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就业难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分析
就业难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分析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大局稳定的重要环节;就业,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因的归结不外乎于社会原因及毕业生个人自身的原因。从大的方面也就是社会因素方面分析:毕业生数量多,竞争激烈;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的下滑,导致就业岗位、就业机会比过去有所减少;政府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还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归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就业 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 原因
正文:
出自京九晚报上的一篇报道写道:“我们已经沦为按堆儿论价的贱卖大白菜”这是近几年来徘徊在职场内外的大学生透着几许诙谐和迷茫的自嘲。的确,自大学开始扩招、大学生不再分配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局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而具有戏剧化的现象是,以便是用人单位感叹人才稀缺大打人才抢夺战,一边是大学生感叹自身“白菜”命运依然在求职如上四处奔波。难道供求之间的矛盾真的就如天堑般难以跨越吗?大学生们又该如何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来突破就业瓶颈?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解决的方案和搓手都将直接管一道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于国家稳定。
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归因,有利于对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从两大方面来看,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于于两大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在面对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考验下,就业局势严峻。二是大学生的自身方面,缺乏就业力,缺乏对社会对自身的认知,导致无法突破就业带来的瓶颈。
首先,从社会环境大的角度来剖析就业难的局势。有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存在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仅有十三亿多的人口,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的限制,我们本身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以我国的GDP增长今后保持在7%—8%的测算,社会每年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大概是一个在600万—800万之间的常数,与我国毕业生人数存在极大的反差。这造成了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脱节。
第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大众化教育已经成为必然。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教育大众化要求普通高中进行大规模扩招,扩招的结果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可以说现今社会压力实质就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时期不配置的矛盾。
第三,用人单位的观念问题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用人单位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要求求职者要有2—3年工作经验,许多迎接毕业生往往应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另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提高自身形象的那个因素,盲目提高选择人才的标准,一眛地追求高学历,这使得许多门槛较低者怀才不遇。
第四,专业不对口也是带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高校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与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有的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出现了要么过与热门,要么过于冷门。还有些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了科学性的知道,往往到了毕业前,就业工作才进行,而就业工作往往局限于对某种职业的介绍,缺乏全面的,从心理活动着手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五,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例如:“找工作非本地户口免谈”这样不合理的招标要求,使得一些大学生与好的工作失之交臂。还有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困难。这主要显示在东西部地区差异。东部发展繁荣,就业人口趋向于东部,而东部的就业处于饱和状态,二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则出现了相反地供求不平衡。城乡发展的差距也是同样的状态。
其次,除了大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就业难以外,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也是导
致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自身期望值偏高,缺乏对自身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理想与现实脱节,从而就业成功率高。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的差异,而大学生就业在选择就业区域时,一般选择经济较为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片面的认为只有留在大城市,较大的单位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抱负。从而导致发达地区的就趋向饱和,人口压力大,就业压力显著增加。相反地,西部地区及一些较为平困的地区求贤若渴。而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导致了现今的大学生一味地追求名利地位,缺少奉献,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的竞争力。调查中显示,血多大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缺少应用性,实习的时候感觉有20%的能够用的上九不错了。这就显示了“学”与“用”难以相结合,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吃亏。这一系列残酷的现实导致了许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许多大学生因为经不起考验而对社会对自身失去信心。
那么,在面临着就业问题给大学生,给国家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时,应该如何解决就业难的现状是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从就业难的原因着手分析,我们应该从国家政府,企业等用人单位,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这三大方面去解决,从而缓解就业难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冲击。
首先,应该从大学生的自身方面作出努力和调整:
1.转变旧的择业观,树立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实事求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准确的目标。摒弃盲目的就业观,树立大众化的就业思想。人情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一定要局限在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多往中部西部地区发展也是正确的选择。目前社会上还缺乏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急需人才,许多小企业,私人企业存在用人需求。大学生还应该树立基层意识和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务实勤奋,一步步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并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在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摒弃一一蹴而就的就业思想,从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2.全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
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气到了重要的作用。专业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交际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是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重要因素。不论学历高低,文凭好坏,大学生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文化素质,这是大学生就业的硬性条件。只用具备了够强的能力,才能在就业的激流中占据着稳固的主动地位。
3.努力提升自主创业精神,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在面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的缺失,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项有利条件。大学僧应该利用其自身有利的资源优势或者专业优势,寻求适合自己的创业岗位,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勇于创业,敢于创业,找准商机,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其次,高校的改革也是改善就业难局势的一项有利措施:
1.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上分析上看,许多大学生因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脱轨,专业难以对口的等问题,从而暴露了现今高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这说明了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的设置。专业设置上要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适应。加大对社会所需求专业的招生,对社会需求少,较为冷门的专业减少招生人数。课程的设置更加面向社会与实际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2.加强毕业生的指导工作也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现今中国的高校普遍在面对毕业生指导工作不太重视,而且毕业指导工作也往往局限于对某种这也的介绍,知道的时间也有限。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加强就业的指导力度,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就业放在学校的重心,把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不是局限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重点培养大学生就业知识,使其充分具备就业的各方面素质,专业能力和心里素质等。
3.高校应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多举办创业类的竞赛,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与创业意识,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培养与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经验交流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项目上,经济上的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使得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额外效果。
进而,用人单位的观念改革也有利于调节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用人单位应该大胆用人,放宽对大学生经验方面,地域人口等方面的限制。相信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做出优秀的成绩,使得大学生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在招聘的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能力,把重心放在个人能力的考核上,减少对文凭学历的限制,不应该只用文凭说话的原则。
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实施其职能,加大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充分促进就业: 1.政府可以指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政策,完善就业体系。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就业工作,从完善市场就业体系着手,逐步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断纳入法律法制化以及规范化的道路上。消除就业歧视,消除用人单位对地域人口,种族,疾病等限制等措施,从而不断规范就业市场。
2.拓宽就恶业渠道,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可以与企业相联系,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生相联系,相交流的平台,促使企业以用人单位向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渠道途径,建立起完善的就业体系;合理管理其所管辖的人才市场,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便利,促进其就业;建华毕业生就业程序,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畅通各个阶层各个地域之间的联系畅通无阻。
3.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减少地域的就业限制。畅通毕业生从城到乡,从东部到中部到西部,之间的人才输送,以及就业渠道。从而畅通大学生的就业面,进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4.政府还应该建立起大学毕业生的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控制失业。制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群的范畴,并给予相当一部分的补贴救济。组织建立对就业的培训机构,加强就业的指导工作,提高失业者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在应对当今社会在经济危机下带来的就业难局势下,通过政府政策的疏引,学校教育结构的改革培养,用人机构责任的树立,大学毕业生对滋生的正确定位等综合引导协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能得到相当可观的改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维海,滕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3.1
[5]张一池,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1班
胡鸿燕 2012 年 8 月 24 日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因此造成的问题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呢?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业形势艰难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能分析原因可分这这几个方面:
一、用人单位在选择应届生时存在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应届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首先是,过分关注毕业院校。选人学历化、名校化,势必造成就业竞争加剧,同时还有可能出现能力过剩。
二、存在性别歧视。
三、供过于求,不仅总量的供过于求,还有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专业设置赶新潮,讲授内容已过时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四、高校扩招影响。
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六、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七、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
可能有人会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种判断是不对的。这个错误会让大多数懵懵懂懂刚一脚踏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我们从高中步入大学,再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就个人方面而言,这关系到了自身的发展成才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就社会方面而言,这关系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状况,就高等教育本身而言,这关系到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实现。那么我们当然会冒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那要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选择实际的?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
其实,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给与以下的建议对策:
一、我国的国家政策方面。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问题,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
1、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需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二、就业市场方面。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
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五、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最关键的。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 论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这个题目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在读大三的我同许多人一样,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让自己生存下来,有出息。可我知道,今天大学生的价值和以往无法比拟。我们不再是社会精英,不再是上了大学,衣食无忧。我现在甚至在担心我一天三顿饭的花销会不会超支,走出校门后我能不能独立的生存下去,靠自己的能力又怎样回报供我上了十几年学的父母。这些小时候就印刻在心中的豪言壮语,要靠自己在不久后实现,真的是一种极紧迫的危机感。不过我想,写完这篇文章,我会更清楚“我们”的现状,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的原因有三: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自身的就业观念误区。面对此三方面问题,政府、学校还有我们自身需要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予以解决。
一、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涌入市场,导致大学生供给量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对比,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二、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首先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造成结构性供求矛盾。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其次是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其二,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就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 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针对今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2009年2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明确指出,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政府在行动中要有多种措施以应对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二、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教授上,更应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各方面能力培养。真正让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感受到不同于以往教学阶段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真正让走出来的大学生理论知识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适应社会各劳动力部门的需求。学校各部门还应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使自己能够找到能胜任同时又喜欢的工作。
三、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首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锻炼各方面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更加严峻,但同时我们要看到上述各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客观影响。只有在政府政策疏引、学校教育培养结构调整、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的树立、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等的综合引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希望我们高校毕业生能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将来有能力寻求到优秀的工作岗位,并将自己的激情与能力尽情挥洒,为社会的发展同时为自己的辉煌不断努力。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
——大学生,我们如何走出就业的“寒冬” 姓名:张社根院系:文传学院学号:09040240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但大学的就业难的问题却一直在困扰莘莘学子们,而因此造成的问题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也在严密地关注着。尽管矛盾重重,面对的困难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我们不也迎来和煦的春天了吗?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抉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建议
大学生就业本来就是难题,08年金融海啸的蔓延使得“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传导,使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据中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处长孟向红介绍,截至九月一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百分之七十四,和二零零八年基本持平,但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基数较大,而且明年预计有六百三十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①。
大学生就业难的境况可谓是“江河日下”啊,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就业形势江河日下大学生们又是怎样处理的呢?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现状一:以创业来解决就业,大学生自己当老板,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①.本段话来自于新华网专刊:深度透析09年就业形势
在临近毕业之际,或是还在就读期间,有不少大学生就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在上饶师院,在我们中间就有好多例子,他们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可谓兢兢业业。有一位我们称之为“零食哥”的经管学院的09级学生,他刚开始穿梭于各个男生寝室贩卖零食,后来生意越做越红火,自己买了辆电动车。在2010年,也就是大二上学期,他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包下了一个KTV,现在生意也很棒。可是当被问到买电动车的钱是不是自己买零食挣的,包下KTV的钱是不是自己的时,他却笑笑说道:“开玩笑!你以为钱是那么好挣的吗?那些钱大部分都是向父母借的,我的合作伙伴也是一样”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去年4月,临近大学毕业的柏乐在汉口一家广告公司找了份工作,月薪只有几百元,“连生活开支都不够”。他找到同班同学,商量办一个定位于湖北大学生吃喝玩乐的网站。为了创业,从去年至今,柏乐先后找父母借了30多万元,诚然,这给家庭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
不少大学生之所以敢创业,一方面是可以向伟大的父母们借无息的贷款,不用向银行借贷。他们初入市场,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失败的几率很大。武汉市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主任张福宏认为,柏乐的创业勇气和毅力虽值得肯定,但是找父母借债创业的“融资模式”不值得提倡。大学生创业应尽量找职业投资人借钱,这样他们的项目会得到专业的审核评估,以降低风险,防止盲目性,还能得到经营理念、思路等支持,是一个“融资+融智”的过程。而找父母借钱融资,因父母阅历有限,特别是对于网站这种盈利周期长、失败率高的项目,难以给予智力支持,创业风险太大,一旦赔了父母的积蓄,会给家里带来很大压力。
现状二:大学生选择逃避就业而转战“考公”“考研”两大战场
根据调查,在本班励志要考研的15人中,为了以后能找到个好工作才去考研的有12个,其他3个才是因为个人兴趣,而另有10人准备转战“公考”战场,本人就是其中一个。
根据教育部调查,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人数纪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数量也是逐年迅猛递增,据人保部全国公务员考试数据显示,2008年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考录比约为46∶1;2009年报考人数飙升至百万人,考录比例为73∶1。公务员职业
吸引力之大,竞争之激烈令人惊讶。
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公考战场就是百万雄狮渡小溪,其中有多少前辈被挤得头破血流,最后两手空空愤慨而去,又有多少后继之士一往无前地踏上这条不归路?不免让人发出感慨:一切都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却从来没有被抓住过啊。
现状三:一方面在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见习岗位遭冷落
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辽宁启动了“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316家见习企业共提供了7525个见习岗位,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然而目前申请见习的大学生还不到4000人,通过报名审查的只有2668人,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5.46%。考虑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上岗,预计见习岗位空置率将逾七成左右。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见习岗位遭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当代,还是有不少大学生以“天之骄子”自居,就业的观念没有改变。许多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以至于超过了用人单位实际所能提供条件的水平。企业所提供的见习地点、工作条件、企业规模和薪资水平,与大学生的期待有一定差距,很多大学生因此放弃见习岗位或就业机会。因而造成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囧境,迎来就业的“春天”呢?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的关系认为: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既要重视内因,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因为外部条件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下面仅从自身方面谈谈几点建议:
1.所谓艺多不压身,大学不比高中,有许多的空余时间。有不少大学生
就将这些时间挥霍在网游,恋爱,打球等方面上,由着大学四年的美
好时光在他们的手指间流失,等到大学毕业了,也就失业了。为了在将来能立足与社会,我们应在大学期间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要广
泛涉猎,为将来打造最好的装备来武装自己。
2.在大学期间要多涉足社会,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当今有不少大学生
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一心想着毕业后能去某某大公司,国企,政府机关工作。却不清楚自己凭什么能被聘用。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高中更紧密,有不少的兼职,而且校园里也有不少的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应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正确对自己就业定位,求职择业当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必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可先就业后择业,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价值,为以后找到理想工作奠定基础。
3.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估计过高,对某些工作
看不上眼。有些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意识,看重管理型和技术性的岗位,不愿做基础性工作,更不要说是到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工作。而企业在招人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有关人士说,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有社会实践能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的人。而一些大学生不具备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交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是他们的软肋。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突破了559万,而09和10年,高校毕业生超过了1000万,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毕业生就业面临了最冷“寒冬”。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否进入社会、找到设和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高校扩招、政府调控、自身价值观
09级的我们,属于90后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也是被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作为这一代的大学生,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的代价。我们爸爸妈妈的那一辈人,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而我们,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我们,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通过这一学期马原的学习,通过不停地在做课堂作业途中查询以及推敲大学生就业这一个课题,我发现我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局面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大学扩招问题,大学扩招问题我在之前的课堂作业中也多次提及,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上不了学的学生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使更多农村学生圆了大学梦。但相应的,它也把精英化教育推向了大众化教育。举个例子,我们景观建筑这一专业招生手册上写招生20人,而现在却有近100人。本科生越来越多,也使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要呈梯度的攀升。说的现实点就是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学历才能有就业的空间。
2,用人单位的选择
现在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经验,大学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也缺少相应的社会生存能力,往往不被公司所看好,而且许多公司在选择上 1
存在对性别以及生源地的歧视。
3,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误区
“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理念,一部分大学生对工作期望过高,对职位、薪金、专业对口方面存在很高的期望值,而现实中的低工资也大大打击到了他们。
4,大学生诚信问题
教育网上曾显示,很多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往往不自信,过分紧张,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毕业生弄虚作假,办假证买假学历企图蒙混过关,这样的做法往往使得他们承受失败的惨痛教训。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就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因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5,结构性就业不足
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说的直白点就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6,政府的一部分工作岗位被长期冻结,后来者很难得到进入和参与竞争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一旦进去之后就等于进入了终生保障的“保险箱”,被淘汰、辞退的比例比较低,也就是俗称的金饭碗。而这样的金饭碗往往是后门或者金钱交易才能得到的,这样使得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了很大就业空间。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环境,二是大学生本身。在社会环境方面,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都将这个问题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现在打开网页,翻开报纸,随处可见对大学生就业的讨论。相信随着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就业的社会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而对于大学生本身
2来说,提高自身素质是最根本的方法。在多年以来对就业市场的关注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用人单位虚位以待,可就是没有符合条件的求职者。你素质不达标,用人单位又怎么用你?
我觉得,大学生必须提升素质积极把握就业机会。眼下,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大
一、大二期间,就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这是顺应求职市场的可喜现象。现在我们南林大也从大一开始就要求大学生在暑假进行个人暑期实践或者组队研究某一课题等,这都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身价值观!这样的大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中,所积累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会高出普通学生一筹。当代大学生绝不仅仅是将目光锁定在书本上,而应该放眼周围,收集信息,结合实际规划自己的未来。
面对求职,大学生还要更新观念,转换思路。不少学生面对就业形势,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虽属“曲线求职”,但也会给自己积累经验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外,大学生还要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古语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相信大学生只要刻苦学习并将自身综合实力提高,不断挑战自我,必将在就业的浪潮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长春晚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究竟是谁的责任?》
光明日报《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天涯杂谈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析与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