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09:1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

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2009年是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国际上对于中国国际的地位也有很多议论,如何看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是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60年来,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尤其是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及时从危机中解脱出来,优秀的经济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了军事、科技、软实力等的进步。军事上,经济投入的增加,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年的六十周年阅兵向世界展示了军事方面的巨大进步。科技上,航天活动高新产业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依托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进步,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例如在文化交流方面,在国外定期举办中国文化节,不仅使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了中国巨大的民族文化魅力,还及时看的中国的进步。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

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反对独裁等政策,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虽然在很多地方有不可否认的进步,但是还应该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影响与世界强国国际影响的差距。在文化方面,除了孔子以外,其他的东西极少能够代表中国。一个真正的强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应是多方面的,在这一点上中国还需要不断努力。在经济贸易方面,虽然中国的商品在世界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从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创新度方面还要努力。对外贸易的盈利占总贸易金额的比例还是很少的。

在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好的国际评论充斥在舆论中。有评论说是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可以与美国抗衡等等言论,这些是不够确切的以及不负责任的评论。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传播中国崛起中国独裁等等的舆论在国际上对中国造成极坏的影响。世界担心崛起后的中国会变成下一个美国,别的国家也不希望中国迅速发展,从而在经济贸易中对中国设置经济壁垒等等其他的摩擦。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变化,理性认识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在经济上的,更多的要考虑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正确认识国内情况,了解竞争国家的舆论用心,从而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增加优势。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当前世界正是和平发展转型时期,和平的国际环境非常难得。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国家的影响力。整体上说中国的发展是健康的、迅速的,在国际上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小问题。我们应该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及解决国内问题,及时了解国际形势,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中国真正的崛起做好准备!

第二篇:中国目前国际形势(专科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论国内经济形势》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如今房价过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单一的GDP增长模式,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信息,能源,电子,生物,汽车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未来会比较艰难,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正常,稳定。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决策、举措的中心。

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民生、关注民生,对“十一五”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到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思路和举措……回顾这一发展轨迹,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种现象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寻求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然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摆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05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会同时强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要害。五中全会会场内外,求真务实的清风扑面而来。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清醒的科学态度。

诞生于民族危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风雨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告诫全党,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强烈的忧患意识,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价必然不会低,有些线路价格将逼近机票的价格,使得很多路线的乘客往往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

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此之低?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政府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呢?就是转变增长方式,控制产业链,把握产业链的高利润节点。中国如今的制造业主要是集中在制造。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节点,会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劳动力剥削。美国人聪明之处就是控制了产业链,自己控制高利润的研发设计,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而把利润最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转移到中国,剥削中国的劳动力。而且往往造出来的产品都返销美国,国人并不能享受这些产品,真是“遍身罗琦者,不是养蚕人”。政府为了保障出口,保持着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或者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促进出口。这种思想方式似乎有悖于“经济发展,全民共享”的理念,为增长而增长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政府需要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控制,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意义。不能盲目地信从GDP指标,应该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路。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真正达到国富民强。

第三篇:中国目前国际形势(专科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论国内经济形势》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四篇:形势政策作业-中国国际地位分析123

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前言

弹指挥间,时至年终,又到形势政策交论文时。这次的话题是“中国国际地位分析”。事实上,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虽然早已成为舆论热点,但对我而言,这个题目并不好写,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这个题目综合性太强,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等方面分析,缺少其中一个方面来谈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显得片面。而就我个人的知识面来说,要全面分析中国国际地位却是有些吃力。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虽然真正属于自己的预言并不多,但在这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很多。在分析中国国际地位之前,我先去了解了一些基础的知识。

有关国际地位的一些知识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

2008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上升

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中国军事、科技、软实力的增强

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另外,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地大物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原本发展就不好,领土辽阔导致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由于政策和地理位臵的原因发展迅速,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内陆地区,西部的经济并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山区的交通、教育仍旧处于落后阶段。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率快所带来环境问题,法制建设不够全面等问题、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台湾问题虽然有所收获但仍旧未能统一等。在国际上,仍旧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国际争端,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争端、中印边境西段阿克塞钦地区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韩苏武岩问题、南海群岛问题。看似一小块面积的问题其实牵扯出了巨大的利益,双方都不可以无条件放弃,唯有中国足够强大才能震慑住这群妄图侵吞中国财产的饿狼。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国人给她们的印象也不怎么样,大量的偷渡客只能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愿待下去的国度,偷渡客越多正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所导致的。

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他们说我们是强国这是事实说明的,对我国的负面印象也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客观的心态来看待如今的地位。现在,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这两点就可以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没跟上脚步,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相信在不久后中国就能摆脱名声不够好的困境了,毕竟这也是西方国家有意渲染的结果。

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篇文章,作者表示,美国某杂志称中国为“超级大国”其实只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们不妨一同浏览一下这篇文章——

中国成超级大国是个伪命题 据美国研究机构最近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中国的崛起甚至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恐怖袭击,成为世界头号新闻。而在美国《福布斯》杂志15日的一篇文章中,人们发现其题目竟然“赤裸裸”地用了“中国已是超级大国”。对此,俄罗斯专家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近日撰文指出,虽然中国竭力证明它对超级大国的地位既不艳羡也不憧憬,只专注于国内问题的解决,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及规模不可避免地提升了它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分量。

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国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传说中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仍旧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1%。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牵引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引擎之一。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与此相应,有一个很微妙的事实是,在今年以来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中国真的已经是“超级大国”了吗?很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单就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的“超级大国”头衔就名不副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时说得很明白: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些西方媒体如此“抬举”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崛起和影响力提升的一种肯定,但在这背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动机。所谓的“超级大国”其实只是“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比如,在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期间,西方媒体就热炒所谓“中美共治”的概念。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促使中国为发达国家造成的恶劣后果埋单。无独有偶,当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淖之际,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竟宣称,中国应介入阿富汗战争。但谁都知道,这对中国来说无疑会引火上身。

“超级大国”这顶高帽子,在很多时候还会让中国成为受攻击的靶子,它让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悄然抬头。事实证明,这是西方国家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并在其中扮演平衡角色的一贯伎俩。当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14日正式通气的时候,许多西方媒体将中国称为中亚能源的“重量级玩家”。言下之意就是,中国正在中亚地区排挤他国的势力存在。而事实上,中土天然气管道开通只不过是中亚国际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和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的结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欧洲争夺市场的压力,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后记

诚然,作为一名大学生,得知国家国际地位取得上升,兴奋之余应当学会居安思危,理性的分析国家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应对措施。所以我要感谢形势政策这门课程,给我一个机会,在忙碌的学习及社会活动之余多去接触和了解时事的动态,同时提醒我要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医学生,不要以为时事、政治与自己无关,别忘了,我们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最后,我要用李开复博士的一本书名来激励自己:“世界因我不同!”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利比亚战事至今已经持续九个月,随着反对派的节节进逼,政府军被迫退缩于以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为核心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城镇。反对派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水到渠成地入驻首都的黎波里,其实已经宣告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而这场举世关注的利比亚战争就此也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利比亚虽是小国,却是一个石油大国,欧美列强愿意出钱出枪甚至赤膊上阵资助反对派推翻政府,就为着石油利益。国际关系一切都取决于利益。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 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 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 一个成功人士!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谈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字数:5510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从1949年到2011年,新中国走过了62年的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1,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开始转移到中国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然后渐渐上升到中高端产业。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中国是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世界前二,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但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仍然排在全球95位。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值得警惕。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3.3:1,而世界上城乡差异的一般水平是2:1左右。2.面临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它必须应对不断抬头的商品和房地产价格通胀。通胀的根源在于,中国为确保高投资和高增长所需的资金,显著加大了对信贷(信贷质量有时存在问题)的依赖。但政府化解通胀根本原因的政治意愿很低,也不愿利用市场机制来设定利率和合适的资本价格。中国还必须加紧推进再平衡过程,也就是说,摆脱以投资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转到基于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模式。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很可能导致明显的经济波动——而且极具政治意义。它需要把现由既得利益者(企业、沿海地区、军队和省级党政精英)掌控的权力重新分配给被落在后面的阶层,包括消费者、农民工和农村地区——7.8亿中国人仍依赖农村维持生计。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更应该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为祖国事业谱写出更壮丽的青春之歌。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如何更好的建设我国海防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海防越来越重要了,我国目前的海防状况如何: 16年来,海军共出动舰艇、飞机数千艘(架)次,遂行海空巡逻监视和支援掩护任务。海监、渔政等部门实现对我国全部主张海域的巡航执法。中国的海洋执法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海防力量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已形成了以军队和公安边防部队为骨干、其他涉海队伍协同配合、沿海民兵预备役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海防防卫管控力量体系。海防力量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有较快发展。海监、渔政、海事、海关等部门,加强口岸监管、港口管理等设施建设。黄渤海、东南沿海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

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国家先后颁布和施行《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关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有关邻国签订了处理边境、海上事务的协定协议。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法管边控边提供了基本遵循。

睦邻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发展。多次与邻国举行海上联合演练,积极开展中越北部湾海上联合巡逻、中美北太平洋渔业联合执法等活动,启动中越菲南海联合科考,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促进了合作。

但如何更好的建设海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务必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其次,加快反应速度。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不能仅仅防守被动挨打。第三,要动员全民。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第四,要有先进武器。必须要有自己的现代化武器,比如航母,先进的驱逐舰和核潜艇也是我们应该发展的重点!这些武器都是我们保证海防安全的必要条件。

下载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要求

    2012级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政策课期末考试为上交论文形式。......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题目

    考试注意:严禁利用通讯设备考试,资料参考请带纸质材料! 论文格式规范举例: 请论述为建设美丽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担当时代重任(题目) XXX(姓名) 2010会计本科2班(单位) 摘要:。。。。。。......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新形式下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要求

    2016-2017学年《形势与政策课》期末安排 一、论文选题参考范围: 1.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2.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展望。 3.如......

    形势与政策课小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悟 摘要:当今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渠道, 本文介绍该课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结业论文

    关注国事 关心民生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形势与政策课,从大一上到大三,也陪我从懵懵懂懂走向了渐渐成熟,从大一时候的机械的跟随别人的脚步、不认真对待这门课到后来的自己主导自......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推荐5篇)

    形 势 与 政 策 课 程 论 文 ———我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