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沈亚婷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是:
1.2.理解小数的意义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升;
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新知。首先,教师提问 “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小数?”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说出很多生活中的小数。然后,教师用PPT里的图片进行总结:在买东西的时候,跑步的时候,测体重的时候,量身高的时候,都出现了小数,小数的作用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0.3。
这一环节的我设计意图是:通过简单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都带到了数学的课堂中来,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个小环节来进行。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表示出0.3来。我预测学生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画了一个长方形,有十份,取了其中的三份。
2、画了十个小圆,取了其中的三个。3:画了一个圆,但有10份,但表示的不均匀。4:画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取了其中的一份。5:有学生表示出了0.3米。画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十份,取了其中的三份。那么我会先一起在投影仪一展示前三样作品,并分别请这些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接着再问其他同学,这三样作品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学生自然而然会说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十份,取了其中的3份。教师板书:0.3就表示十分之三;那余下部分表示是多少呢?学生很快能说出0.7。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0.7就表示十分之七
然后出示第6种画法:用线段来表示0.3的,请让这位学生来说一说想法。预测学生会说: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这条线段的0.3 最后再引导其他学生像她一样说一说(2)从0.3再认识0.3米
首先接着老师拿出一把米尺,提问:将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十份,那么这样的一份表示多少?接着呈现PPT:一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教师板书:0.1米= 十分之一 米=1分米
接着引导学生去寻找0.3米,最后结合PPT总结:三在这里表示3分米,就是一米的十分之三,也就是十分之三米,写作:0.3米。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寻找0.7米,0.4米等其他的小数。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总结:像0.3,0.7„„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小数称作一位小数,一位小数都能用十分之几表示。最后指着板书提问:0.5里面有几个0.1,0.6里面有几个0.1?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3)教学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
首先,出示PPT,结合数轴,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是0.1米,那么0.01米怎么表示出来? 预测学生会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然后师生总结:一米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厘米,表示百分之一米,写作0.01米。
结合PPT,展示这个过程。并板书:0.01米=百分之一米= 1厘米
接着指着数轴上“9”这个数字提问:这里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预测学生会说9厘米,百分之九米,0.09米。接着师生来一起数一数,一个0.01米,两个0.01米„„一共数了 9个0.01米,所以这里就表示0.09米。
PPT展示:9厘米等于百分之九米等于0.09米。
接着指着3和4之间的部分提问,那么这里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预测学生会说36厘米,百分之三十六米,0.36米。同样的师生一起数一数,0.36米表示什么?通过一个0.01米,两个0.01米„„,这样数感觉有点累,得出,数的时候可以10个0.01米,这样一起数,这样有10个0.01米,再加六个0.01就行了。而36个0.01米就是0.36米。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0.96米里面有90个0.01米,和6个0.01米。
最后总结:我们刚才说一位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数小数表示什么,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呢?
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两位数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0.01。(4)研究三位小数的意义
首先教师提问:那么0.001米该怎么表示呢?通过学生的知识迁移,自然而然的得出,0.001米=千分之一米=1毫米
接着提问0.006,有几个0.001,0.013,有几个0.001.然后总结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接着追问:如果继续分下去,10000份,那得到几位小数?
这样的小数表示什么?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最后教师总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刻在体验数学,体验生活,学习非常自然轻松,掌握也扎实。同时设计了PPT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升
首先我出示了以下的练习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0.8的计数单位是(),有()个()。1里面有()个0.1;0.1里面有()个0.01,在这里并设置了超链接,让学生通过数轴的观察,直观的感受到了0.1里面有10个0.01,接着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使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呈现的练习是这里有1.3吗?给学生呈现了两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一组图片里有1.3。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一小部分同学的引领,大部分同学渐渐的明白了,我们研究的小数不仅仅是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还有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1号图里面将1和0.3组合在一起就是1.3。而下面的2号图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通过部分同学的引领不难发现,3分米表示0.3米,而前面有1米了,那么0.3米和1米合在一起就是1.3米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第二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 47—49页中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计数单位和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观察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题,通过复习元角分、长度单位怎样用小数来表示的过程。为新课定下基调。接着安排一个测量活动,通过测量活动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然后介绍小数的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新课学习
这当中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为小数的学习,其中一位小数学生已有基础,两位、三位小数的教学是关键,这里面穿插了学生涂方格表示小数和一问一答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三位小数学习完以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中揭示小数的意义,把补充完整。然后进入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接着让学生用小数给自己打分,在一组生活中小数的图片展示中结束新课。同时布置作业,这些小数该如何读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
第三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重要的概念课,对于学习小数的性质,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
现法、比较迁移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围绕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现一些小数,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广泛用途和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本环节利用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其实就是分母是十的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2)二位小数
本环节继续沿用上述引导探究方法,使学生理解,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二位小数的形式。换句话说,二位小数就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另外使学生通过比较迁移进一步熟悉探究知识的方法。
(3)三位小数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探究,在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我适时引导学生知识延伸,探究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位数是无穷无尽的。此时,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意义,即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计数单位
通过比较板书中几个一位小数中哪个最小,使学生明白所有的一位小数都是由0.1组成的,我们把0.1就叫做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此时学生很容易利用比较迁移的方法推导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2)进率
通过比较板书中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它们分别在直尺上对应长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知识应用
出示课件让学生当堂练习,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学能所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和疑惑。
1、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0.6=()0.87=()=()
2、填空
(1)0.8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2)0.06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3)0.34的计数单位是(),有()个()。
五、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2)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知识发展的过程当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长度为单为例,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下信息(课件出示)
(1)余老师的体重是515千克。
(2)淘气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95分。
师:有同学笑了,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2、对!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课件逐题点上小数点),读一读这些小数。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6毫米、1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13毫米是0.013米。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即时练习。
(2)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阅读课本:51页结论。
反馈:5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完成课本55页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3)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2至3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及意义。二是“认一认”,主要通过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三是“填一填”,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四是再通过一个“认一认”用计数器直观地表示小数,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各数位上数字所对应的数值与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和整数通常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方法来表示的。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能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定位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情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情境教学法、直观引导观察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分层练习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猜想、比较,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从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小数的产生
a.由学生手中的教科书的单价引入,既复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b、总结小数的产生,当遇到整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和小数来解决。
2、教学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a、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见小数。
b、学生互相交流
c、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列举的生活中的小数,再次感受小学的运用范围很广,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我们要学好它。
3、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背诵结论,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最好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
4、小数的读法写法
先让学生尝试读,再让学生归纳总结。
5、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a.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b.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拨珠活动: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小数数位的理解,体会小数部分也是十进位的。
6、巩固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机动练习,以便进一步强化训练。
五、说预期的效果
以上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着力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课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第四篇:《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6篇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而小数的产生和进率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法和探究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提出一个任务型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测量探究活动,辅之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新知内化。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温习小数旧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自然数村的村长阿3在跑步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小东西绊倒了,于是两人结缘,这个黑色的小东西告诉阿3它叫小数点,可是阿3并不认识它。这个时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提问学生:“阿3不认识小数点,可是同学们你们认识吗?”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回忆完相关知识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来,经过相互认识,小数点为自然数村的人变魔术,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数。大家都惊呆了,小数点得意地说:“我的魔术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呢!你们知道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在学生的疑惑与议论中,我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助阿3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又在故事中渗透了小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数产生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会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数,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的商品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等等,回应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如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商品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数的产生,契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他们课桌的长度,并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分别是1米、1分米的无刻度米尺和10厘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条,要求他们只能用这三种尺子来测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到学生当中巡视并指导,提高他们的效率。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让每个小组请代表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面(板书),对于他们的每一种做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或者补充、鼓励。之后再要求他们将本小组的结果全部转化成用厘米来表示(板书)。比如某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是7分米5厘米,那么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表示之后就是75厘米,然后再将用厘米作单位的结果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结果,于是黑板上面就出现了小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来总结小数的意义,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什么任务?”(测量课桌长度)“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如果用米来做单位,就出现了什么数?”(小数)“对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只能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小数。”
通过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引导,探究小数意义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提炼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带着同学回到刚才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将分米、厘米等单位转化成米的过程。我会这样做:“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当我们将1米分成10份时,每份的长度时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这样逐渐放开,最后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我则会不断的鼓励、表扬他们(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面)。然后通过黑板的展示提问学生:“现在我们看到了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数?”(分数)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最后,我会圈出0.1、0.01、0.001,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比如1、10等,并请几位学生来说一下,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小数的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多少并请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表扬并总结,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相邻”两个字,因为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理解难点,提前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
4、巩固提升,了解小数历史
突破了重、难点问题,就进入到第四个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的理念,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练习。第一个是“找朋友”,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动手将图片与分数、小数正确地匹配起来。第二个是“抛花球”,通过随机抛花球的方法,请每个小组接到花球的同学按照规定的单位,先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长度,再转化成小数。第三个是“抽卡片”,请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卡片上面的问题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计算型的,也可能是画图等,综合性比较强。在以上三个小游戏中,每个游戏我都会让小组中不同的同学来作答,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将不同图案的卡片贴在各个小组的前面)。巩固之后,回到情境中,帮助阿3村长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最后我会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在中国小数的产生历史。
趣味游戏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数历史的介绍弘扬了中国文化,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整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课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最后通过趣味习题巩固新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4
课堂简介: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课反思:
听了屈老师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屈老师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屈老师的这节课,屈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提供两个丝带,估一估,量一量这两条丝带的长度,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的产生。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3份是多少?7份是多少?根据“1米=10分米”学生会说出每份是1分米,3份是3分米,7份是7分米。根据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明白,1分米在10份中占一份,就是1/10米,那么3分米就是3/10米,七分米是7/10米?”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后,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整体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巩固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计算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这两个知道点,放在了后面的练习中,这把难点分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6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训练能力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第五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50 — 51页。2.前后联系: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3.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3)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每相临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环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二、以学定教,选择教法。1.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 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2.教法设想: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3.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三、突出主体,设计教程。
本课主体部分的教学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事例,让学生明确“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其次,根据小数与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联系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然后根据0.1、0.01、0.001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环节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文具盒。它的价钱:16.95元,它表示多少钱? 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元、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小数。
3.随意请1名学生上来,通过测量他的身高,发现他的身高超过1米。余下的部分不够1米。引出,在测量的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小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环节二:理解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1)出示例1的米尺。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这样的3份是()分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得出:1分米=
3分米=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③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
米=0.9米)
④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学生交流汇报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⑤教学计数单位:0.3由3个十分之一组成,0.5由5个十分之一组成等,我们就说象0.3,0.5,0.7等这样的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随后,让学生说出0.2米和0.8米表示什么?有个几个 0.1。
2.利用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1)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然后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A、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B、全班汇报交流:得出:1厘米==0.07米.)
C、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3)认识三位小数.
A、引导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毫米,米)
B、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例1的第3部分:最后汇报交流,得出: 8毫米,当板书。
D、引导学生得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4)如果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
(板书:
米=0.01米;7厘米= 米
米,0.001 米,0.008米 13毫米,米,0.013米。老师适
米写成0.0001米„„
米,0.0001米)(5)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环节三:巩固练习:(1)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0.009里面有()个千分之一.(2)完成第51页的做一做。
(3)拓展练习:用0、1、3、5、7、9组数。
表示最大的一为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