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中药处方

时间:2019-05-14 08: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足癣的中药处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足癣的中药处方》。

第一篇:手足癣的中药处方

脚气药方 .苦参醋浸泡法治疗手足癣

[方剂] 苦参、苍术、海桐皮、苦楝子、银花、地肤子各30克,花椒20克,川槿皮、百部、土茯苓、马齿觅、皂角刺各6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放人瓦罐内,加食醋2500毫升,搅匀后封口,放阴凉处10-15天即可用。在浸泡前先清洗患处,将指脚甲削剪,以使药液浸透指脚甲根部。浸泡时将患处全部浸泡于药液内15-30分钟(时间越长越好)。连续浸泡15-30天即可根治。冬季可将药液加温后浸泡,夏天药液蒸发后可加添适量醋继续使用。[功效] 清热祛风,除湿杀虫。.复方藿香洗剂治疗手足癣

[方剂] 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明矾各10克,白醋500克。

[制用法] 以白醋浸泡上药24小时,经煮沸冷却后,将患部浸洗3-4小时。用药期间,5天内不用肥皂或接触碱性物质,一般1-2剂即可告愈。[功效] 治手、足癣两效。.熏洗法治足癣感染

[方剂] 萆薢20克,百部、黄芩、黄柏、白鲜皮、防风各15克,枯矾12克,广丹3克。[制用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各l次,每次熏洗患处20分钟。

[功效] 治足癣感染良效。满意的中药泡脚验方

脚气多是由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致,治疗时应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满意的中药泡脚治疗脚气的偏方验方。

1.白鲜皮40 克,紫草、徐长卿、苍术各30 克,防风20 克,荆芥穗、枯矾各10 克,透骨草、蝉蜕各50 克。上药加水约3000 毫升煮沸,待温时泡足10~20 分钟,每日两次。

2.藿香30 克,黄精、大黄各12 克,米醋1000 毫升。将上药打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 次,每次20~30 分钟,连用5天。

3.苦参、大黄、白矾、地肤子各30 克,黄柏、地榆各20 克。上药水煎取汁,适当温度时浴足。每次10~15 分钟,每日3 次,每日一剂。

4.大枫子、木槿皮、蜂房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 克。每次取药粉一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 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 分钟,7 日为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5.木瓜30 克,甘草30 克,荆芥20 克,浮萍25 克。将上药水煎取汁,适当温度时足浴脚气患处15~30 分钟。脚气症状详解每日两次,每日一剂,连用5~10 天。

6.乌梅100 克,白及、长脚气原因苦楝皮各50 克,吴茱萸15 克,五味子、冰片各10 克。将上药浓煎后加75%酒精200 毫升,去渣取液。用棉棒蘸药液涂搽脚气患处,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第二篇:中药处方调剂(本站推荐)

中药调剂业务管理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调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 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

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妊娠禁忌

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

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

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

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克即青皮6克、陈皮6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6克或乳没药合6克,即乳香、没药各称取3克。

中医常有书写别名及并开的习惯:作为调剂人员应掌握并熟记药物别名及并开。

脚注:脚注是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和要求,“脚注”内容一般有: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生石膏、生龙骨,延长煎煮时间,可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是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如薄荷、生大黄。“包煎”含有较多粘液果实,种子类或细末状物质,如车前子。“另煎”一般为贵重药:人参、鹿茸、虫草等。另外,胶类药物一般烊化或另炖,如阿胶、鹿角胶。贵重药的粉末或易溶化的药味则一般要求“冲服”。在调剂时要仔细审核,并在有特殊要求的小包上逐一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等字样,并对患者详细说明煎煮方法,不可遗漏,以免影响疗效。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是药剂科(中药房)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工作。中药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药材品种是否正确,计量是否准确,炮制是否得当负责,还应对医师处方是否准确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加强对调剂工作的业务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审查处方

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与西药处方大致相同,但中药处方正文内容一般更多,内容更加复杂。中药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药物组成,有时因为各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也有差别,正确与否尚需靠中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故收方审查工作一般应有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药师或中药师来担任。药师应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的内容有: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联系处方医师,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中药,必要时提示医师及患者。划价

药物划价是按处方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总额,填写在处方药价处。按国家规定价格划价,做到准确无误。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药学专业人员完成。划价时应注意做到:1.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2.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3.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4.划价完毕,药价填入处方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员必须签字,以示负责。调配处方

处方经过审查、计价、确定无误后,即可配药。调配处方应注意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差错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品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6.便于核对,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独包装并说明8.配方完毕,配方人员需自行核对,全部无误后,根据处方内容填好中药包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检查复核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杜绝差错事故,对调配好的处方应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细致的核对。核对内容一般为:1.符合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独包装;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正负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正负1%。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将调配好的中药交给煎药人员或发给病人。给门诊病人发药时还要将煎法、服法、饮食禁忌等向病人交代清楚,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发药时应注意:1.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2.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药方法,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要向患者特别说明和提示。3.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另外,住院中药调剂室还担负病人煎药工作。住院病人的中成药由病区护士凭医师处方统一领取;中药处方由护士送至调剂室,调配后煎成汤剂,由调剂室专人送到病区或由病区派专人统一领取,汤剂的盛器外应表明病人所在的病区、床号、病人姓名、服用方法、煎剂数目、煎煮日期等,中药处方调剂后划价并通知住院处,病人出院时一起结账。

第三篇:中药+艾灸治疗手足癣63例

中药+艾灸

治疗手足癣63例

【关键词】 手足癣 ;中药;艾灸

笔者于近年来采用自制中药联合艾灸治疗手足癣6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手足癣患者63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参《照现代皮肤病学中浅部真菌的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镜检结果明确诊断。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病程半个月至2年。手癣17例,足癣31例,手足癣15例。

1.2治疗方法

自制中药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处方:荆芥25 g,苦参20 g,金银花30 g,蛇床子20 g,艾11~-20 g,土茯苓20 g,白花蛇10 g。皮肤外用,根据病灶大小可喷或洗。取本品适量倒在干净的容器里,再用医用棉签,然后涂抹于患处(禁止医用棉签直接在原装瓶中取用,防止污染)每天涂抹6—8次,再对患处进行艾条温和灸,施灸时约距皮肤2—3 cm,每处灸10—15 m in,以患者耐受为宜。1—2次/d,7 d为1个疗程。中药泡洗时要保持水温适宜,可逐渐加温水和药粉,泡洗时使五指或脚趾充分展开以利于皮肤浸入药液,施灸时要防止烫伤皮肤。

1.3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真菌镜检阴

性;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真菌镜检阴性;有效:皮疹消退20%一60%,自觉症状减轻,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无效:治疗前后体征和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

2结果

63例患者经过7—30 d治疗后,痊愈38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l例,痊愈率为60.3%,总有效率为98.4%。其中10 d内治愈13例,20 d治愈21例,30 d治愈4例。本组无效患者1例,因合并感染效果不明显。

3讨论

中医认为手足癣多由体表皮肤卫生失理、风邪湿热、虫毒入侵,蕴积皮肤,或相互接触,毒邪相染所成,或久居湿地,感染湿毒所致。故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为原则。自制中药金苦参白花蛇中金银花、荆芥、土茯苓有清热祛风除湿之效,百部、苦参、白花蛇有杀虫止痒解毒之用,川椒、艾叶有温经散寒之效,其中白花蛇其水浸液对多种癣菌有抑制作用,杀菌效果明显。艾灸实行艾条温和灸,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效。先使用中药泡洗,既可清洗患处,使皮肤的渗透力增强,更有利于发挥艾灸散寒除湿的作用。两者相配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足癣的发病率高于手癣,手癣往往继发于足癣,故在治疗后应保持手足部清洁干燥,勤换洗鞋袜,穿舒适透气的鞋袜,禁用碱性水洗脚。发病部位应避免再次接触刺激性的物品,患者应分开使用脸盆、脚盆、毛巾和拖鞋,避免交叉重复感染;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保持心情舒

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手足癣易复发,痊愈后应继续治疗3—5 d以巩固疗效,如复发可再行治疗1-2疗程直至痊愈。

第四篇: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1、中药调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本院医师开出的处方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标签和药品要相符。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3、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可拒绝调配;应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4、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5、本院调剂用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6、调配处方时应细心、准确,按照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中药调配应按本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应付的统一名称,准确称量,严禁估量抓药。处方中药物如有品种缺失或可代用品种,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

7、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服用或煎煮方法。

8、处方调配完毕后应由主管中药师对照处方逐项复核,发出时将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详细写在药袋上,并耐心地向病人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审核、调配及核对、发药人均须在处方上签全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9、对已发出的中药饮片处方药品不予退药,如遇特殊情况(系药房差错导致时)须按照门诊退药管理之规定办理退费手续。

10、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应按相关规定管理逐剂称 量、双人校对称量,处方消耗逐日统计、专账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11、发放中药汤剂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中药代煎单、药液袋数,经检查无 差错并签字后方可发药。

12、每日工作完毕依据处方分类按日装订成册、并按规定年数保存备查。

第五篇: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条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二)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三)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四)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

(五)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六)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第十一条民族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

下载手足癣的中药处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足癣的中药处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成药处方举例 中药饮片处方举例 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用药方面,一方面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中药主要是补益药物的应用,譬如:补气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养类有肉桂......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

    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中药处方评价制度和实施细则》

    中药处方评价制度和实施细则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

    中华秘方--手足癣-

    中华秘方--手足癣- 皮肤真菌感染手掌、足底及指趾间的皮肤组织,统称手足癣。发生于手、足背面者,则属于体癣范畴。手足癣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夏季尤为多见。当皮肤真菌侵入掌蹠......

    推荐中药代茶饮处方预防H7N9禽流感

    推荐中药代茶饮处方预防H7N9禽流感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

    手足癣皮肤病日常护理方法

    手足癣皮肤病日常护理方法 手足癣皮肤病令人感到非常苦恼,手足癣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护理不当,或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以及治疗,病情就会越发的严重,那么手足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