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课与主题班会的异同
心理健康课与主题班会的异同
一、定义、性质及任务上的异同
心理健康课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指导,以心理活动、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它也属于学科学习和活动,这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相对系统地进行的一种特殊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心理健康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属于课外活动,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的各种教育性活动之一。
二、目标、内容上的异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生活与社会适应及生命关怀等方面,学生将:1.体验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2.体验并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3.体验并选择适宜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为以下五大领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生活与社会适应及生命关怀等)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 目的在于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一定的目的为指向的班级会议。它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形式,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一种日常工作内容。班会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形式,又是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活动形式,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内容涵盖面特别广,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禁赌教育、环境教育﹍﹍当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有的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有的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等等。
三、作用上的异同
开设学校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型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
心理健康课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联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和桥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起核心、中介和桥梁作用。它是多渠道、全方位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的开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心理健康课通过课程实施让每个学生感受、体验,接受训练和启示,让学生找到认识的来源,找回个性的位置,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的发挥。心理健康课并不是说没有知识的传授,它作为一门课程也有传授知识的任务,教给学生的是基础性的知识,坚持浅显易懂的原则。心理健康课可以适应学生成长的要求,通过学生的主观体验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成长和促进学生发展。
主题班会的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精神生活;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扩大知识领域,加强素质教育,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增进健康;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凝聚集体向心力,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对班主任来说,设计与开好主题班会是其管理班级的一个环节。
四、起源时间上的异同
我国台湾在60年代,香港在70年代,就开始有计划地在各级学校逐步推行心理辅导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和经验开始引进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教育。近2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从无到有,方兴未艾。早在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主题班会是早在50年代初期就广为采用的教育形式,经过广大班主任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创新,时至今日,无论从设计、构思、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更加富有活力,更能体现时代特色,更为当代青少年所乐于接受。组织这样的班会活动,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五、特点上的异同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凸显在与传统课程的比较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课程注重内容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基本上是以知识为中心来组织,以传递知识的过程来运作。与之相比,心理健康课并不注重内容体系的完整,它以人的心理发展为中心,而不是知识为中心来组织,运作过程也不是以传递知识为主,而是通过情境设计以促进心理发展为主。
(二)传统课程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相比之下,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则是在充分注重个性发展背景上的人的认知的、情感的、个性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传统课程集中体现为教材(课本)为中心的设计与运作过程。心理健康课的根本在于活动,脱离了活动,也就失去了心理教育意义,也只有在活动情境中心理教育才会产生绩效。
(四)传统课程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的汇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的组织,心理健康课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归宿。(五)传统教育重视外在的“教育”,学生对课程的把握常常是被动的。心理健康课则重视通过一定的“引导”,注重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促进自我心理完善。
心理健康课把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统一起来,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学生的现实问题,组织的活动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且有教师指导,不同于一般的课程、主题班会。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遵循问题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安排教学内容。什么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最大,它就应当成为课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课具有活动性、系统性、真实性、组织性和逻辑性、知识的基础性、准确性、方法和技巧的可操作性、主体性、互动性、过程的生成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而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是国内外政治形势报告,可以是本班学生的思想情况的阶段小结,可以举行节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纪律、民主法治等问题的学习讨论和辩论,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远大理想与追求。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增长他们的才干,抒发他们的感情,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
主题班会的特点有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性、启迪性和针对性。内容充实,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形式创新,具有知识性、灵活性。依靠集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深化,注意时效性和连续性。
六、准备和设计上的异同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设计要考虑每个主题的名称、教学目标、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活动方式、教学前所需的准备工作、教学活动的程序等。具体为:
确定主题名称如一个以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确定以下各名称:“我们都是好同学”,“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等。每一名称具体地标志着活动的特定内容。
主题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要达成的目标,每个主题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例如,在“我们都是好同学”这个主题名称下面,可以确定如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2)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3)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一个主题所需课时通常是1—3节不等,一般依据主题内容的多少确定课时。综合考虑活动内容的适合性、学校具备的条件,以及时间、地点和精力是否许可等多方面因素具体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教学所需的电教设备和材料,教学游戏所需的玩具,表演用的简单道具,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台词等。
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课相比在准备阶段显得更为重要。主题班会的具体准备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员学生
主题班会要开得成功,必须全体同学参与。(1)提前向同学们说明班会的主题和意义;(2)提前大概一周布置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做准备。如:“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则名人告别坏习惯的故事,要同学思考自己有哪些坏习惯;如何改正坏习惯两个问题;(3)确定发言对象。如:辩论式主题班会要选出正反方的辨手;以“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要选出每科成绩拔尖的学生来谈他们的学习经验;(4)召开班干部会议。发挥班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班会的程序,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二)确定主持人和发言稿
确定主题班会的主持人很关键。到时,控制班会场面和处理突发事件,除了班主任临场指导外,一般由主持人来把握。这需要主持人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选择主持人还要根据班会的形式,如:以老师说为主的班会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班会,选择的主持人就不同。(三)准备节目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可以在班会中穿插合适的游戏。比如:在“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中,可以让同学们把平时的坏习惯用小品的形式集中反映出来。小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排练。(四)邀请嘉宾
邀请嘉宾有针对性地谈对某问题的看法,可以使学生受到更全面、深刻的教育。如:以“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可以邀请语、数、英等其他科的老师来讲如何学好这些课程。请优秀教师来谈经验、谈方法会使学生收获更大。而“怎样看待男女交往过密问题”的班会,则可邀请心理老师来解答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五)布置场地
场地布置最重要的是突出主题、美观大方。如座谈式班会,座位可以排成圆形,中间留空,场地美观大方。例一:
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小学生该如何拒绝?某小学举办别开生面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示范展示活动,其中以“勇敢地说‘不’”为主题的班会,让孩子们学到了不少抵制诱惑、提高自制力的高招。
班会上,同学们分为两组,一同学向全班同学们“诉说”了自己的烦恼,自控力差,难以抵制诱惑,请大家给他出主意。两组给出了相反的意见。接着,3名学生身穿古装表演起了《学弈》。剧中人物同学A和同学B同时拜弈秋为师,学习棋艺。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飞到了面前,认真的同学A不予理会,专心学习,而同学B却扑向了蝴蝶„„晌午了,街上各种好吃的吆喝声又钻进了聪颖的耳朵。“卖糖葫芦了!”“羊肉串,羊肉串!”同学B的心又飞到了街上、家里„„就这样,专心的同学A最终成为棋圣,同学B却一事无成。看完《学弈》,有困惑的同学也有答案了:答应妈妈,对诱惑说不,先写作业再去玩。
“其实,咱们身边就有很多自制力很强的同学,咱们来夸一夸吧”,主持人话音刚落,两小组争先恐后地夸起了同学。这个说“我们组的×××从来不乱买小零食”,那个说“那×××上课可专心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把教育意义传输给学生同时还是轻松愉快的.(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教育性)
主题: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趣事及身边生活中的事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分辨出什么是自信心,杜绝自卑和自大心理,以真诚的心态赞美他人,并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掀起向汶川小朋友献爱心的高潮。
方案内容: 背景分析:结合“我自信、我能行”的主题开展活动,针对班内同学的问题进行分析,班内部分同学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也有的同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明白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事业成功,人生快乐的基础。
设计理念: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性胆小,对做什么事情没有自信心,反之又表现得目中无人高傲自大。为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特此开展“我自信、我能行”的主题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课,使全体学生明白什么是自信,自大和自卑。
了解自信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误与成功。
2、明确自信是成就伟业的基石,只有敢于挑战困难,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人,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出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第二篇: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和谐人际与缓解压力班会方案
班会主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和谐人际与缓解压力
活动目的: 通过沟通能力培养,增强同学的沟通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开发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同学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同学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活动准备: 1,制作会流程PPT,包括主题,环节名称等。
2,制作《朋友》vcr,级集体照(军训,烧烤,唱K等)。3,事先安排要发言的同学。
活动过程:
1.1,主持人开场白。
(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面对的巨大的时代机遇和社会挑战,把话题导向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上来,引发同学思考,让同学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人际交往事例(诸如金钱方面,家庭方面)
参考案例:
1、小李从北方来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学读书,临行前在一家企业做人事主管的父亲反复告戒儿子,在大学里首先要和寝室的同学搞好关系,这样你的生活环境才会愉快,大学四年心理才有归属感。进校后,小李时刻告诉自己父亲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和同寝室的一名南方同学在对爱情的看法上相差甚远,经常斗嘴,导致彼此不服气,互相看不起,矛盾时有发生,而那位南方同学用小李的话说比自己更会处理人际关系,到最后同寝室的其他同学都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寝室同学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数同学甚至奚落他。自己对他们也充满怨恨和不信任,进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两位同学当着自己的面嘀咕几句,自己就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心理十分苦闷;而那位南方同学却好像整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看到这一切,小李感到无能为力的同时又十分伤心,心胸开始变得狭窄,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从小李和南方同学的对比来看,可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小李因人际交往的紧张,使自己的心里充满了猜忌、嫉妒和对他人的不信任。经过对小李人际交往技巧和艺术的辅导,小李对南方同学开始变得更加宽容,并试着改变和寝室其他同学的关系,慢慢在小李的脸上又看到了灿烂的笑容。
2、蓝风是大三的学生,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较紧张,不仅与寝室同学相处不好,就连班上的许多同学也无法正常交往,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实在不好接近,虽然优秀,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则不敢恭维。蓝风也为此很头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似乎都有意不参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对,而他本人长期坚持的做人准则就是: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他几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他成绩好,可每当班上同学向他求教时,他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在给别人讲完之后,将别人奚落一顿,有时还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课时认真听讲,下次不要再来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蓝风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十分不满意,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有时孤独感令他窒息,他焦虑甚至恐惧,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现状。因为他自己也纳闷:我究竟有什么问题? 蓝风的人际关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给予的人,在他的观念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没有给予与接受的意识,最终将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痛苦不堪。不懂接受与给予,不仅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3、小张是大一新生,性格较内向,从来没有住过校,从小都住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进大学后与 7 名同学同住,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看不惯的是同寝室同学“不良”的卫生习惯,更不喜欢他们随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欢他们的高谈阔论,总之,看谁都不顺眼。由于内向的他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学,于是,就以独来独往来减少与同学们的交往,时间一长,他发现寝室同学说说笑笑,进进出出都结伴而行,似乎视他不存在,他开始感到失落了,孤独感油然而升,曾经多次萌发过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念头,可都事与愿违。他回寝室时总觉得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对他评头品足,还窃窃私语,一副嘲笑、鄙视的模样,他觉得受不了了,想过换寝室,但没有得到批准。为了不和他们交往,他很少回寝室,只有睡觉时才回去,即使这样避开他们,似乎还是没有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议论与不满,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身体急剧消瘦,在寝室,话越来越少,甚至连笑声都很少听见,他感觉到听课的效率也越来越差,最后终于病倒了。在住院期间,寝室同学轮流守护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时让自己反感透顶的同学都忙着照顾他,送水喂饭,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告诉了他们,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同学们只是觉得他不愿与他们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发了他内心如此大的震荡。
1.2,5分钟自由讨论时间过后,由同学举手发言(并设计交流者之间对话,营造和谐的氛围)。
1.3,主持人讲话,让大家观看以下: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偏差 特点:
1、渴求交往。
2、希望与异性交往
3、希望与社会交往,扩大交往面。
1、强化了交际的信息和竞争观念。
2、强化了交际的平等、民主观念。
3、强化了交际的时效观念。
4、强化了交往的价值观念。
偏差:
1、猜疑心理
(错误的思维 个性中缺乏自信 客观的流言蜚语)2孤独心理
(对学业缺乏热情 深度内向型性格)3羞怯心理
(缺乏自信心 自身的知识水平限制 交往能力不能提高)
1.4,通过同学的发言和PPT内容,再请同学上来发表自己对于人际交往的感想和分享自己交往经验(要从中透析出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缓解压力,陶冶身心)。主持人的引导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结束。
2.1,主持人讲话,引导到班会的第二环节,内容是“好的交际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先提问同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然后播放以下: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2,主持人讲话,良好的交际离不开我们的同学朋友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云云…
2.3,同学演唱歌曲《朋友》,屏幕播放准备3中的vcr。2.4,主持人总结,屏幕上放出以下建议。
如何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2.5,第二部分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会效果:
启发大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交往细节和技巧入手,构建和谐班级。
第三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会议记录
一、班会主题:阳光心态 美好心情
二、参与班级:
三、班会时间:5月25日
四、主持人: 李老师
五、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合理、有效的人际交往理念,使“阳光心态 美好心情”的理念与实际相结合。
六、主要内容:
1、主持人做开场白,讲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认同生活的思想观:不是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接纳失意 承受挫折;减少不满 发现真善美;提升品质 赋予意义;接触实际 为所当为.2、提出讨论:
主持人提出以下问题,让同学参与讨论:
1、在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你曾有哪些应变?
2、你曾想达成做什么?
3、你遇到哪些问题或阻碍?
4、你做了些什么变通,获得了怎样的经验?
同学们在会上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并且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从而得知,在同学们的过去中,曾放大了自己的挫折和困难,而真正的困难和挫折存在于自己的观念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遇见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最有利的武器。
3、主持人讲诉与此情景为背景,与此主题相扣的故事,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学习。让同学们明白,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正确定位;通过确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明确的目标,保持身心健康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等途径来完善自我,更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培养完善的人格,创造完美的人生;同时学会幽默,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4、主持人总结美化生活,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 将生活艺术化,享受生活的美好
1、于平凡中发现美
2、点缀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3、忙里偷闲
4、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多角度思考问题 4主持人做出总结:
我们的思想、行为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跳不出社会文化的约束;苦,来自亏待他人;乐,来自善待他人。当我们以负面的情绪与周围的人互动时,内心沮丧、愤怒、哀愁,所以愁眉苦脸的面对别人,他人受影响也会以负面的情绪回应,结果局面一发不克收拾;而当我们内心充满喜乐,别人的生命也会飞扬起来,也会快乐的对你,于是善的循环便重复无尽的推演下去。从而,以一个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一个美好的心情去面对自己,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所必须的。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非常不易之事,所以有做事难、做人难、了解自己就更难的说法。
第四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方案
班会主题:健康在心灵----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主题背景:近年来,心理问题、健康问题成为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从追求健康的身体,到追求健康的心理,以致追求健康的人格,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从体育课程的改革,第二课堂的活跃,它在倡导一种大健康观念的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大教育观念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高一学生刚踏进高中校园不久,生理和心理正处于一个应适阶段,健康教育就要从这个时期打基础。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善于发言的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及时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4、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班会形式:主持设问、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汇总
班会流程:
(一)、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2、提问:你们大家讲讲自己对健康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老师: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
健康的含义: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1、身体健康
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
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
(二)、心理健康自我评价:(附表)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变态或精神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把自己的各种烦恼无记名写在字条上,然后由老师归纳挑出较有代表的由全体同学发言提议解决烦恼的方法。其余的没有解决的由班长把它定成一本烦恼本挂放班上。同学们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其他同学留言相互关心鼓励。
(三)、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附后)
最后老师总结: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附)
⑴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⑵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犯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⑶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⑷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自我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⑸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⑹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⑺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法令,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①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唤起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急,恶心腹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②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
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③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请罪、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破坏、诋毁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精神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精神失常,嫉妒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良心的谴责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有损自已的品德,有损自身形象,有损自己的学业,有损人际关系,也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因此,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测试)
(1)每当考试或提问时,会紧张得出汗(2)看见不熟悉的人会手足无措(3)心理紧张时,头脑会不清醒(4)常因处境困难而沮丧气馁(5)身体经常会发抖
(6)会因突然的声响在而跳起来,全身发抖(7)别人做错了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8)经常做恶梦
(9)经常有恐怖的景象浮现在眼前(10)经常会突然间出冷汗(11)经常会感觉胆怯和害怕(12)常常稍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13)当被别人批评时就会暴跳如雷(14)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15)做任何事都松松垮垮,没有条理(16)脾气暴躁焦急
(17)一点也不能宽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18)被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19)总是会被别人误解(20)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21)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22)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而忧郁,解脱不开
(23)有些奇怪的念头老是浮现脑海,自己虽知其无聊,却无法摆脱(24)尽管四周的人在快乐的取闹,自己却觉得孤独(25)常常自言自语或独自发笑(26)总觉得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缺少爱(27)情绪极不稳定,变化无常(28)常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和感觉(29)半夜里经常听到声响难以入睡(30)是一个感情很容易冲动的人
评分方法: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的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得分。0-5分:可算是心理健康的人
6-15分:说明你的精神有些疲倦了,最好能合理安排学习,劳逸结合
16-30分:你的心理不健康,有必要请心理治疗专家给以指导,相信你会很快从烦恼不安中走出来
第五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主题背景:近年来,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成为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从追求健康的身体,到追求健康的心理,以致追求健康的人格,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处于一个应适阶段,健康教育就要从这个时期打基础。班会目的:
1、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善于发言的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及时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班会形式:主持设问、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班会流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有人说:“肌肉发达,强健有力,不得病就是健康”, 这个观点对吗? 组织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发言。
2、教师下发《健康小测试》,学生试给自己的健康打分。学生做题,统分,师生根据参考标准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
3、师生分析问题。课件展示。题目涉及内容涵盖三个方面。
二、了解健康的概念
1、出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
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引导学生注意三个词: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
2、教师具体阐述,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适度迁移:怎样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组织形式:多媒体展示。
三、重点学习
1、学生思考问题:保持健康地方式有哪些?学生参照健康的三个维度,对症下药,指名发言: 预设:
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重点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
3、学生思考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结合自身经历说一说。组织形式:对桌交流,举手展示。
转移注意力 渲泄烦恼 自我安慰„„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掌握两个“三”,即健康的三个层面;保持心情愉快的三种方法。
2、当堂检测
(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当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时,不应该()
A.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B.向自己的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
C.向爸、妈发脾气,来宣泄一下。
D.找一个理由自我安慰。
(4)、既能体现心理健康又能体现社会适应状态的一项是()
A.我的食欲很好。
B.我能原谅别人的缺点或错误。
C.我早上起来感到身体很舒服。
D.当我受到挫折时,我会向我的朋友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健康小测试:(附表)
健 康 小 测 试
1分--完全不符合 2分--不太符合 3分--比较符合 4分--完全符合
1、我至少有一两个好朋友。
2、我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3、当我受到挫折时,我会向我的朋友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
4、我至少可以说出三种我做的很好的事情。
5、我早上起来感到身体很舒服。
6、我至少有一种爱好或特长。
7、我能以旺盛的经历参加每天的学习和娱乐活动。
8、我能够自信地与我不太熟悉的人交谈。
9、我的身体很灵活。
10、我同男生和女生的关系都很好。
11、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2、当我领导别人或被别人领导时,我都会感到很自然。
13、我的牙齿很健康。
14、我的睡眠很好。
15、我能原谅别人的缺点或错误。
16、我的体育成绩都已达标。
17、我大多数时候感到心情愉快。
18、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会通过运动来放松自己。
19、我与其他同学合作时,能听取和接受他人的意见。20、在做事或读书时,我的注意力很集中。
21、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
22、当朋友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时,我会拒绝。
23、我的食欲很好。
24、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
25、我会总结自己在某方面失败的教训,使我在下一次同样的情况下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