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和米特乐曼提出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在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普通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又要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
点和他们特定的社会交得的要求。据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
1、智力发展正常,且有比较强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它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发展正常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了解自我并悦纳自我,自我意识发展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都能做出比较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也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适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与
集体融为一体,与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4、能控制和合理表达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们的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和肯定情绪总是占优势,虽然有时也会有悲、有忧、有愁、有怒等消极和否定情绪,但一般不会持续长久;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通过恰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败不馁;具有自制力和自控能力,能够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
5、意志坚定自制,品质良好。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一个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总能认识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遇事有一定的决断能力,凡事能持之以恒,对冲动有克制能力,对紧急事件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6、人格完整、和谐、统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思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适中和合理,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与同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精力充沛,请学好文,反应敏捷,喜欢探索。那些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的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有以下10条: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