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

时间:2019-05-14 08: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

目录

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滕王阁——王勃 ※从军行——杨炯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李颀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燕歌行——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送友人——李白 将进酒——李白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客至——杜甫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 天上谣——李贺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安定城楼——李商隐 长安晚秋——赵嘏 商山早行——温庭筠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乌夜啼——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

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姜夔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1

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2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安定城楼——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长安晚秋——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鹊踏枝——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天仙子——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春景——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高台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横塘路——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见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鬲溪梅令——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二篇: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全部教案1

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全部教案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

第一章

3、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

-----谈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

张岱年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

2、明确的结构层次,学习的论证方法。

3、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明确的结构层次,学习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一)限时进行全文阅读,回答问题1和2:(提醒结合题目)、中国传统道德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论述?

最主要特点——第1自然段:“以人为本”;

两个方面——第3自然段:“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的尊严”

第11自然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根据归纳出的论点对进行层次划分,理清思路。

第一层——(1)中国传统道德的特点:“以人为本”。

第二层——(2——17)从两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道德。

第三层——(18)总结全文。

反思: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到不同的划分层次的看法,有两个同学认为第1自然段应该与下文合并,有同学认为15——17自然段应该与前面的段落形成并列关系。我在课堂上对第1种看法的解释是:“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提出了总的观点,进而在下面进行分述。”对第2种看法的解释有些牵强:“作者在15——17自然段中提到的‘爱国主义’‘孝’‘勤俭’都是对‘人’如何作为提出的要求,也属于‘以人为本’的范围。”

(二)、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第2——10自然段,回答问题3:

3作者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特点时用到了哪些论据?

(提醒结合第59面对论据的定义)——引出“引证法”

(讲解定义和“理论”具体包括的内容,老师建议逐点进行讲解,以留时间给学生作笔记)

教学反思:上1班的课的时候发现比较多的同学都没有作笔记,我提醒学生并留了一点时间给他们作笔记。

第二课时

一、重点突破:引证法

定义(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理论”——“怎样论述”

理论——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要简洁,不宜过多

论点——准确引用理论——恰当阐述理论——联系论点分析(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

(老师建议不要“空洞”讲解)

反思:

在老师的建议下,经过调整,我用了作者引用孟子的话作为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然后我再具体讲解“引证法”;期间讲解引用理论时要注意到的两个问题,课后老师建议举出例子讲解更好;同时强调从“引”到“证”的过程,“证”更为重要;最后用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列宁的话作为又一例子让学生自己再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到的“引证法”的内容。

限时进行进一步阅读,回答问题4:

4、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如何运用引证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5、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引证法?引用的理论有何不同?

二、拓展:

(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例子)。”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根据孔子对“礼”的阐述,判断《鸿门宴》中项羽对座次的安排是否符合“礼制”,并说明理由。

“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明确:(项羽一方对座次的安排是完全不符合礼制的。亚父只是项羽的谋臣,却被安排“南向坐”;沛公是反秦义军领袖之一,劳苦功高;就算不能与项羽平起平坐,但至少也应该比亚父尊贵吧。他只能“北向坐”,可见尊卑不分。张良也是谋臣,只能“西向侍”,连坐的资格也没有,可见项羽一方早就打算对沛公兴师问罪。司马迁这样写是要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补充:古代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南向坐;

再其次是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

顾炎武考证:“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

(二、)【材料1】又跳海珠桥鲁莽阿伯爬桥推下跳桥男

XX年5月21日,广州海珠桥上演了一场跳桥秀,这回上演的却让人惊心动魄。上午7时,来自广东化州的陈富超携带横幅标语爬上了海珠桥,5个小时后,在市民的一片惊叫声中,他被路过的健壮阿伯推了下来。陈富超从7米高的桥上重重落地,腰椎和右手臂骨折。而自称见义勇为的赖老伯像英雄一样挥手回应,最后被警方带走。有律师认为,老汉这种行为绝对违法,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材料2】“推人老伯”自荐见义勇为遭拒吃安眠药才能睡

“我现在留一脸白须,是因为一肚子冤屈无处可诉。”“我觉得我的行为是真正的见义勇为”……XX年5月在海珠桥上将上演“跳桥秀”5个小时的陈富超推落下桥的阿伯赖健生近日又频现公众视线,面对媒体述说“自己的冤屈”,引起了广泛关注。昨日记者就赖伯自荐见义勇为的言论向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人士咨询,该人士表示,去年事发后公安机关对赖健生以涉嫌故意伤害的名义采取刑事措施即已表明不认定其行为是见义勇为,赖伯的推人举动是“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

三、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老师的建议下,经过调整,我用了作者引用孟子的话作为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然后我再具体讲解“引证法”;期间讲解引用理论时要注意到的两个问题,课后老师建议举出例子讲解更好;同时强调从“引”到“证”的过程,“证”更为重要;最后用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列宁的话作为又一例子让学生自己再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到的“引证法”的内容。

4、民主是个好东西

俞可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

2、明确的论证思路。

3、对民主政治有所思考,有所了解。

教学重难点:明确的论证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论述文知识介绍:论述文一般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问题来构思、行文。

2、本文的主干部分(第1—6段)主要是回答了哪两个问题?

为什么民主是个好东西。(1--3))

怎么办民主是个好东西、(4--6)

(“是什么”这一步用标题明确了,标题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3、作者为什么说“民主是个好东西”?请简要概述其理由。

明确:①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③保证人民的基本人权,是人类的基本价值。

4、作者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他有没有论述如何推行民主这个问题?若有,请概述之。

(明确:首先要了解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其次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其次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最后,应当尊重人民自己的自愿选择)

三、作者经过主干部分的论述后,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结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

四、拓展。

给则消息评论。再有同学们评论。

教学反思:民主问题比较复杂,不易讲清楚,不易过度拓展,立足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章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教学目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准备

翻译《谈龙录》、《画筌》的两段引文。

补充注释

①哂:dhěn,讥笑。②第:只,仅。③位置相戾:虚实不分,互相干扰。戾,lì乖张,不讲情理,这里是不守规矩的意思。④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⑤虚实相生:虚和实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有传唱至今;那一幅幅黑白相间的宣传画,主多少人望画息心,那一出出字正腔圆的戏曲,让多少人迷恋忘情。是什么样的魔力,把他们吸引提如如醉?是怎么样的一根魔杖,把他们指领得心魂难收?是艺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艺术技巧的。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生答,教师明确: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生答,教师明确:、提出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3、主要说明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答,教师明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可用16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全文。

三、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艺术需要表现美,开头哪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明确:“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下面进行了具体解释,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现生活,丰富、全面中就有了“实”,集中、典型、普遍中就有了“虚”,两者互相矛盾,却能辩证统一!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免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2、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1)口头翻译课文引用的《谈龙录》、《画筌》里的两段话。

(2)根据课文的具体讨论,解释下列名称术语。

需解释的术语及参考答案:

全——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粹——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全与粹的关系——既粹且全,辩证地结合、统一。

典型化——对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达到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自然主义——只讲“全”而不顾“粹”。

形式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

现实主义——以粹概全,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画面中的实景、真境。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画面中的空景、神境。

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的艺术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

洪眆思(洪昇):诗要求“完整”,即“实”,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虚”,作者(赵执信)“完整”、“精粹”缺一不可,应诗写出一鳞半爪而不支离破碎,这就是虚实结合!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主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提示:作者认为洪升重视全面忽略了粹是自然主义;王士祺看重一鳞一爪而忽视全体是形式主义;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作者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4)深人讨论问题,把握的精粹。课文提出,“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欣赏艺术的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示:首先,王、赵的看法是片面的。课文指出,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但是,那种绘制全龙、须眉毕现的雕塑绘画一定就是自然主义因而不足取吗?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对课文的观点补充、修正。例如下述说法:

绘制全龙功不可没。世界上本没有龙。龙是画家、雕塑家想像的产物。艺术创作中先有了完整的龙的形象,画家、雕塑家才能从龙的全体出发画出龙的一鳞一爪,才能通过一鳞一爪反映龙的全体。观赏者心目中也要有龙的完整形象,在看了画上的一鳞一爪之后,全龙才能在想像中再现出来。

以具有象征作用和概括力量的一鳞一爪表现全龙是以粹概全;以全龙表现神话世界也是以粹概全。对于整个神话世界来说,全龙成了精粹的“一鳞一爪”。所以绘制全龙不能一概否定。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过有形的“实”来推知无形的“虚”,从而创造更广阔的意境,表现更丰富的生活!

3、作者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明确:绘画、戏曲。

那副著名的《深山藏古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只有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河边打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和尚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自然从古寺来,再回古寺去,这也是“实中藏虚”。

比如齐白石画虾,早期画了十只虾足,后来减少为八只,晚年时只画了五只虾足。齐白石画虾没有画水,本来活着的虾只能生活在水中,画活虾就要画水,但齐白石把水省略掉,画面上用大片的空白代替水。

戏曲中也是如此,“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常见的。演员通过极少的道具营造出极丰富的意境,给人极大的空间感。比如舞台上老船翁一支浆和摇曳的舞姿能让人感受到荡漾起伏的江水,站在荷花筐里的演员通过摇动的腰肢和左右晃动的手臂,更给人以荷花随风摇摆的美感。

4、建筑、书法也是如此,天坛的图片,旷野中的亭子。

教师简单分析:天坛是皇家祭祀场所,天坛面对着虚空的天穹,似乎也能感受帝王一统天下的气魄;亭子本身并不是画,但与广阔的天地共同融为一幅大画,王羲之的《兰亭序》中18个“之”字写法各异,虚许实实,表现出王羲之飘逸洒脱的精神风度。

四、布置作业。

小说《祝福》较为完整地讲述了祥林嫂的一生,《荷花淀》则截取了生活中几个最精彩的片断,生动地表现了白洋淀妇女纯美的心灵和成长的过程。就完整性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完整性相对而言。《祝福》写了祥林嫂一生的几个片断,无论是在卫家山、贺家懊,还是鲁镇,都经过“去粗取精”,凡是与“礼教吃人”无关的内容都舍弃了。所余的都是典型性极强、足以概括祥林嫂一生悲剧命运的精彩情节。《荷花淀》虽只截取了白洋淀妇女战斗生活的一两个片断,也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两篇小说都是全与粹、虚与实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诗歌中的虚实

实——写景

虚——抒情

师生共同分析诗句:大家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虚实相生没有?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明确:

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化虚为实”。

再看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

再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虽然没有写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还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时,明明近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现或得到。这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补充材料:诗歌中的“虚”与“实”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教学反思:艺术创作的原理都是共同的,本文讲解较为抽象的艺术创作原则时,举例要不拘一格,重视把抽象的原理给讲形象化,生活化,平面化。

7、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2、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2、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

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并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确定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主要内容在第8段到结束,举例谈重复与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是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的。

2系?

学生阅读之后提炼各段内容要点: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与变奏,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前几段与主要内容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这样写,是先用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3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4?有无重复之嫌?

讨论明确: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是我们在写说明类的中应该学习的。

5?有何意义?

讨论明确:此段指出写这篇的现实意义,即现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三、品读重点语段,具体体悟语言

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讨论发言: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近乎夸张的“重复”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从而生动说明了“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必要。这一段语言启示我们,说明文并不排斥形象生动的语言,也不排斥以大胆的假设来说理的方式。

2语言。

比喻说理:15段“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风趣而生活化的说理:16段“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3与变化”的原则。

明确:

结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变化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不变的艺术规律;本文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语言——第13段即是一例,通过“重复”使用“一根”与设想柱子形状的“变化”,说明因为没有了持续性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差异。

举例——重复中有变化。

小结: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及深厚的积淀,作者不愧为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型建筑师;平易朴实、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使读起来亲切易懂。

第二课时

四、探讨与拓展

对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理解,比如绵延的万里长城、卢沟桥的石狮子,是否也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审美原理?

2有含蓄蕴藉之美、形神兼备之美、虚实相生之美等等,你能否学习课文写法,结合几种艺术形式,就其中你感受较深的一个原则,谈谈它们之中的相通之处?如“谈诗歌、书法与雕塑之间所共同体现出的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

3平以及他在中国建筑史上所做的贡献。

4大师,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其父梁启超曾在信中向他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以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我愿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微多用点工夫。”学习完此文后,结合你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与体悟。

5《凝动的音乐》,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教学反思:为说明建筑的规律,文中所举的例子都比较有代表性,讲课前,教师可多收集些潮汕的名居建筑资料,课堂展示给学生,唤起学生了解家乡,关注课堂。

第三章

2、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梦想

秦宁

教学目标:

、了解内容。

2、学习的论证思路,分析的论证方法。

3、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的论证思路,分析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标题解读

以重复的方式强调“一切生命”,以对称的方式产生庄严感。

——把标题改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和梦想”或“残疾人也有尊严和梦想”,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感知。、学生阅读全文,.边看,边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各起什么作用。

2、结构梳理。

明确:一.引:引用张继钢的话提出中心论点。(1)

二.议:承上展开论述。(2-3)

.以运动员为例证明。

2.引用刘淇、运动员的话证明。

三.联:层进法,进一步谈如何保证残疾人的尊严和梦想。(引用克雷文的话进行论述)(4)

四.结:举办残奥会的目的。(引用主题歌和胡锦涛的发言论述)(5-6)

三、学生在读课文,学习的论证结构与方法。

、论证结构采用经典的“引—议—联—结”格式,非常清晰;论证格式上采用层进法,逐层深入展示作者思考的内容。

2、论证方法

(1)引证法为主。——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引证法?各有什么作用?

(2)例证法为辅。——课文的是怎样运用例子的?

四、研读探究

.从“残废人”到“残疾人”、“有特殊才能的人”,这些称呼的改变,你有什么感想?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怎样评价北京残奥会的意义?

——能让我们明白所有的生命都有尊严和梦想;

——能引起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关注;

——能进一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弱者,尊重人权。

五、课外拓展

有人认为残奥会的可观性比不上奥运会,举办残奥会不过是借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观众的同情多于佩服,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学分成两组,自由辩论,之后选代表辩论)

六、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内容上难度不大,学生还是较容易掌握好的。所以难点应为残疾人精神的学习和感悟。方法上课考虑举例与对比并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古今中外值得我们学习的身残志坚的代表有:司马迁、贝多芬、何军权(残疾人游泳四姐冠军)、彼斯托瑞斯(南非无腿飞人、刀锋战士)。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新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习题练习

七年级诗词大赛初赛

一、直接默写;

1.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5.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

6.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7.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8.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10.水晶帘动微风起,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一诗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以奇特想象书写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五夜望月》中写景的诗句是: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性默写。

1.我国古代关于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诗词。(至少两句)

2.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运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

3.“柳”婀娜妩媚,摇曳多姿,常常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请写出两句含“柳”字的诗词。

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至少两句体现游子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

三、1.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3.示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4.示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5.示例: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四篇: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二 望月怀远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二 望月怀远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送魏万之京》,完成后面的1~2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两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什么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深秋时节送别时的萧瑟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伤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二)阅读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完成3~4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3.“往来成古今”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往者成为古,来者成为今。三句说的是往者,第四句说的是来者。4.试分析尾联中“尚”字的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①羊祜距今已过四百年了,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山上,其中人事变迁、朝代更替,变化多么巨大!②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却无所作为,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然令人更加伤感。

二、语言运用

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远隔天涯的夜晚;(2)通宵;(3)爱惜;(4)不能;(5)接近;(6)时间白白过去;(7)黄昏;(8)凋谢。

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2)灭烛怜光满,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云山况是客中过。(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上生明月(2)披衣觉露滋(3)鸿雁不堪愁里听(4)空令岁月易蹉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她善缝纫、刺绣,“三岁吟诗,四岁习画”,自幼便爱到弟弟们就读的私塾去偷听,不喜欢女红,被父母斥为“不安分”的小姑娘。..B.有人说,傅斯年与胡适一样,是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复杂人物。而傅斯年也姑妄言之:“谁都没有资格骂胡适之,只有我可以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 ....C.在困难的日子里,为节省开支,林海音自己设计服饰,花钱不多,却把三个女儿打扮得花团锦簇。....D.余光中不仅是诗人和教授,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擅长评论并翻译,著作极丰,.迄今已结集出版的各式作品达五十多部。

解析:选B。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一说,不一定正确。A项,这里把“女红”理解为女子的梳妆打扮了。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或这类工作的成品。C项,花团锦簇:花成团,锦成簇。形容色彩缤纷、绚丽色彩的景象。这里当用形容女子打扮得格外漂亮的“花枝招展”。D项,并: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这里当用“与”或“和”,表示并列关系。

二、文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①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为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拔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臵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臵、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

参考译文:

收藏书画的人,很多人是贪图作者的名气。偶尔有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的手笔的,见到的都争着买进,这就是所说的“耳鉴”。还有的人看画用手去摸,据说着色均匀,手指摸上去没有高低不平的感觉的就是好画。这种方法又比“耳鉴”低下,叫做“揣骨听声”。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亲家,他一见这画就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画上的花,看上去涣散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正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睛就像一条线,这正是正午时的猫眼。早上带有露水的花,花心收拢,颜色湿润。猫的眼睛在早晨和夜里都是圆的,随着太阳升高逐渐变为狭长,到正午的时候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推求古人的创作意图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臵、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一诗写道:“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地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我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应当先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展开后,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看破墙上,高低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摩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领神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以后画技不断进步。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2题。

南浦别

白居易

第五篇: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言情词三首》教案.

言情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赏析《鹊桥仙》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词。

教学难点: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蝶恋花

【译文】

栏杆边的秋菊笼罩着烟气,似是含愁,兰草沾上露水,有如饮泣,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不了解离恨的痛苦,月光(一直从昨晚)到今晨穿过红色大门斜照到屋里。昨夜的秋风使绿树的叶子凋落了很多。今晨,独自登上高楼,远望天边,直望到路的尽头(也不见离人归来)。想要给他寄去诗笺和书信,但是山长水远,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鹊桥仙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诗词都很有名,但诗的成就远不如词。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

含蓄,饶有馀味。秦观词的内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间的爱情和抒写个人的愁怨。他的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秦观很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秦观因与苏轼的关系,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间,一贬再贬,最后远谪郴州(今湖南)、雷州(今广东),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爱情描写之中。

【译文】

绚丽的细云是织女的巧手绣出来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传递着离愁别恨,他们悄悄地度过了遥远的银河。秋风白露之夜一年一度的相逢,便胜过了人间情侣间无数次的相逢。两人间温柔的情意就像流水一样缠绵,相会的日期短暂而美好,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般,怎么忍心回头看那又要分离归去的鹊桥路呢?两个人的感情倘若是天长地久的,又何必在于朝夕相伴。

【内容解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弄巧,为二星的相见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暗度,悄悄度过,含有彼此无言却情深意长的默契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既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又含有褒扬、赞美的色彩。胜却,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爱情理想:理想圣洁永恒的爱胜过尘世间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描摹缠绵缱绻的神态。佳期如梦,相会的日子短暂而美好,像做梦一般,描摹心理。忍顾鹊桥归路,描摹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

青玉案

【译文】

那个美女不到横塘路来,我只能目送她的芳踪远去而已。她的青春年华要和谁一起度过呢?(她住在)月亮桥边一座花院之中,(她闺房的)窗子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门是红色的,(这地方)只有春天才知道。(我伫立在那儿,直到)天边的彩云飞走,长满芳草的水边暮霭渐生,(我只能)用我的如同江淹的彩笔写出令我断肠的相思诗句。如果要问我的闲愁共有多少?它就像平原上如烟般广阔无边的青草,满城中随风飞扬的柳絮和江南的梅雨一样多。

课后练习:第一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

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

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做学问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作业布置:预习《关汉卿散曲二首》。

下载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上全部诗歌,已全部校对无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