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洛南县白洛中学 张春玲
本文摘要:
本文是笔者与一名后进生结对进行转化工作的总结。本文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阐述后进生的成因:畏难、忌动、怕独、陋习、缺法;并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形象开路、抽象渐入,勤奋作基、方法作径,化整为零、化零为整,重视设疑、更重激疑,倾情投入、师生共感。关 键 词:
后进生 内部成因
转化
后进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相应地被提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事务中来。笔者根据自己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后进生的内部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
一、后进生的内部成因:
一个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业不良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交互作用。大多数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在这些因素中,由于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成分也比较复杂。笔者现主要从后进生(学业不良的学生)形成的个人因素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后进生的内部成因:
(一)畏难:
根据笔者与所结对的后进生共同分析寻找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时发现,许多初三的后进生是在刚入初二时对初中物理畏难的情绪造成的。
从初中物理学科教材的编排上看,初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的是有关声、光、热和电磁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要求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结合自然界中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作载体进行学习;进入初三年级后,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具体较高抽象思维的物理学抽象概念的内容,如密度、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一向习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生,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由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策略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得以转变。学习方法、策略一般容易转变的人是很容易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方法的人。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容易成为后进生。
(二)忌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具有一定思辨的问题,有些学生则喜欢动手做实验。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不喜欢做实验,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后进生与不喜欢动手做实验有关。这些学生往往在上实验课时是旁观者,只看同组的其他同学动手做实验,而自己则对动手实验毫无兴趣。
学好初中物理,学会观察和实验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技能,这里的实验不但是教师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实验,而且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懂得发现问题、用实验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实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怕独:
就有这样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一般对自己不自信。初中物理的后进生一般就是这一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作业,独立完成一个问题的思考、独立完成一个实验、独立回答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一名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后进生缺少的就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上总想有所依靠:完成作业时必须与同学坐在一起;即使偶尔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总是不自信,寻找答案或与别人核对答案后才放心;有一个问题时不敢单独提出来,原因是怕教师和同学笑话他(她)……
(四)陋习: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的后进生来说,由于长期的得不到在学习上的成功的体验,后进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1)缺乏思维的毅力。
思维的品质中表明思维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在思考一个初中物理的问题时,思维的持久性品质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后进生面对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缺乏思维毅力的倾向,遇到一些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思考的问题时,后进生往往显得很不耐烦。这样,很多后进生在面对一些稍难的题目或作业时,不是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迎面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而去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2)缺乏注意的稳定性。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一定限度的注意的稳定性,但是不同的人注意稳定性的强度是不同的,注意的稳定性也并不是一个人的先天性功能,它是一个人后天在学习生活中“锻炼”的结果与产物。由于后进生在对待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时显得明显的不足,后进生对待一些问题总是“心不在焉”。(3)学习态度差。
由于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并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学习不良反应: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觉得无所谓、解题时马虎、书写潦草、作业完成后不检查等毛病。
(五)缺法:
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它是追求学习效率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显然初中物理的后进生普遍缺乏的是元认知的能力、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比如说面对初中物理的整个学习过程,后进生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监视、学习过程的调节等很缺乏。
另外,由于初二学生所学习的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是声光电学部分,一般的后进生的学习由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作指导,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对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名称和公式的“死记硬背”,并把这种“死记硬背”带到以后的学习中来。针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学上的一个个概念、名称与公式如果不理解其内涵及公式的适用范围,运用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对后进生的内部成因的分析,笔者采用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形象开路,抽象渐入:
从初中学生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已经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了,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是在转化初中物理的后进生时,我们要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并作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而抽象思维可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得以培训与提高。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学生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理解时,学生对于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表面化的、是对文字面上的一种感性认识,根本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若教师引导学生以形象化的思维理解这一规律,则这一规律显得简单:如可以做实验,不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的这个角(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小于空气中的角。通过实验后,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有关这一实验概念的“表象”,则学生在以后应用到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这一表象。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对于物体的上浮、下沉还是漂浮是液体与物体(实心)密度的大小比较有关”,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一关系。所以,对于这问题,单纯从文字或公式的理解是很难的,学生不容易记忆。但当我们从形象的具体例子出发,从类比的方法出发,这一问题就可得以解决:如我们可以举例子进行类比,把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上浮,(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可类推)其他同理。
从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以形象的思维去表达抽象的概念规律,是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培养抽象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勤奋作基,方法作径 :
一类后进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后进生很勤奋地学习,但是缺乏必要的方法而使自己成为了后进生。
要想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于勤奋,不管是从一些伟人的事迹中还是从学生身边的例子中都能说明问题,这里勿需多言。但是一般的后进生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面简述之: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练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习、复习活动。
3.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不管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还是解决某一个简单问题的,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简而言之,元认知即是对认知的认知和监控。也就是说,人可以跳出一个系统来观察这个系统并且控制这一系统,通过元认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打算或吸取教训,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样,解决了一道初中物理的一个问题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回顾这个问题的解法、思路及自己解题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将不断提高。
4.加强后进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说来,解决初中物理的问题有如下的步骤与方法:(1)全面理清问题,通过较快速地浏览整个问题的整体框架大致了解问题的状况,但一定要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性是什么。
(2)以问题为思维的中心,以问题中已知各数量关系为主线,理清已知问题中的各数量关系与问题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3)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类型,大致以什么方式回答。(4)初中物理的问题一般很注重思维过程。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通过明确问题的目的性,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解题。如下题的解题思路:
题目: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弹簧秤的读数是0.89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是0.79牛,求金属块的密度。解题思路:
①解决什么问题:求金属块的密度ρ金;
②逆向思维:求金属块的密度,只要求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求金属块的质量,只要知道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已知在空气中金属块的重量);求金属块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的两次示数差表示)。
(5)克服思维定势。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中哪一部分问题应用哪一知识去解答,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一般的解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减少学生思维的时间;但是思维定势也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解题的“死胡同”,故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有时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有时则要克服。如上题中,求体积时并不能利用密度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求解,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利用浮力的知识。
(6)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每一个题目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方法,且思路不同,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当以自己的方法完成解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另外的解题方法。(7)解决一定问题之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就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当后进生面对初中物理内容时,要把整体上的知识体系各个击破,从细处学习知识内容。
但是,毕竟初中物理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这一学科中各知识点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理顺这一关系,学生对知识形成网络化。
(四)重视解疑,更重激疑
对于初中物理的后进生,学生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是进行后进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平时的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后进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后进生很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实,对于初中物理的后进生,平时的他(她)们很少把时间投入到思考一些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上来,即使有些学生平时有思考学科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他(她)们所获得的失败的消极体验机会比积极体验机会多得多,所以这给他(她)们下一次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有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某一个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的。通过点拨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五)倾情投入,师生共感: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转化过程是一长期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转化一名后进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取得后进生的信任与支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是对学生心理上支持、理解、信任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的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业优秀生比较重视,而对后进生则忽视了。长期受到这一意识的影响,后进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后进生的心理相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这时要转化这名后进生,首先教师的一切行为必须取得后进生的信任与支持。
2.相信后进生具有可发展的潜力。
笔者认为,“真诚地相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一点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的基础。从人的发展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等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
3.与后进生建立类似于“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
转化后进生时,教师不要以高姿态对待后进生,不要以为对后进生学业上的帮扶工作是对后进生的“施舍”。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来,使后进生感觉到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从后进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同理,后进生也达到了被转化的目的。
4.教师是后进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任何一个后进生,其总是回避着自己在学业上的后进,总是以自我封闭的形态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其实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的心理压力是无形的,也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这里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后进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后进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后进生走出“自卑、自闭”的心理。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艰巨而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来。笔者相信,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了。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难点,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后进生转化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深入系统学习数学知识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保障小学阶段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才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问题,有效制定相应的后进生改进措施,对后进生做出科学的指导,保证后进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能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把握后进生形成因素,能够制定相应的后进生改进策略,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首先,学生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数学学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都偏低,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认真、课后不复习,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其次,教材的设计方面,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一般是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所设计的,无法兼顾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造成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会造成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学校教育方面,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资源不足,无法针对数学教育中后进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不论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激励,效果都不好,也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效果,最终导致后进生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就应该从多角度对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1.从外部条件入手为后进生转化创造条件
后进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索后进生转化策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结合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所以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后进生形成原因,应该注意从外部条件入手探索相应的措施,为数学学科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学校应该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性,给予数学教师一定的支持,并将班级中的后进生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提高数学教师对后进生转化重要性的认识[2]。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教师参与相应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切实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在课后阶段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实现对后进生的全过程管理,突出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具体成效。这样借助外部环境的构建,就能够为后进生转化提供坚实的外部保障,确保后进生转化工作得到系统的贯彻和落实。
2.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
在对小学数学学科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后进生转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如针对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后进生,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布置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让后进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意识的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就可以设置情景扮演游戏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一个大的圆圈,然后选择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完成游戏活动,此时针对后进生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后进生扮演要求相对简单的时针,在后进生兴趣得到激发,并且能力有所提升后,再让其扮演分针[3]。如此,借助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进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又如,针对学习习惯不好,不愿意预习的后进生,教师可以结合后进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设置教学策略。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知识前,教师可以为后进生布置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类型的预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完成预习;在学习元角分知识前,可以设计让学生购买两样东西的预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元角分知识的认识。这样借助丰富多彩预习活动的设置,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会有意识的自己结合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发挥预习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完成后进生的转化[4]。
可见,教师按照不同后进生的成因和学习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活动和后进生转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确保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和指导学生,能够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保证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健.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218-218.[2]陈美珍.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230-230.[3]马文俊.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J].新课程:小学,2014(9):154-155.[4]王杰.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2):220-220.
第三篇: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定稿]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学校中总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进生也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隐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转化后进生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关键词】 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对后进生这几个字都不会陌生,他们在每个学校或者每个班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后进生的转化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向重要工作。后进生转化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以教育创新的理念认识后进生问题,以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性的转化策略来转化后进生。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要让我的学生“一个不落“,于是我开始努力去关注后进生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从中找出对学生不良行为有实际影响的各种因素,并采取乡音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后进生存在的问题
(一)自卑与自尊共存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他们学习成绩差又经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和冷落,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故意和老师对着干,顶撞老师,变现自己又“能耐”,并把大家;破坏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作为资本,炫耀自己,以达到矛盾心理的平衡
(二)情绪变化快,幅度大,喜怒哀乐顷刻滥于言表
如果收到别人的嘲讽;“揭老底”或在某些问题上被人误解时,情绪会立刻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后进生”情绪表现往往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波动,以此有人评价为恰似“狂风暴雨”来袭,而且不可预期。有时他们的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孤独压抑。这些烦恼是他们自己都难以控制的。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在遇到不满和不平衡之时,就出现爆发,尤其在父母面前更易失控。尽管事后会感到后悔,但下次依然发生。(三)怯懦被动的心理状态
认为自己智力差,始终学不好,情绪紧张,畏惧厌倦;懒于思考,被动应付。前不久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班上对学习“有信心的人”,80%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原来成绩差,但开始有了上升的趋势。“信心不足”的人,大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测验,不及格科目居多。后进生心灵上已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精神上受到过污染,因而对要求进步,表现出信心不足。
(四)贪玩,不愿学,意志薄弱
后进生意思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学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他们活泼好动,但是非不清,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又是,他们想变好,特别是老师找他们谈心后能“好”几天,但由于意志薄弱,过几天又会恢复原状。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从学校教育自身而论,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与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了矛盾,不甚理想的环境束缚和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如学习上屡遭挫折,自信心受挫,自尊心受到打击,在班内难以抬起头来,从而造成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爱好、特长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若班级中没有后进生的进步与发展,又何谈面向全体。导致后进生的原因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一)家庭因素
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学生本人又不自觉时成绩可能会差。父母一方或双方过分溺爱孩子,学生养成任性的性格。父母都不管孩子,放纵,把孩子全部托给老师。这样一来,即使老师在学校抓得好,回到家里也一盘散沙。
(二)学校因素
现在教育部门都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考试成绩差得到的不是老师的鼓励而是批评,还有同学们的嘲笑,父母的不理解,从而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学生自暴自弃,松懈了学习上的情感和意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因为他是后进生,变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处处讥讽他,那么,就只后进生就会错误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己我价值的肯定,逐渐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学生玩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游戏机等。由于小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也很强,一旦接触这些,就很容易 “上瘾”。,从而就会变得无心上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较强,在电视看到的一些暴力画面,总会想去模仿,甚至会有样学样。
(四)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基础不扎实,缺乏坚强的一直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自制能力差,没有学习信心,因而形成了后进生
三、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一)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理解和尊重
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先进与后进,本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孪生姐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就是说,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学生之间课堂学习效果 与考试成绩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有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而比较全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优秀,而另外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 速度较慢而不够全面,在处理疑难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面对这种差异,我们该怎样认识?班主任一定要关心后进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后进生心灵的创伤,陶冶后进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在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中,总会有几个相对来讲比较后进的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学生呢?应该说,任何学生的后进都是相对的,通过教育是可以转变的。后进生已经在学习或思想等方面落后了,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有人说,要偏爱差生,我想这说得非常好。所谓偏爱,就是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爱,要认真地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动辄向“家长”告状,这种教育方法是毫无效果的。为了帮助他们,与家长接触时,应考虑家长的性格、文化修养,有节制有重点地讲学生,并提醒家长采用正面鼓劲的教育方法,让爱心教育贯穿整个生活中。另外对后进生免不了批评,但要讲究方法,尊重其人格。尽量以个别批评为主,以理解服人,平等亲切地对待他们,批评中含着真挚的期盼。一旦有改进,便当众表扬,使差生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强化积极因素,产生一股努力向上的力量。
(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 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 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 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要放下 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 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后进生是各种各样的,后进的表现和程度,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各自的脾气个性和品德状况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针对各个人的问题和特点,对症下药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的成绩很差是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而导致的,这种学生其实在学习中是已经尽到了自已的最大能力了,作为教师不应该指责他在学习上的不足,应该多鼓励他,给予他学习、生活的信心;但有的学生的确是由于不认真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这时教师应该多听听他对学习的看法,了解他不想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三)对后进生反复抓,抓反复
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和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这不能等到后进生出现反复再来抓,而首先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反复,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 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相对的融洽与和谐。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四)活动中使后进学生转变
有人说“教学生要寓教育于活动中。”这句话我想一点也没错。后进生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都比较活泼好动,有一定的兴趣特长,组织他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能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 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 影响和感染的结果。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五)多与家长、社会配合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除了老师多想办法,谆谆诱导外,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教育也是必要的。新学期开始,我就设下家长联系手册,经常去家访,不但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我班有个学生,娇惯了,在班上做小蛮王,经常欺负同学,学习不认真,成双差生。我想,要教育好这位学生,首先要去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位学生是独生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平时百依百顺。于是我要求其父母改变这种教子方式,并与家长约定,在联系手册上,每天,我把这位学生在校的表现,特别是优点和进步都写在联系的手册,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手册告诉我。一段时间过去后,这个学生无论在家或是学校,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教育学生,还要多与社会联系、配合。我经常与街道居委会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还有民警到班上上课,宣传法制知识,教育学生在校外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后进生都像花园里大多植物中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花朵。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关心、帮助,就像甘露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给了他们希望、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认真地做好后进上生的转化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脆弱的花苗肯定会茁壮成长。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伟大工程的今天,本不该再有“后进生”一词,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后进生”仍人为地、传统地存在。我们应更新观念,分析原因,运用适当、有效地方法,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把有关教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让“后进生”从观念到现实彻底消失,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参考文献:
1、莫雷力 《中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原理》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82年
2、莫珉珉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年
3、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湖北省武汉市出版社 2000年
4、赵华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吉林教育 2010年
5、周青云 《教育探索》 2008年 第8期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单位:河南焦作孟州大定办移民中学小学部 作者:关 超 电话:***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指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有价值”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知道,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在农村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的后进面更大,因为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学生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而难以进行家庭中有效教育等因素,学生学好小学数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小学数学后进生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数学教师,从一年级起要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施因材施教,及时、及早发现和转化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自尊自爱,力争上游。然而,数学教师如何及时对数学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呢?本人从事近10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工作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和进步。下面就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
化工作具体措施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克服后进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以“高分”激励学生
日本心理学家辰野千寿认为:“某种事情如获成功,就易于产生成功和自我满足之感。这样一来,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试试。而且,在制定下一个目标时,就会考虑把水平提高到更高一步。在学习方面,需要尽是给予一些成功的经验。”给予学生成功的经验——“高分”不仅会使优秀生学得更好,还会在治差、转差中显奇效。例如赋予后进生以“高分”来转化后进生的一个方法是在教学中每天给学生练习几道数学习题,建立每题得分档案,并采用每个月请家长审阅等手段,意在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巩固情况,尽可能使后进生得“高分”,逐步校正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真正实现移位。
2、注重情感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后进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后进生接受教师,那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我班的李亚辉同学算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孩子,但因为成绩不好、习惯不好,常常感到自卑,在同学们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为了帮助李某树立信心,在上课时,我总是鼓励他上课多发言,并且给了他一个建议:要想正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需要提前预习,老师可以提供的帮助是,随时可以解答不懂的问题。一段时间下来,他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且有些有难度的问题也能回答出来了。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李亚辉终于取得了自己单元测试的第一个优秀,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惊喜。利用这次机会,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并且请他来给大家介绍自己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学习的,让大家向他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李亚辉同学的进步是显而易见,首先从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笑的更自信了;其次他已经能合理的约束自己,上课注意听讲、作业按时完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转化后进生,必须转化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要爱一个后进生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品德也差,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不鄙视他们,应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个学生,对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关心他们时时让他们体会教师对他们的爱,在平日里用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热情地目光给孩子以鼓励和勇气。(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应给以更多的爱。)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组织的每项活动,希望他们成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课堂提问要有耐心。后进生回答问题一般不完整,老师应注意多加提示,引导他们完整地回答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度。练习中多巡视提示,以让他们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到差生组里进行指导,小组汇报时也让他们参与,逐渐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平等地位。在学习上,哪怕是同一个班级,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后进生要有意识地他们回答
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的作业进行面批这样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这些后进生经过努力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要耐心并且细心地关注后进生的点滴变化,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去感化他们转化他们。但爱不等于迁就,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回家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能对后进生持以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剖析原因,对症下药,那么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成绩即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我是一个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工作10年来勤勤恳恳,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对其他教育者有所帮助。
第五篇: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杨
斯
[摘 要]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能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以外的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后进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找到一种途径。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做到自主学习。基于这种思想,本文深入分析了后进生的主要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四个特征,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强调普及意识,淡化选拔功能,强调个个健康、个个发展、个个提高。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出口”,这一学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增大。学生发展也出现了分化,后进生就是这种分化出现的结果之一。按传统的教育评价观点,我国现阶段各类初级中学中大约有10%的后进学生,据粗略估计有600万。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若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客观分析后进生的各种成因、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是我国初中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1、对“后进生”本质的理解。“后进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后进生”,何类“后进生”,何等层次上的“后进生”,都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校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本课题所研究的“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差、思想消极和道德行为规范出现偏差的学生。
2、关于“策略”。所谓“策略”,即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形成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主要是指在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等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后进生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实际,所采取的多元评价方式和所形成的激励机制。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他们的脑子笨不用功,因为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2.1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同学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又由于初中生此时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呈现出一种半成熟半幼稚性,幼稚性使得初中生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想动脑筋思考,他们贪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之,对没有兴趣的学科则感觉味同嚼蜡,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例如,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玩电脑却是高手。就因为他们对电脑感兴趣,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成绩落后。
(3)学习方法欠缺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挺不错。但一到高年级成绩却猛然下降,表面看上去也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果不能有效应付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若学生以前只会由老师领着走,在学习上完全地依赖老师,而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这种关系变的疏松时。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出现成绩落后。
2.2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和附带的一些行为问题思想的因素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家庭的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不良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最终导致了学习上的后进。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就会逐渐退步,成为“后进生”。在帕夫雷什学校,科利亚因为父母干了不正当的坏事而孤僻、麻木不仁;托利亚因为母亲生活上的不检点而不敢抬头等等,他们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成为“后进生”的。
(2)学校教育因素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后进主要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我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少数学生学不好,这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要适应老师,而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师要适应学生。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常可见到,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奖惩等方面的失当,造成学生后进。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如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良、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毫无信心,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及成效。(3)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如社会上迷信、金钱崇拜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耳濡目染的不良信息诸如电影、电视、网络、录象、游戏机等娱乐媒介的影响,以及不良成人群体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幼稚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
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后进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情绪状态低落,甚至厌学、逃学,缺乏学习愿望,因此,不启动后进生学习的这一“内困”,任何转变后进生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简单地适应后进生,而是给后进生以适度压力,使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机,让后进生在有困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智力劳动”。为此,在后进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把教学内容一味化简、化易的做法,应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造成其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困难,以促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真的态度,真正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培养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变客观的接受教育为主观的自我教育,为后进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一笔不菲的财富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所言:“记住你的教育和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让人来管理的人。自我教育是学生成人的保证,如果没有自我教育,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客观环境,有再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再优秀的教育者,也很难真正彻底实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此,学生本身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精神状态,即自我教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应教育学生靠自己的发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高昂代价去赢得精神财富。
3.2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
(1)让“成功”走进课堂,发挥其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在孩子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一次成功的顶峰体验,会激励他在承受失败的时候也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鼓舞他前进。教学实践也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1983年,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博士出版了《心智的结构》一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理论)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他的多元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我们应根据这一理论,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为后进生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地生活学习。
(3)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发挥期待的积极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著名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之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试验取得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由罗森塔尔效应试验中学生的前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一点,那就是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教师的重大启示。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抱有成功的期望。在平时的各种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当后进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有可能产生鼓励性的效应,从而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4)鼓励、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十几岁的孩子尚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存在缺点错误是正常的,他们中有的暂处后进位置也是正常的。同时,他们又处于自以为“长大成人”的时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希望教师能处处给自己“留点面子”。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0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每位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对后进生请莫吝惜我们的鼓励。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满足他们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转化创造契机。3.3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转化
后进生的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责任,因为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只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因素,就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加强建设,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对后进生的不良观念或行为进行科学教育,让后进生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给予科学而适宜的教育转化;同时,家庭应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全力配合学校搞好转化工作,尽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一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靠大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上的积极因素,批判不良因素,增强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要努力建立并形成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的教育网络。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做到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会各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使家庭和社会也成为后进生得到教育转化的两个“学校”。
后进生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是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邹时炎.王建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M].北京:开明出版,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3]潘 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1989。
[4]周凤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07(19)。
[5]许伟泽.后进生转化中的若干心理效应[J].教育科学研究,2004(5)。
[6]霍素平.“后进生”转化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2003(1)。
[7]雷振友.“罗森塔尔效应”之所想一浅谈教师期望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7(17)。
[8]王宝状.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潜能开发思想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9]李桂华.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
[10]田景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的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