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8:5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

第一篇: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

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

下面推荐的都是肿瘤方面的资料,均是PDF版的电子书。

16.《实用中医肿瘤手册》,刘嘉湘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这是上海中医肿瘤界名医刘嘉湘主编的一本入门书。书中认为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扶正培本法(即俗话说的“补”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软坚法、理气降逆法等,并分别有对应的药物,例如蛇舌草和半枝莲是清热解毒的,海藻、昆布和瓜蒌是化痰的,莪术、赤芍是活血化瘀的,等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看到一个药方,就可以判断它大致用了什么方法,试图起到什么作用。需注意的是,恶性肿瘤大多表现为痰、瘀、毒等多种病机交织,因而在治疗上也往往需要化痰、活血、攻毒等多管齐下。然而,现实中很多中医,尤其是正规医院的中医开的药方往往比较单一,起不到多少效果。当然,中药无效不只是治法单一的问题,还常与用药不够准、不够猛有关。例如张仁济老先生治疗癌症有时只用十来味药,且大多是清热解毒的,但由于用药准、剂量大,因此效果照样很好。

不过在本书中,肿瘤治法的介绍只占很小一部分,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辩证施治才是重点,包括各种证型的具体药方。患者不必面面俱到地了解,只需把自己所患癌症的治疗部分看一下即可。需提醒的是,如果你按书上的药方去治,会发现大部分方子都不管用。这是正常的现象,目前正规医院中医的水平和本书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之所以推荐此书,目的在于让你对肿瘤的中医治疗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从中找方治病。

17.《中医治癌秘诀》,凌耀星主编,文汇出版社,1995 本书收录了上海名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些成功医案,每则医案都附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对初学者较为适宜。需注意的是,书后所附的《防癌抗癌食物》写得太差,千万别把它作为饮食指南。

18.《肿瘤良方大全》,张民庆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介绍治癌方剂的书很多(前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一书中也有),本书是其中较好的一本。别的不说,至少书中的错误比近年出的书少很多。

19.《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科学出版社,1992

孙秉严先生(1922-2005)估计是近几十年来用中药治愈癌症病人最多的中医高手。卫生部门曾组织人员对他治愈的病例作过调查,结论是基本属实。当年我服他的中药两个月,花去药费三千元左右,肝胆肺骨肠和淋巴转移灶全部消失,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奇迹。他的医术随着他的去世而失传,实乃世界的一大损失。

介绍孙秉严治癌经验的书共有3本,内容大同小异,所以看一本就够了。他治癌的主要特点是以毒攻毒,习惯使用大量剧毒、大毒药物,这些药物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有合理、严格和复杂的配伍。他的经验在整体上不是读者能够模仿的,甚至没有哪个中医能够和敢于模仿。另外还应看到,即使是这样高层次的以毒攻毒法,也只是对部分患者有效。

20.《中医治癌新路》,张仁济、张大宁编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

张仁济先生(1915-1998)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著名的民间中医治癌高手,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法。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忍冬藤等清热解毒药是他的主药,其中有些剂量很大。他的止痛用药也颇具特色,在辨证基础方的基础上使用元胡(10-15克)、炒川楝子(10克)、虎杖(20-30克)和大剂量石见穿(30-80克),止痛效果显著,曾为我所借用。

需注意的是,清热解毒中药容易损伤脾胃和阳气,长期或某些病人使用时应注意用合适的药物配伍。那个流传甚广的死刑犯贡献的治癌秘方,就是用红枣来克制蛇舌草、半枝莲和铁树叶的寒凉,从而保护脾胃。

张仁济的医术传承给了女儿张大宁。不过张大宁的水平与其父不在一个档次,两人的治病路子也有很大不同。

21.《鄢荣光老中医诊治癌瘤经验》,2008

鄢荣光先生是四川中医治癌专家,曾治愈过很多癌症患者。本书是由鄢荣光后人在其去世后整理发表的非正式出版物。

鄢荣光的诊所如今已由其孙女主持,当初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22.《肿瘤治验集要》,周岱翰著,1999 23.《肿瘤临证备要》,李岩著,1998 24.《中医癌瘤学》,贾堃著,1996 周岱翰、李岩和贾堃分别为广州、北京和西安的肿瘤专家,其中贾堃是平消胶囊的发明者。他们的这几本个人专著各有千秋。

25.《中医成功治疗肿瘤一百例》,谢文纬编著

26.《现代名中医肿瘤科绝技》,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27.《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肿瘤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这三本都是当代名老中医的治癌经验汇编。

第二篇: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天下无疾原创)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

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

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

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玉树临风》、《神化引》、《碧涧流泉》、《乌夜啼》、《怀古》、《鸥鹭忘机》和《双鹤听泉》。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

第三篇: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大凡一个中国人,对中医多多少少都有些半真半假的了解,自打俺打定了主意走上瑜伽这条路之后,学习中医的热情也一日高于一日。开始时,不过是阅读,看得多了,便知道中医是不可能通过读书就能怎么着的,于是,就存了拜师学艺的心。大约是07年,去十方泰合学指针,说起来,白看了这许多书,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俺算是明白了,这中医到底是个啥,能把中医学出来的,那还真不是一般的人。也看清了一件事,恐怕这辈子俺都长不出学中医的脑子了。后来,在北大中医学社听一位89岁高龄的教授讲脉,两三个小时的课后,便彻底断了学习中医的念想。自此之后,俺虽然书照读,照旧在自己身上整整这个,整整那个,只是当了人面,却再也不提中医如何如何了。真的,我知道那些被所有人谈来谈去的东西,都不是中医。当再听到有人说去学中医,瑜伽中医西医如何结合云云,我也只是默笑。没有学贯中西,精通各门各派的本事,融合,谈何容易?再说,本来各自的理论背景就不相同,干嘛非要结个这劳什子的合呢?再者,瑜伽一门也有自己的出身,干嘛动不动就结合这个,结合那个的,难不成,人家这几千年的瑜伽到了这个世代就不活了不成?还是等搞清白了人家的出身,再想着联姻的事儿不迟。

可是,俺依旧是一个中医爱好者。读书的目的,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治疗了,仅算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吧。愉性愉情,因为,看雅致优美的文字,本身就足以构成天大的享受啦,再想别的,就是贪了。下面这篇文章,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不啻为一个绝好的指南,转贴于此,但愿对那些诚挚的中医学习者有所帮助。虽然,我已然不再有这个愿望和能力了。算是一个半途而废者的推荐吧。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

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

明确自己的方向;

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

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

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

中医综合初级:《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学入门》等等。

第四篇: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那是祖先创造的传奇,用一种希望,延续生命; 那是实践赋予的智慧,用一种传承,完美人间; 那是亘古不变的传统,用一种力量,造福世人。

那是不朽的辉煌,从古至今,从无到有,从生命伊始直到生命终结,永不停息、与时俱进的奇迹——中医针灸。

一、从生活经历谈对中医针灸文化的认识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相信中医的人。记得我五岁的时候,由于经常流鼻血,去了医院,吃了好多西药,都没见效。直到一个熟人向我爸妈推荐的一个老中医,去了他那里之后,通过针灸的治疗方式,这才慢慢好了。那时候,我懵懂地记得,我的全身都被针扎得满满的,从脸部到脚上,密密麻麻地扎了很多的针,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中医是个很神奇的职业,觉得中医可以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

因为我自己从中医针灸中受益匪浅,我渐渐就被中医针灸的高明和玄妙折服了。总之,带着对中医的信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我走进了《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的课堂,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无论是对中医针灸的理论,还是对其与文化的关系,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从课堂学习谈对中医针灸文化的认识

这学期,老师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推拿(按摩)的常用手法;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穴位,以及它们的主治和操作,也熟悉并初步了解了针刺、拔罐、灸法的基本操作,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一些常识,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这不仅提高了我们在针灸方面的文化修养,也丰富了我们的针灸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对针灸的理解。

在课堂上所学的针灸理论部分包括经络和腧穴,概念比较抽象,而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循行规律、分布特点和主治概要都是需要记忆的,只有掌握了经络的有关知识,才能进一步为学习针灸学打下基础,正如古人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在腧穴部分,要掌握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记住常用穴的定位和主治。

在针灸课中,老师实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践课的时候,通过实践让我们更好地去掌握所学知识。记得在第一次试针的时候,老师在让我们在曲池穴上扎针,化理论为实践,以身试针,通过扎针与被扎针,亲身感受,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针灸的操作技巧。那时,我还拍下照片发到了微博,之后和一同学聊天,聊到我这学期在学针灸,她问我:“那不会很痛吗?”是的,就以针刺时的疼痛而言,这也许是没扎过针的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看到这么尖的针,要扎进自己的身体里,多少会有点害怕。而通过学习,在我看来,进行针刺时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正如老师所说的,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的确,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如果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基本上是不会被疼痛困扰,与之而来的是一种舒服的感受,至少我这么认为,这也是那次针灸实践课下来获得的关于针灸时疼痛的感受。

三、从生活实践谈对中医针灸文化的认识

经过一学期的针灸学习后,平时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小病小痛,就自己给自己或给同学“治治”。中府穴这个穴位有防治咳嗽、喘、胸闷、胸痛的作用。发病时,揉按下就可以减轻病情了。要是遇到感冒喉咙痛,就在少商、商阳按揉按揉,第二天就不痛了。当胃痛的时候,揉压梁丘和足三里穴就可以治胃痛。在这么多穴位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就是人中穴了,它是急救要穴,一旦人们中暑,休克,昏迷,精神障碍或者急性腰扭伤疼痛,都可以通过指掐这个穴位来恢复知觉。对我来说,学习推拿的常用方法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具有成就感的。因为一回到宿舍,我就会教舍友推拿的简单操作手法:有力、持久、揉和、均匀,并结合网上的一些视频,互相享受身心愉悦的乐趣。我想,我们宿舍的这个“独门技艺”在我们一学期的快乐实践中,在假期回家的时候,必会有用武之地,我们就可以为父母、亲朋好友们动手施展技艺了。

中医针灸所蕴藏的智慧的背后,其实贯穿着一种精神骨髓: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在现代看来,中医辩证统一的理论,它在治病上不同于西医的手法,以及它在越来越受重视的养生问题上的思想,都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永远不能也不会被西医所取代。通过学期的学习,我想,我会用心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医的魅力,在理解它们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我所学到的知识来更好地实践于日常的生活中,去帮助一些需要的人。

第五篇: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学习心得

中医针灸推拿学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推拿按 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 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除此之外,推拿 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分。当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这门课程,就是因为我想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悉一些中 医的文化和针灸推拿学概况,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来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我热 爱为我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按摩。很荣幸我们课程的张水生老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同学们 关心以及切身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如何缓解痛经,调理内分泌,减肥,美容,预防和 治疗脊椎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体的穴位,缓解什么病症等等,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课余时间,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养生保健咨询,同学们 受益匪浅。对于选学<针灸(推拿)学>这门课程,我兴趣于推拿这个部分,因为相较针灸来说,它 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不像针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手法技法,以下为我对推拿学和养生 保健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什么是按摩呢? 按摩为中医外治法,按摩即为用能量手进行技能操作,激发人体生 物能量,平衡阴阳,改善相关病症的方法。中医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 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大家的热爱和欢迎。当然也包括我们这 些业余爱好者。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针灸的故乡在中国,这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自豪!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中,就有关于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 了众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 内分泌失调、精 神紧张、高血压、脾气不和、糖尿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四肢风湿、体弱多病具有很好的 疗效。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活络、醒脑安神、舒肝顺气、还能高免疫 力、健体增寿,能达到养生地。想按摩成功,认识经络和穴位是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多了解 一些中医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体骨节定位知识,可以让按摩收到更好的疗效,对于自己和家 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这些手法简单易 学、操作安全实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我才发现我已经掌 握了那么多种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强。我梦想着我能拥有像理发店洗发小姐熟练又舒 服的按摩技巧。按摩是讲究原则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并且柔和,最后力道要均匀。因部位 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肢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很好的驾驭按摩。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前我给家人按摩的时候,操作上便出了错误,着力部位没有紧贴 体表,暴力猛然按压,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其实正确方法是按而留之,刚中兼柔,不可 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这是要吸取教训的。所以说按摩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体中有14 条经脉,它内属于脏腹外络与沟通,是运行气血的通 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临床上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 辩证归经指导疗效及判断疾病预治。针炙治病,是要针炙在一定穴位上的,这些施术点,是 指人体体表部位,人体俯气血输注,它大体分为经穴、经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远治 的作用,当指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双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还具有相对特 殊性的作用。腧穴的位置不像阿是穴那样好确定,找对压痛点就找到了它的位置,是很难确定精确的 位置,医学上运用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如神门穴的定位,它在手腕部,腕侧横纹尺侧 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骨度折量定位法,(如劳宫穴,定位于在手掌第二、三 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及指寸定位法(如天枢穴的定位,在 腹中部,距脐中两寸,人的大拇指宽为一寸)拟取腧穴。每一个穴位都会有一个主治功能,如劳宫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症状。腧穴又分为手太阳肺经、手少阴经、足太阳 经、手少阴三焦经、足少阴胆经等等。以下是我实实在在学到的穴位按摩。天枢穴——既可通便治便秘,又可止泻治腹泻;大 椎穴——退热;少泽穴——通乳:太阳穴——头痛: 丰隆穴——治痰,当然还有很多的穴位 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推拿虽好,但也不能滥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推拿的或者说是推拿是无效的。通过学习针灸推拿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习得一些日 常保健和小毛病的解决办法,并且能运用一些手法去缓解疲劳。生活,学习让人忙碌,更应 该去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好自己的革命本钱,运用学会的知识,爱护身体吧!

下载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五例肿瘤病的初步小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

    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

    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我自学中医快两年了,现将一些个人自学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心学习医道的朋友有所帮助。能找个好师傅最好,如果实在没条件,那么看参考我的经验。另话......

    销售初入门资料

    1. 当业务员跟客户无话可说时怎么办?答:一. 给客户讲解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条件是一定要事先准备好资料,资料可以是产品知识也可以是公司介绍还可以是个人介绍。二. 谈谈个人爱好,......

    海员入门职业篇

    海员入门职业篇 走近海员了解海员关注海员 600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带领的船队,把中国人民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带给世界各国„„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

    肿瘤登记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株洲市芦淞区肿瘤登记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推进我区创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进展,根据《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几本书?[大全]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几本书?2010-06-04 14:03| 分类:中医 | 浏览6321次 我对传统中医很感兴趣,想在工作之余学点知识。但是从事的专业和医学无关,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不知哪位前......

    中式古典家具入门知识篇

    喜好中式古典家具从哪儿入手“中岁徒劳振臂呼,檀梨惨殛泪模糊。而今喜入藏家室,免作胡琴与算珠。” 随着红木家具热的升温,如今我们再也不用如一代鉴古大家王世襄先生那般作诗......

    初中英语作文入门议论篇

    初中英语作文入门 议论篇 Happy Life I often feel happy.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make me happy. For example,when I get presents I feel happy. It can make me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