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农业装备与技术的创新
刘仁强 *** 摘要:近年来,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市场迅速膨胀,涌现出大量短期渔利性的拼装类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强做大骨干龙头企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化公司,成为振兴我国农机行业的紧迫任务。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研究重视不够,储备不足,大型攻关项目所需要的智力、跨学科知识、大型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技人员和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共享资源、展开合作。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装备程度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为此,通过对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和我国农业装备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农业装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应发展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农业装备,不断提高农业装备中的科技含量,紧跟国际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1国内外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装备朝着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和复式联合作业方向发展,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智能化和操作自动化,并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生产机械化的过渡,并正在快速进入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级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并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当前,我国农业装备研究的重点是: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开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刚刚进入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发展水平落后了20~30年。主要表现为:1)农业机械化刚刚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全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任
务仍十分艰巨。2)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粮食生产尚未实现全面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多数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仍处于起步或空白。3)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低,性能差,产品结构简单,总体技术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被国外技术和国际大公司挤压,面临严峻挑战。4)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缺失,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及方法还不够成熟,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条件滞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是国际水平的2~3倍。5)农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机械大型化、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6)国内农机行业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缺乏创新性强的大型企业,高新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一些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严重缺乏。7)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低、基础弱,农产品原料品质难以保证,每年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达数百亿元,加工增值潜力巨大;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问题较严重。8)农业装备与技术行业领军人物及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可持续创新的能力。2发展方向
近十几年来,围绕主要粮油作物重要环节生产机械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在水稻和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方面,还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2.1拖拉机方面
目前,我国拖拉机功率分布不合理,中小功率产品占绝大多数,大功率产品比例偏低,缺乏特大功率产品,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与广泛采用电喷发动机的国外产品相比,国内发动机在增压器和中冷器的可靠性上尚未完全过关,而电控技术的缺失使拖拉机整机控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国内传动系在功能上仅仅是由滑动齿轮过渡到啮合套,这与国外同步器、动力换档、无级变速以及静液压传动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在液压系统方面,国内主要是开式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甚至目前无力位调节的分置式液压系统还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外的闭式负荷传感液压系统以及电子反馈的悬挂系统也呈鲜明的对比;在操纵与控制系统上则存在更大的差距,与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电子和液压操纵控制相比,目前国内拖拉机主要还是以机械杆件控制为主的操控系统,少数的电子控制也是孤立和简单的开关控制。2.2种植机械方面
1)在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至2010年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8%,其中种植机械化水平为20%。现在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是培育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优质秧苗和研制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机具。目前,我国超过3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直播,且大都采用人工撒播,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是通过机械直播改无序为有序,要求播种均匀并可满足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等不同品种对播种的农艺要求,可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2)国内玉米播种机械主要以小型机械式为主。机械式排种器对种子的适应性差,漏播
率、重播率、破损率较高,而且不适宜高速作业。目前,国内生产的播种机多以机械式排种器为主、气吸式为辅,产品总体水平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播种质量难以达到农业技术需求。3)在油菜、棉花等旱田移栽机方面,国内已经研制开发出钳夹式、链夹式、挠性圆盘式、吊杯式和导苗管式等各型移栽机,但这些移栽机大多停留在半机械作业水平,还需要配备相当人力进行人工取苗和投苗等操作。由于栽植频率受限于工人的喂苗能力,一般栽植频率不能超过35株/min,导致移栽机作业效率低,虽然省力但不省工。因此,需要研究能自动取苗、栽植作业的全自动移栽机,实现移栽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大型保护性耕作与田间管理机械方面 1)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国尚缺乏大型智能化保护性耕作装备。2)与国外先进的喷雾施药机具相比,我国生产、使用的喷雾机械作业效率、雾滴附着率、农药有效利用率等技术指标低下。手动药械占93%,中小型机动植保机械占6%,配套拖拉机喷雾机占1%。3)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0%,高效精确灌溉节水技术设备短缺。2.4收获机械方面
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以喂入量2~4kg/s的横轴流滚筒机型为主,产品平均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近30年,喂入量8kg/s以上的大型智能化谷物联合收割机仍是空白。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结构简单,单位收获量能耗高,作业效率受到限制;二是设计主要靠经验和模仿,缺乏系统的基础试验数据和设计理论;三是整机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简单液压控制技术,结构、运动参数调整困难,作业性能无法监控,驾驶操控自动化程度低;四是整机和发动机、液压件、电器元件等配套系统的制造装备水平低,产品振动大且噪音高,无故障工作时间低于60h。
3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农业装备与技术科研总投入虽不断增加,但占整个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偏低,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研占农业科研投资比例更是不足2%,且科研投资高度集中于农作物。许多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所转变为企业后,其所承担的共性、公益性技术供给职责大大弱化,科研院所缺乏投入的动力和供给的积极性。另外,农机部和机械部的撤销、高等教育的改革,直接导致高校农机学科的削弱,农业装备与技术重要前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匮乏。
近年来,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市场迅速膨胀,涌现出大量短期渔利性的拼装类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强做大骨干龙头企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化公司,成为振兴我国农机行业的紧迫任务。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研究重视不够,储备不足,大型攻关项目所需要的智力、跨学科知识、大型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技人员和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共享资源、展开合作。同时,信息不畅导致研发环节重复,研发链与产业链脱节,科学研究难以解决农机行业生产中出现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致使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关键性技术依赖进口,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低。评价机制方面仍注重以论文、专利、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且评价周期短,大多为1~2年,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忽视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效益评价;产、学、研各环节间缺乏有效链接,导致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难以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难以加快推进。农机专业萎缩,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乏力。缺乏紧密型的国际合作与有效汇聚国际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平台,难以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4结语
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协同和联合形成了共同开发、成本降低、风险分散和收益共享的机制,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和技术升级,实现了资源整合与风险共担,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这成为全球化进程当中国家创新的有效模式。因此,要使我国农业装备及技术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迫切需要以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的农业装备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装备科研创新的面貌,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
[参 考 文 献] 《农业机械学》李宝筏 主编 2003年08月第1版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青岛市“益民书屋”适用图书系列读本编委编 2009.10 版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编写小组遍 1978年02月第1版 《农业机械》 杜尔宾编 1957年10月第1版
第二篇:农业机械论文
植保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苟晨醒
资源环境学院 植保(检测)2班 学号:201230200403 手机号:***
摘要:本文在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说明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我国现有的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植保机械未来发展方向,即:简便性、综合性、智能化、环保化,对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机械;植保;智能;环保
引言
我国各类作物种植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却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小麦、水稻、棉花、大豆、马铃薯等作物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作物在栽培与生长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植保机械和和施药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使用的国产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性能差。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经济而有效地进行植物保护,应发挥各种防治方法和积极作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病、虫、草害以及其它有害生物消灭于危害之前,不使其成灾。这使得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
生产工具的植保机械。在农、林、果、牧业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植保机械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因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非常迅速。
一、植保机械概述
植保机械是用来施用化学药剂的机械的统称。其主要用途是喷洒化学药剂,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果树、草场及森林的各种病、虫、草害,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按动力来分,植保机械可分为人力(手动)植保机械、畜力植保机械、小动力植保机械、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机械。按照施用化学药剂的方法,植保机械可分为喷雾机、喷粉机、土壤处理机、种子处理机、撒颗粒机等。病虫害种类多,且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因此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也使其难以形成规律性、(一)国外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寻求高效、低污染的施药技术及其机具的研制;在化防方面,国际上农药向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发展。品种增加,产量减少,同时大力推广和应用生物农药,到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基本达到植物病、草、虫害防治的高度机械化和“四化”,即非常专业化、全部法律化、机具现代化和指标国际化。目前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施药新技术包括对靶喷雾技术、离心喷雾技术、可控雾滴技术、低量喷雾技术等。
法国是应用植保机械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 19世纪中叶,就应用手动喷雾器喷洒灭菌剂来防治葡萄的病害。日本最早利用高压动力喷雾机,在青森县栽培苹果地区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喷雾机的硬件系统正在逐步提高,并与电子控制系统紧密结台起来。如美国利用卫星控制及计算机采样,可以实现喷雾机的自动定位、自动行走、自动调节喷雾量大小、自动喷雾等功能,能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实现植物保护。日本研制的新型植保机器人,可以实现高速、低速双侧喷雾(或单侧喷雾)功能。航空植保机械可及时有效地控制大面积的病、虫、草害,特别是小型直升机的应用,更加灵活便利。现在
统一化机械作业,从而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二、国内外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全世界已有农用飞机 2 万多架。在大面积园林及草场上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完全实现由计算机监控的无人驾驶自动作业。计量泵、探测器、单片机及植保机器人等已见报导。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以中、大型喷雾机为主(自走、牵引和悬挂)。现代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现已在发达国家植保机械产品中广泛地应用,配有机、电、液一体化的复杂系统,设计完善,制作精美,工作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精量施药。
2、采用全液压驱动系统,不仅整机结构简化,而且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增加。
3、采用农药注入和自清洗系统,减少了原药与水源、人体接触的机会,且可根据需要调节混药比例。
4、完善的过滤系统,避免系统堵塞及因堵塞造成漏喷或喷头雾化不良。
5、产品系列化、专用化程度高。
(二)国内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尽管我国早在 3 000 多年前就利用原始的“植保机械”———罗筛来防病治虫,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我国的植保机械发展历史较短,主要经历了以下 4 个阶段:手动植保机械、电动植保机械、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航空植保机械。据统计,我国的手动植保机械有 35 个品种,保有量约 5 900 万架,占整个植保机械市场的 80%。手动喷雾器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产销量约占总产销量的 80%以上。由于受到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动植保机械的市场波动较大,有 26 个品种,保有量约300 万台。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拖拉机悬挂式或牵引喷杆式喷雾机及风送式喷雾机有 12 个品种,保有量约 4.5 万台; 航空超低量喷雾喷洒装置 2 个品种,总保有量不足 200 架。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产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相形见绌。这是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制,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只能为小规模生产为主,无法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严重制约了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的农药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却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仍在大量使用人背式小型机械,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作物药害、天敌死亡、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我国的农药利用率很低,只有 10%~30%,与发达国家 50%的利用率差距很大。改进施药机械或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
率,对于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三、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简便机具仍为主流
从目前情况看,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且越来越突出,这意味着小规模生产经营将长期存在,加之植保工作的特点使专业化统防统治难以实施,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制约。因此,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小型植保机械仍将是主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降低劳动强度的要求更为强烈,轻简化植保机械必将更受欢迎,如轻便型、操作更加简化的电动喷雾器、烟雾机等。
(二)综合性是必然趋势
从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发展历程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植保机械从“人背机械”过渡到“机械背人”,单一功能的机械将被多功能机械所取代。工程塑料、陶瓷和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不仅可以减轻机具的质量,提高机具的耐蚀性能,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铜和不锈钢,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植保机械,一些传统机械将被数控化、信息化智能机械所取代。如封闭式注药和混药、自动对靶选择性喷雾、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成果,使用电子杀虫器、机械式灭虫机等非化学药剂植保机械及超声植保、电光源植被等新型无污染方法。电子计算机及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使植保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使药液喷洒量随工作速度调节自动化及机械的远距离操纵成为可能,计量泵可以按预定比例直接将农药注入喷雾机管路,控制器能根据作业参数的变化调节农药泵的排量。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喷雾机的硬件系统正在逐步提高,并与电子控制系统紧密结台起来。
(四)环保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化学药剂的广泛使用,虽然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更加重视,因此植保机械必须向减少和避免污染的方向发展。现代植保技术的研究必将集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雾滴的附着性能,减少漂移,如静电喷雾技术;农药直接注入系统,尽量减少药液与操作人员的接触机会;非化学防治药剂。
四、结语
我国农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植保机械与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仍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为主,科技含量低,而且产品质量不高。因此,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技术,加强植保机械的研制和开发,尽快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五、参考文献:
[1]王蒙.植保机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赵明宇,王英姿,邱立春,等.我国植保机械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4(3):37-38.
[3]刘建,吕新民,党革荣,等.植保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0):202-204.
[4]刘丰乐,张晓辉,马伟伟,等.国外大型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发展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0(3):246-248.
[5]弋晓康.植保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2006(4):72-73.
[6]何雄奎.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J].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动态,2002,(4): 5-8.
第三篇:农业机械创新设计及应用课程简介
农业机械创新设计及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6学时)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面向对象:机制类专业
开课系(室):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所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农业机械创新设计为实例,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崛起的原动力。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高等院校必须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本课程通过阐述机械的发展与创新,综合、归纳发明创造过程的一般技术和方法,介绍各种创造原理的基本模式、功能原理的创新设计、机构和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联系农业机械各种创新实例加以分析和引导,在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创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设计的能力。
推荐教材:
暂无
主要参考书:
1.赵匀独著:《农业机械分析与综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2.黄纯颖等:《机械创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3.王玉新:《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网络资源:
暂无
执笔:武传宇审稿:潘骏审定: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教学委员会制(修)订时间:2009年3月2日
第四篇: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摘 要:本文介绍了农业可持续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重点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对淡水资源 利用和耕地资源保护所起的作用,以及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化肥施用、秸 秆处理、农药喷施等农业生产环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对机械装备的需求, 工程技术 措施对农产品加工、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应用范围和效 果。简单阐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农 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的结论。
关键词:农业 农业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发展不能走其他发达国家的老路子,必 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子,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要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农业科学家 根据我国国情,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提出: “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 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主线, 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开放的、高效 的、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 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论述, 肯定了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 要推动力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 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带来诸 多的问题。
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再加上农 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 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农业淡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1)保护淡水资源需要发展节水农业机械 我国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300 立方米,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超强度地使用淡水, 已使北方一些 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 约有 0.1067 亿公顷(1 亿亩)可灌溉面积得 不到灌溉。根据水利部门预测, 到2010 年中国缺水将达1000 亿立方米, 2030 年缺水还将 大幅度增加。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 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 只有 45%左右 , 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 40%。所以, 开发节水灌溉技术, 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 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是我国保护农业淡水资源保护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 节水灌溉, 英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典、日本的喷灌面积占本国总灌溉面积都在90% 以上, 以色列微灌面积占其总灌溉面积的70% , 美国微灌面积1981~ 1991 年10 年间增加 了 3 倍。我国目前推广的节水技术主要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U 形渠道防渗技术、喷 灌和微灌技术等。喷灌面积已达80 多万公顷, 滴灌(微灌的一种)约313 万公顷。节水机械 化技术(喷灌、微灌)与传统地面沟渠灌溉相比, 已显示出节水、扩大耕地、增加产量的优越 性。诚然, 节水机械投资较大,如按移动式、轻小型喷灌机组以及滴灌投资较大,但是, 从我国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认识, 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 鼓励多道投资, 积极推进先进节 水机械的发展。(2)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农业机械化 由于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 500 万的速度增加,发展工业、交通等不断占用耕地, 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 万公顷速度减少, 而开荒增加耕地潜力有限,致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1952 年人均为0.1188 公顷, 1995 年降到人均0.1079 公顷。据1992 年遥感普查, 我国水土 流失面积367 万平方公里, 其中水蚀面积17914 万平方公里, 风蚀面积18716 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量每年约 50 亿吨。现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产田。保护耕地资源, 除依据国家 有关法规抑制耕地过量占用外, 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 措施之一。开垦荒地、改造中低产耕地和草场、开发滩涂、治理荒沙盐碱无一不需要农业机 械。工厂化农业可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还可以向立体空间发展以节约有限的耕 地,这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而工厂化农业必须有配套的机械装备。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重 大问题。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改善了我国的耕地减少的的问题,也对减少农业农药、化肥等 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成部分。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必要技术之一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 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 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 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 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 个主要湖泊, 已有67 个出现硝酸盐污染;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 800 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 每年都有多起 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 亿多吨的秸秆, 大 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 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 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 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 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 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1)发展机械深施肥技术 我国农业施肥十分不合理,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肥,导致化肥的极大浪费,这不仅造成 了农业资料花消的增加,农民单位土地收入的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更 大的伤害。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 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 然选择。(2)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 国外的植保机械已大量采用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技术, 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有 效沉积高达 90% 以上。我国已达到国际 80 年代水平的低量喷雾、喷雾防滴漏技术、弥雾 喷粉、热烟雾机和常温烟雾机等技术, 可较落后的手动植保机具降低农药用量20% , 降低用 水量 50%。但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还比较落后, 农药在作物叶片上的沉积率只有 40%。因此, 今后应致力于开展对低毒高效农药、精密喷洒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以 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发展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 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3)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和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养分, 抑制杂草滋 长。有关专家研究证明, 秸秆还田一公顷耕地相当于增加255 公斤磷、255 公斤氮、285 公 斤钾, 一般增产效果在5%~ 12% 之间, 具有肥田和防治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一般用 秸秆粉碎还田机或带有切碎装置的收获机械直接还田。(4)机械回收地膜技术 全国每年地膜用量 500 多万吨, 由于连年铺膜回收不净, 带来了白色污染, 包括地上污染和 土层内污染。有关研究机构正在开发以纸浆或淀粉为原料的可自然降解地膜和地膜清理回收 机械。原国家计委和科委都把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新疆、黑 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在进行对比研究。从研究情况看, 在秋后地表残茬多、地膜破损严重的 地方, 收膜难度较大。
3、农业机械化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 害。2006 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了五 十年不遇的旱灾。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机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农 民转移还是四川、重庆地区的饮用水的运输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再有就是,我国积极 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农业灌溉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 农业机械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农业机械化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工程措施(1)农业机械对农产品产出贡献越来越大 在水、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质要素综合作用下,农业机械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随着农作物生 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 而畜力的贡献率则相应地减小。1950~ 1978 年长达 29 年间, 我国禽畜饲养业以手工为主, 年均肉类产量增加不到22 万吨。1979~ 1984 年6 年 间, 我国肉类年均增加量提高到 114 万吨。此后, 大批禽畜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开发成 功并投入使用, 大中城市郊区养鸡、养猪、养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使肉、蛋产量大幅度提 高。(2)农业机械对农产品加工和安全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知道我国农业水平非常低,不仅体现在土地产出率上,而且在产品加工和安全上也和国 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已经进入 WTO(国际贸易组织)已经近六年了,农产品加工与安全 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抵御国际上的冲击还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最近日本等发达国家 对我国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实施了一定 的保护措施,但要想我国的农业发展起来就必须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 之地,就应该缩小我国农产品加工与安全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 产品安全检测,在这里,农产品加工机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走 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工业 化道路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在当今国际社会环境下提出来的,是满足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一条有效的道路。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比单纯的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作用更加有效,更加彻底。我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新的 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再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完全可以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以信 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促进农业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机制造业、流通业,全面提升 农产品和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要以农业信 息化、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依靠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投入,促进知识积累和劳动者素 质提高,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利用方便的信息化网络实现所有农 业信息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农业专家决策系统、GPS、RS、GIS(3S 系统),对农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最优方案,进行决策,得到既合理有方 便的措施。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相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利用,耕地资源的保护,自然灾害 等都起到了跨时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实现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 代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机械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相当长 时期内, 面临土地、淡水、能源等农业资源的严重短缺, 不断增长的庞大的人口负担和日益 恶化的农业环境的巨大压力, 依靠农业科学技术, 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消耗源、破坏生态、牺 牲环境为代价的靠天吃饭发展农业的路子, 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 是21 世纪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代表, 不仅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现代化的标志, 而且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农业新 技术革命得以的载体和手段。要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重视发展农业机 械化事业。
第五篇:农业机械社会实践论文
寒假在农机公司实践论文
寒假期间,为配合学校,并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到我们家乡×××农业机械供应公司进行了9天的社会实践实习。这也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我非常的珍惜。在这里我实践的是内燃机的修理,其实也就是简单的了解,参观一下修理厂,对修理有了简单的认识。
一. 实习动机:经过一学期《机械设计》的学习,对一些工具原件有一些基础了解,通过实习让我进一步了解我的专业。
二. 实习目的:提前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提前认识一些重要原件。以方便日后学习,和进一步知识的运用,为日后我们对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维修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 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农业机械供应公司是辽西集销售、修理新型农机具大型公司。销售各类型配件、大型运输工具、及各类机车。并对原件进行维修,公司主要销售大型原件,并有售后服务,以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
在实践期间,我一直是在车间学者简单的维修,我发现干这行也不是十分容易,不仅起早贪黑,连身上的工作服也是非常脏,正是一行有一行的辛酸,每天修理要戴手套,但是我发现这个一点作用也不起,手仍然是冻得要命,尤其是在这个冬天,我冻得连大的扳子都拿不动,更别说使用了,而且我发现几乎没有女生干这一行,10个人中也就有一个女生,因为女生没力气,抬不动大的原件,也不能修理大的零件,只能打打杂。我想我也就是了解一下简单的维修,学一点知识就行,将来肯定不干这一行,而且我学的这些只是够我,受用的了。
在实践期间,我不仅知道一些维修工具,还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维修,如扳子我知道是用来拧螺丝的,螺丝刀是用来上、卸螺丝的,还有很多工具,师傅告诉过我,我又忘了。
师傅告诉我修理内燃机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配气相位。以活塞在上、下止点为基准计算的进气、排气机构的开闭时间,叫做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都不在活塞止点。而是相对于止点早开晚闭,其目的是达到进气充分、排气干净,以提高内燃机的动力和经济性能。如配气相位不正确,会使气缸进气不足、排气不净.燃料燃烧不完全,动力和经济性能下降,难启动,甚至不能启动。在修理过程中遇有配气相位错乱时,可先拆下中间齿轮,把曲轴旋转到活塞上止点位置,凸轮轴旋转到进、排气门全关闭位置,喷油泵供油基本终止位置.然后把中问齿轮装上,再按飞轮工作时的旋转方向,检查飞轮上的上止点和供油时间的记号是否与机体上的记号相对,然后按规定调整好气门间隙,达到易启动、功率足、工作时无烟为止。
二是气缸压力关。气缸压力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如果气缸压力不足,气缸内被压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达不到要求.喷人气缸内的燃油混合和燃烧过程变慢,燃烧不完全,会导致发动机难启动、冒黑烟、功率下降、油耗上升。为保证气缸内有足够的压力,在修理过程中应保证:缸套与活塞组相互匹配,配合间隙符合要求,活塞环的边间隙、开口间隙和弹性符合要求;气门与气门座圈的密封性达到标准要求;气缸垫、喷油器或火花塞前端的密封垫片完好。否则.应对相关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直到气缸压力达到标准值为止。三是压缩容积关。气缸内的压缩容积会影响压缩比,而压缩比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样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有足够的压缩比,在修理过程中应认真检查主轴承(瓦)、连杆
轴承(瓦)、连杆衬套及活塞销的配合间隙,不允许超出允差,对超出允差的部件应更换;应注意检查气门下沉度,若超出规定值应更换气门座及气门并予以修磨;另外还应注意检查气缸垫的厚度以及其他影响压缩比的零部件。
四是燃油喷射质量关。喷人气缸内的燃油雾化质量和喷油压力高低.也会影响到发动机的启动以及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在修理过程中应对燃油供给系进行仔细检查和调整。
五是“三净”关。空气、柴油、机油滤清器的不清洁、技术状态不好,将直接造成相关零部估的早期磨损,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修理过程中要认真对空气、柴油和机油滤清器进行检查、清洗或更换,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进行定期保养,保持空气、柴油、机油滤清器“三净”。
六是磨合关。发动机经大修或中修后,其主要配合件表面并非理想状态,此时如果立即投入大负荷工作,会造成相关零部件早期磨损。因此在发动机经修理后,有条件的应先进行冷磨合,无条件的则可进行无负荷小油门磨合,再按磨合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荷磨合,然后投入正常使用从实践中我也了解到要让一个企业更好的发展,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1.企业要发展,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每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因此可以花费点资金整修。装修一下门臉也是很重要的,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而且看上去干净、利落。
2.应多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员工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在进行了这9天的社会实践工作,我了解了什么是工作,并认识了工作的意义,说的大一点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小一点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中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什么是集体,大家既分工协作,又互相帮助,都凭自己的真本式,这就是说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我并没什么经验,但我非常的珍惜。
整个的实习过程是紧张而愉快的,作为我在踏出社会之前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实践中,这次的实践的确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自身条件。
9天的实践很快结束了,虽然不是为了挣钱,只是单纯的实践而已,却让我感受到买不到的丰富经验和生活。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该努力学先进的文化知识,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