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09:1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第一篇: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3、同学对他的歧视:孩子经常挨打、受欺负,甚至是被人吐口水。在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下成长,孩子的初期社会化过程受到严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孩子根本无法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像。他肯定还有一些强迫行为,逐渐还有可能发展成强迫症。

孩子从六个月开始就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镜像自我,如你对她笑他就开心的笑,你对他怒他就会哭。所以从六个月开始他们就在“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心理镜像伴随下成长。别人的态度和语言评价就是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进而逐渐形成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像或自我概念。

如果孩子所获得的多数是负面的态度和评价,就自然会渐渐失去自信和自尊。更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和行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又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说儿童时期的社会化过程非常重要,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篇: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彬彬,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55米左右,长得很匀称。除三岁时患疝气,作过手术外,没有得过什么重大的疾病。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个体户。父母都是本科学历,是大学时同学,和老人同住,家庭和睦。

彬彬从小随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外祖父母带他,外祖父是位退休老教师,外祖母是国企退休的职工。在幼儿园大班前彬彬给人的印象是性格温顺,甚至有些胆小,很懂事很听话。这和彬彬外祖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经常教育彬彬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或告诉老师。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彬彬与某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抢的事(很多时候是小朋友与他争抢,老师也只是习惯性和家长说说),外祖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争抢,有什么玩的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所有的玩的用的都是一样的。

上了学前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想用铅笔给彬彬画一个黑眼圈。彬彬想起妈妈说过:眼睛是不能随便碰的,特别是有尖的东西,会把眼睛戳瞎的,很危险!于是,他就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把那个小朋友给推倒了。那个小朋友吓得爬起来跑掉了。自那以后,他学会了动手。进入小学后,越发突出,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而且脾气变得很犟,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不能打岔,也总喜欢同人抬杠,认自己的死理,明明自己错了,就是硬着嘴不承认。在他的认识里,好的就是好的,怎么都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一点好处也没有。

比起同龄的孩子,彬彬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小学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父母、外祖父母都爱看书,受家庭影响,彬彬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四年级学习成绩有所下滑。最近2个月升了五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认为彬彬是班里主要的刺头分子,经常叫他到办公室训他,于是彬彬开始反感,不认真听课,成绩也下降了。来做心理咨询的一周前,和班主任老师的矛盾极端化了,不管家长怎么劝,就是不去学校上课。

事情是这样:一周前班主任的课上,数学课代表叫彬彬,和他说话。彬彬随口就回应了一句,被老师听到了,老师批评他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但却只批评他一个,丝毫没说数学课代表上课说话的事。这让他非常气愤,课堂上就和老师叫上劲了。老师把他撵出教室,他背上书包就回家了。他说老师做得太不讲理,明明是他们俩个说话,为什么只批评他一个。老师偏心,小看他,故意瞅他毛病,和他过不去。这个学他不能上了,他看到这个老师就恶心,想起这个学校都恶心。这些事,他却并没告诉父母,父母见他怎么说都不进学校,到学校问他的同学才知道的。

不去上学,彬彬的脾气变得非常大,情绪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甚至摔东西,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从老师那里近一步了解到他的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非常明显。

彬彬和心理医生这样说:“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都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彬彬的父母向心理医生述说有关彬彬的情况:彬彬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比较紧张。相比在幼儿园时,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的事也时有发生。近一年中,即使在家里,与父母话也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心理医生给彬彬所出现的问题情况作了以下总结,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然后心理医生和彬彬及彬彬的父母定下了如下两个心理咨询目标:

1、小目标。减少彬彬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2、大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心理咨询调整过程与方法:

第一次心理咨询用了100分钟,心理医生首先通过父母及外祖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和孩子沟通,认同孩子身上优秀的一面,探知到他内心的痛苦,明确他想改变这种让自己不舒服状况的愿望;并帮他树立改变自我、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心。心理医生们和彬彬建立起了友好的心理咨询关系。规劝他回学校,给他留了一份作业,让他挑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刺,挑了刺都记下来,下一次拿来给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将和他一同去评价他们做得是不是让人不舒服,教给他怎么样对付他们,让自己更爽。告诉彬彬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彬彬的了解,并澄清彬彬的“委屈”。彬彬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二次心理咨询是一周后,这次咨询用了70分钟。首先彬彬父母向心理医生陈述这一周彬彬的良好变化,彬彬告诉心理医生老师找他谈话了,向他道了歉,他说我也向老师道了歉。心理医生检查完彬彬的作业,给予彬彬一定的肯定与表扬。然后就拿出心理医生准备好了一个日常人际冲突的小故事,把它演绎成小心理剧,从多个角度来演绎冲突的变化与结果。他们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在心理剧中彬彬认识到自己的偏激与不足之处,告诉心理医生他会改变自己。心理医生给他推荐了一些名人传记和历史故事让他去看。同时也和彬彬父母商定好,对彬彬良好改变的奖励方法与方式,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本次的心理作业是找优点,父母与彬彬相互找对方的优点,不许说缺点。

一周后进入第三次心理咨询,这次咨询用时70分钟。这次咨询他们一起读卡耐基著的书。然后讨论,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彬彬自己和自己建立了一个契约,进行自我培养。作业:看书卡耐基《人性的优点》,找自己任课的每一个老师五个优点,同时写一篇文章,教给自己如何交朋友。

第四次心理咨询还是一周后,这次咨询用时是60分钟。主要是巩固前三次咨询的内容,家长和彬彬反馈“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讨厌班主任老师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也没用”。“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多表扬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第五次心理咨询依然在一周后进行,这次咨询用时60分钟。彬彬的月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学习成绩由班里差生一下进入班级前十五名内,高兴得不得了。心理医生带他作了一个团体音乐治疗。在音乐团体中,彬彬学会合理评价别人和自己,找到并树立起自己人生的目标与计划,进行自我管理。

第六次心理咨询是在两周后,主要是对心理咨询效果作一个总结,肯定彬彬人际交往良好、学习方法的有效性,鼓励他再接再历,做得更好,一生都快乐。后通过一年的回访和跟踪,发现心理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第三篇: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第三次咨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结束与巩固阶段(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郑希付.《临床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不良情绪反应/(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属于生活中事情,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反应对象被泛化)

3、如有心理测验就写

4、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没有现实意义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3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3)精神痛苦时间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学习有一定影响(4)心理冲突的内容出现泛化

3、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评分标准: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病程上得分小于6分且大于4分/(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4、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有……持续时间较短/(长),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严重/(严重),未达到/(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6分及以上,神经症诊断成立。4-5分可疑神经症,需进一步确诊,3分及以下排除神经症。

鉴别诊断

1、抑郁性神经症:与精神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2、严重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具体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

3、疑病症:与精神病、具体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躯体疾病

4、精神病(偏执型精分):与具体神经症、偏执性精神病

5、焦虑症: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具体的其他神经症

6、其他神经症:(1)与精神病(2)与一般心理问题(3)与严重心理问题(4)与焦虑症:焦虑小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特征,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5)与抑郁症: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心因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6)与恐怖症: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切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症状,因此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摄入性谈话法需要注意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改变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怎样注意避免提问失误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摄入性谈话时选择切入点(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内容,应分别处理。

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8、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权利、责任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科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力: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与执业资格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④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责任:①遵守业道德、国家相关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的权力: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科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咨洵师的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④有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原因(1)性别(2)年龄、是否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3)是否有家族疾病史(4)是否有身体疾病。

2、社会原因:①该求助者有负性生括事件②家庭教养方式③社会支持系统:该求助者未得到理解关注和正确指导等)④人际关系:缺乏交流沟通、人际接触不良等。⑤社会文化

3、心理原因:①该求助者在认知方而存在认知错误②在情感情绪方而,求助青被★★情绪困扰,不能自己解决;③行为模式,该求助者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而对★★问题,没有解决办法。④个性特征

合理情绪疗法

原理:埃利斯,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分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ABC有如下关系:

(1)A不是C的直接原因(2)B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3)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a)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b)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c)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c)家庭作业(d)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法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止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三)注意事项:1.设定的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2.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3.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超期望方向发展4.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强化5.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6.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目标)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5、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整合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商定的咨询方案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制定咨询目标的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为求助者拟订有效的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为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对方案实施的简单说明: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协议后,实施以下方案)

2)说明咨询总体目标

3)方法选择与理由:a)针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是:b)选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矫治的操作原则:a)各阶段功能及目标b)咨询的中断和转介

5)具体操作步骤:(一)心理帮助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内的各个具体阶段描述:a)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b)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二)巩固提高阶段:c)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d)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咨询效果的评估: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如何把握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时间:(1)在开始咨询一次或几次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进行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方法(维度):(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求助者自我报告(3)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

(4)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5)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

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7)符合多层次统一

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尊重: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真诚为基础

2、热情: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是求助者感到温暖

3、真诚:不等于说实话,不是自我发泄,要实事求是、适度

4、共情: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验证,因人而异,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善于把握角色,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5、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

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4、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

5、避免紧张情绪

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

7、反复说明保密制度;

8、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

阻抗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于自我变化的抵抗

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和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凋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也来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少语、赘言

2、内容: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方式:心理外归因、健忘、服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处理沉默:

1、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类型怀疑型、情绪型、茫然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2、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

3、咨询师的对策沉着冷静灵活

应对阻抗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不要草木皆兵,不要有征服意识,不要乱贴标签

2、正确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选择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EPQ等。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MMPI——探寻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SDS——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2)求助者的自知力(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5)问题持续时间(6)问题是否泛化(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咨询对象的特征

1、具有一定智力基础

2、咨询内容合适

3、人格基本健全

4、动机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面质的目的: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了解

2、鼓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明确自己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榜样,模仿面值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面质要注意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咨询师转介时要注意

1、咨询师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再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心理咨询效果通过哪些机制起作用

1、宜泄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探求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组求助者捧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实战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巾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的。

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l、一般性有效冈索,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动机:对工作人员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切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而的困素是同时作用的。

表达共情应注意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层次越高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预期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反应的程度麻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而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等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

6、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划分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初期):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中期):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荐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段(后期):这一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结束,要做好此次咨询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问、主题。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是求助者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今后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做好追踪研究,既是对其负责,也有利于自己总结,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另外,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时有重叠,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个整体的缘故。

第五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题目:_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姓 名: XXX 身份证号: 142201197411XXXXXX 准考证号: __ ____ 所在单位: XXX人民医院 ____

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XXX XXX人民医院

【摘要】:

本案例通过一个高三女生面临高考压力而致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报告过程。通过观察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减轻考试焦虑。经过5周治疗,该生能够正常学习。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羽菲,女,18岁,高三学生,独生女,出生地:忻州市神池县,父亲在当地企业上班,母亲在忻州市陪读,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家庭条件一般,家庭环境比较和睦。求助者近一个月失眠、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头疼,去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家长陪同前来咨询。

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心理测量结果:

(1)SAS量表测量标准分68分,为中度焦虑;(2)SD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高三后期连续几次周考、月考考试时因紧张发挥失常。最近一个月晚上失眠、多梦,白天上课时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头疼,感到心烦意乱。

个人陈述:自述最近几次考试总是考不好,在考试中常会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本来会的题目也不会做,考试成绩比以前下降。母亲说了我几次,让我再用功。最近一个月晚上总是失眠、睡着后多梦,白天又心烦意乱、紧张不安、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前几天头疼,去医院检查CT没问题,大夫让多休息,但自己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睡不着,看书又无效率。上次考试前3天就不能看书了,考试当天早上感到心慌,食欲不振。非常着急,每次考后,都会自我反思,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为此,常常自责、失落,陷于极度的苦恼之中。自述:“我现在很痛苦,如果学习成绩一直下滑,我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家家庭条件一般,为了我上学母亲租房陪读,如果我考不上重点大学,家里人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再说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我的前途一片渺茫。现在我已经很用功了,为什么成绩总上不去?每次考试前我总是反复提醒,不要紧张„„,但是一到考试,总会感到手脚在颤抖,脑子一团糟,并且心跳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相当烦躁,胸闷,晚上也睡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精神不佳,有些烦躁,很紧张。陈述时一直紧锁眉头,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没有异常。说话时不敢正视咨询师的眼睛,声音小,面露痛苦的表情。

家人反映:从小很懂事、要强,父母对其寄予很大希望,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与家长交流,现在交流更少了。

班主任反映:近一个月以来,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烦躁,虽然学习依然很努力,但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成绩有所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上述资料,求助者思维清晰,精神活动正常,无幻觉、妄想症状,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考试失败)激发,导致害怕考试,为自己的高考与前途焦虑。主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二)评估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2、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一致,有自知力,且有主动求医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内在一致性,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2)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①引起一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现实刺激。求助者期望考上重点大学,但目前遇到考试总是发挥不好,而且情况正在恶化,这样可能导致其不能完成既定目标,影响到前途,这是一种现实性的心理冲突。

②从产生焦虑情绪开始,不间断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

③焦虑情绪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④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三)鉴别诊断:

1、与焦虑性神经症进行区分: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生活事件——考试激发,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病程未超过1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可以排除神经症。

2、与严重心理问题进行区分: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无明显生物学因素。

2、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高三后半学期次几次考试失败。(2)一直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家长对其期望较高。

(3)高考将至,学校高频率的考试带来紧张的氛围,造成心理压力。

3、心理因素:

(1)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容易产生不合理信念。

(2)自我期望过高。面对高考,对考试分数及自己的学习能力期望过高,认为考不上重点大学,就对不起父母的辛苦,自己前途渺茫的错误思想,使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五、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理性分析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改善情绪状况,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以坦然的心态面对高考,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高三后面的学习中去。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调整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方式,多关注积极面,给自己以积极暗示,接受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促进心理健康。

六、制定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具体原理:

1、咨询方法

本例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疗法。

2、具体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咨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50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25元 抑郁自评量表(SDS):25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与规定

(2)与求助者进行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进行心理测验(SAS、SDS自评量表)。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

(6)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诱发事件A:考试失利 不良情绪C:焦虑

不合理信念B:这次高考要是考不好,我就完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二)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8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3)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反馈家庭作业。

与求助者一起探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于把考试看得过于重要,觉得自己必须要上重点大学。认为考试失败,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了。交谈中发现求助者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信念,以下是咨询中的部分谈话: 求助者:老师,我现在非常难受,很痛苦,快帮帮我吧。(求助者,表情略带痛苦)

咨询师:老师非常愿意协助你解决你的困惑,能和老师具体谈谈吗? 求助者: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我觉得我考不上重点大学。很害怕。咨询师:能具体谈一谈有关考试的情况吗?

求助者:其实,我以前学习挺好的。这学期上次周考,发挥失常成绩下滑,后来月考也开始在考试前感到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结果成绩还不如周考。

咨询师:然后呢?(鼓励求助者)

求助者:老师和母亲都和我谈话,要求我再努力一点,我其实也想认真听讲,可就是感到紧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考试前就害怕,考试时会做的题有时也写错,我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就在我们县城上学就好了,现在母亲每天陪读,如果考不上,太对不起父母了。„„ 咨询师:你刚才说了很多,我觉得大概可以有两层意思:首先,你觉得前几次成绩没考好就意味着高考不能考好;其次,高考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自己也不能上更好的大学。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求助者:差不多吧。

咨询师:那我们先从第一层意思,逐步来考虑。我想问一下,你是否肯定这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代表你高考不能考好。

求助者:差不多吧,我以前成绩非常好,现在老是考不好,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一遇到考试我就紧张。

咨询师:那是不是其他同学的成绩都很稳定,考试都不会有失误呢? 求助者:好像不是吧,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也有波动。

咨询师:所以说,成绩的波动,发挥不正常对大部分同学都可能有,几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中考就一定失败,你觉得呢? 求助者:嗯,可能是这样的。(若有所思)„„

求助者:可是马上就要高考了,我现在情况假如没有转变,高考失败了,我可就完了,我怎么对的起我的父母呀!(求助者很伤心的样子)。咨询师:你认为高考失败就意味着自己一无是处,一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才会这么痛苦、悲伤,是吗? 求助者:嗯,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一阵阵地发虚。

咨询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事情可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刚才已经说过几次失败并不意味着高考就失败,即使是高考失败了,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其它出路了,有成就的人就一定是名牌大学生吗?

求助者:好像不全是。(似乎明白自己想法有一些偏激)

咨询师:刚才你的一些想法可能出自你的主观臆断,人们往往把事情看得过于糟糕,这种不合理的想法可能是我们情绪困扰的真正原因。后面我们将使用刚才的方法来帮助你进一步提高。

(3)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4)布置作业‘’ 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15日 目的:调整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就上次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求助者家庭作业中找到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①以前我每次考试应该每次考试都得很优秀,所以以后我每次考试也一定要优秀;②只有成绩优秀,考上好的大学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③考试失败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非理性的想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①以前我每次考试应该每次考试都得很优秀,也允许在今后的考试中有失误;②我读书不是为了讨好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③考试失败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2)布置作业。

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4年3月22日 目的:⑴ 进一步学会合理评价。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⑶ 帮助来访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⑴ 反馈咨询作业,对来访者的体验给予鼓励。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⑶ 学习、巩固新的合理信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五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2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测验法 过程:

(1)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2)用SAS、SDS施测,并与咨询前对照。

(3)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他的成长。

(4)肯定羽菲四次咨询来所取得的进步,积极鼓励其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好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感到紧张和有压力,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能够理性地面对考试。

(二)家长的评价:现在她又开始笑了,情绪有好转,睡眠也有改善。

(三)班主任评价:与同学的交往加强,自信心有所提高。

(四)心理测验结果:SAS测验结果:标准分48 SDS测验结果:标准分45 测验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是显著降低,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五)咨询师评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改变了一些不合理认知,基本能坦然面对生活、考试中的成败,对未来的高考也比较有信心。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 [2]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第二版:

下载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熊红英 身份证号:***843 所......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恋爱大龄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女,32岁,俗称的那一类“三高”未婚女青年,因为3个月前最近发......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请注意对孩子的言语! 孩子真的是天生内向、自卑、忧郁吗?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孩子的这种性格的形成大多数都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期父母对孩子的教......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读书笔记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读书笔记《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内容却不少,理论性非常强,读了还是很有收获的。我觉得这本书侧重于心理治疗而不是心理咨询,书中的称呼也......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王康,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 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申请者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摘......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格式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作业(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关键词: 一、案例背景描述 内容:求助者的个人陈述与主诉,字数:500以上。 二、心理诊断 三、成因分析 字数:300以上。 四、治疗过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