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高作镇大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高作镇大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一. 指导思想
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依托和整合学校原有的优质资源,学校各部门协调互助、统一思想、科学管理,紧紧抓住科研先导,结合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发挥群体智慧,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开发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2.教师发展目标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发挥教师个性特长,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肯吃苦、勇创新的教师团队。
3.学校发展目标
在扎实、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一些课程实施的教学成果,形成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建设国家型课程基础上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小学生礼仪知识教育》《智慧数学》、《英语课外实践性作业》。
2.建设学校特色基础上的校本课程:
《中国象棋》、《热土》、《弟子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小学生书法练习》、《小学生古诗词必读70首》。
3、教材开发使用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小学生礼仪知识教育》是指徐州市下发的小学校本教材,《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学校少先大队编写的教育题材,《智慧数学》是数学教研组根据《小学生数学报》进行摘选指导训练,《英语课外实践性作业》每学期由任课教师分年级编写,《弟子规》沿用传统礼仪文化经典版本,《小学生古诗词必读70首》、《小学生书法练习》均为新华书店推荐书目。
四、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措施:
1、教学时间及指导教人员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小学生书法练习》课程内容实施时间为各班校本课,其中一、二年级每周三节校本课,三门课程各一节;三、四、五、六年级《小学生书法练习》每周一节、由语文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分单双周各上一节、由班主任指导;《小学生礼仪知识教育》、《弟子规》放在每周二活动课上进行教学、由班主任指导;《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放在每月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智慧数学》放在每周三活动课上进行教学、由数学教师指导;《英语课外实践性作业》放在活动课上进行教学、每班一节,由英语教师教师协调指导;《小学生古诗词必读70首》放在晨读辅导课上进行、由语文教师指导。
2.课程教学要求完善的实践内容:(1)积累教学设计(20)修改、1)规划:开学前修订完成课程方案。
2)申报:开学一周内教师根据课程方案,进行申报,申报内容包括:课程名称、适合年级、资源需求、课程教材(自编或选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预期成果、相关资料。
3)审核:开学第二周由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初审,校务会议终审。4)实施管理:制定计划,课程安排,教科室日常巡视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备课、定期推门听课、定期问卷访谈、多种形式考核,如课程成果展评。
5)反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性。
6)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成果展示式评价。
7)推广:优秀项目组或个人,在教师论坛作专题发言,将经验、方法在校内传播与发扬。并向区内外推出。
8)达成目标:初步建立课程体系,每学期进行微调。对成熟课程,制定评价方案。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料包、课程案例。
(二)学生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1.自评。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记录,自行评出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并写出定性的描性评语。自评是评价的基础,有利于被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互评。互评范围可在课题小组内进行。根据评价指标与标准,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客观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全程性评价。在评价中要
第二篇:雅周镇庞庄小学小学校本课程
雅周镇庞庄小学小学校本课程
实施纲要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有了较为宽松的施展空间。因此,今后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建立自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是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任务。同时,这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也是相符合的。为顺利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实施好校本课程,特制订“南京市凤凰街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一章 校本课程设置的意义与目的
一、设置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以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承的内部文化及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依据,充分利用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并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开发的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课程。
校本课程设置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重新配置与整合教育体系内部权力与资源,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民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性、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应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由于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这样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视具体情况评价和修改既定的课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一体化,这有利于课程向均衡的、综合的、有选择的方向发展,体现出教育的时代性。
2、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外延去理解,都是极其宽泛的概念,而其实施的形式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以往的国家性和地方性课程设置来看,其内容的单
一、形式的呆板以及缺乏个性化,必然使其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学校主动设置一些能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德育目标密切融合,形式更为自由,实践性更强的校本课程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3、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育人的社会组织,目标应当是培养既能适应社会、眼界宽阔又有自我特点、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人。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仅重视教学,而应更多的关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重视教学。而校本课程的设置正是以此为目的。显然作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实施主要力量的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有着全方位的充分了解,对校本课程有着比其它课程更高的认同度,且在这一课程中他们有更为宽广、自由的发挥空间,因此他们必将对此倾注更大的热情,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并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完善、提升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完全是建立在学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的。
4、是教师个性释放的需要。
一般来说,学生个性的塑造总是会深深地打上教育者的烙印。而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教师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更多地把教师的共性放在首位。而事实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由于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实施、评价方面的充分授权,一线教师的个性特长必然能在课程中得以体现,这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5、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需要。
学校不仅要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努力,也要为生存与发展而奋斗。我们知道,产品内在差别化是处于相同市场的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武器。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是“我们可以培养符合一般要求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学生。”这就是说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共性明显的教育领域,办学特色将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而设置校本课程无疑是确立自己办学特色的一个良好手段。有鉴于此,我校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周围环境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大力推行创造教育,以期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教育教学上更上一个层次。
二、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1、通过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一支具备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在高质量的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保证校本课程的高水平的实施。
第二章 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计划
一、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创造实践活动。
② 运用观察、猜想、思考、推断等手段,认识客观事物的逻辑性与隐性特征,善于发现事物的弊端。③ 运用有限的、指定的材料进行目标性操作或创造性操作,有求异性思维能力。④ 掌握简单的创造技法。
⑤ 了解有关科技与创造的一些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
① 培养对客观世界的浓厚兴趣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② 养成勤动手、爱实践、善思考、敢立异的态度与习惯。
2、校本课程的内容:
创造教育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主要特色。根据对这一课程总目标的理解,我们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课程:
(1)动手操作实践。(2)发明故事改编。(3)创新思维训练。(4)创造技法。
3、校本课程的计划安排:
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将校本课程有计划安排到各年段。
(1)低年级段:
① 动手操作实践。
全学期共8课时,以简单仿制为形式。② 发明、发现故事的改编。
全学期共4课时,以学生自己寻找材料,自己讲述为主要形式。③ 创造思维训练。
全学期共4课时,主要由教师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求变通。
(2)中年级段:
① 动手操作实践。
全学期共8课时,以简单改制为主要形式。② 发明、发现故事的改编。
全学期共2课时,以对学生创新有启发性的故事为内容,采取教师讲述,学生讨论为基本形式。③ 创造思维训练。
全学期共4课时,采取由教师设计主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展开求变思维的形式。④ 简单的创造技法。
全学期共2课时,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成果为基础,进行实际的操作,教会学生将想法变为现实的一些基本方法。
(3)高年级段:
① 动手操作实践。
全学期共5课时,主要以创造性制作为主要形式,在此应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意愿。② 发明实践剖析与设计。
全学期共5课时,主要以贴近学生的发明设计为分析对象,采取老师分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③ 创造思维训练。
全学期共4课时,主要以引导学生进行变通性和独创性思考为主,并对思考的过程及内容进行反思。
④ 创造技法。
全学期共2课时,主要以改进的方式和从实用的基础出发进行教学。
第三章 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运行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完成课程任务,实现校本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必须构建一套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这也同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校本课程管理运行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1、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由本校全体在职教师、退休留用教师、外聘高校教授、各类科研机构人员及社区自愿者等组成。
2、开设校本课程、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3、全校教师都应积极关注课程改革,了解国际、国内有关创新教育的新动向,适时调整校本课程研究的内容、方法。
4、学校负责教师进行有关创新教育的培训与交流,使得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采用直线管理的形式,同时在校级管理层次配以各类具备专门知识的教师辅助。具体组织形式如下:
1、学校成立科创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各学科教师。
2、全校每个班级均按校本课程管理要求,成为科创教育班,由班主任担任科创辅导员。科创辅导员直接受科技领导小组领导,并对之负责。
3、每个科创教育班均建立若干个兴趣小组,小组组长由组员推选,这是实施科创教育的主阵地。
4、在以上机构之外,学校的娃娃创造科学院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活动指导机构。成员包括全体在校学生,院长是由全校师生评选的在科创教育中取得重大成果的学生。
三、各级校本课程实施机构的权利与责任。
1、科创教育领导小组。① 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实施的总方案以及阶段方案,并对各班级进行解释、指导。
② 负责管理全校各班级的科创教育活动的计划,并及时纠正活动中的偏差。
③ 负责收集、分析国际、国内有关科创教育的新信息,适时调整科创教育方案。
④ 负责考核教师在科创教育中的成绩,考核和评价各班级的科创教育成果。
⑤ 负责全体教师在科创教育方面的培训、交流以及各班级的横向沟通联系。
⑥ 负责开展一系列带有成果展示性质的汇报会、讨论会等。
⑦ 有义务倾听来自各科创教育班级、娃娃科学院的建议,并择优采纳。
2、科创教育辅导员。
① 负责执行领导小组有关科创教育的计划。
② 负责制定本班级的科创教育计划,并根据计划对各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管理,以确保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正常化。
③ 负责本班级科创活动的有关成果的考核、评价。
④ 负责本班级各兴趣小组的横向沟通联系与交流,并通过一系列展示性活动,使得成果共享。
⑤ 有义务接受来自各兴趣小组的建议,并视情况对工作进行调整。⑥ 定期向科创教育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3、兴趣小组组长。
① 根据班级计划制定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② 负责本小组的定期活动按预期开展。
③ 有义务接受来自小组成员的建议,并采纳有益建议对活动进行修改。
④ 定期向科创辅导员汇报本小组活动开展情况。
4、娃娃科学院。
协调、指导科创综合实践活动,并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展情况,对科创领导小组提出建设。
四、校本课程的运行。
1、设立固定的科技教育课。
每周二的下午第三节课为科创教育课,届时全校师生都应参与,授课内容按照各年段特点,有所不同(前述),授课方式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教授方法、技巧为辅。
2、鼓励课余活动。
主要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充分授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度和参与精神。
3、提供专业性支持。
在科创领导小组中汇集了一批擅长电脑、绘画、音乐和创新发明技法的教师,他们随时为一些有创新欲望而又面临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4、建立校本课程档案。
第四章 校本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和考核分两级进行,即学校考核与班级考核,考核的方式有随堂考核、总结性考核和定期考核三种。
一、学校考核。
学校考核的对象有两类:学生和教师。
1、对学生的考核。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取总结性考核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举办全校性的科技创造节,在创造节期间集中展示学生各类作品,内容包括:①小发明,②科技小论文,③奇思妙想,④科技小报,⑤科幻画,⑥小制作,⑦创新设计。在此期间通过评选,给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并在各类荣誉称号的评选上向他们倾斜,以此激励全体学生更好地投入进来。
2、对教师的考核。
对教师的考核主要采取两种考核方式:随堂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
① 随堂性考核。
a.检查科创辅导员的校本课授课情况。主要是有无正常授课,授课方式是否生动活泼,授课质量如何,有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b.检查各学科教师是否在本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创新的内容,这主要是指在教案中能否体现。② 总结性考核。
a.采取学生问卷的形式,对受欢迎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核。b.根据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类创新比赛中获奖多少,对所取的成果进行考核;对科创辅导员的考核还有该班学生参与活动情况。
二、班级考核。
班级考核的对象分为各个学生和各个兴趣小组。
1、对学生的考核。
主要采取的是随堂考核的方式,即在每周二科创教育课结束后,对学生的成果打分,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奖励。
2、对兴趣小组的考核。
对兴趣小组主要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通常每月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活动是否按时、按质开展,有无记录,活动成果怎样。并依据活动成果打分,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授以优秀兴趣小组称号。
第三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修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三、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主要应采用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
四、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五、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民俗》、《农历》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七、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八、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但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课改”的创新之举,目前就全国来说,还无系统经验之举,更缺少现成教材供选用,因此,学校希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九、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
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
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西王庄小学
今年9月
西王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07-2008学
一、校本课程实施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
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四、校本课程项目------花毽
五、课程的具体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指南,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采用日常体育课普及和学生喜爱的课余时间活动及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教学后,作好记录。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体育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评价,评价学生对该项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七、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末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八、时间安排
开发时间:今年9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今年9月
工作内容:
1、由校方牵头组织、宣传、学习,召开体育教师动员会,宣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2、校领导与全体体育教师进行该项目初步实施评估。
3、学校撰写开发指南,教师撰写开发及实施纲要。
4、人员及分工:
项目组长:
组
员: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今年9月——今年6月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
今年7月
进行阶段小结,上交有关资料。
西王庄小学
今年9月
西王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
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因为我们刚刚进入校本课程研究,所以本学期仅仅四、五、六年级每月1-2课时。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指南,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八、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西王庄小学
2009年9月
西王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0-2011学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改革目标和任务,促进我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师生的生存质量,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①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④增强动手实践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⑤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开发内容
必修课:奇妙的语言世界
数字游戏
选修课:小小轮滑将
谁是图片创作高手
折纸
模型制作
三、课程实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自上而下建立了由校长、教导处、德育处的负责人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出正确决策。同时又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教师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教师小组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谭茂宗 副组长:刘春莲 组
员:连艳卿
张浩
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 组
长:夏玉朵 副组长:李萍丽
组
员:梁伟平
李云艳
张浩
2、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
(1)组织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制定实施方案、教学计划、设计教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鼓励教师能以自己申报的校本课程内容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
(2)制定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任课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提出要求,并组织实施、考核。
(3)加强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并与教师面对面评课,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便教师改进教学。
(4)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研讨活动,让各门校本课程的教师相互进行交流,提出建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任课教师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展示及宣传工作。
(6)设计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7)定期对校本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四、课程评价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教育特色,我们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激励,促进发展。
1、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主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课程是否合适、开设的年级是否适宜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从学生选择的人数,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是否完成课时计划,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最
终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同事互评、领导评,并要求:(1)教师从教必须有实施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等书面材料。(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上取得的成绩等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查、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教务处再对每位教师的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记录结果将作为学年考核评优参照的一个方面。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的成果等三个方面,采取百分制和鼓励性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
西王庄小学
2010年9月
西王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1-2012学
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一、资源评估
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估工作,是开好校本课程的前提,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评估工作:、对学生的评估。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座谈会,提出问题,如“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你还对哪些知识感兴趣?你觉得哪些知识对你的发展需要有帮助?”等对学生的发言由班主任把握疏理归类。班主任负责归类后,由教导主任对全校学生的申报进行全面的汇兑:想学书画的占 17.5%,学外语的占 21.05%,学手工制作的占 7.6%,学游戏的占 27.48% 学奥林匹克的占 18.7%,学舞蹈的占 5.55%,学写作的占 4.09% 学科技的占 7.3%,学美术的 24.85%,学微机的 16.08%,学琴类的占 7.46%,学棋类的占 5.55%,学球类的占 2.63%,学插花的占 0.2%,学讲故事的占 0.2%。
本学期新增设十项课程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活小窍门的占 4.8%,学少年医生的占 8.5%,学观察大自然的占 5.0%,学自护自救的占 26.3%,学“好老师”的占 7.9%,学生活智多星的占 2.5%,学编织入门的占 6.3%,学插花的占 4.4%,学硬笔书法的占 20.7,学小小歌唱家的占 13.6%。、对家长进行评估。
充分利用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卡或者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倾听家长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家长的评估,多数家长反映学生选的项目基本上和学生的选择相符合,出入不大。、对社区进行评估。
组织本地的老教师对社区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通过对社区进行评估,觉得当地的资源对学生所报的项目帮助很大。因我校所处的位置是宁安市郊区,学生大多数是农民子女,根据这一点,我们觉得学生应从小能识别分类种子,并能对家乡的花草树木有所了解,采集标本也是一个了解大自然的方法,因此加设了一个“采集标本,识别了解各类种子”这样一个小组,充分利用了社区的有利资源。、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评估。
如召开教师会议,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评估。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形成校本课程的内容。教师的测查结果如下,有体育特长的 1 人,有音乐特长的 3 人,有美术特长的 3 人,喜欢英语的 2 人,擅长微机的 3 人,喜欢自然科学的 2 人,喜欢研究数学的 3 人,喜欢写作的 1 人。本学期新增设喜欢生活小窍门的 1 人,喜欢研究少年医生的 1 人,喜欢观察大自然的 1 人,喜欢自护自救的 1 人,喜欢研究老师的 1 人,喜欢研究生活中废旧利用的 1 人,喜欢编织的 1 人,喜欢喜欢硬笔书法的 1 人,喜欢歌唱的 1 人。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学科以及担任课程的教师。
二、课程目标
依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
三、课程内容、整合传统项目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原有的突出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归成三大类五个学科。
(1)学科知识延伸类:英语口语能力训练、小科技、小发明、小制作。
(2)艺术类:识谱民、基础歌唱练习、包括舞蹈、乐器。
(3)健体类:田径及各种球类训练。
2、增添新的内容
(1)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基础及软件操作
(2)技能类:好教师、钢笔书巧。
(3)、生活常识类:编织入门、插花艺术、生活智多星、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中的自护、自救、观察大自然,观察动物。、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本学期开始,结合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校园周边课程资源的考查,我校开发建设了果树育苗实验实习基地(基地是我校教师通过多方联络与江南村的一家果树育苗农户协商后同意我校将实习基地放在自己的果苗园),通过基地的建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培育果树树苗及防治果树病虫害的常识,有,我们在劳动课上对进行了果树树苗栽培技术的讲解,并结合所学的内容按时到基地进行参观、实践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四、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一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二是进行校本课程的专题讲座,通过系列培训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一专多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确立好校本课程之后,由教导主任编写校本课程指南,并向中心校申报。教师在确立所教学科后,编写课程介绍及目录,并提前备好一周课,做好活动记录。
五、适度的评价
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度,课程纲要和学习材料的科学性程度,以及实施方式的有效性程度等。在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发展状况和水平的测定。管理征求学生对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意见、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满意程度和适应性程度、家长和社区人士对课程开发的认可程度、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和组织专家对学校课程开发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六、保证措施
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学管理,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提前备好一周课,按时上课,加强学习辅导管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
七、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组 长:谭茂宗 副组长:安永涛
组 员:李萍丽
李云艳
刘春莲
梁伟平
西王庄小学 2011年9月
张浩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南安市天山小学2010-2011学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4.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第五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所谓“校本课程”也即“学校本位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就开发者而言,可以是学校中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或是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二是就涉及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已有课程,改编已有课程和开发全新课程。
二、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
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创办特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
成就个性化教师;
培养个性化学生。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建立一个基础: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五、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与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与多样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
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
1、学科类课程。开设特长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
2、体验类活动课程。主要以“活动——体验学习”的模式构建。“活动——体验学习”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具体教育意义的外显活动,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引发思想或态度的变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
3、综合类课程。主要四以语文、自然、社会相结合的课程,如走进大自然。
4、核心类课程。也称社会焦点课程、社会特点课程。主要有环境保护、网络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识“探究—研讨法”和“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八、“校本课程”实施节段划分。
我校于20010年2月份开始组织设置“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下设三个大课题,分别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试验与研究,艺术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活动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0、2——20011、2)课题准备节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需求评估,进而研究讨论确立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第二阶段(20011、2——2012、2)典型课实验阶段。以典型的课程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进行已开设课程的全面研究与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展逐步系统化。
第三阶段:(2012、2——2013、6)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及深化阶段。努力争取相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形成较鲜明的校本特色。
九、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我校实际,对于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重点抓好四个
“关键点”。
1、依靠支撑点——课改政策与新课程理念。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权力主体中,学校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程纲要解读》指出学校应结合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供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2、坚定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三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坚定不移的立足点。
3、确定开发点——学科类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多科交融课程。我们以学科类课程为基础,确立了旨在经历、体验、感悟,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类课程;确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素质的古诗文诵读课程,书法国画课程。
4、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我们将突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有一定传统优势的学科类课程,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类及其他类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经验与典型范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在实践—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将不懈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