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返乡见闻
暑期返乡见闻----中国人的中国梦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在好奇与期待中悄悄地来临了,身为一名马上就步入大二年级的学生,我身上的社会感与使命感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也是繁忙与收获的,在向往着计划着一个充实的暑假的同时,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与挫折,让我逐渐成长成一个真正可以步入社会的人。今天离暑假结束还有不到十五天,回想这短暂的两个月,我相信相比与我的付出,我收获了更多,成长了更多。
暑假的第一个月我选择了留在北京上托福英语培训课和打工相结合的生活。半个多月的托福课也让我这个懒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小小的一个二十人左右的班里,却有着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已经工作的人的各种组合,短短的十五天,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拼搏着。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大学课堂的懈怠与慵懒,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充满努力精神的班里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同时也一再地反思自己这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很多人说学习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身为学生学习却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大一的一年里我虽然没有十分的懒散不学习,但也称不上多么用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二的专业课即将来了,我想暑假的这小小的经历能够真的激励我,鼓励我学好我的课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半个月的打工经历也是让我受益良多,诚心、耐心和信心是我最大的收获。
暑假的第二个月我回到了天津的家,主要是和同学聚会,看看亲戚朋友和探望一下自己的老师。走在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的上学路上,在北京一年的我有非常多的感触。路两边的饭店有的已经倒闭了,学校也拆了一栋楼,正在热火朝天的建着新楼。想到自己待了七年的母校即将面目全非,心中确实有很多不舍和怀念,但是新的校园又会是一批又一批学生承载梦想的地方。
今年“中国梦”是一个很火热的词。大到国家建设,小到摆摊卖菜,“中国梦”好像一夜之间就兴起于大街小巷了。我想,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淳朴实在的,是低调坚持的,是无微不至的。当我看到我小学就吃过的早点摊,那个大叔现在已经有点发福,但是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那吃早餐;当我看到我初一就在门卫室工作的白大爷现在依然在为学生们接着快递,为家长指路;当我看到我的老师们又战斗在高三的讲台上,年复一年,增多的不只是鲜花和掌声,也有额头的皱纹。我记得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物老师对粉笔灰过敏,但她总是写板书最一丝不苟最工整的那个人。我清楚的知道,“中国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匆匆的路人,吆喝的小贩,学校的老师,每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笑着奋斗的人,就都是拥有中国梦的人。看那些快乐的笑容,那些为别人更好的生活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人,那些为自己家庭而奔波在外的伟大的父亲,那些为自己孩子无私奉献的伟大的母亲,那些高温天气还在外面打扫的伟大的环卫,那些身体不好却总是坚持再上一课的伟大的老师,千千万万伟大的人,拥有着千千万万伟大的“中国梦”。
所谓“中国梦”,一定不是哪个火箭又升天了,不是哪个领导又上台了,不是哪个会议有了中国了。只有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梦想,才能够完整,才能够震撼世界。
我很庆幸自己周围都是拥有梦想的人。我很庆幸自己可以看到别人拥有梦想。我很庆幸我也拥有梦想。
第二篇:暑假返乡见闻
暑假返乡见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地:辽宁营口 姓名:李天埴 学号:120654107
我的家乡营口,是一个慢节奏的海滨小城,四个多小时的动车从帝都到营口,回到我一个学期未见得故乡,深刻的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营口地处渤海之滨,辽东湾畔,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从这里奔流入海。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营口进入了经济转型期,在农业经济结构上实现了单一型向多元型的转变;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普通型向无公害型转变;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直到2012年末,营口市GDP达到1,390.52亿元。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各个大型连锁商业机构纷纷入驻营口,如万达广场。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湖广场、营口老街如今都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7月8号,我刚到家的那天,三干线主干路翻新工程刚刚竣工,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焕然一新,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
但是,营口作为一准三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发展过快导致营口在“鬼城”榜上有名。市民的工资待遇不高购买力有限,人口规模不够大,大批房源面临销售困境。如何拉动需求,如何吸引人才入住都是营口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大学生 返乡见闻(定稿)
返乡见闻
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一切飞速得向后退去。惊讶地发现火车越往南方行进,路边的积雪居然有渐长的趋势。本以为可以逃开上海这个对我而言的苦寒之地,不曾想今年的冬天居然如此给力,不自觉地紧一紧衣袖。回家的路总是显得很长。
下了火车发现外面早已被夜幕笼罩并伴随着零星的小雨稀稀落落。虽然是看着那一路的积雪回来的,但是家乡还是这般不见寒意,和上海不同,虽然下着雨却没有丝毫的凛冽,风吹在脸上也是很柔和的感觉。不得不说只有这块土地才给我一种很释然的感觉。无论是那略带泥土气味的小雨,还是那略有盐味的海风,一切还是如此的熟悉。坐上车摇下窗透过夜幕隐隐约约看到许许多多陌生而又精致的建筑,才发现原本人烟罕至的地方居然也开发得热闹起来,不得不说,每次回来都有一种到了另一个城市的感觉。回到家,重新又躺在软软的、久违的床上本来想好好回想一下这过去的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不过真的很累,很快便熟睡过去了,只记得睡得很香,只是那些可爱的梦境倒一个也不记得了。
时间过得飞快,好像睡着睡着就过年了。晚上出门的时候看见游神的队伍从宁川路游过,颇为壮观。回到家里吃过饭,竖起耳朵听鞭炮声判断游神的队伍到何处了,带上照相机寻声音而去,亲眼看看游神的情景。
游神是宁德蕉城本地的一种习俗,春节期间经常会看到有一队人马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抬着满是彩灯的神像在街上游走。一起的还有一桌桌的贡品和大大的香炉。前些年每到春节,街上到处贴着禁止游神的告示,因此游神转入地下,特别是“七爷”、“八爷”,只能在深夜出来,但这样更是吓人,因为他们的形象就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记得小时候每到游神时便害怕地钻进爷爷奶奶的怀里,生怕叫这两位爷们给捉去了,只敢偷偷地望上几眼。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的诞生,让官员们知道原来他们一直打压的东西是个很好的噱头,于是今年把游神公开化、组织化了,当然不能叫“游神”,而叫民俗踩街活动。“七爷”、“八爷”被包装为“傩戏”,可能以前演“七爷”“八爷”的人都不认识“傩”这个字呢,但总是好,虽然高高的帽子、长长的舌头下,宽大的裤管下露出两个木质的高跷腿。现在看着还是觉得多多少有些令人生畏。高大的身子上还斜披了一条授带样的彩条,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这也体现着导向,给围观的人看,这不是封建迷信啊,这是文化遗产哦。让人赞叹的还有“铁技”,这可以看作一种花车巡游,有一人站在高处扮仙女,没有其它,唯不怕高不怕累令我佩服。其中一车中还有一人站在底下,但肩担两个小孩,这份力气和毅力也是非常人可比。妈祖的花车较为隆重,毕竟是此间的主神,想不到还看到戚家军的花车,一男子手持大刀扮作戚继光,身前有四名侍卫,前面两个脖子上还挂着一串光饼,挺幽默的。
不断的嘈杂鞭炮声中,游神的队伍远去了。而我的寒假生活也如此一般漫漫离我远去,恍惚间已经到了返校的时候。和回来时一样是雨天,不过雨下得有些大了,不像那时的雨下得那般含蓄。难得晚点的火车似乎还在提醒我再回首看看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撩起我不舍的心。有一种感觉叫做不舍。。
F0903001
钟扬波
5090309139
第四篇:大学生返乡见闻
返乡见闻
半年不见,寒假回乡,故乡已是一番复古的面貌。然古风虽好,一味不顾后果,追求古风却未必是好事,习俗的传承发扬需要与时俱进的方式。
正月十三,我的家乡龙岩长汀涂坊隆重地举行了扛菩萨仪式。大街上成片成片铺满路面的鞭炮,看了让人心悸。燃放着鞭炮的地方就像电影里的爆炸画面一样,黑烟滚滚,同行的好友形象地称其就像升起了蘑菇云。而前方路边,人们正前仆后继忙着铺鞭炮,一捆捆的鞭炮,伸展开刚好从三车道的街道一边延伸到另外一边。不远处挤满了观望的人群,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更有听说相关部门请来的记者扛着大大的摄影机,可惜人们看的拍的都不是扛菩萨,而是街上密密麻麻的夸张的鞭炮„„几个警察在路旁小心翼翼地看着,严阵以待,防止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的意外情况。然而不止是安全问题,如此大量的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
每年的除夕夜晚上十二点左右,家乡有“开门”的习俗。所谓的开门,其实就是燃放烟花爆竹。年龄越大,过年的感觉便越淡,曾经我觉得一个过年只有除夕放烟花那片刻最让人激动。看着那满天绽放的烟花,灿烂,唯美。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门”图个吉利、响亮,家家户户燃放的烟花爆竹也越来越多。除夕夜“开门”过后,人们带着满心的希冀进入梦乡,不会注意漫天的浓烟正在翻腾„„
迎春„„
游花灯„„ 走古事„„
在继承发扬传统习俗的同时,那数不清的烟花爆竹到底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污染?没有人知道。
长汀近几年旅游业迅速发展,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一面斥巨资保护长汀的古建筑以及各类文化物质遗产,大力宣传,一面注意改善环境,保护环境。
长汀曾经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小县城,其中以河田镇最为严重。长汀县政府对治理水土流失极为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各个乡镇,克服诸多困难,自主创新,造渠引水,植树造林,经年累月,坚持不懈。尤其是植树造林,在曾经松散的沙土上,一颗颗嫩绿的小树正茁壮成长。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的良好效果在各地流传,并因此在长汀召开了一次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交流会。在曾经贫瘠的小沙丘变成绿意盎然的小丘陵的同时,水土流失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树木资源也因此得到良好的利用的保护。
还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在各个乡镇,由于较为偏远,政府均出资聘请几十名农民成立了乡镇消防队,专门负责出现紧急事故时的森林救火。自从组织农民成立了乡镇消防队以来,突发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树木资源。
还有封山育林,还有校园里对学生的爱护环境教育„„然而仅仅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全县人民一起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继承发扬传统习俗的时候,采用正确环保的方
式,才不会让政府事倍功半。应该由政府主导,带领全县人民一起用适当的方式继承发扬传统习俗,保护环境,为家乡的美好环境努力。不但对家乡旅游业有帮助,对子孙后代更是无比重要。
传统习俗不可丢,然而环境亦是重中之重。愿多年后家乡不仅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个环境优美的小山城。
第五篇:寒假返乡见闻
寒假返乡见闻
在一个多月的寒假之中,除了春节与家人团圆的喜悦之外。我在家乡经历了也看到过很多别的东西。结合大学课程内学到的知识,在看到这些事情时,我也在认真思考过后有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有了更深刻的心得和体会。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的家乡富平在近些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商业工业也愈来愈繁荣。然而在工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在短短一年之间,一个崭新且规模巨大的水泥厂在老家附近建立起来。水泥厂的建立无疑会增加本地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高,原本是让人高兴的事。但当我实地考察过后,我却感到深深的焦虑。
家乡水泥厂的建立,无疑是看在背靠大山的采石的优势。而厂商在为了保证自己经济利益的时候却忽视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距采石场不到千米的地方,即是陕西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中宗定陵。采石场日夜不停的开采,势必会给文物带来一定的不可修复的损坏。于此同时,采石场对大山的开采也让人心痛,短短一年间,原本秀丽的山川已被开采的坑坑洼洼,美丽的风景也不复存在。山间原本清新的空气被浓浓的石灰味所取代。这对原本就依山靠山生活的代代居民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开发商利用农民浅薄的见识,以极低的价格换取了高额利润,却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遭受环境巨变的损失。出于好奇心,我深入了水泥厂附近进行调查。很多农户的家里于严重污染的水泥厂仅一墙之隔,而水泥厂的地方,也是以极
低廉的价格从农民土地手里征来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家乡边远地方的这些现象却让人不寒而栗。显然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一方面,家乡的政府在促进家乡发展的过程中,只图一时的发展,而忽视了长久的发展,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是十分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厂商只一味图谋经济利益,而对当地环境和居民造成巨大的破坏,也是缺乏正确认识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企业。同时,最让我深感遗憾的是家乡的居民。由于接触外界消息的不方便以及普遍认知程度的不高,大部分人根本不明白这样的情况会对他们以及后代造成怎么的不好的影响,也就更不会奋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痛。
通过返乡的此次所见所闻,我深感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必要性。也认识到即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未完成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因此,努力学习,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将是我们不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