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腐败问题之我见
腐败问题之我见
英语13-1 10号 田萌
腐败问题在当前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对祖国的腐败的问题也是比较关注的,因为这关系着全国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贪官腐败,必然导致下面民不聊生。中国古代朝代的灭亡,几乎都是因为统治阶级的腐败而导致。
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2010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取得9.3分,排名并列第一,芬兰和瑞典取得9.2分并列第四,中国仅得3分,排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78位。由此可见,我国的清廉度并不高,官员腐败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的“35岁现象”正在逐渐替代“59岁现象”,表明腐败越来与年轻化。而每年都会有高官因为腐败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07年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以及铁道部长刘志军,无一不是因为贪污受贿而落马。在河南甚至出现了连续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现象。这些都表明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期,腐败问题也应该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不仅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腐败现象也是存在的,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就连一直排在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前列的挪威、瑞典,也都出现了引起轰动的腐败事件。挪威国营的石油公司总裁为在伊朗开办企业采取行贿手段。瑞典国家酒局90多名职工接受供货商的贿赂。更不用说美国、法国这些经常出现腐败问题的国家了。可以看到,每个国家都有腐败问题,而区别就在于严重程度。面对严重的腐败问题,我国也进行了规模很大的反腐败行动。每年都能够查处数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也很严厉,大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小到科员都因腐败被枪毙了。不仅如此,我国对干部的要求也很严格,在西方,官员生活作风不检点,基本不受处分,但在我国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有官员生活作风有问题,如赌博、嫖娼,是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我们反腐败力度大,对腐败问题处理也比较严,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腐败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过正处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与成熟阶段,各种观念的入侵与交织,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腐制度措施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的综合原因导致我国的腐败发生率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相当大增加。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能够激发人们讲求效益,鼓励人们注重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它也容易诱发人们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可以使人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托关系跑门子,腐蚀拉拢领导干部,再加上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综合起来,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快,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体制、制度很不完善,尤其是有关制约监督机制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多个贪腐案件也都折射出我国在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了那些贪官在腐败时存有侥幸心理。第二,大多数民众缺乏民主政治所需的公民意识,也就是民主、法制、人权、社会参与等意识。这与我们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很大关系。虽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还是很有影响的。许多普通民众意识不到我们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三,腐败问题的发生也与人的价值观有关系。在中国,官员贪污受贿几乎被普通民众所理解,我们也经常说:当官的多少得有点经济问题。有的官员则认为他们贪污受贿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根本就没有羞耻之心。相反,在新加坡那里的人都以为贪污受贿是可耻的,他们之所以能在清廉国家中排名第一与他们的这种观念有很大关系。第四,人都有自私的本性,都有个体利益,腐败官员几乎都是党员,他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或许他们也曾经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但是他们没有经受住贪欲的诱惑,为了个人利益贪污受贿,甚至索贿,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然而,我认为,腐败问题是可以整治的。在网上,凡是出现腐败问题,涉案官员就会淹没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之中,真正能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如腐败原因一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反腐败的措施。第一,在现阶段我们要加紧完善体制、制度,尤其是相应的监督机制,这样可以杜绝一大批钻制度空子的腐败分子,也能更好的完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第二,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人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尤其是民主、法制、等公民意识。以此来驱除一些传统的封建思想对人们公民意识的荼毒。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公仆意识,时刻意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宗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使他们从心里真正的杜绝腐败。第四,不仅完善党内的监督机制,更要建立一些党外的监督机制,由一些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素质的非党员组成,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并且各个监督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透明的监督网,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第五,正是我国最近实施的官员财产如实申报制度,官员要详细的把自己的财产及配偶、子女工作如实上报并公开,使普通群众也能了解到官员的财产状况,我认为这项制度在反腐败过程中会起很大作用。第六,当然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继续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同时教育与打击并存。对一些严重腐败的官员要进行坚决的打击,从重处罚。而对于那些情节轻微工作能力出众的贪腐官员如果可以挽救,则以教育为主,同时进行必要适当的惩罚,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争取早日为国家做出贡献。我认为,如果这些措施真的能严格实行,我国的腐败问题将大大减少。
道德之癌滋生权力之癌,腐败就是个癌细胞,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也像癌症一样,一旦患上这种病,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治好的,因此,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第二篇:腐败问题探讨
腐败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指公权主体违反公共规则的以权谋私的行为,包括能运用 公权的主体违反公共规则的事实以及谋取私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胡锦涛在2011年七一讲话时说:“反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十八大”闭幕至今,来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反腐的一系列表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被舆论看作是一场反腐风正在掀起的标志。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当选后的首次亮相中就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表露了反腐的决心,而在两天之后,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警示大家。他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他进一步表示,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绝不能手软。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也再次强调要将反腐工作引向深入,他要求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以上看来历届领导人对于腐败问题都非常重视,反腐败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腐败现象的“重灾区”一般集中在权力垄断部门和经济决策部。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贪污贿赂案件在垄断行业、行政机关、城镇建设以及教育四领域出现了高发态势。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少数党政领导干部索取、收受贿赂,大搞权力腐败,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市场经济中的热点行业已成为犯罪的多发部门,腐败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市场经济中的热点行业已成为犯罪的多发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对市场经济行使调控职能的部门逐渐成为犯罪的热点,因而在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热点部门发生的贪污案件日益突出。
腐败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使惩治更加困难。各种腐败犯罪行为在重点行业领域突现的同时,手段逐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与传统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形成交织状况。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都会千方百计地规避法律,行 为更加隐蔽。
腐败犯罪的窝案、串案逐渐增多,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近年来,腐败犯罪逐渐呈现出团伙化、群体化的现象,涉案人员职务高、金额大、涉案范围广,许多腐败分子都是从最初的一个腐败犯罪案件中牵扯连带出来的。贪污腐败犯罪的窝案、串案越来越多,涉案范围越来越广,这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犯罪心理具有极大的贪婪性、冒险性和疯狂性。一是不择手段,肆意掠夺。二是顶风作案,肆无忌惮。三是胆大妄为,铤而走险。
总的来看腐败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权利的商品性、腐败渗透的广泛性、疯狂性、顽固性、贪婪性和隐藏性。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傍”不法“大款”现象严重。作案方式、手段更具隐蔽性;一些犯罪分子向国外、境外转移赃款;涉案人员外逃;查处与反查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激烈。
(二)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腐败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2、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制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规则,明确行政自由裁量的范围、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重大行政裁量行为必须经过咨询、听证、决定、审议、复核和监察等环节。同时,必须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规则、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和方式、公开办事结果和依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设定审批权的事项,必须设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完善和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党内纪律监督是在党的上下级之间、党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纪律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内民主,强化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
3、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既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又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4、完备的法制。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中国反腐败的法制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反腐败实践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散见于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迄今尚未形成一部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立法建设,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依法严肃惩治腐败。以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通过依法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发挥案件查处在预防和遏制腐败中的警示作用。总之,要通过严格的法治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腐败分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第三篇: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的原因 分析及遏制政策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政策 [摘要] 老百姓都知道,中国的腐败问题很严重,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及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关键词]腐败;反腐败政策
一、当前中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新的体制可能存在漏洞或短板,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这样,在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双轨制”成为一定时期和部分领域改革的策略选择,这样,也导致体制缝隙和漏洞的大量存在与产生。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一些掌握了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权力的腐败者正是利用体制缝隙和漏洞,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占有、攫取国家和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
2.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遏制腐败的蔓延 惩罚是对付违法犯罪与腐败行为最重要的手段。对于某种“流行”的恶行,惩罚一定要及时,将它“扼杀”于起始之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长期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工作,特别是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往往集中在受贿者,即主要是党政官员的一方,并且,对行贿者和受贿者的惩治力度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受贿者所受到的最高量刑要高于行贿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行贿罪最高可处以无期徒刑,而犯受贿罪最高却可处以死刑。其次,2005年之前实际因为行贿罪而受到起诉的人很少。在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中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行贿案件6440件,只相当于同期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数(207103件)的3.1%。
由于惩处的力度不够,增强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意识,削弱了他们的自律意识。看到一些人非常腐败,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不少人心理不平衡,开始起而效尤。这种逆向激励和示范效应,使得一些人热衷于所谓的官场技巧和社会关系,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也使得各种腐败行为因“低风险、高收益”变得非常活跃和猖獗。腐败者所付出的代价太低,激励和促长了腐败行为,由此导致的腐败行为泛滥成为因对腐败惩罚不力付出的另一种代价。
3.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心清则自正,无欲则自廉。”廉洁是从政之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通过学习、教育和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有了滋生的土壤,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利益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各种利益对处于“脱贫致富”过程中人们诱惑最大的时期,这对领导干部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同时,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缝隙和漏洞导致正向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反而出现了一种逆向的激励机制。有时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甚至反受他人攻击;而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弄虚作假、鼠窃狗盗之徒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反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4.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
在这点,和封建社会是没有区别的。做官好。为什么一定要做官呢,说到底官有权,权可以延伸到钱和荣誉。这种延伸才是官本位思想发展动力。官,本来是人民请你来办事的来管理这个社会的,是人民大众赋予了你权力。可事实却是官都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去看望下人民那叫“慰问”,去送点东西给需要求助的人本是你义务却是“亲切关怀”,当保姆当家做主了,这个“家”就要乱了。权力失去控制没人管,不腐败都难。
中国是跨过资本社主义社会,直接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而不同社会性质只是简单的到底是谁在掌权的问题。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说了算,资本主义是一群资本家说了算,社会主义是无数老百姓说了算。这其实就是投射出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小时候课本里把资本主义说的一无是处,长大了才发现人家也有优点。那就是人家法制建设非常的完善。中国跨过了这一步,所以要喊加强法制建设。可这路途似乎太过遥远。法律制定能不能得到执行是问题关键所在。
二、遏制腐败政策
1.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以说,合法性政权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有效的政府能力和经济绩效即制度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久强大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许多体制存在缝隙和漏洞,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条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可能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制度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筑牢反腐倡廉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反腐败的法治基础。2.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可能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些领域和地区是非、美丑、善恶界限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各种价值观念都开始在社会上占据一定的市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强。不少领导干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也缺乏廉洁自律和风险防范意识。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抵御风险、拒腐防变。
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当前,要不断完善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机关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相对独立与高效运行。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国家职能实现的具体体现,分属国家三种彼此相对独立的职能机构。权力行使的相对独立性要求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具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在各种权力行使过程中不被其他权力所左右和控制。在确保国家机关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相对独立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从而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4.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重要作用 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惩治无力,教育就缺乏说服力,制度就缺乏约束力,监督就缺乏威慑力。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03年至2009年,各级人民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4万多件。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中国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加大惩治和预防行贿犯罪力度。2009年,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当前,要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违纪违法的案件,严肃查处贪污、受贿、行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失职渎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案件,并严肃查处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
【结束语】如果我国想到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就必须解决政府的腐败现象。只要政府决心大一点,惩罚力度大一点,腐败现象肯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
第四篇:2012腐败问题
一:“房妹”事件拷问官员个人信息公开
“房妹”事件的持续发酵,与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神秘化有关。一方面,媒体力量的兴盛,以及群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领导干部个人信息问题已经纳入公众视野。另一方面,涉事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公开其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坚持信息透明化才能获得公众信任,而政府部门及涉事官员遮遮掩掩,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感觉里面有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赵红旗发自河南郑州
在河南省郑州市长江路和大学路交叉口,有一个名为“兰亭名苑”的小区。2012年年底,网传郑州有个90后“房妹”,坐拥11套房产。这个“房妹”的房产,就分布在“兰亭名苑”小的1号楼、17号楼、18号楼和19号楼,有的是160余平方米的底层商铺,有的是面积在258平方米的超大型住宅。
该信息随后日渐在网上发酵:“房妹”名叫翟家慧,其父为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房妹”被曝拥有两个户口;“房妹”的哥哥翟政宏有两个户口,名下14套房产;翟振锋妻子拥有4套房。
再后来,被查出“翟振锋一家4口皆有两个户口,全家共拥有29套房”。1月4日,郑州市检察院认为,翟振锋已触犯法律并具备立案条件,决定对其立案查处。目前,翟振锋已被刑事拘留。
“这些房产是怎么来的?”此问题引发众多网友评论,更多疑问也随之而来。其间,翟振锋回应称,这些房产属于其家庭经商所得,投资的商品房和商铺,为其妻做生意所得。
“‘房妹’事件的持续发酵,与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神秘化有关。一方面,媒体力量的兴盛,以及群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领导干部个人信息问题已经纳入公众视野。另一方面,涉事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公开其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坚持信息透明化才更能获得公众信任,而政府部门及涉事官员遮遮掩掩,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感觉里面有问题。”郑州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
房管局长家人开办房地产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河南兰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兰亭)成立于2002年7月,是“兰亭名苑”小区的开发商,最初法定代表人为冯松伟。
据河南兰亭一员工透露,冯松伟系翟振锋的妹夫,而翟振锋本人操控公司的运营。
“房妹”翟家慧的11套房产、其兄翟政宏的9套房产就位于“兰亭名苑”内。
河南一通的法定代表人为翟振峰的妻子李淑萍,这家公司负责南溪苑项目的开发。
爆料人称,1985年出生的翟政宏开有两个公司:一个是河南十方艺术馆,一个是注册于2000年的龙源信息技术公司,当时,翟政宏只有15岁。
据二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翟振峰生于1963年,原在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新密市公安系统任职,1995年调入郑州市二七区齐礼闫乡工作,1999年任二七区计经委主任,2000年年调任二七区市政局局长,2002年调任二七区房管局局长,2010年平调到二七区运河新区管委会任主任,2011年4月被降职,任二七区运河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不久被撤职。
“2011年,郑州市房管局经适房管理系统案发,郑州市房管局经适房管理中心的领导和二七区政府副区长曲连文都被查处,翟振峰受到了影响。”二七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翟振锋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牟取利益及其他违纪行为”,于2011年9月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
2012年12月30日晚间,针对“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峰女儿有11套经适房”一事,二七区委宣传部回应称,区委、区政府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不少网民注意到,有关“房妹”事件的情况,几乎都是在网络和媒体的“穷追不舍”下,官方才予以回应,官方并没有主动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二
官员频陷“名表门” 专家称消除质疑需公开财产
沸沸扬扬的甘肃省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佩戴名表的事件近日有了正式的结论:甘肃省纪委对此表示,网上出现相关帖文和图片后,甘肃省纪委密切关注,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谈话了解、询问证人、行业资深人士辨认甄别、专业机构认证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上述三款名表均为其本人购买。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目前市场价格人民币25100元。
第五篇:浅谈腐败问题
浅谈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为其所困扰,我国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腐败现象呈蔓延之势。腐败现象的产生与蔓延,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动摇了人们的信念,还滋生出一系列其它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反腐败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天我将联系我国实际,从遏制、制约、防范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反腐败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
腐败问题在我国由来以久,虽然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但是,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部门和地区泛滥起来。近期刘志军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面对日趋严重的腐败问题,我们反腐败的近期目标,应该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住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第一,各级领导要痛下决心与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各级领导人有没有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对全社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而这种决心,首先表现在他本人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其次表现在他能否大义灭亲,对自己的部下、亲属的腐败行为敢于揭露处治。第三表现在他能否对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要较好地做到了以上三点,腐败之风就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第二,建立特殊的反腐败法律体系,有效地预防、监督、查处和惩罚腐败行为。要知道一切运作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否则,有可能触发其它问题。考虑我国目前的特殊情况,群众监督有一定的困难,这些法律主要的内容还是应该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以此遏制住腐败现象的蔓延趋势。这些法律其细则要详细具体,处罚要十分严厉,对腐败分子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以大案要案为突破口,大张旗鼓地惩治一批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扭转反腐败斗争的被动局面。社会风气之所以不能好转,腐败之风之所以得已蔓延,关键是某些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在兴风作浪。因此,反腐败的矛头应该首先对准这些既有权又有势的腐败分子。党和政府必须用查处大案要案、将这类大人物辑拿归案的铁的事实,向人民群众证明自己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从而赢得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支持。
第四,及时适当地提高政府官员的工资收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腐败的动机。凡事都要顾及两个方面,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要坚决打击,对政府官员正当的个人利益,则应该给予最大程度地满足。当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倡高薪养廉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国力许可的范围内,及时地、适当地提高政府官员的工资,不断地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是反腐败斗争中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二、编织天罗地网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
反腐败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斗争。相对而言,但利用我国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在短时期内,通过一些有效措施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更持久、更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必须是法制和制度建设,则必须编织天罗地网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机关的监督、制约机能。腐败的中心问题是权钱交换,这种监督和制约的重点应当围绕权和钱进行。我们必须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监督制约各级政府领导人的制度,逐步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委任制。
第二,逐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摸索和建立一套政务员对公务员的监督制约制度。人民代表对政府的监督的重点是各级政府的领导人。但是,政府中的一般工作人员也可能发生滥用
职权,侵吞国家资产等不法行为。这种制约,表面上似乎背离了自下而上进行监督的思路,实质上远比人民代表直接监督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更加有效,也更加切实可行。
第三,通过公众舆论、新闻媒介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制约。这种监督制约几乎是无所不在,其实质是人民群众对当权者制约的外化和扩大化,是利用权力体系之外的整个社会力量对整个权力体系的全面监督制约。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做法,逐步建立起通过公从舆论和新闻媒介对当权者进行监督制约的机制。
三、建立道德防线根除腐败生存的思想土壤
最根本最彻底的反腐败措施是在还人们心中建立一条道德防线,彻底根除腐败生存的思想土壤。反腐败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存亡的大事,再难我们也应该为此而努力。这种努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运作。
第一,构造新时期新的道德价值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构造出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新价值体系的内容应当结合中国实际,着眼未来,遵循宁低勿高,宁小勿大,宁简勿繁的原则,以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够认可,从内心中可以接受为最终目的。
第二,推广新道德价值体系。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度,结合新的形势发展,构造出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应该说并不什么太难的事情,难的是如何推广它,真正让它变成千百万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说完了这些措施与看法,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具体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应当如何去做。首先要以某种形式接受定期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艰苦工作,一种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维护,需要一种定期的道德教育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参与某种活动,帮助我们净化心灵,约束不良动机,也强化我们反腐倡廉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无法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做出有效的监督,但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及反腐败的现状,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向社会推广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学习、宣传、尊敬各种各样体现新道德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社会的价值观,自觉营造和维护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每个大学生力所能及也必须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