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园区的必要性
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安阳市把专业园区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载体。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中,明确在安阳县瓦店乡建设蓄电池集中区,在此形势下,瓦店乡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加快乡镇经济的发展,规划建立“瓦店新能源电子产业专业园区”。
一、建设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的优势
1、区位优势
瓦店乡位于安阳县东南部,乡内地势开阔平缓。紧邻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南林高速贯穿全乡,并设有出入口,省道永定公路贯穿全乡南北,高辛公路贯穿全乡东西,便利的交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瓦店乡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优势
安阳市政府2013年发布的《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安政办〔2013〕7号文)明确提出了以安阳成翔电器有限公司为主导,投资12亿元,到“十二五”末建成年产600万KVAh新型蓄电池产业园区。
3、劳动力优势
瓦店乡劳动力数量大,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安阳市新能源电子产业园区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保证,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是安阳市新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可靠的优势。
4、基础设施优势
园区内已经入住企业,而且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外网铺设至园区内,其他企业可以直接入住。
二、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主导产业
新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快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产业的发展,蓄电池作为风能、太阳能必不可少的储能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储能用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产品。根据“安阳市“十二五”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瓦店蓄电池集聚区的建设,把现有18家企业整合为8家,以成翔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集团化、联合化、协作化良性发展模式,围绕做精做专优势产品,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蓄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为安阳市光伏产业链条延伸和终端开发应用提供保障。
本工业园区将以储能用新型大容量高能蓄电池为主导产业,入驻成翔新能源公司、安阳箭马电源有限公司、安阳飞海电源有限公司、安阳涛升化工有限公司、内黄飞虎电源有限公司等蓄电池企业。同时扩展蓄电池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引进太阳能照明、太阳能储能控制、逆变电源等企业入驻,搭建一座新能源行业的产、学、研平台,推进企业实现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成
套化和系统化,争取建成我市、我省一流的专业园区。
三、建设瓦店新能源电子产业专业园区的意义
瓦店乡以农业为主,基本没有工业企业,富余劳动力较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园区的建设必将带动瓦店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事业繁荣,社会和谐。
1、可以更多的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园区建成后,园区内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当地村民就近做工创造了便利条件,增加工资性收入。
2、可以更多的提高村民的收入。
园区建成后,将会需要大量的相关配套服务,比如出租房屋、餐饮、商贸等,这也为村民提供了新的从业机会,增加收入。
3、可以更多的整合村庄集体土地,集约利用。
园区的建设,可以吸引村庄现有企业入园,提高管理和经营档次。同时节约出来的土地,村集体可进行重新规划使用,提高集体收入,增加对农民福利补贴。
4、可以更多的提高村集体房屋和土地的价值。
园区的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周边环境的品味,打造经济发展的态势,迅速提高村庄整体的土地价值,为村集体进行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5、可以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园区的建设迫使农民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从落后的土地耕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机会、有岗位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从事新行业,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6、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经济因工业而强,城镇因项目而兴”。在繁荣经济过程中,促使城镇改造更新。园区的建设必将带动瓦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工业园区使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成规模地增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瓦店新能源电子专业园区建设不仅会带来镇域和村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本地区未来发展商贸、旅游、居住和生态园区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将彻底摆脱传统的身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第二篇:园区建设心得体会
舞阳河畔绘蓝图,飞凤山上谱华章
——在飞凤科技产业园区征拆工作中的体会
我县地处全国西部贵州东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但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在开放上,开放落后在园区建设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不仅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而且也是牵动对外开放全局的关键性措施。发展园区经济在我县对外开放大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县委县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和“两推一加”的主基调,地委行署提出的 “两圈两带”的思路下,提出了 “黔东新型工业重镇、中国箫笛名城”、“黔东经济发展极”和“一区四园”的思路,咬住发展目标,大胆进行规划,使产业发展向园区聚集。于是着力打造平溪镇的飞凤科技产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我作为平溪镇的一名员工有幸成为飞凤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下面就我在飞凤工业园区征拆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征地前的宣传工作
土地是农业之本,世代务农的老百姓,一旦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生存之根本。工业园区的建设,土地是其先决条件。我镇的飞凤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向野鸡坪村、泡木龙村、平溪村和皂角坪村征用大量田地。征地前的宣传工作是必经阶段,宣传工作的力度事关征拆工作的进展。我们在征地前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如发 1
宣传单,组织召开征求意见的讨论会,播放宣传片,深入村民家中调查走访。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工业园区建设为之所带来的利益,理解政府实施工业园区的良苦用心,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前景,真正使之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转变到现代工业生产观念上来。这样一来,所涉征地范围内的老百姓乐于征地,真心实意支持政府的发展战略。
二、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
征地拆迁是近年城市发展涉及到大难题和大问题,有诸多矛盾存在。有老百姓对政府的抱怨和不理解,有老百姓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纠纷。在征拆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协调组,专门解决矛盾纠纷。对政府的抱怨和误解,耐性说服,使其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所带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其自身的利益。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力争达到双方满意,握手言和,共谋发展。在此间共化解矛盾纠纷多件,使征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此而取得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征地一千多亩的高效成果。
三、有能打硬仗的征拆队伍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我县夏季呈现持续高温天气,为了使飞凤轻工业园区能尽快开工建设并如期投入使用,征拆组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野鸡坪坝子上的田间地头,牵动着手中的皮尺,一丝不苟的测田量地。尽管太阳晒黑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认真工作的情绪。工作中为了方便园区内被征地的群众,满足群众的要求,工作人员做到细心和耐心,并
时常加大工作量。正是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工作队伍,才有工业园区建设的高效成果。
四、征地补偿资金的筹措到位
“9.28”飞凤山轻工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得以如期举行,除了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平溪镇党委政府高效有序的工作,征拆工作人员和村支两委的辛勤付出之外,更大程度的得到于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群众为什么会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征地补偿资金的筹措到位,正是征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老百姓土地被征用,不能打白条,要兑现,否则一切工作无法开展。征拆组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土地补偿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同时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打造工业园区的决心,赢得了老百姓积极支持。
五、后期政策的及时出台
随着征拆工作的不断推进,老百姓对田地被征收后存在很多后顾之忧,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款很难维持今后长期的生活,难以顾及到子孙后代。有些群众不愿意领取田地补偿款,要求政府解决今后的生活来源。这些合情合理的要求,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解决。工业园区建设后期扶持组工作人员把县委政府针对被征地的老百姓即将制定政策,向群众积极宣传。特别介绍了我县即将出台解决该区养老保险与被征用地在二轮承包后的补偿政策,这样一来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飞凤工业园区征拆工作人员,深感工业园区建设的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深感征拆工作经验的
缺乏。以上是我在征拆工作中对工业园区建设肤浅的认识,我深信工业园区建设有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倾注、有工业园区建设者齐心协力的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一定会加快,园区经济一定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让我们共同见证玉屏工业园区经济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的几点探索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的几点探索
目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成功实施4000亩,园区规模基本呈现,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顺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科学规划,功能定位准确。
园区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规划实施1万亩,分两期建成,一期建设4000亩,二期实施6000亩。通过“一街、一廊、八大板块”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发展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现代农业,深挖文化资源,大打“长江”牌,将园区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革命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充分发挥园区带动辐射作用,实现建设1万亩、带动5万亩、辐射20万亩的目的。
二、转变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园区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12.5公里水泥路干道建设,新建便民道、生产作业道37公里;安装变压器3个,新建提灌站2个;新建(改造)渠系约30公里,新建水利设施150余处。整合资源,通过涉农项目打捆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网路建设。二是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按照“农户→村委会→园区管委会→业主”的程序,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流转土地面积4000亩,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11份,使土地集中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业主和大户手里,着力发展规模高效的现代农业。三是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产业企业。园区大棚蔬菜种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已发展设施大棚蔬菜126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300余亩,成功培育科信达水产养殖、绿康种植等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年总产值近2亿元。四是以科技为支撑,走“科技兴农”之路。引进台湾碧秀苦瓜、韩国小海椒等优良品种,采用滴灌、“气味捕虫”等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模式。新建集育苗、生产功能的职能控温、控光温室大棚1个。
三、文农联姻,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一、三产业发展,深挖文化资源,着力将“范长江”故居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革命爱国教育基地;打好“长江”牌,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长江文化产业;积极申报故居旅游景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和以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园区走文农联姻发展模式。
四、机制创新,维护各方利益。
一是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机制。成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流转费采取“分类+浮动+保底”相结合的制度。根据土地实际亩产,实事求是地分类制定了流转费,其中:田地按照每亩每年800斤水稻计价,土地按照每亩每年800玉米计价,自留地参照田地执行,价格标准以国家最低保护价为准,承包费的支付随粮食价格上涨而涨。为防止粮食价格下降给农户带来损失,同时规定了每亩田、土均为700元/年的最低保护价,保护农民收益。二是创新劳务培训、用工机制。为有效吸纳农村失地剩余劳动力,要求业主用工聘用当地劳动力,并成立劳务配送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对当地剩余劳动力进行分组管理,实行“自主劳务”与“轮班务工”相结合,规范业主用工秩序,保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开展农村劳动力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据统计,园区农民就地劳务年收入达4000——10000万,加之土地流转费收益,比传统的分散经营年收入增加1000——6000元不等。三是创新农业设施管理、使用机制。园区规定业主承包期满退场的,土地上生产设施全部归当地村社所有,用于农民后期自主发展规模高效的现代农业。四是创新扶持、管理机制。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筑巢引凤,引进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的业主入住园区,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帮助业主创业致富,最终达到“园区带业主、园区带农户、业主带农户”的致富目标。
在下一步工作中,园区将进一步规范管理机制体制。继续抓好土地流转、业主引进、产业培育等各项建设任务。整合园区建设和其他各项涉农项目,着力搞好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力鼓励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规范专合组织运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园区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示范样板园,不断探索川中丘区现代农业发展成功途径,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第四篇:园区建设卓有成效
(二)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随着我县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强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成了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平台,对我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现意义。2009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把规划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同时争取市委的支持,把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高配为副处级单位,组建了一套强有力的班子。一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成立了县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从全县选调了15名思想积极,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进入园区管委会,扎实开展工作。二是前期工作推进有力。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镇雄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工业园区预算了专门的发展资金,保障了园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县经科局等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相关报件,逐级审批,顺利通过了省工信委的严格把关,较为规范地完成了园区的规划工作,为今后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园区招商扎实有效。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园区及相关管部门主动出击,先后引进江苏雨润、福建新同兴针纺织、台州水晶芯片加工、香港威力淀粉加工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逐
步落地建设,必将促进镇雄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用地指标喜获审批。通过县国土部门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园区建设用地第一批指标320亩工业用地喜获审批,为引进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建设条件。五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华电镇雄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火电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东源集团的3个重点煤矿进展顺利。其中,塘房矿井已经拿到了路条,这个成绩也是来之不易,说明我县的煤电、煤化工工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第五篇: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八滩镇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8月31日)
八滩镇位于滨海县中东部,S327、S5008、S226和县道坎振线贯穿境内,西距沿海高速20公里,东距滨海港口15公里,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辖有22个村(居)、14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近9万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定建设的滨八产业园,给八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按照滨八产业园的总体规划要求,着力实施八滩创业园的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度,园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5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85.3%;实现工业增加值6.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69.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5.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8.2%;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83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8.2%。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我们严格按照滨八产业园的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加快园区主干道路的建设步伐,拉开园区建设框架,引领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镇又投资近800万元,在金八滩大道南边新建3条道路:第一条是连接金、银八滩大道,总长1470米的民富路,目前主路已经铺设完成,正在进行两边的给排水管道铺设以及绿化、亮化工程;第二条是连接自来水厂、金八滩大道的解放北路,是镇区原解放北路的延伸段,总长382米,目前路面也已浇筑结束,即将进行给排水管道铺设工作;第三条是连接5008路、金八滩大道的河东路,总长540米,目前已经开始铺设路基,预计在9月底竣工。3条道路建成后,以金八滩大道为主轴线,金八滩大道以南形成了5个块状的建设区域,提升了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同时,加快园区内 1
建成道路的给排水主管道铺设,加强园区的美化绿化,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力争建成花园式的工业园区。今年,投入近200万元,完成了金、银八滩大道的绿化工程。同时,投资150万元,对S226线新城区段道路进行绿化,目前已经完成了路两边的道板砖铺设任务,绿化在9月中下旬进行栽植。
二是项目建设到位。我们按照滨八产业园的建设要求,不断加大八滩创业园的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企一策、定企定人的要求,实行一企一个班子成员、一个服务团队,加大园区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园区内共有在建项目7个,其中中科保健品项目:已有15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成,另一幢75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完成基础铺设工程,预计9月下旬进行设备安装,11月底投入生产;尚锋机械项目:已有75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3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成,预计10月初进行设备安装,年底前投入生产;苏福汽车配件项目:2幢计6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主体已经封顶;鹏润塑料项目:4幢计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也已封顶;福泰纺织项目:3幢近1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其中2幢6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有望9月中旬主体封顶;飞机模型项目:2幢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汽车修理项目:1000平方米的车间也正在建设之中。可以说,目前园区的整个在建项目正在按时序进度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预计全年园区可建成标准厂房65000平方米,园区标准厂房面积累计达到30万平方米。
三是招商引资到位。按照滨八产业园的总体规划,以及八滩创业园的园区定位,按照镇区已形成的“纺织服装、白酒酿造”等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不断加大特色产业招商力度,在原有工业招商队伍不变的基础上,我们又新增调4名同志充
实到招商一线;同时,加大信息的收集力度,以及在手信息的跟踪洽谈力度,扩大外出招商批次和时间,党政主要领导轮流外出招商,招商一线人员长期在外招商。1-8月份,我镇已经签约了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收集到亿元以上项目信息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信息2个,正在抓紧跟踪落实,园区新进企业达到28家,形成了以伟新服饰、华圣纺织、美逸家纺、震洲酒业、玉醍醇酒业等一批纺织服装、白酒酿造的龙头企业。
四是企业服务到位。在做好在建项目手续办理、矛盾协调的同时,加大已生产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镇区企业做好招工工作。今年,在做好春节突击招工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夏季(7、8、9月份)“两后”毕业生突击招工竞赛活动,服务好现有企业。1-8月份,共为全镇企业招收工人近1000人,其中两次活动为伟新招工近500人。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园区服务中心,根据伟新公司企业的需求,我们将其中的8套租给伟新做宿舍,更好地解决了伟新公司招收工人的住宿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服务好镇区企业,我们通过优越的学校资源,吸引更多的工人选择到八滩来打工。在现有的四星级高中、省级实验小学、新建的幼儿园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按照县滨八产业园的整体规划,将S226线西侧的八滩二中搬迁至新城区,学校面积达70亩,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是原来学校的三倍,建成后的八滩二中,将是滨海的一流初级中学。
五是项目用地储备到位。在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的同时,我们按照县滨八产业园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推进园区规划内的土地征用进度。为了做好征地工作,我们集中力量,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干部、园区所在地的村组干部,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党员、村民小组长等座谈会、对话会,做好入户宣传。制定出详细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严格依照程序履行征地手续。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及付款方式写进“意见书”“协议书”,与村民见面,逐家逐户做好征求意见书、房屋拆迁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并登记造册,按规定足额兑现各项补偿费和补助费。1-8月份,已经完成了近500亩土地的征用任务,目前,五醍浆酒厂扩建项目的200多亩土地正在签约之中。预计今年年底,园区的面积可望达到1800亩。
六是集镇建设到位。我们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集镇建设来推动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目前,新城区已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40000平方米。其中:新行政办公区、新概念商住一期、万豪小区等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金八滩新城二期、新城商业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主体已经竣工;老镇区共投资了近2亿元,新建了阳光金城、天泉小区等一批重点工程。截止7月份,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的瑞荣装饰城、永泰房产、泰立房产、蝶湖湾小区等4大工程,都已完成了主体建设。集镇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打工族回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镇区部分企业的用工难题,吸引了很多的企业到八滩来考察和投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县滨八产业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大、做强、做特八滩创业园。一是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通过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园区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八滩投资;二是不断加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挂牌督办,每周公布建设进度,对建设进度效果不明显的项目,邀请投资商进行会商,规定时限进行整改,确保所有在建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三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打造“纺织服装、白酒酿造、铸造加工”特色产业园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大、高、外的项目,集聚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使特色园区的效应进一步明显;四是不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在做好已引企业用工服务的同时,加大在建项目的服务力度,尽快帮助福泰纺织品、飞机模型等企业办理好土地使用、环评的等相关手续,确保企业按时投入生产;五是继续加大园区内项目土地的储备,按照滨八产业园的规划,积极做好规划区内土地征用的前期工作,按照招引项目的要求,有计划的进行土地征用,确保引进项目能按时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