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的四大系统
高效课堂的四大系统
高效课堂可分为四大支撑系统,他们分别是:小组系统、流程系统、互动(沟通)系统、反思系统。
1.小组系统
小组建设成功的标志是小组文化的形成。文化形成,不仅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密集而导向一致的事件发生。
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学生,但是他没有解决解放后怎么办的问题。高效课堂高度关注小组建设,就是要通过发挥团队作用,解决好学生解放、课堂开放后课堂学习的有序、有效问题。小组团队作用的发挥,不仅能实现陶老先生解放学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份能量,为团队内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只要课堂安安静静,教学就能顺利进行,这样的课堂,根本不需要小组。
传统课堂,讲好讲不好是教师的责任,但学好学不好,完全是学生的责任,这样的课堂,不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小组存在与否,意义不大。
传统课堂,同学间没有互教互学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完全是各个独立个体自己的事,小组存在与否,无关紧要。
高效课堂无论是关注生命的狂欢还是知识的落实,都离不开小组作用的发挥;无论是拓宽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还是提供最有效的“同学”机会和资源,小组都是最佳平台;无论是课前预习的独学、对学、群学,还是展示中的倾听、对抗、质疑,小组都能和学习主体形影相随,提供“贴身”服务。
毫无疑问,由于战争的特殊要求,部队的组织体系是最高效的:军、师、团、营、连、排、班。战场上,班长、班副各关注五六个战士,即战斗小组。小组,是高效组织体系的最基本单位。
小组建设的成功标志是小组文化的形成。文化形成,不仅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密集而导向一致的事件发生。
为此,我把小组建设的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搭建小组。“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赘述,小组规模以6人为最佳,若班额较大,8人亦可。第一次组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搭建小组的意义,建设的过程也是唤醒的过程。
第二步,组魂建设,这里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所谓物质文化,就是组名、组徽、组旗、组歌、誓词等,这是小组文化的基础。组名至关重要,是最典型的文化符号标志,她既要符合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又要具有本组的特色。为了便于形成强大的小组文化场,建议组名要尽可能通俗、阳光、精准、锐利,让人过目难忘,极富有冲击力。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组规。组规制定的主体是小组全体成员,价值取向与小组文化的建设目标一定一致。组规制定走民主路线,制定的过程也是统一的过程。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包含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语言表述要尽可能简洁、通俗、风趣,避免长篇大论、刻板生硬。组规,要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起到导向和惩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内、课外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既要坚持对小组的即时评价,又要坚持对评价结果的日积月累和公开呈现,为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制造环境,提供目标和事实。
经历两个月左右,如果第一次由上而下组建的小组不够理想,建议用竞选和民主选举的方法,重新建设小组,让具备领袖气质的学生,成为组长,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强化小组建设。
第三步,最漫长,也最重要,这是小组真正的形成过程。前面所作的工作,一是确立了价值取向,二是提供了载体和制度约束、导向,但是,真正内化为小组成员的精神需求,需要较长而又充满密集事件的过程。组名、内涵、组歌、誓词这些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要反反复复地出现,并不断赋予更加深刻的解读。
小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文化、团队文化,当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自觉时,小组,这种形式本身,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文化的最终形成,就是文化主体的被“文”所“化”。
2.流程系统
教学时间分配虽然各有不同,但在流程设计上都遵循了这样的基本原则:预习、展示、反馈密切相连,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课前充分预设和预习,课中充分互动和交流,课后认真总结和反思。目标前置、问题前置、方法前置、学习前置、管理前置,学习流程重心的普遍前移,使先学后教思想得到普遍落实。
传统的学习流程是讲、听、记、练(做)、考。这种流程最大的问题是不道德。为什么不道德?多年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口号,在各个学校喊得很响,可看看我们的流程,在这样的流程下,学生能成为主体吗?这种流程,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只能处在被动地位。这好比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头踩在地上,边踩边说,别看你在下面,你可是主人呀!这道德吗?
所以,要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改变课堂流程,用流程保证其主体地位。
目前,全国各地实行高效课堂的学校,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但是都有自己课堂流程的重新设计。循环大课堂、三三六课堂、271课堂、五环大课堂,主体多元双向五环大课堂等,都遵循预习、展示、反馈密切相连,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课前充分预设和预习,课中充分互动和交流,课后认真总结和反思的流程,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探究的可能和机会,让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在课后,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真正的理性力量,任何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将终身发展,日益强大。
3.互动(沟通)系统
互动(沟通)中,改变课堂的情感状态;重建师生的关系。
互动(沟通),优化了课堂生态;促进了师生共同、和谐、快速发展。
传统课堂不重视师生关系建设,因为,教师的任务是讲清、讲明、讲透,学生的任务是记忆、理解、应用(解题),师生分工泾渭分明,几乎没有交集;师生关系状态如何,对这样的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大。
传统课堂的问题所在,也是高效课堂的突破所在。
高效课堂,第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第二是想方设法让师生在课上、课下深度、高效互动交流。在互动中,强化平等、紧密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中,改变课堂的情感状态,优化课堂生态,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快速发展。所以,互动,既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也是保证课堂生命狂欢、知识超市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4.反思系统
反思,也是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必然。
一切变革和进步,都必然伴随着反思!反思,是自主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一;反思,也是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必然。
高效课堂中,处处都有反思的影子。
每个问题探究之后,都要进行反思,因为问题的设计不是无目的的,反思,让我们明确目标是否达成。每份导学案的最后部分,都留有反思的空间,反思让学生回扣目标,检验学习的成效。
每节课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本节课的导学案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反思,一是可以让导学案的编写贯通于整个高效课堂的流程中,在教中再次提高导学案的编写水平,以便在下次使用时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二是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说:反思三年成名师。这种课堂,由于开放和生成,教师可以实现在教中学,通过反思,把这些智慧的光芒收集起来,照亮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学生反思,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成为学习型人才,终身受益;二是任何课堂,即使是高效课堂,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没有搞懂或者理解不透的问题,下课后要摘录到纠错本上,在摘录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实在搞不懂,先求教于同伴,最后再求教于教师。
第二篇: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陕西省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参评
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标题】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内容提要】我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活动,由尝试转入全面推行,通过一系列特色教学教改活动,得出一点心得体会。简单概括为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其中六大“途径”指领导重视、学习提高、示范引领、获取经验、互动指导和对比提高。四大“收获”指收获高效、收获精彩、收获愉悦和收获希望。努力方向为:一如既往,一边探索,一边进步,让我校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高效、精彩、愉悦和希望。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研教改
高效
精彩
愉悦
希望 【正文】
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2011年以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四至六年级“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活动由尝试转入全面推行,一至三年级也在积极尝试,全校齐心协力,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学教改活动,并对教改实验情况得出一点心得体会。
一、实施途径
1、领导重视
本期学校教学工作、校本教研工作和教研组工作,均把“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作为中心工作,领导重视,教师努力。开学初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均把“高效课堂”教研教改作为重点内容,领导在教师会上反复强调“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习有关的文件资料和相关资源,领导的重视坚持始终,教师的积极性丝毫不放松,高效有序地开展了一学期的教研教改活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2、学习提高
大力学习《高效课堂》教改理论,使每个教师对此均有了理性的认识。教研活动中,以教改理论为指导,以文件精神为依据,广泛汲取先进教师教研教改经验,结合两年来的多次观摩,联系以前的教学实际,寻找差异,感受“高效课堂”的优越性,从而使每个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思想上放下包袱,认识到“高效课堂”不是枷锁,二是解放教师,学会轻松面对。实验教师上课时坚持手持“高效课堂”导学案,对原始导学案能认真修改补充,教后及时反思,以达“高效”之目的。实验教师边教改边总结,教研组及各教师针对“高效课堂”,有预设目标,有教学结论总结。上学期,县教研室动员部分教师制作了各年级的导学案,因为是开始,发现里面有些不足,我校语文组教师就查阅资料、网络,认真修改、补充,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完善,真正让导学案达到预设的目的。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党烈荣,对电脑很陌生,但她有一股韧性,不断请教同行,钻研
各种资料,在电脑上制作一节“高效课堂”导学案,需一两个小时,真是精神可嘉。
3、示范引领
我校非常重视示范引领的作用,上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由镇小交流教师袁毅斐多次做示范引领课,使我校教改新手轻松上路,全校形成一股合力。袁毅斐老师先后六次为我校四至六年级进行了示范引领课,帮助解决了教师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解除了个别教师的心理负担。党烈荣老师现年五十多岁了,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模式,起初无可是从,从心理不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总认为以前的“传统模式”还是好,但几经引导、帮助后,她便很快熟悉,而且实践的相当好,还发出感叹:不是“高效课堂”把人吓坏了,而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原来这种教改模式是为了解放老师;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还“事半功倍”,真是太好了,只是此种教学模式让人感到推行恨晚而已。
4、获取经验
全体语文教研组成员,多次倾巢出动,参加镇小、西小、招小的的示范观摩课,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各教师能够进行贴身体验。语文组成员,有的是学校派遣去学习,有的是自发前去学习,不是凑热闹,而是实实在在想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紧随浪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新教改方面永不落伍。我语文组教师闫秀萍、党烈荣、周伟刚均如此,不但认真听,还记好听课记录,找出对
方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大胆体验。
5、互动指导
校内多次进行互动观摩,培优扶差,评课时敢于“挑刺”,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开学第一周我校就开始进行“高效课堂”交流展示,每周两人,轮流进行。交流完成之后,于周四教研活动时集体评课,一改往常只说优点,对其缺点闪烁其词的做法,要求就事论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讲课教师要抱着谦虚的态度进行交流,有时评课会针锋相对,激烈争论。一个目的,即为了更好地工作,并非真正的“挑刺”,久之,老师们也习惯了此类做法。
6、对比提高
上学期分别在四至六年级进行了两次“传统课”和“高效课堂”的对比课,选同内容不同教师进行上课,旨在让师生发现差异,领略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始终站在教育教改的制高点。我校四年级由党烈荣、董雅婕上对比课;五年级由闫秀萍、杨菊仙上对比课;六年级由周伟刚、何林英上对比课。进行时分别由各组后者上一堂“传统课”,再由前者上一堂“高效课堂”课,让各位老师、学生都体会到二者的不同之处,找到“高效课堂”的优势所在,从而使师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树立一种敢于走出传统,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收获
1、收获高效
我校语文教学为了达到真正的高效,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时间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后反馈,而不是被动地学后训练。上学期我校各年级语文和2010年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比如,五年级语文平均分由84分上升为90分,及格率由87%上升为100%,优秀率由60%上升为73%;六年级语文平均分由81分上升为86分,及格率由76%上升为95%,优秀率由58%上升为66%,事实证明,我校语文实施“高效课堂”成效的确是高效的。
2、收获精彩
我校“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先学”,先消化吸收一些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讨论,教师只做精彩引导。上课时,学生分组互动,展讲,质疑,补充,鼓励,达到了对问题的尽善尽美。学生高喊自我激励的口号,个个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唯恐落后。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闫秀萍,能够巧妙地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使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3、收获愉悦
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受到鼓励,得到提高。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地激励了全体学生,让学优生更加上进,让学困生有了自信。特别是学困生,以往被遗忘,现在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课堂互动,展讲,质疑,补充,鼓励等,使学困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亮点,并在互动中提高了胆量,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六年级苟亚宁、王媛、宋涛等学生,一项品学兼优,只是胆量不足,不敢大胆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羞羞答答,语无伦次。经过这种模式的综合训练,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老师的提问,不但壮大了胆量,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就学生而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而且收获的是谋求上进的愉悦心情。
4、收获希望
我校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学优生,也不歧视学困生,特别是以前被遗忘的学困生,现在敢于交流了,能够做到不懂就问,课内交流时把自己不敢和老师说的话,敢于和组内成员沟通,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励性口号,让学生充满自信,努力缩短组员之间的差距,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六年级闫虎,以前是一名学困生,记忆力很差,识不了几个字,每次考试仅二三十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以后,有了明显提高,有时还能及格,更让人欣慰的是闫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即将来成为一名美术人才,因为他有一定的美术天赋,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十分精美,他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进取,强化特长,让自己的奋斗目标充满希望。
三、努力方向
我校拥有这样勤奋努力的师资队伍,语文教学成果一定会欣欣向荣的,上学期月考、期中检测我校语文整体情况明显优于2010年,这与各老师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与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分不开,与大家的默契协同分不开,这一切说明,“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行是及时的、正确的。我们的努力没有止境,相信我们,“高效课堂”的实践,我们会一如既往,一边探索,一边进步,让我校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高效、精彩、愉悦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教改项目指导手册》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 2.《有效教学论》 西安出版社 侯耀先著
第三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总结
高效课堂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5)、阶段性随机调整。
2、具体分组方法:我班以9个小组为宜,每组6人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三、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
4、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5、评选“黄金搭档”
四、怎样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组名,组训(小组口号),值日本、组牌、、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五、小组的评价和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2、客观性
3、公正性
4、激励性
5、团体性: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小组成员关系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
3、学习动机
4、学习中的投入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第四篇:271高效课堂
“271高效课堂”——让学生破瓮而出
一、“271高效课堂” :
——让学生破瓮而出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ß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
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
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二、“27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
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第五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减负担,和谐评价促能力
宋桐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日益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从自身做起,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的原则,从构建和谐高效英语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运用和谐评价模式入手在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高效课堂减负担
教学中发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