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

时间:2019-05-14 09: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

第一篇: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

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

刘作翔

 2012-09-19 14:09:49

来源:《法学家茶座》2012年第36期

关于民主,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本文作者想就“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和“民主是分层次的”以及“民主集中制”三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第一,关于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几年前,有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关于民主问题的小型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既然可以提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为什么不可以提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命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也很具挑战性的学术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民主与法治的深层关系问题。

按照我对“法治国家”的理解,“法治国家”这一命题应该是包括民主在内的。“法治国家”一定是民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民主,就一定不是法治国家。但也会有人认为,“民主国家”也包括法治。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是民主国家。但这需要论证。在历史实践中,也存在过没有法治的民主,比如“原始民主”。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被邓小平同志总结过的缺少民主法治传统的国家,鲜明地提出“民主”的命题,响亮地打出民主的旗帜,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实际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虽没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命题,但却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命题。并且,在国家根本大法即1982年宪法的序言中,明确地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这一国家建设目标在1993年被宪法修正案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三大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照应。但为分析我们的主题之便,我们可以用拆解法,就可以将三大目标分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不论是1982年宪法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1993年宪法修正案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建设目标上,都有“民主”的目标内容,而且这一目标早于1999年宪法修正案加入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因此,可以认为,民主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国家建设目标之一,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表达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原因之故,就在于我前面所说的,从民主与法治的深层关系分析,“法治国家”的目标和命题应该是包括民主在内的。

第二,民主是分层次的

当今世界对民主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注意到民主的层次性。民主是分层次的。有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即国家代表谁),也有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有其本质的内涵(即多数人统治或人民当家作主),也有其达成本质之手段的内涵(即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多数人统治或人民当家作主)。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但在一些具体的社会管理问题上,有时侯采用行政负责制或首长负责制比采用民主的方式可能更好些和更有效率些,而采用民主的方式不一定是个好方式。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观点,说即使一个错误的决策,如果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作出的,执行起来也要比不通过民主的方式顺利的多,阻力小的多。这一观点我不能苟同。这一观点只看到了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和顺畅性,而没有注意到这种错误的决策执行的越是有效和顺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越大,对人民的权益带来的损害也会越大。针对不同的问题,须采用不同的办法。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中国民主的发展程度不高,亟待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有无泛民主,或滥用民主的问题,需要思考。现在提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问题,这固然是我们长期以来做得不够的需大力强化的方面。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民主化只能是采用程序化的方式解决多数人同意的问题,但经过民主化的方式不一定必然导致科学化(这还不包括那些借民主之名而行反民主之实的事件和行为)。比如有些科学问题、学术问题、技术性问题、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问题等,还得遵循科学规律和学术规律,而不是多数人说了算。但我们不能用反命题而退向专制化,说民主解决不了科学化,是否专制就可以解决科学化,这样的提问本身是归谬的。民主不能解决真理问题,即民主不一定会导致正确决定,民主只能保证多数人意志的形成,仅此而已,这也是民主的主要价值所在。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思考得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将这一认识运用到法治或司法领域,比如司法审判中,现在越演越烈的民意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第三,对“民主集中制”的反思

在民主问题上还有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命题。对“民主集中制”的权威解释是毛泽东同志的解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命题。

按照我对民主的认识,民主就是一个多数人意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结果。于是,民主本身就包含着意见的形成结果,即通过民主的方式所产生的一个自然结果和结论,在此之外,不应该再有一个在民主之外所形成的结果或结论,即不应该再有一个在民主之外的集中的过程。一切结论或结果都应该包含在民主之内,产生于民主的程序之中,民主本身就蕴含着结果或结论的产生。如果将“民主集中制”建立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那应该符合民主的内涵;如果将“民主集中制”理解成民主之外的一个机制或手段或结论,那与民主的内涵是不符的。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将“集中”作为一种与民主并列的或民主之外的机制和手段,甚至变成了超越民主的一种机制和手段,这样一来,集中有可能变成一种“集中者”意志的体现,变成了一种推行首长意志、领导意志的人治的手段和工具,而置民主于一旁不顾,这是与民主南辕北辙的,离民主的本意会越来越远,是反民主的。

最近看到于光远同志的一个回忆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之前的1978年12月2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同志带领着于光远等人来到邓小平同志家中,讨论邓小平将于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要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内容。邓小平拿出他亲拟的提纲,并提出了整体框架和思路。邓小平一共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他说,现在这个时候更要加强民主,集中那么多年,现在是民主不够,大家不敢讲,心有余悸。”(见《北京日报》2011年6月21日董少东文章)从这个讲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是将民主与集中区别对待的。

因此,我们应该对“民主集中制”进行反思,正确界定它的内涵,使它回归民主的内涵和本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第二篇:什么是民主执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55年来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时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民主执政”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而且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既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性质,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实现途径;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动力源泉。坚持民主执政,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谁、依靠谁,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判断执政党性质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民主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坚持民主执政,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只有坚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民主执政,既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来体现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执政环境和执政队伍发生的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民主执政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人民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等等。

第三篇:民主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安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自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对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这个重点,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切实强化民主理念、拓宽民主渠道、规范民主程序、加强民主监督,有力促进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区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和透明度上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区《科级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和《科级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严格了干部选拔工作程序,提高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水平,保证了选任干部的质量。

1、着力在探索选任方式上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的新途径,以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程差额为突破口,营造竞争氛围,建立岗位公选机制。一是探索实行公开选拔。在选拔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且在本系统尚未有合适人选的科级领导职位或高级管理岗位时,以笔试、面试、演讲述职、考察、票决为基本方法程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近年来,以公开选拔方式选拔了区委组织部组织员、区文体局副局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等6个职位人选。今年,拟结合集中换届工作,继续拿出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或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二是探索实行竞争上岗。在选拔教育系统学校正副校长,检察院、法院等单位的科级中层领导干部时,凡适合竞争上岗的,都采用该方式进行选拔,克服选拔中层领导干部时的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现象,选出真正优秀的中层干部。近两年,采取“三荐三考”(即个人自荐、笔试、民主推荐、面试、二次推荐、考察)的竞争上岗选拔方式,分别在区检察院、区法院12个空缺或需要调整的科级中层领导干部职位和8个区属中小学正副校长岗位实行了竞争上岗。三是探索实行全程差额。对部分特殊岗位和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推荐选拔,采取“三差额”(即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全程差额方式进行,在对全区街道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的选拔中我们采用了“全程差额”方式,“全程差额”办法的运用,改变了以往选拔后备干部的传统模式,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严密的程序,通过层层“过筛子”的方式,将 优秀后备人才选拔上来,使全区街道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得到了全面改善。截至目前,有10名后备干部提拔到街道担任党政正职。

2、着力在提名推荐环节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初始提名是把好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关键阶段。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我们坚持树立“以品德评干部、以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干部”的选人导向,注重选拔任用那些踏实干事、有发展思路、有发展本事、有发展办法实绩突出的干部,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有舞台,坚持把群众公认的干部作为提名考察对象,明确规定,在民主推荐过程中,民主推荐得票率没有超过50%,不是大多数群众所拥护的干部不列为考察人选,近两年来,提拔的113名干部中民主推荐同意票数均在70%以上,并对票数没有过半的15名干部“只观察”“不考察”。二是坚持规范提名。建立健全了主体明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加大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公开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建立了群众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提名推荐机制,根据《安宁区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从2010年8月至今已收到126份《初始提名人选推荐表》,其中常委推荐13人,个人自荐6人,单位党组织推荐107人。在民主推荐过程中,特别注重分管领导、服务对象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采取无记名填写推荐表的方式,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情况、平时了解情况、考核情况以及民意调查情况等相结合,确保民主推荐结果真正反映民意。三是扩大推荐参与范围。为有效扩大民主推荐环节中的民主,我们积极扩大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增加了服务对象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推荐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工作,将两种推荐结果进行比较印证,从而保证推荐和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3、着力在组织考察环节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区坚持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不断改进和完善丰富了考察干部方法,在考察内容、方式方法上寻找突破,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在考察内容上推进实绩考察。2009年开始,我区制定出台了《全区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对全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评,将考评要素进行细化量化,从“德、能、勤、绩、廉”及项目攻坚等方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评,达到从多角度量化衡量干部、多侧面审视干部、多元素考察干部,今年区委按照《安宁区2011年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制定下发了《关于将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 考核的通知》,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全程跟踪考察,把考察结果运用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作为今后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2010年,有109名干部因考核优秀、表现突出被纳入全区科级后备干部库,有10余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切实做到用实绩说话、凭实绩用人。二是在考察方式上实现多元化。将实绩考评与组织考察进行有机结合,把实绩考评结果的30%计入年终综合绩效考核成绩,作为组织考察的参考依据,用组织考察的结果修证实绩考评的量化得分,考实评准工作实绩,全面客观反映干部的综合表现,同时适当扩大参加考察人员范围,增加“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原单位领导参加比重。增强了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考察,不断提高干部考察的精度、准度和深度。三是在考察方式上体现灵活。广泛采用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征求意见和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同时,积极探索经常性考察与任前考察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结果反馈制,对考察对象是单位“一把手”的,还坚持干部考察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成果,将其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4、着力在决策任用环节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集体研究,在民主推荐和考察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酝酿、审查和票决三个主要环节,一是规范酝酿方式。对区管干部的拟任 人选认真征求分管区领导的意见。在区委讨论决定前,除征求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外,还与审计、信访、政法、计生等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做到“五不上会”,即:没有经过考察的不上会;区委常委会人数未达到2/3以上的不上会;对部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查清楚的不上会;应征求而未征求分管领导或部门意见的不上会;意见分歧较大的不上会,不搞临时动议。二是严格讨论决定的程序。对每次提交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前将干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情况、听取纪检监察等机关和部门意见的情况、干部提拔前后领导班子配备结构的情况都列入会议材料。确保参加会议的常委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主要领导一般最后发言,保证在决策结果上的合情合理合法,选人用人上的科学准确。三是强化全委会作用。近年以来,区委对街道、区直部门党政正职的拟任人选,征求全体区委委员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全委会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作用。区委组织部将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任用理由和征求意见表等材料,以书面形式送达全委会成员,对全委会成员反映有重大问题的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区委组织部进行调查核实,超过全委会成员半数不同意的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不提交区委常委会讨论。

5、着力在任后试用环节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通过委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职 务的和由副科级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实行一公示、一测评、一述职、一考察、一考试“五个一”的综合考察方式进行全面考察,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视角了解干部试用期期间的综合表现。经组织考核胜任现职、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正式任职;成绩平平、群众不满意、不胜任的免去试用职务,按试用前职级安排工作。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错误的,则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今年对试用期满的49名干部进行了考察,并对7名新任职干部进行了试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选人用人的质量。

6、着力在干部监督环节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区始终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酝酿、考察、决定等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通过设置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切实加强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程监督。一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联审制”。对被考察对象实行纪检、审计、计生等部门的“联审",凡是提任干部都要及时征求纪检、审计、计生等部门的意见。二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联考制”。多年来,为了加强对考察工作的监督,我们在抽调考察组时,均有1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实行联合考察,确保考察工作的公平公正。三是实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按照市委的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开展 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今年年初在区委全委会上对干部工作和选任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报告两评议”,评议结果为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达98%。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区在扩大民主和改进干部工作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上有误区。一些领导干部对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少数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比较低下,对干部工作民主化持消极、怀疑态度,干部工作民主化尚缺乏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二是初始提名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从总体上看,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如:如何提名、怎样提名、提名范围如何界定,在操作层面上现行的制度在操作性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三是公开选拔中,报名条件限定的科学性、试题的适宜性、面试评分人员的素质和公正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四是干部监督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方面还需进行探索,特别是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还存在缺失。

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和扩大民主,是选人用人机制的活力源泉。针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实践,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干部工作民主。

一是继续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制度。我们将从扩大宣传、规范 程序、完善制度入手,采取多种宣传媒介形式,扩大群众对初始提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适时拿出部分空缺岗位,探索实行“分类提名”、“差额提名”、“公开提名”等推选方式,进一步充实完善“初始提名办法”。

二是继续加大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逐步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制度化和常态化,扩大差额选任和竞争性选拔的范围和比例,特别是在全区发展建设中急需的规划、设计、管理、金融等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比重,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根据职位要求改进考试内容和方法,通过“量身定制”,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通过竞争性选拔,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的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是继续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机制。加强与纪检、审计、信访、计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在每次推选出考察对象后通过党务政务信息网站向全社会公开考察对象基本信息,建立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建立对考察对象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的监管。积极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构 建组织监督、群众评议、信访举报、网络反映“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第四篇:什么是民主推荐?如何进行民主推荐?

什么是民主推荐?如何进行民主推荐?

(http:///news/gdnews/hotspot/gbrytl/gbrytlzjdp/mztj/200211071067.htm)

答:民主推荐,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配备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需要,按照规定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要求,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的活动。民主推荐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民主推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议投票推荐,一种是个别谈话推荐。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按照定向推荐和非走向推荐分别进行。定向推荐,是指针对具体的职位推荐人选。定向推荐又分为全额定向推荐和个别定向推荐。全额定向推荐,是指对应领导班子的职务设置,推荐整个班子组成人选。个别定向推荐,是指个别提拔任职时,按照拟任的职位进行推荐。非定向推荐,是指只提出任职级别要求,但不明确具体拟任职务的推荐。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形式各有特点。两种形式同时使用,综合分析,互为补充、互为印证,有利于客观准确地了解十部,防止考察工作失真失实,导致用人失察失误。

民主推荐应当采取以下程序:(1)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2)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3)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4)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领导班子换届时,民主推荐工作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按照规定的范围、程序进行。

第五篇:什么是“四个民主”

什么是“四个民主”

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实践作了高度精辟的提炼和概括,即“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体现了亿万城乡居民群众的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前提。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是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海选”、“无候选人选举”、“自荐海选”等方式,实现了村民委员会干部由过去的组织任命到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过渡,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受农村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各地对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民主决策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所谓民主决策,是指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事项,由村(居)民群众遵照一定的程序集体讨论,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而所作出的决定,全体人员必须共同遵守。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农民群众创造了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划片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以增强民主决策的效果。在城市居民自治实践中,居民群众创造了民主听政、议事协商、网上投票等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

民主管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根本。所谓民主管理,就是发动和依靠村(居)民群众,共同管理村(社区)内事务。广大村(居)民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约章程、开展议事协商、网上论坛等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而达到自治的目的。

民主监督是基层群众自治的保证。所谓民主监督,就是通过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社区)干部和村(居)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由村(居)民监督村(社区)中重大事务,监督村(居)委会工作和村(社区)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重点是村(居)务公开,凡是村(社区)里的重大事项和村(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群众公开。

下载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主是分层次的 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对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强调三点意见一、工作的认识要到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自1998年中办下文实施以来,对加强村务管理、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起到重......

    空分二班班组民主管理制度

    空分二班民主管理制度 第一条 民主管理是班组成员直接参与班组安全管理和内部考核的一种重要形式,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条 班组民主管理会议每月......

    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2

    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 纵观历史发展,民主既是全世界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向。通过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

    民主是个好东西读书笔记(范文大全)

    读书笔记 读过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有些印象深刻的感受,也对民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知道民主在很大程度的意义上来说都是相对的,而民主制度对于现当代中国来说,是最适合中......

    《民主是个好东西》读后感[精选合集]

    《民主是个好东西》读后感 姓名:郑涛 学号:0810053911 专业:08级特殊教育 今天怀着一种应付的心态看了《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篇文章,最初觉得应该是那种官方宣传性质的文章,应该是......

    民主监督制度

    枕头村民主监督制度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运行的载体。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发挥好村民自治各个组织......

    民主管理制度

    民主管理制度 (一)党员议事会制度 为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员议事会的主要内容 1、涉......

    民主发言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今年以来,在施工队的领导下和分队领导帮助中,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