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企业环境应急能力?
如何提升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在当前环境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已成为共识。现实中,企业的环境应急工作虽然得到显著改善,基本能够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编制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物资器材准备不足、应急演练变成排练等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环境应急质量,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应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企业只有科学筹划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突出针对性问题下力气,才能扎实做好环境应急工作。那么,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具体来说,就是要严格依据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纲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科学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工作。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潜在的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预测环境风险。编制应急预案既要有的放矢地判断可能出现的重要环境问题,又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符合环境应急实际的具体应对措施,做到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不漏节点,力求全面科学预测到位,应对措施得力到位。
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应以满足解决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是抓好环境应急响应工作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环境应急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应结合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积极购置充足的环境应急器材,力求应急物资器材的储备合理到位。例如石油、化工、制药等危险化学品行业要购置活性炭、隔(吸)油毡、防毒面具以及防护衣、照明器材等必备的环境应急物资。要在应急物资器材的储备上做到量足、实用,以满足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应购置储备一些通信器材,保证一旦出现环境应急事件时,能够保障指挥工作正常运行,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环境应急演练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为背景,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未来环境应急的一切制胜之策都需要通过之前的环境应急演练来积累经验和寻找答案。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经常忽略环境应急演练这一重要环节。还有的企业把演练变成摆练、演练变成排练。这种不动真、不较真的演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真正出现环境突发事件时,没有实际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环境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时,要紧贴区域、企业生产工艺可能出现的重大的环境问题,设置逼真的情况搞演练要紧紧围绕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抓环境应急演练,突出实战性。找对策,使真招,用真劲,只有这样抓演练,才能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突发事件。
第二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陈圣,闫昱,熊泉,雷雳,张建,吴黄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大力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获得他们最先进的东西。因此,只有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形成自主创新雄厚的技术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人才;政策体系;技术
一、引言
研发所取得的成果也反映在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据上。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如:IBM公司2000年有2886件发明专利,2001年增至3411件,2002年为3289件。
我国企业2000年全国企业职务发明专利为1061件,2002年为1461件,即在2002年我们全国专利总额只占到IBM一家企业当年专利数的44%。这表明,我们自主创新之路还任重道远。
除专利外,我国每年科技成果约有3万项,但只有20%的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而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极少,只有5%。重要的不仅在于成果数和专利数的多少,更要看这些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以提高一国经济的科技含量。
看到这些我们国家与国际上的差距,那我们应当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其来源有如下三种:
第一,需要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研发实战提高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研发成果才更易于向商品转化。
第二,注重招聘外来人才。这是壮大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更是外来经验“为我所用”的捷径。美国在战后20年间引进了外来高科技人才达40多万人,其中华裔占1/3。硅谷有7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其中约有2000家由华裔创办或经营。难怪有人甚至认为: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成其为硅谷。
当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争夺战国际化、白热化形势的紧迫性,我们必须有力地创造真正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客观环境,以吸引强国战略所需的有用之才。否则,人才流失要比有形资产流失带来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第三,企业通过并购或战略联盟形式不只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还要想到这是获得被兼并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成本最低的办法。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收购休斯电子公司,以及其它很多公司,获得了大量有用人才。
(二);加强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
对于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有关国家的政策体系,那么其重点就是如何去完善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
第一,加大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力度。在我国,企业创新的资金几乎完全依靠企业的内部资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占82.8%,金融机构贷款占9.3%,政府资金占3.4%,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占0.8%和3.7%。小型企业创新经费中政府资金约占3.7%,中型企业为3.4%,大型企业为3.2%。
以上数据很明显的说明了国内企业创新的难度之大,严重缺乏政府有关政策体系的支持。第二,人才政策。在影响企业创新的诸多因数中,人才排在第一位,包括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素质人才。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虽然有把创新做为重点,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过落实。就我们国家的学生而言,几乎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各种考勤制度中也几乎看不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
加大企业中对人才的奖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中股权激励最重要,其次是盈利提成,再次是提拔和一次性奖励。也有企业认为收入水平和事业发展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企业采取的人才激励机制主要是增加固定收入和奖金(或提成)。
第三,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对企业专利保护的税收,鼓励企业对公司专利的申请保护。
(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关系进入新的调整适应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适应温饱型消费向满足小康型多层次、多元化、富于变化、选择性强的需求转变;生产与投资的关系从适应粗放型数量扩张向集约型增长和技术设备大规模更新的需求转变;产业结构变动率大大提高,工业
化开始进入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新兴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有一个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调整适应期,各个产业部门和企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急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所有这些表明,企业要适应新的环境,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构筑和保持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实现二次创新。从浙江乃至全国企业的现实条件来看,主要途径应是引进再创新。即使是国外大企业,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可能都居于领先地位,往往也采取先购买其它公司的专长技术,进而再创新的策略。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形式,因企业而不同,如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中出现的“组合创新”,也是一种好形式。这种形式是以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为主,从获取信息、选择产品着手,寻求技术源,把技术、资金和生产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完成创新过程,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企业技术创新要解决好能力和动力两方面的问题,既要有资金、技术等投入的能力,有创新的人才;更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有利的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建立有利于创业投资的融资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实施必要的政策优惠,摒弃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的潜能发挥的价值标准和落后习俗,形成鼓励创造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加强企业创新的动力
动力制导系统包括:制度推力、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家创新意识与精神、企业生存压力、市场需求。
两个动力
动力一:业务与技术融合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正成为创新的首要途径。80%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至关重要,但只有51%的企业认为他们成功地把技术融合于广泛的领域。很多企业仍然在为有效地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而绞尽脑汁。这一融合差距(29%)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广泛存在的(34%)。
如前面提到的,许多中国企业实施了ERP等系统,并提高了运营效率。但IBM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充分发挥ERP的优势。人们大都把ERP定位为IT项目,却对业务方面的需求关
注不足。因此,技术系统与业务战略、业务模式之间缺乏联系,成为中国企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难以缩小融合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具备必要技能的人才。一家中国家具零售企业试图开展在线销售活动,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我们的能力不够。我们有零售业务专家,也有一些懂信息技术的人,但我们找不到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来实施这个项目。动力二:由内而外的协作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有效的创新必须走出企业的研发部门,向业务伙伴、客户甚至整个产业生态链延伸。中外企业CEO们对协作重要性的看法主要有两点:首先,内部协作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其次,外部协作意义重大,创新思维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外部,当然其意义远不止如此。
无论何种情况,凡是两家或多家企业通力合作达到共赢的做法都被称为协作。而且,协作的领域也不仅限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实际上,中国的CEO们不仅重视外部协作,还把企业内部跨部门、跨职能的协作视作创新动力。国有企业对此感触尤深,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所有制结构时,内部的协作尤其重要,很多企业在积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加强内部协作,实现全公司更有效的运营。
创新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里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核心问题。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在提高我国处于国际上的地位,落实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第三篇: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柴河林业局威虎山饮品公司2012年创新工作汇报
饮品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立足于柴河林区的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的是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打造企业知名科技园区,不断为林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柴河林业局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注入了恒久的动力与活力,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饮品技术已经成为柴河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发展是饮品工作的灵魂,是推进科技兴企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运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促进饮品的整体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一、明确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王敬先局长在2012年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公司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公司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三创一造”活动、促进饮品公司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饮品公司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能够吸纳多种内容的创新创业企业,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孵化基地,努力建设成为柴河林区最大、最具实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饮品公司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和产品层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为柴河林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按照技术创新链做好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按照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形态,饮品公司提出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思路。在成果孵化期,建设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产品层次需求的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孵化区;在孵化毕业企业成长期,建设以标准厂房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区;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建设基础和配套条件一流的产业园区;在企业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扩张期,建设高水准的总部聚集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我们将第一、二、四级载体主要布局在位于局址的南部园区,将第三级载体布局在西部园区,适当配置第一、二级载体,并按照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进程。
一是重点突出加强创新孵化载体建设。通过林业局引导、社会参与,吸引600多万元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孵化器,形成以饮品公司技术创新服务为骨干中心的专业孵化器、多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器群。到2012年底,使山上林场投入使用的入孵原料供应达多家,今年孵化器面积预计将超过产业基地、完成原料基地的聚集,为吸引国内较大企业的入住柴河林区奠定基础。
二是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为山上原料供应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推进集中规划建设以工业标准厂房为主体、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产业园区,并以林业局管委会投资建设为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优惠出租或出售给孵化毕业企业,保证企业尽快投产,降低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逐步建成标准厂房将全面投入使用。
三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饮品公司根据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按照建成空间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园区生活化、环境优美化、社会安全化、科技与人文协调统一的一流综合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今年将投资4000万元,加快厂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是产业承载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将明显优化,产业聚集能力将明显增强。
四是积极推进总部聚集区的建设。为了适应企业规模扩张对产业和动力支撑的高质量需求,展示一流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公司厂区规划整体布局,重点聚集柴河林区山产品的经营结算中心。
三、完善和优化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饮品公司围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成本和风险,不断完善由基础创业服务、中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创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
一是完善和优化基础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品牌、商标、条码等基础硬件,同时代办企业登记、企业代码、税务登记以及其他手续等服务,真正让创业者专注于成果研发和转化。
二是完善和优化中介服务体系。饮品公司积极与专业能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加强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包括税收、法律、财务、审计、战略策划、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
三是完善和优化个性化服务体系。饮品公司不断提高服务的创新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专门组织新闻推介会,扩大产品知名度;专门与投资企业、银行专题推介会,获得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四、加快建设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的成果支撑体系。与大专院校合作,构筑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帮助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了市场,在柴河林区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聚集效应。
二是加大争取资金投入,建立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撑体系。形成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促使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撑体。制定并实施《关于引进高级人才的政策规定(暂行)》001年,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了高级人才居住园区,对部分创业者和高级人才购买住房给予了每套6万元的补贴;对到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每年有计划的拿出经费作为研发经费补助,对企业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专项奖励。用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四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建设冻干食品研发、设公共试验和评价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测试等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
五是积极培育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撑体系。积极建立和培育产权交易市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净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加快建设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事业,既需要从事科技创新人员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宽容。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将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恒久的动力。饮品公司采取积极措施,按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从今年开始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公司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积极在全社会培养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成都高新区围绕让勇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让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支持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是形成支持创新的理念。创新理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公司将通过培育和形成创新理念,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飞跃,使“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每个高新人的自觉行为,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精神在成都高新区蔚然成风。
饮品公司将按照林业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为科技成果和成长型科技企业聚集地,加快建设成为我局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企业之一。
2012年3月12日
第四篇:优化园区环境 提升承载能力
优化园区环境 提升承载能力
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发展引擎,优化园区环境,提升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开发区不断做大做强,是形成各大园区发展“洼地效应”和“虹吸效应”的重要渠道。近年来,xxx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xxx发展战略,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紧紧抓住xxx工作目标,全线动员,上下联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园区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创造了条件,打开了局面。但当前,开发区在用工、融资、技改、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需要政企双方共同努力,齐心解决。
一、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是用工人才缺口大。近年来,用工难是经济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县域年轻劳动力外流、企业岗位要求、薪资水平、用工环境等都对企业用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开发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人才缺口的难题。截止到目前,园区有近xxx家企业反应缺工难题,据初步统计,缺工人口在1300人左右,这主要集中xxx行业,其中xxx缺工300多人,xxx缺工都在200人左右,xxx150缺工人,其他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缺工情况。用工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落户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对未来外来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是企业融资困难多。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园区内中小企业资本、实力相对比较弱,市场知名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由于信用体系建设迟缓,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等原因,导致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手段依然是依靠房产、土地等抵押物,在融资方面难以获得所需资金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技术专利等尚不能用作抵押、质押资产,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据统计,开发区xxx、xxx、xxx等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和融资难等问题。
三是技术改造能力弱。企业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集约利用土地的优势和特点,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更能体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和产量、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结构以传统企业为主,总体呈现粗放型、资源型、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等特点,企业综合实力还不强。在园区企业中,除xxx等少数龙头企业以外,其它绝大多数企业体小力弱、产业链短、产能小。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和趋势下,传统企业要完增强市场竞争力,转型升级是核心,其中技改是关键。企业要完成技改,即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融资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改就显得更加困难。四是行政审批权限小。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上级对税务、土地、规划等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园区机构权利受限,虽然有些事项可在园区相关机构办理但,但须逐事逐项上报“确认”、“审核”的事项的仍不少,导致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经济成本增高。这与开发区要求的观念新、体制优、人员精、效率高等比较优势相差较远。
五是检查督办频率高。在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双重指标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受到检查管理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从宏观角度看,环保和安全生产严格管理,既是经济实行转型升级,同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必须坚持、也必须贯彻落实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传统县域经济领域,由于大多是传统企业,中小企业较多,他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身发展在用工、融资、技改等方面的围困下,企业既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上,更没有更多的资金放在环保改造上。因此,从政企双方而言,都需要面对企业管理难的双重局面。
六是配套建设不平衡。当前,园区各项硬件设施虽适度超前建设,但在公服配套方面仍有不足。园区是商业配套不完善,日常生活不方便。整个工业园区商业主要集中在发展大道与创业大道交叉口处,餐饮、购物等配套数量稀少,且环境不优;二是文娱配套较稀缺,休闲生活不丰富。基本都是企业私有文娱设施,政府投资或商业性文娱设施极度稀缺,广大干部职工休闲生活选择有限;三是防护设施不到位,日常出行不安全。园区交通事故频发路段防护设施不足或没有,如有的重要路口没有灯控,更没有安装诸如减速带或交通指示牌等实施。
二、几点建议
1、强化招工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切实把招工服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计划周全,并将任务分解下达给各单位,列入目标考核,与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严格督查,兑现奖惩,不打和牌。二是宣传到位。通过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参观开发区企业、印发《致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开发区用工需求、招工简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县目前企业发展现状和用工待遇,引导返乡务工人员本地就业。三是创新招工方式。发挥政府组织作用,建立就业资源台帐,进行有针对性招工;组织已在开发区企业就业工人现身说法,做好“以工引工”;组织召开用工招聘会,促进了企业招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扶持力度。对经过准入门槛的入驻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民营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政策、融资环境等方面享受更大的优惠政策。如在环保改造等领域可适当给予资金补贴,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3、扩宽公服类型。逐步完善公服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微量元素”的影响作用,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在商业、商务、环卫、环保、文娱、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扩宽公服建设类型,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4、改革管理权限。赋予开发区相应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行政管理权限,代表同级政府在区内行使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按照事权统一的原则落实管理权限,营造促进企业创业、成长的良好发展环境,使得企业从事生产、投资、经营等各项审批事项均能在开发区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将县级审批权限内事项交由开发区办理预审,报县级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需上报国家、省、市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开发区办理预审,县级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提高行政效率。
第五篇:强化消防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强化消防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小区消防安全,切实提高物业管理公司应急救援能力,近日阳光世纪城管理处组织所属员工在小区内开展了消防培训及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开始前,管理处对有关火灾案例,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知识,消防演习的目的要求和具体方案进行了培训讲解。演习现场模拟火警发生后,消防通讯小组、救护小组、灭火小组、疏散小组、警戒小组根据消防演练具体实施方案中各自职责有条不紊的进行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为提高大家对初起火灾扑救的能力,管理处还组织全部参加人员进行了灭火器的现场灭火实战演练。
此次培训及演习活动,进一步完善了阳光世纪城小区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增强了物业从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对火灾扑救工作的组织、处置、逃生能力。切实提高了在小区业主生命、财产发生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