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高中生分班后成绩不理想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在分班后由于压力较大、存在内心冲突和错误的认知,出现心情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不合理信念,建立恰当的认知模式。经过数次咨询,来访者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事件,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其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等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关键词:考研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汉族,18岁,未婚。父母皆是职工。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建在,但不共同生活。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体检无躯体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在本省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家庭,自幼性格内向、敏感、执着。入学后,来访者学习成绩优秀并且担任班干部,深得教师喜爱,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他的初中生活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好助手,文体活动的主力军,深得老师偏爱。初中毕业,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复读。后考入当地一流高中,但学习上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而且由于复读,比同班同学大一年,还带有略微自卑心理,同学间竞争激烈,加上自己学习方法的偏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且经过努力仍没有提高,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面对高考,来访者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无缘名校,内心非常痛苦。
(三)精神状态
来访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 说话有礼貌,与咨询师交谈正常。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识清楚,求助愿望迫切。
(四)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近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体型消瘦。
(五)社会功能
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逃避去自习室学习,人际交往淡漠。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入睡困难,醒后无精打采
个人陈述:按照计划复习备考,精神压力较大,对复习以外的事情从不多过问,喜欢独处。最近二模成绩不甚理想,内心十分焦急。最近一个月来,入睡困难、多梦,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自觉无力高考,将来前途一片黑暗,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总是觉得这次考试又要失败,认为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前途,亲朋好友都会看不起自己,母亲也会更加失望。自己想要认真复习,争取金榜题名,却又觉得学习找不到方法,对于知识难以掌握,认定自己考不上好大学会失去一切。近两周来,无心学习,寻找各理由回避去自习室学习。对同学也变得冷漠,交流减少。总之,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无望感。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由一名亲友陪伴而来,身材高大,发育正常;五官端正。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较敏捷,智能记忆好。情绪波动大,激动时语速加快,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二)父母反映
最近杨某不爱说话了,老躲着人群走。半个月来,每天早上都找借口不去自习室。人变得懒散,生物钟混乱。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来访者的资料,来访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来访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是由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强烈现实刺激引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痛苦情绪持续达半年之久;反应对象由对考研的焦虑泛化到对前途的担忧,已经超过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与抑郁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以上抑郁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与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可判断为抑郁症。而该来访者虽然有兴趣减退,对前途感到迷茫等轻微的抑郁症状,但与焦虑症状相比,是伴随症状而非主要症状,且持续时间不够诊断抑郁症的时限。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处于发育期,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而来访者由于经历了复读,与同龄人的人生节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对复读有隐形抗拒。
2.社会性原因
(1)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前成长顺利,一直受到师长的肯定和赞赏,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较差;母亲要强、好胜,对 来访者要求较高,期望值偏大,对来访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2)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来访者复习期间很少跟父母沟通,而且父母学历较低。
3.心理原因
(1)人格特征:高傲、敏感、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易受外界影响。
(2)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内部可控因素的挖掘不够。
(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中考失利,经历复读,内心郁闷、惋惜。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改变非理性观念,改善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增强自信心。
(二)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与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 体方法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5]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二)领悟阶段(第3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第4、5次咨询)
咨询师主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指导来访者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学会区分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同时鼓励来访者主动体会自己不同的信念对自己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四)再教育阶段(第6、7次咨询)
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 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来访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咨询师一方面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习“黄金法则”,强化新观念,另一方面,注意指导来访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咨询师和来访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认识到以前的很多想法是非理性的,现在感觉轻松多了,心态和平稳了。认为自己会重新投入到复习中,尽力考出理想的成绩,但如果录取院校不满意或依旧未被录取,也觉得仍然有其他事情值得奋斗。认为母亲会理解和支持自己。
(二)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和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来访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第二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名因即将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考试焦虑 一般资料
小林,女,15岁,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独生女,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为了不让老师同学、家长失望,什么事情她总是努力地做到尽善尽美,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检查作业时,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小林,今天的作业,你写得没有其他同学的整齐规范,以后注意!”当时她非常生气地想:我怎么可以让老师说我的字写得没有别的同学好呢?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要比他们任何人都好,我要重新写给他们看,想到这里,她中午没有吃饭,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自己满意了,老师也满意了,才罢休。正因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也一直受到老师的喜爱,更受到同学的羡慕,但在初三的一次月考中,因为感冒,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批评了她,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她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中考也考不好了,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怕让父母老师失望。
个人自诉:进入初中后,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评估与诊断: 4.1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4.2 诊断
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4 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5.1 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5.2 方法
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5.3 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6.1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咨询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定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6.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守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6.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安排咨询次数为5次,每次50分钟。
咨询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咨询过程 7.1 第1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7.2 第2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南开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不能扣分,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80,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南开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南开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南开。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南开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巴蜀、一中、求精„„它们也都是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高中。(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7.3 第3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7.4 第4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7.5 第5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咨询效果的评估: 8.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8.2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 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8.3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9 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03~305 [2] 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著.汤震宇,邱鹤飞,杨茜译.变态心理学(第9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6年2月第二次印刷:214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5~6 [4] 梁宝勇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34 [5]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121~123 [6] 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2003年3月第13次印刷:233~239
第三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XXX 身份证号:XXXX 所在省市:XXXXXXX 所在单位:XXXXXXX 一例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XX
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小峰,多次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责罚,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经过收集小峰的基本资料,与其本人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度心理问题 认知重建法 系统脱敏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小峰,男,16岁,汉族,七年级学生。父母均为初中毕业,在村务农,家庭美好和睦,经济条件在当地居中上水平。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小峰是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未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八岁上小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在升入初中的二个月内我因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兴趣小组和班级板报小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几次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回答不正确被同学嘲笑并老师批评,课间每当同学以此和我开玩笑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放学后看到老师、同学、或自习时看到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怕做不好再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妈妈领我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没什么病,是紧张造成的。我想转学或休学,爸爸妈妈说不用,说找个他们认识的朋友和我谈谈再和老师说说,就没事了,就领我来了。我也想好好学习,但一上课就紧张,在操场上玩还行,挺开心的。希望叔叔帮我,让我见到老师不害怕,最好再和老师说一下,别提问我,我会注意听讲,考试一定能考好。我在小学时成绩都在班级前十名的。
三、观察及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小峰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课的事情时,目光低垂,语速变缓,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小峰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小学考试成绩也很好,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老师批评几次后,一提起上课就不高兴,试图回避,要求转学或在家自学。特别是近几天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也不像以前一样做完家庭作业后主动找同学玩了,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人介绍,来进行心理咨询。希望老师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帮助他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克服他在班级学习时的恐惧心理。小峰与家长所述情况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观察以及了解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原因分析
生理原因: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
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过度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老师的批评只是对自己的惩罚,同学的嘲笑是对自己的蔑视,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正确理解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同学的态度,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求助者对上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
1、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又称ABC理论,该理论认为:A是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事件,B是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C是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 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通过发现、挖掘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1、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沃尔帕认为去除焦虑的积极方法就是解除恐怖对象,消除焦虑:当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符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部分或者全部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系统脱敏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课和与老师、同学接触,内在却是由于对学习环境及过程中某些现象的不正确理解且有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另外,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首先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充分接受和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阶段
(1)分析问题(第三次咨询)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方法: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他产生厌学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①再现事件,找出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
(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
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
②学会放松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咨询作业:小峰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起来,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小峰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
认知重建:帮小峰识别造成害怕上课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求助者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笑也是正常的,也包含对我的帮助和理解,不是对我本质的评价”,“别人也会犯错误,也会受到批评,也会被别人笑”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
①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五次咨询: 目的:
①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厌烦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根据与小峰交谈,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课回答老师提问10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十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①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求助者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小峰的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小峰出现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十一次咨询)
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自己的成长。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通过咨询,能理解和接受老师和同学以前的做法了,见到老师也不紧张了,上课能注意听讲,不再害怕提问了,还能主动回答问题,下课与同学正常交往、游戏,对咨询效果很满意。
2、求助者现实表现:开朗大方,情绪稳定,能正常参加各种活动。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每次放假回家都很高兴,讲在学校的事。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对咨询效果很满意。
4、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经过咨询后,对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有积极的认知;情绪比刚来咨询时有明显改善,达到正常水平;能正常从事学习、娱乐活动;求助者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修订版。
第四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格式[模版]
病例报告格式
一、接诊过程 1.接诊途径介绍 : 2.来访者的表现问题:
3.既往治疗过吗?如果有,何时?持续多久?是否用药?既往治疗经历对来访者目前的期望有何影响? 4.情绪状况,心理状态,来访者描述问题的方式
5.诊断和心理动力学考虑。治疗师接受来访者做治疗的原因。
6、治疗设置:方式,频次等 二.个人史
1.个人成长史,家族史,目前的心理社会状况:职业生涯,小学、中学和大学,目前的工作?父母的职业、年龄、结婚时间?有无兄弟姐妹?有几个?各自的年龄?小时候患病、意外事故和创伤的情况?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的死亡? 2.小时候经历的变动?照料者的分离、丧失和变化?频度?何时发生?婚姻状况?自己有无孩子?几个?多大年龄? 病人如何评价自己幼年的抚养情况?
三、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 1.移情/反移情的发展 2.来访者如何对待治疗师? 3.治疗师如何对待来访者? 4.治疗中的重要时刻和变化 5.来访者与治疗师具体互动的结果;治疗师如何与来访者会谈(解释)、来访者的回答/反应是什么?
四、治疗计划和结果
过去和现在计划在治疗设置中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治疗的进展和目前情况
第五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自卑情绪困扰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个人资料
1.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7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父母亲是汉族,父母经营个体小店。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视力缺陷,性格内向,父母工作繁忙。父母对求助者的关注度明显降低。除了学习外,没有业余活动。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父亲脾气暴躁,做错事会受到较严厉的批评及家庭暴力,从而逐渐缺乏自信心,变得很自闭。
3.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况: 求助者意识清醒、思维逻辑正常,情绪较为低迷,人格稳定。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无精神病家族史。能按时上下课和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与同学交往少,不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求助者不太爱说话,回答问题会小心翼翼的,谈及到父母和家庭时会有情绪波动,眼眶泛红。求助者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
个人陈述:小时候我的视力不好,爸妈忙于工作,为了挣钱给我看病,整天除了生意根本就没有时间陪我。从幼儿园回来后也是我独自在家。等到上小学后,爸妈早上送我去学校后,中午就让我在学校吃午餐,晚上放学回家后,独自一人写完作业,直到睡觉爸妈也没有回家。由于视力不好,成绩差,爸妈总是批评了我。后来渐渐的我觉得爸妈只关心我的学习,他们不欢喜我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不整洁衣服有破损的迹象,身材较为瘦弱,说话细弱,有些紧张,不敢和咨询师对视。谈话时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因为听说咨询室的老师很和蔼可亲,所以来寻求帮助。经过学校例行体检,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病痛,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在谈到考试之后爸妈严厉的批评的时,流露出难过的神色。求助者很在意爸妈对自己的态度和说的话。
2.求助者班主任反映 :她是一名自闭的内向的孩子,对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也不跟别的同学交流。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做他们班的班主任,在我们班成绩落后。从上学之初就不爱和同学一起玩儿了,下课经常一个人坐着,感觉不太高兴似的。
3.求助者同学反映 :性格较为内向,平常较少与同学主动交流,少与人发生争执。也不是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玩儿的时候比较少,情绪较为低落。
四、心理评估
1.鉴别诊断
(1)排除精神疾病。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有自知力;知情意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确定心理正常,故排除精神疾病。
(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是常性的,病程不到三个月,求助者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与人交往有轻微影响,问题没有泛化,因此排除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无较为强烈的痛苦情绪,没有失去理性控制,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综上所述:具体诊断为由自卑情绪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2.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理原因:该求助者自出生以来视力较差,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求助者刚经历了学龄初期,目前正处于学龄期,正是培养勤奋感的时候,这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2)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敏感,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自我评价过低,存在认知偏差(即认为因为自己那没有考好所以父母不喜欢、不关心自己了)从而否定自己。缺少与父母、老 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社会原因:父母工作繁忙,对求助者的关心度明显下降,且关注负面的东西过多,打击求助者的积极性。不广泛的人际关系使得求助者缺少沟通,负性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鉴于有效的咨询目标所包含的7个要素,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同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问题及造成的影响,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当前人际关系,增加人际沟通。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求助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看待人和事,完善个人人格,满足爱和尊重的需求,发展健康心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有效的。根据ABC理论,整个过程应以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列举错误认知,改变歪曲的信念或原则,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求助者认为父母不喜欢她、不关心她是因为那一次的成绩导致的,所以求助者现在很伤心难过,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有自卑情绪。要改变求助者歪曲的认知和信念,父母没有过多的关注求助者是因为弟弟还小,更加需要关心和照顾,而求助者相对于弟弟来说已经是大孩子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沟通,在关心弟弟的同时,也应履行对求助者应有的职责,给予相应的关心和爱护。让父母采用正强化法,在求助者做出好的、积极的事情时,表现出关注以及提出表扬,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行为和信念,促使求助者缓解消极状态,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情绪。
2、其他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共五次: 1.评估阶段(第1—2次):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评估,确立咨询目标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次咨询:2014年10月10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探寻改变意愿;(2)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进行评估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3)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4)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其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在高分组。(6)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2014年10月17日 50分钟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采用正强化法,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
方法:谈话法,正强化法
过程:(1)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母亲取得联系。通过与求助者母亲交流和沟通,让其了解作为父母忽略求助者的做法,已经对求助者产生了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应配合咨询师。(2)在家中,当求助者做了好的事情时,父母应及时提出表扬。经常与求助者沟通,让求助者讲一讲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使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关注的。(3)与老师沟通,对求助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上课可以请求助者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及时提出表扬。(4)布置咨询作业: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写下心得;把每天与同学共同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及在家中父母表扬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周末翻看总结一下。
2.咨询阶段(第3—4次):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 其不当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三次咨询:2014年10月24日 50分钟
目的:(1)深入咨询关系;(2)求助者正视错误认知,改变歪曲信念。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1)询问求助者上一周的生活情况。求助者表示虽然是有意与同学们一起玩儿,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同学们对她也很好。还有看记录后求助者觉得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好的事情,感觉挺好的。(2)基于ABC理论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做出问题分析,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她核心的错误观念。让求助者了解父母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不关心她、不喜欢她,只是觉得弟弟还很小,而求助者相对而言是姐姐、是大孩子了。所以求助者不必伤心难过,也不要以为自己不受欢迎而自卑。求助者和弟弟在父母心中是一样的。(3)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父母目前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已经伤害了求助者,对正是处在学龄期塑造性格的求助者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父母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四次咨询:2014年11月2日 50分钟
目的:(1)了解求助者上一周的情况,查看咨询效果;(2)巩固求助者的正确认知。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1)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咨询作业。(2)让求助者谈谈最近这一周与之前相比较的变化。求助者觉得自己性格变开朗了,心情愉悦了许多,跟老师、同学、还有家长的交流都增多了,每天都很开心。(3)让求助者谈一谈自己身上的优点。通过让求助者说出自己身上的优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次):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
第五次咨询:2014年11月7日 50分钟
目的:收集反馈信息,巩固咨询成果,结束咨询。方法:会谈 过程:(1)回顾前四次的咨询,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变化。(2)再次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施测,得分均在低分组。
(3)咨询作业:保持记录自己每天受到表扬好事的习惯,持续积极的正性强化。
(4)肯定求助者自己的努力,鼓励其积极乐观的对待自己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和治疗,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缺乏自信心和自卑的原因,以及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我现在能从恰当的角度去看待此类问题。
2.心理咨询师评估:通过后期回访和学习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求助者自卑心理消除,自信心增强,性格变开朗许多。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3.老师评估:通过咨询,该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许多,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儿。对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参与度增高。
4.心理测验评估:进行MHT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复测,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这个四个维度已经降到低分组,其他项也均在低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