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学试题全集
绪论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森林土壤;
5、土壤圈
二、土壤与土地有什么区别?
三、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
四、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森林土壤:是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供给森林植物生活物质的基质。相对草原植被、荒漠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而言的,它的三个特有的成土因素:森林凋落物,林木根系,依赖现有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使得森林土壤有农业土壤、草原土壤有区别。
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国际上提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母质(岩)、生物、气候、地形和成土年龄(时间)等5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章
1、风化作用;
2、物理、化学风化;
3、风化壳;
4、残积母质;
5、运积母质
二、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三、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有几种?
四、岩石风化物的母质类型有哪些 ?
钙化类型:在干旱和半湿润条件下,岩石矿物经过化学风化,生成易溶性K、Na、Ca、Mg的盐(氯化物和硫酸盐),受流水作用逐渐淋溶流失,风化产物中只残留大量溶解度低的CaCO3。
硅铝化类型:在湿带、暖温带雨量适中条件下,岩石矿物受长期风化,可溶性盐强烈淋失,甚至溶解度较小的CaCO3。也被淋溶,而铝、铁、硅尚有残留,风化物变为微酸性,并产生伊利石、蒙脱石等次生粘土矿物。
富铁铝化类型:在热带亚热带,由于长期强烈化学分解,可溶盐强烈淋失,硅酸也产生淋失,风化物中只残存一些难风化的石英、铁、铝的氧化物及次生粘土矿物高岭石。
第二章
1、矿质化过程 ;
2、腐殖化过程 ;
3、土壤腐殖质;
4、物理性砂粒;
5、物理性粘粒
二、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其性质如何?
四、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五、如何理解炼山和在地里燃烧秸秆?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土壤有机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尤其是N、P、S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线性关系。
2)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来源。3)土壤有机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进而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以及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4)可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和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5)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6)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加速土壤矿物的风化。
7)土壤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对植物具有生理活性,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8)腐殖质具有络合、螯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9)在酸性土壤中,磷被Fe3+、Al3+固定,腐殖酸能与Fe3+、Al3+形成络合物、螯合物,从而减少磷与Fe3+、Al3+作用,增加磷的有效性。10)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增温。
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
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straw还田;3)调节土壤水热状况
第四章
土壤吸湿水;
2、毛管水;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量;
6、土壤有效含水量;
8、土壤水吸力;
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0、土壤相对含水量;
11、土壤水文状况;
12、土壤通气性;
13、土壤热容量
1、土壤水分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4、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差异?
5、简述土壤的通气性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吸湿水 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为吸湿水,(也称紧束缚水)。
吸湿水的特点: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吸湿水量就叫做最大吸湿量 土壤毛管水
1.1 概念:靠毛管力(弯月面引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土壤毛管水 1.2 根据土壤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联系,又可把毛管水分为: ①悬着毛管水:土体中与地下水位无联系的毛管水称毛管悬着水。
②支持毛管水:(毛管上升水)土体中与地下水位有联系的毛管水称毛管支持水。1.3 影响毛管水数量的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状况。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吸湿系数:又称是大吸湿水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
凋萎系数:
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当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称为田间持水量。也就是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
毛管持水量:即毛管上升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是计算毛管孔隙度的依据。
土壤水吸力(有时简称吸力): 用来表示土壤水的结合强度,表示水的能态,它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而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水文状况
是指土壤剖面中土壤水分在周年内的动态变化,它反映土壤的水分平衡和水分循环的特征。
土壤水的有效性:可被植物利用的水分称为有效水,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称为无效水。
土壤有效水的范围:土壤有效水的含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影响土壤有效含水量范围的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壤有机质 4)土壤层位
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1、影响种子萌发
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性能
3、影响生物活性和养分状况
4、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哪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 ˚C所需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g.˚C或J/cm3.˚C 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1)土壤影响植物种子发芽出苗(2)土温影响植物根系生长(3)土温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
第五章
1、土壤剖面;
2、自然成土因素;
3、粘化过程;
4、潜育化过程;
5、潴育化过程;
6、富铝化过程;
7、熟化过程;8土体构型
二、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三、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
四、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有哪些?
潜育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长期渍水,产生较多还原性物质,使高价铁锰还原,从而形成一颜色呈蓝灰或青灰色的还原层,称为潜育层.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地下水干湿交替造成的.
第二篇: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2.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5.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6.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7.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8.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10.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a)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 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
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1)交换酸测定时用1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出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时,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
-+
+++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
粘结力 无——有——最大—小—流体 由湿—干
粘结力 无——有——较大—小—更大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答: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质地(2)无机胶体类型;(3)土壤酸碱度;(4)有机质含量;
7.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
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
(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
8.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答:(1)砂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 松散易耕。(2)粘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
9.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答:(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
(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1.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答:(1)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
(2)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作)重,水(稻)轻;
(3)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
(4)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
12.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通气性;
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 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 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 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
13.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答:(1)H+,Al3+土
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14.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五、论述题:
(1)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3)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1 份吸5份水 4)改善土壤热量状况。颜色深,吸热多
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
1)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
2)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轻Al3+毒害作用。3)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4)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微酸性加之微生物活动。5)提高土壤酶活性,刺激微生物、动物活动。
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2)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
(3)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①养分较完全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
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 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5.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式 6.土壤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2015年土壤学试题
A卷
一、名词解释:
1.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逐步改变其结构、性质、组成,生成的新的矿物 2.土壤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体(包括孔隙)的干重量 4.田间持水量:当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5.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植物生命过程中能够不断供给植物水、肥、气、热的能力 6.盐基饱和度:指盐基离子占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
7.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土壤温度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 8.硅铝率:指土壤中的SiO2与三氧化物的分子比率 9.活性酸:指直接扩散与土壤溶液中的H+反映出来的酸度
10.土壤环境容量:在保证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并不至于土壤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值
二、填空题
1.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两个途径 气体扩散、整体交换; 2.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3.土壤细菌按营养形式分为自养型细菌、异养型细菌两种类型,按对氧需求分为好气性、嫌气性、兼气性;
4.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啡酸三个部分;
5.土壤吸收作用包括机械吸收、物理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吸收、生物吸收; 6.良好土壤耕性应具有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适耕期长 性状; 7.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依次出现坚固结持态、酥软结持态、可塑结持态、粘韧结持态、浓浆结持态、稀浆结持态;
8.土壤空气O2含量低的原因 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某些化学反应; 9.土壤自净作用包括物理自净作用、化学或物理化学自净作用、生物化学自净作用; 10.土温变化、土壤水分变化、气压变化均可引起土壤空气大气交换;
三、简答题
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答:
① 能提供植物各种营养元素 ② 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③ 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缓冲能力 ④ 能改善土壤物理机械性能 ⑤ 利于吸热增温
2.土壤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的规律 答:(1)离子电荷价数:三价˃二价˃一价
(2)离子半径与水化程度:离子半径大,表面电荷密度小,水化能力弱,水化后半径小,代换能力强。
土壤中常见阳离子代换能力大小排序:Fe3+˃Al3+˃H+˃Ca2+˃Mg2+˃NH4+˃K+˃Na+(3)服从质量作用规律
3.土壤有效养分的来源与损耗途径 答: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①人为施肥②微生物固氮③土壤矿物质与有机质分解释放④土壤底层养分被集中到表层 ⑤降雨:主要是氮
(二)土壤养分的损耗
①作物收获物带走②淋溶损失③挥发损失:铵根遇碱变氨气,硝酸根变氮气
四、论述题
作物高效施肥的技术与原理
1、因作物种类施肥:根据作物营养特性施肥
2、因土施肥:土壤养分含量,土壤保肥力
3、因天气状况施肥:降雨、阳光、温度
4、因肥料特性施肥:①易被固定肥料:穴施②弱酸溶性肥料:条施③易挥发肥料:避免与碱接触④生理酸性、碱性肥料
5、根据最小养分律施肥:平衡施肥
6、根据报酬递减律施肥:最佳施肥量
B卷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缓冲性:指土壤具有缓和酸碱激烈变化的能力 2.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部分(不包括孔隙)的干重量
3.土壤可塑性:指土壤在湿润状态下受外力作用能随意改变形状,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改变了的形状的性能
4.土壤导热率:指单位土层厚度(1cm)温差1℃时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1cm3)所传递的热量 5.离子饱和度:指某种离子占全部离子的百分数
6.阳离子代换量:指每100g干土能够代换吸收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最大毫克数 7.硝化作用:土壤中的氨或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作用
8.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醋酸钠)溶液处理土壤,代换性H+和Al3+被代换出来所显示的酸度
9.矿质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质分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二、填空题
1.土壤孔隙包括 非活性孔、毛管孔、通气孔三种类型,其中土壤水分的“仓库”与“通道”是毛管孔;
2.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是岩石风化的四种方式;
3.土壤形成的实质是物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其中 生物起主导作用 4.硅酸盐黏土矿物包括高岭土石类、蒙脱石类、水化云母类,其中高岭土石类是1:1型; 5.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藻类、病毒、真菌; 6.岩石按其生成过程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是土壤结构的五种类型,其中团粒结构为主是肥沃土壤标志之一;
8.土壤CO2含量高的原因:有机质分解、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碳酸盐遇酸分解; 9.土壤水分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四种类型; 10.土壤有机质污染包括有机农药、油类污染物、废弃塑料制品污染;
三、简答题
1、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 ①在土壤有机质周转中的作用
矿质化:把复杂的有机物变成简单无机物 腐殖化:合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②释放矿质营养元素
③固氮作用:①共生固N:豆科植物②自生固N:蓝、绿藻 ④转化化学肥料:
脲酶
CO(NH2)2+H2O
(NH4)2CO3(NH4)2SO4、NH4Cl使土壤变酸
⑤提供土壤热能
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答:①温度;②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③植物残体的特性;④土壤特性 3.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
答:气候、地形、母质、生物、土壤内在因素、人为耕作施肥①施肥②排灌
四、论述题
试述土壤气管水的运动方向和土壤水分的调节措施
答:毛管水的运动方向:①由毛管粗端向细端运动②由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运动③由湿度大处向湿度小处运动④由盐分浓度低处向盐分浓度高处运动 土壤水分调节措施
1、提高土壤持蓄水分能力:入泥改砂。
2、提高土壤供水能力:粘土加砂。
3、土壤保墒:①建筑山塘水库②减少地面蒸发:覆盖、中耕松土
第四篇:土壤学简答题
1、请分析土壤中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2、请用土壤中不同组分的热性质来解释干土升温快但导热慢,而湿土升温慢但导热快。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可以反映土壤肥力?
5、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怎么来测定?
6、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
7、土壤中氮磷钾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有效性如何?
8、请分析城市绿地土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①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把烘干土放在常温、常压的大气之中,土壤的重量逐渐增加,直到与当时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高低变化而相应地作增减变动。
②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土粒饱吸了吸湿水之后,还有剩余的吸收力,虽然这种力量已不能够吸着动能较高的水汽分子,但是仍足以吸引一部分液态水,在土粒周围的吸湿水层外围形成薄的水膜。
③毛管水,毛管水就是指借助于毛管力(势),吸持和保存土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水,又分为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悬着水是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支持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也叫毛管上升水。
④重力水,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强度超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时,土壤的剩余引力基本上已经饱和,多余的水就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大孔隙向下流失,这种形态的水称为重力水。
⑤地下水,土壤或母质中有不透水层存在时,向下渗漏的重力水会在其上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分饱和层,其中的水可以流动,称为地下水。
2.土壤的热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性、土壤导温性。土壤中水的热容量最大,空气的热熔量最小。
导热性:土壤吸收一定热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温,一部分传送给其邻近土层。土壤具有将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导热率: 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λ)表示,即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是J/(cm2·s·℃)。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多少和含水量的多少。
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因而湿土比干土导热快,升温就慢。反之则相反。
3.阳离子的交换能力主要决定于阳离子被胶粒吸附的力量(或称阳离子与胶体的结合强度),它实质上是阳离子与胶体之间的静电能。
①电荷数的影响。根据库伦定律,带三价电荷的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大于二价的,二价的又大于一价的。
②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的离子,其交换能力的大小是依其离子半径及离子的水
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的。
③离子浓度和数量因子。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交换能力很弱的离子如果浓度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交换吸着力很强而浓度又较少的离子。4.土壤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的保持养分数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保肥力高低;交换量大,也就是保存养分的能力大,反之则弱。所以,土壤交换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保肥力的指标。一般地,小于10 cmol/kg,保肥力弱;10~20 cmol/kg,中等;大于20 cmol/kg,强。
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土壤盐基饱和度越大,养分有效性越高,因此盐基饱和度是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5.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决定土壤溶液中H+浓度,通常用pH值
表示,即pH=-lg[H+]。
潜在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这些离子只有当它们从胶体上解离或被其它阳离子所交换而转移到溶液中以后才显示酸性。根据测定潜在酸度时选用的浸涤剂不同,分别用代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来表示。①交换性酸(常用1mol/L KCl提取)[cmol(+)·kg-1] 用中性盐溶液浸提而测得的酸量只是土壤潜性酸量的大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交换性酸在进行调节土壤酸度估算石灰用量时有重要参考价值。
②水解性酸(用pH8.2 NaOAc溶液提取)[cmol(+)· kg-1]
用碱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是水解酸的量。土壤水解酸反应生成难电离的Al(OH)3和CH3COOH,所以反应向右进行彻底,即土壤胶体中吸附的H+和Al3+能较完全被交换出来。水解性酸度也可作为酸性土壤改良时计算石灰需要量的参考数据。6.①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土壤胶体吸附有H+、K+、Ca2+、Mg2+、Al3+等多种阳离子。由于这些阳离子有交换性能,故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能对加进土壤的H+(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而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能对加进土壤的OH-(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
②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土壤中的碳酸、硅酸、胡敏酸等离解度很小的弱酸及其盐类,构成缓冲系统,也可缓冲酸和碱的变化。
③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土壤中存有两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无机磷酸等。如氨基酸,它的氨基可以中和酸,羧基可以中和碱,因此对酸碱都具有缓冲能力。
④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在极强酸性土壤中(pH<4),铝以正三价离子状态存在,每个Al3+周围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加入碱类时,6个水分子中即有一二个解离出H+来中和OH-。这时带有OH-的铝离子很不稳定,与另一个相同的铝离子结合,在结合中,两个OH-被两个铝离子所共用,并且代替了两个水分子的地位,结果这两个铝离子失去两个正电荷。
7.土壤中的大部分氮素来源于生物固氮。土壤中的氮素以两类形态存在: 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大部分的土壤氮以有机态存在。
①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指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铵态氮过程。②有机氮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氨和氮氧化物)的过程。两种类型:微生物反硝化和化学反硝化。
④铵的吸附与固定铵的吸附是指土壤液相中的铵被土壤颗粒表面所吸附的过程,铵的解吸是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铵(土壤交换性铵)自土壤固相表面进入液相的过程。
土壤中的磷有无机态水溶态磷、吸附态磷、矿物态磷、闭蓄态磷。有机态磷有磷肌醇磷酸、盐核、酸磷脂。
植物缺磷抑制体内细胞分裂,使生长缓慢,缺磷体内植物蛋白质合成减慢,有氨基酸积累,同时营养器官内含有大量糖类,有利于叶内合成花青素,使叶子呈紫色、深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表现矮化现象,结实率下降。
土壤中的钾的形态有速效钾、缓效钾、无效钾。钾所谓作用加速CO2同化、碳水化合物合成、调节细胞渗透压(细胞膜透性降低)、酶活性、增加抗性(抗病虫、抗旱、抗寒)-“抗逆元素”、果品的品质(含糖量和Vc的含量)-“品质元素”、缺素症状:从下部老叶开始。
8.城市绿地土壤存在自然土壤层次紊乱、土体中外来侵入体多而且分布深、市政管道等设施多、土壤物理性状差、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土壤ph值偏高。
改良城市绿化土壤的措施有换土,保持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植物残落物归还土壤、熟化土层,改进排水设施。
第五篇:土壤学复习资料
1.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2.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残体、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合成和分解的各种有机物质。
3.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变化(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4.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重量(kg)的土壤所含交换性阳离子(一价)的总量(厘摩尔数),简称CEC,单位是cmol(+)/kg。
5.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6.土水势:等于标准大气压下,等温条件,单位数量的纯自由水转变成土壤水时所做的功或其自由能的降低值(即所消耗的自由能)。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g/cm3)。
8.盐基饱和度:指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9.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大致与经度或纬度平行呈现出分布的规律性。
10.土壤结构:自然界中,土粒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
1.原生矿物:指由地壳深处的岩浆直接冷凝和结晶而形成的矿物。如石英、云母、长石等。2.同晶置换: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氧化还原电位(Eh):由于溶液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用Eh表示,单位为毫伏(mV)。
4.吸湿水:是土壤颗粒从大气(土壤空气)中吸持的水汽分子。5.凋萎系数:指植物因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性萎蔫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6.土壤胶体:土壤中呈胶体状态存在的物质。是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由粒径1-1000nm(毫微米)之间的微粒所组成。
7.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体积(水分、空气之和的总体积)占整个土体体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
8.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9.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10.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1.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措施有哪些?
答:(1)秸秆还田;
(2)种植绿肥或实行绿肥、牧草与作物轮作;
(3)施用有机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还有饼肥、蚕沙、鱼肥、河泥、塘泥、泥炭等;
(4)少耕、免耕技术,出现化学除草技术;
(5)种稻。
2.土壤中哪部分水是有效的?速效水和迟效水如何划分?
答:在土壤所保持的水分中,吸湿水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吸附力远远大于作物根的吸水力,所以是无效水;水膜外层的膜状水根系能够吸收,所以部分膜状水是有效水;毛管水也是有效水,但重力水由于不在土壤中存留,对作物而言是无效水。
一般以毛管断裂含水量来划分速效水和迟效水。从凋萎系数到毛管断裂含水量,这部分毛管水多处断裂呈不连续状态,水分运动缓慢,水量少,难于满足植物的需要,为迟效水;从毛管断裂含水量到田间持水量,这部分毛管水运动迅速,可以满足植物的需要,为速效水。
3.简述土壤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答:
(1)土壤中的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硅酸盐体系等(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吸附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4)、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及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4.土壤孔隙分为几级,各级孔隙有何特性? 答:(1)非活性孔度:水受到吸力15~16ba以上,不能被植物吸收;
(2)毛管孔度:水受到吸力15~0.1ba,水受到一定吸力保持在土壤中,且可被植物吸收。
(3)非毛管孔度:也称通气孔度,0.1~0ba,通常被土壤空气占据,为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及水分入渗的通道。
5.发育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次形成的原因和其所具有的特点? 答: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最基本的3个发生层。
(1)淋溶层(A):处于土体最上部,故又称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该层生物活动最为强烈,进行着有机质的积聚或分解的转化过程。在较湿润的地区,该层内发生着物质的淋溶,故称为淋溶层。
(2)淀积层(B):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
(3)母质层(C):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产生明显的成土作用的土层。
1.简述土壤水分的来源和去向。
答:土壤水的来源有大气降水和灌溉水,若地下水位接近地表面,则地下水亦是土壤水来源之一。
土壤水的去向有三个:一是被植物吸收利用;二是地表蒸发进入大气;三是过量水分渗入地下水位。
2.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电荷的多少。根据库仑定律,离子的电荷价越高,受胶体电性的吸持力也就越大,交换能力也就越大,也就是三价阳离子交换能力大于二价的,二价的又大于一价的。
(2)离子半径和离子水化半径。同价的离子,离子半径越大,其水化半径趋于减小,则交换能力愈强。其原因是,同价离子半径增大,则单位表面积的电荷量(即电荷密度减小),电场强度减弱,故对极性水分子的吸引力小,离子外围的水膜薄,水化半径减小,因而同负电胶体的距离较近,相互吸引力较大,而且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3)离子浓度。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在一定的范围内,溶液浓度增大时,也可将交换能力大的离子交换出来。
3.什么是土壤导热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答:土壤导热率是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影响因素有:
(1)水分多,导热率大,(2)土壤紧实,土壤通气孔隙少,固液相比例大,导热率大。容重大,导热率大。4.简述土壤空气在组成上与大气有什么不同? 答:(1)CO2是大气5-20倍;O2浓度低于大气。
(2)土壤空气水汽饱和度高,除表层,一般大于99%,空气中只有雨天可达这么高。(3)含有还原性气体,尤其在嫌气条件下 产生CH4 H2 H2S等。
5.土壤有哪些基本的成土过程?
答:有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过程,碱化过程,潜育 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灰化过程,熟化过程等。
详述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答:1)母质: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极为明显。如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易风化,并富含钾素;而石英则不易风化,经常呈砂粒残留在土壤中。2)生物:植物着生于母质后,就开始了土壤的形成作用。植物和其死体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不断的改善着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主要的是高等绿色植物通过选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并在死亡后积累在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及小动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养分,同时 还合成稳定的腐殖质物质。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有机质,另一方面也改造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形成各种土壤结构。由于生物作用的结果,使土壤的肥力状况不断的得到发展。3)气候: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十分复杂。它直接影响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4)地形: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地形能影响热量的重新分配,不同坡度和方位的斜坡,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南坡最多,土温高;北坡则相反,土温低。在不同方位的坡向上,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植物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因而在某些地区,土壤类型在不同的坡向上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5)时间: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加深。任何一个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随时间而加深。
详述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
1、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含有氮、磷、钾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土壤中的氮素95%以上是有机态的,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随着有机质的矿质化,其中的养分都成为矿质盐类(铵盐、硫酸盐、磷酸盐等),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地释放出来,供作物和微生物利用。
2、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腐殖质疏松多孔,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土壤中的粘粒吸水力一般为50-60%,而腐殖质可高达400-600%。腐殖质带有正负两种电荷,故可吸附阴、阳两种离子;因其所带电性以负电荷为主,所以它吸附的主要是阳离子,其中作为养料的主要有K+、NH4+、Ca2+、Mg2+等等。
3、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以胶膜形式包被在矿质土粒的外表。由于它是一种胶体,粘着力比砂粒强,施于砂土后能增加砂土的粘性,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可以调节调节土壤养分、水分、空气之间的矛盾,创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它松软、絮状、多孔,而粘结力又不如粘粒强,所以粘粒被它包被后,易形成散碎的团粒,使土壤变得比较松软而不再结成硬块。
4、其他方面的作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
一: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1、盐基离子分为 :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致酸离子有 ;铝离子、氢离子。
2、土壤空隙分为: 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
3、五大成土因素: 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
4、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水层厚度、先对含水量。
5、水分类型分为: 毛管水、重力水、吸附水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
16.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
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 水、肥、气 和 热。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 太阳辐射能、生物热 和 地热 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 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 等。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 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 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其中,Al3+ 为致酸离子,NH4+ 和Ca2+ 为盐基离子。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大量养分元素和微量养分元素。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 答:(1)土壤中粗细不同的土粒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
(2)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中并非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团聚成大小不同的土团,只有反复研磨才能使>1mm和>0.25mm的土团分散开,使组成它们的土粒最后进入分析样品中,最后得到的土样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1)交换酸测定时用1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 交换出的H+ 和Al3+ ;
(2)测定水解酸时,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 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 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 答:单位厚度土层达田间持水量需水量=(0.3-0.1)×1.2=0.24(g/cm3)土层厚度h=30/0.24=125(mm)。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质地;(2)无机胶体类型;(3)土壤酸碱度;(4)有机质含量;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且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态磷也很少。
①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Al-P和O-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②碱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③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2)磷肥特性:
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答:(1)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作物根系生长;(2)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4)土壤空气能增强作物抗病性。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答:(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答:(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
(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答:(1)砂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 松散易耕。(2)粘质土类 ①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 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
(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