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2.5微米以下的称为PM2.5。Aaron利用Terra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全球PM2.5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年均PM2.5浓度<10微克/立方米,而在我国华北地区则达到70-10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甚至>100微克/立方米,明显处于较高水平;我国PM10的浓度也远高于欧美地区。近年来,由于煤炭消耗量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等因素,我国气溶胶浓度不断上升。
科学研究表明,气溶胶中PM10和PM2.5的浓度与能见度由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证明,北京地区能见度与PM10、PM2.5 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2、-0.694,当PM10、PM2.5浓度上升时,能见度将明显下降。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与天空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而造成。大气气溶胶中,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粒径为0.1~1微米的细粒子,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黑碳和含有黑碳的颗粒所引起。由此可见,气溶胶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气溶胶浓度高是雾霾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华北地区采暖燃煤释放的大量黑碳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1.3雾霾天气反作用于大气近地层迫使气流更加稳定,加剧雾霾发展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1.4气溶胶二次反应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最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0%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2雾霾的危害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去年底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就有高达210万的亚洲人死于空气污染,而在全球67种疾病杀手中空气污染致死在中国已经排到了第四位。像是过去十年间北京的肺炎病患就增加了六成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天气极易使人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丌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癿空气中,吸入癿微粒可能比这多百倍。3北京地区防治理雾霾措施
3.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燃油以及与居民生活的相关排放。减少燃煤源的污染,关键要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使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代替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鼓励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的工程建设。减少燃油导致的污染物同时需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燃煤燃油外,污染物源还有油烟污染、秸秆燃烧等,应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强化无油烟净化设施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等综合措施,加强秸秆燃烧监管。
3.2加强跨区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我国区域性雾霾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大气无边界,对于雾霾天气背后的大气污染防控问题,区域联防联控是成本相对低、环境收益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尤其是大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及上游省区实行联动减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严重雾霾并伴有静稳天气时,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立即启动区域联动的应急预案,防范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降低空气污染的危害。
3.3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减排意识
大气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工业、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驱散雾霾,离不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3.4加强对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危害性研究,提高科学有效防控能力
在国家、地方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分析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完善大气成分监测体系,改进雾霾数值预报模式,有效提升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开展雾霾天气形成的机理研究,及城市对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作用和对雾霾形成发展消散的影响研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对策体系研究。加快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的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13-2010).2010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状况月报(2015年1月、2015年11月)
[3]张小曳.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2-16 [4]Van Donkelaar A,Martin,RV,Brauer M,et al.Global estimate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0,118:847 [5]张小曳,张养梅,曹国良.北京PM1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3):257-264 [6]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2012年).[7]周学华,王哲,郝明途等.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4):755-763 [8]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2004,6(5):50-53 [9]Gultepe I,Tardif R,Michaelides SC,et al.Fogresearch:A review of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Pure ApplGeophys,2007,164(6-7):1121-1159 [10]贾星灿,郭学良.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13,36(5):995-1008 [11]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增刊I):156-166 [12]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2012 [13]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Abstract: in November 2015, the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region has suffered many large scales continuous haze weather,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people.Haz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haze is imminent.Key words: fog;Atmospheric pollution;The static stability the weather;Atmospheric aerosol.
第二篇:雾霾天气状况及成因分析
《雾霾天气状况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
今年的寒假生活比较充实,一直以来张家港总是出现雾霾天气,当时总让我感觉很压抑,为了减少心中的这份压抑,我利用这个短暂的寒假时间,对张家港雾霾天气状况及成因分析进行了调查。它使我更加了解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怎么样形成的等各方面知识。半个月的调查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一、什么是“雾霾”: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张家港天气预报经常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
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4、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三、雾霾天气的形成:
雾:空气中的水气遇到接近地面的冷空气,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雾是小水滴,和霾相比,雾是比较纯净一些的。
霾,通常是指灰霾,也就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直径1到2.5微米之间,霾和雾的主要物质不一样,雾是液态水,霾是固体灰尘。
雾霾天气是指:大气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这种情况的大气能见度低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称为雾霾天气,但这种天气非常少,因为要满足大气湿度介于80-90%之间,通常是雨后,而下雨会把大气灰尘过滤掉,雨后的大气一般灰尘较少,不易形成霾。
那雾霾天气有没有呢?有的,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张家港市区和锦丰镇、港区镇、永联村等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雨雪过后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因为天气同时具备雾和霾的形成条件。
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 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其次是锦丰、永联两大钢厂和部分电厂整天烧煤供电、暖等所产生的废气。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市区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市区上空,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这使得低空中的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
四、目前张家港雾霾天气的状况
张家港目前雾霾天气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冬天会出现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目前医院里,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也在大幅增加,很多时间因雾霾天气学生的体育课改在了室内进行。这样的天气下,很多人希望空气净化器
近期,由于冷空气较弱,多地气温回升,雾霾天气大范围伺机而入,张家港市大部分地区受到影响,而大雾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张家港市气象发布平台显示,1月25日起,未来几日天气晴好,轻度雾霾天气还将持续。
五、怎么预防雾霾带来的危害: 防大雾疾病方法:
1、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2、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
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3、雾霾天气少开窗
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李智指出,雾霾天气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这个季节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
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D生成
第三篇:雾霾成因调查报告
“霾” 之 殇
——关于雾霾天气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 查 背 景
二、雾 霾 天 气 景 象
三.调 查 问 卷 数 据
四、雾 霾 天 气 的 成 因
五、雾 霾 天 气 危 害
六、防 护 措 施 及 建 议
七、总 结
一、调查背景
伴随着马年春节的来临,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很多人不能如期回家过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为此,我通过实地观察、上网查资料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雾霾天气景象
霾罩兰溪,不见天日
总之,2013学年的寒假,我们是在严重的雾霾天包围中艰难生存。那么,这可恶的雾霾天是怎么会形成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
三.调查问卷数据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怎么形成的?雾霾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对于雾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问卷及数据如下:关于对雾霾天气的小调查(问卷及数据)
三.调查问卷数据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怎么形成的?雾霾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对于雾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问卷及数据如下:关于对雾霾天气的小调查(问卷及数据)
1、您对本次雾霾天气是否关心?()
A.关心79%B.不关心6%C.没想过15%
2、你是否知道雾霾对人体的危害?()A.非常清楚15%
B.有所了解67%C.不太清楚18%
3、PM2.5的标准中文名是()A..悬空细尘14%
B.微尘21%C.超细悬空尘颗65%
4、您是否对本次雾霾天气采取了防御措施?()
A.未采取55%B.已采取21%C.打算采取24%
5、雾霾天气对您有何影响?()
A.出行22%B.健康32%C.心情46%
6、在雾霾的天气下,您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出行?()A.步行48%B.自行车4%C.私家车5%
D.公交车41%
7、您认为造成雾霾天气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A.人为造成76%B.大气气压不稳4%C.氮化合物增多20%
8、对于近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您有什么态度或看法?
A.应分日限制尾气排量63%B.应减少燃放烟花21%
C.与我无关16%
调查总结:
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人还是关心并基本了解最近的雾霾天气的,但真正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却很少。
大多数人认为雾霾天气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心情,健康其次。而出行时,更多人还是愿意选择步行或公交车,相对于私家车来说,确是环保太多了。同样,在出现雾霾天气时,也还是有人会选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不过是少数。
对于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正如前一段时间存在大量的焚烧秸秆现象一样。许多人认为应该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例如分日限制尾气排量等。而减少雾霾的产生,确实需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家庭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等。而做到这些却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企业单独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国家共同的责任,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四、雾霾天气的成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6.焚烧秸秆。
7.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颗粒物排放增加。
五、雾霾天气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六、防护措施及建议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2.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3.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A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B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应尽量较少。C吃含有维生素
D和钙类丰富的食物,如鱼类,黑鱼汤是不错的选择。
E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梨,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润肺食品。
七、总结
各地雾霾天气的出现,本质上是环境自净能力达到临界点的提醒。对于城市的居民而言,它既是对现代社会触碰自然底线的警告,也是对人类侵犯大自然的警告。当然,还是对城市居民肩负保护环境的责任,维护地球生态自觉性的考验。面对雾霾天气,人们需要的是共同减少污染的一种决心与信念,也需要实际生活中的改变。
治理雾霾,根治大气污染,让城市充满清新的空气,才能让百姓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刻不容缓。虽然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课题,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但有政府有效应对,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担当,一个清新秀美的生态文明城市,也将离我们不远。
第四篇: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摘要: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列举了国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雾霾影响和治理过程,以及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两者可从空气湿度上作出大致判断,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小于80%时称之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1]。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当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3年1-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2013年雾霾天气的特点、出现原因、目前对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2013年雾霾天气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雾霾天气特点
1.雾霾日数多
雾霾是气象部门的常规观测项目,根据历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显示,2013年我国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1月和10月的月平均雾霾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1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10月达4.7天,偏多2.3天(图1A、1B)。雾霾日数偏多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以省会城市为例,1月合肥雾霾日数达30天、南京和杭州均为29天,几乎整月都被雾霾笼罩;北京雾霾日数有2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6天,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图1A 1961-2013年1月全国月平均雾霾日数变化
图1B 1961-2013年10月全国月平均雾霾日数变化
与往年比,在雾霾日数中霾的增加尤为明显。我国年均霾日数为9天,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增长迅速较快,年均值在12~20天,明显超过常年平均(图2);而2013年1-10月全国平均霾日数已达26天。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能见度逐年下降,从上世纪60年代为近26公里,下降至近十年为平均22公里左右。
图2 1961-2012年全国年均霾日数变化
2.覆盖范围广
据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有20个省(区、市)出现持续性雾霾。1月份平均每天雾霾覆盖范围有71.6万平方公里,其中1月22日达222万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中东部地区;10月20-22日,北方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影响范围约40.8万平方公里,大部地区都为雾霾所覆盖(图3A、3B)。
图3A FY-2E气象卫星2013年1月22日大雾监测图
图3B FY-2E气象卫星2013年10月21日大雾监测图
3.强度大
2013年1月,在全国2400余个气象观测站中,能见度小于等于1000米、500米、200米的站次数分别达到8233站次、5218站次和3374站次,分别为近7年平均值的2.7倍、2.6倍和2.5倍。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对第一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1月份总体超标天数达68.4%,其中严重污染占10.0%,重度污染20.2%,中度污染13.5%,轻度污染24.7%;PM2.5的平均超标率为68.9%,月均浓度为130微克/立方米(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最大日均值达766微克/立方米。10月份,总体超标天数为47.8%,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到61.7%;哈尔滨10月19日至23日连续5天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21日PM2.5小时浓度一度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
4.影响程度重
雾霾天气导致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月份,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医院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偏多,且表现出明显的过敏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干咳、痰多、憋气、气短等。雾霾天气还给航空、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影响,1月17日济南机场因雾霾取消航班近70架次,1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因雾霾取消航班49架次;1月13日雾霾天气造成沪昆高速16辆车连环相撞,2人死亡。10月20—22日东北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时,哈尔滨宣布全市中小学停课两天,这是国内城市首次因雾霾天气发布停课的强制性行政命令;哈尔滨机场400余架次航班取消,近5万人出行受影响;吉林长春部分中小学、职业学校取消课间操;辽宁省内京哈、丹阜、沈海等多条高速部分路段封闭。
(二)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3年我国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有利于雾霾产生的气象条件和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断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小时出现气压场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在秋冬季更易出现。2013年1月大气环流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月份,西北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56.5%、华南57.3%、西南 6 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与2006年并列为近10年最高。加之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上述地区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2.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在世界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3]。我国各地大气气溶胶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冬季北方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春季,西部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以沙尘气溶胶为主。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3]。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2.5微米以下的称为PM2.5.Aaron利用Terra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全球PM2.5浓度分布[4],结果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年均PM2.5浓度 <10微克/立方米,而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则达到60-9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甚至 >100微克/立方米,明显处于较高水平;我国PM10的浓度也远高于欧美地区[5]。近年来,由于煤炭消耗量和机动车数量增长等因素,我国气溶胶浓度不断上升,1995年到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由1.89×107t(吨)增加到2.12×107t[6]。
大量研究表明,气溶胶中PM10和PM2.5的浓度与能见度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济南能见度与PM10、PM2.5 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2、-0.694[7],当PM10、PM2.5浓度上升时,能见度将明显下降。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与天空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而造成。大气气溶胶中,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粒径为0.1-1微米的细粒子,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黑碳和含有黑碳的颗粒所引起[8]。由此可见,气溶胶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气溶胶浓度高是雾霾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北方地区采暖燃煤释放的大量黑碳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3.雾霾天气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加剧雾霾发展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9]。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10]。
4.气溶胶二次反应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成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11]。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
二、雾霾是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常见现象,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防治大气污染取得较好效果
雾霾天气在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大气污染,陆续消除雾霾危害,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排放到空气中的大量工业废气、燃煤烟尘以及逐渐增加的汽车尾气都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当近地面大气层出现逆温时会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如果逆温层维持较长时期,污染物出现长时间堆积,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毒性更大的物质,就有可能导致恶性大气污染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930年,比利时发生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马斯河谷是比利时重要的工业区,该地处于狭窄的盆地中。当年 的12月1日至15日,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在其持续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越积越厚。第3天开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周内就有60多人死亡。1948年,美国的多诺拉出现类似事件。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山谷中的一个小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该镇持续出现大雾和逆温层现象,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1952年,英国出现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12月5日至8日,伦敦上空维持逆温层,高压中心控制下一连数日无风,大雾笼罩城市,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等污染物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之后的两个多月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饱受雾霾危害之后,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治理雾霾的探索,通过各种立法和行政手段,严格整治污染源头。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推动了英国治理空气污染法案的出台。1956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空气清净法案》,并大力推行。法案规定伦敦城内的电厂全部关闭,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提高烟囱高度疏散大气污染物等。1974年通过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扩建绿地也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一系列法案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伦敦大气污染程度大幅下降,逐步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美国1955年、1963年和1967年分别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和《空气质量法》,之后又三次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构筑起保证清洁空气的长效机制。
德国在环保方面重在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防治雾霾天气。在40个城市中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规定了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严格加以监管。
三、我国已采取多项措施治理雾霾天气,防治大气污染
当前,我国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将会继续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治理雾霾天气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
2012年,环境保护部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12],将PM2.5纳入其中,迈出PM2.5监测和发布的第一步。PM2.5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气管、支气管,甚至进入肺泡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雾霾作为有害物质的载体,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就是PM2.5。我国新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空气质量。
中国气象局加强了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2013年1月,中央气象台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修订,将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列为预警的重要指标,使霾预警不仅仅反映大气视程条件变化,更体现了空气污染程度和大气成分的状态。9月2日起,中央气象台每日发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4)。
图4 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3],这是继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12年12月5日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之后,中国出台的第二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
10月16日,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环境气象中心,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的规划,区域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的组织、信息共享和业务指导;部署、指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重大应急联动联防等工作。
10月22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为保障《应急预案》的实施,北京市成立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体系统一管理。《应急预案》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蓝、黄、橙、红四级。根据预警级别,分级采取相应的重污染应急措施,旨在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减缓污染程度,保护公众健康。
近日,中国气象局和环境保护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具体行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次合作旨在以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为重点,建立健全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合作与会商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应急联动响应能力。
四、思考与建议
大气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治理污染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从根本上消除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并制定长效的协同联动机制。
(一)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次修订进程,明确法律责任,加强有效执行
目前,我国已出台《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两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虽然与单个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相比更具权威性、适用普遍性和连贯政策性,但仍不属于专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政法规,其效力等级充其量仅属于行政规章,无法保障司法机关的责任追究作用。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天气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制定以来,分别在1995年和2000年作出两次修订,时至今日已过去十余年,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导致在解决大气污染方面已难有大作为。因此,针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加快该法的第三次修订进程迫在眉睫,从而能够在法律层面上严格控制工业、机动车、燃煤等污染源的排放,明确和细化政府、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新法出台之前,应贯彻落实现有法律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部分地区片面的发展思路和畸形的发展模式,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充分有效的执 行,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环境保护执法撑腰,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燃油以及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种排放。对于燃煤源消减的关键是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逐步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鼓励北方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的工程建设。减少燃油导致的污染物同时需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燃煤燃油外,污染物源还有油烟污染、秸秆燃烧等,应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强化无油烟净化设施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措施,加强秸秆燃烧监管。但对各种污染源做到有效控制是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三)加强跨区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我国区域性雾霾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40%,氮氧化物为12~20%,可吸入颗粒物为16~26%。大气无边界,对于雾霾天气背后的大气污染防控问题,区域联防联控是成本相对低、环境收益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尤其是大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及上游省区实行联动减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污染天气 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严重雾霾并伴有静稳天气时,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立即启动区域联动的应急预案,防范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降低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减排意识
大气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工业、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驱散雾霾,离不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对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危害性研究,提高科学有效防控能力
在国家、地方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分析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完善大气成分监测体系,改进雾霾数值预报模式,有效提升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开展雾霾天气形成的机理研究,及城市对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作用和对雾霾形成发展消散的影响研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对策体系研究。加快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的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13-2010).2010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状况月报(2013年1月、2013年10月)
[3]张小曳.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2-16 [4]Van Donkelaar A,Martin,RV,Brauer M,et al.Global estimate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0,118:847 [5]张小曳,张养梅,曹国良.北京PM1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3):257-264 [6]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2012年).[7]周学华,王哲,郝明途等.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4):755-763 [8]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2004,6(5):50-53 [9]Gultepe I,Tardif R,Michaelides S C,et al.Fog research:A review of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Pure Appl Geophys,2007,164(6-7):1121-1159 [10]贾星灿,郭学良.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13,36(5):995-1008 [11]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增刊I):156-166 [12]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2012 [13]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2014年第一期 作者:孙瑾 缪宇鹏 张建忠)
第五篇: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雾霾形成原因,综合多种类数据,揭示了北京雾霾成因的一些误区,指出空气污染物并不是北京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气象原因才是罪魁祸首。北京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其不利的气象条件,除北京自身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外,其周边区域对北京地区的污染物传输也为北京雾霾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各种成因提出一系列实际的解决措施,由浅入深,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
【关键词】北京雾霾;PM2.5;大气污染物;成因分析;对策研究;气象原因
随着北京乃至全国诸多地区雾霾现象的影响,雾霾,PM2.5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关键词。如何科学的理解和看待北京雾霾呢?首先来正确认识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总体来说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那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被人们推上风口浪尖的北京雾霾天气?又有何有效措施减缓或者从根本上消除这足以遗臭万年的雾霾现象?
一、北京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1.关于PM2.5的常见误区
人们通常用PM2.5来衡量雾霾天气的恶劣程度,但是PM2.5的检测值实际上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真实反映事实。相关数据显示,在北京某些污染源很少,环境清洁的地方有时也会出现PM2.5超标的现象,这似乎与现实状况背道而驰,由现象可追究其原因:监测站自动检测的PM2.5值是受大气湿度影响的,如果湿度过高,PM2.5值便会失真,因此会出现虚高现象。所以一味的将PM2.5值作为反应雾霾的指标是错误的,我们有时看到PM2.5值严重超标很可能情况并非如此恶劣。
2.北京雾霾主要影响因素
似乎一说到雾霾,人们总会习惯性的把它与机动车尾气一类的大气污染物联系起来,但事实上真正对雾霾形成起主要原因的是气象因素。
不得不说,北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给其带来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北京南部为平原,西部和北部是高原,而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这一独具特色的位置及地貌使得大气流动不畅,加之全球变暖的影响,使北京地区的季风不易扩散反而北京周边地区的季风容易在此囤积,这样就形成了“静稳天气”。这种气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易扩散,北京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反而能扩散至北京地区。这样一来,即使北京空气污染排放并不高,如果大气流动性差,污染物不能很好的扩散,就相当于把污染物压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空气中,雾霾现象也会比较严重。同样,如果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较高,但是大气对流和互换效果好依然可以表现出很乐观的天气,雾霾也不会很猖獗。
3.北京雾霾其他成因
北京雾霾备受瞩目,但是绝非“首屈一指”。不说其他地区,北京周边就分布着许多重工业发达城市,这些地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要比北京多得多。以河北为例,河北省能源消耗在全国占很大比例,煤炭消费高于全国五分之一,津冀区域的高污产业不胜 枚举。从前面提到的不利气象条件可知,这些周边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活动缓慢扩散至北京地区,而且一旦进入北京地区,这些污染物便不易扩散至其他区域,从而不断积累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雾霾。
除了这些外在原因,北京地区本身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北京的汽车保有量早在2013年就已经突破500万辆这一大关,其燃油消耗超600万吨。另外燃煤消耗已超2300万吨。除此之外,扬尘对PM2.5的贡献不容小觑。机动车废气排放、扬尘、燃煤这三方面是北京地区的三大污染源。
二、解决对策
气象条件不利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改变人为因素仍是解决北京地区雾霾现象的重要手段。
1.机动车控制
加大力度推行绿色交通,增设并改进公共自行车服务设施,优化公共交通机制。
2.优化能源结构
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作为化石燃料的辅助。3.研发新技术
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混合动力技术。目前混合动力车已经面世但并未得到推广,究其原因还是技术不纯熟,如果将技术成熟化,低成本化和高效化必将能缩减因燃油污染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快研发效率更高的气体污染物的处理技术,比如化石燃料的脱硫脱硝。
4.国家加大产业调整力度 向第三产业转型,降低制造业占产业的比例。
三、总结
北京雾霾是对中国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正在飞速成长中的大国必须要克服的问题。解决北京地区的雾霾问题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努力,这不是单纯靠政府就能够解决的,企业乃至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
【参考文献】
[1]于兴娜,李新妹,登增然登,德庆央宗,袁帅.北京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环境科学,2012,04:1057-1062.[2]崔铁宁.由北京雾霾污染引发的环境保护建议[J].团结,2013,02:54-57.[3]吴俊.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J].经济视角(下),2013,07:12-13+67.[4]彭应登.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03:233-239.[5]朱生志.北京雾霾为何挥之不去?[J].北京观察,2013,11:14-17.[6]张楫泽,刘憬然,孔漪宝.北京雾霾现象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关系分析[J].北方环境,2013,11:115-117.[7]谢元博,陈娟,李巍.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_(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2014,01:1-8.[8]刘瑞婷,韩志伟,李嘉伟.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02:164-172.[9]吴春.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6:94-95.[10]梁文婷.从北京雾霾看环境立法和治理路径[J].绿叶,2013,07:27-32.[11]李晓琪.从“北京雾霾”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J].青春岁月,2013,13:382-383.[12]陈子薇.北京雾霾政策的分析与政策性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5,09:158-159.[13]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A].中国气象学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