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调查

时间:2019-05-14 09:5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子女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子女调查》。

第一篇:农民工子女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寒假实践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二)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我走访了我们村附近的几个村及周边的学校,我村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太拥乡。

(三)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从太拥小学以及太拥乡走访了2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又和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需求及存在哪些问题。同时,我也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班上有农民工子女的班主任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看法和意见以及上网查阅全国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掌握和分析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四)、通过走访了解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我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1.义务教育问题 :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2.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

3.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健康不仅是生理的,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在生理健康上,由于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本身营养就不容乐观,农民工又无法或几乎不能给孩子提供医疗保险,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也是往往不能上大医院看病。农民工子女的生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第二、在心理健康上,缺乏关爱、受到歧视、内心自悲:农民工子女多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资,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社会环境的改变、竞争压力等一些原因使更多的农民工最大时间的在外务工。而随父母进城后,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又加上经常变换居住地,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关爱和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农民工子女少了父母的陪伴性格发生改变关于人身安全困境,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五)问题解决对策

1学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不健康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有效的学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排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压抑的心理低谷,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其中家住一组的留守儿童王婷婷,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的生活都只有靠老人来管理、教育。而她的爷爷身体多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教育孩子,管孩子的吃都困难,在学习上是一点不懂,更不重视。因此,我和她爷爷谈心、讲道理„„与王婷婷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

指导;教会她学习的一些方法。使她对学习也感兴趣,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

2亲情陪伴,教育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做有爱心的人。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其他孩样的爱温暖,因此,我想: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1)、有些农民工子女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安全感,事事靠自己。走进农民工子女吴辉的家中, 他指着一台电视机告诉我,每年寒假的时候,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家里的这台电视机。有时候无聊了会一个人跑出去玩,不会做菜,只吃咸菜。所以我做吴辉的“爱心哥哥”,以心交心,成为他信赖的朋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的关心他。我和他一起玩卡片、做游戏,中午买来一些菜,教他做饭、炒菜。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他高兴极了,说等爸爸、妈妈回家给他们露一手。

(2)、有些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心理,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因此产生怨恨情绪。王婷婷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不接父母电话,所以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父母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直至孩子理解为止。王婷婷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并说:“妈妈,辛苦了”。

通过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受到锻炼,磨练意志,展示自己,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多关爱。

2自护教育,让平安健康伴随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成长。

平安伴随我成长,安全自护过寒假。孩子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同样如此,他们更加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是社会的责任。由于他们更多的时候没有父母的保护,独自在家,需要了解一些安全自护知识。我主要是教他们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措施,并教会孩子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就地震和火灾的自救方法,我用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进行了讲解,让他们可以在遇到这些紧急情况后能够对危险有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的进一步加剧。我还模拟地震和火灾现场,向孩子示范自救方法,并且与孩子热情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以掌握这些知识。相信通过本次安全,能让孩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爱心捐赠,情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片言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慷慨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为孩子发放了爱心书包、爱心书籍、爱心文具、爱心衣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让我们捧出一颗爱心,帮助农民工子女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结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今天我们播种关爱,明天收获的是阳光!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

6.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总之,应该如何教育好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应主动积极多加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在武汉市汉阳汉兴街新松里社区一栋五层的民房里,有一所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凌智小学。这所小学创办于1999年,目前有200多个学生在此就读。办学10年来,小学历经多次搬迁,因为之前曾位于一个菜场屋顶,被称为“屋顶小学”。搬到目前所在的小楼后,学习与活动空间依旧狭小,唯一一块室外活动场地是小楼的楼顶与楼梯间

问题的提出: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 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 会 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 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暑假的湖北之行,我们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凌智小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调查分析:1.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

2.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40.15%,53/132)和给个体单位打工(18.94%,25/132)为主,以后的排序为:无业(16.67%,22/132),集体单位打工(15.91%,21/132),其他(8.33%,11/132).3.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3.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8.75%,16~20平方米占31.25%,21~30平方米占18.75%。

5.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33.33%,20~30分钟28.79%。多于30分钟15.15%。

事实上,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而也正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之一。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 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 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第六,部分 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 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 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 理;由于

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 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 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可依国家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显示国家政策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 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 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 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 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 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会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 其 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

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

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4.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切实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同时,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实践报告

班级:11工商学号:1113041024 1113041025 1113041019 1113041017 1113041029 1113041018

姓名:陶永朋 卢安超 魏名俊 徐坤 王成成 赵宇豪

任课教师:高璐

时间:2013至2014学 第 2学期

2013年4月1 6日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前言:此次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合肥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真实而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那就是农民工的子女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合肥市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

1、就学渠道。

(1)在合肥某些小学借读。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农民工子女借读。学校安排儿童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公办中小学师资正规、管理科学、教学条件好,是农民工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学校。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愿意把子女送往这类学校。

(2)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针对某些流出地的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流出地政府经流入地政府同意,自投资金、人力,在流入地办学,吸收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这类学校已成为吸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3)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这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就学形式,即由企业出资修建校舍,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而管理上由自己运作,费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政府)负担,按正规学校进行管理,学生需交纳少量的借读费用。这种学校既有公立学校的优势;又有企业的支持,因而是一种较好的办学形式。

(4)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为自己的子女选择这类学校的家长大多数是出自经济方面的原因,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要便宜得多。除了便宜,照顾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也是这些学校受欢迎的原因。农民工一般早上五六点钟就把孩子送来了,晚上到七八点才来接,学校早晚都有人看管,这大大方便了农民工。但是这类学校的弊端也较多。如①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较差,有的学校从校长到教师没有一个人有过从教经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②缺乏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人身安全保障。③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使办学者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这类学校属于应规范管理的范围。

(5)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在家乡接受教育为主。根据抽样调查,有65 %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

(6)少数农民工子女失学在家。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的首要原因是居住地的不确定性,父母就业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决定着他们的去留。其次,家庭的贫困是农民工子女失学的又一原因。、失学率

合肥市流动人口超过127.9万,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4.3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3.36%,近0.76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有学者认为,这些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二)师资。

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在整体上是好的。特别是公立学校、部分民办学校以及流出地或流入地政府设立的流动人口子女专门学校的教师都具有正规大学或师范院校的学历,也都接受过正规的师资培训,能够胜任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过,部分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中的师资情况则令人担忧,由于教师中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因此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教法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这些教师尤其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缺乏训练,这些课的开设存在很大困难。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指的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包括校园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等。它们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质量。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良莠不齐。在这方面,公立学校由于有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以及学校长期的积累,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较为优越和完善。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与之相比,差距极为明显,其状况极不容乐观。据对合肥市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这些学校的校舍、课桌、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普遍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废弃的厂房,厂房在改为校舍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建,安全设施的功能上需要调整,这是民工子弟学校校舍存在的最大问题。此外,教室面积过小,学生过度拥挤,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其他设施也因陋就简,同时,城市的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文化教育场所设施和各种信息、科技、人文资源等无疑都给流动儿童提供了直接的受教育的机会和素材,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对于城市儿童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对城市的教育环境普遍是满意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满足的。这种满足感不是来源于与城市儿童的比较,这点他们不敢奢望,他们比较的对象是在农村的就学儿童。正如有家长表示,在城市里就算第二、第三课堂孩子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在老家普通话都没普及。从中也可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城乡教育环境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农村儿童教育环境的状况极不容乐观。

(四)学业成绩。

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学校中,在学业状况上大部分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公立学校中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学业成绩进步较为明显。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多学校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设置课程,学校教学只是停留在“识字教学”和“扫盲教育”的层次上。如广州市某区在教学督导中发现有些学校课堂教学不合格率竟达75%。

(五)心理状况

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难以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融合,并可能引发反社会的行为。据调查;农民工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六)农民工家长观念落后

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二、导致合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个别学校和教师歧视民工子女学生,无情地剥夺了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如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参加体育比赛,等等,四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难决。有的地方甚至百般阻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或武断地加以取消;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许多农民工家庭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地藏于心间,只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往条件较差的民工子弟校。

三、法律方法解决合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与计划经济一脉相承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动和制造了城乡分割的同时,严重地加剧了城乡差别,导致了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两重天的不和谐局面。这种制度的弊端表现在它直接导致了城市居民和农民在所有制、流通、交换、分配、就业、税赋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不同。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和利益差别致使流动人口沦落为新的城市贫困阶层。就义务教育领域来说,正是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里的农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务必实现两个基本的目标:一是逐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建立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制度;二是消除户口的社会附加功能;切断户籍身份与利益之间的关联,改变户口与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公民利益挂钩的不合理现象,实现

城乡一体化管理。

(二)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

合理配置现有的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应该以公平为首要的价值目标,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要全方位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其完全融入社会主流学校的教育秩序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同时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合理配置现有的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流入地政府对要根据现有的公立中小学校的生源规模情况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事实上,在当前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学的情况下,因为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本地生源的减少,流入地城市却往往还有一些中小学校因为招生(指本地生源)数量不足而被撤销。流入地政府应该对这部分空闲的资源有效地加以转移,用来增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公立学校,以提高这些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就学服务的能力、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或者改造成为以招收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以更好地满足流动儿童就学需求。比如,在流动人口特别集中的城郊结合部,要提高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或者增设新的学校,来解决局部区域内农民工子女入学紧张的现象。

(三)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

首先,公办学校要承担起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重要任务。在公办学校就学是承认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合法地位的重要标志,拥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是其公民权利的积极体现。流入地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对其进行乱收费,对特困学生应酌情减免费用。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特困”农民工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我国,地方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由于财力有限,大多数流入地都无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无偿享有由当地纳税人支持的义务教育。而多数农民工家庭拮据,不要说高额的“借读费”交不起,有些学生还因交不起“简易学校”的学费而失学。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是政府行为,不是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所能解决的,它不仅涉及公安、物价、工商、计划生育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涉及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的协调和互助。中央政府不能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将其推向市场。必须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特困”农民工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应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设立专项资金,同时根据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流入地政府也要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农民工子女就学,消除因家庭贫困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实现从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的转化其办学条件。

(五)规范和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

从目前来看,民办中小学及打工子女学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也缓解了公办学校及政府财政的压力。应当承担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有其时空的合理性。因此,流入地政府应对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提供必要的办学场地,并制定出相应的适合其发展规律的合理的质量标准,促其规范办学,不能一味地使用关、卡、压、撤的手段。应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可以适当放

宽,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更多的学校以接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上学。可参照农村学校的标准来考量他们是否合格,主要消除安全、卫生隐患,考察教师的任职资格等。教育部门应对简易学校给予积极指导,帮助完善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办学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政府应对其价值取向进行法律性和道德性的双重规范,使他们明确自己不单单是独立的利益实体,更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责任实体,使其在办学过程中能够实现从利益取向责任取向转变。

(六)政府加强管理引导,尽力消除身份歧视。

为消除歧视农民身份的传统思想,减轻对农民工子女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杜绝因“身份”歧视而发生的辍学现象,当务之急一是加快取消户籍制度的改革步伐,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使农民工不仅能够流入城镇,还能够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城镇中获得“高社会地位”工作的农民工越多,越有助于根除“身份歧视”的错误思想。二是政府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而平等的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实实在在是国家和全民的国事。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而不应由农民独自来扛。农民工的后代,原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但如果他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出现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那他们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再穷也要受教育——教育公平的底线!

参考文献:

1.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

2.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3.熊正财,李作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2007

4.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第四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与思考》

人们一般都认为农民工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实真正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申办成功,海南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使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激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感受更多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社会带给的温暖,同时还可也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因此“关爱农民子女”行动对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在城市务工、生活的小常识,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也大有帮助。对政府推出的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大政方策起积极推进作用。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归根结底是源于农民工的非市民化,这种对农民工的歧视进而转嫁到其子女身上,使得他们被排挤到城市社会的边缘,得不到城市社会认可、最终导致在精神、文化层面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正是这种边缘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

“究其因,则善其行”我们社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大调配中主要力量究竟应该为我们这群农民工子女做些什么呢?有一些建议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

(1)改革户籍制度

(2)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3)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4)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5)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我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语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4.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切实保障(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其完成义务教育。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5.增设相关课程,增强流动儿童防范意识。针对流动儿童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应增设安全教育课程,教会学生注意在家、外出的安全、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见伤病的自救方法,确保流动儿童的人身安全。

目前,我们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采取不设门槛先入学,后办理有关手续的办法。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一视同仁,按照上级政策,借读费、学杂费和书费全免。对困难学生,积极争取沈阳市教育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资助,加之学校的减免、捐助政策,保证他们在我校完成学业。

第五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问卷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问卷

说明:本问卷是为了了解现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不影响个人声誉,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完成以下问卷。对于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表示衷心感谢。本次调查所得的数据仅用于参考,请您将最符合您与您的孩子的实际情况的答案选(写)在标题前的括号内,无特殊说明的均为单选题。问卷将不记名,并且对于您孩子的相关情况,我们将严格保密。

()

1、您有几个孩子来本地学校上学?

A、没有B、部分C、全部

()

2、您是否遇到过当地公立学校不让您的孩子去他们学校上学的情况?

A、有B、没有

()

3、您的孩子现在在哪上学?

A、公立学校B、民工子弟学校C、私立学校()

4、您让孩子来现在的学校上学是出于什么考虑?

A、教育质量比老家的好。

B、让孩子留在身边,便于照顾。

C、二者都有。

()

4、与家乡学校相比,这里的收费情况是?

A、偏高B、可以接受C、比较低

()

5、您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本地学生相比怎样?

A、优秀B、较差C、一般

()

6、在这里,您的孩子有没有受到过本地同学的歧视?

A、有B、没有

()

7、在这里,您的孩子有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歧视?

A、有B、没有

()

8、您的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A、有B、没有

()

9、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因为要帮您干活而耽误学习?()

A、是的B、没有

()

10、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因为您的工作而中途转学?

A、不是的B、一次C、两次以上

()

11、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因为自己是打工者的子女而产生自卑心理?

A、是B、否

()

12、您为孩子选就读学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办学质量高B、收费低C、离家近

()

13、您对您孩子现在就读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

()

14、您希望自己的子女受教育程度是什么?

A、能做生意就可以B、大学或以上毕业

()

15、您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吗?

A、能B、否

()

16、您是否有能力辅导孩子的课业学习?

A、父母一方有能力B、父母双方都有能力

C、均无能为力

()

17、您是否有足够的家庭教育理论支持,能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您的孩子?

A、觉得没问题B、觉得还行C、觉得匮乏,需要提高()

18、在教育方面,您最大的烦恼是?

A、没时间教育子女。

B、不知道教育方法。

C、夫妻意见不合。

D、老人溺爱孩子。

()

19、您是否希望有一些学习成绩好、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利用假期义务为您的孩子补课?

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

20、您是如何看待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是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很差,自己就会尽力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还是这样认为,读书没用,还不如趁早帮我干活、赚钱。

21、您对现在自己的孩子所在的学校有什么看法?(学费、师资、教学设备、双休日是否应该补课)

下载农民工子女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子女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留守子女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 ——农民工子女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有关农民工子女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您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您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上学之所以成其为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现行不合理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造成的。中国“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承载了......

    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调查开题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调查开题报告 ——以舟山定海区为例 一、文献综述 1.已有的研究内容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国内最早涉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1月21日《中国教......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5篇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与思考》 人们一般都认为农民工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 人员,其实真正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一、 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 农民工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

    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你的意见相当宝贵, 本问卷不记名,仅用于调查研究使用,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如......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 ---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 调查地点:宿迁、淮安、盐城、徐州。 调查人员: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