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时间:2019-05-14 08: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第一篇: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机关的机关 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收藏本书 字号-+

机关无论大小,说到底都是党委或领导的办事机关。所以,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的意图,是赢得领导信任的重要一环。

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干部在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常见的现象有:要么对领导的意图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么浅尝辄止,理解不准,把握不全,与领导的本意相差甚远;要么只领会表面,悟不到本质,领会不了领导的真实意图,甚至与领导的意图背道而驰。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要悟透领导的本意

机关干部必需完整准确地理解领导意图,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偏离本意。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任知府。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1200余万的税款问题。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缴清,否则,予以逮捕。结果抓了1000多人。

童华到来后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落实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少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追,而是下令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是在官,还是在民;是应征,还是应免。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不弄清圣上的本意,要求将十五年的积欠马上解决,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三个月,将情况搞清楚,上奏圣上。”(“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稿•童华传》)

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1000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圣旨的本意果然如童华所言。

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如何落实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间之所以出现严重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圣旨理解的不同。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按照巡抚的理解,就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所以说,悟透领导的本意非常重要。

要悟透领导的深意

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我们对领导的决策指示和要求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把深意理解透彻。

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会前,毛泽东同志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放28响不符合国际惯例”(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为21响)。委员中不少人都知道,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仪,这是21响礼炮的来历。其次是19门炮,19响便是次一点的礼节。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21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可能是源于此吧,有的委员们把21响礼炮作为最高礼遇了。

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泽东同志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代。接到任务后,唐永健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放28响礼炮,肯定有他的充足理由。他详细研究了各国庆典礼炮的放法。实际上,庆典礼炮并不像欢迎礼炮那么讲究,它都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比如英国君主诞辰、加冕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也可能受此启发,唐永健起草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开国庆典用54门大炮,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各方面人士;放28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泽东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他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

再深一步研究,我们就不难看出,唐永健把首长意图参悟得很透。我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体都是28年。第一阶段,从毛泽东同志1893年12月26日诞生,到1921年7月参加党的“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刚好28岁;第二阶段,从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率领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奋斗,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年毛泽东同志是56岁;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逝世,大体上又经过28个年头。有人说,毛泽东同志这一生与28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毛泽东”三个字的繁写体,也正好是28画,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的“寻友启事”,落款就是“二十八画生”。在延安时,毛泽东同志有一次同谭政同志(解放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大将军衔)谈话,深刻而风趣地说:“谭政同志啊,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你的名字谭政这两个字是28画,我的名字毛泽东也是28画,我们共产党这个共字拆开了也是‘廿八’。我们都是共产党人,要做共产党的事啊”。当然,毛泽东同志与28有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某种巧合而已。但是,机关干部理解领导意图,必须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才有利于达到准确的程度。

要悟透领导的真意

据说,当年,“东北王”张作霖在一次宴会给日本人书写条幅,有意落款为“张作霖手黑”,秘书不知其中的讲究,好意提醒应作“手墨”。张作霖听罢大加训斥:我难道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事后他解释说,正是因为日本人索字,才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原来张作霖是选择一种暗示性方法来表达真实意图,秘书不懂其中的奥妙,自然理解不了深刻涵义。

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得十分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机关人员慢慢去体味。还比如,领导交代任务,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对领导意图似懂非懂,也不多问,便凭想当然办事,结果,事办完后很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南辕北辙,给领导留下个不会办事的印象,费力不讨好。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内心不想办,需要机关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所以,悟透领导的真实意图非常重要。陈布雷一生跟随蒋介石,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他总结出的办事经验——先斩后奏,斩了不奏,奏了不斩,不斩不奏。现代人改为——做了不说,说了不做,不说不做,又做又说。这实际上是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采取的不同行事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可以批判和争鸣。我们主要是借事说事,启发一种思路,这就是理解领导意图时,一定要把寓意悟出来。能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这样工作起来才会贴谱、上道、顺劲。

有经验的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代的任务后,不是匆忙动手,而是首先把领导关于此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搞清楚,把任务的性质、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一般来说,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办的事项时,一定要把这三个要素搞清楚。当领导交代的任务比较凌乱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归纳整理;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过于简单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发挥完善,简要地口述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得到领导认可后再行动;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超越客观实际、难以完成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调整,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通过把握三要素,为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把握领导意图的途径

对领导意图的理解把握,除了从党委决议、领导讲话、重要工作部署去领会外,还要把工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务或重要情况,主动请示,问一问领导有什么考虑;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资料后,看一看有什么批注,有什么新的思想;在领导与你的交谈中,听一听有什么新的决心意向;领导批评表扬时,理一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力求做到与领导同步思考。具体讲要注意这么几点:

1.要掌握领导的关注点。就是要跟踪领导的“视线”,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领导最关注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跟上领导的思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有时,由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领导对某个问题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把领导的意思理解偏了。

2.要掌握领导的着力点。就是准确理解领导对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之处,什么是必须克服的薄弱环节,什么是必须预见的牵连影响,什么是必须防范的重要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搞准做好工作的着力点,把工夫下在最重要的地方。

3.要掌握领导的警觉点。就是要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中,领导可能担心、顾忌、反对的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谋划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楚,并且有相应的设想和方案,让领导放心。

把握领导意图,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

1.从领导的言谈中捕捉。机关人员要及时记录领导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的系统或随机讲话、谈话,善于将其联系起来,从中分析意图。

2.从领导的行动中掌握。领导去哪里,抓什么,怎么抓,反映了他对这个单位、这方面工作的关心程度,反映了他的决心和意图。

3.从领导的文办中摸清。机关平时与领导的接触,大量是通过文办联系在一起的,机关干部要善于从领导的讲稿、批示中把握其思想。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应该通过领导的言谈举止连贯而不是零散、系统而不是肢解、全面而不是单

一、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分析和把握领导意图。

第二篇:准确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起草讲话的关键

我与综合文字

工作 征 文

准确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起草讲话的关键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领导讲话稿必须充分表达领导的思想和主张,体现领导的个性和特点,反映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单的要求,时任秘书的田家英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了初稿,并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正是因为田家英深刻领会并准确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开幕词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看出,准确领会、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

一、苦练“悟”功,全面掌握领导意图。要想在撰写讲话时准确表达领导意图,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

一是善用“替代思维”,学做“关门领导”。要多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从宏观上把握-1-

一段时期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力求在大的思路和方向上贴近领导所思所想。比如说,如何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当前重点抓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方法措施,等等。这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只有从领导角度去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见解。再比如,在接受一项具体工作的起草任务时,领导一般会讲一些原则意见,这时就要从领导角度全面领会,弄清领导意见的基本精神、背景、主旨、目的、要求和重点,经过深入思考,抓住要领,然后付诸文字,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就容易与领导的意图不谋而合。

二是敢于当面请教,甘做“小学生”。一般地讲,由于领导所处的地位较高,接受上级精神较早,了解全局情况较多,加上有较为丰富的领导经验和社会阅历,能够站得高看得远,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相对高于普通工作人员。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与领导进行学习沟通,直接掌握领导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特别是对与领导看法和思路有分歧时,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的意见和办法,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机会。

三是注重平时积累,善做“有心人”。要注意发挥综合文字人员的岗位优势,经常研究领导在审核、签发公文稿件

时对文字内容所作的修改,在阅读收文时所作的批示、注解和各种记号,一段时期的学习重点和常读书目,以及在不同场合对同一工作所作的不同评价,或者是对不同的工作所提出的相同或相似的要求。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了解领导思考的热点问题。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这样撰写公文文稿时就不会与领导意图出现太大偏差。

二、苦练“内”功,深化拓展领导意图。对领导意图的落实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对领导意图的再提炼、再升华、再创造过程。综合文字人员要善于从理论、内容等方面对领导意图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充实,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更具可操作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延伸。紧紧围绕行文的核心内容,尽量发掘与之相关的理论领域,多方进行必要的论证,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从理论上延伸,要尊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行文的精炼和简洁,避免牵强附会和文牍主义。

二是从观点上延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领导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会不断改变。综合文字人员应深入了解这种变化,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发展脉络,并在提炼观点时全面地反映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而不能以领导一时一地的意图为准,断章取义。

三是从内容上延伸。要注意从工作大局出发,将领导在交办发文意图时虽未提及、但在讲话中又必须有所反映的其他内容补充进来,以保持公文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使之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是从措施上延伸。要尽量把自己平时搜集到的、其他同级单位在处理同一项工作时所形成的经验和措施,经认真总结归纳后反映在文稿中,供领导在审核时借鉴、参考和定夺,从而使撰写文稿成为参谋决策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综合文字人员及领导讲话稿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三、苦练“唱”功,努力实现领导意图。领会和拓展写作意图只是撰写文稿的前期工作,讲话稿质量的高低还要看表达效果如何。写作意图很明确,而表达不准确或流于形式的文稿,很难让领导满意,让与会者“共鸣”。因此,综合文字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将领导意图进行准确表达,从而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讲话文稿。

一是认真细致谋篇布局。要根据领导意图从宏观上考虑文章结构。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保证。谋篇布局要做到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结构安排上要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层次段落要围

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文稿要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最后,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二是始终如一深化主题。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讲话的主题,是通过文稿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将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首先,要细化领导要求。将领导意图与要求通过补充完善、凝炼提高、延伸挖掘,形成指导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其次,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有效综合。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要注意对材料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能够体现事物最本质的东西,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进行表述。第三,要准确把握领导站位。同样一项工作,主要领导与其他班子成员讲不可能一样。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起草人员首先要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会议规模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绝对不能写出与领导的身份

和场合不相称的话。

三是“量体裁衣”组织语言。要根据领导的个性和风格组织文稿语言。从思维习惯上看,有的领导喜欢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有的喜欢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从文章风格上看,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文风,有的喜欢思想理论性强一些,有的则喜欢平铺直叙;有的喜欢娓娓道来,有的则喜欢直奔主题;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则喜欢简明扼要;从语言表达习惯看,有的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有的喜欢案例分析,有的喜欢富有文采的长句,有的喜欢朴实无华的语言。因此,在起草文稿时,应了解和熟悉领导的习惯和特点,使起草的讲话尽可能体现出领导的个性风格。

(作者信息:车治华,中共定兴县委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6922293。)

第三篇: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1、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

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均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主题,识字课、阅读课、语文园地(中低年级)、回顾拓展(高年级)都围绕本组主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把握住了这点,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应讲透,应拓展,应延伸,上课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讲为学用。

2、演读课例,准确把握课文序列的关系。

教材通常由各个单元构成,而各单元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训练序列衔接关系。把握住了这种关系,在授课时就知道哪组课文应该讲哪个专项的读写知识,哪组课文又是哪个专项知识的延伸和巩固。在讲课文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出击。使教材为我所用,为学所用。

3、钻研课后习题,把握课文重点训练项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精炼的训练习题,这些习题就隐藏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聪明的教师总是不放过这些习题,通过钻研这些习题,你就会发现编者选这篇课文所要其承担的训练项目和训练目的。

如果我们认真揣摩这些习题,就会发现原来这篇课文要这样教,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讲要讲的内容,练需要练的项目,就不会泛泛而谈,语无伦次,更不会1篇课文讲下来,不要说学生不知学到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讲了些什么。

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实在是利莫大焉。

课堂教学技巧(四技巧)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说、多想、多感、多疑。

二、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遵守“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适当表扬,树立信心。

三、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激情高涨,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重视课堂情景表演

课堂情景表演是就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进步。

第四篇:准确理解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

准确理解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

2008-03-0

514:14:27来源: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确立市场竞争基本规则、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为了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正确执行这部重要法律,现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予以简要说明。

问题之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大做强,增强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何在?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要维护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本来是具有较强自我调节功能的,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竞争机制就越来越难以完全依赖自身功能来维护。这就要求建立反垄断法律制度,由政府对市场活动进行适度干预,用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矫正市场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扭曲和失真。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发育尚不充分,竞争规则尚不健全,经营者的行为尚不规范,既存在一些经营者在国内市场上和对外贸易中低价销售商品,互相倾轧、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性竞争现象,也存在一些经营者通过订立固定价格、限制产量等垄断协议,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现象;既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差、需要做大做强的问题,也存在一些经营者通过企业合并而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市场竞争的现象。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既要依法反对不正当竞争,又要依法反对垄断。通俗地说,搞市场经济,一是不能不竞争,二是不能乱竞争。这就如同体育比赛,既不能排斥运动员上场,也不能允许运动员上场后不按规则比赛。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从两个侧面确立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199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此基础上,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反垄断法,建

1立健全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是迫切需要的。

问题之二: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是什么?与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法相比较,我国的反垄断法有什么特点?

制定反垄断法总的精神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研究借鉴国际上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确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符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据此,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必须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既要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市场竞争基本规则,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使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通过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必须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需求,统筹协调反垄断与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使经营者通过公平竞争和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三个“必须”集中体现了反垄断法的中国特色,是贯穿这部法律始终的基本精神。

问题之三:反垄断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按照这样的规定,允许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控制地位,会不会保护和助长“行业垄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反垄断法所称的控制地位,也就是反垄断法中的市场支配地位,是指

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经营者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或者营销有方、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而取得,也可能由于其从事的行业(如电力电网、铁路路网、城市基础设施管网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而取得,还可能是基于国家对某些特殊行业或者领域实行特殊市场准入政策而取得。反垄断法并不禁止经营者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只是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其支配地位,实施垄断价格、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歧视性交易等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作了明确的、具体的禁止性规定。这些规定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对于反垄断法第七条,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一是保障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控制地位,是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取得控制地位,并不是说就可以实行垄断。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占控制地位,并不等于这些行业都只能由国有独资企业经营,更不是说这些行业的经营者就可以不遵守市场规则,滥用其控制地位,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按照中央确定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的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石油、电信、民航、邮政、烟草、盐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的要求,在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行业中,同样要引导、促进不同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这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这些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三是国家对这些行业的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给予保护的同时,又要对其经营行为及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显然,反垄断法第七条的规定是全面的、正确的,既遵循了反垄断法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般原则,又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其市场控制地位采用乱涨价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正是需要依据反垄断法加以解决的,不能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怀疑甚至否定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必要性。

问题之四:经营者通过兼并等方式实现做大做强是国家所鼓励的,为什么事前还要申报、审查?

反垄断法所称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之间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的情形,也包括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权、资产或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由于经营者集中可能产生或者加强其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一旦完成集中,纠正成本较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通常采用事前申报的办法对集中行为进行控制,规定达到一定标准的经营者集中,要在实施前向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同样,我国的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规定了事前申报制度,是必要的。

我国制定反垄断法,还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相协调。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许多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竞争能力不强。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因此,制定反垄断法,既要防止经营者过度集中形成垄断,又要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合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在控制经营者集中方面作出适度规定。按照这一精神,反垄断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经营者集中”一章中又进一步规定,审查经营者集中,除了要考虑经营者集中对竞争产生的影响以外,还要考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等因素。对应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如果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不予禁止的决定。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反垄断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法公布后,有些外国企业担心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中国引进外资政策将发生重大改变。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宪法,是不会改变的。当然,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随着形势发展,有必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再者,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并

不是我国独创的制度。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外国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中国的反垄断法确立了国际公认的市场竞争基本规则,将为中外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有利于吸引外资,更有利于中国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

问题之五:有些人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为什么反垄断法没有明确规定反对“行政垄断”?

反垄断法指的垄断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行为。众所周知,我国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企不分的状况,在改革中早已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不是经营者,不从事经营活动,因此也就不存在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所谓“行政垄断”,“行政垄断”的提法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些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行为:有些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有些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行地区封锁,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这些行为阻碍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跨地区自由流通,妨碍统一、有序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国务院在2001年就专门制定了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行政法规。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反垄断法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设一章,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并具体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不得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不得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强制经营者从事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不得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些规定准确、具体,针对性强,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第五篇:第一讲准确理解 概括主旨

第一讲准确理解 概括主旨

考 点:感知并能概括文章(段)内容

知识要点: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段)的主题。

考试说明:

1、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的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解题方法

方法一:提取中心句法

题目1: 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方法二: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题目2: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方法三:分层归并法。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题目3: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大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方法四:点示要素法。是用最简洁的文字,用近乎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词的形式来点示。题目4:说说文段中介绍了麦考利夫哪些方面的情况。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一名来

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l万l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

方法五:整体归纳法。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题目5: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实践练习

1、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可能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2、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40字以内。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它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咐飞扬的尘土。

3.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2008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超过60%。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75%。但今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4、点示下面这段话表述了故宫哪些方面的信息。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 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中考真题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1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

天津

喜欢

放您

他带温家宝。2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

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3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

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4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5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

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6○

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7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2.从文中找出印证第○

2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 3.第○

5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析第○....

6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 5.从第○

6.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小结:

一、中心的格式化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寻找中心的思路⑴从分析标题入手。⑵从分析材料入手。⑶从分析段首入手。⑷从分析篇末入手。⑸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⑹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三、表述答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字数要求。

2、尽量用原文的词语。

3、组合材料时,尽量不用修饰语。

4、用自己的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四、两个特殊句式

1、某某人做某某事

2、某某事物某某样

答案:

参考答案: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参考答案:三种蚂蚊筑巢的不同方式。

参考答案:冬天的萧条景象和初春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身份、性别、来历、训练情况、航行计划。

参考答案: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参考答案: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

参考答案:爬山虎有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等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作用。参考答案:今年高考名牌重点院校爆满而一般院校生源不足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名称、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海外建材商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

2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地震灾区,多次流泪。

3小时候经历 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代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4柔软表现善良。滚烫表现赤诚两个词语刻画了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 5牵挂和关心

6言之有理即可

下载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

    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一、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是项目法人资金实力的体现,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根据我行《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及《固......

    全面准确理解好干部的标准

    全面准确理解“二十字”标准 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来源:《苏州日报》2013年9月12日06版|编辑:本站|点击:969|时间:2013-9-12|收藏本文 【字号:大 中 小】编者按不久前中央......

    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辨析与研讨——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老师展示图片......

    秘书领会领导意图的技巧,受意时不能一知半解,理解时不能生搬硬套[大全]

    秘书领会领导意图的技巧,受意时不能一知半解,理解时不能生搬硬套 秘书工作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办事人员,无论是为领导起草讲话、拟制公文,还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都会遇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