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小炒
1.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是什么?
答:第一,市场配置难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
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传递信息的功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提供生产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4.市场经济的特征:产权的确定性、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和政府干预活动的有限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2)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4)健康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产权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
第二,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第三,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
第四,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7.解释产权制度的功能。
答: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8.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由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那么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其内部的特有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呢?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具备以下内部条件。
9.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与社会经济体制无关的,它可以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1、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答:
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1)、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
(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1)、市场序号有序化
(2)、良好的竞争环境
(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12、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机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13、选择: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4、生产要素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什么?
答: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要先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要素市场,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
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者这种市场不健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较难传递到生产要素领域,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品(劳动力、资金、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等),从而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足。没有要素市场,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产要素领域,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统分统配就会合理地存在下去,这样,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产销脱节、供求失衡、计划配给也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15、生产要素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及其作用机制 答:
一、资金的价格及利率机制
二、劳动力的价格和工资机制
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其作用机制
16、市场规则的内容和特征
答:市场规则的内容主要有:(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行为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规则的特征:(1)客观性和科学性;(2)系统性和统一性;(3)强制性和严肃性; 2(4)公平性和普遍性;(5)广泛性和开放性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什么?
答: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 制经济。
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8、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
答: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二、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 富裕的物质保证。
1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 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公有资产占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优势;二是 质的提高。
2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1、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的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答:
一、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稳定器”功能
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三、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3、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三个部分。
24、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原则。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以国民经济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源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为基础,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
第一、基本保障水平不能高,只能保证“基本”,把真正该保未保的保护起来,把一些超出“基本”的部分剔除掉。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不能攀比,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全国统筹,必须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实际,切记“穷人办富人的事”,搞一刀切。
第三、保障基金的筹资水平只能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
第四、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企业,可采用企业补充保险、购买商业保险的办法相应提高保障水平。
第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必须建立多层次,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就会影响基本保障的巩固和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效率属性要求社会保障必须遵循相率优先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为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缓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震荡,从而为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创造条件。
25、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坚持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
2、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
3、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26、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主要是总量经济,最主要的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供求的关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以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利益冲动、价格的波动、个人消费偏好及其变动、以及竞争中的盲目性等因素,会引起总供求发生偏离。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经济调控的重点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27、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一、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产业政策
四、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五、保护消费者政策
六、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
28、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四种。
29、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张,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资金、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保证。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3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什么?
一、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当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三、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32.辨析建设创新型国家。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励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2.简述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根源。
一、市场经济全球化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市场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获得巨大发展的具体原因:1.新自由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依据。2.新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急先锋。4.不断强化的国际经济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33.简述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获得国际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实现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二、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分享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
三、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摆脱贫穷落后。
四、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34.说说我国应怎样努力开拓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1.出口结构要转型升级。2.适当夸大进口。3.推进市场多元化。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促进体制和管理创新。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4.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1.积极开展对外投资。2.发展海外工程承包。3.努力建立和 5 发展大型跨国公司。4.加强“走出去”战略的指导和服务。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1.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2.完善多边贸易体制。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4.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35、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篇: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定稿)
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
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专业: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2、什么是消费滞后?它由哪些因素引起?
3、简述市场进出规则及其功能。
4、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5、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功能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怎样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2、试述我国应如何正确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度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与管理。
第三篇:报考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介绍信
报考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介绍信
兹介绍我单位
同志,前来报考中央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
该同志现任
职务,职级
,专业技术职称
。该同志于
年
月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
请予接洽。
单位名称:
领导签名:
(单位盖章)
2012年
月
日
(注:以上每个项目均须填写,若没有请填“无”)
第四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4年 招 生 简 章
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领导素质与才能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继续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班次及考试科目(见附表)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学制3年(2014年9月-2017年7月);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面授的时间为:北京班、天津班,每两周上课一次,每次两天(周六、周日);上海班、江西班,每月上课一次,每次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全国班(面向系统全国招生,在北京集中上课的班次),每学期到北京集中一次,每次连续20天左右。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由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方式
招生对象为招生点所在地或系统内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处(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和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报考人员还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招生采取考生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中央党校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按照上述招生条件对被推荐者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真正符合招生条件的优秀干部推荐上来。
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 报名时间: 2013年11月26日—2014年3月1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除外)报名地点:各招生点。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携带
1、贴有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的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以下简称“报考表”)两份(从网上下载或到报名点领取,A4纸);
2、组织人事、党委(组)等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职务任免通知原件及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组织关系所在地(单位)出具的党员证明信;
4、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5种材料(缺一不可)到自己自愿选择的招生点办理报名手续。
报考表一定要本人亲笔如实填写,没有的项目填“无”,所有内容填定后不得修改,特别是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如因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导致联系不通、录取通知书寄送不到等,后果自负;“组织人事部门意见”一栏一定要有“符合条件,同意报考”等字样,并加盖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及其负责人的名章;该表将作为重要材料之一进入学生毕业档案。
考生在填报班次及专业时须全面考虑,一经录取,原则上一律不予转班、转专业。
上述所有报考材料如发现不实,考试前的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录取后的一律取消注册资格,并向本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所有报名材料不予退还。
在职研究生报名实行数码照相采集考生图像信息,报名时要认真填写《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数码照片图像信息采集表》,并由考生本人凭此表于规定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照像,不照像者不予参加考试。此次采集的图象信息除用于入学考试的准考证等材料外,还将用于被录取后入学填写的入档材料《在职研究生登记表》,以及学生证、期末考试座签、毕业证书等。
报名考试费每人120元。
五、考试时间、地点
2014年5月12日在各招生点举行统一入学考试;各科目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其它事宜将随准考证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根据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等全面衡量,按照择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2014年7月上旬公布录取名单,届时考生可向招生点咨询;录取通知书由在职办按报考表填写的通讯地址寄发给每一位被录取者。如因通讯地址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而收不到录取通知书、耽误入学报到超过规定时间的,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一个招生点达到录取条件的人数不及招生计划额的80%,该班将被取消,已达到录取条件的考生按专业、地点的顺序合并到其他班次,不愿合并的可保留入学资格,随下一届入学。
七、委培费
每人每学年6000元,3年共计18000元,在入学报到时一次交清。正式开课后,学生因故不能坚持学习的视为自动退学,不退费用。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2013年11月
第五篇:2014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P12
2、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P10
3、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15
4、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P14
5、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邢台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P11
6、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值。P16
7、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概括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P12
8、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之一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既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依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29
9、主要矛盾: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P100
10、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关于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P97
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P107
1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P103
13、生态文明: 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明形态。P212 362页中间段相关语句。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社会文明形态,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文全面发展、社会持续繁荣”,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14、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P232
15、协商民主:答:359页第1-2段相关语句。
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和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是指民主的类型,是一种以协商为特点、具有广泛应用型的基本民主形式,其实质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四种基本实现途径。
16、循环经济:是指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始终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续的利用。P216
17、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内核和取向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等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P200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93
二、辨析题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P8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个不断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
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错误。事物是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的对立统一,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所以,对新事物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对旧事物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
3.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P12 正确。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
4、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它们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P11错误(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
5、资本主义工资就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P14错误。资本主义工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劳动的价格,其实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错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 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发展涵盖了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98对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8、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P156错误。
以人为本强调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目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还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9、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P256正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10、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平均发展。错误。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指各方面发展的比例合理、结构合理。
1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误。改革是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此外,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1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P180正确。(两种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14、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正确。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不足,这些弱点和不足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来解决。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而且它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
16、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P27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一个自 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 由的发展。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正确。P187(因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过程中,党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把党的领导和人们当家作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就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18、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P203错误。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好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P1 答: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16 答:马克思认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其内容包括:(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3)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规律即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受这个规律所支配;又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由此决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走向灭亡。
3、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的论述。P15 答: 资本的特殊性质有三个要点:(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唯一动机、目的和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斯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本质是通过物体现着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关系。(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资本只是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产生和实现剩余价值,达到保殖和增值。一旦停止运动,资本的生命就完结了。
4.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论述。P19 答:(1)二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因为生产消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能力;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因为同构消费再生产了劳动者的能力;(2)二者互为媒介。生产提供消费的对象,消费使生产的产品得到最后的实现。(3)二者互相转换。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生产在为消费创造出产品的同时,还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同时,消费也从多方面创造和推动生产。(4)二者互相决定。生产是基础和起点,决定消费,但反过来消费又决定着生产。
5、简述马克思关于劳动力价值的论述?P14 答: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培训练的费用。
6.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P 答: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待旧事物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7、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P42 答:列宁深刻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 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也就是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由于不懂得辩证法或不能把辩证法正确地运用于人类认识过程而造成的。
8、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P 答:辨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的实质是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源泉认识不同。(1)形而上学发展观否认事物的,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外因引起的,事物的运动只是引起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置的移动。(2)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自身引起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运动不仅是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置的移动,而是进化和飞跃的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是渐进性的中断。
9、简述毛泽东关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概括。P83 答: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注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自我批评是当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而且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的优良风格的集体体现。
10、解析邓小平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的基本涵义P159 答: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有两层基本涵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是说,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国情。
11、邓小平是如何论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之间关系的? P145 答: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P116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是: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P186
答:(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和国家制度。历史证明,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既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在政治民主之中。(2)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民主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兼具复杂,只有切实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才能实现科学决策。
14、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相互关系的论述。P129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鲜明特色。
1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P133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P174 答:(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础都是社会化大生产。(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直局面。1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P127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P129 答: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四、论述题
1.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答: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论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其重大意义。P24 马克思“两个必然”是指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重要意义:“两个决不会”思想表明,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社会主义不是暴力革命催生出来的。“两个必然”思想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是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客观规律,找到了推动这一规律实现的社会力量,这就是现代无产阶级。3.马克思关于资本基本构成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P15 答:马克思认为,根据在剩余价值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只能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进行这种区分,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确立准确衡量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标准。
4.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重大意义。P54 答:列宁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为了利用资本主义,必须辩证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一是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施行以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吸收和借鉴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三是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专家们的作用。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P66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系统分析了它的性质、特点和解决办法。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毛泽东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提出了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要动摇、背离或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一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它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第二,它也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6.毛泽东“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P101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的,所以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贯穿于矛盾学说的各个方面,只有真正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道理,才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容,才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才算真正懂得辩证法。毛泽东关于矛盾的精髓的概括对学习辩证法、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重大意义。P150 答: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要地位。社会主义要重视发展生产力,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现实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是统一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两者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他紧密地联系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三,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终目是标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上,这一理论大大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人们对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实践上,这一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试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P 188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提出了新的论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这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第一,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表明,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在当前,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与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民主政治建设,为此必须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亟需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诚信机制、管理机制、调控机制以及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治理机制等,亟需进一步依法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只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标志和保障。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不能靠人治而必须靠法治。法治化就是现代化,法制代表文明、法制实现和谐、法制带来稳定、法治促进发展。随着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利益矛盾的不断凸显,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依靠法治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9.试论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P194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