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地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地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地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但对培养跨世纪地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地素质也有着深远地意义。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动画制作软件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精彩的动画课件,配上解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他们去认识动画制作软件。这一片段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到自由上机都被老师吸引着,对一些操作技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不小的求知欲。
二、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精彩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能够起到理清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和增进友谊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时,我就让学生交流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设计动画脚本。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到“文字遮罩”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文,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文字遮罩”的实际操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四、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教学时,我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操作中作好辅导,保证学生课堂上机操作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五、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就像演说家演讲一样,精彩的开头可以激起听者的兴趣,触动听者的每一根神经。一节课的开场白,同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或好奇,他们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探索和研究,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①直接提问导入,②范例导入,激发兴趣。
三、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五、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采取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演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范例展示法,竞赛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良好兴趣。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步曲”
河源市源城区下角小学 孙柳青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设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探究性任务,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步: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首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课堂任务不是单纯为了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教授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同学们,下角小学在刘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努力下,越办越好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了解我们学校。作为下角小学的一份子,我们深感自豪,那么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位名片设计师,设计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的名片吧。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被充分地激发。
二步: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课堂任务的敲定,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确定任务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本节课的相关信息。比如利用百度搜索一些名片或网站,欣赏和学习别人制作名片的方法和技巧,再进一步设立方案,确定小组制作个人名片的任务。在整个设立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步: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在教授四年级第5课《我画我家》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协作,用绘画工具绘制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家,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探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兴趣地驱动下完成一副副梦想中的家园,从而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 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步: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当然,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比如制作小名片,我会在平台上展示比较突出的作品,让学生出来讲解制作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
在整个课堂教学四步曲中,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参与度高,同时,知识储备也会不断地完善、更新。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173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 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演示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一、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
二、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
三、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的创新。
七、反思、探索、提高 思想的变化往往决定着你的整个教学,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然而教学效果确是与众不同,所谓“教无定法”在这儿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了解自己、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形成有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