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燃料铀的安全性科普
但是回帖中很多朋友对核燃料没有足够的常识,表现出不必要的恐慌和疑问,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些内容全凭记忆写成,有些地方可能有记不清或者不正确不确切的,欢迎指正。
核电站和核武器都是靠核裂变链式反应工作,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核武器是不可控的反应,瞬间即完成全部的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因而会产生强烈的爆炸破坏力。而核电站的反应堆则是可控的,而且是天然受限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完全失控都不会发生核武器一样的爆炸。核电站的危险在于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而不是核爆炸。
核电站的反应堆有很多种,最原始的是石墨堆,后来有沸水堆,现在常用的是压水堆,而某些国家则使用重水堆。这些堆的区别在于它们所用的“减速剂”。核裂变会产生中子,而中子则会撞击其他核燃料的原子产生核裂变,这样一级一级下去,核裂变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链式反应才能维持核裂变反应不停地进行,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核电站和核武器都是利用这个链式反应的放大过程。不过核裂变产生的中子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叫做“快中子”,碰巧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中子的速度越快,它撞到别的核燃料的原子上引起裂变的可能性就越小,小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不能引起持续的链式反应了。所以如果要能引起持续的链式反应的话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核燃料的纯度密度提到足够高,那么即使中子速度高反应几率小也没有关系,核武器原子弹就是这样造出来的,常用的核燃料铀中只有铀-235同位素是可以进行链式反应的,它在天然铀中的比例非常低,远小于1%,所以要造核武器就需要把它提纯到90%以上,这就是造核武器最大的门槛,一般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做这个。而另一个维持链式反应的方法是想办法把裂变产生的中子的速度降下来,即“减速”,减速以后中子撞击到另一个核燃料原子引发裂变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所以低浓度的铀也能发生链式反应。实用的“减速剂”是比较轻的原子,比如氢、碳等,碳是固体(石墨就是碳),所以最简单,最早的核反应堆就是用碳做减速剂的,这就是石墨堆;氢是气体,不能直接用来做减速剂,所以一般用它的化合物,那么氢最常见最便宜的化合物就是H2O,即水了,这就是沸水堆和压水堆;但是氢虽然减速效果好,但是它有个缺点,就是它会吸收中子,所以用它也会降低发生链式反应的可能性,用氢做减速剂的沸水堆和压水堆就必须用经过提纯的核燃料,虽然只有3%的铀-235,但是成本也很高;这就有另一种减速剂的用武之地了,这就是氢的同位素氘,氘比氢多一个中子,比氢重,它的减速效果好对中子的吸收又好,所以是最好的减速剂,用它做减速剂的反应堆可以直接用未经提纯的天然铀做燃料,燃料成本低。氘和氧的化合物也是水(因为氘本来就是氢的一种),不过因为比较重,叫做重水,重水虽好,但是它本身需要非常昂贵复杂的过程提纯才能得到,所以重水堆的综合成本并不低,只有加拿大在用,其他国家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压水堆,少量老反应堆用的是沸水堆。石墨堆只有在早期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就是石墨堆的,石墨的减速效果不错,中子吸收也少,成本又低,是非常好的减速剂,用它做反应堆成本低而且经过特别设计的话可以直接用未经提纯的天然铀做燃料,燃料成本也低,世界上第一个反应堆就是美国科学家费米在芝加哥大学体育馆建造的石墨堆。但是石墨会燃烧爆炸,所以其风险也比较大。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现在再也没有用石墨堆的了。沸水堆和压水堆有天然的安全性,因为一旦发生意外,水本身不会爆炸抛散有害物质,水会很快蒸发或者流走,没有了水,就没有了减速剂,中子撞击核燃料原子发射裂变反应的几率降低,不足以维持链式反应,那么核反应就自然停止了,所以沸水堆、压水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福岛那样,反应堆里的反射性物质泄漏出来,而不会继续反应产生更大的危害。
下面说说核燃料棒,现在用的核燃料有铀和钚两种,其中铀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而钚则是人工在反应堆里制造出来的,无论哪种都需要经过提纯以后才能使用。对于铀来说,天然铀中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235同位素含量极少,不到1%,剩下的都是不能发生核链式反应的铀-238。因为反应堆除了不安全的石墨堆和昂贵的重水堆以外,都需要经过提纯的铀-235含量高的铀才能使用,所以玩核的关键就是提炼铀-235。常用的沸水堆和压水堆中需要的铀燃料是含铀-235为3%左右的燃料,这需要一定的提纯技术。由于能发生链式反应的铀-235和不能发生链式反应的铀-238是同一种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用化学方法把它们提纯,只能用物理方法利用它们的原子极小的重量差别通过超高速离心分离或者气体扩散分离的办法进行提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效率非常低的过程,因此核燃料的提纯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靠国家意志才能实现,不是几个恐怖分子在家里可以做的,所以世界上对于核恐怖的担心主要是在核燃料的管理上,没人担心恐怖分子会自己制造核燃料。那么,造核武器和核电站在技术上有多大区别呢?实际上它们的差别主要就在核燃料的浓度上,一般核电站用的是3%左右,而核武器则需要90%以上的铀-235,差别很大。但是提纯到3%和99%的技术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你只要有能力提纯到3%,只要有足够大的规模足够长的时间,你就能积累到99%的纯度,这也就是现在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关注之处,因为伊朗是个石油大国,它发展核能做能源本来就有可疑之处。而且它发展核能不是靠买提纯好的核燃料,而是一定要坚持自己提纯。更可疑的地方是它即使自己提纯核燃料,如果是用于核电站的话也只要3%的浓度就够了,但是伊朗宣布他们已经生产出了30%的核燃料!所以这个就很明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最近高声叫嚷要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原因——因为下一步搞到90%浓度的铀235组装出一个原子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了。
现在用的铀核燃料棒就是用很多每个只有几克的含3%左右铀-235的铀块小块装在几米长的锆棒里,然后几百个锆棒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燃料组件,几百个这样的燃料组件安装在反应堆里就可以发电了。
车头灯同学的帖子就展示了核燃料棒的生产过程,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个神秘的工作。有人看了帖子很担心生产核燃料棒的工人的安全,认为他们这样接触铀,会不会被其放射性伤害啊。其实,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强度和它的半衰期有关,半衰期越短则其衰变越快,那么放射性当然也就越强,象镭、钴-60、铯-235这些强烈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都是很短的。而铀的半衰期是几亿年,也就是一块铀要过几亿年才会有一半衰变发出放射性,所以铀的放射性非常低,低到直接接触也不会超过影响健康的安全标准。不要说核电站用的3%核燃料棒这种低浓度的铀,即使是武器级的99%高浓缩铀直接用手拿也是没有危险的,有一个很多人知道的事,就是美国的M1A1坦克甚至用铀来做装甲,里面的大兵也没有事,有事的话早把美国政府告破产了,这些做装甲的铀就是核燃料工厂提纯铀-235之后剩下的铀-238,因为里面的有用的铀-235的含量很少,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就被称为“贫铀”,用它做的装甲就叫贫铀装甲。铀-238和铀235的半衰期都是几亿年以上,放射性也差不多,美国兵坐在铀装甲的坦克里没事,俄罗斯工人在车间里生产铀燃料棒当然也没事。美国还用铀炮弹弹头,即贫铀弹,在伊拉克大量使用过。贫铀弹对伊拉克人有伤害吗?当然有,它的伤害主要是贫铀弹头爆炸后被变成粉末进入空气土壤和水,这些粉末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在细胞内直接和细胞的DNA分子接触,那么其放射性的危害就大多了,即使是非常微弱的放射性也怕零距离接触啊。但是在核燃料工厂里和美军的坦克里不一样,那里的铀是在外面,不会和人体细胞零距离接触的,所以只要按规定操作,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另外,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波音747等大型飞机上也有用几百公斤贫铀做的配重块,中国买的里面也有,如果有危害的话你说胡核心会放心坐吗?
核燃料铀在没有发生核反应时的放射性是非常小的,只要不吃下去或者吸进去进入体内,对人体基本是没有危害的。核燃料的危险来自于发生核反应之后,也就是在反应堆里发生裂变反应后才会发出强烈放射性,在反应堆里用过之后的燃料棒(即核废料)因为里面残留了大量核反应产物,那些产物很多是短半衰期的强烈放射性物质,所以其放射性也非常大,是非常危险的物质,必须妥善处理。但是新的从来没用过的核燃料棒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所以俄罗斯核燃料工厂里的工人们都很淡定,鸡也很淡定。
第二篇:关于香港HPV疫苗安全性科普
HPV疫苗的安全性怎么样? 作为对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加卫苗Gardasil(HPV疫苗的一种),像所有的疫苗接种之前一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科学的检查称为临床试验,只有利大于弊时才会对人类开放使用)这些试验早在疫苗上市使用之前就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医药局等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是基于人体承受范围内的安全疫苗,可以放心接种。
对于一些其他孤例报导,称HPV疫苗有严重的副作用,在目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并不能表明加卫苗接种可以引起这些不良反应。当HPV疫苗的风险权衡保护与受益子宫颈癌、尖锐湿疣预防时,对于多数人来说,接种HPV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
虽然在HPV疫苗接种中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现实是大多数副作用的反应都是温和的,症状表现不会超过两天,并且有些人根本不会发生副作用。任何疫苗接种中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反应(疼痛,肿胀和发红)、轻度发热、发抖的、疲劳、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严重的副作用会出现过敏,但是这个的概率大概是一万人中有一个人可能会发生,所以权衡之下,不需要过度担心副作用危害严重。
综合以上所有的表现来看,HPV疫苗接种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效果是很显然的,加卫苗中的四价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90%HPV16/18型病毒感染造成的宫颈癌、98%HPV6/11型病毒感染造成的尖锐湿疣;其中九价HPV疫苗对于HPV病毒患者的缓解治疗以及疾病治愈后的修复有着好好地效果,一般来说推荐接种四价加卫苗即可。
在半年内完成三针HPV疫苗注射,对于一个成年女性或是男性来说,效果可以达到最好。第一针自选时间,第二针在第一针两个月后,第三针在第一针六个月后注射。
第三篇: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
引言
1.1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安全原则,对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以下简称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提出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核燃料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不包括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使用的安全要求。
本规定的内容涉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本规定只规定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应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则不作具体规定;同时,本规定也不对特定类型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提出专门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将制定相应的安全导则,作为本规定的说明和补充,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和较详细的指导原则。
本规定不考虑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非辐射安全问题,除非由其可能引起辐射危害。
关于核材料管制方面的要求遵照核材料管制有关规定。
安全职责
2.1营运单位的主要职责
营运单位必须对其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负全面责任,直至其核燃料循环设施退役终了或其责任已合法地转移为止。其主要职责是:
(1)按照国家有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向国家核安全部门申请所规定的安全许可证件,提交批准和发放安全许可证件所需要的安全分析报告和其他有
关资料,并保证这些报告和资料符合要求。
(2)保证其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符
合本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法规与标准的要求,遵循所规定的许可证条件。
(3)建立保证其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符合有关要求的制度和管理体制,责任明确。
(4)制定并定期复审和修改各种工况下用以保证其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的各种规程、大纲和计划。
(5)确保有数量足够、受到充分培训和能胜任其职责的合格工作人员,并为工作人员完成任务提供相应的条件。
(6)建立并保存所有安全重要活动的记录,按要求定期向国家核安全部门提交报告;发生偏离运行状态的事件或事故时,立即按报告制度报告事件或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后果,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7)接受国家核安全部门对其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的监督检查。
2.2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主管部门对所属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负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对所属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保证给予所属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营运单位必要的支持,并对其进行督促检查。
(2)参与有关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法规的起草和制订,组织制订有关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的技术标准。
(3)组织所属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营运单位按照本规定和其他有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制订和实施应急计划。
2.3国家核安全部门的主要职责
国家核安全部门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有关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法规和导则,审查认可有关安全标准。
(2)按照本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法规的要求,审评核燃料循环设施营运单位提交的安全分析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批准颁发相应的安全许可证件。
(3)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核实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所规定的许可证条件。
(4)对不符合法规、标准或许可证条件的事项,要求予以纠正或补救,必要时,采取强制性措施。
安全目标
3.1总目标
建立并保持有效的防御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辐射危害。
3.2辐射防护目标
确保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核燃料循环设施内及由核燃料循环设施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低于国家规定限值,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
3.3技术安全目标
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预防事故;对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要确保其辐射影响是可接受的,并确保那些会导致严重辐射后果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厂址选择
4.1厂址要求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厂址、厂址所在区域及其周围环境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在核燃料循环设施寿期内不会发生严重影响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的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或者能够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减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2)在核燃料循环设施正常运行状态下,厂址与核燃料循环设施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对公众的辐射照射能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符合国家的规定。
(3)事故状态下,能够(包括能够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使公众免遭不可接受的辐射照射。
4.2厂址评价
4.2.1必须考虑的因素
评价一个候选厂址是否符合4.1节提出的厂址要求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诸方面的因素:
(1)厂址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影响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的外部事件,如地震、洪水及极端气象事件等自然事件和火灾、爆炸及飞机坠毁等人为事件。
(2)可能影响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和事故状态下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如地形、气象、水文、生态、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等。
(3)与评价个人和群体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及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有关的特征,如人口密度与分布、交通和通讯等。
4.2.2厂址评价文件
必须将厂址评价结果写成足够详细的文件,以供国家核安全部门进行独立审评。该文件的内容必须包括:
(1)按4.2.1的要求,对厂址的各项特征所作的评价及其结果。
(2)与厂址有关的设计基准外部事件及相应的设计基准。
(3)所采用的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
(4)选定当前厂址的理由。
设计与建造
5.1总的要求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必须采用经过试验和工程经验证明为有效的技术,综合考虑减轻事故后果的专设安全设施和限制事故发生频率的安全系统的设置及可靠性要求,为本规定第3章所提出的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5.2对外部事件破坏效应的防御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必须与其厂址特征及环境条件相适应;其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基准和建造质量必须为防御可能的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破坏效应提供合理的保障。
5.3辐射安全
5.3.1放射性物质的包容与控制
必须设置适当的密封屏障系统,提供可靠的密封功能和足够的包容能力,将放射性物质限制在规定部位或场所,使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规定部位或场所之外遭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减至最小;并保证任何放射性物质外逸所造成的污染在运行状态下低于规定限值,事故工况期间低于可接受限值。
5.3.2放射性物质厂内转移的控制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应使放射性物质在厂内的转移减到最少。对于必需的放射性物质在厂内的转移,必须提供在正常和可能的异常条件下均具有足够安全性的转移系统和设备,并采取相应的辐射屏蔽和监测等措施,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和工作人员意外受照。
5.3.3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与排放控制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应使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减至最小。必须设置相应的放射性废物管理系统,使设施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得到适当的分类、收集、处理、贮存或处置;使排放至环境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总量,在运行状态下保持在规定限值以下并符合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事故工况下不超过可接受限值。
5.3.4工作人员的受照控制
必须设置足够的辐射屏蔽和防护手段,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尽可能缩短其受照时间的有效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使工作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在运行状态下能保持在规定限值以下并符合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事故工况下不超过可接受限值。
5.3.5辐射监测设备
必须设置用于在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进行充分辐射防护监督的设备。
5.4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5.4.1单元的核临界安全
必须提供可靠的设计特性,使(并通过核临界安全分析证明)易裂变材料单元在任何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均保持次临界状态。
5.4.2多单元阵列的核临界安全
必须考虑阵列中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可靠的设计特性,使(并通过核临界安全分析证明)阵列在任何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均保持次临界状态。
5.4.3核临界事故的探测与报警
在可能发生核临界事故的场所,必须设置足够灵敏和可靠的核临界事故探测与报警系统,并保持事故缓解措施的可用性。
5.5防火与防爆
必须根据火灾与爆炸危险性分析,提供预防、探测、扑灭、限制和控制: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和能力,使外部和内部事件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及其
后果减至最小。
5.6辅助设施与系统
辅助设施与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事故工况和应急条件下的需要,必须评价供电、供水等辅助设施与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对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功能完整性的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7事故应急能力
必须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事故应急措施与能力,包括设置事故报警、应急通讯、人员撤离和医疗救治等必要的应急设施与设备。
5.8核材料衡算管理与实物保护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核材料衡算管理与实物保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要求。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必须为满足上述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
5.9其他安全要求
5.9.1检查、试验与维修考虑
必须为安全重要系统和部件(或设备)的检查、试验和维修提供方便和条件,以保持它们执行安全功能的能力。
5.9.2安全重要物项的共用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或设备)不应与其他核设施共用,除非能够证明这种共用不会影响参与共用的任何设施执行其安全功能的能力(包括由事故工况恢复安全状态的能力)。
5.9.3退役考虑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能够简化退役活动的措施,如尽可能减少被污染部件与设备的数量,便于构筑物和设备去污,以及采用易于清除放射性废物和被污染物品的措施等。
5.9.4邻近核设施影响的考虑
位于其他核设施附近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其设计与运行必须保证该设施与其他核设施的组合影响不给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
5.10质量要求
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或设备)的设计、制造、建造、试验和维护必须采用适用的经认可的标准,必须使之达到与其所执行的安全功能的重要性相适应的质量要求。
第四篇:电子商务安全性初探
电子商务安全性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分析了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并阐述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标准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据加密;信息认证;安全交易标准
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 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目前,因特网上影响交易最大的阻力就是交易安全问题,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只有2.8%的人对网络的安全性是感到很满意的,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一、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
1、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他人窃取。
2、信息的完整性:指确保收到的信息就是对方发送的信息,信息在存储中不被篡改和破坏,保持与原发送信息的一致性。
3、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指信息的发送方不可否认已经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可否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4、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指交易双方的身份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
5、系统的可靠性: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工作的可靠性。
在电子商务所需的几种安全性要求中,以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最为
关键。电子商务安全性要求的实现涉及到以下多种安全技术的应用。
二、数据加密技术
将明文数据进行某种变换,使其成为不可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加密,这种不可理解的形式称为密文。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即将密文还原成明文。
(一)对称密钥加密与DES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指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一个相同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目前世界上较为通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RC4和DES。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非常快,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对大量数据的加密过程。
最具代表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是美国国家标准局于1977年公布的由IBM公司提出DES(Data Encrypuon Standard)加密算法。
(二)非对称密钥加密与RSA算法
为了克服对称加密技术存在的密钥管理和分发上的问题,1976年产生了密钥管理更为简化的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也称公钥密码体系(PublicKeyCrypt-system),用的最多是RSA算法,它是以三位发明者(Rivest、Shamir、Adleman)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
在实践中,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使用效率,一般可以采用由RSA和DES相结合实现的综合保密系统。
三、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前者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后者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
(一)身份认证
用户身份认证三种常用基本方式
1、口令方式
这种身份认证方法操作十分简单,但最不安全,因为其安全性仅仅基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而用户口令一般较短且容易猜测,不能抵御口令猜测攻击,整个系统的安全容易受到威胁。
2、标记方式
访问系统资源时,用户必须持有合法的随身携带的物理介质(如存储有用户个性化数据的智能卡等)用于身份识别,访问系统资源。
3、人体生物学特征方式
某些人体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DNA图案、视网膜扫描图案等等,这种方案一般造价较高,适用于保密程度很高的场合。
加密技术解决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对于信息的完整性则可以用信息认证方面的技术加以解决。在某些情况下,信息认证显得比信息保密更为重要。
(二)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也称为安全Hash编码法,简称SHA或MD5,是用来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一项技术。它是由Ron Rivest发明的一种单向加密算法,其加密结果是不能解密的。类似于人类的“指纹”,因此我们把这一串摘要而成的密文称之为数字指纹,可以通过数字指纹鉴别其明文的真伪。
(三)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建立在公钥加密体制基础上,是公钥加密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它把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摘要结合起来,形成了实用的数字签名技术。
它的作用:确认当事人的身份,起到了签名或盖章的作用;能够鉴别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是否被篡改。
(四)数字时间戳
在电子交易中,时间和签名同等重要。数字时间戳技术是数字签名技术一种变种的应用,是由DTS服务机构提供的电子商务安全服务项目,专门用于证明信息的发送时间。包括三个部分: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数字摘要;DTS机构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 DTS机构的数字签名。
(五)认证中心
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简称CA),也称之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是承担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身份的、与具体交易行为无关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中心通常是企业性的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受理证书的申请、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其核心是公共密钥基础设(PKI)。
我国现有的安全认证体系(CA)在金融CA方面,根证书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根认证管理一般是脱机管理;品牌认证中心采用“统一品牌、联合建设”的方针进行。在非金融CA方面,最初主要由中国电信负责建设。
(六)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就是标志网络用户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用于证明某一主体(如个人用户、服务器等)的身份以及其公钥的合法性的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中心签发。
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四、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标准
(一)安全套接层协议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由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是由设计开发的,其目的是通过在收发双方建立安全通道来提高应用程序间交换数据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浏览器和服务器(通常是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目前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都支持SSL,很多Web服务器也支持SSL。SSL是一种利用公共密钥技术的工业标准,已经广泛用于Internet。
(二)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它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司发起,会同IBM、Microsoft等信息产业巨头于1997年6月正式制定发布的用于因特网事务处理的一种标准。采用DES、RC4等对称加密体制加密要传输的信息,并用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来鉴别信息的真伪及其完整性,目前已经被广为认可而成了事实上的国际通用的网上支付标准,其交易形态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的规范。
五、总结
网络应用以安全为本,只有充分掌握有关电子商务的技术,才能使电子商务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万守付,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2] 加里.斯奈德, 詹姆斯.佩里著,电子商务(第二版)[M], 成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第五篇:涉网安全性
关于电厂涉网安全评估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电力体制实施“厂网分开”后,电网安全责任主体发生变化,电网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考虑到全国联网的初始阶段和电力供应再度紧张使电网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应对措施之一,理应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安全性评价适时地予以创新或改进,据此提出了“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并就有关的评估标准制定、评估内容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性评估 并网运行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逐步实施,电网经营企业和并网电厂关于电网安全的责任出现了变化,电网安全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但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同时完成的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电能传输通道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客观要求依然未变。如何使变化了的主体适应电网安全未变的要求,确保电网在新情况下仍然安全、优质、经济地运行,已成为电业系统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2003年以来,全国不少地区电网的电力供应又趋紧张,电网安全问题再次凸显。与此同时,全国联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联网初期必然存在的弱联系过程,使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一时变得十分突出。特别是8月14日美加大停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引发我国业界人士对电网安全问题进行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总结我国电网安全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创新或改进,使之成为适用于现阶段又易为各方接受的新规范,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当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应当指出,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价作为电网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曾被广泛应用,问题的症结在于,“厂网分开”后,如何进行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如何不断改进,以提高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笔者对此进行了某些思考和探索。“厂网分开”后电网安全面临的新情况 1.1 厂、网隶属关系不复存在
在新中国电力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前35年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发电厂和输电网,电力工业基本由国家垄断经营。长期以来,发电厂和电网由网省电力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发电厂是网省电力局的下属单位,行政上是隶属关系。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初,网省电力局相继改制组建成电力公司后,情况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唯其如此,长期以来,电网安全的责任,很自然地通过行政手段由电力局或电力公司传递到发电厂。发电厂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后,绝大部分发电厂仍然隶属于网省电力公司或委托网省电力公司代为管理,即使对非隶属发电厂仍然可以通过“安全文明达标”或“创一流企业”等活动将电网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到对发电厂的考核之中。
电力体制实施“厂网分开”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发电厂隶属新组建的全国性发电公司,而网省电力公司则改制为区域或省(市)电网经营企业,两者之间的行政关系不复存在。电网经营企业主要承担的电网安全的责任,难以通过行政手段或其他形式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延伸到发电厂。
1.2 发电厂更加关注经济效益
“厂网分开”以后,发电厂领导向控股的发电公司或董事会负责,而发电公司或董事会对电网安全不再直接承担责任。由于“竞价上网”的压力,发电公司或董事会更加关注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发电厂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自然以“多发稳发”为经营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则贯彻“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在主要由电网经营企业承担的“保电网”这一层面上,平时通过执行《并网调度协议》的相关条款来具体实施;当电网发生事故时,主要是执行相关调度机构调度员发出的调度命令等。除此而外,很难有更进一步的作为。
1.3 《并网调度协议》难以涵盖电网安全工作
“厂网分开”之后,发电厂和电网经营企业都是法律上平等的法人实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由双方签订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进行调整。目前作为范本通行的《购售电合同》文本,仅处理与购售电有关的商务问题,所有技术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违约处理,均纳入《并网调度协议》之中。这与当前的电力体制下,购电方(电网经营企业)与电力调度机构是同一实体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并网调度协议》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并网电厂的调度运行、发电计划安排、运行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检修以及与此相关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通信等。至于更深层次的电网安全问题,不可能悉数列入协议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关电网安全的责任难以通过合同或协议向并网电厂做有效的延伸。电网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2.1 全国联网后的电网安全问题
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全国联网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区域电网互联或区域电网扩展的过程中,由于起始阶段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稳定问题一时变得突出,再加调度机构运作尚有一段适应期,电网的安全运行状况突然显得严竣起来。
2.2 电力供应紧张使电网安全问题凸显
2003年开始,全国不少地区又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使电网安全形势更为严竣。为此,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加强电力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法规建设,切实落实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调度协调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等。国务院同时授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具体负责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负责所辖范围内的电网安全。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电网中,特别是电网无备用容量可供使用的情况下,电网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2.3 美、加大停电事故发人深醒
2003-08-14,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事故,波及面之广,为患时间之长,前所罕见,引起各国密切关注。事后我国电业系统专家学者多次开会,研讨防止中国电网出现类似事故之良策。纷纷指出,我国电网建设长期滞后,电网结构相对薄弱,近年装机容量不足,电力供应再度紧张,使电网安全受到很大威协。如不加强厂网协调,强化统一调度,及早改善电网结构,妥善解决互联电网稳定问题,类似美加的大停电事故,在我国并非不可能发生。尽快建立和健全重大电网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对于发现安全隐患,消除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起到积极的作用。面对变化了的电网情况,在厂网协调层面上,关于并网电厂的安全性评价尤其显得重要,如能适时地予以创新或改进,必能为建立厂网协调统一的电网安全管理机制助一臂之力。
3.1 安全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力企业相继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等电力企业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发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之后,提出全面规范和推动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后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管理,保障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并要求网省电力公司结合本网实际,组织编制实施细则,以便贯彻执行。
3.2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
考虑到“厂网分开”后电网面临的新情况,对并网电厂的安全性评价,将不同于过去习用的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应该充分考虑电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严格将评价范畴限定在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设备、系统、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为了同过去沿用的并网安全运行评价相区别,提出加上“涉网”两字予以限定,以突出其特色,也使发电厂明确其评价范畴,便于将其纳入电厂总体安全工作之中,组织实施。
安全性评价之含义是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系统、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进行查评和论断。进行此项工作的应为具有资质的独立的评估机构。由于我国目前尚无此类机构,且在发电厂隶属于网省电力公司的情况下,多由网省电力公司组织长期从事电力生产并熟悉电厂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采用“评价”二字也符合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鉴于“评价”容易被理解为业绩考核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所以不少网省电力公司安全专家一再呼吁安全性评价要严格执行不与奖金、荣誉、领导业绩挂钩的“三不挂钩”原则。既然如此,考虑采用“评估”二字可能更为“中性”一些,如当前社会生活中由第三方从事的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等。这也为今后由具有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承担此项工作创造条件,更便于同过去按老模式进行的“评价”相区别,因此建议此处改用“评估”二字。基于上述考虑,提出“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遂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思考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不仅是一个名称的简单改变,应该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影响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制定,还将涉及安全性评估如何来进行。
4.1 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依据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事关电网经营企业和并网电厂。由于资产重组后发电厂归属变化,过去以企业或部门文件等形式下发的有关电网安全的某些规定或反事故措施等在发电厂执行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时,首先应以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在这个层面上,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网调度条例》等法律法规。其次,评估标准应当遵循国家标准(GB)和电力行业标准(DL),特别是具体项目的考评依据,更应出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由于这些标准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十分严格,通常还要借鉴或套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对于技术更新快、发展迅猛的某些领域,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尚未涉及时,可以变通地采用进口设备制造时依据的相关国际标准或制造国的技术标准。再次,评估标准应当符合所并电网现行的规程制度,因为这些正是某个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具体基础。最后,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重要依据就是该发电厂与电网经营企业签订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目前已有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示范文本问世,合同与协议在不同发电厂和不同电网之间的差异不会很大。
4.2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内容 顾名思义,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估的对象主要为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设备、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可见,并网电厂同电网直接连接的220 kV及以上等级电压的升压站设备应首列其中。鉴于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对电网影响甚大,亦应列入评估范畴,但重点却为《并网调度协议》商定的运行指标,包括与电网稳定密切相关的励磁系统以及同电网一次调频密切相关的机组电调系统等。对于发电厂的二次设备,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方面,同电网安全运行直接有关的电厂高压出线保护、高压母线差动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的后备保护方为评估内容。为了保障调度系统正常工作,安装在电厂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调度通信系统当为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重点之一。
考虑到其他类型电厂异于常规火电厂对电网安全运行承担某些特殊的功能,涉网安全性评估内容还应包括水电厂的水库调度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协调水利调度与电力调度之间的关系;评估抽水蓄能电厂和燃气轮机电厂的机组启动系统,以验证其调峰和事故备用之有效性;评估核电厂由电网供电的保安电源,以确保核电厂之安全运行等。
此外,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工作亦在评估之列,但应作为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来审视,不可另起炉灶游离于电厂统一管理之外。涉网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评估应严格按照《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对于涉网技术监督,则限定为涉网设备的绝缘、电测仪表、继电保护和电能质量等4项技术监督,其中包括是否参加技术监督网活动等,以彰显交流互动之功效。
4.3 关于涉网安全性评估的实施
前已指出,考虑到“厂网分开”后的实际,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宜由国家电力监管会授权或认证的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当前,由于此类评估机构尚未诞生,可由电网经营企业商、并网电厂或发电公司,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从所周知,安全评估要收到实效,关键在于被评估企业认真地进行整改。安全性评估相当于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报告犹如“体检报告”,列出发现的问题足矣。在评估标准中为整改设限,似不足取。
与其他评估类似,安全性评估结果要尽可能地用数字说明问题,因此查评中应以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用分值进行量化,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分值,诉说何值及格云云。因为除非并网必备条件通不过,不允许并入电网运行或不能作商业运行外,其他尽可视其对电网安全的危及程度,根据《并网调度协议》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