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事儿
青春事儿
青春-无疑是喜欢穿大人的衣服、却带着一脸稚气。
青春-无疑是默默喜欢一个人、却从来不曾诉说。
青春-无疑是爱一个人行走、却很是孤单。
青春,说它像个苹果,涩涩的„„
青春的那些事儿、最有味道。
快乐地大笑,放声地大哭。
偶尔来点小打小闹。
找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吧!
青春是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五味俱全了。
我有过青春、也还在继续
青春的那些事儿正在上演
也在重复落幕。
青春,偶尔会让人发笑
“都那么大了、怎么还敢那么蠢的事啊!”
是啊,青春走过了童真时代
却带不走那抹童真
“小孩子,学什么大人啊!你觉得你能穿高跟鞋走多久么?”
青春正要接受成人化的待遇
却一个个先懂得如何成熟。
青春-时而复杂得很、又时而纯洁得很。
或许、我无法言说地清青春的感受。
只希望,青春永最煽情的方式,去演绎我们的梦!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孙文婷
第二篇:关于青春的那些事儿的作文
关于青春的那些事儿的作文
友谊串起的“青春风铃”
友谊是一棵树,要用真诚和挚爱去浇灌,用信任和宽容去栽培,而嫉妒和猜疑是毒药,会使友谊之树失去生命的颜色。
——题记
◎陆逸佳
我和她从幼儿园开始就形影不离了。我们有各自的小名,她叫砜,我叫凌,合起来是“风铃”的谐音,而且我们两个都特别喜欢风铃的,正因如此,我们顺理成章地成了好朋友。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我已经步入青春花季了。在这些年里,砜给我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
如今,我和砜依然形影不离,像是分不开的孪生姐妹。在教室里我和她是同桌,在寝室里我和她是邻床,这让我们更加亲近了。和她在一起,我总是很开心,因为她喜欢讲笑话逗我开心。有一次,她给我念了一首诗,是关于李白的:李白乘舟不给钱,船夫一脚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哈哈„„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么?”
“当然不是啦,是我在上看到的,很好笑吧?”
和砜在一起,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多彩。可是这段时间,我感觉她越来越陌生。她变得沉默了,眼里充满了忧伤,我问她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可她却一味地回避我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她和班里的小雪走得很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眶热热的,嫉妒爬满了我心头。她抛弃我这个朋友了吗?好!既然你对我这么冷酷,那就别怪我无情!就这样,我们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砜也察觉到了我对她态度的转变,她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每天进教室时,我发现她的眼眶总是红红的。“难道她哭了?她为什么要哭?哼,她哭就哭,关我什么事?我干吗还要关心她!”我这么想着,可不知为什么,心却隐隐作痛~、寝室里,我和砜一起买的风铃显得那么刺眼,那“叮叮”的声音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动听了,而是让人烦心。
一天,我收到一封匿名信,但从字迹可以看出是小雪写的。信是这样写的:“凌,你这几天的心情看起来不太好,是因为砜吧?凌,你误会我和砜了,你知道她向来只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不开心的事,她会默默藏在心里。前几天,她奶奶去世了,她特别伤心。也许你并不知道,我是她表姐,所以发生这件事后,我和她走得比较近,我知道你和砜的情谊很深,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你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说明。你应该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互相信任、互相包容的,不应该存在猜疑和嫉妒。她从来不会给你负担,只会给你温暖,我想没有人会比你更明白吧„„”
看完了信,我后悔万分,我不该对砜那么冷漠,只要一想起她,我眼前就会出现她那红肿的眼睛。我恨自己为什么不相信砜,恨自己不够了解砜。
在回寝室的路上,不知不觉地,我又和砜走到了并排,我们总是这么默契。我们俩都尴尬地笑了笑。“砜,对不起。”我停下脚步,满怀歉意地向她道歉。“傻瓜,有什么好道歉的,你又没有做错„„”
“叮叮叮„„”用友谊串起的“青春风铃”又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我知道,我和砜的心又贴近了。
第三篇:青春里的那些事儿散文阅读
二十一岁那年,我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加入了时下打工的行列。在深圳那偌大的城市里,人们操着各自超重口音的普通话,拥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面对着城市的车水马笼和高楼大厦,举目无亲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与无助,感觉自已渺小得就如落入沙漠中的一粒沙子,顿时就慌了自己。
由于当时是淡季,没有更多的选择,我就进了一个只有四五百人的小型电了厂。偏又分在了一个男孩子居多的部门,这让性格内向又一直不喜欢和男生说话的我,几乎一周没有说过几句话。有男孩子主动和我搭讪,我也总是冷冷的看别人一眼。直到和辉姐、小培、灵子几个老乡熟悉起来,我才有了基本“正常的生活”。
辉姐是个美女,整天都有男生围着她转,而她总是巧妙的和他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小培是个标准的假小子,留着一头的短发,走起路来忽忽生风,特别能和男孩子打成一片。因为她们的原因
我和男同事们的关系开始变得自然起来。我们四个也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上班,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下了夜班,我们不想睡觉,就一起溜出去逛公园,爬山,轧马路。灵子的男朋友当我们的摄影师,给我们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我们和舍友换了挨着的床位,四个人挤在一起睡觉。总是躲在被窝里聊到瞌睡的不行了,才肯睡觉。21岁,是个很容易“疯”的年龄,我们被别人叫做“四人帮”,我不讨厌这个外号,我们就是好,好到不分彼此。我也渐渐地学得开朗起来,学得会和男孩子聊天,开玩笑,把他们当成是“姐们儿“一样的对待。
灵子喜欢上了我们厂里的一个科长,和相恋一年多的男朋友闹起了分手。她男朋友叫她出去,她不理。他就跑到我们宿舍后面,隔着墙往宿舍扔石头,差点砸到我,我一躲,石头砸在了窗户上,玻璃碎了.....我吓坏了,吓着我的不只是石头,还有他心里的恨---原来爱与恨离得这么近!我想,或许灵子和他分手是对的。我想,恋爱应该是宁缺勿滥吧。
灵子的科长男友不屑于和我们这些“社会低层”混在一起。于是,再出去玩时,我们的摄影师换成了小培的铁哥们儿--小程。小程算得上一帅哥,听说某部门一美女在疯狂的追他。我们常拿这个开他的玩笑。小程整天不厌其烦的和我们混在一起,回来还请我们几个吃饭。我一直认为我是我们四个当中最暗淡的角色,全靠她们姐仨的“”光”照着。直到有一天上班时,我感觉到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我回过头时看到的是小程那双熟悉的眼睛,但是在他的目光中分明多了一种以前所没有的情愫。果然,几天后他对我说他喜欢我,要我做他的女朋友。我拒绝了他。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孩子,既然不可能就不要开始。他说我就是喜欢你的与众不同。我与众不同吗?我苦笑着问自己。其实我不过是比别人更脆弱,只能把自己关在心门的后面,把自己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罢了。
一天下班,我看到辉姐哭红了眼睛,她手上拿的是她男朋友的分手信。原来辉姐是有男朋友的,只是在外地当兵,两人一直靠书信联系着。分手的原因是他的妈妈嫌辉姐个子不够高。“就因为这个?早点干嘛去了? ”。我看了信后非常气愤。我想辉姐的身高没有变,变了的是他的心。可恨的是他连负心的罪名都不肯背,却把那么曲辱的担子扔给了曾经和自己海誓山盟的弱女子。辉姐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去退了婚,又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和别人介绍的一个男孩儿订了亲。辉姐变得沉默了,总是时不时的一个人发呆。只有我们知道辉姐经历了什么....可是,辉姐的教训还血淋淋的摆在面前,不知死活的小培就被我们部门一帅哥的一朵枚槐花所感动,开始了他们约定好的“只想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感情”为前提的“感情游戏”。她说她不想自己的感情一片空白,不想自己的青春留下太多的遗憾,于是,义无反顾的一头扎在了所谓的爱情漩涡之中。
小程也送来了花,我没有收,我不能给他任何承诺,就不能给他虚望。他又一次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感觉自己还小,四年之内不会结婚。其实是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相信所谓的爱情。他说:“我可以等你。”我笑着摇摇头:“四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连自己都不知道,又拿什么来承诺?”小程无言以对,却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他约我,我不理,他就每天在宿舍楼下等我,挨个的贿赂我们的舍友。就连辉姐都开始替他说起了好话:“遇到一个真正对你好的人不容易,你不抓住你以后肯定会后悔的。”我也有一点动了心,于是告诉了家人,但是家人强烈反对。当时在我们老家,女孩子嫁到外面去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所以就算我清楚或许我再也遇不到一个像他这么对我好的男孩子,但是在我的心里同样清楚的明白,我无法做到为了不确定的未来去和自己的亲人决裂。
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听说我要走,小程像发了疯一样,我不肯见他,他用厂里的广播叫我,我不敢见他,因为我害怕自己不得伪装出的冷酷会被看穿。临走的前一个晚上,辉姐为我买了我看上很久却不舍得买的裙子。我们姐妹四个抱着哭成了一团,每个人都哭的很伤心,为我的离开,也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开心和不开心,更为我们再也回不到那整天疯得无忧无虑的从前。我走了,甚至没有留太多的联系方式,我们不愿相信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我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在,就像我们正在继续的青春一样。
我们一直电话或书信联系着,信中的灵子整天在为她科长男友的忽冷忽热而幻得幻失。而小培的帅哥男友辞去了工作,天天不上班,在外面当起了“小混混”,小培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而在这场感情游戏中,小培并没有做到全身而退,我看得出她非常伤心。辉姐说要回老家来结婚了......再不久,听说灵子被男朋友甩了.....时光恍然流逝,再见到小培时,已是三年后的事情,她到我所在城市来找我,我去火车站接她,她一下子从验票口跳出来,吓了我一跳,她过肩的长发被电成了当时最时髦的“爆炸头”,身上穿着一条大红色的裙子。这还是以前那个“假小子 “吗?现在简直成了一个小魔女。小培事先没有告诉我她来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和网友见面。
时光果然可以把一个人变的面目全非,我不禁想起了曾对小程说过的话。在这几年当中,我连续换了几次的电话号码,却一次又一次的被小培出卖给了她的“铁哥们儿”小程。他说:“只要你愿意,我们怎么回头都可以!”回头?我们都已不在原地,往哪里回头?其实我是多么的希望我们可以像以前那样的做好朋友,可是再也回不去了。于是,我骗他说我要结婚了,他才再没有和我联系。就这样我们从此消失在彼此的茫茫世界里......因为年轻,我们总是执着着逞强,既使撞得头破血流还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们总以为一切都还来得及,总以为青春会无限漫长,总以为我们可以一直的固执和倔强。然而,青春就像一场美丽而忧郁的梦,蓦然回首间,却发现一切都已走远,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过往,那些温暖过或伤害过我们的人儿,都终将被岁月风干成一段段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铭刻,然后淡忘,淡忘。。
第四篇:青春这些事儿之梦想
青春这些事儿之梦想
当自己可以活到60岁,一眨眼功夫,1/3就要没了.再想想,再眨眨眼,后面2/3就也要没了.你就闭眼了.突然就想:再不对未来有个梦想就得死了.于是心底一盏鬼火又明又暗,一腔豪言壮志疯言疯语满纸荒唐言就澎湃出来.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杳无音信,最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梦想被尘封.或许你会毫不在意地说,我们还年轻,时间还很多.可是没关系,再过几年我们就老了,所以青春经不起妄度.正如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的,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当我们在义无反顾地追求梦想的途中,难免逃几次课被抓,难免遇到几个人渣,难免撞几次墙......但最起码的,我们还活着,带着梦想活着,这样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所以别跟我扯什么忧郁伤感,即使悲伤都要有格调地快乐着.摔倒是为了站起来,放弃是为了收获,摧毁是为了孕育,没有更迭也就没有了新生的风物,而太容易实现的梦想就如在雷霆前的一切,苍白而无力。
当我们摔倒了,先别起来,就倒在地上,享受鄙视,享受嘲笑,享受无法避免的痛,骂完自己贱,再骂别人,当然你知道这样做是没用的,这只是为了给你一个仰望的机会,你要珍惜,然后你再也不会有勇气让这段历史重演了。当然,除非你爱极了吃螃蟹,非要争个勇士的光荣称号来显摆。
你要爬起来,不为别的,只因你的梦想还没开花结果。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不得不有所准备,梦想的成功不会垂青那些等着天上掉馅儿饼的人,你不得不学会像海豚一样沉潜,像狗一样学习,甚至像老鼠一样小心翼翼......我们要学会露八颗牙的微笑,我们要交能给我们正能量的朋友,我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我们要拥有有价值的爱情,我们还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我们还要......发掘我们的竞争力,打开我们的生活视界。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我们却不能放弃。
站在梦想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
把帆留给风
把浆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第五篇:元宵那些事儿(本站推荐)
元宵那些事儿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对关中地区的人们来说,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外,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挂起红灯笼,而随着“碰灯”的进行,也标志着在红红火火中,年过完了。如今,虽然西安的大街小巷依然挂着红灯笼,但有关灯笼的往事却越来越远。灯笼起源于何时?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陕西人为什么有“送灯”的习俗?古老的灯笼面临着怎样的冲击?昨日,记者采访了灯笼文化研究人士、摄影家鲁振田,请他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送的是灯笼,更是祝福
闹花灯是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从西汉到现在,从蜡烛到光电灯笼,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从灯笼制作工艺的进步,到形成独特的灯笼文化,以至成为新年习俗,灯笼不仅见证了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沧桑,也见证了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喜悦。鲁振田告诉记者,灯笼起源于汉,兴盛于唐,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最早分为宫廷灯笼和民间灯笼,而民间灯笼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宫廷灯笼的创作方法,“灯笼是一种艺术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承载了亲情的传递。”
在陕西,流传着一句十分有趣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就(舅)”,鲁振田说这就是由关中民俗“送灯笼”引出的,“从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起,娘家人(女子的父母或已婚的哥哥弟弟)要选择在正月初二到初八中一天,给出嫁的女儿‘送灯’。而出嫁的女儿有了孩子后,就变成了外公外婆给外孙,或舅舅给外甥送灯,从零岁一直到十二岁,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歇后语。”他介绍说,送灯这一习俗古以有之,伴随着灯笼的出现,送灯的习俗也就出现了。“对老西安来说,送灯笼是至高无上的,因为灯笼意味着吉祥祝福,也意味着家业幸福,过去谁家的孩子没有收到舅舅的灯笼,往往会觉得抬不起头。”
灯笼灭了回家睡
虽然灯笼起源于汉,但真正流行开来是在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唐都长安于是也被认为是灯笼的故乡,因而流传着很多和灯笼有关的俚语,儿歌“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就颇为有趣。鲁振田介绍说,这和另一习俗“碰灯”有关。“舅舅给外甥送了灯后,外甥就要打灯,每晚在街上游玩,直到正月十五那天。孩子们开始碰灯,就是互相追逐着把对方的灯碰灭,乃至碰得燃烧起来,最后甚至集体想着着火点,把灯扔进去,群灯一起在大火中燃烧,红红火火也意味着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