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4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3: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 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 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 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少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 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 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 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 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案例]16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缘故。“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案例]17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开展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规定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做法是犯法做法。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做法,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做法开展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一样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开展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思上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案例]1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法,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案例]1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日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规定,重新认识作业的意思,并赋予作业新的意思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案例]20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问题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日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日××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就三位老师不一样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第三种方法最好。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规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案例]21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规定做的事,只要有这种一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案例]22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办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案例]23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遇,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规定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行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24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过去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案例]25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非常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缘故,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遇,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案例]26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召开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 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开展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一样的是比赛完毕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开展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不少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缘故,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一样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召开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完毕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27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 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办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案例]28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 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案例]29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不足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不足,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地方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一样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不足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案例]30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规定十分严格,他频繁规定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缘故: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规定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第二篇:变态心理学案例解析(精华版)

案例举例(仅供参考)

一、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

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

1: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2:采用厌恶治疗的方法,在章某洗手的同时放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电视或音乐,或者制造一些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甚至厌恶的事情发生,不断责备章某,让他觉得是自己洗手行为引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章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洗手的同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采用厌恶疗法一定要注意到这种疗法的消极影响,做到适度原则。同时消除他的过分厌恶情绪。

3:采用满灌疗法,把章某手弄脏,平时不让他去洗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允许洗手。可以把手弄得很脏很脏,让他意识到即使不经常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他觉得即使不去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手脏没什么大不了的。

4:认知疗法。首先,通过发现并改变来访者对反复洗手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与改变。

二、钱某,34岁,女性,小学校长,刚从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校舍基建、人事安排、薪酬改革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老领导、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这令她犹豫不决,十分矛盾。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前一段时间是暑假,情况还算好,但随开学日期临近,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开学典礼那天,升旗仪式时,她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此后,也到某医院心理科看过,煎服中药 治疗。

钱某的问题应该属于焦虑,其特点是她的焦虑情绪并没有明确的对象。而是在钱某身上还有非常明显的躯体症状,具体表现在“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因此,在诊断时可以考察一下她的病程情况,如果超过六个月可以考虑诊断为广泛性焦虑,即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在咨询中可以使用

1、支持心理治疗:包括劝慰、鼓励、适当的保证、对钱某的躯体症状进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让钱某认清此病是功能性的,并非是身体某一器官患有重病,以减轻钱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使轻症患者焦虑得以解除。

2、肌肉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并有诱导入催眠的作用。

咨询实习案例

1、张某,女,25岁。自述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有时常因为别人的只言片语而好几天都心里不舒服。近几天,由于和某个同事之间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所以和好几位同事说了。结果,有一位同事对她说:“受了点委屈就像祥林嫂一样,见谁都说一遍。”她听了非常苦闷,感到周围人都不理解她。

提问:

1.你在意别人的看法主要是哪些方面的看法?

2.你因为听到别人的只言片语而不高兴,在不高兴时有一些什么表现和体验? 3.你说的不舒服是指的是情绪方面还是躯体方面? 4.小摩擦是怎么回事?

5.你同事讲你像祥林嫂怎么会如此难过? 6.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举个例子? 一个人还是所有的人? 咨询参考:

 张某的主要问题是自信心不足,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障碍,并在这种状况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 在咨询中,可以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张某对他人的看法建立起合理的认知,同时帮助她认识到因为一个同事的不理解而产生的“周围人都不理解我”的错误认知。

2、陈某,高一女生。由于从一所普通中学考入了一所市重点中学,所以学习成绩在班中处于落后的位置。近几个月来,她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自己的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由此,她失去了自信心,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那些自以为无力完成或实际上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得任务都轻易放弃了。

提问:

1.你能考上重点中学这说明了什么? 2.如今的落后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3.你对落后是怎么看的? 4.这些缺点怎么你会放得这么大?难道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5.这些弱点其他人有吗,他们是怎样看待的? 6.你努力做了些什么? 7.效果如何?

8.对于这些有没有可以改变的可能性和余地? 你试一下,如重新思考就能使感觉好一些? 咨询参考:

 陈某的主要问题是自卑。在考入重点中学后,自我评价明显降低,而由于成绩的因素,自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挫伤。

 在咨询中,应当帮助她找到自身的长处;帮助她获得成功体验;帮助她正确认识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

3、李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因为是农民家庭出身,家庭条件比较差,因此一进入大学后就比较自卑。为了掩饰家庭的贫困,因此进入大学后,就借了不少钱,想和同学一样。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因此钱也一直没还上。曾想了很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实施后几乎都是半途而废。现在将近毕业了,他感到自己不行,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底层社会地位,没有好的前途,不可能为父母光耀祖宗了。

提问参考

1.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构成自卑,抑郁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打算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自卑,抑郁。

认知曲解:过于理想化地对待自己的发展前景。不能合理地看待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调整看法和不合理信念,理性地对待现实并做切实的努力。

4、李某,女,40多岁。她十分担心自己在重点中学读高二的儿子,生怕他考不上大学,儿子现在的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上。每次看见儿子做完作业想帮忙做家务时就阻止他,要儿子继续复习,甚至连端茶盛饭之类的事情都替儿子代劳了。可儿子和丈夫却并不认同她的这种教育方法,因而她经常为此和丈夫发生争吵。现在她的内心十分苦闷。

提问:

你担心孩子,担心什么?

你怎能现在就断论儿子会考不进大学?

你是如何评价你孩子在班中的学习成绩和所处的状态? 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做些家务?

你为孩子节约时间,孩子就一定学习很有效果? 你认为你们家的气氛如何? 你们3人世界的沟通如何?

你和丈夫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面是否看法一致?

你和丈夫小吵小闹对感情的发展和亲子的沟通是否有好处? 咨询参考:

李某的主要问题是无端烦恼,对儿子考大学这件事,产生了没有充分理由的烦恼,从而在行为表现上显示出对儿子学习的过分重视,并进而引发了家庭中的矛盾。

在咨询中,应当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烦恼是小题大做,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同时也要 帮助来访者对儿子高考这一事件建立起理性的认识。

5、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提问:

1.你是么时候开始反复洗手? 2.反复洗手后有什么感受? 3.如果不洗手会怎么样?

4.是什么想法支配你不洗不行? 5.你每天要用去多少肥皂?

6.你对你的洗手行为有什么看法? 7.你有没有想过办法来调整自己? 8.调整有没有效果?

我们是否来试一些方法调整,这些方法一般都有一些效果? 咨询参考:

章某是强迫行为,本人认识到了这样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在咨询过程中,可以使用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例如思维阻断等;

6、赵某,34岁,男,硕士。几个月前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玻璃突然碎裂划伤行人的报道,从此以后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心,害怕自己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每当他看到玻璃时,就会难以控制地想着玻璃会不会突然碎裂。尽管他本人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但就是会去想。最要命的时,他本人的办公桌旁就是窗户,他每天上班就是在与自己脑中关于玻璃碎裂的想法做斗争,根本无法安心工作。因此前来求助。

提问参考

1、赵某属于什么问题?

2、具体有哪些表现?

3、你会如何去帮助赵某? 咨询参考

强迫思维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脱敏、厌恶、行为中断„„);催眠疗法。

7、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提问

你丧偶以后的心情如何? 那为位同事对你如何?

你怎么会突然发现你对那位同事产生感情?

你的同事是否感觉到你有一些情感方面的意向? 你是否对他有过暗示? 他的反应如何?

他的家庭情况如何?

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对他的这份感情?

在这个感情的冲突面前你打算如何应对?

你认为保持怎样的状态对你和同事都不构成打击和伤害? 咨询参考:

 赵某的主要问题是趋避冲突,既想得到男同事的感情,又不愿意为此而落下恶名。 在咨询过程中,应当在不违反婚姻法规的前提下,引导赵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启发她自己做出选择。

8、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提问

你开始对主管的影响如何?

他对你的企图开始是否有所觉察?

你的主管除了要拥抱你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和企图? 你当时的反应如何? 事后他的态度如何? 你对主管有什么想法?

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怎么样?

你能讲讲对现在工作的利和弊?

你现在有2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主管对你的好感,一个是对工作的择和辞。请你分别谈谈自己在处事方面的自己的标准?

你是否把这些困扰和父母和亲朋好友谈过,讨论过? 你对工作,交友有什么自己的主见和愿望? 咨询参考:

 吴某的主要问题是多重接近-回避冲突,一方面工资待遇高、企业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融洽;另一方面新单位离家太远、以后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位主管。

 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帮助来访者对种种的矛盾作出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启发来访者做出自己的选择。

9、甄某,女,41岁。37岁时生了一个儿子,非常可爱、聪明,再加上中年得子,所以深得她与丈夫的疼爱。但爱子不幸于几个月前夭折了,当时丈夫伤心欲绝。自己虽然也很伤心,但仍劝丈夫节哀。当时丈夫就指责她为什么不像他这样难过,因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甄某因此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同事都说她最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提问

你的儿子是怎样夭折的? 当时你和丈夫的心境如何? 你们两当时有些什么想法? 丈夫对你如何?

他怎么会对你指责?如何指责?

你认为你丈夫对你的指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你是否与丈夫好好沟通,了解他的情感? 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你是否试过调整自己?如何调整?

你认为当前对于你来说,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希望我如何给你一些帮助? 咨询参考:

 甄某的主要问题是忧郁。主要因为儿子的死以及丈夫对她的误解而产生了一种弥散性的消极心理状态。

 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帮助王某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引导她与丈夫沟通;引导她更多地参与一些群体活动;建议其与丈夫共同前来咨询。

10、范某,中年女性,本人来咨询。自述近3个月来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走动,人也变得懒多了,家务也懒得做,还常常很想哭,感到身体乏力,周身不舒服。经常失眠,后半夜会突然醒来,以后就胡思乱想,没有主题,常常是等天亮。有时还会感到做人没有意思,常常在想活着有何意义。曾经有过想死的念头,但因为觉得对不起家人,所以没有去做。

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今年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现在丈夫仍不知道这事情。

提问参考

1、位女性的心理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对于你所判断的问题有什么现象依据?

如何思考干预这种心理问题,你认为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抑郁。

 以心境低落为主,时间持续两周以上,并至少有下列4项: A、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B、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C、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D、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E、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F、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G、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H、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I、性欲减退。

调整曲解的认知,加强与丈夫的沟通,调整自责自罪的负面想法。诊断为抑郁症则及时转介,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11、秦某,女。中学老师。“我半年来一直怕乘公共汽车。上了汽车就开始心慌,着急,头晕,胸闷,出汗。最好目的地早点到。尤其在车上人多拥挤的时候,心慌害怕的情况就越严重。我怕我在车上发病,发心脏病。我怕如果我心脏病发作,不能及时抢救,就会死去。我害怕我死了后我的配偶和女儿会为我伤心,他们怎么过日子。半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在车子上发病的感受,当时莫名其妙地一下子在公共汽车上发病,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头晕眼花,有濒死的感觉。我当时认为这下完了,我赶快下车赶到医院。医生检查以后说我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我被吓坏了。从此,我就对乘车感到害怕。我尽可能少乘公共汽车,但不乘也不行。我怕我会在车上死去。”

提问参考

1、中学老师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你认为构成他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是什么?

3、你打算如何帮助他,并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对乘公共汽车的境遇恐惧。

 因为一次意外而把乘车与心脏病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以偏概全的认知曲解以及一定的条件反射

 帮助来访者调整曲解的认知,可以考虑辅以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来调整恐惧的行为。

12、孙某,中学生,女,高二,本人来咨询。“我每次考外语考试前都很紧张,前一天就开始担心,害怕,怕考不好,怕失败。为了外语考试前一天我总是复习得很晚,常常在该睡觉的时候不能很快入睡,有时要过上一、二小时后才能睡着。每当考试进教室,我都会很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我在考试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明明掌握的知识在考试时就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事后发现自己也不是一点不懂,就是考试发挥不好。我以前学习都还可以,成绩属于班级中的中上水平。在高一下半学期的期中考试考外语时因感冒发烧,身体很不舒服,但坚持考试,却没有考好,成绩下降。老师和同学都开始对我有些看法,老师还批评了我(他不知道我带病考试)认为我不行,退步了,我也觉得很难过。以后每当考外语就开始担心成绩,怕发挥不好,怕被老师批评,怕被同学瞧不起。但结果确实又是发挥不好,考试成绩再度滑坡。以后心里就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很想能克服考试前的紧张,就是不知如何做是好。”

提问参考

1、这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学生的考试状态与哪些生活事件的体验有关?如何联系? 如何思考干预这种心理问题,你认为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属于考试焦虑。

 有过一次失败的体验,把曾经有过的失败看成是以后的注定失败。 帮助找出认知中的曲解成分,同时指导和鼓励考前的情绪行为调整。 放松训练,由远至近,由上到下;自我暗示;分散注意力。

13、孙某,女25岁。一周后孙某就要和男友结婚了,但最近她却变得越来越烦躁。她的性格比较粗枝大叶;男友则较为细心。她的家庭比较富裕;男友则来自农村,比较贫穷。她比较喜欢和朋友们外出娱乐;男友则希望她一直陪在自己身边。正是由于那么多的不同,所以她害怕两人结婚后会不幸福。以前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她不知道婚后是否会因此而产生问题。同时,现在请柬都已经发出了,亲朋好友都已经知道了,又不能拖延婚期。她现在觉得非常不安。

咨询参考:  孙某的问题是婚前的焦虑,在面对婚姻这样的重大问题时,对婚姻中可能的失败而产生不安等焦虑的情感情绪。

 在咨询中,可采用支持的心理治疗手段,耐心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安慰来访者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认知的方法,使来访者认识到最近想法中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改变。

14、钱某,34岁,女性,小学校长,刚从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校舍基建、人事安排、薪酬改革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老领导、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这令她犹豫不决,十分矛盾。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前一段时间是暑假,情况还算好,但随开学日期临近,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开学典礼那天,升旗仪式时,她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此后,也到某医院心理科看过,煎服中药治疗。

提问参考:

1、请问钱某属于什么问题?

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你会从哪几方面进行提问,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一些什么问题?

4、你会怎么帮追她? 咨询参考:

 焦虑

 给来访者充分的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处理来访者心理上的冲突;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放松法等)均可考虑使用。

15、郑某,男,25岁。“我近半年来自己的心情感到不爽,好像觉得好倒霉,好晦气。我上班会经过一段闹市。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马路上有一个人戴孝(黑纱)。大概是那天我心情不好,对这现象有些敏感,觉得见到戴孝的人对自己是一种不祥之兆。从此就开始注意路上的行人。当我注意行人时,很容易就发现人群中有戴孝的人,有时发现一个,有时发现两个。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注意了行人就发现有戴孝的人。我觉得这是自己很晦气。我也问过别人,人家都说很少见过。但我确实是每次都能发现戴孝的人。我怕晦气的人会遇到倒霉的事,所以我现在已很少外出。即使迫不得已在路上走,我也是低下头,眼睛往地上看,不敢抬头。我好害怕,怕自己某一天会遇到倒霉的事。时常有心慌,胸闷,出汗。有些好朋友也劝我说见到戴孝的行人和倒霉没有什么关系,但我很难消除自己会倒霉的念头。

提问参考

1、男青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他所感到的路上有人戴孝是事实还是幻觉?他经常能关注到戴孝行人的现象属于何种心理现象。

3、你打算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选择性消极注视”和“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

 帮助来访者理性地认识“选择性消极注视” 和“任意推断”的曲解。鼓励来访者调整“晦气人”肯定会遇到倒霉事的不合理的信念。

16、蒋某,女,32岁。半年前的一天早晨为了赶时间,就提前上班,但办公室里的其他 同时都还没到。于是她就问领导,文件纸放在何处,领导批评她说:“难道要我把文件纸给你送到桌子上,你自己不会找吗?”平日,蒋某可能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就没有忍住,索性和领导理论起来,而且十分大声。最后,蒋某居然还说这位领导是不是因为昨晚在家受气,今天跑到办公室里来发泄。领导非常生气,说:“你以后有事不要找我,直接去找XX好了。”(XX是正职,这位领导是副职)。此后,该领导便在工作中处处刁难蒋某。此外,蒋某和自己丈夫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好。她现在觉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都非常不顺利,再加上觉得自己的年纪也不轻了,因此有些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

提问

1.你和领导原来的关系如何?

2.怎么会引发和领导关系的争执? 3.当时你的反应如何?感受如何? 4.你现在对领导的态度如何? 5.他对你的态度如何?

6.你详细谈谈他对你的刁难,举个例子? 7.你是否和家人谈起你在工作方面的困扰? 8.你和丈夫的关系如何?

9.你认为这些状态是否有可能改变? 对于这些改变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努力? 咨询参考:

 蒋某的主要问题是消沉。蒋某原本就与丈夫关系不好,再加上与领导产生矛盾、工作不顺利,心情越发恢心失望、沮丧颓唐。

 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起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理想与信心;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消沉的原因,并在进一步的咨询中帮助来访者认识并解决引起消沉的原因。

17、沈某,男,41岁。他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很不满意。单位领导之间的矛盾使本单位的各项工作进展得非常不顺利,职工之间也经常相互拆台。这使得沈某对本单位得前途有些忧虑。自己虽然非常敬业,希望能在单位中干一番事业,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任何事都没有结果,所以感到烦闷,好像被束缚住了一样。

提问

1.你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2.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你是怎样把握自己的? 3.你能改变怎样的工作环境吗?

4.你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5.你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评价如何?

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哪些努力来适应目前的状态? 咨询参考:

 沈某的主要问题是压抑。一方面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由于单位的客观环境而不能实现,故而才会感到压抑、苦闷。

 在咨询中,可以帮助沈某疏导压抑的感情,静静地倾听他诉说;帮助沈某分析压抑产生的原因,并帮助他做出新的努力。

18、韩某,男,25岁。他喜欢上了同一个办公室中的一个新来的女孩子,而且是一见钟情。但是那个女孩子对他没有任何感觉。韩某请她吃饭、逛街、看电影,她都不去,也明确 表示不可能对韩某有感觉。可韩某依然不死心,自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她,那么在意她,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过。”他很苦闷,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么爱这个女孩子,可对方竟然会不领情。

提问

1.你喜欢这女孩他知道吗? 2.他对于你的态度如何?

3.你从他的反应中得到哪些信息? 4.你是如何坚持你的追求的?

5.你认为你的追求是否会成功,理由是什么? 6.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7.你认为你的问题是单相思还是情投意合? 8.你认为需要调整你的状态和情绪吗? 9.你认为如何调整会有效果? 10.你如何去实施自己的调整计划? 咨询参考:

 韩某的问题主要在于认知偏差,认为自己对女孩子有情,女孩子就一定也要爱自己,因而产生了烦恼。

 在咨询中,可以才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找出韩某的不合理信念;使韩某认识到这些不合理信念;帮助韩某建立起合理的信念。

19、王某,某中学高二男生。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独来独往、离群索居,常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心理,似乎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与人交往也常常缺乏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有时看上去好像也活跃,但总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仿佛仅是为了改变别人对其原有的印象,因而很多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认为王某有不合群的“性格缺陷”。

提问参考:

1、王某的是否有心理问题?有什么心理问题?

2、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帮助他?如果有必要的话,如何帮助他? 咨询参考:

 孤僻(孤寡怪僻而不合群) 情景刺激:

(1)当别人因自己行为怪癖而不愿理睬自己、回避自己时,就会产生失落感而显得更加孤僻;

(2)当与人交往时受到冷落或讥讽侮弄时,就会产生自尊心受伤感而更加不愿与人交往;

(3)当自己受到挫折而他人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时,就会对人怨恨甚至敌视而更加自我封闭起来。

 “孤独”是孤单寂寞心态,是客观环境所造成,“孤僻”是不愿与人交往,是一种主观上的逃避状态,即便与人交往也因缺乏热情和活力而不合群。 咨询建议:

(1)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地并创造各种条件与人交往,使之成为习惯,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也才能认识别人、悦纳别人;

(2)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体验活动中的乐趣,以培养积极情绪,在活动中与他人自然融为一体而变得合群。

20、王某想戒烟,他希望能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自己戒烟。所以前来咨询。提问参考:

1、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个案?请谈谈你对戒烟的心理治疗的想法。咨询参考:

 写出戒烟的所有好处和戒烟的所有困难,以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 帮助案主制定戒烟计划,以推进戒烟的实施;  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以供选择。

21、小芳,女,高三学生。原本成绩相当好,但高二下半学期成绩开始下降。班主任找她谈话,问她成绩退步的原因,她说她高二看了许多哲学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类问题。渐渐地,她觉得读书考试荒废了大好青春,而事实上有许多知识到最后都是用不上的。她决定休学甚至退学,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旅游探险、先工作了解社会民情、培养自己的能力。对于她的想法,家长很是着急,所以领她来咨询,希望咨询师能让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提问参考:

1、小芳是否有心理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适合的对象?

2、她的问题采用怎样的疗法比较好?为什么?怎么做?

咨询参考:

 这是一个属于“生涯发展”类型的案例;

 她的行为脱离了她的团体,主要问题是对现实适应不良和独特性和可行性之间的失衡;

 采用“认知”方法比较合适。

22、陈某,男,大学生,本人来咨询。“我面临退学的危险,我很苦恼。我是大四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也不容易,我是以高分考入大学的。入学开始学习还可以,但在升入大二时我和一个同班的女同学比较好,谈起朋友。我对她很好。在大二下半学期,她莫名其妙地以一个不成为理由的理由与我分手了。我的情感受到了挫折,很沮丧。到了大三,我很灰心,读不进书。我开始打电脑游戏。在游戏中有一个女妖,我专门杀她,杀了又复活她,再继续杀。我每天打游戏最多的要12个小时,连续打,这样我的心灰意冷会好些。我的时间都花在打电脑游戏了。我无法自己克服,迷在里面。我现在已经有6门课不及格。老师说再给我机会补考一次,不行就退学。我很着急,但打游戏还是放弃不了。

提问参考

1.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你认为他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状态?

对于如何帮助他走出困扰,请提供你的干预思路。咨询参考:

 电脑游戏迷,行为适应不良,情感挫折。 由于失恋而转向网络寻求安慰与替代。

 帮助他理解当前的主要问题,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于大学生应是以学习为重,放在首位。挖掘电脑迷和情感挫折的关系,明确曲解的投射机制。对于电脑游戏迷的行为进行矫正。

23、李某,男。从学生时代起就觉得自己对周围的男性伙伴特别关注。一开始自己也没有在意,但自从进了大学之后,看见不少同学都有了女朋友,可自己对女同学却无论如何也 提不起兴趣,反而对班上的一个男同学特别有好感。他与那位同学形影不离、亲密无间,虽然自己也觉得两人太亲密了,可却就是喜欢和他在一起。最近,他从网上看到了关于同性恋的一些知识,十分害怕,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同性恋者。

提问参考:

1、你是否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

2、你认为李某是否是同性恋?

3、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李某? 咨询参考:

 同性恋或同性恋倾向。

 确认李某是否真为同性恋;

帮助李某确认自己的态度; 帮助李某理性认识问题; 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

24、张某,男,二十一岁。上高中时有一次无意间闯入女厕所并看到女生如厕的情景。当时他虽然连声抱歉地退了出来,可一种兴奋感却始终在脑中挥之不去。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克制不住自己,接二连三地重复起“误闯女厕所”的“误会”。但时间一长他开始发现,这一次次的“误会”越来越难以满足自己了,于是他开始了在女厕所内的“守株待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大学。终于有一天,他的这种行为被人发现了,学校给了他严厉的处分并且声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要开除他。他本人也深知不应该这样做,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因此希望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提问参考:

1、张某属于什么问题?

2、这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成因有哪些?

3、一般应当如何治疗? 咨询参考:

 窥阴癖。

 童年心理创伤;内向、与异性交往存在障碍。 催眠;精神分析;行为疗法。

25、杨某,男,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1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1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问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该病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提问参考:

1、杨某属于什么问题?

2、你的依据是什么?

3、这一问题是否在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4、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会如何处理该问题? 咨询参考:

 精神分裂症。

 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 及时转介。

26、臧某,36岁,已婚,因流氓罪被捕;29岁开始,晚上在街上行走,看到女青年迎面走来就露出生殖器,先后作案9次,屡教不改,否认强奸企图。自述:“遇到这种情况,人就蒙了,控制不住。”检查时末发现任何精神病症状。患者虽承认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但不敢保证今后不再重犯。

提问参考:

1、臧某的问题是什么?

2、是否可以判断他为强迫症?为什么?

3、应当如何治疗? 咨询参考:

 露阴癖

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

27、钱某,男,20岁。早年由于父母管教非常严格,因而很少与女孩子交往。小学三年纪时,偶然一次被父亲看到和女孩子亲密地走在一起。当时,父亲大怒,当着女生地面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长大以后,钱某渐渐觉得自己对女生有一种恐惧感,不敢和她们交往。他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提问

1.早年父母是如何严厉管教你的? 2.你能举例阐述严厉管教的程度?

3.你和这个女孩子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父亲要打你? 4.被打时你的感受如何?有什么想法? 5.被打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6.你是如何开始变得怕与女生交往的?

7.你能描述一下见到女生的感觉和内心的心情? 8.要你和女生交往你有什么阻力?

9.怕与女生交往是否在对象方面有你的特点?

10.你是否愿意接受和尝试一些新的有效的方法来改善你现在的状态?

咨询参考:

 钱某的主要问题是,将女孩子这一无关刺激与被当众打耳光这一相关刺激联系了起来,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刺激的泛化,从而对所有的女生产生恐惧的感觉,不敢与她们交往。

 在咨询过程中,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满灌疗法等行为疗法帮助钱某解决对女生有恐惧感的问题。

28、魏某,高中男教师,30岁。他和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教师恋爱了。但因为曾经和自己班里的女生有过超越师生的关系,所以非常担心女友日后知道这件事。现在他对自己过去的作为也非常后悔,自述:“回想起来真的好像恶梦一样,当时明明知道是在做错事,但却无法左右自己的行为。”现在魏某很爱自己的女友,既怕日后女友知道后会指责自己欺骗她,又怕现在坦诚相告后女友不会原谅自己,因而十分苦恼。

提问

1.谈谈和女友的恋爱关系?

2.曾经有过的师生恋是怎么回事? 3.你对过去的师生恋是怎么看的? 4.你是否还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 5.你对女友的感情如何?

6.你认为告诉女友你的情感史对他有什么意义?

7.请设想,如果告诉女友,她会怎么想和作出什么反应? 8.你对如今的恋爱状态是否满意?

9.你在发展你们的恋爱关系方面有什么打算?

你是否把这种为难与其他好友表达过?他们是怎么看的?

咨询参考:

 魏某的问题主要是双避冲突,既怕女友日后知道自己的过去而产生严重后果,又怕现在告诉女友会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

 在咨询过程中,应当帮助来访者全面评价两者的得失与轻重,做出自己的选择。

29、某中学初二男生秦某,近一段时期因沉湎于电脑游戏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尽管采取劝告、限制等措施,当秦某仍然会想出各种办法玩电脑游戏。最近几天,开始对某女歌星入迷狂慕起来,到处购买收集女歌星的歌带,几乎到了一天不听该歌星的演唱就会有浑身不自在的感觉,有时正做着作业,突然听到邻居放该歌星歌带,便会情不自禁地哼唱,长时间地把作业丢在一旁不管,因而学习成绩越发下降。但秦某仍然我行我素,课余大部分时间不是玩电脑游戏,就是听歌带,痴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

提问参考:

1、秦某的行为属于哪种策略?

2、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如何能够矫正? 咨询参考:

 逃避  原因:

(1)厌倦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2)沉迷游戏、狂迷歌星以满足感官需求以麻醉自己,转移对放弃学习的压力。这种因逃避而产生的狂热其主旨在于转移焦虑,而痴迷则是对某种事物本身的迷恋。咨询建议:

(1)检查逃避学习的心理根源;(2)制定保证学习的协议和措施;(3)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30、小B,男,现为初一学生。他小学时成绩不错,初中预备班上学期成绩也还可以,但从初中预备班下学期考试对学习漫不经心,成绩渐渐下滑,沦为班上成绩倒数的学生,而且他开始热衷于黑社会有关的信息,面对班主任和学校心理老师,他直言不讳:“我将来想当黑社会老大!”„„

提问参考:

1、小B的情况是否属于妄想?为什么?

2、造成小B现在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你会如何应对小B这类的案例? 咨询参考:

 形成合理假设的能力。至少应回答出5个可能的原因:比如受不良媒介的影响、受不良交友的影响、家庭关系恶化(父母矛盾、亲子矛盾)造成情绪困扰、学业适应不良寻求替代性满足、青春期逆反心理、“早恋”等。 提供对该案主的咨询步骤

 预测该案主经过咨询后的可能改变。

31、有一25岁的女性当事人,因为情绪困扰前来心理咨询。在咨询中她谈到她以前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经历,给她治疗的心理医生对她有性引诱、性骚扰的行为,并列举了不少细节。她说这些经历使得她的情绪困扰更为严重,精神严重抑郁„„ 提问参考:

1.来访者的话是否可以相信?为什么? 2.这位来访者可能有什么心理问题? 3.一般如何处理这种心理问题? 咨询参考:

 诊断和鉴别。经验不足的咨询员往往忽视对当事人主诉真实性的判断,简单地信以为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咨询。事实上,咨询员应当审慎地留意、检察当事人主诉的真实性。通过仔细的追问、询谈,考察其是否是妄想等精神症状。但排除这一可能后,再作进一步的咨询。 抑郁,严重的心理困扰。

 处理抑郁情绪的方法:诉说宣泄、消除认知上的羞耻感和心理创伤、若症状严重时可配合药物治疗、建立心理支持系统等。

32、一女青年。本人来咨询。我最近很苦闷,在情感问题方面很困惑。我原来有个男朋友,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已谈了2年,但他已跟随父母到深圳居住。他也再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我觉得他很一般,相貌,能力都一般,但对我有心,似乎比较实在。现在一直与我保持联系。要我到深圳去。我现在的男友是我同单位的,他主动追我。我们也已相处了半年。他对我也不错,人很精明,但我对他有些莫名其妙的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似乎他催我赶快和他办婚事,我觉得这事还不成熟。我现在很为难。跟谁好,我拿不定注意。中学同学男友在深圳,要我放弃现在的工作,我有些犹豫。要和那位同事结婚我也犹豫。我现在心很烦,注意力集中不了,心情很焦躁,老是在想这些问题,又想不出结果。担心做出错误决定会后悔一辈子。我每天都睡不好,入睡时常常还在想很多问题,经常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入睡。我想咨询得到帮助,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情感的选择问题。

提问参考

1.女青年的心理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你认为她应该如何选择男友?

如何思考干预这种心理问题,你认为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建议:

 情感问题困扰

 咨询师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

 帮助来访者客观地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掌握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最后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

33、公司职员,本人来咨询。近三个月来我总是感到不放心,尤其是再离开家里时,我总是要检查煤气开关,水龙头和点灯开关。不检查我不放心。我要检查好多遍,才能离开家门。但常常是离开了家,想想不放心,又回去检查。我觉得很累,不仅是体力累,心也很累,我明知道这样的做法有点不对劲,就是不能自己克服。三个月前,我的一个老同学家因为忘了煤气上烧水,结果睡午觉时水开后使煤气息了,后来煤气溢出使他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对我的冲击很大,我也怕家里出事,毁了全家。我怕煤气漏,也怕漏电,漏水。总之是怕家中出事,发生不测之祸。我的情况已明显影响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我和配偶的关系,因为他(她)对我不理解,经常怨我,我们现在常常又争执。

提问参考

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你认为他的问题的产生有什么诱因,他怎么会陷入这种状态? 你打算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你认为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强迫和焦虑

 别人的生活事件引申到自己生活的灾难化。

 引导来访者认识和理解自己认知的曲解及行为的偏差。用合理的想法和适应的行为来替代曲解的问题。

34、男性,大学教师。我已有1年多不坐飞机了,我怕乘飞机,怕会出事情。我现在变得怕高,怕乘缆车,怕登山。因为我一到高处就会全身发抖,不敢往下看,心慌胸闷,呼吸局促,大汗淋漓,手脚发软。2年前我出差乘飞机,没想到飞机在起飞后半小时出现了2次高速坠落的危险情况,我们小桌上的饭菜和饮料都飞到了飞机的顶上。全机的乘客都吓坏了。我吓的几乎已经绝望。好在最终还是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但被这次的惊吓我真的受不了,对我的影响太大。我觉得乘飞机真的太危险,随时都有失控的危险。我不想再冒这种险。从此我再也不敢乘坐飞机了。

提问参考

1.该男教师的心理行为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2.他不敢乘坐飞机,登高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是哪种心理机制再起作用。你打算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应提供什么样的咨询建议? 咨询参考:

 恐惧,焦虑。

 这是一种不适应的行为,是由“以偏概全”和“任意推断”的曲解认知构成了他的心理问题。

 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来改善来访者对乘飞机和登高的恐惧。

第三篇: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做法。

【幼儿心理学资料】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1.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0~2岁时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别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某个时期,儿童在某一方面发展的效果就会查些。2.转折期与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也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

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出现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你,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有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

【案例三】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案】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性格。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案例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叫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请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幼儿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

所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等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案例五】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案】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1)父母的惩罚;(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六】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许人家的东西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特征。

(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题通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时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第四篇:2009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新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2)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四、论述

1、试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心里为中心展开的,着重探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学生的学习既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学习者自身内部心理因素的制约。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是这些因素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和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和大的差异。包括有: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第一种,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这类学生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等。第二种,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独立判断。他们不适合于那些“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2、冲动型和沉思型。⑴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搞清楚就开始解答。⑵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3、具体型和抽象型。⑴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⑵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在非结构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或发现法)下表现得更好。

3、试论述建构注意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威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也可以说,是人脑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到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4、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1、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表征有3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3种表征在儿童智慧发展中不断演变,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幼儿时期(1-2岁)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第二阶段(3-7岁),这时期儿童开始在头脑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或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影象解决问题;第三阶段,大约从6-7岁开始,这时运用语言、数学等符号代表经验。

2、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3、认知学习理论是我们看到了认知因素的作用,也为我们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野,为此,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认知学习的原理。⑴重视对关系的了解。由于认知学习注重对关系的了解,这样就是对学习的理解更接近人类学习的实质,看到了人类学习的主体内在过程。⑵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⑶提倡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法。认知学习的理论在教育上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倡发现学习。

5、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为卡尔·罗杰斯。

1、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

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意义学习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过程,它包含4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考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考,也包括情感参考;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机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个性等都发生变化;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

3、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⑴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他们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建立并维持能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⑵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必须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教师应当学会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同时也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6、何谓陈述性知识,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⑴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⑵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划分为各个阶段,但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条件需要加以注意。第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因而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使用表象。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需要注意的事,表象并不一定就是具体形象的材料,如一些表格和图形所表现的就是抽象的材料。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比较典型的教学策略就是使用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把学生熟悉的内容与要学习的新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把系列的知识组织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的命题网络,或称之为知识系统。

7、试分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⑴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⑵智力既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⑶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⑷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而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8、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智力技能的培养包括⑴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北京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⑵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⑶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⑷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9、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⑴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于调控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⑵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格;对策略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⑶例如某初中一年级女生小红,语文成绩较差。但她的老师通过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改善语文成绩。步骤如下①要求小红详细记录历史学习以及准备考试的情形,以便其做出精确的自我评价。②识别了学习困难的原因后,首先建议小红将阅读理解任务分解为各个部分;其次,小红的老师帮她确定了改善阅读理解应使用的策略;第三步,根据所选的策略找出主题句;第四部,掌握了主题句选择的策略后,老师让她进行了策略结果的监控和评价,并将自我监控的范围扩展到阅读理解结果以及使用策略的过程方面;最后,当小红熟悉这些理解策略,并和寻找主题句的策略结合后,她可以根据理解监控结果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灵活的使用各种策略。

10、论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⑴学习策略教学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⑵过程性原则。所谓过程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用教师所呈现的学习策略加以比较,有意识地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⑶训练性原则。所谓训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是,必须事先设计好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策略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⑷分解性原则。分解性原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关键性原则。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为了明确指点和解释某种策略意义、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程序,必须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中的最有效学习策略加以概括和总结。⑸一体性原则。一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与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并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有针对地进行。⑹迁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制的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的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熟练地歉意。⑺效能感原则。所谓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是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

11、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⑴科学精选教材。①精选教材要突出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②精选教材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③精选教材必须把最基本教学的内容和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放在首位。④精选教材要突出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突出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应用价值。⑵合理编排教材内容。编排教材要做到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网络化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知识、技能的联络点。⑶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⑷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方面,即整体安排;二是微观方面,即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本班学生的智力特点、知识程序,来把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⑸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基础知识和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尽量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⑹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在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把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之间的逻辑。⑺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应用比较的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全面、精细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⑻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通过变式,使学生学会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懂得怎样从事物的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中去抓住本质,举一反三,使思维既深刻又灵活。⑼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

12、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

⑴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要素越多,需要运用的相同原理、产生式越多,则正迁移现象就较明显。⑵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如果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高,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就能依据这些本质特征去揭露新事物的本质,把它纳入到已有的经验系统中去,这样迁移就顺利。如果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低,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把新事物归入到已有的经验中去,这就会给迁移造成困难和错误。⑶认知结构。任何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最终优化为各种能力,是促进学习积极迁移的重要条件。⑷认知技能与策略。在教学中,有时新旧知识的性质完全不同,但分析问题的认知方法有相同之处,这种情况也能实现有效的迁移。⑸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⑹学习态度与方法。当对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时,便会形成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心境,学习态度消极,则不会积极主动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寻找新知识的连接点,学习迁移就难以发生。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迁移,掌握了灵活的学习方法就会有助于学习迁移。⑺智力与年龄。智力较高的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共同要素或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与机制不同。⑻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在教学是有意地引导学生比较学习材料的异同,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学习内容,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都会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迁移的发生。例如,乘法求积就要运用加法运算,当学生学会了加法之后,学乘法就比较容易,这就是由于乘法里面包含有加法的成分。

13、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然后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⑵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思维策略训练方案,如“工具强化教程”、“IDEAL问题解决者”、“思维教学教程”。⑶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识别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⑷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①手段-目的分析法②逆推法③联想法④简化计划法⑸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采用主动地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的问题的能力。

1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培养包括⑴创造性培养的基本原则:协同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⑵创造性培养的内容及方法。①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意识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来进行。开展创造性教育,即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特别是要竭力营造出创造性的学校心里气氛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②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如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④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常用的创造方法有检查提问法、类比模拟法、分析借鉴法、移植发明法、聚焦发明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头脑风暴法、集中发明法等。例如,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指导学生就一个问题(六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交上一幅图画作品,让学生先通过讨论我们在“六一”的时候都干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去发挥创造想象力。

1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⑴外来动机的激发。①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且适当的目标,明确的目标直目标要具体,适当的目标指难度要合适。②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也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③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批改时,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的评语,这样效果会更明显。④适当开展竞争。一般认为,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竞赛要适量,而且要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⑤选用有效的强化物。不论是用何种形式的强化物,其关键在于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选择有效强化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学生所喜欢和想要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他行为。⑥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批评比不做任何评价为好。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⑵内在动机的激发。①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讲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是使之产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②实施发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现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首先要选择和组织适合于发现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是设计好问题。③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要把学习内容划分成单元;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对所有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单元测验。④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促进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教师最重要的是调整评价方式,注重使用绝对评价,防止相对评价的弊端。⑤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正当的心理需要,抑制不合理的需要。在学校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需要为主导需要。⑥培养学习兴趣。第一,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第二,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第三,挖掘学科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第四,在学生学科兴趣不足的情况下,把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科学习上。⑦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所任学科和学生有感情;其次,教师要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

16、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㈠科尔伯格50年代末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以此研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科尔伯格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发现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⑴前习俗水平。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于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⑵习俗水平。①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⑶后习俗水平。①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㈡影响: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得多。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1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⑴道德认识的培养包括①给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②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③结合实例形象地进行榜样教育。④努力避免“意义障碍”的消极影响。⑤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⑵道德情感的培养。一是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且使这种观念同一定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二是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三是要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既要注意到广度,又要注意到深度的发展;四是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⑶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①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②价值观辨析法。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③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中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辅导的目的。④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18、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⑴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

⑵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5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因为他的教学目标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而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怎样设置情境,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19、试结合教学过程分析教师应如何培养自己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⑴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准备状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原有知识,能力背景,查明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条件。⑵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本身应当是有意义的,要难度恰当,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愉悦情绪,让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⑶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首先应注意新信息要具有可辨别性,以有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知觉,其次要注意新旧信息的联系,新呈现的信息要结构清晰、层次鲜明、可运用板书、图例等突出新知识的组织结构。再次要求教师应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及时反馈。⑷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能力。教师能否正确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教材上所展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它们至少存在三方面差别:首先,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同;其次,知识的构造方式不同;再次,知识的完备性不同。⑸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习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发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中来。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必须加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修养,加强对学生身心实际状况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灵活地选择和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20、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

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其内容包括:一是崇高的思想品质。二是优良的心理品质。三是较强的业务能力。四是得体的仪表。五是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威信的形成,虽然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条件,但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来说,起作用也不是等同的。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教学质量、能力等方面还不会分析和评价,教师的威信主要受外部形象和教师对学生感情因素的影响;学龄中晚期的学生,已经能对教师的态度与思想品质、业务水平、教育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的威信则更多决定于教师的品质修养、个性及学识等方面的因素。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继续保持、不断发展和提高,也可能逐渐下降,甚至丧失。这关键取决于教师个人在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是否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21、理解创造性与智力、发散性思维、人格的关系。

⑴创造性与智力。它们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能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概括地说:创造力与智力有所不同。智商高,创造力不一定高,而创造力高的人,智商也较高。中等以上的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限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有高创造力。相反,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创造能力却很高。⑵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主要由三个基本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特征,发散性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⑶创造性与人格。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仅具有较轻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相应的人格特征与品质。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一,有毅力。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情感丰富,有高度责任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很少受暗示,思维及其灵活。诙谐、幽默。

22、教师应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安排教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应提供教学支架,也就是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支架是从工人建筑楼房时所使用的支架引申而来的。有效的支架总是针对学习者的需要,与学习者操作能力水平相适应。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提供线索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时要注意适可而止,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足够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多,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少,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挑战太大,学生可能会失败并灰心丧气。因此,有效的教学支持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要能适合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下载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

    2015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本站推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

    教育心理学 案例(完整)[大全五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其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其分析案例背景: 学生朱某,男,生于1985年11月。厌学情绪严重,曾多次逃学,也有过也不归宿的情况,受过学校纪律处分,学习成绩差,留级我班。情况分析: 该生虽然学习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

    201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