站在那里。

第三幕结束。

第四幕:

时间:道光十九年三月下旬 地点:十三行外

在三日后,烟商只是象征性的交出了一千箱鸦片。于是在林则徐的支持下,邓延桢下令封锁了广州海岸,围困十三行,副其交出全部鸦片,商务总监查理.义律闻讯从澳门赶到广州来见林则徐,希望能阻止林则徐的行动。

(林则徐身旁站着两个士兵,义律走上台见林则徐,向他略略鞠了一个躬,林则徐还礼)

义 律 你好,钦差大人,我是英国商务总监,我很迫切地希望能够和平友好的解决此事。

林则徐 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你们的商人不配合,我只好出此下策。义 律 不,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在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权利。相反地,你派人置困十三行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林则徐 你恰恰将事情颠倒过来了,我们这样做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义 律 你凭什么这样说?贸易往来是很正常的事,而你却偏偏要阻止他,这显然是不对的。

林则徐(严厉的说)我希望你能知道,他们卖的不是正常的商品,不是在卖日常用品或是生活必须品,他们卖的是鸦片,是毒品,是危害人身心健康的东西,所以我们禁烟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的事。

义 律(不知羞耻地)我也希望你能知道,贸易是双方的,是基于两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但你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这一原则,显然你并没有充分尊重我国的贸易权利。

林则徐(很不悦地走到他面前,直视他的眼睛)我想问的是,你们难到真正尊重我们国家了吗?你们明明知道鸦片有害,在你们国家上包括伦敦、苏格兰、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却偏偏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这难道就不是对我国的一种污辱?孔子曾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连最基础的尊重他人都做不到,又何必非要我们尊重你们呢?

义 律(气急败坏)我要报告给英国女王!你,你严重损害了我们的权益,你会后悔的。

林则徐 回去把事情告诉英国女王吧,我相信她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知道鸦片的危害,她一定会认同我的做法的。

义 律(用手指着林则徐)你„„

林则徐 还是让他们快快交出鸦片吧!这才是明智之举 义 律 你给我等着瞧!

(义律又气又跳,但自知理亏,只好怒气冲冲地离开。邓延桢快步走上台。)

邓延桢 义律教唆那些烟贩不去上交鸦片,我们该怎么办? 林则徐(沉吟了一会)继续围着,断水断粮,不要放里面一个人出去,直到他们将鸦片全部交出为止。

邓延桢(点了点头)好。

(邓延桢下台,林则徐独自坐在那里默默思考着)

第四幕结束。

第五幕:

时间: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

(在经过近十天的周旋和谈判后,义律最终屈服,并将两万多箱鸦片上交,在民间官府也收缴了大量的烟膏、烟枪等物品,这些东西全都运到虎门进行销毁。此时此刻,虎门周围人山人海,当地的百姓们、外商、领事,外国记者无一不在等待着销烟这一神圣时刻的开始。林则徐和邓延桢站在浸满鸦片的池子旁。邓延桢(面带微笑)唔,我想一切都结束了。

林则徐(表情略带严肃)不,我相这只是刚刚开始,禁烟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仅仅是要阻止外国向中国倾销鸦片,还要让百姓懂得鸦片的危害,从人们的心理上根除对鸦片的需求。

邓延桢(点了点头)是啊!这不是结束,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只有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团结一致,才能在与外国人博弈时立于不败之地啊!(一切皆已就绪,传令兵跑到林则徐面前请求指示)

林则徐(振臂一挥神情激昂)销烟开始!

(士兵们将一袋装生石灰倒入池中,顿时水沸腾起来,水面上升起了滚滚烟雾,而这烟雾,将他禁毒的精神和他的中国梦带向远方。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成千上万的百姓欢呼雀跃,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持续23天二万多斤的鸦片化为烟渣。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欺辱!)

合肥八中高二(35)班

郭嘉豪

第二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说课稿

司徒街小学

高建花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在提醒学生认识课文这种首尾联系的结构以后,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

1.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2)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小结指导朗读。

2.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3. 指名读第四小节。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4. 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生活现象都聚拢到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真切可感,更为丰富多彩。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3)齐读。

5. 引读第五小节。

6.(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7. 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2)练习朗读,评价。(3)齐读。

8. 观看销烟录象。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四、拓展延伸,再悟“壮举”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因此,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

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组织学生,诵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板书

第三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当时的情景

四、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出示罂栗花图片(指出此花是制作鸦片的原料。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掉,使人体力日衰,当兵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对中国危害极大。

二、精度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1)、一自然段交待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2)、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的销烟场面

(3)、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最后讲出了一些问题由学生回答。

(4)、重点理解

“伟大的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壮”体现在场面的壮观: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b、仪式隆重

c、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朗读时的重点词语:分外壮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语

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5)、销烟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三、课外延伸

现在的毒品是经提纯的如冰毒、海洛因等,其危害性更大。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虎门销烟》说课材料

说教材

我今天讲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虎门销烟》的二课时本课设计理念通过逐词逐句讲解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说教法

本课用启发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提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课文后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意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说学生

对于本班学生较生疏,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情绪,及时调整提问方式。

说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段落

2、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3、教师予以总结概括(由词句到段落最后到全文的理解概括)

4、通过提问,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更正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概括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提问题,使学生了解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对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延伸方面使学生正确对待毒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做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由于对本班学生较生疏,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教学方法上以及课堂调控能力方面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054300河北省临城县岗西中心小学井中振电话:1393294523

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当时的情景

四、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出示罂栗花图片(指出此花是制作鸦片的原料。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掉,使人体力日衰,当兵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对中国危害极大。

二、精度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1)、一自然段交待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2)、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的销烟场面

(3)、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最后讲出了一些问题由学生回答。

(4)、重点理解

“伟大的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壮”体现在场面的壮观: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b、仪式隆重

c、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朗读时的重点词语:分外壮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语

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5)、销烟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三、课外延伸

现在的毒品是经提纯的如冰毒、海洛因等,其危害性更大。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虎门销烟》说课材料

说教材

我今天讲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虎门销烟》的二课时本课设计理念通过逐词逐句讲解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说教法

本课用启发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提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课文后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意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说学生

对于本班学生较生疏,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情绪,及时调整提问方式。

说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段落

2、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3、教师予以总结概括(由词句到段落最后到全文的理解概括)

4、通过提问,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更正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概括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提问题,使学生了解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对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延伸方面使学生正确对待毒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做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由于对本班学生较生疏,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教学方法上以及课堂调控能力方面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第四篇: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认识一种花。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出示图】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修改为:在中国近代,许多中国人曾深受其害,导致千万人丧命,甚至家破人亡。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处置这罪魁祸首——鸦片?(板书:销烟)

2、比较:“销”(熔化像金属一样的鸦片)、“消”

3、在近代世上,也有一个人的想法和同学们一样。他在广东的虎门进行了一场销烟,我们把这一历史事件叫做——(补全课题:虎门销烟)○读题,这个人是谁?(板书:林则徐)○认识他吗?介绍一下。

4、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任务的方法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二、整体感知,学文首尾段落

1、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2、出示生字词。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

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

(4)第六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出示§2】交流:(相机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出示句子】“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1)“分外壮丽”(理解:格外、特别壮丽)

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壮丽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过渡:读读找找第2段,哪些地方与往日不同?

【出示句子】“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人多,哪里看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水泄不通”理解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车水马龙„„)(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4)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二)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真称得上是一次“伟大壮举”。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你又从哪里看出“壮”呢?

2、交流。

【出示句子】“这时候„„开始了。”

(1)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2)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进行诵读,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3、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如何一步一步销烟的?(1)交流: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2)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读一读,练习复述(抓住关键词语)

(3)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4、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壮”? 【出示句子】“看到„„虎门上空。”

(1)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老百姓会说什么?喊什么?(2)指导朗读(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伟大壮举”战果之大:“整整”、“23天”(持续时间长)“二百多万斤”(数量大)○练习朗读

四、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五、读写迁移 布置作业 修改为:

四、总结迁移

1、回顾课文内容。

2、林则徐主持的这场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被称为“壮举”是因为“场面壮观”:(1)来观看的人多(2)仪式隆重(3)销毁烟片数量多、时间长。这个“伟大壮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对待别人的欺辱是会坚决抗争的。,正如文中所说的——齐读§6。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89年6月3日。

3、为了纪念这位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人们在广州、福州等多个地方立起了林则徐塑像。

4、【出示塑像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主要写的内容:(1)描写苏向上的林则徐形象;(2)回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3)发表感想,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民不可侮。)○完成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伟大壮举)场面: 壮观 隆重

先 撒盐巴 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经过: 再 抛鸦片

然后 倒石灰 作业设计:

一、课文精彩回读

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倒下去。

二、画龙点睛(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1.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2.()害人的鸦片不销毁,()会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功,()受到后人的传诵和敬仰。

三、快乐练笔

在生活学习中,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说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请同学们把你平时做的事情用“首先„„再把„„然后„„”这个句式完整地记录下来。

第五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3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5月,共收缴鸦片237万余斤。6月3日至25日,由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烟行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维新运动---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辛亥革命后,由当时位于南京的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具有“宪法”性的文件。临时约法规定中国实行五权分立(实际上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为责任内阁制,希望用责任内阁来削弱总统权力。1912年3月8日由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4年5月1日因大总统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复。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整风运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重点词是 中国化。简言之是 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指符合融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和理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心词是 马克思主义。简言之 结合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两者的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俩个不同范畴的词汇,没有可比性。国民大革命---从珠江领域到长江流域,1924年初-1927.7.15革命的性质是推翻北洋军阎的统治,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中共:陈独秀国民党:先是孙中山,后是蒋介石)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九二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的一次进攻战役。

1: 简述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社会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教训:第一,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帝反封建主义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原因: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

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外部原因--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5: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经济条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所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6: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

民权主义: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以治理国家。

民生主义: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8: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及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 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9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何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三次左倾错误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严重地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左倾错误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形势等的分析,都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论断,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去甚远。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基本经验及历史意义.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根本原因: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意义: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基本经验: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11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进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 2>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

3>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唤醒国际舆论的支持.地位: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2、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3、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4、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下载历史剧  虎门销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剧 虎门销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示范小学宫丽君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怀化市洪江区东方红小学周枞阳 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

    虎门销烟

    8 虎门销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

    虎门销烟读后感范文

    虎门销烟读后感 篇一:虎门销烟>读后感《虎门销烟》讲的是 1839 年6 月3 日清朝爱国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文中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正如课文......

    《虎门销烟》发言稿

    《虎门销烟》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四年级组 文雯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

    7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里就沸腾了。老年人笑嘻嘻地捋(lǚ)着胡子;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小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大声地喊:“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去虎门......

    《虎门销烟》读后感

    《虎门销烟》读后感 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最后,1839年3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回眸虎门销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青年朋友们: 我们有谁会忘记那一天,那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一声令下,所收缴的洋鬼子们的三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