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4年 招 生 简 章
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领导素质与才能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继续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班次及考试科目(见附表)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学制3年(2014年9月-2017年7月);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面授的时间为:北京班、天津班,每两周上课一次,每次两天(周六、周日);上海班、江西班,每月上课一次,每次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全国班(面向系统全国招生,在北京集中上课的班次),每学期到北京集中一次,每次连续20天左右。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由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方式
招生对象为招生点所在地或系统内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处(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和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报考人员还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招生采取考生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中央党校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按照上述招生条件对被推荐者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真正符合招生条件的优秀干部推荐上来。
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 报名时间: 2013年11月26日—2014年3月1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除外)报名地点:各招生点。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携带
1、贴有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的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以下简称“报考表”)两份(从网上下载或到报名点领取,A4纸);
2、组织人事、党委(组)等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职务任免通知原件及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组织关系所在地(单位)出具的党员证明信;
4、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5种材料(缺一不可)到自己自愿选择的招生点办理报名手续。
报考表一定要本人亲笔如实填写,没有的项目填“无”,所有内容填定后不得修改,特别是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如因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导致联系不通、录取通知书寄送不到等,后果自负;“组织人事部门意见”一栏一定要有“符合条件,同意报考”等字样,并加盖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及其负责人的名章;该表将作为重要材料之一进入学生毕业档案。
考生在填报班次及专业时须全面考虑,一经录取,原则上一律不予转班、转专业。
上述所有报考材料如发现不实,考试前的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录取后的一律取消注册资格,并向本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所有报名材料不予退还。
在职研究生报名实行数码照相采集考生图像信息,报名时要认真填写《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数码照片图像信息采集表》,并由考生本人凭此表于规定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照像,不照像者不予参加考试。此次采集的图象信息除用于入学考试的准考证等材料外,还将用于被录取后入学填写的入档材料《在职研究生登记表》,以及学生证、期末考试座签、毕业证书等。
报名考试费每人120元。
五、考试时间、地点
2014年5月12日在各招生点举行统一入学考试;各科目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其它事宜将随准考证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根据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等全面衡量,按照择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2014年7月上旬公布录取名单,届时考生可向招生点咨询;录取通知书由在职办按报考表填写的通讯地址寄发给每一位被录取者。如因通讯地址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而收不到录取通知书、耽误入学报到超过规定时间的,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一个招生点达到录取条件的人数不及招生计划额的80%,该班将被取消,已达到录取条件的考生按专业、地点的顺序合并到其他班次,不愿合并的可保留入学资格,随下一届入学。
七、委培费
每人每学年6000元,3年共计18000元,在入学报到时一次交清。正式开课后,学生因故不能坚持学习的视为自动退学,不退费用。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2013年11月
第二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上海机管局班2012年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上海机管局班2012年招生简章
来源:发表日期:2012-02-07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上海机关事务管理局班2012年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方式
本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处(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和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报考人员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招生采取考生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二、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须携带以下材料:
1、贴有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的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两份(须考生本人亲笔填写,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组织人事、党委(组)等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职务任免通知原件及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组织关系所在地(单位)出具的党员证明信;
4、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注意:一定要材料齐全、情况真实,并有单位干部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意见。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1日(上午9:00 — 11:30,下午2:00 — 5:00,节假日除外)
报名地点:制造局路9号/陆家浜路1388号706室(上海市市级机关后勤岗位培训考试中心)联系电话:021-63126029、63126022、63126023
联系人: 陈老师、朱老师、罗老师
三、考试时间、地点、科目和录取名额
2012年5月12日全天在制造局路9号,考试科目: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考试安排另行通知,择优录取50人。
四、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学制3年(2012年9月—2015年7月);集中面授:每月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毕业由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五、委培费
每人每学年6000元,3年共18000元,入学报到时一次交清。
六、招生简章、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和专业课程设置,可在上“招生信息”栏目下下载。也可直接咨询报考点。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上海市市级机关后勤岗位培训考试中心
二O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三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试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现阶段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物质
3、跨国公司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规律是人认识的结果,所以规律是主观的
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6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真理的相对性
2、劳动的二重性
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4、“一国二制”的构想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是为人们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仅要由所有制来决定,还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来决定。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试述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5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社会生产力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否定就是扬弃
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由群众说了算
4、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
3、党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辨析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如何论述“创新”的?
第四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江西省直党校班)2011年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领导素质与才能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继续在江西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 法学理论。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学制3年(2011年9月-2014年7月);学习采取集中面授[由中央党校教师授课,每月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由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方式
招生对象为江西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和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报考人员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身体健康;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招生采取考生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从今年起不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
报名时间:2010年3月10日—3月31日(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
报名地点: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南昌市朱湖路(原青山路豆芽巷)81号,邮编:330077)报名电话:0791-8633490 ***(谢老师)***(刘老师)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须携带下列材料:
1、贴有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的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两份(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和加盖公章);
2、组织人事部门出具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内容须包括本人的行政职务、职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政治面貌、文化程度以及思想政治表现等);
3、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组织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命书原件及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一定要材料齐全、情况真实,并有单位干部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意见。
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实行数码相机照相采集考生图像信息,不照像者不予参加考试。此次采集的图象信息除用于入学考试的准考证等材料外,还将用于被录取后入学填写的入档材料《在职研究生登记表》,以及学生证、期末考试座签、毕业证书等。
报考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进考生人事档案,一份留研究生院存档。
对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考试或录取资格,已经入学者取消学籍,并向本人所在单位和上级单位纪检监察、干部组织人事部门通报。
报名考试费每人120元。
五、考试时间、地点
2011年5月14日在江西省直工委党校进行入学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及其它具体事宜将随准考证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根据考试成绩、招生计划和思想政治表现等全面衡量,按照择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录取通知书于2011年7月上旬发出,届时也可与江西省直工委党校联系自取。
七、委培费
每人每学年6000元,3年共计18000元,在入学报到时一次交清。正式开课后,学生因故不能坚持学习的视为自动退学,不退费用。
附1: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1、政治理论:
参考书:《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本书编写组2007年编写。
2、法理学:
参考书:(1)《法理学》,沈宗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法理学教程》,石泰峰、张恒山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附2:2011年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专业课程设置(暂定)
1、必修课(10门)
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法理学;(2)民法学;(3)行政法学;(4)诉讼法学;(5)法学经典著作选读;(6)比较法总论;(7)刑法学;(8)经济法学。
2、选修课(5门)(1)法律社会学;(2)比较宪法学;(3)国际经济法学;(4)知识产权法学;(5)行政诉讼法学。
中共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二 ○ 一 一 年 三 月
第五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宏观经济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
第六讲就业政策
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长茂
促进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就业的各种措施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政策。
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就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失业率上升,居高不下,政府更加重视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
一、就业水平的测定及失业的经济社会影响
(一)就业水平的测定
1、就业率。衡量就业率的具体指标有两个,即总人口就业率和适龄人口就业率。前者为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率,后者为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适龄人口的比率。
2、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全部现实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二)失业的经济社会影响
1、不利影响
失业会直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使失业者及其家庭收入下降,影响失业者情绪;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政府威信。
2、有利影响
保持一定的失业率,有利于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避免社会生产成本过快增加,保持整个经济的活力。
二、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因素
1、人口总量。人口多少是劳动力供给量大小的基础。
2、人口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进而影响劳动力供给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3、人口质量。人口质量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因素
1、经济规模。一般来说,经济规模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就大,反之亦然。
2、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就大,反之亦然。
3、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同,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不同。
(三)教育因素
一国或一地区的教育水平,决定该国或地区人口的总体素质,进而决定劳动力的素质。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影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或结构急剧变动时期的整体就业水平。
(四)科技因素
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弹性较小。科技进步成为排挤劳动力的因素;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促进新产业形成,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五)收入因素
收入水平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有层次的。在劳动者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阶段,劳动力的供给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劳动者的收入不仅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能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有能力消费闲暇的阶段,是否增加劳动投入就取决于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如何进行选择进而对劳动力产生何种影响,通常取决于收入水平提高的幅度;在劳动者的收入使劳动者及其家庭变得比较富裕时,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减弱。
三、我国就业形势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
1、我国就业形势的判断
以失业率为一般标准来判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曾出现过两次失业高峰。
第一次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待业人数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4%。主要原因是知青集中返城。1962-1977年上山下乡知青累计达1700万人。
第二次高峰出现于本世纪初,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大量职工下岗分流,1996-2002年下岗职工累计达2800万人。
第三次出现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期间。2009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为近5年来最高。
2010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实际为4.1%。
2、分析和判断我国就业形势必须考虑的特殊因素
(1)失业率的内涵。
失业率是分析和判断就业形势的一般或基本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欧盟的失业率为10%左右。2008年末我国失业率为4.2%,2009年为4.3%,2010年为4.1%。我国失业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失业率的内涵与西方国家失业率的内涵有较大差异。我国公布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特定年龄段、不包含下岗职工。
所以,分析和判断我国的就业形势,不能仅看失业率的高低。既要看到城镇失业问题,又要考虑农村劳动力过剩因素;既要考察失业本身,又要看到职工下岗的压力。
(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从就业人口结构的角度看我国的就业问题,必须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1.1万人。
“延长退休年龄”之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转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关系处理问题。
(3)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压力
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压力加大。
如何看待部分沿海地区“用工荒”问题。
影响因素: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水平长期低下(甚至无保障)、三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后农业比较效益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用工需求增加、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后对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低技能岗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等。
3、从劳动力供求变化趋势看我国就业形势
据预测,未来十年内我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到本世纪中叶仍有9亿,比欧美国家现有人口总和还多近2亿,我国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
“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左右,而新增加就业和自然减员所能提供或腾出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个左右。
需要特别关注的长期因素是:农村就业、农民工二代甚至三代就业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结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增加就业的任务艰巨。
(二)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
1、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政策
(1)控制人口增长
(2)延长劳动力受教育的时间
(3)扩大劳务出口
2、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政策
(1)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5)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6)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
3、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政策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职业培训体系
(3)推进城镇化战略(着眼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有效转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