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永宁 浅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赵永宁 勉县九冶中学 联系电话:***
邮箱:1311341369@qq.com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之一。针对此现状,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制度来解决,留守儿童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突出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做更多的事。【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特殊群体 共同关注
近年来,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之一。针对此现状,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制度来解决,留守儿童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突出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做更多的事。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应先认清留守儿童的情形,分清留守儿童的特点,切实寻找解决方法非常重要。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或近亲属代管,普遍表现出衣食外表与其他学生无异,但普遍受溺爱过多,更多受祖父辈观念影响大,往往与社会新观念或新形势相冲突。这些孩子大多既敏感又自闭,做事自我又极端,内心缺乏安全感,遇事易采用推脱躲避,缺乏主动解决问题,主动与人探讨解决问题的习惯等。但也不是说他们没有优点,他们表现出对传统观念更倚重,对长辈更孝顺,他们认准的事情,也表现出超常的执着等等。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扬长避短!
长期以来,人们对留守儿童关心不够,甚至把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视同仁,没有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拖越大,解决也越来越难。以我愚见,要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要及时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及早地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调整心理,早早地扬长避短,健康成长。而且是越早越好,学龄前阶段好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好于中学阶段,中学阶段好于大学阶段,大学阶段好于进入社会阶段。相反越晚越难解决,甚至一生都无法解决。
第二,就拿现在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教师拥有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时间保证,有近距离观察﹑了解帮助﹑引导的可能,以学习知识这个共同目标为契机.帮助留守儿童,教师应责无旁贷.教师要化目标为更贴心的关怀,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越细小,越自然越佳,要先走进他们的心中,让他们信任教师,愿意敞开心扉,愿意依靠教师。使他们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教师知识﹑观念﹑人格的影响,弥补不足。教师还应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特别是家访活动,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主动寻找帮助他们的突破口,走进他们。另外,我还觉得在校园中,把留守儿童聚在一起形成联动机制,大家互帮互助,建立信任,敞开心扉,把一些常见问题,甚至是普通个例拿出来,大家讨论,共同商议,共同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个别问题,而且也可以起到警示和预防团体事件的目的。
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很突出的大问题。教师必须要深知解决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要相信凭个人的不懈努力定会做出正面的影响,主动寻找突破口去实施。
第二篇:留守儿童心得 赵建国1
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烦恼,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赵建国
第三篇: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
城关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河南省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推进过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
3、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三、项目推进策略
1、完善、整合学校教育网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信息化教育应用平台 在我校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按照市进修学校计算机信息中心的标准完善学校教育网络,添置交换器
服务器等设备,建立校园网站,促进学校网站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应用。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专题培训,以学促教,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我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通过自建、共建、整合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伊川云等软件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3、切实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探索资源平台支持下的学科教学。
一方面利用好东师教育资源库和县课程研修网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在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4、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逐步探究基于网络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将充分利用“区课程研修网”这一网络研修平台和学校网站的平台开发校本网络研修活动,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聚焦课堂,探索各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区、校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益。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相关学段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校领导的信息意识,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协调。
(二)专业保障
项目指导: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学科指导: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学科组长 培训、技术指导: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三)技术保障 市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向学校提供开展应用实验所需的设备配置、系统集成、平台制作、技术咨询、实验指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支持。
(四)经费保障
1、学校项目活动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激励本校人员积极参加项目活动所发放的款项。
2、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奖励基金。该基金主要对在推进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五、项目实施工作日程安排 2017年9-10月
1、学校成立本项工作领导机构,研究整体工作目标及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清理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向区信息部门反馈学校需求。
3、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布置工作目标和要求。
4、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
5、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2017年10-11月
1、学校创建教师应用情况平台。
2、教师在校园网上完成注册,并建立自己的博客。
3、教师培训:Excel在教学统计与评价中的运用。
4、各教研组开展“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讨论。
5、“应用研究”课堂实践 2017年12月-2018年元月
1、各教研组开展学科研讨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
3、职初教师完成信息资源应用的教学汇报录像课。
4、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课件评比活动。
5、各学科教师完成自己的各种资料。2018年3-4月
1、自查信息化试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2、各教研组、学段分管领导分别完成教研组、学段研究情况阶段总结。
3、学校全面总结信息化推进工作,对教师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2018年4-5月
1、继续进行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
2、各教研组制定“应用研究”课堂实践计划。
3、布置学生运用信息化培训工作 2018年5-7月
1、学校全面整理信息化工作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校信息化应用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3、实施信息化应用考核奖励。
伊川县城关镇留守儿童学校
2017年9月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喜洲镇第二中学 李如金
内容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迫不得已将其未成年子女寄居于父母或亲戚朋友农村家中,走入城市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及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就是监护人所有的职责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需要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和烦恼时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易冲动等心理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
(2)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3)是有的长辈们由于教育意识的缺乏,他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不饿着不冻着,也算尽力了,至于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没读多少书,现在不是照样挣钱?觉得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和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即使受到侵害,往往也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会受到人身的侵害。
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不仅危及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1、家庭方面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担任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鞭长莫及,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品行、学习等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学业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在外打过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此外,教师要在深切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个案研究 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个案研究 文献综述
广州大学2010届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 余恩洪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年留守儿童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从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对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进行分别概括,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留守儿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综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研究者的看法基本上达成共识,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产物。叶敬忠、肖正德等认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的问题,主要是孩子就读问题,只好把孩子留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在教育学领域形成了“留守儿童”。吴霓等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高昂的入学费用,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都成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在字面表达上,以往的研究和报道中曾出现过“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子女”、“空巢儿童”、“留守儿童”等称呼。“留守儿童”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概念。[1]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各有说词,例如,范先佐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2]。江荣华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3]。丁杰、吴霓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4], 周宗奎等也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5]而叶敬忠等则在其著作中这样界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年满18周岁以下的儿童[6],等等。目前,众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来进行的。
1、父母外出的数量
父母外出是留守儿童概念构成的核心部分。在已有研究中不同学者对父母外出这一特征的要求已经达成共识,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
2、父母外出的时间
多数文章中对父母外出时间未加限制,仅以“长期在外务工”笼统带过。在一些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为便于研究的可操作化对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时间进行了划分,如吕绍清以每年在外半年以上加以限定[7-8],叶敬忠对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研究中限定为每年在外4个月以上[9]。
3、留守儿童的年龄
已有研究中关于留守儿童年龄的使用差别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年龄划分包括邹先云所指的“不满16岁”[10],段成荣、周福林研究中所指的“14周岁及以下”[11],叶敬忠所指的“18岁以下”[6]。而丁杰、吴霓研究中所指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6~16岁)[3]。
小结:学者门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众说纷坛,甚至一些基本特征尚不能统一和明确,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概念边界的缩小或扩大。本人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 双方或单方长期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6个月以上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