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

时间:2019-05-14 09: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

第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是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自身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观念滞后、用地困难、资金缺口大、缺乏规划和政策难配套等困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走“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模式、“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发展战略、“城乡等值”的社区建设理念和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22-03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农村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农村社区”,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第一次将农村社区建设放在与城市社区建设同等的地位,表明我国社区建设步入城乡并举的新阶段。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理论阐释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概念。“社区”一词最早于1887年由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文中提出。他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但直到今天,人们对于社区仍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构成必须是具备固定地域、规模数量居民、服务设施、特定文化、社区意识、管理机构等六大要素[1]。

其实人类最早的社区形态是农村社区,由于发达国家较早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其学者对社区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传统的农村社区是指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集聚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它的社会结构简单,封闭程度较高,日常生活通过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

新型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有不同阐述,但还没有权威的界定,新型农村社区虽然脱胎于传统农村社区,但与其有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社区人口集聚能力增强,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同质性下降。第二,产业多元化。不仅包括农业,还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旅游业、商贸物流等多种产业。农业也不再是传统农业,而是实现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第二、三产业将逐渐成为重要收入来源。第三,“村民自治”逐渐转变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和功能不断提升与完善。第四,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与城市社区的差距越来越小。

新型农村社区也不同于城市社区:一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而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农村社会内在变迁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试点阶段。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形式较城市社区更趋多元化。不同的村庄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迅速分化,农村社区呈现多元化特征。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较城市社区更为丰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注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既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又要提升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既是农民生活的共同体,又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地域。四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比城市社区建设更为漫长。城市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发展卓有成效。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完善必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一定人口规模为基础,以一定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现代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社区组织及相应的治理机制为保障,以服务社区居民需求、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目标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重大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是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到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旨在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1.是农村变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的农村是由一个个自然村落组成的,以宗族、血缘以及地缘关系为纽带,具有高度同质性的熟人社会,其社会交往结构相对独立,社区治理也自成体系。然而,进入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当代社会以后,传统乡土社会已经逐渐脱离孤立、分散、封闭的小农社会模式,日益卷入开放流动的大社会,呈现出开放性、变化性、流动性、异质性等特征,表现在:一是农村大量中青年人口的外出直接导致农村人口结构的日趋两极化和空心化,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严重乏力。二是农村工业化使得农村职业结构不断异质化。工业化浪潮向农村的推进逐步打破了传统农村社会的同质性职业结构,由原来相对单一的种养业开始走向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三是农村阶层结构不断分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传统的农民阶级已经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雇工、私营企业主、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等不同的阶层,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发展取向各不相同。四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匮乏导致乡村权力结构单一。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建设严重滞后,乡村自治难以真正实现。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失为农村治理与发展的一种新路径。

2.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外在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切入点。新型农村社区搭建起新的制度平台,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表明农村和城市一样是国家的基本单元,一起被纳入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之中。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可以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改变城乡居民发展权利、发展机会不对等的状况。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国民待遇和农民生活质量,让乡里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而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是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人口集聚。新型农村社区大都由多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庄数量减少了,必然带来人口流动,促进人口集聚。二是土地集约。人口集聚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社区规划建设,土地整理和复垦,增加了土地供应和利用效率。三是公共资源集聚。社区通过地域上的集中建设,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解决了一些小行政村、自然村重复建设或无力建设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公共支出,压缩了建设成本。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支农资金统一使用的平台,原来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进行配置,既便于管理,又提高了使用效率。四是经济积聚。通过人口集聚、公共资源集聚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各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其经济的发展,并修建配套的商业区、超市、文化体育等相关设施,为经济集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资源匮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艰巨。尽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瓶颈”,是摆在当前的两大难题。

1.观念滞后。不仅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当地政府没有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而且部分农民受传统居住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和信任度较低,甚至有抵触情绪。一些干部及群众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上几个项目,各种设施新一点,村容村貌好看点,道路干净点,没有准确认识和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和本质。

2.缺乏规划。由于农村长期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致使居民点建设随意性较大,布局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居民点建设无序化,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平面与立体建筑错乱交织,水、电、通讯、广播光缆等基础设施分布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部分群众在原宅基地建了新房,使用不到几年要被拆除或到社区重新建房购房,不仅心理上难以接受,经济上也难以承受,又造成极大浪费,政府部门在工作推进中有很大难度。

3.政策难配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住建、民政、金融、环保、卫生、教育等部门协同参与和配合。但由于目前政策尚不完善,又没有具体的扶持措施,乡镇一级政府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统领者、引导者,在现阶段更多的是扮演参与者角色。由于乡镇政府职权弱化,财政紧张,有效作为的空间有限。因此如果不出台具体的统一的政策措施,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有效整合资源,而只靠乡镇政府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变得十分被动。

4.建设用地难。建设用地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紧,但需求量大。虽然部分地方采取在原有居民点范围内拆旧建新,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或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了部分建设用地,但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发展建设用地需求,若不破解用地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会面临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

5.资金缺口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资金投入巨大的公共服务工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投入不足。由于长期受到城乡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的影响,各级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偏少。农村税费改革后,集体经济收入锐减,多数村负债现象严重。资金缺口大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又一难题。虽然个别地方将涉农、惠农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但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建设需求。加之部分群众收入低,无力在新型社区建房或购房,也阻碍了社区的发展。如何拓展资金来源,建立起有效的融资途径是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关键。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实行“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模式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在今后的推进过程中,要防止“以指令为导向”和”以模仿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两者都置农民的实际需求于不顾,造成有限的资源投入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极大不对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受益群体是农村居民,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也理应是农村居民,因此,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立足点在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驱动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的原则,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根据人口、地域、规模、产业发展特点,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分类推进,走多元化的社区建设道路。

(二)推进“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发展战略

根据联合国权威定义,社区发展“是一种经由全区人民积极参加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量,以促进社区经济、社会进步情况的过程。”[2]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政府在这场变革中都起到了组织发动、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从我国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这对于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各种要素向农村社区合理流动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农村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居民应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农村社区的实质是培育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长期过程。“农村社区建设者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3]因此,在自上而下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在家园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要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增进农民的长远利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发展社区经济。发展社区经济既是物质基础,也是与城市社区的一个显著差异。二是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的各类学校将得到快速发展,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将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素养将不断提高。三是改善社区环境。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社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整治,社区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将不断改善。四是完善社区社会保障。逐渐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社会福利制度。五是建设社区民主。通过社区民主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能力。

(三)树立“城乡等值”的社区建设理念

城乡一体化不是追求城乡一样化,而是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地位平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城乡利益共同体。农村社区在生态涵养、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休闲娱乐、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其目标是建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适宜居住的美好家园。这个家园可能没有城市社区“高贵”、“华丽”,但农村社区里的居民既能享有城市居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又能拥有城市社区没有的乡土生活。正如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所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的缺点”,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目前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也表明,农村具有城市稀缺的许多东西――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不同但等值,都能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四)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资金不足是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瓶颈,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至关重要。在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金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来,如居民点改造、社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招标、投标和议标等形式统一采购和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经济由单纯依靠“输血”向“造血”转变;通过结对子帮扶机制和社会募捐机制,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等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兴办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来;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出的土地,以县(市)区为平台,实行挂牌拍卖,拍卖收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可以通过农民自筹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为优化自身生活环境出力。

参考文献:

[1] 甘信奎.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07,(1).[2] 朱勇,孙玉琴.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经验综述[J].中国民政,2007,(4).[3] 徐珊.农村社区建设:政府角色与行为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责任编辑 吴高君]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意识。南坞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效果初见。南坞乡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抓手,以加快推进为主线,坚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步跟进的原则,社区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建成住宅楼 栋,已售 套,道路硬化和社区绿化正在进行中。

三、南坞乡以清流河风景旅游区和青年湖游园为依托,以推进XX社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水韵南坞”的理念,规划投资2500万元,通过扩大清流河南坞段北部现在水面形成湖面与北侧清流河支流相连通,在社区内形成环通水系,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四、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果种植,借助引进的河南中银投资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基地率先开展油用牡丹套种产业。二是建设社区产业园。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南坞乡全力打造红旗商贸城。目前,商贸城大楼主体已经完工,外墙粉刷基本完成。

第五篇:2012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期工程,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绘制社区发展蓝图。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社区积极行动,委托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社区建设详细规划,规划部门多次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规划做到了结合社区实际,有特色,设计标准高,现在规划设计已初步完成。

二、启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年初,社区完成了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工作,先址位于**加油站北,规划经二路东侧,规划占地59.8亩,拟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15栋楼,建设后可安置群众508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楼房设计,设计符合规划要求,外观统一美观大方。一期居民集中居住区一栋17层住宅楼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开工,现主体工程已完成。

三、发展各项社区事业,保障群众权益。

今年以来,社区联合劳动部门多次开展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群众进行食用菌烟叶种植,家禽养殖等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大力提高了群众的职业技能,也扩展了群众的就业渠道。社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粮种补贴等惠民政策,今的社区居民医保养老参保率均达98%以上。对于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户群众因为贫因吃不上饭,想法设法解决困难群众和生活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上级要求,**社区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一名三委干部牵头做好此项工作,从组织领导上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社区不仅自身加大投入,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资金达150万元,大大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不足之处与下步打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宣传抓的不够,工作干的多,总结的少,一下步我们一定改进工作,重点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项配套建设,做好社区管理,争取使群众早日能够入住新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下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xx镇位于县城南x公里处。镇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万亩,人口x万人。共规划后马岗、双泉、田庄、张庄、铁匠庄、长秋、王庄、八王坟等八......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城镇为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 情 况 汇 报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大会以后,各乡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坚持了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2010-12-22 12:31:47|分类: 玫瑰文化 玫城 种 |标签:农村社区楼房农民建设|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到底好不好、划算不划算,近期,本报携手县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简介

    商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简介 近两年来,商水县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县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6个(......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2010-06-17 03:23: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 跟贴 9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齐淮东姜国乐 继2007年率先报道诸城农村社区化服务的经验,并对其连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