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时间:2019-05-14 08:2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篇: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不同的学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心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致的、健康的心理活动状态。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七项内容:

一、没有任何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心理障碍或异常是心理健康的大敌,如果有此类的表现就意味着在心理活动上是不健康的。例如患有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变态反应。

二、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过于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知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及时采取措施。医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的好坏与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好的人患病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情绪经常波动的人患病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

四、保持统一的人格

保持统一的人格是说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在中国社会中,真正能够做到保持统一的人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每一个警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完成。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不一致,他或她就会存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也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其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与生活习惯,相信别人和信任别人,对于 他人的差错能够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

六、社会化良好

警察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应当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很好地适应所在的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就是一个社会化良好的人,无法适应社会就是心理上不健康。

七、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向和行为举止。在危机时刻,面对各种危机的情况,能够临危不惧,对自己实施有效的控制,做到不慌乱,果断做出各种决策。

第二篇:警察心理健康[推荐]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监狱警察这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刑罚的执行者,工作对象是罪犯,工作地点是与正常社会基本隔绝的监狱。由于高压力、超负荷、高风险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监狱警察面临的心理问题较一般社会成员更加突出。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工作潜能的发挥,而且也直接影响监狱监管、改造罪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一、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由于监狱是收押和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这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在押罪犯。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人民警察存有偏见。在改革开放、百业兴旺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追求现实的物质利益,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监狱人民警察容易将自身辛苦又清苦的处境与社会上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进行对比,从而因强烈的反差导致心理的不平衡。

2、职业因素:(一)工作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负荷过度是很多民警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如有的基层民警对他所负责管理的每一名服刑人员的一切活动都要纳入视线,任何一个细微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监管事故。因此很多民警都觉得工作压力太大,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下班后也难以缓解紧绷的神经。(二)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监狱人民警察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外界的联系较少。一线的基层民警每天都在监狱的高墙内工作,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有限,加之管教工作方式的相对长期稳定性、不变性,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相同步,民警的工作环境与外界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使一些民警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三)其他因素。如监管工作的单一,束缚了一些具有较强创新、改革意识的民警,导致他们产生挫折感。

3.、个人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民警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一)人格特征。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二)生活事件。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无论这些事件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者是消极的,如亲人死亡、离婚,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种调整时期,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二、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逊曾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珍贵的是健康。所有的财富加在一起都没有健康重要。有了健康的身心,人生才会真正地幸福与快乐。而正确的健康意识,要求我们用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武装自己,将自己的健康交由自己来主宰,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理上来捍卫和保护健康。”现在,心理健康虽然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作为整天面对社会阴暗面的监狱人民警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显得特别重要。

1、努力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监狱人民警察被称作改造罪犯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我们感受到荣誉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因此监狱人民警察对自身的基本素质、能力、心理状况等应有正确的认知评价,并通过自身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最重要的是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监狱体制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国家对监狱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对监狱的投入逐年增加,监狱也正在由“人防”逐步向“物防”和“技防”过渡,基层警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公务员工资改革和津补贴制度的彻底贯彻落实也指日可待,监狱民警待遇低的现状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大大缓解。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2、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不断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愤怒、浮躁、抑郁、焦虑等是阻碍我们工作的“敌人”,同时也是伤害我们身体的罪魁。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排遣和调控。首先,要有适当的宣泄途径,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可以与亲朋好友诉说,在交心谈心的过程中,将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去,或者是通过日记、运动等调节心态;其次,要学会控制情绪,在遇到突然的重大打击时,不能任由情绪外泄,应具备超强的承受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态;再次,有意识扩大交际范围,多结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对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有好处;最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心情不好的时候,专注于某一个业余的兴趣爱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释放我们的坏情绪。散步、阅读、听音乐和各项健身活动,都能缓解和释放我们的坏情绪。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预防心理疾病。

有条件的监狱可以到附近的高等院校聘请专家教授,通过讲座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民警的学习热情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强民警内在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免疫力,从源头上杜绝民警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与心理专家教授签订合同,为监狱民警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

4、监狱应当多开展有利于民警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民警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监狱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强监狱民警的凝聚力,增强监狱民警对监狱的认同感,还能丰富监狱民警的文化娱乐生活,转移民警专注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和释放民警的工作和生少压力。监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经常开展体育竞技比赛、警体技能比赛、文艺比赛、登山比赛、游泳比赛、舞会等民警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5、监狱应当努力提高民警待遇,缓解广大民警生活压力,提高民警生活质量。

如果说来自工作的压力,监狱民警还可以通过自身调节,那么,来自生活的压力,很多监狱民警则感到束手无策。绝大部分监狱民警的收入全部来自国家的拨款和监狱的创收。因此,在当前物价飞涨,民警收入普遍偏低的现状下,监狱应花大力气,想尽千方百计提高民警待遇。民警的待遇提高了,不再为基本的生活而焦虑和苦恼,解除了民警的后顾之忧,无

疑会增强民警对监狱、对工作的认同感、对职业的荣誉感,更进一步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更加严格地尽职履责。而民警工作热情增加,更加严格地尽职履责,又会从整体上提升监狱的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进一步提高待遇,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长期、复杂的管理教育罪犯工作中,监狱民警们还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健康将会受到不断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书籍:

《影响监狱民警心理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邦惠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应对之策》 作者:胡万年

《警察心理压力的形成与缓解》 作者:李晓莹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许元磊

09心理一班

骆晓玲

09133136

第三篇:警察心理健康文献整理

SCL-90症状自评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SSRS社会支持状况评估

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负性创伤性事件后不仅仅是害怕,可能还会体验到一系列的其他强烈情感,比如羞耻、愤怒或悲伤。另外对事情的错误解释还会导致创伤事件经历者的二级情感即来自于対创伤性事件的解释。因此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摘自《心理科学》09年32期,《313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改善探索》

《北京警察的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年第21卷9期

目的:考察北京警察面对的压力源状况,探索各种压力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警 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SCL-90问卷、北京警察压力源问卷(自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北京市2312名警察进行调查。结果:警察面临的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工作生活(3·54±0·91)、领导管理(2·87±0·88)、人际关系(3·01±0·98)、个人能力(3·04±0·86)。男性的压力源问卷评分大于女性,不同年龄段警察的压力源问卷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以36-45岁年龄段警察的评分最高(总分3·0±0·8);回归分析发现除个人能力维度外,其他压力源得分越高, SCL-90得分越高(P<0·001);社会支持越多, SCL-90得分越低(β=-0·18,P<0·001);应对方式越积极, SCL-90得分越低(β=-0·31,P<0·001)。此外,压力源和社会支持的乘积项也能显著预测SCL-90得分(P<0·001)。

讨论——本研究发现北京警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警察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工作生活、领导管理、人际关系和个人能力,其中来自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最大,来自领导管理方面的压力小;年龄、压力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预测SCL-90得分的重要变量,并相互间有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北京警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与其他地区警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研究结果一致[1, 3, 17]。北京警察的压力源中工作生活结合在一个维度,而不像其他社会群体是两个独立维度,可能是由于警察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其他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时间相对独立,而警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时间长而且不规律,投入到生活的时间相对少,且与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也不同步[2],所以其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重要的压力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4年12卷第5期《不同警种民替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目的探讨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对17个警种的9038名警察进行症状自评1表(SCL一90)问卷调查。结果各警种间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教感、抑郁、焦虑、敌对、恐饰、偏执、精神病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在两两比较中,从事警卫工作者在大多数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它势种,而从事特警工作者显著低于其它警种.结论不同替种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工作性质与警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应根据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讨论虽然警察是高应激的职业,但替察工作的内容复杂,警种繁多,普种之间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这对警察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因子中,包括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8个因子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以从事警卫工作的民替得分最高,其次是通讯民警。而特警在大多数因子分和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得分最低.据了解,警卫工作是保护党政领导的生命安全,每当有任务时,责任重大,且执行任务的方案经常变化不定,这就要求执行任务者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没任务时,过于清闲,无所事事,缺乏成就感。通讯所从事的工作是技术性较强的警种,脑力劳动的强度远远大于体力劳动。上述这些因素可能对从事警卫和通讯工作的民警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警

卫和通讯警察是值得心理健康重点关注的警种。据悉,深圳市特警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部队、公安、政法大学等单位,在从事特警工作前曾有过良好的素质训练;又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应付恐怖、突发事件,平时训练较为严格,训练内容主要为擒拿格斗、射击等,因而这类警察大多身怀绝技,有优越感。而且,他们平时较少接触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任务不重,心理负担轻,这些可能是这类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较其它警种的警察好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应激结局(即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应激本身的特点、应激者的个人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个人状况又包括个体的个性素质、行为(应对)方式等内容。本系列研究中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SCL—— 90 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呈明显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因子分及总分呈明显的正相关[s1。对各警种的应对方式比较发现,警卫所表现的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方式不足,消极应对方式有余;而特警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s]。人格特征研究也表明,特警的开放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个性纬度的得分均较高,反映了该警种具有较好的个性特征;但警卫没有发现个性纬度上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多因素的,针对警察工作性质的不同来制定减轻普察的心理负担的具体措施、加强警察的素质训练、提高民警的积极应对能力,都是有效地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不可忽视的问题。

06年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8月第18卷第4期,《心理控制源与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内容摘要:探讨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市112名干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的调查。结果:干警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人际敏感外,均高于国内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心理控制源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

“心理控制源”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Rotter1954年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影响和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的归因,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认知或定向。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于己,认为事情的结局与个人努力和能力相一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外控者认为凡事均由外部因素(如运气、背景、社会或他人)决定,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结局。[1]根据心理控制源理论可以推测:面对问题时,认为个人的努力对事态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内控者更有可能采取主动的态度和行为,而认为自己的努力不会带来什么变化的外控者则可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目前对警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着眼于外部因素。如认为警察职业的高压力、高应激特点,使得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有别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2-3]。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与分析,探讨心理控制源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内外部因素有更全面的认识。

讨论:开放式调查问卷显示,干警最不满意或担心的因素主要有: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繁杂或枯燥、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节假日还要值班或轮班)、待遇低、难以照顾家庭以及执法环境不良等。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另外,本研究中由于抽样对象主要是刑警和基层所队警察,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尤其显著,甚至低于普通警察群体。”[7—8],特别是基层所队警察。这可能意味着除了上述原因外,刑警与基层所队干警还要更多地受到与职业相关的应激的影响。戴静等人的研究表明:与职业相关的应激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干警心理健康状况在刑警与非刑警比较中,显示出刑警的职业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即敌对性强于其他警察。可能由于刑警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与其他警察相比更多地属于敌我关系,打击与被打击的关系,这种非常态的人际关系对刑警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控制源对干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而外控型干警与内控型干警相比,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后者也说明了这一点。不同年龄、警龄、警种和工作岗位相比,心理控制源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控制源主要受主体自身因素制约,并不依赖于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大量研究也表明,外控者倾向于消极应对,内控者倾向于积极应对。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于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能够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求知欲强、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也较常见[9-10]。由于样本在心理控制源方面与正常成人相比更多地表现出外控型的特点,所以样本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由于受到心理控制源的影响,与正常群体比较更趋近于不健康状态。说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不仅有其职业因素的影响,也与警察自身心理素质不佳、存在着认知和归因的偏差有关。可见,在维护警察的心理健康过程中,还需要从调整警察自身的心态和观念入手,进一步帮助干警转变认知,积极归因,促使其心理控制源实现由外控型向内控型的转变。

第四篇: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Office:office“ />

为帮助公安民警提高心理抗压和调适能力,立足公安工作全局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需要,今年年初,公安部在全国八个城市公安局确定为民警心理训实验点,大连是基中之一。

现场

心理咨询师:呵护民警健康之“心”

8月23日,在大连实验中心心理档案室,一名年轻的女警官拿着一摞记载着参试警察心理测试数据的心理档案,向前来参观的高级警官们详细介绍由心理测试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这名民警反应速度灵敏,很适合做特警工作”、“而这名民警通过测试,反映其平常心理压力过大,则需要做相关的心理辅助治疗,才能上岗工作”……这位叫王璐的女警官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大连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也是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大连实验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她所承担的工作则是对民警们做心理预防、咨询和训练。

32岁的王璐九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本溪市公安局作了一名机关干部。大学时主修的教育心理学让她割舍不下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那份感情,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她顺利拿到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认证证书,不久她就凭借这个特长被调到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大连实验中心作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现在的工作是预防为主,提高民警心理素质,把患病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是从优待警的一项重大举措。”谈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王璐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王璐说,过去单纯把身体检查作为衡量身体素质好坏的标准,现在则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心理素质的检测力度。而为了与世界接轨,实现民警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实验中心专门聘请了相关的军事心理训练专家协助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并针对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开枪、参加维和或其他重大任务、目睹战友伤亡、遭遇失业或家庭重大变故等情况应进行的心理辅导、矫治进行探索,以实现防止民警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和不必要的损失。

中心成立后,首先接纳的是200名来自一线的特警队员和基层派出所干警,并逐一为他们建立了心理档案。在一次高空抗恐惧行为测试训练时,一名民警出现了严重的恐高反应,心跳急剧加速。王璐立即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说:“对高空的恐惧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孩子刚生下来对火不一定产生恐惧一样,因此一定要调整脑海中固有的错误认知,激发潜能。”在王璐和战友们的鼓励下,这名民警克服了原有的恐惧心理,自信心增强,并顺利完成测

试。在随后的第二天进行的高空“依存共渡”训练项目中,该民警在克服心理障碍后,主动第一个报名参加测试,并顺利完成。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这次测试和心理咨询师的科学指导,我可能改变不了过去错误的认知,而在执行任务时也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其实,像王璐一样,心理训练中心还有许多的具有专业特长的心理咨询师在为干警们服务,他们如一缕春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呵护着民警的健康之“心”。

流程

民警心理训练系统初具规模

2006年1月,公安部将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先行试点的任务交给辽宁大连。重任之下,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民警心理训练系统已初具规模,建立了以行为观察室、心理恢复舱、心理素质测评室、心理能力训练室、心理档案室、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室以及心理行为训练场为主体的民警心理实验室。心理行为观察室分为实验区和观察区两个区。实验区是对民警进行情境类心理行为训练,其中一个叫”突破险境“的训练项目,要求10名参训人员在不借助任何其它外物,在不触模拟电网的情况下,从电网的上端翻越,以此来培训民警的团队精神,开发团队潜能。民警在进行作业的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与音像系统对每名参训人员的行为进行捕捉。有的民警在作业中积极主动,有的民警则是被动接受。这些行为都会被监控系统捕捉到并显示到观察区的电脑上,通过行为编码软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处理,给出其相应的心理特征。从而为焉步的素质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心理恢复舱的作用,主要是当遇到突发事件,民警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后,在48小时之内在这里进行心理恢复,从而使其在较快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心理状态。恢复舱工作的原理,首先通过心理作业以及生理采集仪确定出民警当前的压力指数,然后根据压力指数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如音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等等。

心理素质测评室的主要功能是对民警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及对民警的心理能力进行训练。这两大功能是通过”民警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和民警心理能力训练系统“来完成的,这两套系统可以多人的、多次的进行进行数据采集,测试结果会通过网络被统一保存在数据中心,这样就确保了该结果的保密性。同时,在每台电脑的终端上都配备了生理监控仪,可以及时对被测警员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心理档案室是将民警在行为观察室、心理恢复舱、心理测评与能力训练室进行的所有活动结果汇集在一起,经工作人员整理形成心理档案。有了这些档案,心理训练将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同时也为心理素质模型研究提供丰富资料。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室主要是依据行为观察室、测评室等收集到的实验数据,通过专家的访谈、案例的分析,从人格特征、健康状况、社会适应与认知能力四个维度来研究民警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构建心理素质模型图,这为民警的训练、选拔、任职等提供参考依据。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在公安民民警中推行心理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帮助

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公安民警尽快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广大公安民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战胜心理恐惧,激发心理潜能。增强敢为精神,锤炼坚强意志的训练目的。这套心理行为训练系统共包括32个科目,在现场记者看到的大型组合器械,集成了”勇攀高峰“、”凌空跨越“等10个训练项目。

链接

警察心理健康标准

日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将下面7项内容列为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反应。

2、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认识不正确的情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而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的;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3、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能采取紧急措施。

4、保持统一的人格。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和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5、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同他人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对他人的过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

6、社会化良好。警察应该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社会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7、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做出应对。

回溯

心理健康服务走近民警

时间追溯到3年前的9月4日。深圳南山区桂庙派出所大院内,挟持小男孩作为人质的歹徒成志勇已经与警方对峙了6个小时。此时,狙击手小罗(化名)已经悄悄在派出所二楼架起了武器,瞄准了成志勇。此前他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身体已感到疲劳,但此刻,他必须高度集中精神。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击中成志勇……与此同时,小罗突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随后的48小时内,他接受了心理专家的单独谈话,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位在执行特殊任务后接受心理服务的民警。心理医生及时介入,为他提供了科学的心理支持与援助,终于帮助他迅速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此后,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受到了高度关注。

其实,早在2000年5月,心理素质测试就被国家写进了《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统一招考》的意见之中。同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和第一条相关心理热线。从此,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重视。

为保障警察的心理健康,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警察系统内部设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以协助警察调适心理,消除烦恼挫折及感情困扰,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为减少因袭击事件对警察造成的心理压力,纽约市警察局下令全市5.5万名警察接受心理咨询。

香港警界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心理服务组,心理专家通过咨询和电话热线等方式,专门为警察及其家人排解心理障碍。香港《警察通例》还明确规定:凡是警员在执法公务中受到刺激、或受到压力的冲击,如开枪,或击伤、击毙人犯,或身处险境而未受伤害等等,都必须在事后咨询心理医生,以确认是否心理正常,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

2004年12月,公安部有公安信息网设立”民警心理健康网站“这是我国各部门、行业中第一家由部委组建的心理健康网站。截至2006年8月中旬,已有民警113万人次访问该网站。

探究

警察心理压力成因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

警察的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警察还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而一旦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个别警察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事业与家庭,亲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出现心理危机的状况下,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人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如伤人等等。有的警察甚至会因担心不能完成任务而产生自杀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导致''激情犯罪''。

举措

爱警 暖警 润警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情绪与高血压病的非常密切,警察作为社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经常承受着常人没有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因而易患原发性高血压、肠胃型溃疡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几年来,各地民民警在体检中发现病患呈”三多"现象,即基层领导患病多,业务骨干患病多,一线民警患病多。警察目前的身体状况,不仅影响了警察的健康和生命,更影响了警察的工作质量和战斗力。在如今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无疑是提高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如何

对警察进行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强化,不断提高警察心理应激能力,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重视的解决的问题。

为缓解民警的压力,辽宁公安系统实施了一系列的爱警、暖警举措,提高了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浅谈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摘要:警察是个特殊的职业,警察比一般社会成员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社会、家庭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警察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试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警察警察心理心理健康思考对策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普遍化。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比普通人更加严重,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对警察心理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警察的身心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警察心理现状、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策略等;二是为警察公正、理性地执法服务,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警察执法处置案件时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应对策略等,即普通心理与执法心理两个方面。在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里面,警察心理研究多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从不同视角探索警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本文亦属此类,警察执法心理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我们会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即我国有约34万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经查阅国内相关文献,部分地区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高于西方国家。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体。其中一线干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机关民警,25-35岁的青年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民警。其中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有强迫症的比例为41.6%,偏执症比例的为34.9%,人际关系敏感症为37%,敌对症的为34%。由此可见,我国警察,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认定为心理疾病。

警察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警察个人的身体、个性、家庭关系和工作效率,就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多,过多的抱怨,不遵守纪律,因小事与人发生争执,工作效率低,迁怒家人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对工作不满,不负责任,事故频出,离婚等;更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违法犯罪等极端行为。警察工作历来都与生理心理失调相伴。在警察当中,因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情况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高。

二、造成警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性质

警察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我国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一线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警察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警察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

(二)社会因素

首先是各界对警务人员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随着法律的完善,警察执法越来越规范,工作中的高压线越来越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也越来越到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这种进步也会给部分习惯于以往办案模式的民警带来适应障碍,一些人就会产生怨言、牢骚,甚至过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命案

必破”、“限时必须破案”等等要求也给一线的办案民警巨大的身心压力。其次是公众的不理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宗旨,警民关系本是鱼水关系,但警察的执法工作往往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甚至还会遭到部分群众的误解、偏见和打击报复。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发生的“袭警”事件屡见不鲜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三)来自个人和家庭的压力

首先在个人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晋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其次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警察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三、警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就我国警察心理现状来看,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警察心理压力,以适应警务工作发展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是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建立民警心理咨询机构

警察机关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对在职人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档,对有心理障碍或障碍倾向的民警给予特殊关注。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警察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比如有些警察有幻听、幻想等错觉,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

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公安队伍,提高

整体素质。

(三)争取家庭成员的理解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四)尽快制定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筛选制度

警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心理专业工作者逐步建立健全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的筛选标准,严格进行考核,把好进人关、用人关。警察心理健康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因此,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突出的心理问题,适时开展有效的集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辅导,不断提高警察的心理适应能力。对我国警察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北京: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2]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徐玉明,张旭东.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4]李晓临.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5]贺朝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

下载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2

    摘要:通过对监狱民警进行个案访谈,同时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得知,7.27%的监狱民警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男性民警比女性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开放......

    关于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的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的思考 目录 题目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 论序 二、 本论 1、当今社会警察的心理状况 2、警察心理健康对警察队伍的重要性 3、警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诱因......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的事业。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二、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有以下10条: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

    心理健康档案整理标准

    心理健康档案整理 一、制度(心理中心、辅导站、学校) 心理健康实施方案、心理健康工作准则、咨询师工作守则、咨询室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心理中心、辅导站、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