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洲音乐
第十一节 非洲音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非洲几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体会非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它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二、初步了解几首非洲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而体会非洲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了解非洲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非洲音乐简介
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由于众多繁杂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千差万别。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鼓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主要是美洲音乐有巨大的影响。
(二)非洲音乐欣赏
1、欣赏博茨瓦纳民间音乐姆比拉弹唱《孩子》
a、组织学生讨论听音乐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旋律、鼓点、节奏、乐器等方面分析作品。
b、介绍、欣赏非洲乐器“姆比拉”(看课件)。
“姆比拉”是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也称“散扎”、“薄片琴”。其结构是将一系列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木制或铁制),分1-3排绑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面装有一个木盒或干葫芦作为共鸣体。各地“姆比拉”的簧片数量不一,每根簧片发一音,可演奏各种旋律。如同时拨动两根簧片,还可以发出和声。
2、欣赏加纳民间音乐《非洲木琴独奏》
a、欣赏音乐(课件)
b、介绍、欣赏非洲乐器“马林巴”(看课件)。
流行于分周各地的木琴称为“马林巴”。非洲木琴有数百种,有的仅有1-4键,但10-22键的更为多见,还有2-6人一起演奏的木琴。
(三)非洲鼓与歌舞
1、非洲鼓与歌舞介绍
非洲黑人歌舞的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伴奏的乐器是以鼓为主的各种打击乐器。故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击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鲜明的节奏,它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其它的伴奏乐器还有葫芦、木子、金属铃之类的各种响木琴以及简单的木管等。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诵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或者与之呼应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成鲜明的旋律。在舞蹈过程中还时常伴有呼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长宫廷中,传统音乐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礼仪音乐还要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某种乐器就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例如东非和南非的鼓。
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习,进入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启蒙训练,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合格之后才被接纳为正式的部落成员进入社会。(1)欣赏科特迪瓦民间音乐歌舞曲《古诺人的尤勒舞》。
(2)欣赏却比人的舞蹈音乐《恩歌多舞》。
2、习拍打课本后面的非洲节奏。(课件)
(四)非洲音乐的主要特征:
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发达的节奏,包括复变的节奏线条和节奏层次。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非洲音乐的音阶有多种类型。非洲音乐旋律的音域往往比较窄,乐器比较小。
三、小结
第二篇:非洲音乐
非洲舞蹈
非洲居民,男女老幼,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唱歌跳舞,是非洲大陆上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形式,如同东方人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盐一样,非洲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歌和舞。高兴的心情要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要通过唱歌跳舞来排泄;获得一笔收入要唱歌跳舞进行庆贺,即使明天可能揭不开锅今天也要照样唱歌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非洲人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劳动休息片刻,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那些少年儿童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走在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您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您只要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会当场给您表演一段舞蹈。非洲的舞蹈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难怪人们将非洲称为“一个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非洲鼓
非洲鼓
非洲鼓---Djembe 起源于西非部落,属於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最特别的是,这乐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调整音调的高低,另一手敲出节奏。
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于其音乐属性可以广泛被运用在特殊节庆场合,例如 Yagba Odienne即是音乐会、婚礼、节日庆典等之必备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热情的迎宾旋律。聆听富饶节奏变化之非洲音乐,你会体验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风格!
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斓的串珠装在鼓边上,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也有用鼓锤敲击的,过去曾经用象牙、人骨做过鼓锤。还有一种用小棍子磨擦喷有某种粉末的鼓皮而发声的磨擦鼓。在尼日利亚有一种夹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随着手臂对鼓身皮条的压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随时变化。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动中,何时奏乐,何时起舞,以至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进行都要听从大鼓的指挥。毛里塔尼亚的的女鼓手则是边舞边击鼓,她们时而用手指轻弹鼓皮,如行云流水,时而猛烈敲击,如江河奔腾。她们一面击鼓,一面用双手轮流拍打臂、腿,作出各种姿态,非常动人。又如在布隆迪,10名男舞蹈演员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半圆形,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圆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员们轮流上前击奏。他们时而凌空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密集的鼓点、热烈狂欢的场面,十分精彩。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鼓的数字是有规定的,在原布干达王国,巨大的仪式性的鼓,国王有93个,各级酋长依此递减,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作牺牲。这种鼓是当作神物来尊崇的。
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
非洲人还常用鼓励来表达不便用语言表达的事物,如加纳的阿肯人,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赞美自己的妻子,鼓语还可用来宣布一个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举行一次评选鼓手的集会。在加纳举行的“赛鼓会”上,鼓手们分为两组擂鼓对阵。先用明快、热烈的鼓声颂扬酋长的美德、功绩,然后用徐缓、清新的鼓点叙述远古的神话、传说,接着又用急骤的鼓点宣布族内的新闻趣事。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表达出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时而使人悲愤填膺,时而引人开怀大笑,人们屏息凝神,就怕漏听一个鼓点。“赛鼓会”的高潮是“斗鼓”。先由一组鼓手提出问题,另一组必须用鼓点回答并提出反问,否则就算输。观众们则围在鼓手旁帮助出谋划策,参战助威,想方设法击败对方。
总之,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近年来,非洲鼓也已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领域。非洲津巴布韦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马拉里在1990年创作的“诺兹波妈妈”就是用非洲鼓与弦乐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诺斯四重奏组演出,效果很好。
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有哪些影响
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很强,但其旋律不是非常多
在北美的黑人音乐 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历史中, 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迫移民至美洲为奴, 无疑是一级重要的事件, 这些黑人大多来自西非, 但也有来自於其他地区, 他们带来了他们的音乐及其他的文化元素, 并与大量不同的欧洲音乐文化接触, 他们的反应, 形成了一种音乐次文化, 对西方及其他地区各种音乐造成无远弗届的影响.新大陆的黑人音乐不仅复杂鲜活, 对白人民谣造成影响, 在有些美洲音乐形式的发展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黑人主导了整个ragtime, jazz音乐的发展, 对一些城市音乐, 如摇滚乐, 蓝调也举足轻重, 甚至对古典音乐也有不少效果
什麼是非洲人带到美洲的音乐特质? 让我们立刻想到的是他们对节奏的强调, 鼓及其他打击乐器的使用, 切分音与复杂的节奏, 在在都显现在美国黑人音乐文化中, 节奏严格的控制, 可说是西非鼓乐的表徵, 其次启应(call-and-response)的演唱方式, 在非洲极为重要, 显现在爵士音乐主奏的轮替, 显而易见, 此外, 对器乐的偏好, 除非洲乐器外, 欧洲乐器如吉他, 口琴等 , 很快的便融合在他们的音乐之中, 而最重要的非洲音乐特质, 即兴, 复音的形式, 也可在许多的美洲黑人音乐中发现.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爵士乐来自非洲音乐。17-18世纪,非洲黑人被贩运到北美,过着非人的奴隶生活,音乐成为他们抒发内心痛苦、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隶保持了非洲音乐的传统,同时又逐渐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于是产生出许多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对爵士乐的形成影响最为明显,它们的一些艺术特征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乐中。
第三篇:非洲音乐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自主欣赏。通过自主聆听,感受音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丰富的音响资料,充分感受音乐形象,能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
3、探索表现。鼓励学生参与创造表现,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想像力。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层层深入,欣赏感受;探索表现,积极创新;拓展延伸,审美升华;完美结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教师播放课件: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势引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
2、层层深入,欣赏感受。首先,欣赏《非洲赞歌》(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课件播放《非洲赞歌》音乐的音频视频)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2、理性展开、情感体验:
欣赏完后出示课件的乐谱讲解音乐特点。教师示范演唱简谱,师生总结音乐特点:
特点: 乐句短小,反复演唱,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
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讲解马林巴琴,并播放马林巴琴的简介图片音频)(点击课件让学生们欣赏马林巴琴的音色)第二,欣赏《鼓舞》(1)、欣赏感受
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音乐能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2)、简介非洲鼓
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鼓在非洲用途非常广泛,除了用于音乐、娱乐,还是部落民族的象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代替的。
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占有重要地位,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他所独有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的震撼力。在这首《鼓舞》里面除了有鼓的表演还有什么表演形式? 歌唱、舞蹈。舞蹈也是非洲黑人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他的舞蹈动作简单,突出了头得
第四篇:非洲音乐概述
非洲音乐概述(转)
(2010-02-03 22:28:34)转载▼ 标签: 分类: 非洲文化
娱乐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非洲音乐 music of Africa 非洲音乐这一词汇,是一个囊括着多种音乐文化的集合概念,通常系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源于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至于撒哈拉沙漠以北(北非)的音乐,则属于阿拉伯音乐的范畴。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异,因此非洲音乐是很复杂的,根据民族音乐学家的分类,非洲音乐可分成四大类别:
1)古埃及
2)北非三国(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3)埃塞俄比亚
4)撒哈拉以南(东非、西非、中非、南非诸国)。
1)埃及音乐
古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音乐近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相信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
埃及的传统音乐,历经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奥图曼帝国、法国拿破仑和近代的大英帝国的统治,宗教变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埃及的传统音乐和古埃及的音乐,两者的关系已不可考。
现存埃及的传统音乐,无论在风格、理论,是阿拉伯伊斯兰音乐的一支。阿拉伯音乐木卡姆,是埃及音乐的的灵魂,比较常用的有20多种,在舞曲中有隆加(Longa)及布尔卡(Burka)还有埃及的苏非、肚皮舞等等,埃及的唱腔如雅尔(Yalel)及淡札尔(Tamzara),声乐曲木夏哈(Moushahat)及多尔(Dor)等。
北埃及的沙地(Saidi)舞,服装非常华丽高贵。洽马登(Chamadan)是头顶腊竹帽的女独舞。
在南埃及和苏丹的传统奴必安(Nubian)音乐舞蹈,这种苏丹的民间音乐是混合了埃及和苏丹的歌曲,有阿拉伯语或非洲语二种唱词。埃及的古乐器如(Lira)及古埃及竖琴只能追忆了;仍在使用的乐器和阿拉伯近似,如(UR)鲁特琴、唢呐、直笛(Nay)、各种风笛、埃及铃鼓、圆形手鼓(Daf)、达不卡陶瓷皮鼓(Darbuka)等等。
2)埃塞俄比亚的音乐Ethiopia Music
埃塞俄比亚保有非洲上最古老的教会有1600年的历史,埃塞俄比亚人相信2000年前,罗马帝国迫害耶稣教会,很多信徒出走逃到埃塞俄比亚的高山,在山顶洞,建了为数众多的秘密教堂,埃塞俄比亚人至今仍相信,耶稣十诫的法柜就在依国山上的某一教堂。在耶路撤泠大圣堂,埃塞俄比亚的教会,至今仍保有其中一部份之专属教区。
古埃塞俄比亚的皇室非常善于外交,10世纪及17世纪成功的外交,阻止辛巴威所罗门王及意大利的侵略,在1935年到1940年,曾被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人以旧约的基督徒为主、部份犹太教教徒,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局限在山区村落。埃塞俄比亚也是唯一保有(仍使用中)世界上最古象形文字的非洲国家,人种是比较接近阿拉伯寒族(Ham)及闪族(Sem)还有耐吉族(Negre)等族。
埃塞俄比亚的古乐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其中和也门的传统歌曲神似,从考古文献有很多反讽的诗歌,室内音乐也很相近。也发现有古希腊及以色列大卫王时代的乐器,如巴甘纳(Baganna)竖琴等古乐器。古乐旋律富变化,节奏繁复,有古典美国蓝调的味道。非宗教的诗歌唱,开始出现在16世纪的依国教会,这种唱风节奏活泼轻快,充满草原的喜悦,由于这音乐和赞美诗一块在教堂演唱,一般人很难分辩,宗教歌曲或是普通诗歌。
埃塞俄比亚的歌舞非常优美动听,通常有用笛子伴奏和传统乐器两种,受西方教会的合音影响,亦融入埃塞俄比亚非洲的韵律、埃塞俄比亚人历经80年代的大饥荒,但人民乐天知命。埃塞俄比亚的国家歌舞团,水准颇高,经常巡回世界各地表演,70年代也曾到访台湾。
埃塞俄比亚的乐器有奇巴罗(Kebarro)及奴卡利(Nugarit)等鼓,及替奇拉瓦塔(Tcherawata)和马桑夸(Masonquo)琴及大形的比甘那(Begenna)及各种笛其中有一种无孔风笛称马比尔塔(Mbilta)等等。
由于教会的影响,埃塞俄比亚的皮鼓,亦画上非洲风格之耶稣基督神迹故事,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3)北非摩尔风格的马格利布(Maghrib)、安达鲁西亚(Andaluse Music)音乐:
马格利布(Maghrib)是指11世纪在北非摩洛哥皇室的领地,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诸国直到1465年的统称,此地区的音乐,以安达鲁西亚的音乐及苏非大卫氏(Darwish)的音乐为其特色。
安达鲁西亚的音乐,古阿拉伯语那尾巴(Nawbah),源自西班牙南部安达鲁西亚,在8世纪巴格达的音乐融合了犹太人、吉普赛、伊比利亚人及统治者北非摩尔人的混合音乐,15世纪天主教的伊沙贝尔于1414年光复了安达鲁西亚後,将不愿归顺天主教徒的犹太人、摩尔人及在哥多巴(Cordoba)及瓜拉那达(Granada)和宫廷乐师,被迫走往北非马格利布(Maghrib)诸国成为安达鲁西亚音乐的新家。
16世纪奥图曼帝国的统治,对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东摩洛哥的安达鲁西亚风格又受到土耳其音乐若干影响。安达鲁西亚的音乐的米赞(Mizan)节奏型酷似阿拉伯的伊格(Iqa)。那瓦巴(Nawba)是室内乐和声乐合奏的风格,可追溯到9世纪的巴格达。这种曲风可分4到5乐章,旋律一直重复,歌曲有歌颂阿拉、到抒情诗、吟唱可兰经等内容。目前正统安达鲁西亚的音乐,仍流传在北非的上流社会,婚丧喜庆等节庆场合也奏安达鲁西亚音乐。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反而只流传有歌谣的音乐型式为主,其中以犹太风格的流传较广。众人熟知的佛朗明也可找浓浓的古安达鲁西亚的味道。安达鲁西亚姆史夏(Andulsian Moushat)是源自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中东传到安达鲁西亚。大卫氏(Dervish)是突尼斯的舞蹈,是传自埃及的传统舞蹈。
安达鲁西亚魔力士(AndulsianMoorish)舞蹈是来自安达鲁西亚的塞维拉(Seville),哥多巴(Cordoba),及瓜那达(Grenada)流行在北非等地。安达鲁西亚音乐的宗乐器有乌德琴UD、唢呐、耐笛Nay、拉巴琴(Rabab)、达拉布卡鼓(Darbuka)及堪查低音大提琴(Kontrabass)。
苏非派的音乐
原是回教的秘宗教派,当天主教伊沙贝儿皇室,光复了安达鲁西亚及整个西班牙後,摩洛哥的苏丹王危机伺服,为促进团结,苏非成了凝聚伊斯兰教的重要仪式,每周五或重要人士的生日、宗教预言、冥想疗病,苏非歌唱跳旋转舞来进行。这和土耳其的苏非的神秘面纱,印尼伊斯兰苏非的不容见天日,大异其趣。
4)撤哈拉以南的音乐--西非地区,中非地区,东非地区,南非地区
撤哈拉以南的的非洲,土地比起北非可耕地、天然野生动物、矿产丰富,受到伊斯兰宗教的影响比较少,人文地理景观的不同,此区的音乐是和其他地区的差异非常大,通常人们印象中的非洲音乐,无文字的部落音乐,即指此区的音乐,的确在音乐的属性,埃及及北非诸国,是被归入阿拉伯音乐的。
音乐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是不可分的,从生老病死,婚丧喜庆,传统祭典,宗教信仰、成年割皮礼、巫师治病、祈福求雨,工作娱乐都和音乐舞蹈息息相关。
非洲的音乐不是为音乐而音乐,当然也不是因艺术而产生。
非洲的音乐也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它可是结合舞蹈、火祭、戏剧、面具、说书、巫术等,多种的表演赋予其他部族,功能的活动。
除了少数说书或宫廷逸事,非洲音乐的特色是,旋律简单、分为两个乐句、大二度到大三度、歌词精简,不断的重复,领唱合唱,即兴等特色,主要是全民参予,带动高潮,达到共同诉求,无关于艺术。
除了北非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文,伊索比亚外,其他非洲是没有语文的;因此非洲的音乐还兼具说故事的功能,而这故事几乎是非洲的历史。而这种口传(Oral Tradition)的歌谣也是非洲的文学的一部份,因此非洲对乐师的养成是非常重要,非洲的乐师无论是在皇室或村庄乐师是父传子,子传子的世袭制的。
非洲传统上的养成是非常严刻的,学徒式的养成,从小就不断的学习,歌唱、舞蹈、乐器、仪式、巫术、疗效治病都是必修的过程,当然并不是每一位乐师是巫师是全能的,但也唯有历经这全盘的教育,才能真正掌握自己职掌、任务,对族群做出贡献。这些所有的乐师最重要的是非洲鼓,因为非洲音乐中节奏是主尊导者,鼓乐师相对的要求更高,即兴演奏也是非洲音乐的特色,一个好的鼓手不但要全盘掌握每次演出音乐、舞蹈的功能,也要掌握观众和音乐的情绪,非有高明鼓乐师,才足以达到绝佳的效果,优秀的鼓手是受人爱载尊敬。
4-1)西非地区 西非的非洲国家包括马里、尼日利亚、喀麦隆、尼日尔、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多哥、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冈比亚、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象牙海岸、加纳等十余国。西非的音乐水准普遍高于东非及南非地区。
西非最重要的鼓为金贝鼓,金贝(Djembe)拼音源自法语,当地的土族称之为 Jem-bay,之所以是法语拼音,应和塞内加尔西非当时是法属有关吧!金贝鼓,外形有如圣抔,不仅是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等西非各部落的资产,也是全非洲共有的文化重要的历史资产;金贝鼓的文化圈,寻根,可追溯到12世纪的马里王朝,当时王朝的领地,含概今日在西非海岸诸国,均属之!马里南方的Manika(孟丁卡Mandinka)可说是金贝鼓的原乡。由于各部族,经年征战不休,到了13 世纪,金贝鼓乘战火漫延,整个西非,塞内加尔,象牙海岸,布吉讷法索,风行整个西非地区,金贝鼓所向披靡。
尽管非洲不同的部落或国家,金贝鼓即便在外形,或技法,各具特色,但金贝鼓的结构,则大同小异。在塞内加尔 吴尔夫(Wolof),马里 曼尼卡(Mnanika),巴马娜(Bamana or Bamako),是金贝鼓的佼佼者,金贝鼓座,整体成型,采伐非洲最坚实的原木(Lenke或Dugura在地木),马里的山羊,是金贝鼓的上选之动物皮,因为,马里有最适合山羊成长的气候,和山羊最爱吃的牧草,马里的山羊皮鼓,当然可打出最棒金贝鼓鼓声。
因此,马里族做的鼓最为西方鼓手的欢迎,而打造这金贝鼓的马里师父,成为炙手可热,为人尊敬的大师。
在非洲金贝鼓的表演,不仅为了娱乐,击鼓说书,部落的庆豊收,基督受洗,满月,春夏春冬,四季庆典,婚宴,受洗,模范母亲,回教开斋戒,都要打金贝鼓跳非洲舞,来助助兴,医病,去邪除魔,亦然。
在塞内加尔 吴尔夫(Wolof)土族,亦有将鼓,系在腰边,以单手鼓棒击鼓,亦可随兴和听众互动击鼓,在庆典,鼓和舞的节拍舞步是多元多样的,其中当地土族称沙巴(Sabar)舞,最具特征,通常由结过婚的妇女主跳,特色是女舞者,随鼓的运律,不断扭屁股,左右摇摆,向男性挑戏,煽情的舞动,为其特色。金贝鼓击鼓爆发的张力,炉火纯青的金贝鼓乐师可以将金贝鼓打出有如二个鼓,在对话的双人鼓,令人叹为观止。
西非除了鼓乐器外由于宫廷音乐及游唱诗人的喜爱,弦乐器也很普及,马里、几内亚的齐特琴、贝宁、加纳、尼日利亚的拉弓琴(Musical Bow)及阿拉伯传来的鲁特琴(Bow Lutes)及竖琴式的鲁特琴(Harp Lutes)和利替(Riti)琴,力巴(Rebec)琴等等。
奈及利亚的鼓以挖空的圆木为鼓身,有不同尺吋高度,最独特的是在鼓座上有很精致的艺术雕刻,成为收藏家的最爱。
4-2)中非地区
中非地区的国家有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刚果等地,其音乐风格大同小异,其乐器如下:
中非的笛子式样颇多,其中一种低音笛称兴地夫(Hindef),也有好几支笛管绑成的多管笛子,笛子的材料有竹、芦苇、木头、陶土等不同的材质。弦乐器有单弦的鲁特琴、乐弓、齐特琴、和里拉(Lyra)琴,此琴是竖琴的一种,以手弹琴,有共鸣箱。非洲的弦乐除了有共鸣箱,身体做为共鸣也非常普及。其他打击乐器有木琴、沙克(空果壳再于干种子)、响铃(系在手、脚或脖子等)及金属、贝壳做的摇手捧,千奇百怪,充满创意。
中非除了金贝鼓其他的各种各样造形的鼓,有双面皮鼓、单面鼓,充满魅力。
4-3)东非地区的国家
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等七国。东非的音乐形式和西非、中非差异性不大,唯在载歌载舞,以拍手代替击鼓,喊叫来打拍、助兴为此区特色;乐器也大同小异,有些在名称上不同如力来(Lyra)琴在东非称欧布卡诺(Obukano),弓型竖琴此地区称雅曲(Arched)或竖弓琴(Bow Harp),琴弦的变化较大,5条到8条不等。
马拉维的马比拉(Mbira)指姆琴,称为掌上钢琴、内置7-30个铁片音键,以手弹琴,动听悦耳,堪称该国的国技。
布隆迪有一种圆形圣鼓,以捧击鼓,是国王加冕才有的表演,非常震撼,在表演中也穿插合唱歌曲。
4-4)南非地区.此区除了大家熟知的南非共和国、斯威士兰、纳米比亚、莱索托、博茨瓦纳等5国。此地区的音乐、舞蹈、仪式风格和乐器的使用和东非、中非、西非没有太大的不同,乐器则因材料及16世纪的外来移民印度,葡萄牙、荷兰、英国的移民,略有影响,例如南非地区的矿工音乐。
此区其中最具传统特色的乐器可乐琴(Kora)这种两个篮球大的共鸣琴,是放置在腹前以手弹奏,是古代非洲的宫廷乐器,演奏者也是歌手,这歌手除了在皇家表演,也到各村庄走唱,一如欧洲的游唱诗人。琴声优美动听,搭配纯朴厚实的游吟唱腔,特别有风味,和击鼓呐喊的形式大异其趣。
身体情绪的语言——黑人舞蹈文化(转)(2010-01-14 23:55:48)转载▼ 标签: 分类: 非洲舞
文化
摘选自《黑色的光明》
非洲居民,男女老幼不仅能歌,而善于舞。舞蹈是非洲大陆上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形式。就像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盐一样,非洲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歌舞,高兴的心情要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要通过唱歌跳舞来排遣。即使明天揭不开锅,今天也要照样唱歌跳舞。婚丧嫁娶或者欢庆节日,非洲人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劳动休息片刻,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
非洲的少年儿童们也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在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我们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只要我们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能当场表演一段舞蹈。
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是非洲各族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非洲舞蹈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和流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拉伯舞蹈两类。黑人舞蹈又可以分为传统的仪式舞蹈和民间的娱乐舞蹈。
非洲舞蹈来源于非洲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中,多表现烧荒、耕种、收割、狩猎等场面,还有表现人们对图腾的崇拜,非常淳朴豪放。它以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充沛的活力、磅碉的气势以及变化万千的舞姿著称。
非洲舞蹈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新鲜的活力,深受非洲人民所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非洲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非洲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旋律强烈感人。舞蹈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转动腰部,扭动胯部,挥动臂部,晃动腿脚,转动眼珠等,几乎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剧烈地运动。不消几分钟功夫,舞蹈者就会汗流气喘,然而舞者个个表演得如痴如醉,一丝不苟。
非洲许多部落舞蹈中,男人们赤裸着上身,涂抹上黑白相间的花纹,下身围着用各种兽皮制成的围裙,头上插着各色的羽毛。女人们则身着古典族服装,手腕和脚腕上缠绕着一串串贝壳、兽骨片以及小铃铛。贝壳和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羽毛和兽皮似彩云飘动。观看者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非洲舞蹈丰富多彩,多姿多彩。西非的加纳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十分盛兴,被誉为“非洲舞蹈之乡”。加纳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也有些舞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所共有的。这些民间传统舞蹈常用鼓乐和歌唱来伴奏,节奏极为强烈鲜明。舞蹈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有宗教信仰、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待人接物等。
加纳的传统舞蹈中,反映宗教内容的舞蹈数量最多,一般在祭祖、祭神时表演。宗教舞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动作复杂,边跳边唱;唱词内容是特殊的礼辞、颂词和习俗等,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领会掌握。著名的纯宗教性舞蹈百埃维族的“雅维舞”,布朗斯族的“阿波舞”以及北部地区的“蒂加利舞”。这些舞蹈一般都是祭祀时跳。舞者要经过一段专门的培训,先学习有关祭祀的诗歌和习俗,然后学习舞蹈动作以及如何使用舞具。这些宗教舞蹈总是繁杂而神圣隆重的。
加纳的民间传统仪式很多,几乎每逢举行仪式的时候,都要有和仪式相应的舞蹈。加纳的许多传统仪式,如男子割礼、女子成年、相亲、订婚、婚丧以及求雨、庆祝丰收等,都要进行跳舞。如果不跳舞,否则将被看为是不吉祥的兆头。在葬礼仪式上常跳的舞蹈是“阿多瓦”。这种舞蹈男女相互配合共舞。“阿多瓦”舞还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舞蹈,除在葬礼时表演,还可在战争时期和社交场合表演。据说很久以前,阿多瓦舞蹈队还要陪同军事长官参加战斗。
“方腾弗罗姆”舞是加纳人最隆重的一种舞蹈,通常是庆祝盛大传统节日时才跳,因跳舞时要伴奏一种名叫“方腾弗罗姆”的鼓而得名。这种叫做“方腾弗罗姆”的鼓又大又长,声音洪亮深沉,庄严而神圣,很容易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让人肃然起敬。
“方腾弗罗姆”舞最早起源于沿海森林地区的阿肯族。跳舞时,舞蹈者全身抖动,情绪激昂;伴奏的鼓越敲越激烈,声音轰隆作响,悲壮豪放。连酋长都要参加这种舞蹈,因而它显得格外高雅隆重。酋长跳舞时,用他那代表权力的宝剑先指天,后指地,最后用手臂向四周挥舞,舞蹈结束时把剑放在自己胸前。酋长的舞蹈深涵的意义是:“我向造我的上帝表示敬意,我向养我和接待我的地母表示敬意,其余的一切则统统在我的控制之下”。“方腾弗罗姆”舞姿优美,可以用每一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有的西方人把这种舞蹈称为加纳的芭蕾舞。
“阿萨福舞”是加纳舞蹈中场面最隆重的一种,人们常常用这种舞蹈来表现战争中的壮观场面,因而又叫“战争舞”或者“爱国舞”。在雄壮的鼓声和响亮的喇叭声的伴奏之下,数百名身着军人服装的舞蹈者,挥动长矛和弓箭,高唱着战斗歌曲,群情激昂、威武庄重。
在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人们喜爱跳一种称之为“砍刀舞”的舞蹈。在一阵激昂的“咚隆、咚隆”鼓声中,数名武士装扮的男青年开始表演。他们腰系兽皮,脚系铃铛,一边迈着急速矫健的舞步、剧烈抖动黝黑发亮的身躯,一边挥动着闪闪发光的砍刀左挥右劈。舞台上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响声,舞者犹如猛虎下山、雄狮出林,观众屏息凝视,仿佛置身于奋勇杀敌的疆场。
总而言之,在非洲的文化艺术园地里,独具风情的舞蹈犹如一朵盛开的美丽鲜花,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赞誉和观赏。
非洲西部尼日利亚艾莉莉族——蜜桃成熟少女节(转)
(2010-01-14 22:03:33)转载▼ 标签: 分类: 非洲文化 文化
转自《黑色的光明》
少女节是非洲西部尼日利亚艾莉莉族的别致而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迄今仍然非常盛行。这个节日,标志着少女已经进入青春妙龄时期,小伙子们可以前来摘取这个“成熟的新鲜果实”,因而,这个节日又叫“新果节”。
少女节于每年的8月份举行。在西方的历法还未传入非洲之前,艾莉莉族人是以椰子成熟的时间来确定少女节的具体日期。少女节是艾莉莉族最隆重的节日,要持续数天之久。节日期间,人们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为了迎接节日,艾莉莉族家家户户都要清扫房屋,收拾庭院,准备丰盛的可口食物。
节日的第一天清晨,艾莉莉族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中的广场上。邻近民族的人们也都纷纷前来看热闹。年轻的小伙子们显得最为活跃,他们身穿款式新颖、色泽艳丽的民族服装,站在人群的最前列,等待姑娘们的到来。他们虽然内心深处感到非常焦急,表面上却显得若无其事,彬彬有礼地互相问候致意,讲话非常注意分寸,避免作风轻浮而给姑娘们留下不良印象。姑娘们心中理想的情人应当是“开朗、庄重、聪明、懂礼”的小伙子。不过,心情最激动的,还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妙龄少女们。因为她们即将打开爱情的门扉,接触不同的异性,选择终身伴侣。
按照传统习惯,艾莉莉族还没有达到青春期的少女必须深居闺房,禁止同异性接触。只有到了成熟年龄,经过酋长批准才能参加“少女节”的活动,选择配偶,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伺候丈夫,操持家务,尽一个女人的责任。因此,在这个民族中少女节是姑娘们的头等大事,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姑娘甚至几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精心准备。节日的第一天,庆祝活动最热烈的是姑娘们列队游行,借此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容貌。
姑娘们为了能够让自己引起小伙们的注意和爱慕,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穿着自己缝制的漂亮衣裳,腰间系上色彩艳丽的花布,脖子和胳膊上都戴着一串串用金属和贝壳制成的项链和装饰物,脚腕上还戴着钢镯和铜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起路来还发出叮当的悦耳声音!姑娘们将卷曲的头发梳成无数根小辫,每条辫子上都扎着彩带,轻松活泼而又富有朝气。姑娘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体型美,都袒胸露背,肩头胸口等处纹上具有某种特殊含义的彩色花纹。她们含羞地微笑着,显示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当姑娘们列队来到广场上,广场上的人们顿时欢腾起来。小伙子们痴情地看着姑娘们,用心地挑选自己心爱的人。人们将姑娘们团团围在广场中央,姑娘们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翩翩起舞。有的姑娘边跳舞边向自己钟情的小伙子暗送秋波。姑娘们跳完舞后,大规模的游行开始了。游行队伍从广场出发,沿着村子转一圈,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要游到。姑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进,队伍两旁站着手执长矛、身着古代武士服装的护卫。队伍的最前面,有一名男童领队。他头顶一只竹篮,篮中放着一只活鸡、几个鸡蛋和一些鲜嫩的棕桐树叶。篮子外还履盖着一块带血的白布,防止妖魔鬼怪伤害少女。
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乐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的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非洲音乐的影响
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
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爵士乐来自非洲音乐。17-18世纪,非洲黑人被贩运到北美,过着非人的奴隶生活,音乐成为他们抒发内心痛苦、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隶保持了非洲音乐的传统,同时又逐渐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于是产生出许多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对爵士乐的形成影响最为明显,它们的一些艺术特征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乐中。
另外,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正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层次、类别各不相同,从而形成非常丰富的音乐风格。印第安人音乐主要是采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乐句有下行的趋势。用偶数节拍多,也有切分节奏;独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音乐,它采用七声音阶,旋律进行平稳、圆滑,唱法放松,重唱多,音乐中带有淡淡的乡愁。美洲—非洲音乐,其节奏在音乐中起决定作用,节奏强烈、复杂,而且常常是多线条的。
第五篇:非洲音乐感悟
非洲音乐感悟
非洲音乐是世界流行音乐的源头,其中非洲音乐的节奏是影响世界流行音乐的主要原因。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异,因此非洲音乐是很复杂的。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
非洲音乐一个特色就是粗犷,其中尤其以非洲鼓文明。这是由于非洲的地理环境的空旷紧密相连的;也是与非洲人的自然质朴的性格生生相惜的。鼓声的粗犷,我们还可以从非洲的图腾线条中分析出来;体现的是非洲人特有的品质。
非洲音乐对现代音乐影响十分巨大,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比如变化拍子,2/8,3/8交替拍子的乐曲,听起来就像非洲的鼓点。还有就是爵士乐主奏的轮替。另外,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正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层次、类别各不相同,从而形成非常丰富的音乐风格。印第安人音乐主要是采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乐句有下行的趋势。用偶数节拍多,也有切分节奏;独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音乐,它采用七声音阶,旋律进行平稳、圆滑,唱法放松,重唱多,音乐中带有淡淡的乡愁。美洲—非洲音乐,其节奏在音乐中起决定作用,节奏强烈、复杂,而且常常是多线条的。当然,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
非洲音乐以鼓声与人声的结合,遥远而充满感性与旋律,在动感的鼓点中轻轻飘摇。就如同感受快乐的非洲之旅,进入旷野非洲地带,像是源源不断来自草原不羁灵魂的赞美诗,悠扬,而又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