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周晓阳 主编
南华大学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中心
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听取并通过了胡锦涛总书记所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接着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开拓进取的大会、充满自信的大会、团结胜利的大会。十八大精神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学习十八大精神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十八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1、五年的工作总结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
2、十年的基本总结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其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6、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0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7、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
(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8、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1、首次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党的一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又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修改和通过的新的党章,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2、首次明确规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规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三个含义: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层含义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做到 “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3、首次明确规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二是政治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社会建设;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五项建设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关键,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项内容之一,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4、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三大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重申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5、首次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具体目标
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从1980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从2000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从2000年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的具体目标。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如果实现翻一番的目标,那么到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8218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11838元。二、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6、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共计24个字: 第一个层面(国家价值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层面(社会价值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层面(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 基本路径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胡锦涛在十八大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见地深刻、意义深远。我们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深刻领会,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社会等根本问题。从而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 基本路径
2、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譬如通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宣传栏、发表学习体会等方式,宣传十八大的精神,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 基本路径
3、努力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
大学生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不仅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党的十八大精神,而且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 基本路径
4、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党员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非党员大学生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争取入党。做到先在思想上入党,再争取组织上入党。
第二篇: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特色’的说法开始流行。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个不走’,什么是‘老路’,什么是‘邪路’?”12月3日,德州晚报邀请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成志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解读,同时结合德州实际及晚报工作特点进行了指导。讲座近两个小时,德州晚报全体职工进行了集中学习。
史成志作了题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讲座,对十八大召开背景、主题及十八大架构等进行了解读。史成志在讲座中重点讲解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三部分内容。其平实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的事例深深吸引了听众,不时赢得会心的笑声。
史成志的报告不乏精彩语言,对重点问题的解读一针见血。
澄清两个误区
史成志对两个容易被误读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误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史成志解读: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做是大厦,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地槽,毛泽东思想就是地基。地槽、地基在外面看不见,但却是大厦的根基。
“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和进程的重大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了明确的阐明。”史成志解读说。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构形态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基本原则+中国特色。【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精神解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在于马克思主义,没有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
1、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4、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
5、国家正在消亡,失去了政治职能;
6、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生活民主;
7、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创新:
1、以发达生产力为先导,兼容不发达;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消灭了剥削,但存在阶层差别,局部可能还有阶级斗争;
5、一国两制,以社为主;
6、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7、努力逐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毛泽东思想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宝贵经验比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像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这正是因为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论准备如《论十大关系》,其中提到的平衡、协调、统筹兼顾,与今天的科学发展异曲同工,统筹兼顾概念就是《论十大关系》首次提出的。物质基础像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今天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很多工业重点项目,如胜利油田、鞍钢、首钢、莱钢、宝钢等,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做是大厦,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地槽,毛泽东思想就是地基。地槽、地基在外面看不见,但却是大厦的根基。
误区二:两个“翻番”
史成志解读:第一、这不是指每个人的具体收入;第二、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均收入;第三、两个翻番也不是单纯的收入翻番。“两个翻番”只是“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定要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两个翻番,是从全国范围内说的。【十八大精神解读】文章十八大精神解读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史成志解读,第一、这不是指每个人的具体收入,不是说你现在的工资是5000元,到时工资收入一定就能到1万元。第二、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均收入。现在各地都在搞两个翻番计划,像我们山东数据高于全国,那么我省的翻番最起码不会拉全国后腿。但我们德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较低,甚至尚达不到全国平均数,那么我们到时候就不止是翻一番,可能就是翻一番半。第三、两个翻番也不是单纯的收入翻番。不是现在你和他的工资分别是5000元和1000元,到时候就变成了1万元和2000元。因为收入翻番还要均衡贫富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史成志强调,虽然媒体比较多地宣传了“两个翻番”,但实际上,“两个翻番”只是“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
详说“特色”
“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史成志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发展后革命的设想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先革命后发展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不断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实践探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两个词开始流行: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早已经界定,那么这个“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史成志解读说,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找到这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特色是指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马克思最初的理论设想并不一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设定中,社会主义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但马克思的设想仅仅局限于理论,他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实现。而我们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直在实践中寻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90多年探索正确道路的艰辛过程,其实就是实践的过程。
理论特色是指我们的党从建立初期就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党的一大就明确指出,我们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十八大精神解读】默认分类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到1945年七大,我们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确立了“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今年十八大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所以说,党不断地在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特色是指我们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符合中国国情。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 “以苏为鉴”的同时要“以苏为戒”,这说明党清醒认识到苏联经验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新加坡经济发达,但我们也不能照搬新加坡发展经验,因为新加坡是小小的城市国家,没有城乡区别,地盘小,人口小,差别小,所以他们的经验我们只能借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政策在不断调整,比如30年前,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0年后的今天,我们鼓励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流转。时代在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第三篇: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
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八大精神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八大关键词
(关注十八大〃访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八大关键词 ——专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陈芸 徐京跃 吴晶 赵超)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就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专访了参与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
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4
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 5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部分的论述和部署中,处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方位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群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必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十八大报告有八个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八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纲领性历史性文献。经过对报告的初步研读学习,我认为报告在八个方面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历史论断。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最大的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阐述。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了新勾勒。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作了全面勾勒和部署。系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四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变,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质变。报告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充分信心。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时间更加具体。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进一步不断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五是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
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 8
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报告的又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系统具体的表述。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全新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是对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新表述。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新谋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第四篇: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从“建设”到“建成”;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专卖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 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
胡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信赖党中央、拥护党中央,保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内含。
十八大谈到理想信念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确提出树立理想信念要以道德建设为基础,这是一个全新的判断。报告说,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树立理想信念要从道德建设开始,于是我们豁然开朗了。雷锋精神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共产主义风格,一个是道德楷模。小悦悦事件也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上无理想信念,一个是下无道德风尚,因为无德,所以被批为精神贫穷。你说你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却没有德性,你的理想信念肯定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我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是共产主义者,但共产主义者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从道德建设出发才能驶向崇高理想信念的彼岸。
十八大报告讲理想信念有两个亮点,一是落脚在目标上,二是以道德建设为基础。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准确的,在实践上尤其有意义。抓住理想信念这个关键,才可能提挈党建科学化的方方面面。
第五篇:十八大精神 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对过去五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分析,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美好愿景,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次大会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极大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执政情怀。总书记胡锦涛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通过‚发展、民生、党建、文化‛这‚四大主旨‛,深刻诠释了‚十八大精神‛的本质内涵。
十八大精神的精髓:不断推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同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正是着眼于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十八大精神的根本:切实改善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重视民生建设,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切实推进民生建设,胡锦涛还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点要求‛,凸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十八大精神的内涵:着力加强党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正是有鉴于此,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精神的要义:大力发展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说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三个永无止境‛:在总结了十年奋斗历程后,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进一步阐明了实践与理论的重要关系,深刻阐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这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形势的一种客观理性的清醒认识,对于全党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是永久的追求,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是永远的动力,永无止境。
‚四个自觉‛:针对新形势下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社会问题,总书记强调了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实现以人为本、自觉全面协调和自觉统筹兼顾的‚四个自觉‛,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真正做到系统的、全面的、平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全面发展。
‚八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必须坚持‛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每一条都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的科学判断,对中国的国情给出了明确答案,明晰了十八大之后的奋斗方向,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两个同步‛: 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