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供应链能力
制造行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供应链建设,行业的供应链水平已大幅提升。但与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供应链的收益却与预期相差甚远。物流规范化和信息自动化的建设,虽说是有一定成效,却远远低于企业的期望,甚至有些时候,规范化的物流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成为了企业的新负担。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认识误区,缺少符合企业现状的规划性和统筹性。
从供应链历史看信息化的作用
供应链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也就是对这三条流的有效管理,使其互为助力,进而提升供应链绩效。
从人类社会第一次以物易物的交易伊始,供应链即初现端倪。只是当时的供需结构简单,只能算是萌芽状态,直到大规模贸易的出现,供应链才真正出现。
从古到今,我把供应链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供应链时期,以中国的古丝绸之路和欧洲的大航海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手工作坊,难以规模化生产),物流能力差(畜力为主,运输周期长,运输量少),信息传播困难(路人间口耳相传,辅以信鸽、驿站传递等方式),供需双方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无法有效的组织供应和需求的同步,交易风险大,商品有时奇货可居,有时又无人问津。所以古代供应链时期,由于信息流动性和准确性差,是没有供应链管理的。
第二阶段是近代供应链时期,以欧洲工业革命为代表,社会生产从手工作坊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生产力极大提高,同时出现了火车、蒸汽轮船等更高效的物流工具,固定路线的邮件传输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到19世纪30年代,电报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更是实现了一个飞跃。
近代供应链,依赖物流能力和远距离通讯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企业主要关注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新市场的占领,供应链管理需求并不迫切。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手段,只能对局部供需关系进行初步的人工管理,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第三阶段是现代供应链时期,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企业制造能力和生产控制能力再次实现飞跃,供应链企业之间地理上的距离也被极大的消除,供需协同,以及更进一步的制造协同已成为供应链的特点,全球化的大生产时代已经到来。
现代供应链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促使供应链结构和关系也随之变化,供应链过程中的物流结构更趋复杂,信息流内容也随之越来越复杂,这都使得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成为迫切需求。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使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
现代供应链管理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进而组织引导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使供应链过程流程化和标准化。同时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整体结构,使其进一步契合企业当期业务现状。
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化系统,即是提供企业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组织管理的工具和平台。
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该有序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其中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该与企业当前的供应链能力相适应。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根据企业供应链能力的发展,可以分几个层次逐步进行。
1、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
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是以ERP为代表,包括MRP生产计划、mes制造执行控制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管理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同时将为外部供应链提供数据基础和业务协同基础。
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正如建设高楼大厦的第一步,是建立牢固的地基。没有这些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企业是难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而只能在供应链中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很多时候,供应链对这类企业更多的是负担而非助力。
所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开始。
2、企业供应链集成: 供应链是企业与业务伙伴的集合,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把企业和众多的业务伙伴连接在一起。正如EAI把企业的多个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供应链集成帮助企业实现与业务伙伴的系统集成,为供应链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通道。
目前,实现企业间业务系统集成的成熟可靠方案就是EDI连接。EDI技术由底层的安全传输协议、使用标准数据格式进行业务数据组织的报文、通过多个EDI报文交互过程构成的业务流程三个方面组成,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业务数据、基础业务流程的集成。EDI技术通过安全、高效、自动化、接近实时的报文传输,为供应链业务自动化提供了数据高速公路。
近年来,国内大量制造企业正在实施EDI连接,特别是汽车行业,由于整车厂推行AIAG的MMOG标准认证,其中F3条款要求一级供应商与整车厂实现与EDI对接,供应商纷纷上马EDI实施项目。但在实际情况下,供应商端的EDI报文还是以Excel文件格式进行人工处理,这既不符合F3条款(要求数据与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自动化集成),也不符合EDI的初衷(EDI是Application to Application),并且将直接降低甚至消除EDI连接为供应商带来的效益。
3、企业供应链协同系统:供需协同与制造协同已成为当前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企业间有效的业务协同,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而更进一步的设计协同也正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基于邮件+电话的协同方式,严重依赖于特定人员之间的联系,因为效率差,跟踪困难,难以流程化等原因,已经不适合当前供应链协同的要求。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与业务伙伴间的协同。
常用的业务协同系统包括基于订单协同、物流协同的供需协同系统,基于JIS的制造协同系统,基于项目管理的设计协同系统。
供应链协同系统要求供应链企业间高效的响应,需要基于EDI的数据集成和基于Web的协同平台这两层架构一起支撑,缺少任一层面的支持,会极大影响协同效果。
4、企业供应链可视化系统:供应链是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供应链的日常管理就是异常监控和处理,可视化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供应链过程中的异常,并介入处理。
同时,通过可视化系统,企业可以发现供应链流程中的瓶颈所在,进而进行流程再造,调整供应链结构,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供应链可视化系统可以针对业务执行层面,风险管控层面,流程优化层面,但其依赖于供应链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的支撑,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构建供应链平台的几个建议
不要盲目进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企业业务系统在供应链端的延伸,没有内部业务系统的支撑,供应链管理系统正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在尚未完成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之际,不妨把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放到内部业务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上。
尽量购买服务,而不是购买软件和硬件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服务于众多业务伙伴的系统,其面向的用户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并且系统应用水平差异显著。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并且具备足够的用户支持能力(Help Desk)。这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维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购买服务意味着同时购买了企业级的安全服务和运维支持能力,这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系统运营与支持水平。
购买服务,可以更加快速的上线系统,帮助企业更快的得到投资回报。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业务。
总之,企业应专注在供应链业务和协同上,把其他部分交给可靠的服务提供商来处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你只需要做好你的专业。
第二篇: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北京唐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一、系统概述
党建信息化系统是是由国信办、中央党校联合中办、中组部、商务部、国资委、唐朝公司共同组成的《信息化与党的建设》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唐朝公司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信息化与党的建设》课题组调研和研究工作、唐朝公司也是中央党校承办中组部远程网课题的参加者,以及国资委《信息化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课题的委托单位,完全形成了党建信息化方面有权威的专家和顾问团队
《信息化与党的建设》课题组研究论文曾提交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班子,并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务院信息办、中共中央党校《信息化与党的建设》课题组作为主办单位都在积极推进研究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换。中组部提出的2007年—2010年中央组织工作发展规划中,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作出详细安排,并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保障投入,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局也准备根据中组部的要求制定推进中央企业党建信息化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在189个中央企业中推广使用《企业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二、系统功能
1、党委工作管理子系统
1)企业党委工作管理子系统主要对党委的重要会议、统战工作、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进行管理,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对会议进行事前通知,方便、快捷。对党委部署的工作计划进行监督、监控、掌握工作计划的执行结果。在使用手机短信功能时,企业需要增加手机短信发送设备。
2)主要功能包括: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员代表大会、党员代表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党委工作计划、党委工作总结、党内重大活动、组织创先、个人争优、统战工作、领导成员、团体统战对象、党课以及相关统计查询等。
2、党支部工作管理子系统
1)党支部工作管理子系统主要对党支部的重要会议、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1 北京唐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进行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对会议进行事前通知,方便、快捷。对党支部部署的工作计划进行监督、监控,掌握工作计划的执行结果。
2)同时实现了网上过组织生活,不受地域、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过组织生活,并可以自动生成电子会议记录。
3)主要功能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民主评议、谈心活动、支部工作计划、支部工作总结、支部人员、网上组织生活维护、网上组织生活以及相关的统计查询等等。
3、党员管理子系统
1)党员管理子系统主要对企业内党员进行管理,实现网上缴纳党费。2)建立党员的基础信息,实现对企业内党员的状态进行管理,对党员的培训、奖励、退党、处分等情况进行管理,方便党委、支部动态掌握企业内党员的状态和情况。
3)利用系统实现了网上缴纳党费,打破了以往传统缴纳党费的模式,通过在财务部门建立党员专用账户,党员每月按要求按规定时间在网上对自己的党费进行确认工作,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党费的缴纳,不再受地域地点等限制,如党员出差、出国等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自己缴纳党费。
4)主要功能包括:党员基础信息、人员基本信息、党员的培训情况、党员奖励情况、党员纪律处分、目标管理、出境管理、证明信管理、责任区管理、内部调动、组织关系转入转出、开出党籍、自动退党、死亡等,党费的各种设置、党费缴纳、特殊党费、党费导出以及相关统计查询功能。
4、党员发展管理子系统
1)党员发展是指从有入党志愿的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确认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确认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的考察和转正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实现建立发展党员的全过程的电子档案。
北京唐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2)系统采用工作流模式驱动业务发展,主要功能包括:申请人写入党申请书、申请人写思想汇报、申请人写入党志愿书、申请人写转正申请、指定相关联系人、联系人批阅思想汇报、支部委员批阅思想汇报、确认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察积极分子、确认入党发展对象、确认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考察、预备党员转正以及相关统计查询等。
5、工作部署管理子系统
工作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就上级针对下级的工作部署、管理、监督、监控,并且完全通过工作部署实现各种文件、资料的下发、传送。下级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执行,并把工作结果通过系统直接反馈上去,实现了工作部署双向互动、垂直管理。同时上级部署的工作可以对下级进行监控,并督促其尽快完成。
6、文件夹管理子系统
文件夹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级党组织之间的文件进行管理,如上级党组织的下发文件,下载上传上报文件、下级上报上传文件,下载上级下发文件等等,下设各个分块管理文件夹,包括党委文件、纪委文件、工会文件、团委文件、其他文件。方便用户对相应文件进行查询。
7、网站维护子系统
1)网站维护子系统是将企业党建门户网站网页上的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新闻、党委工作、意见建议等)更新信息集中管理,并根据信息的共性进行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到网站上,通过已有的网页模版格式与审核流程发布到网站上。
2)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按党建门户网站主页栏目)、企业文化发布管理、意见建议发布管理、在线调查发布管理、学习中心发布管理等。
3)网站信息维护管理系统大大减轻了网站更新维护的工作量,将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要录入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8、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是设置系统的基础信息,主要功能包括党组织管理、系统代码字典维护、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等等,是整个系统运 3 北京唐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行的基础支撑系统。
三、技术特点
1、体系结构完全基于J2EE架构
1)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技术所具备的平台独立、高性能、提供标准的系统框架、可控性好以及易于与其他资源结合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电子政务开发平台。
2)J2EE平台独立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Java语言本身的平台独立性,二是J2EE标准的平台独立性。在任何平台上,只要有JVM,就能在不同平台上执行同一个Java应用。J2EE标准的平台独立性使得任何符合J2EE标准的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共用标准的组件。
3)J2EE的平台独立性使程序的移植变得轻松简单。在J2EE中,不需要改动任何源码,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配置,便可将应用程序移植到任意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上。
4)J2EE平台提供了事务处理、对象生存控制、状态维持、并发控制、安全检测、资源共享等系统服务。开发者可以将精力主要放在业务逻辑上,提高了应用的质量和开发的速度。
5)J2EE标准化的框架结构是以分布式的多层应用体系为基础,使J2EE应用具有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在系统的任意层面中可以增加新的功能,而不影响原有的系统。
6)J2EE平台具有其丰富的系统功能,通过JDBC、JTA、JMS、XML、JNDI、CORBA等API可以与几乎所有关系型数据库、事务处理服务器、消息处理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等进行无缝的集成,保护原有投资,为将来的发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2、全B/S操作模式
系统采用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设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只要能上网,用户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系统;同时也简化了系统的实施和维护过程。
3、分层设计思想项目
北京唐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
方案采用MVC模型,独立分层设计实现,把业务逻辑和外部表现分离,简化了多语种支持的实现过程;实现业务层的独立,可以最快速的响应业务逻辑的变更,而不需要对其他部分作变动。
4、使用Web2.0技术的用户界面设计
用CSS2.0、ajax等技术制作的符合web标准的用户界面,从而带来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5、应用数据库选型
Oracle公司的Oracle9i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软件。
6、应用系统设计工具选型 设计工具使用Rational Rose。
7、技术开发工具选型
使用开源的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
8、网页特效设计工具 1)Flash 5.0 2)DreamWeaver 3)FireWorks 4)PhotoShop 5)FreeHand
9、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采用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进行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结合Rational Rose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阶段的软件开发工作管理。使用TestDirector进行测试工作的管理。
10、系统中用到的技术 1)XML, SOAP, HTTP, WSDL 2)ava,jsp,js 3)Web Services 4)j2ee 5)css、ajax 6)sso 5
第三篇: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一起,在教育局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培训,聆听了王教授、曾院长等三位名师的讲座,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能力得提升
聆听了王教授的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注重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曾院长的讲座,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她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各学科的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我深深体会到:必须站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角度,融会贯通曾院长的讲座内容,不断学习、消化,对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将电子白板代替黑板,更不能被技术捆绑。教育信息化在两个课堂的建设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两个课堂的建设做好做实,使教育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真正达到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四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陈圣,闫昱,熊泉,雷雳,张建,吴黄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大力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获得他们最先进的东西。因此,只有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形成自主创新雄厚的技术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人才;政策体系;技术
一、引言
研发所取得的成果也反映在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据上。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如:IBM公司2000年有2886件发明专利,2001年增至3411件,2002年为3289件。
我国企业2000年全国企业职务发明专利为1061件,2002年为1461件,即在2002年我们全国专利总额只占到IBM一家企业当年专利数的44%。这表明,我们自主创新之路还任重道远。
除专利外,我国每年科技成果约有3万项,但只有20%的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而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极少,只有5%。重要的不仅在于成果数和专利数的多少,更要看这些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以提高一国经济的科技含量。
看到这些我们国家与国际上的差距,那我们应当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其来源有如下三种:
第一,需要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研发实战提高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研发成果才更易于向商品转化。
第二,注重招聘外来人才。这是壮大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更是外来经验“为我所用”的捷径。美国在战后20年间引进了外来高科技人才达40多万人,其中华裔占1/3。硅谷有7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其中约有2000家由华裔创办或经营。难怪有人甚至认为: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成其为硅谷。
当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争夺战国际化、白热化形势的紧迫性,我们必须有力地创造真正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客观环境,以吸引强国战略所需的有用之才。否则,人才流失要比有形资产流失带来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第三,企业通过并购或战略联盟形式不只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还要想到这是获得被兼并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成本最低的办法。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收购休斯电子公司,以及其它很多公司,获得了大量有用人才。
(二);加强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
对于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有关国家的政策体系,那么其重点就是如何去完善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
第一,加大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力度。在我国,企业创新的资金几乎完全依靠企业的内部资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占82.8%,金融机构贷款占9.3%,政府资金占3.4%,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占0.8%和3.7%。小型企业创新经费中政府资金约占3.7%,中型企业为3.4%,大型企业为3.2%。
以上数据很明显的说明了国内企业创新的难度之大,严重缺乏政府有关政策体系的支持。第二,人才政策。在影响企业创新的诸多因数中,人才排在第一位,包括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素质人才。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虽然有把创新做为重点,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过落实。就我们国家的学生而言,几乎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各种考勤制度中也几乎看不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
加大企业中对人才的奖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中股权激励最重要,其次是盈利提成,再次是提拔和一次性奖励。也有企业认为收入水平和事业发展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企业采取的人才激励机制主要是增加固定收入和奖金(或提成)。
第三,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对企业专利保护的税收,鼓励企业对公司专利的申请保护。
(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关系进入新的调整适应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适应温饱型消费向满足小康型多层次、多元化、富于变化、选择性强的需求转变;生产与投资的关系从适应粗放型数量扩张向集约型增长和技术设备大规模更新的需求转变;产业结构变动率大大提高,工业
化开始进入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新兴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有一个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调整适应期,各个产业部门和企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急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所有这些表明,企业要适应新的环境,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构筑和保持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实现二次创新。从浙江乃至全国企业的现实条件来看,主要途径应是引进再创新。即使是国外大企业,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可能都居于领先地位,往往也采取先购买其它公司的专长技术,进而再创新的策略。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形式,因企业而不同,如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中出现的“组合创新”,也是一种好形式。这种形式是以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为主,从获取信息、选择产品着手,寻求技术源,把技术、资金和生产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完成创新过程,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企业技术创新要解决好能力和动力两方面的问题,既要有资金、技术等投入的能力,有创新的人才;更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有利的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建立有利于创业投资的融资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实施必要的政策优惠,摒弃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的潜能发挥的价值标准和落后习俗,形成鼓励创造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加强企业创新的动力
动力制导系统包括:制度推力、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家创新意识与精神、企业生存压力、市场需求。
两个动力
动力一:业务与技术融合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正成为创新的首要途径。80%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至关重要,但只有51%的企业认为他们成功地把技术融合于广泛的领域。很多企业仍然在为有效地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而绞尽脑汁。这一融合差距(29%)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广泛存在的(34%)。
如前面提到的,许多中国企业实施了ERP等系统,并提高了运营效率。但IBM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充分发挥ERP的优势。人们大都把ERP定位为IT项目,却对业务方面的需求关
注不足。因此,技术系统与业务战略、业务模式之间缺乏联系,成为中国企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难以缩小融合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具备必要技能的人才。一家中国家具零售企业试图开展在线销售活动,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我们的能力不够。我们有零售业务专家,也有一些懂信息技术的人,但我们找不到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来实施这个项目。动力二:由内而外的协作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有效的创新必须走出企业的研发部门,向业务伙伴、客户甚至整个产业生态链延伸。中外企业CEO们对协作重要性的看法主要有两点:首先,内部协作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其次,外部协作意义重大,创新思维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外部,当然其意义远不止如此。
无论何种情况,凡是两家或多家企业通力合作达到共赢的做法都被称为协作。而且,协作的领域也不仅限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实际上,中国的CEO们不仅重视外部协作,还把企业内部跨部门、跨职能的协作视作创新动力。国有企业对此感触尤深,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所有制结构时,内部的协作尤其重要,很多企业在积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加强内部协作,实现全公司更有效的运营。
创新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里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核心问题。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在提高我国处于国际上的地位,落实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石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
培训心得体会
5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会,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朱玉民教授的讲座,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聆听了朱教授“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5、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朱教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各学科的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5月18日,罗局长精辟的总结报告,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站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角度,融会贯通朱教授的讲座内容,不断学习、消化,对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将电子白板代替黑板,更不能被技术捆绑。教育信息化在两个课堂的建设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两个课堂的建设做好做实,使教育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真正达到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20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