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选择题(本站推荐)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在 B。A、武昌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2、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年开始于 D。
A、1898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12年
3、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力量是 C。
A、市民 B、学生 C、倾向革命的新军 D、工人
4、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是指 D。A、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民主主义、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A、保国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强学会 6、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了 B。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文学社 7、1903年,__A__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A、章太炎 B、孙中山 C、黄兴 D、邹容 8、1903年,__C__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A、陈天华 B、宋教仁 C、邹容 D、章炳麟
9、《猛回头》的作者是 B。
A、章太炎 B、陈天华 C、邹容 D、林觉民
10、华兴会是由 B 筹建的。
A、孙中山 B、黄兴 C、孙武 D、章太炎
11、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反对 D 独裁的斗争。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勋 D、袁世凯
12、二次革命发生于 B。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13、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___C_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喉舌。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
14、___B_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15、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__B__是革命党人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宣传民主共和的重要阵地。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湘报》
16、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_ D___。A、实行社会革命 B、打倒帝国主义 C、核定地价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7、1911年4月,__C__参加了广州起义,不幸受伤被捕,后被清政府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起义前他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A、林尹民 B、方声洞 C、林觉民 D、黄兴 18、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立宪,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13名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7人,被讥为___D_。A、君主专制内阁 B、人才内阁 C、好人政府 D、皇族内阁 19、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城内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__C__率新军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A、张振武 B、熊秉坤 C、孙武 D、刘复基
20、武昌起义胜利后,首义官兵邀集咨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共同商讨建立湖北革命军政府,推举__C__任军政府都督。A、黄兴 B、王士祯 C、黎元洪 D、朱家宝
21、__B__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总统选举法》 D、《五五宪草》
22、__B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2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发表改组宣言,确定“__C__”的三大政策,推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民族、民权、民生 B、军政、训政、宪政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独立、民主、富强 24、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C,响亮地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岳王会
25、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1911年的 B。
A、惠州七女湖起义 B、广州黄花岗起义 C、广州新军起义
26、革命党人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A 发动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A、10月10日 B、10月11日 C、10月12日 27、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B。A、咨议局 B、中华民国 C、太平天国 28、1911年12月29日,独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选举 A 任临时大总统。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黄兴 D、黎元洪
29、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把大总统职务让给逼使清帝在优待条件下退位,同意建立共和政体的 C。
A、陈炯明 B、汪精卫 C、袁世凯 D、段祺瑞
30、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3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复辟闹剧 32、1904年至1905年,A 在中国东北爆发,这是外国侵略者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发动的战争。
A、日俄战争 B、英俄战争 C、德日战争 D、英法战争
33、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34、南京临时政府不包括的势力是 B。
A、革命派 B、无产阶级 C、立宪派 D、旧官僚 35、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革命党人 B 被人刺杀。孙中山为他题写挽联:“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A、陈其美 B、宋教仁 C、徐镜心 D、陶成章 36、1911年底,起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要原因是 D。A、他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B、他是共进会的实际领袖 C、他是同盟会的最高领袖
D、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 37、1911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所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C。A、起义是在黄花岗发动的
B、起义军去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 D、起义是在黄花岗失败的
38、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 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40、为了让对方支持他复辟帝制,袁世凯与 D 签定严重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1、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 B。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张作霖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 D。A、派遣留学生 B、编练新军 C、奖励实业 D、君主立宪 43、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最主要成果是(A?C)。A、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 B、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 C、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D、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44、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由(A)任会长。A、蔡元培 B、陶成章 C、孙中山 D、黄兴
45、“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是(C)的名言。A、陆皓东 B、徐锡麟 C、秋瑾 D、林觉民
46、武昌起义的革命军军旗是(B)。
A、五色旗 B、十八星旗 C、青天白日旗 D、铁血旗
47、《临时约法》规定的国家制度是(D)。A、总统制 B、集权制 C、立宪制 D、内阁制
48、“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出自(C)。A、《警世钟》B、《猛回头》
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9、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的是(A)。A、陆皓东 B、林觉民 C、黄兴 D、陈少白 50、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__A__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51、1903年,清政府制造了压制民主革命舆论的《苏报》案,逮捕了鼓吹革命的__D__。
A、章士钊、章太炎 B、邹容、陈天华 C、陈天华、章士钊 D、章太炎、邹容
52、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思想障碍,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内容主要围绕同盟会纲领进行,但不包括__B__。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要不要与满洲贵族争夺权力 C、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53、宋庆龄曾为革命家__A__题词:“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挟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A、秋瑾 B、蔡锷 C、唐群英 D、林觉民
54、__B__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新军起义 55、1911年1月,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了__D__,推蒋翊武为社长,坚持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为武昌首义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A、科学补习所 B、振武学社 C、共进会 D、文学社 56、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发动,__D__亲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失败后返香港。
A、孙中山 B、赵声 C、喻培伦 D、黄兴
57、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所指战役是__A__。A、黄花岗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钦州起义 58、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激起湘、鄂、川、粤人民的反对,发展为__B__。A、拒俄运动 B、保路运动 C、抵制日货运动 D、立宪运动 59、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__A__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联合组织并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A、共进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延年会 60、__B__,是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强大B、清政府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C、革命党人的坚强领导 D、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61、武昌起义爆发后,__D__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A、革命党人 B、维新派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6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__A__。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武昌
63、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__B__是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立宪派 D、宗社党
64、__B__,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规定。A、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65、__A__,是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C、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D、湖北军政府成立 66、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__B__出任第一任国务总理,赴南京组织新内阁。
A、蔡元培 B、唐绍仪 C、黎元洪 D、赵秉钧 67、1912年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主要目的是_A___。A、实行议会政治改组内阁 B、联合中间派造成第一大党 C、与孙中山争夺领导权 D、争取外国列强的支持 68、1913年6月,袁世凯借口江西、安徽和广东三省都督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7月12日,__A__在江西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
A、李烈钧 B、柏文蔚 C、胡汉民 D、程德全 69、1914年7月,孙中山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政党__B__,继续进行反袁斗争。A、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国大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70、1914年8月,参政院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召开约法会议,修改__A__,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可连选连任,实质是要将总统终身化。A、《中华民国约法》 B、《总统选举法》 C、《训政纲领》 D、《通令尊崇孔圣文》 71、1915年12月,___C_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
A、孙中山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72、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是__C__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直接延续。A、维新运动 B、立宪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系、直系和奉系。其中,皖系军阀以_D___为首,以日本为靠山。
A、冯国璋 B、张作霖 C、陆荣廷 D、段祺瑞 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斗争。
A、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75、__B__,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74、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__A__,明确提出要打倒A、二次革命的失败 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孙中山逝世 76、1917年6月,__B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拥溥仪复辟。复辟帝制活动仅12天即破产。A、张怀芝 B、张勋 C、张作霖 D、曹锟 77、__D_,是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西方列强的干涉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8、__D__之后,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得出了“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A、反对张勋复辟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护国战争发生 D、护法战争失败
79、孙中山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经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于1924年5月创办了黄埔军校。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以___A_为校长。A、蒋介石 B、廖仲恺 C、何应钦 D、王柏龄
80、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出生于 C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A、湖北武昌 B、江苏南京 C、广州中山
81、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C。A、新民主主义革命 B、农民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2、胡锦涛总书记称 C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A、毛泽东 B、邓小平C、孙中山 83、辛亥革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D。A、没有自己的武装力
B、党派林立,混乱纷杂,人心不一 C、内忧外患,清政府负隅顽抗和帝国主义干扰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
84、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是 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百色起义 85、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 A。A、武昌 南京 B、天津 北京 C、上海 广州 D、延安 遵义
86、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C。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C。
A、农民是皇权存在的基础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8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C。A、资政新篇 B、1954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89、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__D__。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90、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C。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9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A、推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9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A。
A、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C、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D、孙中山是推翻清王朝的决定因素
93、一部历史小说中写道: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海陆军代表等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是 C。A、孙中山就任中国同盟会总理职务
B、孙中山就任反对袁世凯的海陆军大元帅职务 C、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D、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职务
94、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包括①满清政府垮台②专制制度结束③中华民国成立④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 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6、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 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D。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第二篇:辛亥革命
迷雾后的盛装舞者
--《辛亥 摇摆的中国》读后感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舞蹈,时间是舞台上的迷雾,历史事件是迷雾后的盛装舞者,她的舞姿或妩媚、或超然、或激扬、或低迷……然而,坐在观众席上,我不在乎她的舞姿是什么,我在乎的是她的身份-----盛装舞者!我看不到她的真实面貌,因为她是带着面具的盛装舞者!谁能看破这盛装,这盛装背后不戴面具的裸舞者,才正是最真实的历史,不化妆的历史,最初的历史。
读张鸣老师的《辛亥 摇摆的中国》,也许正统的近代史学者称其为荒谬,然而,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读完这样一本书后,我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辛亥革命是一场有点失败的社会变革。它并没有使得中国走向富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负担和中国社会的混乱。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走向了分裂,刚起步的民族资产阶级在长达半世纪的动荡之中消耗跆尽,艰难生存的民族企业在战火纷飞中荡然无存。
第二、中国的改革长久以来,是不能激进的。也许在那一刻,和辛亥革命一样,我们达到了目的,看似光明在现,然而,实际上,在那一丝丝的光亮之后,是无穷尽的黑夜。正如书中张鸣教授这样说道:“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而今的中国正处在政治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进行政治改革?我们的体制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如何推动社会的转型的变革?稳健的改革还应当是我们的选择,法律体系的改革还应当实在首位,改革就是放权,但不能放的是军队的权力,若不然,像清室放弃了军事的领导权,最后还是不是受制于袁世凯。
第三、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在世界处于一个动荡期,中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而中国的君主立宪已经不能使得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等待,历史的车轮在迅速的前进,腐朽的君主政体已经不能承担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而帝国主义列强的贪婪使得中国必须有人能过站出来引领中国前进,乱世是不可避免的,革命是必须进行的,哪怕不是辛亥年,也会进行。
第四、历史应该如何介绍,如何将一个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世。曾经有人说过:不存在历史,只存在史观。我以为,对待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是应该统一众人的看法,还是放任不管,任由发展?我以为,历史无论时间多久远,浓雾有多重,装束多盛,但是,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裸舞者,这是我们要看到的,裸舞者,是我们应当留给后世的。辛亥革命不仅仅只应该着眼于历史上的辛亥年,而是应当看看前后五十年内的近代历史,辛亥革命不能单纯的说是失败的或者是成功的,因为,它毕竟推翻了帝制,因为它毕竟使得民主意识在社会上觉醒,但是,它同时使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的时代,它毕竟导致了外蒙古的独立,它的革命不具有彻底性,它没有贯彻它的政治纲领,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反而带进了动荡。
张鸣教授的《辛亥 摇摆的中国》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辛亥革命,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我们不应该只是拘泥于教科书式的陈词,而应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历史,这样的历史才会更加清晰,我们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拨开历史的迷雾,辛亥革命到底是怎样的?在这场中国历史无法避开的一笔里,历史是在怎样的舞蹈?中国的各个阶层又是在进行怎样的思考?外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件事情?在夜深人寂的时候,我望着夜空,谁能给我一个答案?我又给如何追寻这样的答案? 在辛亥革命的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凭空祭奠那些辛亥革命中先烈们。愿英烈们百年后能够安眠于中华大地。
第三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片段,初步了解孙中山早期活动。
2观看<<武昌起义》图片加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封建帝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人过够了皇帝高高在上的日子,1911年一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使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让我们走进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活动二: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1展示近代化中的历史人物图片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他们救国途径。(关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回顾。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整理归纳孙总山创建革命党的过程。(引导认识到孙中山选择的道路和之前是不一样的。)
3从武昌起义到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4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两个方面取理解)怎样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成功的。
活动三:反思完善情感升华。
1知识整合,结合板书梳理知识。
2通过学辛亥革命我们有了哪些收获?
3继承为中华之崛起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激发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篇:辛亥革命
推荐阅读: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3则范文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在这里我们迎来了运动会后的第一个升旗仪式,时隔一个多星期,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搏击的一幕幕场景吧,那里曾经有过胜利者的欢歌笑语,有过失败者的暗自垂泪。但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因为他们都曾努力过,不仅挑战了自己还为我们的学校增添了精彩,就因为这个理由,我要向所有的运动员致敬,为了他们的成功也为了他们的失败。
今天,同样需要我们致敬的是100年前的一群英雄们,他们不畏强权,殊死奋战,终于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们就是所有参加辛亥革命的英雄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在这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就是经过这种量的不断累积,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给了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朝廷”,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自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尽管因为袁世凯的窃权而走向失败,但是革命英雄的血没有白流,他们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他们的努力和鲜血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继承起辛亥革命的奋斗精神,将对祖国的这份责任慢慢挑在自己肩上,更好的发扬我们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富强!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二)老师、同学们:
我们永远难忘,一百年前的今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多次举行起义,血洒中华大地。这种革命精神和爱国力量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影响着代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觉醒的中国青年一代。
抚昔思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可我们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并不丰富。看看我们的文明习惯、想想我们的学习态度,反思我们的道德缺失,情况并不乐观。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仍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丢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着父母创下的并不丰厚的财富时候,许多西方国家正翘首期盼着中国的颓废。
“辛亥革命”体现出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了缺乏理想信念的我们青年一代,一碗心灵鸡汤,弥足珍贵。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爱国不是空洞的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爱国不仅仅是庄严地参加升国旗仪式,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旁为中国队助威喝彩,更不仅仅是在纪念日到来时出一期黑板报或写一个标语。作为学生,首先要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热爱我们的学校,以自己班级为荣,以我们的学校为荣。从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国为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免费的教科书、补贴生活费,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学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那洁白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印,那课桌上的累累伤痕,那花坛里走出的一条条便捷小径,还有的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没有了宽阔的胸襟,爱国必定无从谈起。
作为学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要不甘落后,树立“远大”理想。所谓“远”就是不光考虑到眼前的事,而是你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事业?所谓“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途,想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祖国的未来。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有更高的追求,都应为祖国、为人民多作奉献。奉献的过程既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我们要向周总理一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
我们的祖国从倍受欺辱的,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挣扎出来,短短的六十多年的建设,还并不富强。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在近代被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火烧圆明园,掠去了我国的无数珍宝,赔款的真金白银不计其数;20世界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杀害我30多万中国同胞,在东北使用细菌、毒气残杀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在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亚洲邻国,影响更大,但日本却首先向西方国家通报污染状况,丝毫不顾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中国附近公海与多个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诉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号的强国。近年来,中国虽然在不断发展,上可天宫探月,下可深海寻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铁事故遭日本讥讽,电脑软件受美国控制。同学们唯有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为将来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打下基础。只有富强了,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华民族的未来重演。
我们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是时代最强的脉博,祖国的蓝图需要我们添彩。我们应当热爱祖国,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富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才是对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三)我们永远难忘,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多次举行起义,血洒中华大地。这种革命精神和爱国力量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影响着代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觉醒的中国青年一代。
抚昔思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可我们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并不丰富。看看我们的文明习惯、想想我们的学习态度,反思我们的道德缺失,情况并不乐观。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仍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丢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着父母创下的并不丰厚的财富时候,许多西方国家正翘首期盼着中国的颓废。
“辛亥革命”体现出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了缺乏理想信念的我们青年一代,一碗心灵鸡汤,弥足珍贵。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爱国不是空洞的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爱国不仅仅是庄严地参加升国旗仪式,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旁为中国队助威喝彩,更不仅仅是在纪念日到来时出一期黑板报或写一个标语。作为学生,首先要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热爱我们的学校,以自己班级为荣,以我们的学校为荣。从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国为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免费的教科书、补贴生活费,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学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那洁白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印,那课桌上的累累伤痕,那花坛里走出的一条条便捷小径,还有的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没有了宽阔的胸襟,爱国必定无从谈起。
作为学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要不甘落后,树立“远大”理想。所谓“远”就是不光考虑到眼前的事,而是你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事业?所谓“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途,想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祖国的未来。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有更高的追求,都应为祖国、为人民多作奉献。奉献的过程既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我们要向周总理一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
我们的祖国从倍受欺辱的,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挣扎出来,短短的六十多年的建设,还并不富强。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在近代被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火烧圆明园,掠去了我国的无数珍宝,赔款的真金白银不计其数;20世界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杀害我30多万中国同胞,在东北使用细菌、毒气残杀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在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亚洲邻国,影响更大,但日本却首先向西方国家通报污染状况,丝毫不顾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中国附近公海与多个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诉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号的强国。近年来,中国虽然在不断发展,上可天宫探月,下可深海寻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铁事故遭日本讥讽,电脑软件受美国控制。同学们唯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为将来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打下基础。只有富强了,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华民族的未来重演。
我们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是时代最强的脉博,祖国的蓝图需要我们添彩。我们应当热爱祖国,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富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才是对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
参考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民生之骨。这个清澈的灵魂:天下为公之魂。这是一个朴素的名字:孙文,他是一个医生。这具医生的骸骨,这个灵魂的名字,具体又是怎样的形象?
不知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的力量——灵魂的力量——又如何而来。他的陵墓上镌刻着“天下为公”,意味着他立志做黄帝魂的拯救者——这也许能解释:重扬黄帝旗的同盟会在武昌的一声枪响,十六年的鸡蛋终于一朝撞碎了石头,这个医生却没有摇身变作历-史上成百上千画地为隅的枭雄,而是将自己作为最后一片蛋壳,向摇摇欲坠的巨石发出了最后一击
他的形象清晰了起来:恢复中-华,他胜利了;创建共-和,他胜利了;重焕黄帝文化,他胜利了;揭开现代建设,他胜利了;黄埔肇基两-岸国防,他胜利了;他的继承者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赢来了港澳回归,他胜利了„„这位医生在天上会怎样俯瞰着这个苦难的民-族呢?是依旧忧郁地凝望着她的病痛?是仍然抚-摸-着被虚骄的讪笑所掩盖的病灶与伤痕?还是悲悯地注视着她膝盖之下被风化已久的盐碱地,恨不能再生人间、再尝一遍俗尘的辛酸,以将她脊梁里潜伏的“强掩弱、众暴寡”的辫子连根拔起,重生那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华夏原型,再现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华夏姣颜?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2、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我认为这部电影很真实只是还原历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谱,没有吹嘘,没有功过是非,没有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批判,有的只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的无奈,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3、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曾记,1911。展望,2011。曾记,1911。辛亥鼎革,今已百年。是谁将这个时刻永恒的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辛亥和孙中山。当时,政局**,清朝处于衰败,民族处于危亡。迎合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仁人志士拿起了思想武器采取革命手段拯救着这生死关头的国家,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时局最终失败了,可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得民主观念深入民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统治,废除君主**,阐释为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才使得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中国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为公”,此言出自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即“国富”“民强”。它描绘了一副蓝图,一副国泰民安的蓝图。我们可曾记得,孙中山先生寥寥数字的遗书,他一生牵挂的唯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曾努力过,他曾希冀过,希望建立一个政党,一个为国为民的政党,政党建立起来了,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一个人来背负这历史的使命? 展望,2011。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迹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在“国富”的同时也关注着“民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发展。2011年3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贾庆林提出:2011年工作要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人民是中国富强的脊梁,唯有脊梁强硬了,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温总理曾把“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他的座右铭,句句表真意,点点露深情。我想,在我们心中,在中国人心中,总有这样一位“平民总理”的形象,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心解读着“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是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这个执政党如此强大?是的。因为,我们不肯把历史的担子交给孙中山先生一个人来背负。我们要给他些许安慰,我们建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政党——中国***。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经历着风雨,共度着难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走向成熟。当然,党的日益壮大离不开***员。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他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者自己却毫无怨言,哪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看来,时间不是总无情,它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化为虚无。只保留,那一点,纯粹的无杂质的干净,那就是“国”“民”,那就是信念,那就是“为民服务”。从此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文化传承具有一致性,是跨越百年的心系民情!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亦续百年情!
敬爱的党组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国在辛亥革命过去的一百年里,已经从落后封闭逐步发展起来,走向了繁荣昌盛。这一系列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带领,才使人们的生活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一百年过去了。2011年的到来,标志着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这一年,“九一八事件”迎来了八十周年的纪念;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迈入它的新一个十年;这一年,中国革命的先锋辛亥革命将迎来百年庆典。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着中国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继而奔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出了剥削和压迫,奔向了自由幸福的新时代。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为把新时代建设的更加美好繁荣出一份力而做好准备呢?是的,我们正用行动证明着,我们不是垮掉的堕落的一代。浩瀚的自愿者队伍中有我们活跃的身影,自主创业的人群中有我们奋斗的汗水,同时我们正努力地改正自身的缺点。2011年,在这个众多历史事件都将迎来周年庆的时候,我们将继续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
回望过去,我们坚定的信念、奋斗的身影、前进的脚步,都成就了今天的繁荣。当我们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时,我们依旧生活于历史的影响下,现在必将倒影过去,现在必将预示未来,因此,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将坚持不懈的为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