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植物生态学分析
浅析植物生态学新方法在景观设计中应用
马乐
(建筑学,学号 642081300011)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数量、规模持续增大,其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而且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因此,要求城市发展具有必须是可持续、高效率、安全、公正、健康、是具有人文、生态气息等属性。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使园林景观适应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并和谐发展,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是目前生态学家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园林景观生态植物设计是一种塑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渐进、不断完善的维护管理过程。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中寻求和谐、理性的解决途径,真正的顺应时代发展,探讨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关键词:植物 思潮 生态 景观设计
一、植物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四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外界条件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 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 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服务。植物生态学也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1.生态学的发展
植物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态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不开的。1895年丹麦植物生态学家瓦尔明的“植物生态学艺术的温室”,标志着这门科学的诞生。三年后德国植物生态学家辛柏尔德“植物生态学居住”也出版了。这两本著作为植物生态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到了本是接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他在萨姆十年代以达到非常兴盛的时期,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如:英美学派以研究北美大片冰川地貌植被为主;法瑞学派以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为主;北欧学派以瑞典、挪威、丹麦为对象、方法和论点上都各有一套,各持己见,针轮不休。同时,为了发展自己的学派,各自更加深入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植物生态学的全面发展。
2.植物生态学学派的发展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各学派的学术成就也很多:如英美学派把植物生态学划分为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学两个部分,并提出动态生态学的理论,及由落地开始,经过各级掩体系列,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群落,他们称之为顶级群落,以代表动态生态学;法瑞学派一群落结构和群落类型为重点,维权落形成的最根本的问题,在群落结构与功能方面造诣较深,课程静态生态学;俄国的地植物学派,从植物群落与滴血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成为生物地理群落学;北欧学派则以地理分布及群落生理学为特点。这些理论最终融汇一体,构成植物生态学。
二、植物生态学与景观生态研究
景观生态植物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通过研究景观及其空间要素,了解景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与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景观优化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有效途径。
1.植物生态学对城市景观类型的重新定义
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城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这一人类活动中心进行研究,为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参照相关标准,通常将城市用地类型划分为绿化用地、教育用地、居住区用地、旅游用地、林地、商业用地、市政用地、水域、特殊用地、道路用地几种类型。
2.主次干道植物分布
主干道的行道树主要由小叶榕、假苹婆、大叶榕构成,且此三种树木均为深圳的乡土物种。小叶榕与大叶榕树形美观,枝展叶茂,覆盖面积大,被荫效果好;适应性强,溪边河畔,路旁坡地,均能生长;抗污染。对氯气、二氧代硫、氟气等均 有较强的抵抗力;种植方便,成活率高,很适宜作行道树。假苹婆树冠广阔,树姿优美,果色鲜艳,结实是野生鸟兽喜爱的食物。果实成熟时鲜红耀眼挂满树梢,具较高观赏价值。喜湿润,抗风力强,也可作良好的行道树种。
二三级道路两侧种植油棕,油棕植株高大,雄伟壮观,能够充分体现南国热带风光。小径间的空地中间主要由高大乔木印度橡胶榕、刺桐、凤凰木。外围与活动场所靠近地带种植了鸡蛋花、大叶相思、火焰木、水石榕、木荷等庭院观赏物种。该地带重视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植物配置,利用勒杜鹃、花叶艳山姜、红背桂等植物配置多种景观图案。
三、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 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 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 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 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3.1 景观设计应考虑光照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依照对光照强度适应的生态类型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荫植物三种。
(1)阳性植物。凡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称为阳性植物。阳性植物要求全日照, 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各种草原植物、沙漠植物和一般农作物都是阳性植物。
(2)阴性植物。在较弱光照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称为阴性植物。阴性植物多生长在背阴处或密林中。
(3)耐荫植物。在全光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荫蔽或在生育期间有一段时间需要轻适遮荫的植物, 称为耐荫植物。耐荫植物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处生长。根据植物的这些特性, 景观设计者应该考虑到配置植物的位置, 例如, 在建筑的阴面就不能种阳性植物, 而应考虑配置阴性和耐荫植物。3.2 景观设计应考虑水分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 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 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由此产生不同的植物景观, 如: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景观设计中通过用地竖向设计,创造出不同类型的水面: 河、湖、塘、溪、潭、池等, 不同水面的水深及面积、形状不一, 必须选择相应的植物来绿化美化, 从而形成不同的水生植物景观。同时考虑植物对水分的不同需求,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
3.3 景观设计应考虑土壤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依植物土壤酸度的要求, 可分为: 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依植物在盐碱土上的发育的类型可分为: 喜盐植物、抗盐植物、耐盐植物、碱土植物。景观设计者应该熟悉植物的这些生态习性, 合理的配植。同时, 城市中 土壤还有他自身的特点。①土壤无层次: 人为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 过去长期多次无序侵入土体和地下施工翻动土壤, 破坏了代表土壤肥力的原土壤表层或腐殖层, 形成无层次、无规律的土体构造。②土壤密实、结构差: 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胶体少, 土体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 挤压土粒, 土壤密实度高, 破坏了通透性良好的团粒结构, 形成理化性能差的密实、板结的片状或块状结构。③土壤侵入体多。土壤掺入大量的各种渣砾和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 占据地下空间, 改变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状况。④土壤养分匮缺: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 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 使土壤不能像林区自然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⑤土壤污染。城市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洗衣水、菜瓜汤、油脂、酸碱盐等物质进入土体内, 超过土壤自净能力, 造成土壤污染。
四、结束语
植物, 是生物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 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 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 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在景观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景观设计者来说应该了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的配植植物种类,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使植物景观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还会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参 考 文 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 [ 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2]李冬梅.植物生态与植物景观 [ J].陕西林业科技, 2004.[3]陈自新, 李玉和, 杨遂.城市地下环境对植物生存条件的影响.[4]李玉和.城市土壤密实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利用措施.[5]严玲璋.略论 21 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园林.
第二篇:植物生态学的园林植物配置原理
生态学原理下的园林植物配置浅析
张皖苏
摘要: 植物,是园林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生命的象征。园林植物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是以一定的绿地率和完善的绿化系统为基础的。而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最大发挥取决于植物的配置模式和合理的树种选择;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
关键词: 植物配置;生态环境;生态学
Abstract: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arden plant landscape is based on a certain green space rate and perfect green system.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landscape plant in the biggest depends on plant configuration mode and rational tree species selection;gard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mproves garden of ornamental value, landscape to enhance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stability,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Keywords:Humanization design;Communication space;Spatial scale;Space sequence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环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诸多的工业、实体,在城市蜂拥而起,大面积植被被密集排列的建筑所代替。由于人口密度剧增,工业、交通、日用生活燃料等排放越来越多的废气、废热,造成了特有的城市大气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园林植物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很多城市绿化中又存在许多不科学之处,主要有两大误区,首先是只注重景观效益而不重视植物景观生态效益,这与提倡优美生态环境的今天不相符合。其次是一味的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而忽视了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植物配置要求。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绿量,直接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另外在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没有充分利用水体、湿地,这与改善小环境及植物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园林生态学原理,展开对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1.绿地率与城市生态环境
营造植物景观并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绿地率,国家建设 部制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城市绿地率 2000 年达到 25%,2010 年达到 30%,城市绿化覆盖率 2000 年达到 30%,2010 年达到 35%。这一指标的 根据是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的,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堆砌生态平衡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 度,生态环境有望良性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
如果没有足够的绿地,植物景观生态效益不能得以发挥,特别是生态效益。据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提出:首都的绿色环境要求达到人均 60 ㎡,才 是最佳的居住环境,有的专家认为城市居民人均 30~40 ㎡的绿地,才能保持大气 中碳氧的平衡。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绿化率提高和绿化系统的完善直接 受到影响。现在有些大中城市放眼长远,在市中心搬迁了建筑,建设和扩建了绿 色广场,而不少城市绿化者所一再提倡的对屋顶进行绿化的手段不失为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之举,城市中永久性高大建筑越来越多,从高处看下去,屋顶遮盖了城市。屋顶面积占据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1/3 以上,所以屋顶植被后对改善 顶层室内温度和城市的高位置的环境有很大作用。
2.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
所谓绿地系统,是要求有较大的成片绿地,成片绿地与市区、居住区之间要 有绿带相联系,这一绿带常借助道路绿地来实现。这种成片绿地与居住区的相联 如同网络一般紧密联系。在有条件的城市希望郊区有大面积成片绿地,市内有较小的绿地,大小绿地之间同样也有绿带相系联,这种大小不同的成片绿地如同氧气的制造厂,习称为氧源,也有人称之为“城市的绿肺”。城市绿地系统包括街 头绿地,庭院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绿地保留 了城市一定的非市场价值空间,改善着环境质量。在绿地系统的完善中应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公园、绿地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提供娱乐和游憩场所,调节环境的能力强。也正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公园、绿地往往作为规划布置的重点,以次“点”结合“线”“面”构成城市绿化网络。
3.园林植物配置模式与城市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发水分增加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来完成,故生态效益与单位面积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是要增加叶面积。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量必然大于低矮的灌木和草本。乔木的叶面积达到它树 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因此,必须坚持乔木是根本、灌木为衬托、花草作装点的原则,贯彻以乔木为中心的合理结构,坚持 乔灌木立体式多层配合,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由乔木、灌木 和草坪结合建造的复层结构绿地其生态效益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绿地。同样面积的城市绿地,乔灌草结合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为单层草坪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必须建造复层群落,从而提高绿地景观生态效益的效率,切不可不切实际的以草坪取胜。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的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最大,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据德国植物学家测定:一株成年旺长的大树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抵的上1600株小树,足见差异之巨大。其次,高大乔木增加了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体积,从而增加了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最终增加了生态效益。
4.园林植物的特性与城市生态环境
据资料表明,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一般认为其中的15%左右,也就是4000多种植物可利用作园林绿化植物。目前我国常用的绿化植物只有400来种,大多数城市常用的植物只有100种左右,所以在开发驯化野生树种的同时景观绿化中应合理配植,使之发会最大效益。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较高的树种。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总之,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温度、涵养水土、减少噪音等等,园林植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长时间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也证明 了这一点,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5.植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中类型多样的植物群落物维持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与周边环境在城市中可行成一个小得生态系统。在另一方面,植物群落类型的 多样性也是生态园林创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构建具有不 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多样性的实现还可以通过多种类多风格的小游园的设置,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既丰富景观又完善功能。专类园的经营是一种新的趋势,既符合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又与景观个性原则一致。南京中山陵梅花山、莫愁湖海棠园都是对这方面的尝试,也代表着一定的发展方向。
6.结语
作为景观设计师来说,在学习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时,灵活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的配置植物种类,不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后期维护成本,使植物景观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发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达到城市良好的生态效益。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园林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广泛地借鉴、利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将园林学科与其它新兴边缘学科接轨已势在必行。把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植物生态特性,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2】 【3】 【4】 【5】 陈有民著.园林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苏雪痕著.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迈克尔·哈夫著.城市与自然过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李冬梅.植物生态与植物景观【J】.陕西林业科技.2004(4)陈自新.走生态园林道路【J】.中国园林.1992(8)
第三篇:生态学专业分析
一、专业全称及性质:
生态学(理科)
二、主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态学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程序》
三、与专业最接近的选修课:
《农业气象学》《环境学导论选》《环境微生物学选》《 城乡规划设计》《测量学》《3S技术》
四、专业技能:
实践技术:
熟练掌握GINGKOV1.0、SPSS、TWINSPAN&DCApast等植物的分析技术。
五、考研涉及课程:
英语、政治、数学、生态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大气污染学等(因院校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可供参考的考研院校、方向和相关名师:
所在学校名称
导师姓名
主要研究方向
备注
南京农业大学
崔中利
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微生物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南京农业大学
黄为一
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土壤养分的微生物活化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刘云慧
生态系统生态学
硕士生导师。
许艇
生态系统生态学
硕士生导师。
另外,还有以下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
1、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
2、景观生态与土地持续利用
3、农牧生态工程与食品安全
4、分子生态与生态毒理
5、土壤生态及土壤生物
6、恢复生态与生态安全
7、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8、理论与进化生态学
9、生态系统生态学
中科院
1、植物生态
2、生理生态
3、细胞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
1、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
2、生态毒理学
3、污水生物处理
4、土壤生态学
5、可再生能源工程
四川大学
1、分子生态学
2、生物安全
3、数值生态学
生态与资源环境管理
4、生态工程
5、七、就业方向
1、可以在园林景区、林业局、花卉企业或基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环保局、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林场、苗圃等,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环保、城市规划、园林、农林、水利、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生态监测和动物保护等工作;
2、还可以在高校任教或在高校、动植物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八、企业单位对应聘者专业素质的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
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九、最近两年我校本专业的就业率:
专业
07年
08年
生态学
82.05%
十、近期对专业有利的政策:
1、为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2、流域水环境保护等四个领域生态补偿试点将启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加大对生态环保问题的关注力度,给生态学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一、本专业就业前景:
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品的开发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造成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负荷已经越来越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这不得不使我国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此类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的部分主要来自与生态研究相关的其他专业如环境工程专业、林业、动植物专业以及化学专业等。从工作地区来看,生态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我国从沿海到整个中西部地区,工作地域广泛。
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阶段,对于生态工作者来说,主要任务有生态保护、生物生态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等。长期以来,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控制。生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习性和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发生物产品,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致力于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产品开发等。这类产品目前在国外和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这项工作可以大力促进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一领域将充分发挥其专业特点,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新兴生态产品行业的佼佼者。
今后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无疑将大大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将使生态材料、生态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生态学专业的人才必将大展宏图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第四篇:园林植物
栽植香樟
女贞
栽植红果冬青
栽植香泡
栽植朴树
栽植沙朴
栽植广玉兰
栽植红叶李
紫玉兰
红梅
无患子
桂花
日本晚樱
杨梅
柑橘
金丝垂柳
鸡爪槭
早樱
碧桃
垂丝海棠
西府海棠
腊梅
紫薇
紫荆
石榴
红枫
茶花
紫藤
木槿
黄金槐
海桐球
红叶石楠球
无刺构骨球
苏铁
红花继木球
孝顺竹
珊瑚树
八角金盘
南天竹
茶梅
金森女贞
春鹃
金边黄杨
龟甲冬青
夏鹃
水栀子
八仙花
大叶栀子
金叶六道木
阔叶十大功劳
第五篇:园林植物
常用园林植物
常绿乔木及小乔木(23种)油松、白皮松、黑松、华山松、赤松、雪松、日本花柏、日本扁柏、侧柏、云杉、桧柏、龙柏、刺柏、千头柏、女贞、广玉兰、枇杷、石楠、棕榈、蚊母、桂花、刺桂、香樟
落叶乔木及小乔木(56种)
水杉、银杏、悬铃木、毛泡桐、泡桐、梓树、楸树、桑树、青桐、毛白杨、黄连木、国槐、龙爪槐、刺槐、皂荚、合欢、乌桕、旱柳、垂柳、枫杨、核桃、槲栎、光叶榉、栾树、小叶朴、杜仲、板栗、麻栎、栓皮栎、柿树、构树、白蜡、洋白蜡、玉兰、枣树、鸡爪槭、红枫、茶条槭、五角枫、流苏、刺楸、楝树、丝棉木、四照花、七叶树、臭椿、千头椿、东京樱花、杏、木瓜、海棠花、紫叶李、白梨、日本晚樱、山楂、碧桃
常绿灌木(20种)
沙地柏、铺地柏、翠柏、鹿角柏、枸骨、海桐、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黄杨、凤尾兰、丝兰、十大功劳、八角金盘、桃叶珊瑚、小蜡、水蜡、夹竹桃、蔓常春花、火棘、金丝桃
落叶灌木(53种)
香荚蒾、接骨木、猬实、糯米条、海州常山、贴梗海棠、麦冬、欧李、郁李、白鹃梅、榆叶梅、黄刺玫、珍珠梅、珍珠花、粉花绣线菊、现代月季、平枝栒子、鸡麻、紫珠、棣棠、细叶小檗、紫叶小檗、牡丹、东陵八仙花、木本绣球、三桠绣球、金叶女贞、紫荆、小叶女贞、连翘、丁香、雪柳、迎春、腊梅、锦鸡儿、胡枝子、太平花、山梅花、红瑞木、锦带花、海仙花、天目琼花、金银木、石榴、接骨木、花椒、竹叶椒、木槿、秋胡颓子、紫珠、紫薇、紫玉兰、枸桔
竹类(10种)
淡竹、刚竹、紫竹、罗汉竹、斑竹、早园竹、筠竹、苦竹、箬竹、慈孝竹
藤本植物(16种)
中华常春藤、洋常春藤、地锦、葡萄、蛇葡萄、金银花、胶东卫矛、木香、紫藤、扶芳藤、爬行卫矛、猕猴桃、美国凌霄、凌霄、藤本月季、三叶木通
草坪及地被植物(19种)
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马尼接结缕草、草地早熟禾、早熟禾、匍茎剪股颖、小糖草、紫羊茅、羊茅、双穗雀稗、麦冬、红花酢浆草、鸢尾、萱草、紫萼、玉簪、白三叶、二月兰、连钱草
常中杰:***
序号名称园林用途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观赏特性常用规格(cm)价位(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