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大学本科学习优秀生选拔培养办法
东南大学本科学习优秀生选拔培养办法
从全校本科各专业选拔3%的学习优秀生加以重点培养,是东南大学多年来坚持因材施教的十分有效的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优秀拔尖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学习优秀生的选拔与培养工作,现提出办法如下:
一、选拔标准
1、爱国荣校、遵纪守法,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远大抱负:有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和拼搏奉献的精神。
2、在业务学习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学习成绩优秀,基础扎实,上年度所学所有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本年级排名前3%。
(2)学习成绩优良,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并已经取得创新成果(如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己发表有价值的论文,在校学科竞赛中获前三名或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等)。
3、身心健康。
二、选拔办法
1.学习优秀生选拔工作按学年度进行。选拔对象为除一年级以外的所有全日制本科学生。培养期限一般为两至三年。
2、选拔工作在每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初进行。选拔比例一般为本院(系)本年级学生总数的3%,由院(系)根据学生自荐、教师推荐和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原则,由院长(系主任)会议根据优秀生选拔标准、测评结果及平时成绩确定本院(系)当年的学习优秀生名单,并上报教务处审核(院系自留一份),经学校批准后发文公布。
3、学校为学习优秀生颁发<东南大学学习优秀生证明书》,此证明书与校园卡一起可以作为享受东南大学学习优秀生相关优惠政策的凭证。
三、培养措施
1、为学习优秀生配备导师。由院(系)确定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担任指导教师人选,经学习优秀生和导师双向选择落实到人。导师要根据学生特长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检查指导其学习情况,学年结束时对学习优秀生进行鉴定,内容包括培养计划落实情况、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评价等。
2、学校鼓励学习优秀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习优秀生在培养期间内,至少应公开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或取得一项成果或获奖(国家级、省部级)一次。院(系)要优先支持学习优秀生申请SRTP项目或参与导师科研的子课题,优先推荐其优秀论文到有关刊物上发表,对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全校各重点实验室应优先对学习优秀生开放并积极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
3、学校鼓励学习优秀生拓宽知识面,尽量为学习优秀生跨系跨专业选课提供便利,并创造条件单独为学习优秀生开设“英语视听说”等部分课程和各类高水平学术讲座,其学分可作为任选课学分:鼓励高年级学习优秀生自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或提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4、建立学习优秀生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习优秀生学术交流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校园网上开辟学习优秀生交流专栏,扩大学习优秀生学习经验的辐射示范效应。
5、各院(系)要专设学习优秀生学习管理档案。导师每学年对学习优秀生的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科研实践、研究成果等进行小结。院(系)每学年对学习优秀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组织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要指定专人记载归档。
四、有关政策
1、学校为学习优秀生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学习优秀生每学年享受100元书刊费,在各院(系)包干的奖学金中支付;根据学习和科研需要,每学年享受100小时的免费机时;学习优秀生的毕业设计经费上浮100元;学习优秀生发表论文版面费由学校支付;学习优秀生在借阅图书资料方面享受研究生同等待遇。
2、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取消其学习优秀生资格:(1)学习成绩明显下降;(2)考试作弊;
(3)有违纪违法行为;
(4)导师提出具体理由,认为不宣作为学习优秀生继续培养,报请院(系)、学校批准者。学习优秀生被取消资格后,不再享受以上待遇。
3、学习优秀生导师工作量按8标准课时/每生每学期计入本科教学工作量。
五、本办法学校授权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
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选拔培养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根据《余庆县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的要求和各级关于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选拔条件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男50周岁、女48周岁,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三)在同层次教师中教学业绩优秀,在县或市级以上范围内上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辅导课、专题讲座等,获县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在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
(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积极承担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突出。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工作,并取得合格以上等次。
(五)校级领导除具备上述条件外,须兼任一门与专业技术职务一致的课程的教学工作。
(六)特别优秀的教师和在教学教研上有突出贡献的,可以破格推荐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
二、遴选办法
(一)遴选原则
1、坚持公开选拔、择优推荐。做到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示、群众公认。
2、坚持面向全体,力求学校和学科均衡。
(二)遴选办法
根据本人基本情况进行申报,学校先进行资格审查然后交教代会与教研组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的确定为校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然后根据上级要求与名额,择优推荐县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由上级认定公布。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目标要求
通过培训,帮助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二)培训内容安排
1、思想政治与师德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优秀教师爱岗敬业事迹学习等。
2、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论、现代学习论、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等。
3、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培养、国内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反思等。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大板块的内容等。
5、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的成果表达技能与方式等。
(三)培训模式选择
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研修、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形式有机结合的原则,以专业成长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主要采取以下五种培训模式:
1、机构培训与互助研修。学科内容设置方面,要基于职业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的能力、教改科研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潜能的提高;培训的形式设计要基于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持续性成长奠定基础,要有利于今后自主研修的延续、校本研修的开展、远程网络学习的实施、示范辐射功能的发挥和终身学习的坚持。在培训中,要大力开展以“互动、互助、互补、互惠”为特征的互助性群体研修活动。
2、项目研修与教学实践反思。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借助科研载体,帮助参训教师将项目研修和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培养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潜能,构建融“学习、研究、工作、培训”为一体的新模式。
3、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在培训中要开设网络学习的专门研修课程,要建立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培训的专题视频网页,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网络学习研修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帮助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掌握网络学习技能。
4、专家指导与基地研修。要聘请优秀教师、县进修校和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以及其他杰出专业人士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指导教师。
5、校本培训与自主研修。要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搭建平台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学校要将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绩效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管理。
(四)培训要求
1、要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和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强化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实践探索、研培结合,使培训的过程成为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2、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内容,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求,使骨干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建立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培训监测与评价制度。要对培训的质量制定评价方案,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测和评估。对培训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五)培训管理
1.评选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按计划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每一轮培训结束后,对评议、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要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
2.学校要制定计划,负责完成培训的全部工作任务,包括培训学科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教学管理,以及提供后勤保障等,确保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参培教师要加强管理。要按照上级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校要协调参培教师的自学、研修时间和经费支持,做好选派对象的培养和使用工作,要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
4.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要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每次参加培训以后,要在一定范围之内汇报、展示学习成果与体会,每年在校、市级以上范围内上一次公开课或开设一次专题讲座;三年内主持或参与一项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要认真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余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2012年3月1日
第三篇: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办法
关于加强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根据《党政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抓紧储备、培育、选拔、使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为实现我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三条 根据我县干部队伍的总体情况,按照扩大总量、提高占比、优化结构的思路,从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应有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和女干部。
第四条 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统筹。各单位党组、党委要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制定本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比例和举措,主动抓好落实。第五条 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全县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的专题汇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出思路,部署工作。
第二章 招录
第六条 县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要加强对现有编制的宏观管理和科学使用,充分运用现有编制资源,加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力度,不断夯实年轻干部队伍的源头基础。各单位要及时对空缺编制进行人员补充,空缺编制相对较多的单位,可逐年招录补充。
第七条 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五湖四海。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突破行业、县域、身份、资历等限制,运用公开招考、遴选、定向招聘名校毕业生等方式,面向社会和高校引进优秀年轻人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面向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每年统筹15个左右空缺编制用于招考公务员,20个左右空缺编制用于面向全国或省、市范围内公开选调公务员。
第八条
在招收录用工作中,县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宏观统筹和指导把关,用人单位要结合岗位空缺情况,把年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作为录用的主要考虑因素,抓紧储备一批我县急需紧缺专业的优秀年轻干部。第九条 要切实防止新招录干部的流失。对新招录的干部,县组织人事部门要进行县情教育,使他们增加对花都的了解,增进对花都的感情,引导他们适应花都发展、融入花都生活、立志扎根花都。单位主要领导要进行谈心谈话,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要协助解决食宿、交通等生活问题。新招录的干部,原则上应在我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满五年后方可调到县外工作。
第三章 培养
第十条
按干部管理权限,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
第十一条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突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第十二条 定期开办优秀年轻干部主体培训班,保证优秀年轻干部每年轮训一遍,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一星期。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题调训班次,优先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加。
第十三条 针对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的优秀年轻干部,实行机关基层双向交流。每年从县直部门选派1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学习锻炼,选派10名左 右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重点项目一线学习锻炼,从街镇等基层一线选拔1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或省、市机关跟班学习。强化学习锻炼期间的跟踪考察。
第十四条 建立年轻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加大对年轻干部的轮岗力度,科级及以下的年轻干部原则上每三年轮岗一次。县组织人事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优秀的年轻干部开展轮岗交流,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更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进行历练。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单位或系统内部进行轮岗交流。
第四章 选拔
第十五条 着眼发展需要,经组织推荐或竞争性选拔,把35周岁以下优秀正科级干部列入县二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的范围。结合岗位特点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性格特质,对年轻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跟踪培养。
第十六条 完善和规范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跨部门竞岗交流等选拔任用制度。由县组织人事部门统筹,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处级和科级领导岗位,面向年轻干部进行竞争性选拔。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破格提拔机制。探索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办法,明确并公开破格提拔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条 件,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大胆破格提拔使用。
第十八条 加强团干部的培养选拔。各街镇团委负责人的人选,由街镇党(工)委商团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研究决定,日常管理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进行。团干部的培养选拔要准入更严、视野更宽、要求更高,不局限于在团系统内和体制内选拔团干部。定期开展团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建立一支30周岁以下干部为主体的团干队伍。
本办法由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小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
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的要求和各级关于骨干教师的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选拔条件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男50周岁、女48周岁,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三)在同层次教师中教学业绩优秀,在县或学区级以上范围内上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辅导课、专题讲座等,获县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在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
(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积极承担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突出。
(五)校级领导除具备上述条件外,须兼任一门与专业技术职务一致的课程的教学工作。
(六)特别优秀的教师和在教学教研上有突出贡献的,可以破格推荐为骨干教师。
二、遴选办法
(一)遴选原则
1、坚持公开选拔、择优推荐。做到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示、群众公认。
2、坚持面向全体、倾斜农村。力求学校和学科均衡。对农村学校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二)遴选办法
根据本人基本情况进行申报,学校先进行资格审查然后交教代会与教研组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的确定为校级骨干教师。然后根据上级要求与名额,择优推荐区级和县级骨干教师,由上级认定公布。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目标要求
通过培训,帮助骨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
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二)培训内容安排
1、思想政治与师德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优秀教师爱岗敬业事迹学习等。
2、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论、现代学习论、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等。
3、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培养、国内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反思等。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大板块的内容等。
5、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的成果表达技能与方式等。
(三)培训模式选择
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研修、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形式有机结合的原则,以专业成长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主要采取以下五种培训模式:
1、机构培训与互助研修。学科内容设置方面,要基于职业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的能力、教改科研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潜能的提高;培训的形式设计要基于为骨干教师持续性成长奠定基础,要有利于今后自主研修的延续、校本研修的开展、远程网络学习的实施、示范辐射功能的发挥和终身学习的坚持。在培训中,要大力开展以“互动、互助、互补、互惠”为特征的互助性群体研修活动。
2、项目研修与教学实践反思。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借助科研载体,帮助参训教师将项目研修和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培养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潜能,构建融“学习、研究、工作、培训”为一体的新模式。
3、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在培训中要开设网络学习的专门研修课程,要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的专题视频网页,为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研修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帮助骨干教师掌握网络学习技能。
4、专家指导与基地研修。要聘请优秀教师、县进修校和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以及其
他杰出专业人士为骨干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将培训基地下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保证每一个学员三年内不得低于一周的基地现场实践培训时间。
5、校本培训与自主研修。要为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搭建平台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学校要将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绩效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管理。
(四)培训时间安排
骨干教师培训三年为一个周期。其中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五)培训要求
1、要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和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强化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实践探索、研培结合,使培训的过程成为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2、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求,使骨干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建立培训信息反馈与跟踪指导制度。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对省级骨干教师进行跟踪调查与指导,跟踪指导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可行的计划,包括专业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培训效果反馈等等。
4、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监测与评价制度。要对培训的质量制定评价方案,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测和评估。对培训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六)培训管理
1.本次评选的省级骨干教师,按计划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本轮培训结束后,对评议、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要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
2.学校要制定计划,负责完成培训的全部工作任务,包括培训学科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教学管理,以及提供后勤保障等,确保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参培教师要加强管理。要按照上级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校要协调参培教师的自学、研修时间和经费支持,做好选派对象的培养和使用工作,要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
4.骨干教师要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每次参加培训以后,要在一定范围之内汇报、展示学习成果与体会,每年在校、区及以上范围内上一次公开课或开设一次专题讲座;三年内主持或参与一项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要认真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第五篇: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计划及办法
高庄小学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
计划及措施
学科带头人是学校优质教育的支撑,是课改的领头羊,他们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决定着学校质量提升的进程,对于培养人才,对于学校内求高质外树形象意义深远。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的工作思路,以“定点定向培养,课题加压,专业引领”为举措,切实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为指导,秉着“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校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是:根据上级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储备人选。
3.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高庄小学学科带头人》的要求,积极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科建设规划、教学和科研计划,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搜集和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前沿信息的引领者。
三.培养任务
每一学科方向确定至少一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应由治学严谨、师德优良、学历高、职称高、在校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担任。
四.培养措施
1.学校成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的督促、考核。
2.培养对象需签定学科带头人目标责任书,或带教合同。
3.对校命名的学科带头人在校履行一至二年的“传帮带”结对工作。
高庄小学
20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