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

时间:2019-05-14 08: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

第一篇: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

导言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中,人们已经不再将贸易对象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范围之内,“文化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相当巨大,例如美国的影视、音像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航天航空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早在2000年其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此外,英国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接近600亿英镑,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32]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仅仅占到非常微小的比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实施改革,那么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将带给我们的收益将是不可限量的。在本篇论文中,我选择了文化产业中的一方面——出版行业,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我国出版行业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分析贸易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会对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为中国出版业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经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对外贸易进行过各种研究,特别在近些年中国加入WTO后,面临各种贸易政策的改变,中国出版业应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国出版业的特征贺剑锋在其文章中总结了如下特点:规模优势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运输成本过高;高库存。[1]除此之外,贸易版权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讨论。王燚在其文章中提到:近十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版权输出,但由于受国内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版权输出一直处于停顿或缓慢发展的状况,无论是从输出规模、输出内容还是输出地域来看,都难尽人意,巨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就一直存在。[8] 虽然原始的出版业技术起源并兴盛于中国,但是现代出版业的成熟与发展则发生在西方国家。借鉴外国出版业成功经验是发展中国出版行业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法,李胜利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战略选择》中分别对美、英、德、日四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立法、政府职能以及集团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并介绍了全球四大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新闻、皮尔森、汤姆森的经营战略以及品牌树立经验。禹建强在其文章中介绍了著名出版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其集团运作中跨媒体经营和全球化战略的理念。

在本篇论文中,通过各种数据的搜集总结出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及出版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以及经营策略,以经济学及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支持,从中总结对中国出版业的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因此本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在于出版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外国成功出版业(或出版集团)的相应解决策略,在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13]2 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版业总体概况

从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国内出版业各种出版物的总量呈上升趋势。仅以2006年全国共出版的图书为例,总数达到233971种,这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5.17%。

出口方面从总体上看也有所增长。2006年全国各类出版物累计出口1597447种次、1113.11万册(张)、金额达到3916.43万美元,与2005年相比,除个别出版物(报纸、录音带)外,无论从出版物的种次、出口数量还是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具体数据如下:

表1 2006年我国各种出版物的出口统计

图书 期刊 报纸 录音带 激光唱盘 种次

数量(万册/

金额(万

种次增幅

数量增幅 金额增幅

万份/盒/张)美元)

1437462 49777 1341 64 58350

735.63 216.46 55.7 218 405395 237007 320402 90272

3191.99 305.58 133.87 0.05 69.43 64.92 87.49 63.1

+25.2% +9.86%-3.94%-71.43% +363.98% * +65.08% +4.19%

+42.1% +39%-5.6%-99.89%

+9.28% +33.52%-2.61%-99.89%

+113.72% +51.99% * +11.15% +35.13%

* +4.58% +79.97% 高密度激光视盘 18963 数码激光视盘 电子出版物 25560 5930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资料来源:全国新闻出版统计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OL]

附录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中,人们已经不再将贸易对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对象,“文化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相当巨大,而在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国家,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仅仅占到非常微小的比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国本身的竞争优势来看,在文化产业这个领域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如果我们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实施改革,那么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将带给我们的收益将是不可限量的。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包括很多方面: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网络文化;休闲娱乐业;文物保护;园林业等。在本篇论文中,我选择了其中一方面——出版业,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并主要研究中国出版业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追溯历史,书籍的出版和印刷技术都起源于中国,并兴盛于中国。但是现代出版业的成熟与发展则发生在西方国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我选择这个题目的意义之一:总结中国出版业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一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包括诸多方面,宏观方面,例如:国家政策或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微观的包括一个具体的企业的具体经营策略等。

选题的第二个意义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论文中我准备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及出版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以及经营策略进行比对分析,以经济学及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支持,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因此本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就是出版业的问题及外国出版业(或出版集团)的解决策略。在 19 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探索“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问题”上有着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新的世纪中国出版业正处于全球化、电子化以及市场化的重要转型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既缺乏宏观竞争力,产业组织存在诸多缺陷,同时也缺乏微观竞争力。传统出版物图书市场竞争力弱;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进入将使我国出版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世界出版业发展的角度看,组建集团,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出版产业化之路已成世界潮流。在我国,出版产业化还刚刚起步,组建集团、建设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尚在摸索实践中。

(一)中国出版业存在问题

1、规模优势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

贺剑锋在其文章《出版产业经济特征探析》中写到:“一个国家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主要是由这个国家大型出版集团来决定的。我国出版业缺少的就是这种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因为图书制作并不需要太多的协同,组稿、审稿、排字、校对都是个体性很强的劳动,优势不明显,规模优势也不明显。多个人为同一木书组稿,可能反而会降低效率多个人为同部著作审稿,从总的社会劳动时,反而会多于一个人审稿所用时间,因为多头审稿以后,必须有人统稿。”

2、版权贸易问题

王燚在文章《版权贸易: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中提到:近十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版权输出,但由于受国内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版权输出一直处于停顿或缓慢发展的状况,无论是从输出规模、输出内容还是输出地域来看,都难尽人意,巨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就一直存在。

3、运输成本过高

贺剑锋在其文章《出版产业经济特征探析》中写到“由于图书是低价物品,所以发货时往往品种多、数量小、地域广,一般运输单位对图书也没有优惠政策,所以运输费用居高不下。由于图书的高运输成本,而社会化的物流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国的出版业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可以想象,如果社会化物流体系不能建立起来,出版社又不能均衡分布,全国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可能没有图书供应。”

4、替代品抢市场

沈玲在其文章《论中国出版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性》中提到:“我国出版业正在形成传统出版物图书比重下降,多种媒体出版物拼抢读者的新态势。除了图书这一传统出版业的主导产品外,还包括了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立体阅读的需求呈增长态势,这势必对传统出版物—图书的需求造成相当的冲击。”赵立涛也在其文章《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二)国外出版业成功经验

李胜利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战略选择》中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立法、政府职能以及集团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并介绍了全球四大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新闻、皮尔森、汤姆森的经营战略以及品牌树立经验。张勤在《版权产业与版权贸易的发展:从美国经验看中国》中介绍了美国出版业成果能够经验以及日本漫画产业的成功案例。夏卡莉在其文章《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分析研究》中举例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博洛尼亚等国例子,说明以国际合作为平台的版权合作如何取得成功。黄永华在文章《立足全球经营的英国出版业》中介绍了英国出版业在全球取得的成功,其主要经验在于立足全球市场计划;国家政府鼓励版权输出,增加版权收入;利用其语言优势进行扩张。

禹建强在《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中详细介绍了德国著名出版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其中重点阐述了其集团运作中跨媒体经营和全球化战略的理念。胡凌霞则在《跨国传媒集团的全球化传播战略——兼析贝塔斯曼的实战案例》中介绍在中国发展的十 21 年历史。在贝塔斯曼的传播战略中,本土化的经营内容是其整个产业链的源头。2002年,贝塔斯曼与国内著名的文学网站——“榕树下”结成战略联盟,填补了在内容环节上的缺失。“借助“榕树下”这个文学网站上海量的本土化内容,贝塔斯曼可迅速地占有市场,扩大影响力。因此,只有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实施本土化,即实现全球化思维与本土化操作的融合,促进全球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造一个全世界平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才能真正完成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全球传媒事业,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1、出版业集团化

杨永龙在《我国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中建议我国出版业要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出版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世界潮流。出版在国外是比较完全的市场化经营,出版企业经历了从私人公司向公众公司的转变,出版企业的扩张也由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方式转变为发行公众股份联合兼并的发展方式。目前,收购与兼并己经成为出版集团扩张的主要方式。具体的措施可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激励机制的整合,文化的整合。

2、加强版权收入

夏卡莉在其文章《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应以各种方式加强版权贸易,以增加版权收入。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培养“版权产业的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版权的对外贸易,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第二,积极的营造品牌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构造产业链。第三应该加强版权保护,提高全社会的版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最后就是在相关方面的立法和执法。

3、经营中注意“本土化”问题

朱静雯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全球化战略》中提到:“我国文化资源丰富而又深厚,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中国出版业要以民族性为基点,立足国内市场,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征的出版资源,占领、扩大国内出版市场,积累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建议中国的出版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出版市场”,包括“积极开拓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实现中文出版多地化,22 占领全球中文出版市场的制高点;针对国际图书市场需求特点,与国外出版商共同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武术、中医、旅游与风俗类,适合外国工商界人士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类的选题;实施出版英文化策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世界出版经济大循环;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搜集相关的数据,找出与论文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总结与比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也是论文的核心,即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国外的政府或公司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方式,从而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以及这些其实是否对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将问题与经验及解决对策意义对应即为论文的重点。

四、论文内容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分析国外出版集团成功经验是否符合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论文提纲

1.导言

2.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版业总体概况 2.2 我国出版业出口竞争优势

2.2.1 加入WTO后给我国出版业带来的机遇 2.2.2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出版业的积极影响 2.2.3 全球范围“汉语热”推动出版业对外贸易

3.中国出版业存在问题

3.1规模优势不明显

3.2版权贸易逆差严重,存在语言及文化壁垒 3.3 运输成本过高 3.4 其他问题 国外出版业成功经验与借鉴

4.1集团化运作

4.1.1 新闻集团 4.1.2 皮尔森集团 4.2打造品牌效应

4.3以本土化为基础的全球化战略 4.4 注重版权贸易收入 5.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5.1 出版业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扬长避短 5.2 建立版权意识,加强版权收入 5.3 分析国际市场,打造品牌效应 5.4 完善物流体系

6.结论

致谢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终于完成了。虽然其中的过程漫长,但是收获还是很多。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小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到最后的定稿,刘老师在每一次指导修改的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启发。每次的修改都很仔细,并且重点突出,无论文章的整体构架还是段落中的遣词造句,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点和帮助。

另外,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我在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这里还要感谢经济学院所有的授课老师,尤其是国贸专业的所有老师。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都对我的论文完成有很大的帮助。谨此向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致谢!

第二篇: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依旧是建立在劳动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而这种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正日益受到挑战。中国对外贸易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调整贸易发展模式,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带动整个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显著跃升。

[关键词] 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支撑中国出口发展的拳头产品、优势产品依旧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从目前来看,这种以劳动和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调整贸易和技术发展战略,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加入到亚太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链中,迅速地完成了一部分产业的升级,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出口主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也迅速从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在工业制成品中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由于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低劳动成本和免税进口的中间投入,而非来自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因此,仍明显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依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产品)。直到现在,主要优势出口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对此,可以通过近10年来中国贸易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变化来分析。

通过近10年对中国9大类商品TC指数的发展变化分析来看,中国外贸竞争力较强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侧重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如第1类和第8类商品。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中国的外贸竞争力则显得比较薄弱。第7类机电类商品的外贸竞争力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该类商品的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主要由加

工贸易的方式构成,其外贸竞争力发挥的基础仍然是低劳动力成本。

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转变中国对外贸易依靠劳动力低廉优势获取市场的发展道路,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基础上。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发展路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技术能力低下和技术创新不足的基础上。为了分析技术创新与我国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模型予以检验。在模型中,我们用中国年均研发经费投入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对它和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1978-2004年的出口贸易额和研发经费投入为样本数据,对上述数据予以协整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为了消除异方差,本文检验对外贸易和研发投入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并用Y表示对外贸易额增长率,用X表示研发投入增长率。

首先对数据做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对时间数列Y和的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方法检验,结果见表3。

3、表4的两个表格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数据的初始值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原变量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所有数据的一阶差分均在1%、5%和10%水平上,ADF临界值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数据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Johansen提出的方法,对Y和X的协整关系予以检验,相应检验结果见表5。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Y和X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且至少存在两个协整方程。本文采取“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建立一个ECM模型。

首先估计二阶ECM模型:

DYT=0.229DXT-0.498DYT-1-0.082DXT-1 0.114XT-2-0.406YT-

2(1.24)(-3.20)(-0.75)(1.11)(-2.53)

括号内的T值表明式子当中有些变量统计性不显著。继续估计一阶ECM模型:DYT=0.129DXT-0.445YT-1 0.079XT-

1(1.82)(-3.35)(1.00)

R2=0.25,DW=2.07,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写成误差修正模型形式如下:DYT=0.129DXT-0.445(YT-1-0.17XT-1)

其中,长期关系是:YT-1=0.17XT-1

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增长与研发经费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增加1%,会带动对外贸易0.17%的增长。1990-2004年间,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9%,至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技术创新对对外贸易的年均拉动作用为18.9*0.17%=3.2%。即,在中国每年对外贸易总增长中,有3.2%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1990-2004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8.1%,最终我们得出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为17.7%。换言之,技术创新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贡献率为17.7%。分析还表明,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尽快实现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是时代发展给中国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急迫的课题。而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正是适应当今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

三、建立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以促进和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为目标,将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起来,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技术创新协作群体,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就中国而言,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着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峻挑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研究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中国国家贸易竞争的核心和长期优势。

1.建立以外贸企业为主体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挥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效应,就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贸易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为了加强外贸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大型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加大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体系。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推动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政府有关机构应当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贴息贷款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并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挺进,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活力。

2.建设和完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中介机构。对于一个创新体系而言,技术创新的选择能力,即对市场、产品以及技术和创新资源做出创新性选择的能力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选择能力又取决于搜索和监控相关技术经济信息、确认技术和市场机会以及利用这种技术所必须的知识、信息和技能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这些机构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收集和整理科技、经济、市场等信息,能够及时地把握世界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不断强化对世界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础上,中介机构根据已有信息资料和预测结果,协助企业对技术创新做出取舍。并且,技术中介机构还可以利用它所建立的技术源、技术吸收企业以及与技术流转应用有关部门的信息网络,为外贸企业、研究机构牵线搭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3.完善鼓励发展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是建设我国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中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意识都比较淡薄。中国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只有10%左右申请了专利保护。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局累计受理发明申请专利38万多件,其中向国外申请的不足4000件。这意味着中国每年90%的科技成果可以被世界共享,99%的发明专利可以被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无偿使用。现在,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对中国的“专利壁垒”,而中国的科技成果却不设防,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为此,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外贸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运用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4.营造有助于贸易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一个国家创新活动所面临的社会氛围对其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经济活动过程,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的要素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目前在中低档产品生产以及在加工制造业的中低端(特别是组装)上的低成本、低价格态势,这是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优势。在这方面,中国的许多产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几乎是“所向无敌”,这直接表现为中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一度迅速上升,这种现状使许多企业在技术发展路径上青睐于技术引进,认为自己组织力量搞开发,花钱多且费事。其结果是企业开始“变懒”,自主创新意识淡薄。为此,应充分认识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生存发展的关键。

5.站在全球化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在现今新的贸易自由化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中,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从目前的贸易格局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先进技术,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中国对外贸易中受技术标准影响的额度约有1/4,每年直接影响100多亿元的贸易出口。必须密切注视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中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善国内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条件,并且在出口方面增强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缺乏技术创新将会成为影响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高度强调和重视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与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基于技术创新的国家贸易促进体系,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王春法.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尹翔硕.技术进步与新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如何维护外贸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广泛地得到各国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知识产权所造成的摩擦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良好发展,而且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起着主导作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在世界经济贸易的竞争中己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但商品技术附加值的高低已成为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知识产品本身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各国都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并力图阻止外来的更强大的技术优势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已不单纯是保护国内智力成果的国内法,更重要的是各国力争成为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的集中反映。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习惯于靠海外订单赚取微薄利润的出口加工基地,一时间陷入了冰点。对它们来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最现实也是最急迫的一条路。

2009年,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的18起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达7起。而且,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几乎都是我国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随着美国、日本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渐失,知识产权争端成为其收复在华市场的一种主要的非贸易手段。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外汇、劳动力、投资环境等贸易壁垒因素正在淡化,技术壁垒的力量更加凸显,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意识到,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将最终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这些国家通过专利申请,将其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并将其作为壁垒使我们企业难以进入。另外,目前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尚不够成熟,许多本土企业拥有的商标,专利等被外国企业抢先在中国注册,转而状告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更不用说将其产品出口到外国。

在这次范围巨大的国际贸易变革中,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竞争的水平?

(一)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我国企业及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及民族工业受到的危机与挑战, 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 实施专利权部署战略。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

(二)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改变以往消极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态度, 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避免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放弃应有的权利。

(三)深入了解研究国际规则及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及实践。我国是WTO成员, 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注意WTO, TR IPS对知识产权的规定, 同时对主要贸易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实践也应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规定、立法趋势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识产权壁垒。如对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 要把握当前主要贸易国所采取的原则。

(四)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管理。目前, 企业间甚至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谁占有的人才多, 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遭遇国际企业的竞争,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限制会更加严重情况下, 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视, 那么中国企业将会因为失掉“知识产权人才”而失掉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市场。

总之, 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 我们只有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等措施, 才能让我国企业免受切肤之痛,并让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为中国自身所用。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宣传, 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以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能力, 更好地参与并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第四篇:2014第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14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5.9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顺差1028亿元,收窄60.9%。

按美元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9658.8亿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4913.1亿美元,下降

3.4%;进口4745.7亿美元,增长1.6%;贸易顺差167.4亿美元,下降59.7%。第一季度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贸易保持增势。一季度,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我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双边贸易分别增长6.3%、0.9%、2.6%和2%;同期,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下降33.3%。

二是东部地区进出口下降,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一季度,东部地区11省市进出口总值50495亿元人民币,下降6.3%,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5.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0.6%和30.8%,占比分别为6.6%和7.8%。同期,以美元计,共有天津(10%)、内蒙古(10.6%)、江西(17.7%)、山东(10.8%)、湖北(11.1%)、广西(28.3%)、海南(12.3%)、四川(14.7%)、重庆(87.5%)、云南(30.4%)、陕西(92.4%)、甘肃(36.4%)、青海(26.4%)宁夏(104.5%)等14个省份进出口总值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出口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江西和广西等省份的出口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4.8%、61.4%、37.6%、13.8%和35.9%。

三是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4%,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2%,较上年同期增加5.3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8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所占比重为31.6%,较上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

四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低于外贸出口总额,部分传统优势竞争产品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71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6.9%。同期,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931.8亿元人民币,下降2.7%。彩色电视机(29.4%)、电动机及发电机(10.8%)、灯具(25.5%)、钢材(17.7%)、玩具(11.1%)、陶瓷产品(10%)以及化肥(102.2%)等多种大宗出口商品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五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均价普遍下跌。一季度未锻轧铜、大豆、铜矿砂、铁矿砂、原油和煤进口量分别增长37.8%、33.5%、23.5%、19.4%、8.3%和5.1%,进口均价分别下跌11.2%、10.1%、8.9%、8.0%、4.8%和14.2%。此外,机电产品进口11490.3亿元,下降8.2%。

第五篇:中国对外贸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符一洋 这学期,在之前学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在学习了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模型后,老师也曾让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相关的未来趋势。因此让我对于这方面的只是比较感兴趣,于是便有了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从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开始,到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中国对外贸易的摩擦,主要是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然后是解决摩擦的相关政策,最后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

国际贸易是以国家之间友好稳定的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下,国际贸易才能长久的进行下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想当一段时间里,国际上的局势呈现美苏两级争霸的局势。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体系的崩碎,导致了几十年的国际冷战格局宣告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向”一超多强“的格局过度。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处于多极化状态,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的经济地位想丢削弱,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慢慢下降。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肩负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旧经济秩序的重任,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上,美国仍然保持着经济、局势、科技等方面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里方面的第一,有着无人能比的地位,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无疑是多极化中最强的一极。近一二十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方面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一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知识成了衡量一国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谁在知识方面占有优势,谁就在未来世界上占有优势。

2、计算机、通讯、航天、金融等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4、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5、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是知识经济成长的重要保证。

5、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首先,全球化扩大了各国市场对外的开放,增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往来,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其次,全球化使各国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最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的竞争,出现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2、推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空前的激烈竞争,各国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将不同程度的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一些地域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推进经济一体化,形成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三大区域性贸易联盟。

3、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由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大,经济上“互动效应”以及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而现有的国际风险管理机制和能力又不足以控制危机的产生和扩散,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蕴含着极大地风险。

4、加剧了世界经济法阵的不平衡,加速了两极分化。当前世界经济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一些国家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中不断发展壮大或则变得更加强大;另一些国家则有可能变得越来越落后,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世界经济的两极化越来越明显。

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一个改革开放时间比较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出来,参与国际经济生活的历程还比较短。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可以概括为“出口创汇激励模式”,即在政府鼓励多创汇的政策下,外贸主体不已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已创汇

最大化为目标,从而形成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竞相出口的模式。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贸易大国主要是指贸易规模大,而贸易强国不仅是贸易规模大,而且贸易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中国是贸易大国主要表现在:

1、进出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前列。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0.78%到2000年的4.6%,其中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4.3%和5%。

2、中国国内市场容量和出口供给能力空前增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性供给者,是世界第四大纺织品出口国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是鞋类、普通家用电器、自行车、手表等世界性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3、中国的进出口意向开始左右某些重要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如近年来我国的进口举动曾多次引起某些初级原材料和农产品的国际价格波动;在出口方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左右此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而贸易强国,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1、经济高度发达。作为经济强国,在经济、技术和资本方面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高,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和质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成为贸易强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2、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大,影响力强,辐射面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方向。

3、通过国际分工,贸易强国能充分发挥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技术的竞争优势,在质量上和技术上始终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贸易条件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4、对外开放程度大。其主要标志是:

一、平均关税率低;

二、市场开放范围大,贸易强国不仅商品市场而且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对外开放,对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入与流出的限制性规定少。

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1、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品方面的竞争优势不大。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弱,在山品出口构成方面,中国主要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处于劣势。

2、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的毛衣条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出口换汇成本高昂。一是由于国际商场上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这在初级产品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二是即使同类产品,由于质量差,档次低,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也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三是在制成品的出口构成上,主要通过劳动力优势和价格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以价取胜,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较少。

3、资本流出规模较少,在国际融资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4、对外开放程度较小。中国对外开放时间晚,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各项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边与世界贸易规则接轨。对外贸易规则和只需不规范、不统一,也影响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5、对外贸易增长的波动性没事中国不是贸易强国的有一重要特性。贸易强国多年对外贸易基本处于稳定的增长状态,而且在世界贸易前列的位置也很少变化。而中国对外买一这些年也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长很不稳定,波动性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想当长的时期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和国家外汇储备的提高,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已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具体来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特点:1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的反倾销指控,拉开了各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序幕。其特点如下:

一、对华反倾销在国际反倾销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我国现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和主要指控对象;

二、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业的产品,都可以列为倾销产品的范围;

三、反倾销税率逐年增加,各国进口商进口我国商品面临的税赋风险急速上升,使我国出口企业难以巩固和扩大良好的合作伙伴。

2、出了加强对化实施反倾销打击外,对华出口产品实施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来势凶猛。自从

加拿大首先发起对华出口产品实施反补贴的措施以来,对华出口实施反补贴已达3起,虽然与对华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数量比起来不是很多,但其负面的影响效应不可忽视。

3、危害性日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主要从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品竞争力两个途径来体现:一。对市场准入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许多产品由于技术、环保或劳工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A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B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企业无法及时达到或适应C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某些技术性壁垒虽然尚未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但企业为满足较高的技术标准要求必须经行大量的设备与人力投入,改善经营灌流,加速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在跨越技术性壁垒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在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中。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尤为突出。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中美贸易双边发展与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现实中,中美贸易发展离不开中美两国贸易政策的改革和协调。入世后,美国虽然不再能够自由地采取单边贸易制裁来威胁中国,许多贸易争端将在WTO的框架下得到解决。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现实的制约,是的中国在一些领域内可能暂时很难满足WTO贸易标准,导致了WTO框架下中美新的贸易问题。04年美方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达1619.4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总逆差的24.3%,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由此贸易逆差问题,成了美中贸易摩擦和冲突的核心问题。

2、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中美贸易统计差异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另一重要原因。美国使用原产地原则吧经由香港特区转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都统计为美国从华进口,而中国使用目的地原则从中国对美出口中排出有香港特区转口到美国的产品,特别是对于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统计往往存在加大的误差。

3、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拔起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同时,也将其对美贸易顺差转移给中国。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美资企业,这样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逆差转移效应、贸易替代效应和贸易创造相应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

4、货币汇率操控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2004)年在给美国国会报告中称,过去几年内,美国对世界货币高估是造成贸易逆差恶化的主要因素,而人民币兑美元低估更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一份核心因素。但是2003年12月8日,发改委主任马凯在纽约却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结构性、转移性和互补性的,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由此,汇率成了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争议点之一。

中美之间的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贸易的互补性也会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影响:

1、美中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2001~2003年,中国无论是在GDP总量还是在人均GDP上都与美国相差很大。正式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易耗性产品如纺织服装业、原料制品等方面对美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美国对华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气机械及设备、电子电机等方面。

2、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决定了两国经济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美两国的经济间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这样中美两国一方面出口产品就与另一方进口产品相吻合。因而中美两国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与实现规模化生产就可以为双方带来较大的利益。正式贸易互补性使得中美两国经济能取长补短,从而避免跨国同行业过度竞争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

3、中美两国间经济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据定了两国间贸易逆差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国对华出口主要是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美国从华进口的多是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此可见,现阶段中美两国经济处在不疼的发展水平上,两国产业间垂直分工和协调性显著,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看,这是双方市场需求的反映,体现出中美经济与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

性,并不存在直接与美国产品水平性竞争关系,因此,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英气的美中贸易逆差是自然的它不应成为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的争议焦点。

在处理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上,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1、中国要力促美国调整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美国出口产品结构来满足中国市场新的发展需求,并强调美国应该放松高科技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否则,美国对华出口难以增长,美中贸易难以改善。

2、入世后,中国将更多的面临着世贸成员国的多边贸易压力,而非来自美国的单边制裁。在此新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加快其贸易政策和法规调整,尽快遵从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使我们扩大开放与贸易的唯一选择。

3、理论上已经正式中美双边贸易逆差失衡是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引起的,它不应该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

中国在面对世界贸易各国的压力和机遇的时候,想要保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商品出口结构是指在不放弃甚至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的创造和形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

二、健全出口贸易促进体系。出口贸易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健全:1.外贸经营准入管理2.特定商品出口配额的管理3.完善出口退税制度4.完善以外贸发展基金和进口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支持体系。

5、建立晚辈的外经贸信息与咨询服务体系。

6、加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工作。

三、实施对外贸易的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做好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1转变观念,重视对外贸易的标准化工作

2、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注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研究、收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

以上是我个人在找到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这个题目的基础上,查找了相关书籍后的读书笔记。

参考书籍:《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彭红斌著

《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王厚双刘向丽著《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沈国兵著

下载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

    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 中国的对外贸易 (2011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三、中国外......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1、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说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答:必要性: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所要求......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出口退税: 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外贸值(进出口 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GDP的比值,它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2.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 完全竞争条件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世贸组织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2011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名词解释: 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按照交易总价值相等原则,以商品交换商品的贸易方式。科技兴贸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它以政府的服......

    闽南理工学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试卷C出卷

    绝密★启用前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4、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闽南理工学院考试试卷(C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