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XX,学生,男,汉1987.1生 2003.12入学,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上课只要求不打扰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总体比较活跃,思维比较广阔,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
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甚至有犯罪的倾向,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终于被亲情感动,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成熟和干练,并成为了骨干,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动到执勤学校,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有什么放不开的,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比较脏的活。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有困难会努力克服的,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家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我个人不是很担心。” 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心,因为离家远了,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程已经很长时间了,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有办法摆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这个出于好强的心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家庭情况看,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形成压力——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焦虑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焦虑水平明显的会很高。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现状,焦虑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过度投入到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中,疲劳过度引发体质下降,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焦虑增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了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很多的不同,有些甚至从表面看来就是背道而驰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是复杂的,有它光明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过程。在拜金主义的面前,和奉献精神的面前,选择和认识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距离的原因,而且缺少人照顾,导致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所以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就是来自直接的亲人姐姐的幸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在逃避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只肩负着一个小家,而且也同时深深的明白了祖国更需要自己,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像掩藏什么东西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睡觉很踏实,一天的我们还没睡着他就开始打呼噜了,睡得很香,并且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像他自己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汉,2005.12入学,1987.02生,高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双江县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家庭情况为:父亲病故,家里成员为母亲、爷爷、奶奶、姐姐(已经工作,但收入不高)祖父母年老多病,在家中时候,由于家里就唯一的一个男孩,家里人比较宠爱,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老师只要求他不打扰到课堂教学,总体比较内向,思维有些迟缓,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后由于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人已经无法管理,所以被家里送到了学校,很不情愿的入学当兵,在学校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被高年的同学打骂,有了一定的思想包袱。在考学的预考考过,但最后考学失败,归队后积极性不是很高,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表现的是总是很压抑、情绪低落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但好像是受到考学失败的打击,平时看着比较胆小怯懦,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把自己的一切做好,请老师、领导放心。但是士气很低落。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很少在一起,因为他不合群,沉默寡言而且一天唉声叹气的。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被宠爱的„„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体质弱,经常被老兵欺负,所以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到最后连同年兵都很不想交往了。甚至不想再学校呆下去,但是家里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够考上,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觉比较困扰,感到丢人,没用,自己是废物。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什么信心。姐姐工作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我就很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得分为轻度抑郁,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并伴有情绪低落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抑郁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好的,这个是出于好面子的虚荣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实际困难上看考学的失败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可笑的虚荣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由于个体不善于与外界沟通,情绪就得不到宣泄,越是不宣泄越是压抑,越是压抑就越不喜欢和人交往,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考学失败压力——形成表现(感到悲观)——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和别人交流,怕别人笑话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抑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抑郁水平明显的会很高。所以经常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很容易出现伤春悲秋的表现。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弱小,开始否认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解释现状,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因,不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因素,抑郁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来访者本人的体质虚弱,所以经常容易疲劳,而考学失败导致的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抑郁的增加。
(二)、环境因素
个体在对待选择和认识环境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由于在周围的环境都是很蓬勃的学校生活,大家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面对这种集体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最直接的打击,就是老兵欺负下,形成了一种怕和躲避的习惯,从一个被宠爱到平凡化的过程中,他不能很好的接受,而自己由于体质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广大集体活动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脱离群体而更加显得孤独,孤独就越逃避,逃避的最终后果就是更孤独。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对母亲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从而使得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必须要考地很好的成绩,至少是考学考上才对得起家里人的期望,高的期待面对挫折的时候就变成了巨大无比的压力,所以家庭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抑郁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找回自己应该处的位置,重新正确的面对现实。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我现在很有自信走出抑郁的阴影了”。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抑郁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实在不懂事,怎么会经历了一点点打击就受不了了呢?总在逃避现实也不是个办法,如今已经逐渐适应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大职责,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群索居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更团结,整个人也更有精神了。并且也会尝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也开始和我们说话,打球了,觉得他变开朗了很多。”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抑郁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下降到了轻度抑郁,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抑郁的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语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覃XX,男,壮,1988.11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广西省百色市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比较内向,胆小,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顺利的经历了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分配到执勤工作中去后,由于是广西少数民族,所以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以至于发展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与人接触,尽可能的不说话,以此避免可能带来的嘲笑。甚至到近来已经会躲着偷偷哭泣。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内向、孤僻,循规蹈矩而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了一定的机会来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好玩,因为他会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拿他开玩笑,并且确实很好笑。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他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很合不来。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别的,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但是我最讨厌我的那些同学们,他们一起来学我讲话,我知道我的讲话很不标准,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都是用当地方言讲课,没有人会说普通话的,所以我发音不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凭什么成为他们嘲笑我的把柄?我也想尽快地把普通话说好,但是他们都不给我时间,只会取笑我。所以我躲着他们,尽量不和他们接触,但是天天执勤都在一起,而且睡在一个班上,他们时时刻刻都会逗我说话,以此来取笑我。有些时候我甚至烦的想到了自杀,我很努力的去改变我的发音。但是没有效果„„”
二、评估与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测试,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SDS分数也达到了中度,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自杀倾向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尊极强的人往往是伴随着同样强度的自卑,只是被压在潜意识中,所以求助者不仅仅有很强的自尊心,还潜伏着极大的自卑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自小接受的地方方言教育,一时间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不懈的努力,但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在他改变过程中,别人的玩笑变成了无情和无知的打击,困扰着他的每一个进步的脚印,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方法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沉默、不与他人交往等等,都是为了自尊心不再被打击的一种自卑感的表现,但这些不正确的方法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反而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以至于求助者甚至想到了自杀。
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市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中,允许个体所在的群体区域的差异有很大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存在专门的压力源,因为社会的广阔,容忍个体差异在一段时间里慢慢契合。而学校则是在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里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
(三)、家庭因素
在家里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培养了他很高的自尊心,一旦被否定,就会由极度的自尊变成了自卑。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抑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和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和抑郁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帮助求助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自己找个地方哭泣,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把自己想象在一群同学中,不断的被人讥笑,但是自己是如何大胆的反击对方,并且幽默的化解对方的笑话,并在嘲笑中学会把握时机更多、更好的训练自己的普通话。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3)、现场锻炼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让求助者不断的被纠正,被激励,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不断的练习普通话。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是没有勇气面对流言蜚语,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话,并且经过这些日子的训练,我的普通话已经基本发音准确了。我相信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和抑郁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和基本消除了抑郁症状,同时由焦虑和抑郁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患病引发的焦虑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邵XX,男,汉,1986.12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腾冲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无严重疾病史,从小比较开朗、活泼、但是很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学习成绩却很差,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经历了学校的培训,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导致他患上了睾丸炎,在学校基本没有训练,被分配到执勤学校后,由于疾病原因,被同学取笑,心中压力很大。后来在执勤组中,依旧没有多少改变。加之由于其本身普通话很不标准,且有一定的口吃现象,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基本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他去医院看病,但是病症没有得到治疗,也尝试着改变他现在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准备下一步把他放到后勤班,便于他的治疗和休息。
4、同学陈述:
他就是在走路的时候,示范很逗人笑,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疾病所导致的,但是确实很好笑。不免会和他开开玩笑,他这个人倒是很和善的,就是说话会有些吹牛,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
5、本人自述:
“因为患了这个病,所以不能够和大家一起搞训练、很好的执勤,但是没有办法啊,我也不想,看着他们的眼光,就有些很不对劲,我的讲话很不标准,有些急得时候就会说的有点结结巴巴的,这些都被他们嘲笑了„„”
二、评估与诊断
1、对求助者的情况作了初步了解后,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的同时,核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学相关资料后,认定求助者拥有一定的焦虑症状。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情绪,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就是疾病。就作为疾病患者,其在心理上承受能力可以说是很好的。但是当一个人被漠视习惯了,自己也就会错误的认为我就是这么差劲了,好也好不了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压力源头切断。
导致焦虑症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二)、生活环境因素
学校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患了疾病的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更加困难和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然而现实中,由于是处在正规班,所以工作和学习任务的繁重,没有时间给病人予以很好的休息和赶上的时间。
(三)、承受能力因素
该案例中,求助者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相反的这个承受能力成为了别人误解的原因,都会把这种承受力当作求助者是个无所不能承受的超人,进一步不注意到打击所造成的后果,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求助者必须承受日渐增多的打击压力。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榜样训练法、改变环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榜样训练法就是用树立榜样来起到缓解自身压力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在减轻和去除了焦虑后,就需要用实际的环境来改变一些现实的困扰因素,这就是改变环境法,以此隔离开求助者与压力源的不断接触,提示周围改变对他的态度。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每周三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榜样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半月时间,每周6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程度。,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帮助求助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咧咧的表现,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和消极防御,自己由于疾病所以是不行的,做什么都赶不上别人。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榜样训练法
采用榜样训练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不断的刺激大脑达到放松,有了榜样就有了动力,以病痛中的张海迪、霍金等等人物事迹作为勉励自己的榜样,这样才能给求助者找回治疗身体病痛的信心。
(3)、改变环境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由咨询师给出建议,让老师、领导安排求助者换成通讯员,不再参与训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痛,减少和同学相接触的时间,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让求助者在休养中培养自信和自尊,避免破罐子破摔的场景出现,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能够好好的治疗病痛,大家都不再取笑我了,以前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我相信会很快治好这个病症的。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2、老师、领导评估
通过调动环境以后,这名同志明显精神多了,并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基本消除了症状,同时由焦虑和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一例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王女士,女,27岁,北京市人,本科学历,未婚,社会经济地位中等,广东某国际贸易公司财务部职员。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无不良嗜好。
王女士是独生女,父母在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工作。从出生3个月起,父母就连续出国工作8年,回国后虽然在外交部机关工作,也是经常有出国任务。王女士从小与外祖母生活,很少能和父母在一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外祖母对欢欢百般呵护,很怕王女士发生问题,经常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别遇上坏人。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是由外祖母或保姆接送;从家到学校到回家,十多年两点一线不让接触外界。王女士在幼儿园时就不爱合群,性格温顺、听话,胆小孤僻。上学后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成绩稍不理想就着急、烦恼;喜爱文学和绘画;家里藏书很多,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阅读,读了上百篇中外小说名著。就是不爱与人交往,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也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在大学5年的校园生活中,人际交往问题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与同寝室的女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为琐碎小事产生矛盾。有些男同学主动来试图接近她时,她经常采取冷淡的态度,认为他们会有不好的企图。临毕业时,她对一个外班的品学兼优的男同学有好感,聊了几次天,觉得很合得来,就鼓足勇气约他周末去公园玩,没有想到他以论文没有写完婉转地拒绝了。这使她非常气恼,男人都是假情假意,再也不想理他了。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他在原籍已有女朋友后,她对他又有了非常强烈的崇敬感,懊悔自己没有能早些认识他。还感到自己冒失地去约会他,被他拒绝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心里又想他又怕见到他。白天,在校园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或食堂里,诚惶诚恐地搜索着他的身影;夜晚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他的音容笑貌,经常自编自演地遐想着与他聊天、散步、郊游,甚至抚摩他的身体、他的敏感部位,与他同床„ „,两手不自觉地伸向自己的乳房和下身。一想到此,她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可是在内心又深深谴责自己怎么会这样无耻下流,为此忍受了2周的烦乱与失眠。平时很正常的例假不知为什么也错后了10天。整天害怕,怀疑自己是不是怀孕了,如果真的怀孕了,那太丢人了!只有一死了之。看到别人有意无意看自己时,就觉得他们一定知道了自己的“丑事”而马上逃避开对视的目光。
一天在食堂排队买饭,听到有人在背后小声叫她,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男同学。对视着他的眼睛,她感到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就像自己****站在众人面前一样无地自容,马上低头跑回宿舍大哭了一场。
她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合影和会餐,也没有和同学们主动联系过。
毕业后由亲友介绍,2000年初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开始的半年多时间,她感到离开了让自己窘迫、蒙羞的大学环境,心情还好,工作也比较顺利,与同事关系方面,虽然交往面比较小,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有一次,上级公司财务监理来进行常规财务账目审查,欢欢不知为什么非常紧张,本来账目很清白,但在回答监理的提问时结结巴巴,面红耳赤。领导知道后找她问话,也出现这种情况。从此,她怕见到领导,怕上级来检查,怕与同事近距离的目光对视,怕开会发言,甚至不愿到食堂就餐,和以前不愿进校门一样不愿进入公司的大门。明知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心理测验结果:
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测验结果:
测 验 P 量 表 E 量 表 N量 表 L量 表
粗 分 4 6 21 6
T 分 45 40 70 75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230 总均分:2.67 阳性项目数:67 阴性项目数:23 阳性症状均分:3.5
因子分(正常人上限2.5分)
因子 因子分
1、躯体化 2.3
2、强迫症状 3.0
3、人际关系障碍 3.8
4、抑郁 2.5
5、焦虑 3.3
因子 因子分
1、敌对 2.3
2、恐怖 3.9
3、偏执 1.7
4、精神病性 2.2
5、其它 1.7
二、主诉:
“上大学期间有过一次短暂的暗恋,虽然我与他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我从此以来不敢与别人目光迎视,开始是不敢对同班女同学的目光对视,后来发展为对班里男同学的目光也不敢对视,进而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男性和女性的目光都不敢迎视,怕他们知道了我的丑事,认为我的目光是不正常的,为此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离开大学环境,到了工作岗位,以为换了一个环境可以摆脱不敢与别人对视的苦恼,但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又出现了这种情况。特别是害怕领导的目光对视,有时害怕出入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自知这是一种病态,但是又无力摆脱,十分痛苦。”
“我至今还没有正式地谈过恋爱,亲友介绍了几次,我都没有勇气去见面。”
“自己也曾看过不少关于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也知道这种症状叫做社交恐怖症,是心理问题造成的。我下决心要改掉,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常常不是那么回事了,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怕人家怀疑自己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有一段时期感觉好一些,过后又犯,总也摆脱不了这种阴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己连别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那怎么能在社会中生活呢?”
“我听说心理咨询可以治疗社交恐怖症,但是几次下决心来咨询,都没有敢来,我怕也会不敢看咨询师的目光。”
三、观察印象:
动作缓慢,神情紧张疲惫,多汗,低头、目光游移、躲避对视,话语少,低语调、语速稍慢、断续,开始交谈时语音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衣着得体、化妆适度,有礼貌、频繁使用敬语。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往困难,将应对窘迫不合实际的夸大,惧怕与领导交谈,不敢对视别人的目光。在上述交往中,求助者害怕在人面前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伴有显著的心悸、气短、出汗,紧张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为此,该求助者对自感难以应付的人际交往和预期事件采取反复持续的回避行为。持续时间长(最近一次从去年10月至今),恐惧内容泛化。病史初起可追述到幼年期,有焦虑性人格基础。该求助者对上述症状有病感,认为不可思议,但克制不住,主动求治。在既往病史中,未见该求助者酗酒、药物中毒、脑外伤史。医院检查结果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病因。EPQ心理测验表明,该求助者有抑郁质倾向,易焦虑、紧张,对刺激反应过度。SCL-90分析结果,总分230;阳性项目数67;强迫症状3.0;焦虑3.3;人际关系3.8;恐怖3.9;均超过正常人上限,其他因子分数阴性。综合上述资料,可排除精神疾病。
该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属于神经症性障碍社交恐怖症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惧怕在正常人际交往场景中的近距离目光接触,有意回避,行为退缩,影响社会功能;
2、夸大潜在危险,过分关注自身躯体症状,联想中引发紧张和焦虑,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3、自知恐惧感过分,不合乎情理,但不能自控与消除,有苦恼、痛苦体验;
4、不能接纳自己的弱点,缺乏自信,失去生活目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紧张焦虑,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适应职场人际环境,部分恢复其社会功能。
(2)最终与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理智地认识客观现实,取代非理性观念,愉悦的接纳自己,建立对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尽可能地全面恢复社会功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回避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逃避社会现实,自我封闭的结果。
求助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性人格基础让该求助者更加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的他人评价因素,对现实的认识过分偏颇于不幸和担忧,并感受其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其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身体的恐惧反应上,或自认为存在窘迫的身处环境中,失去了洞察内在感受和外在现实的能力。
要改变求助者原有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处世态度和行为表现,需要从该求助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着手,了解其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从中发现错误思维和认知扭曲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引导求助者逐步以客观积极的思维替代消极扭曲的思维,走出原有的循环误区。由于求助者有较多的躯体感受经验,这些经验被求助者不恰当的用以支持错误的认知。因此,在进行认知治疗的同时,辅以行为治疗,以缓解焦虑,重新建立认知和行为的联系,逐步纠正行为偏差。
鉴于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内容,以及其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领悟能力,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 门诊收费咨询: 周一至周四每小时2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368元。
网上收费咨询: 周一至周四每小时1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268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2005年8月7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同时了解成长过程,尤其是长期养成习惯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摄入性交谈,鼓励、启发其倾诉,以倾诉宣泄为主,辅以认知性引导,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家庭作业: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紧张焦虑,想法与体验。
第二次咨询 2005年8月14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应对策略。
方法:了解求助者的认知模式、核心信念、条件信念准则、生活事件和认知脆弱性的相互作用、补偿和对应策略、目前障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其自我分析进行引导,适当的肯定其正确做法、想法。引导其自我比较、自我分辩、自我检讨,引出正确认知。
分析作业,寻找当前典型问题和问题情境,搜索情境中典型的自动思维,再现问题情境中的感觉和行为,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人际交往时的恐惧感进行情境再现。经过两次重复当时情景,发现有的时候这种自我的负性认定好像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当认为不会出现紧张时,就不会有问题,当认定自己会紧张时就会非常紧张。当然这种认定有的时候是经历过、证实过,有的时候是心理联想造成的。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的程度与情绪反应程度的比较;
2、谈在人际交往行为的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认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我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好的事例分析。
5、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咨询 2005年8月21日
目的:
1、学会合理自我评价;
2、提高自我控制力;
3、加强人际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同事的赞许,并在某天午餐时,比较自然地进入食堂,和同事打招呼。有了从容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领导及同事;
3、使用“代币法”,逐渐增强人际交往的数量。
第4次咨询 2005年8月2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交往策略;
3、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交往能力认知行为方面的进步,找出交往策略问题;
3、训练面对面解答提问,以提高交往自信,减消紧张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交流方面。
4、布置咨询作业:
先前事件与当前情绪之间的关联,合理认知与评价。
第5次咨询 2005年9月16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交往策略应用,调整对应人际关系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进一步巩固与亲友、同事、领导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
“在公司里愿意与人主动说话了”;
“感觉同事们开始喜欢我了”;
“我不再害怕与领导对话了”;
“现在我有信心接受男朋友的约会”
和领导一起去深圳出差7天,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庆祝公司成立5周年晚会上参加了集体舞表演。
2、咨询师的评估:
本案例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认识领悟”、“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这就使来访者不仅对自己的症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解决自身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深化自我认识,学会面对社会现实,逐渐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达到了消除心理障碍的咨询目标。同时提示心理咨询的局限性,为达到长期目标而继续努力。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自我封闭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工作适应性水平.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xxxxxxxxxx
xxx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脾气急躁,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呆不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离婚已有四年了”;“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可耻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总是有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他们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不要离婚好,有
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不想再结婚,形象太受影响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领导和同事过去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有点小差错也不计较;自从他们知道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自己觉得在单位里成了“坏人”。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被同事知道离婚以后)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公司,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不光彩);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每次50元
心理测验收费:SAS,SDS 20元/次;SCL-90 6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女人离婚并不丢人”,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早年女邻居因婚外恋导致离异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扮演同事、求助者扮演自己),观察其情绪反应,让其描述具体想法;
6)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婚外恋问题。让其意识到婚外恋并不都是不合理的,引导其重新审视当年女邻居的婚外情形象;
7)布置咨询作业。
3.结束与巩固阶段。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离异女人);
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离异不是像自己以前认为那样不好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朋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他人反馈:同事认为刘某变得开朗了; 刘某的母亲也说刘某下班后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提换工作的事情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
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S,女,年龄: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08年3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母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族内没有发现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
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本人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述: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父母关怀的日子里完成小学的学业,幸运的成长。父母没有什么知识,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都很关心、很重视。
升入中学后,由于学校离我的家很近,因此每天都通学,并没有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是由父母照顾。现在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但尽管我是一名高三年学生,二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对父母的依恋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更加的依恋,觉得今后上大学离开了父母自己就会失去方向感。于是,我常常为这些不必要烦恼的事情痛苦不已,陷入思念父母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我对高中毕业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感到压力很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我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在上高三下学期的某一天,我偶然在报刊上看到某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从那天后,此凶杀案在我的头脑中一直盘旋无法挥去,使我更为担忧的是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我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总之,从那天以后我没有一天往好的方面想。夜里不是失眠,就是恶梦不断。因此,我更加担心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和今后的前途。我很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焦虑和恐惧,不再想那些心烦的事,高高兴兴到学校上学准备高考。
三、亲属反映和咨询师观察
亲属反映:来访者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在人多的时候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她妈妈反映来访者从小性格内向,不擅言辞,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但她从小就有向往的目标,今后能够上一所好的大学,争取有一个要的前途。因此,她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咨询师观察:第一次咨询时,来访者由她妈妈带至学校咨询室,其衣着比较整齐。精神状态: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身体状态:存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常伴有失眠,头晕、心悸等,但到医院身体检查未见异常体征。社会功能:尽管来访者一方面有想与家人或同学沟通交流,诉说自己内心的郁闷和痛苦,但又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家人为自己烦恼和同学会笑话她。所以,来访者时常会烦躁不堪,好发脾气,比较严重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
咨询开始时来访者较紧张,随着咨询深入,逐渐变得放松自然。心理测验。未做。
四、对来访者的诊断
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症状表现,询问她对自身强迫症状的认知,为什么要回避上学,以及她在精神、生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诱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同时对她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她并无精神病态。调查来访者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本人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感知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言行保持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也协调一致。其强迫症状主要是心因性的。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具体是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可排除来访者有精神病性疾病。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主要的心理治疗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还可以进行认知领悟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催眠疗法等。针对来访者现有的强迫症状,又是一名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中女生,于是,我决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等方法对S进行心理援助。因此,咨询师重点介绍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并对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务作说明。咨询过程共六次,每次时间为60—90分钟,疗程相隔7天一次,分三个阶段进行。同时与来访者制订咨询辅导计划。
六、咨询的方法
第一,支持性心理治疗。该疗法指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等交谈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缓解心理矛盾冲突,提高其信心,给予来访者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的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来访者心身康复的过程。
在对来访者的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我同她讨论引入咨询辅导更深层的原理,与她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她了解其症状的性质,指导她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告诉她:“根据您所说的症状您患有强迫症状,您忧虑自己会生病,担心自己会出车祸,有企图杀人的念头,您知道这是不会发生的,但您不能排除这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于是您不敢上学。这一做法只使您觉得暂时好一点,但时间较长些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强迫症状反而更加强烈,这就是这种症状的特点。您越是想通过回避方式对付问题,问题也似乎越真实,强迫症状也就越多。对付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最好方法是继续上学,这样您能习惯于使自己原先恐惧的事情而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您就会发现自己担心发生的事情并未发生。开始这样做时您觉得焦虑和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发现焦虑和恐惧的程度逐渐减轻,比您预料的更快。”又接着说:“现在您的症状并不严重,只要您持积极态度,不再有过多的心理压力,争取做到每天记下自己产生强迫情绪的次数,并承认有这些症状存在。若产生强迫症状,就要做放松训练,做到不与之抗争的原则,就可逐渐淡化这种不良情绪。随着自我心理的成熟,强迫症状是会改变的,最后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我同来访者一番交谈后,她同意接受我继续对她的心理辅导,于是,她按照我的要求返校上课。
第二,认知领悟疗法。该疗法是指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教育,是对幼稚心理的改造,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通过对来访者的解释使其改变认识获得领悟,自感以前的想法可笑,自己也就逐渐抛弃了原有的情绪,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因此,治疗的过程不仅是与来访者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极需来访者主观努力的过程。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前,首先,是帮助她分析其症状产生的原因。明确地告诉她:“虽然您已经十八岁了,但仍旧在以儿童时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您的强迫情绪实际上是用幼年的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只要您积极配合辅导,您的强迫情绪一定能解除。”其次,会见单独进行,每一次与我会见时,要反映自己症状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对我的解释有什么意见和提出相关问题。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强迫症状进行分析和解释,当她有了初步体会之后,指出她的强迫症状主要是幼年时期留下精神创伤的痕迹,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告诉她:“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像孩子那样认识恐惧、相信恐惧和排除恐惧,不要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让她充分领悟自己现在的焦虑和恐怖症状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冲动。通过与来访者分析、解释,相互讨论,让她联系自己的现状深入思考,懂得如何放松自己的情绪,真正让自己在心理上成熟起来。通过我的一席话后,来访者似有所悟。
第三,新精神分析疗法。该疗法认为把童年自我与成人自我作出区分,有利于自我的健康成长。我建议来访者给童年的来访者写一封信,把童年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作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受过的恐惧经历,并把父母对她过分照顾,过度保护,一切为她代劳,给予她的都是现成的东西,使她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造成童年的来访者时时处处依靠父母。现在来访者已经长大了,要承诺担负起抚慰童年的来访者责任,去过自己的新生活,由此实现自我的统一,自我的独立。
在以后的会见中,我较多的时间是对来访者的引导,与她一起分析讨论症状的性质,询问她能够回忆的同恐惧相关的经历,以及生活成长史。对于她的梦也谈到,但与她没有进行过多的分析,只是作为我解决这个案例的参考。
此外,还要求家长对来访者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来访者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七、咨询效果评估总结:
心理学专家曾提出: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孩子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
这段时间的咨询辅导,咨询计划已全部完成。通过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出来访者主要的心理病因是:有自幼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社会适应不良”,也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关键是:引导来访者加强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心理辅导和干预,才能更快的消除症状,愉快坦然的面对人生。
两个月后,来访者的母亲和姐姐带着来访者一同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描述了来访者近来的情况:“这段时间经过您多次的辅导,在我们的帮助下,来访者坚持到至今。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对来访者的咨询辅导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自己觉得精神状况和睡眠有很大改善,焦虑和恐惧的症状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也不再强迫自己去想那些事情了”。最后她们都笑起来了。
三个月后,来访者参加当年高考,被北京某全国重点大学录取。
个人分析报告
宜昌市夷陵区司法局
傅格云
本人现年41岁,国家公务员。在仙桃市和宜昌市的基层政府曾先后从事任过武装、纪检、政协、统战、计划生育、文秘等工作。2004年终于如愿走上我喜爱的法律工作,在基层司法所工作,从事自己热爱的司法行政工作,目前,由于本人的爱好和工作需要,工作之余,我开始学做兼职的心理咨询师。
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的形成,深受着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童年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童年的我,生长在农村,纯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做了30年的村支书,母亲是位18岁进厂当厂长,文革后又从教近30年的乡村教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党的教育,把两位老人塑造成了“毫不利己,全心为民”的好干部。在当时年代,父亲是十里八村都晓得的劳动模范,母亲是市级劳模、省人大代表、全国养蜂能手。在常人眼里,像母亲这样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正是母亲坚毅的性格才使然之。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比党的事业更重要了,舍小家、顾大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我不得不打小就学会了当家。
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洗衣做饭、放猪劈柴了。
童年的我是不大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我更像一个大人。10岁左右,父亲就交给了我一把为我量身定做的小扁担和两个比正常的小一些的水桶,这样做是为了我挑水方便。父亲交给我扁担的同时,也交给了我那份家庭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压力和苦难,但也培养了我坚忍耐劳的性格和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二)、饱受磨难的求学之路
儿时,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在班级里常常考第一名。有一次,在乡里的学区四校联考中拿了个第一,乡里乡亲的都说我这个孩子很聪明,认定我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没办法只能住校,这给家里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为了省钱,也为了能吃得饱些,母亲总在我周一上学的时候给我贴上几个玉米饼子带到学校去,我有计划地每天节省着吃。有时赶上夏天温度高,加上宿舍潮湿,玉米饼子没等吃到周末已经长了绿毛,即使这样,饿极了也不得不把它晒一晒,把晒干的绿毛去掉照样吃。当时,我的同学们也大多这样,有的同学甚至连长了毛的饼子也吃不上,我还要把我的那份分给他们一些,我的宽宏善良常常使我成为同学中的中心。
初二的时候,两次大手术彻底摧毁了父亲,从此结束了他30年的村支书生涯,也丧失了劳动能力,我们家一下子债台高筑。那时,住在县城里的六姨帮助了我,让我住在那里继续求学。但六姨家并不富裕,这使我们全家人都感到很不安,对我来说更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和考验,我只能发奋学习,不敢有半点懈怠。初中毕业时,我考上了我们县里的重点中学重点班,终于以这样的成绩回报了六姨和我的父母亲。但我的高中生活却是我最为失败的一段人生经历。贫苦的家境压得我们一家喘不过气来,举步维艰的生活更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的学习成绩逐渐滑落了下来,潜意识中总有一个念头,即使考上大学家里也供不起!现在想想,正是当时的这种自卑心理影响了我的人生!但是,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由于我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都很强,文笔也较好,擅长演讲和写作,具有一定的音乐和体育特长,因此,我还是被同学选为班长。后来,又担任过学校的文娱部长、体育部长、学生会主席,也担任过校园广播的编辑。在我任班级班长和学生会干部期间,为班级和学校开展了大量工作,争得了不少的荣誉。那段经历,似乎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村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尊严和自信,但也断送了我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美梦,繁多的学生干部工作,使原本就下滑的学习成绩滑落得越来越远,最终只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里的音乐专科。当然,选择这所学校也是母亲的愿望,因为当时的师范学校每个月能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
(三)、充实的师范生活
进入师范学校后,父亲的身体有了一定的恢复,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我和家人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为了弥补高中阶段失去的美好时光,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乐学习当中,每逢节假日,同学们都去逛街、踢球、谈恋爱了,而我却关在琴房里练琴,冬天里琴房很冷,但我的心却始终是热的,对于求学我如饥似渴。一年以后,我的专业能力已经在全校挂号了,而且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要求我做文委,这让我在全校范围内接触到了更多更好的老师和业务骨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在师范学校学习的两年中,四次期末考试,我三次总评第一名。这段人生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直到今天,这种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我还一直坚持着。
严格的家庭教养以及所经历的人生苦难,塑造了我吃苦耐劳、办事执著、诚以待人、心胸开阔、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我能够始终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四)走向成熟
1992年8月我参加了工作,自打那时起,魏书生老师一直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榜样,他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校领导安排我做英语教师,同时任班主任。这对我来说的确具有强烈的挑战,因为不对口的专业迫使我必须要重新开始。但挑战也给我带来了机遇,在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下,我的外语教学成绩在我所在的学区名列前茅,我从别的老师手中接过来的一个全镇同年级倒数第一的乱班,在一个学年后一跃成为第一名,创造了我校一个历史性的奇迹。打那开始,我逐步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的人生命运也跟随着发生了彻底性的改变,应该说,那时的我,在事业上开始进入了高峰。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教育新秀、青年岗位能手、学雷锋带头人、青年文明新风领头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家教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代表学校或市区到省里做课或参加基本功大赛„„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孤身漂泊他乡的我来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这些要得益于我儿时家庭的教养、曾经的人生经历以及像魏书生老师一样的人生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工作历练了我的人生历程,使我不断走向成熟。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内心里的一种渴望。
1994年以来,我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务,这些职务都跟学生的管理工作分不开,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步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而我的人生经历和我的性格又十分适合心理咨询工作。因此,1995年,我创办了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咨询室——“心灵港湾”。咨询室的创办,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求助,迄今为止,我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排解了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树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让多梦的青春充满了阳光和喜悦。同时也使我看到,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弱,他们多么需要老师悉心的呵护,这更增强了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原本强烈的动机。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我的性格中尤其喜欢孩子,尤为热爱教育事业,这种骨子里的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2、对于搞学生心理咨询来说,我的成长经历是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财富,通过对我学生时代成与败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3、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学生
的榜样。
4、十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水平。
5、将近五年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基础。
不足: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我本人心理咨询实践,使我越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1、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决。
2、由于我这个人过于追求完美和凡事儿至清至察的性格,对于一些求助者容易出现反移情现象。
3、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一些硬件条件尚需改善,尤其缺乏比较完备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相关软件。
(三)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能够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积极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求助者。
2、由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我较为擅长青少年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我多年来所从事的研究,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我要在这个领域深层次地发掘下去,让自己在这一领域中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第二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一例失恋所致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失恋情绪问题是青年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只要能摆正对待失恋的态度,就能消除种种不良情绪的困扰。本案例就是针对一例男销售员焦虑情绪为主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该求助者1月前因恋爱受挫,之后出现苦闷、焦虑,以至工作下降。引起求助者的问题是由失恋引起,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根据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符合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根据求访者的情况,经和求助者商量决定采用合理情绪法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和饮食问题基本解决,想到失恋也不再感到焦虑烦恼,工作也较自如,并对未来再次恋爱充满信心,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焦虑情绪;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1)个人资料
陈某,男,29岁,汉族,未婚,某奶厂销售员,大学本科。收入一般,一人在外租房。相貌较好,戴眼睛,平时人际交往较少,朋友不多。父母在老家,经济状况一般,独生子。(2)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7岁上学,学习用功,成绩良好,小学、初中较顺利。第一次高考因为发挥不好失利,复读一年,考入本市一所二本就读,对此深感遗憾。毕业后应聘在私人企业做销售工作,求助者自小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由于是独子,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追求完美的习惯。
(3)精神状态:衣着整洁,神情激动、烦躁、对未来信心不足。(4)身体状态: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5)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欠佳,工作受影响。(6)心理测验结果:
①SAS:标准分65,提示有中度焦虑。②SDS:标准分56,提示有轻度抑郁。
③SCL--90测试:总分172。躯体化2.3,人际敏感2.2,抑郁2.0,焦虑3.4,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
二、主诉和个人主诉
主诉:一月来心情苦闷、焦虑、自卑感很强,睡眠不好。
个人自述:我工作以来勤奋、认真,很受老板赏识,主要负责市场销售。其间多次有相亲经历,没有一个中意的,一次聚会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孩,彼此印象都不错,开始交往,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很快建立恋爱关系。1个月前,女孩突然以我工作不稳定,在城里没有住房,无安全感为由,提出分手。失恋一方面让我十分烦恼和焦虑,情绪低落,感到做人很失败;另一方面因为没房子,就没人喜欢,很是自卑,觉得自己没本事,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现在我都快30了,爱情也没着落,面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很糟糕,越想越害怕。近来更是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吃饭也没胃口,入睡困难,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工作受影响。曾到医院做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医生建议我来做心理咨询。
三、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相貌较好,斯文,中等身材,衣着整洁,举止得体,神情激动,声音清晰,在谈到恋爱受挫时明显烦恼和焦虑。情绪宣泄后,主动表示会积极配合。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对陈某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有自知,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其问题是由失恋引起,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情绪持续才1个月,反应内容未泛化,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苦闷、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因失恋导致情绪问题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②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如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无泛化现象,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 29岁大龄未婚的男士,对情感比较敏感。
(2)社会原因: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恋爱受挫。②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认为失恋既失败;买不起房子就没有人喜欢,是无能;认为大龄爱情无着落,意味着一团糟。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目标:缓解烦恼、焦虑情绪,客观对待失恋,改善睡眠。
(2)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容忍生活中的不完美,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和信念是情绪的直接原因,咨询师可以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看似失恋后导致一定程度的痛苦、焦虑情绪,而实际上来自于本人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因此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求助者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他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情绪状态。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2)咨询师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①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次数、时间安排及收费情况
咨询定为4次,每周1次,每次50分钟,约好在每逢周三早上9:30-10:20(注: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收费:100元/次。心理测验:SAS、SDS各20元/次;SCL--90: 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咨询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10年6月20日):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
2、进行初步分析和心理诊断;
3、确立咨询目标和制定实施方案;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注:每次的心理测验时间并不包含在咨询时间50分钟之内。)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过程:
1、咨询师热情接待求助者,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
3、通过倾听、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求助者尽情渲泄内心不良情绪,很快等到求助者的信任,使他能够尽情倾诉,并能积极配合;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是失恋的苦恼;
5、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6、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运用ABC理论尝试把自己近1个月来产生不良情绪时的想法和观念都列举出来; 诱发事件A:失恋;
不良情绪C:焦虑、苦闷、自卑;
不合理信念B:“彼此印象都不错不应该分手”、“女孩子不应该嫌贫爱富”、“我期待中的恋爱应该是完美的幸福的”。
(2)第二次咨询(2010年6月27日): 任务:
1、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帮助求助者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2、与求助者一起探讨困扰他失恋的感受及其引起问题的成因,让他认识到自己对待失恋这件事存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3、通过引导,使求助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不是被动地由外界事件所决定,而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情绪。明确了求助者存在以下一些不合理信念; ①“失恋使我很沮丧和苦闷,我绝对是很失败的”;
②“没有房子,就不招女孩子喜欢,也就谈不成恋爱,我一无是处”; ③“我快30了爱情还没有着落,那真是糟糕透顶了”。
4、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思考,帮助求助者把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理清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3)第三次咨询(2010年7月4日): 任务: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1、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
2、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鼓励求助者学会一些理性的应对自我叙述,与不合理信念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2、通过引导求助者,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协助他建立如下合理信念,进行反思;
①“失恋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失恋绝不意味着失败”;
②“买不起房子就不招女孩子喜欢,就一事无成,属于以偏概全”; ③“目前阶段爱情是遇到了困难,但还不至于那么糟糕”。
3、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每天对这些进行多次思考;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表示尊重女孩子的选择。(4)第四次咨询(2010年7月11): 任务: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女孩子通了一次电话,告诉自己想明白了,通过这件事,自己学到了生活中更为深刻的道理,得到了成长。女孩子很欣慰,并谢谢他的理解;
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3、心理测验,施测SAS、SDS、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接受了女孩离去的事实,心里不再困惑”; ②“明确失恋不是失败,并对未来再次恋爱充满了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
(1)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在焦虑情绪、人际关系和认识上都有所改善。与咨询前对比,求助者缓解了焦虑情绪,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评价自己,朝着积极方向改变。
艾德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2)心理测验的前后评估: ①SAS:标准分48,提示焦虑缓解。②SDS:标准分46,提示抑郁缓解。
③SCL-90:总分149,总分下降, 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本知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第三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申请者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未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引发的与焦虑有关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女性,安徽某大学学生,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自我评价低,为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学习,出现焦虑、失眠、多梦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可以正确看待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性,22岁,大学本科,未婚,安徽某大学学生。身高1.61米,体重53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因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心情烦闷,失眠,自己独自来诊室咨询。
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焦虑,人格相对稳定。
身体状态:失眠、多梦,躯体医学检查正常。社会功能状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为63分,SDS标准分为54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失眠,多梦近一个月。
个人陈述:“我一直属于学习好的,所以这次失败让我的心里难以接受。” “身边的同学很多都考顺利进入复试,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还没我好,所以在同学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和同学们交往,特别是听到他们讨论有关考研的事情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独处时,觉得压抑,焦虑,苦闷,也不想与家里人交流。”“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感觉没有什么效率,到了晚上,独自想着今后的事情,无穷的烦恼不断涌现,为此情绪更加消沉,会因为小事对母亲发火,经常失眠”。
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家庭教育比较严格,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上了大学依然如此,在班级里还曾担任班干。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活动,也多次得奖。每年因为成绩优异都拿过奖学金,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但是由于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夕都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成绩不如别人。据求助者诉说,这次考研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但在考试的前两天,由于心情紧张而未能保证睡眠质量。
考研结果出来之后,求助者未能过初试,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顺利进入复试,这让从小成绩优异的求助者难以接受,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看到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心里就更加难过。渐渐地,求助者不愿与人交往,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有关考研的事情,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与家里人沟通。
王某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心满满却意外失利,让一直顺利的她觉得很抬不起头来,渐渐地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真没用,经常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疲乏等感觉,学习的专注程度都受到了影响。学习刚刚开始,就会由于不安而中断。
三、咨询师观察与了解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愁容满面,烦躁不安。说话思路清晰,谈及考试时显得非常不安,精神紧张。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求助者说她对未来毫无把握,对此深感烦恼,最近情况更加严重,经常失眠,易发脾气。现在学习状态不如以前,经常在学习的时候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求助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强,态度恳切。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考试的压力),自己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另外,时间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生物学因素:无。2、社会性因素:考试失利。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1)认知因素:“一次考试不能通过就证明自己整个人很失败”的错误观念。(2)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因考试着急却不知怎么解决。(3)个性因素:个性特征好胜,比较挑剔。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是由现实因素(考试失利)激发的。2.焦虑、紧张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月。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4.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鉴别诊断:
求助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故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轻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重新树立信心,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能够正常学习与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增强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强烈的求助动机,该案例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的原理是:这种方法旨在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进而消除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要求求助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配合咨询师的工作。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收费:SAS量表 50元/次 SDS量表 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时间:2011年4月10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探寻改变的意愿。
4、找出张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本人交谈,利用倾听、共情等技术给她一个宣泄心中焦虑情绪的机会,并收集临床资料。
3、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SAS、SDS),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4、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矫正不合理的认知。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王某本人,结合问题行为作出初步分析,让她了解问题行为的成因,初步取得求助者的信任,6、布置家庭作业,采取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并让求助者做认知家庭作业。请求助者回忆近一个月的情绪状况和想法。
第2次咨询:时间:2011年4月17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
1、讨论家庭作业,张某对放松训练法的反馈,“睡眠状况有所改善,心情较前一段放松了一些”。
2、巩固咨询关系。
3、采取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求助者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观念。以研究生入学考试失利为线索去探寻求助者的负性自动思维,通过回忆、想象的方式引导求助者去探寻,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和错误观念有:“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通过,对我的打击是致命的,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没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我是个失败者,我再也不是个优秀的人了。”
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咨询师引导求助者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和功能失调的认知。通过与咨询师合作,共同努力,求助者学会把她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
4、布置家庭作业:
1)把认为自己想法不合理的地方写在本子上,并写出想法合理的地方。
2)从成长经历中自我剖析对现在心理问题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5、继续完成放松训练的家庭作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第3次咨询:时间:2011年4月25日 目的:
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
1、反馈家庭作业:通过对家庭作业的分析,使求助者明白,是现实生活事件使她产生了心理冲突,但是她核心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很理解求助者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之后的痛苦心情,但仍然要让求助者明白,她以前的生活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在同龄人中很优秀,正是这种顺境,让她忽略了优秀的人也会遇到困难,困难是我们所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必须要积极地面对。一次的失败并不是对她能力的全盘否定,相反,可以给她一个警示作用,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成功地克服困难,会让她变得更坚强。而且家庭的优越条件,让她的性格有些依赖和懦弱,但是要让她知道,每个人都应该而且有能力独立的去迎接各种挑战。
2、布置家庭作业:
1)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2)不断巩固新观念,运用“正强化”技术,将自己的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优点和长处等记录下来,正面积极评价自己,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第4次咨询:时间:2011年5月2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过程:
1、反馈作业,王某焦虑症状基本消失,认真地分析了一下,认为自己身上的优点很多,而且在工作和学习方面也有优势、毅力比较强,所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加上付出一定的努力,一定可以顺利考试,有了这些条件的保证,感觉目前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2、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3、做了SAS、SDS心理测验,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4、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结果评估
(一)求助者本人的评价
王某情绪明显好转,自述“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睡眠状况良好。” “我不像以前那么烦恼了,情绪比较稳定、乐观,恢复了往日拼搏进取的精神。”“我现在每天的学习效率很高,正在为明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努力,当然如果再次失败我也知道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那么情绪低落,相互的交流比较轻松,而且面部表情也丰富了。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王某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睡眠状况良好,焦虑情绪得到一定控制,已经接受了挫折与困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定决心,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三)心理测验评估
使用SAS和SDS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测量,SAS标准分36分,SDS标准分29分,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咨询的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四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题目:_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姓 名: XXX 身份证号: 142201197411XXXXXX 准考证号: __ ____ 所在单位: XXX人民医院 ____
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XXX XXX人民医院
【摘要】:
本案例通过一个高三女生面临高考压力而致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报告过程。通过观察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减轻考试焦虑。经过5周治疗,该生能够正常学习。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羽菲,女,18岁,高三学生,独生女,出生地:忻州市神池县,父亲在当地企业上班,母亲在忻州市陪读,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家庭条件一般,家庭环境比较和睦。求助者近一个月失眠、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头疼,去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家长陪同前来咨询。
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心理测量结果:
(1)SAS量表测量标准分68分,为中度焦虑;(2)SD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高三后期连续几次周考、月考考试时因紧张发挥失常。最近一个月晚上失眠、多梦,白天上课时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头疼,感到心烦意乱。
个人陈述:自述最近几次考试总是考不好,在考试中常会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本来会的题目也不会做,考试成绩比以前下降。母亲说了我几次,让我再用功。最近一个月晚上总是失眠、睡着后多梦,白天又心烦意乱、紧张不安、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前几天头疼,去医院检查CT没问题,大夫让多休息,但自己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睡不着,看书又无效率。上次考试前3天就不能看书了,考试当天早上感到心慌,食欲不振。非常着急,每次考后,都会自我反思,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为此,常常自责、失落,陷于极度的苦恼之中。自述:“我现在很痛苦,如果学习成绩一直下滑,我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家家庭条件一般,为了我上学母亲租房陪读,如果我考不上重点大学,家里人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再说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我的前途一片渺茫。现在我已经很用功了,为什么成绩总上不去?每次考试前我总是反复提醒,不要紧张„„,但是一到考试,总会感到手脚在颤抖,脑子一团糟,并且心跳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相当烦躁,胸闷,晚上也睡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精神不佳,有些烦躁,很紧张。陈述时一直紧锁眉头,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没有异常。说话时不敢正视咨询师的眼睛,声音小,面露痛苦的表情。
家人反映:从小很懂事、要强,父母对其寄予很大希望,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与家长交流,现在交流更少了。
班主任反映:近一个月以来,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烦躁,虽然学习依然很努力,但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成绩有所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上述资料,求助者思维清晰,精神活动正常,无幻觉、妄想症状,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考试失败)激发,导致害怕考试,为自己的高考与前途焦虑。主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二)评估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2、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一致,有自知力,且有主动求医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内在一致性,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2)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①引起一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现实刺激。求助者期望考上重点大学,但目前遇到考试总是发挥不好,而且情况正在恶化,这样可能导致其不能完成既定目标,影响到前途,这是一种现实性的心理冲突。
②从产生焦虑情绪开始,不间断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
③焦虑情绪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④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三)鉴别诊断:
1、与焦虑性神经症进行区分: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生活事件——考试激发,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病程未超过1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可以排除神经症。
2、与严重心理问题进行区分: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无明显生物学因素。
2、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高三后半学期次几次考试失败。(2)一直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家长对其期望较高。
(3)高考将至,学校高频率的考试带来紧张的氛围,造成心理压力。
3、心理因素:
(1)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容易产生不合理信念。
(2)自我期望过高。面对高考,对考试分数及自己的学习能力期望过高,认为考不上重点大学,就对不起父母的辛苦,自己前途渺茫的错误思想,使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五、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理性分析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改善情绪状况,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以坦然的心态面对高考,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高三后面的学习中去。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调整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方式,多关注积极面,给自己以积极暗示,接受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促进心理健康。
六、制定咨询方案: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具体原理:
1、咨询方法
本例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疗法。
2、具体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咨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50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25元 抑郁自评量表(SDS):25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与规定
(2)与求助者进行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进行心理测验(SAS、SDS自评量表)。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
(6)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诱发事件A:考试失利 不良情绪C:焦虑
不合理信念B:这次高考要是考不好,我就完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二)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8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3)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反馈家庭作业。
与求助者一起探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于把考试看得过于重要,觉得自己必须要上重点大学。认为考试失败,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了。交谈中发现求助者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信念,以下是咨询中的部分谈话: 求助者:老师,我现在非常难受,很痛苦,快帮帮我吧。(求助者,表情略带痛苦)
咨询师:老师非常愿意协助你解决你的困惑,能和老师具体谈谈吗? 求助者: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我觉得我考不上重点大学。很害怕。咨询师:能具体谈一谈有关考试的情况吗?
求助者:其实,我以前学习挺好的。这学期上次周考,发挥失常成绩下滑,后来月考也开始在考试前感到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结果成绩还不如周考。
咨询师:然后呢?(鼓励求助者)
求助者:老师和母亲都和我谈话,要求我再努力一点,我其实也想认真听讲,可就是感到紧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考试前就害怕,考试时会做的题有时也写错,我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就在我们县城上学就好了,现在母亲每天陪读,如果考不上,太对不起父母了。„„ 咨询师:你刚才说了很多,我觉得大概可以有两层意思:首先,你觉得前几次成绩没考好就意味着高考不能考好;其次,高考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自己也不能上更好的大学。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求助者:差不多吧。
咨询师:那我们先从第一层意思,逐步来考虑。我想问一下,你是否肯定这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代表你高考不能考好。
求助者:差不多吧,我以前成绩非常好,现在老是考不好,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一遇到考试我就紧张。
咨询师:那是不是其他同学的成绩都很稳定,考试都不会有失误呢? 求助者:好像不是吧,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也有波动。
咨询师:所以说,成绩的波动,发挥不正常对大部分同学都可能有,几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中考就一定失败,你觉得呢? 求助者:嗯,可能是这样的。(若有所思)„„
求助者:可是马上就要高考了,我现在情况假如没有转变,高考失败了,我可就完了,我怎么对的起我的父母呀!(求助者很伤心的样子)。咨询师:你认为高考失败就意味着自己一无是处,一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才会这么痛苦、悲伤,是吗? 求助者:嗯,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一阵阵地发虚。
咨询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事情可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刚才已经说过几次失败并不意味着高考就失败,即使是高考失败了,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其它出路了,有成就的人就一定是名牌大学生吗?
求助者:好像不全是。(似乎明白自己想法有一些偏激)
咨询师:刚才你的一些想法可能出自你的主观臆断,人们往往把事情看得过于糟糕,这种不合理的想法可能是我们情绪困扰的真正原因。后面我们将使用刚才的方法来帮助你进一步提高。
(3)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4)布置作业‘’ 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15日 目的:调整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就上次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求助者家庭作业中找到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①以前我每次考试应该每次考试都得很优秀,所以以后我每次考试也一定要优秀;②只有成绩优秀,考上好的大学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③考试失败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非理性的想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①以前我每次考试应该每次考试都得很优秀,也允许在今后的考试中有失误;②我读书不是为了讨好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③考试失败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2)布置作业。
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4年3月22日 目的:⑴ 进一步学会合理评价。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⑶ 帮助来访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⑴ 反馈咨询作业,对来访者的体验给予鼓励。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⑶ 学习、巩固新的合理信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五次咨询 时间: 2014年3月2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测验法 过程:
(1)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2)用SAS、SDS施测,并与咨询前对照。
(3)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他的成长。
(4)肯定羽菲四次咨询来所取得的进步,积极鼓励其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好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感到紧张和有压力,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能够理性地面对考试。
(二)家长的评价:现在她又开始笑了,情绪有好转,睡眠也有改善。
(三)班主任评价:与同学的交往加强,自信心有所提高。
(四)心理测验结果:SAS测验结果:标准分48 SDS测验结果:标准分45 测验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是显著降低,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五)咨询师评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改变了一些不合理认知,基本能坦然面对生活、考试中的成败,对未来的高考也比较有信心。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 [2]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第二版:
第五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格式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作业(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关键词:
一、案例背景描述
内容:求助者的个人陈述与主诉,字数:500以上。
二、心理诊断
三、成因分析
字数:300以上。
四、治疗过程
内容:主要咨询的具体内容,咨询目标;咨询方案的设计实施;咨询技术的具体运用等,字数:1000以上
五、理论与技能
内容:咨询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字数:500字以上。
六、咨询评价
内容:咨询师对咨询的评估与分省,字数:500字以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