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芬区第五届班主任技能竞赛复习题
说明: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尽快提升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第五届班主任技能大赛活动,特设计了班主任理论素养竞赛题及答案,以启发答题思路(答案仅供参考,无答案自行发挥)。笔试时为班主任全员参与,闭卷。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待,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诫班主任在做工作时要(B)
A.得饶人处且饶人B.严格管理
C.做好好先生,先为好学生
D.任其自便 3.古语曰:“正人先正己”,意思是班主任在做工作时要注意(A)
A.自律
B.自强
C.自信
D.自省 4.下列不属于班主任待遇与权利的是(D)
A.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B.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C.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D.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5.加强(A)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A.班主任队伍
B.学研共同体
C.班干部队伍
D.家长委员会 6.(C)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A.任课教师
B.教育处主任
C.班主任
D.校长 7.某班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B)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8.班集体建设原则的灵魂是什么?(A)
A.方向性原则
B.情感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活泼性原则 9.下面哪一项不是班级活动方案中必须包括的内容?(B)
A.活动的步骤
B.活动邀请人
C.活动的主题
D.活动的名称 10.班主任职业精神的核心是(C)
A.“奉献示范”的精神
B.“探理求知”的精神.C.“师之范”的精神
D.“修身正己”的精神 11.自我管理包括下面哪几层意思(多选)?(ABCD)A.不能把学生自发的孤立的自我管理视为班级自我管理
B.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实施组织调控,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 C.不把学生自我管理视为可有可无
D.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即班级各项工作都要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研究 12.下面哪一项是教育针对性的起点,同时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A)A.获得学生真实的信息
B.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人育人 C.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
D.言传身教,知行统一 13.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D)
A.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B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C.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D.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自治 14.《管子•权修》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劳动特点的哪一点?(C)
A.典范性
B.能动性
C.复杂性、艰巨性 D.创造性
15.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时,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哪种意识?(C)A.规范意识
B.责任意识
C.示范意识
D.激励意识
16.下面哪一项是班主任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修养之间关系的准则?(D)A.团结协作
B.热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17.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8.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0.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选)(ABC)A.科学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激励性(二)多选题
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有(ABCD)
A.观察
B.批评
C.谈话
D.调查研究
2.过多的训斥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抵触情绪,这时候班主任可以采用(ABC)
A.换种方式和学生沟通
B.换种角度和学生沟通 C.换种心态和学生沟通
D.放弃与学生沟通
3.大多数的学习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班主任工作中常使用的策略有(ABCD)
A.关心和热爱后进生
B.培养和启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C.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D.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庞某在下午第二节课时,多次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经老师批评教育拒不悔改,被老师赶出课室。庞某在外很无聊,下课后找到另外一同学梁某,说旷课去河里游泳。梁某书包也不拿了,真的随庞某爬出围墙,来到河边游泳,结果庞某溺亡。这一案例中的责任认定应该是(BCD)
A.庞某是擅自离校游泳,与校方无关,因此校方不负责任
B.由于庞某擅自离校,学校并未查找也未通知其监护人,导致其最终溺亡,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C.由于梁某私自离校,违反学校规定下河游泳,也应负次要的责任
D.由于庞某死亡是由于被赶出教室后酿成惨剧,教师在履行职责中违反规定,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5.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一般有(BC)
A.外界诱因
B.获得老师注意或同伴的注意 C.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
D.言语刺激
6.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ABD)A.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C.爱好广泛,具备广博的知识
D.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7.班主任应具备下列哪些素质?(ABCD)
A.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教学信念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D.善于待人接物 8.下列属于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的是(ABCD)
A.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B.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C.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D.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9.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提高学生(AB)的能力。A.自我保护
B.自我救助
C.自我批评
D.自我约束 10.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ABCD)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1.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12.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ABCD)、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C)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14.班会的特点有(ABD)A.集体性
B.科学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5.班集体的构建要素是(ABCD)
A.目标要素
B.组织机构要素 C.活动要素人际关系要素D.规范舆论班风要素 16.布置教室的原则是(ABCD)
A.突出教育功能B.突出环境美
C.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D.适时更新,注意实用 17.影响班主任威信的因素有(ABDE)
A.权力因素
B.情感因素
C.品位因素
D.才能因素
E.品格因素 18.考查学生的意志品质应从哪几方面进行?(BCDE)
A.敏感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E.自制性 19.班主任如何判断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素质教育?(ABC)
A.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
B.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 C.是让学生被动地发展,还生动活泼地发展
D.是以说教为主,还是以引导为主 20.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应注意哪三点?(ACD)A.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B.放手但不撒手
C.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特点 D.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21.班主任如何实施民主管理?(ABC)
A.班级决策与学生商量,依靠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接受学生的批 B.民主选举班干部。
C.班干部实行轮换制。
D.动员好家长参与管理 22.表扬学生时应注意什么?(ABCD)
A.表扬要不断变换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有激励性 B.尽可能在公开场合进行
C.态度真诚,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
D.要面向全体学生。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同学在一个时间段里都能够受到不同程度的表扬
23.依法治教的基本意义是什么?(ABCD)
A.表现在“治”上,即管理上,法制化、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更有秩序、更有效率,使法律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B.表现在“护”上,即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使其不受侵害,或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通过法律程序以补救
C.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必然趋势
D.实行依法治教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24.心理健康的标志都有哪些?(ABCD)
A.满意的心境;统一的人格 B.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D.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5.构建班集体的主要要素是什么?(ABCDE)
A.目标要素B.组织机构要素C.活动要素D.人际关系要素E.规范、舆论、班风要素 26.班级目标应具有哪三个特点才能充分它的导向作用?(ABC)A.先进性
B.递进性
C.可行性
D.新颖性 27.下面哪几项是班主任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ABCD)
A.民主法制精神B.开拓创新精神C.廉洁自律精神D.爱岗敬业精神 28.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应是(ABC)A.班主任尊重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B.严禁学生中不尊重科任老师的言行
C.恰当反映、慎重转达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 D.班主任可以忽视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29.班主任的素质有(ABCD)
A.良好的道德素质
B.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C.良好的能力素质
D.良好的心理素质 30.中小学生情感发展趋势是(ABC)
A.由简单呈现向复杂发展
B.由易变向稳定发展
C.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D.由统一向个性发展
二、简答题
1、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是什么?
(1)制定了工作计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制订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和层次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2)制定了计划,工作才有序。班主任是班级这个小社会的“总理”,工作繁重,头绪纷繁,工作难度大。只有制订好工作计划,才能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事半功倍。
(3)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行动纲领。班主任制定计划目标,并向学生公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着明确的目标,沿着既定的路线,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有利于对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了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以根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是什么?(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做出了明确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
(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4)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班主任工作计划必须符合教育工作的现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计划能得到科学的、合理的、顺利的实施。
(5)间接经验。制定计划时,应重视教育情报,了解教育动态,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管理经验,做到博众人之长,取百家精华。
(6)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应考虑学校条件、任课教师条件和班主任自身条件等,确保工作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3、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各层次具体目标等。
(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等。(4)检查办法与总结。
4、班主任工作职责有哪些?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项:(1)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2)努力建设好班集体。(3)抓好学生的学习质量。(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4)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校外活动。(5)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6)做好学生的家长工作和社会工作。(7)做好班级常规工作等。(8)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5、班主任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主任要顺利地进行班级工作,除了其自身的能力、工作方法外,还要有自己的威信,说出的话学生信服,提出的要求学生执行。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德影响力。品德指人的品行、道德、人格和作风等。一个有高尚品德的班主任,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但具有明显的表率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动员力和说服力,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和信服感。
(2)知识影响力。班主任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的过程。知识渊博的班主任,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对他产生信赖感,乐意听他的课,服他的管,为能够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担任自己的班主任而感到荣幸,班主任的威信很容易建立起来。
(3)才能影响力。班主任的才能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和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等。
(4)情感影响力。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接触多。班主任长期做学生工作,会产生爱的效应和近体效应。班主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能激起学生对他亲近、感激和尊敬的情感,使师生在心理上更加融洽,产生感情共鸣。这样的班主任就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拥护,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能力,享有较高的威信。
6、班集体的形成中有哪些结构要素起着关键作用?
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要素在起作用,而下列结构要素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1)目标。目标具有指引、激励和标准作用,成为集体结构的第一要素。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问题就是集体目标逐步内化为每个成员的精神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动同集体的要求相同一。
(2)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石,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应是和谐、凝聚、向上的,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协调统一为特点。
(3)组织机构。班集体能否形成,形成之后能否巩固,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对班级进行自我管理,关健是要尽快建成一支为学生出自内心信服、赞同的班干部和积极分子队伍。
(4)舆论。集体需要有强大而健康的舆论,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使集体成员自觉地调节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改变不相适应的行为。
(5)纪律。马卡连柯曾说过,纪律是集体的外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灵魂和集体的信念。在班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一个被动执行纪律——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自我制订规范并执行的过程。
班集体的五个结构要素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目标是导向,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机构为骨架,舆论和纪律是两大保证。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
7、班集体建设有哪些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4)系统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7)人际关系和谐原则。(8)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的原则。(9)通过活动创建集体的原则。(10)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12)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3)知行统一原则。(14)竞争与合作原则。(15)集体的传统性原则。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也渗透着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1)感化功能。贯穿于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师爱具有对学生的感召、感染和转化作用。是潜移默化动之以情的过程,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2)调节功能。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必然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激、尊重、依恋、爱戴,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心贴心;另一方面师爱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教育之“泉水”才能渗入学生的心田。教育力量的发挥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开、关闭都离不开师爱的调节作用。(3)引动功能。师爱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高尚和美好,于是也愿意用同样的情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愿意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尊重和信任同学。(4)求同功能。学生将教师的良好人格特性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中。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教师知识的拥有量。(2)教与学的水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吻合度。(4)师生性格的一致程度。(5)师生相互信任的程度。
10、班级干部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
(1)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和支柱,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和必备条件。(2)班干部是创建班级体的组织者,干部的水平越高,组织能力越强,班集体所能发挥的自我教育力量就越大。(3)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创建班集体极为重要。
11、班干部的培养过程经历哪些时期?
(1)探索期。班级形成初期,班干部为班主任临时指派。在指派班干部时要非常慎重。(2)分化期。班级内人际关系活跃起来,逐步形成以伙伴关系形式的友好链。这个时期,要积极引导,创造同学之间健康交往的条件,帮助临时干部做好班级工作,使干部队伍顺利成长。(3)凝聚期。随着学生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大,友好链交错起来,形成友好关系的组合群体。在由分散走向凝聚过程中,班级核心逐渐体现,这种核心,往往就是同学心目中的积极分子、同学心目中的班干部。(4)稳定期。凝聚期结束的时候,友好链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班级,多数同学凝聚到了核心人物周围。班级干部进入到了稳定期。这时可进入正式选举阶段。在选举阶段应注意:①正式选举,不要草率行事。②充分发杨民主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不要包办代替。③因势利导,搞好创建班级的第一步。
12、什么是班风?班风有哪些功能?如何培养班风?
班风:反映学校班级绝大多数成员精神面貌的比较明显而固定的特点。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班风的特点是自觉性和持久性。
功能: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班风,要做好以下工作。(1)确定班风的标准。如:“奋斗、求实、友爱”。(2)提高认识,打好基础。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而正确的舆论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优势的正确的认识和言论的基础上。(3)加强训练,贵在坚持。要将班风标准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长期不懈,形成班风。(4)经常巩固,不断强化。要定期检查总结,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杨和批评。(5)示范引路,骨干带头。在班主任的示范下,班干部带头,由点到面、由少数到多数,由压力变动力。由不自然到习惯。
13、什么是班级德育?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班级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通过班级把“德”的因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的各个方面,对班内学生进行经常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
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培养班集体。(3)结合学习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5)开展课外教育活动。(6)协调、统一各方面德育力量。
基本规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2)外界的教育影响通过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必须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是一个不断塑造和改造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14、为什么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突然退步了,不象以前那样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错误的、陈旧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东西很可能要反映到学生的头脑中来。因此,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就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而必然是曲折迂回的,甚至于出现反复倒退的现象。(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学习和生活有了自己的要求,但他们的看法和评价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要求往往又不切合实际,这样也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他们思想落后有了反复的表现。(三)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消沉、沮丧以至放弃进步的要求,从而出现反复。
应该看到:学生在前进中出现反复,甚至于倒退,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那种一看到学生思想上出现反复就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于丧失信心、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对的。
15、为什么班主任应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老师和班主任最容易“遗忘的角落”、这十分钟往往是学生出事的“高峰”。每个班主任都应组织好课间十分钟。首先,必须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不要随便拖堂,随意剥夺孩子们这宝贵的十分钟。拖堂,这是教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准备的表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
有经验的教师必然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而且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组织好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十分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学生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冲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情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许多优秀班主任在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热天宜静,冷天宜动。根据这个原则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方便宜行的活动,让孩子 们真正享受到紧张之后的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休息。
16、班主任应掌握学生的哪些资料?
班主任应掌握:学生的生理卫生状况;家庭生活条件;分别类型学生的特点;较差生的兴趣及爱好;他们知识方面的缺欠,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各班各科的平均成绩;课堂出席率;自选学科小组活动的参加情况;学生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及态度,学生的思想政治见解;美学修养程度,对劳动所持的态度;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自我修养的愿望等。了解学生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客观、热情、恰如其分。除观察外,还要主动利用座谈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教育会诊”。所得材料客观、及时和系统,可帮助教师制定教育培养学生的具体可行的大纲,选择最合理的教育方法。
17、说出几种班主任忌语
以下十二种语言班主任不能和学生说。
1.明天叫你家长来,来不了,你就别上课了。
2.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3.想一想,你是怎么回事,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连作业本也忘了带,你怎么忘不了你自己。5.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6.你家长辛辛苦苦让你上学,你却不好好学习,还专门爱花钱。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8.完了,你太没用了,这辈子算没有出息了。9.你瞧你想个什么,根本就不象是我的学生。10.今天怎么来晚了,别解释,站半天。
11.现在正在上课,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你站起来。12.你看你是个什么人,根本就象个人。
班主任要和家长一样,真心关心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要象春风一样,去温暖同学的心,班主任要象路标一样,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班主任要象舵手一样,及时指出同学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18、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集体教育技能?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培养优良班风。(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19、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个别教育技能? 1.了解学生的技能:(1)观察法。(2)与学生谈话。(3)调查访问。2.心理咨询的技能:(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技能: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1)应急能力。(2)稳定局势能力。20、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1)家访。(2)信访、电话访、电脑访。(3)家长会。(4)少告状,多表扬,看主流、看发展,客观、公正。
21、班主任撰写评语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如何写好评语,特别是有个性的评语,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1)掌握标准,是写好评语的依据。(2)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写好评语的前提。(3)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写好评语的关键。(4)以情感人,是写好评语的突破口。(5)语言活泼,是写好评语的艺术保证。(6)指导性话语,是写好评语的真谛
22、德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
(1)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等品质。(2)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品质。(4)
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对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
23、组织主题班会的形式和方法? 主题班会常用的形式:(1)游戏式主题班会。(2)问题式主题班会。(3)实践式主题班会。
1、主题的确定。根据教育计划的实施,设计主题;配合节日活动的开展,设计主题;针对班集体的特点,设计主题。
主题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具有鲜明的德育倾向②有助于班级体建设③围绕班级工作,体现中心任务④有助于培养或矫正学生的品行⑤必须是全班共同感兴趣或引起班集体共同关心的⑥必须成为班集体某阶段的行动口号⑦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富有号召力。
2、班会准备。①从人的角度②从环境的角度③从认识的角度④从社会的角度⑤从文化的角度。
3、班会的评价。近期效应与远期效应、模糊与精确。
4、班会总结。对比分析、概括提炼、材料归档。
24、请简述你对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看法?
25、在实际工作中,你将如何落实“减轻增效”?
三、论述题
1、班主任建设良好班集体应有哪些措施?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是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也是调节规范学生言行的总体要求。确立目标要注意方向正确,有思想性;要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总体要求确定;从班级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和激励性;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要有系统性,相互结合;近期目标具体、明确,并有连续性;一个具体目标实现后,及时总结评价,进一步提出新的近期奋斗目标,步步向总目标推进,形成目标体系。
(2)培养学生骨干,健全班级组织。一个坚强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学生骨干,并由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班级干部应是思想好、学习好、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中学班委会一般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和劳动委员(有寄宿生的还要增加生活委员)等组成。团支部由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另外设置学科课代表、图书干事等。小学班委会人数适当减少。全班分划若干学习小组,由学生选举小组长。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事事有人管。班干部的选配一般在学期初进行。新生班级由班主任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先指定一些学生负责。其他年级应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每次选举确定标准,明确选举方法,适当更换。中学可试行“值周班长制”或“班长组阁制”。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学生获得为集体服务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各班班委会团支部产生后,报教导处(或政教处),学校统一将学生干部名单打印成表,便于开展工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纪律制度是班级正常秩序的保证。学校在学年初就应明确各项纪律制度,并督促班级建立、健全班内规章制度,规范班级行为。
(4)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班集体只有在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中才能巩固发展。通过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和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除了正常教学活动外,还有丰富的课外校外活动,如: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班内班际竞赛活动、公益劳动及参观游览等。每次活动都应认真计划组织。规模较大的活动应事先报学校批准。所搞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游泳、登山等有危险性的活动,事先应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指导各班开展教育活动,应从学校整体考虑,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育活动的系列化。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应突出教育重点,安排不同的活动。②与教学有机结合。如初一语文有写景单元,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结合教学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③与纪念日、节日活动结合安排。如:三月份的植树节、四月份的清明节、“五•四”爱国运动纪念日和“五•卅”惨案纪念日等。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教育。④与中心政治活动相结
合。如严打活动、反腐败活动、打假活动及扫黄活动等。⑤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如针对早恋问题举行辩论会,就班级团结问题组织观看有关电影等。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所谓正确的舆论,就是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的言论和意见。这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标志。正确舆论是集体成员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经常注意学生舆论倾向,并积极将其引向正确方向。正确舆论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贯彻学生守则、进行道德谈话、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和健康的文学作品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评论、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人好事及树立榜样,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校领导特别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倾向和社会倾向。从多方位帮助班级培养正确舆论。
2、学生有了过错行为应如何纠正?
在还没有回答如何纠正学生的过错行为之前,必须先谈谈什么是学生的过错行为。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说法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就称为过错行为、并认为,过错行为较之品德不良要轻,其严重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但却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不过矫正起来较品德不良要容易些。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无礼貌、爱骂人、好打架、撒慌、小偷小摸、损害公物、故意违反纪律等等。
学生的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是较复杂的,一般来讲,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方面。关于这点请参阅本刊1985年第六期。因此,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之前最好是先弄清楚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学生有了过错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 采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这些措施有:(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认识基础
学生的过错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辨别力所致,因而他们往往把一些错误的东西看成是对的,把一些丑的看成是美的,如此等等。因此,就应首先通过对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增强他们识别是非观念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认识基础。
(二)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心虚”、“敏感”和对别人有“戒心”,甚至于有敌意的情绪状态中。因此,他们对老师和学生干部抱沉默、躲避、顶撞的态度,不太接受同学的帮助和教育。为此,教师就应从培养师生的感情入手。对他们“动之以情”逐步使他们相信教师的诚意和善意,从而把教师看作知心人,然后再对他们“晓之以理”。这样,他们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行为。
(三)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与其他青少年儿童一样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由于他们犯有过错行为,经常受到成人的指责、训斥和瞧不起。因此,又产生一种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由此衍生出自暴自弃。这就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会逐渐改掉那些过错行为。
在强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要求他们要求他们逐步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去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巩固稳定几个变化过程,其过错行为才能逐步得到纠正。醒悟一般发生在这样两种情况下:一是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过错行为的后果的危险性;再是客观环境出现了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新变化,如新学期、转换班、组,换了新老师等。转变是指学生开始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当这种转变经过一段时间而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时,就进入了巩固阶段。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形成习惯,就进入了稳定时期了。教师在纠正他们过错行为时,就要处处留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3、你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当前许多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注意了在课堂内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明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和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开始注意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这无异是一条极为可取的教育途径。组织学生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觉悟,充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能力无异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每个班主任都应大胆地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单纯的说教的教育方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使我们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丰富多采。但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呢?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做法,供广大班主任参考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调查主题
我们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这是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觉悟,是验证书本知识,向社会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其它。在指导思想明确的基础上再确定调查的主题。确定调查主题就是解决一个向社会调查什么的问题。主题不确定,就会陷入无目的的盲目性。结果时间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题的确定是搞好社会调查的关键。主题的确定可以根据当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确定,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调查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二)确定调查对象
主题确定后,就应确定调查对象,即向谁调查。对象的确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那些能为我们提供具有教育意义而材料又较典型的单位。调查对象应根据班级的人数多少确定若干个。
(三)学习有关资料
调查目的确定了,调查对象也确定了,就应围绕主题和调查目的学习有关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开展调查前就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从理论上进行武装。这样,可使学生在调查时更加具有有意性和目的性。
(四)组织好调查队伍
上述问题确定后,就要组织好调查队伍。这也是从组织上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讲,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调 查小组,每组可侧重一个调查内容。小组不宜分得太大或过小,应以十人以内为宜。每组除了要选定正付组长负责组织等各项事宜外,还应注意小组成员的配备。顶好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包括男女生)都应搭配编组。
(五)作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参观、访问或阅读文件资料都应要求学生围绕调查主题作好记录。不能只听一听,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听而不将所见到听到的有重点的记录下来,不能算是调查,或者只能说是一种很不完全的调查活动。
(六)写好调查总结
调查、访问、参观结束后,务必要求每个学生将所见所闻写出书面总结。这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书面总结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些飞跃和升华,巩固调查中的收获。
(七)开好调查心得交流会
将那些体会深、收获大、总结得好的同学在班会进行交流,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互相受到启发,使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调查都有一个全貌。
除上述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班主任都要在各个环节加以具体指导,并尽可能地争取各学科教师、家长及社会上的大力支持。
4、什么是学生的“逆反心理”? 应该如何对待? 所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情绪。用通俗的话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
一种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即是说,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怀疑、抵触和不满的情绪,对老师的教育不听从、不接受。这时老师的教育对学生来讲基本上是劳而无功,收不到成效。
另一种表现是,就是对许多未知事物产生一种好奇心。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好奇心就要重了。你越封闭,越禁止,他偏偏越要去探求、去了解。
从“逆反心理”的上述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
根据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上述表现,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呢? 第一,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抵触和不满的“逆反心理”时,教师千万不能采取压服教育,而应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有那些不恰当的地方。例如,批评差生和表扬好生是不是有不实事求是或夸张之处。在批评学生时,自己的态度是否过伙了?是否有不尊重学生之处?等等。找到 了根源,并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过错,那么,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不会再对教师的教育有所抵触了。同时,教师还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消极因素。
第二,当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并且妥善地利用学生这种积极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更好地探求科学知识的奥秘。
5、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养成教育,我们可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七个方面。
①尊敬国旗、国徽。要学生做到:升国旗、唱国歌及整个升旗仪式中要庄严、肃立。
②文明礼貌。现代文明礼仪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礼貌。可以提出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中的系列内容要求,并对自我介绍、问候、招呼、告别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③遵守纪律。教育学生从小懂得要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令、法规,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遵守校规和班集体的各项规定。
④常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在站、立、走、坐、说话、写字、举手、敬礼等方面制定出: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标准。
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可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制定自我服务的标准和劳动计划,学校可设置生活课。还可开展竞赛、评比,评“劳动小能手”活动。
⑥学习要求。从入学的一年级起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专心听讲,爱护学习用具、书包、铅笔、铅笔盒、课桌椅等。并能经常清理、码放整齐。
⑦卫生,仪表。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衣着打扮要整洁大方,学生化。不带头饰和各种首饰。养成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指导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四、案例分析部分
1、五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安排大家做练习,一位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交给老师。老师发现所有题目答案都对,但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过程。就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不规范,考试时一会扣分,还可能被怀疑作弊。这个学生很不高兴地回到座位上,三下两下把练习本撕了。数学老师很生气,下课后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谁知第二天家长也气冲冲地找到班主任,说数学老师损害了孩子的名誉,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假如您是班主任,应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呢? 评分参考:从学生方面看,没有形成规范的作业习惯,也没有理解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提示的教师情感;从老师角度看,没有在问题现象中肯定学生的长处,缺少从学生的个性中体察学生,导致学生的感情排斥。方法举要:换位思考,肯定长处,晓之以理,真诚沟通。
2、您接手六年级某班快两个月了,发现这个班同学们除了文化课学习,对文体活动不太感兴趣。前几天,学校召开运动会,尽管做了动员,也没几个同学报名;此外,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学生们表现的也很冷淡。您怎样分析其中的原因,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评分参考:从现象看,是学生集体意识比较薄弱,深层原因一般源于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到集体
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法举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化的有趣的主题教育,逐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3、某班开展“营建书香班级”活动,在组建“图书角”的过程中,一部分同学非常积极,为图书角捐了图书,甚至还捐了小书架,但是图书角开放不久,老师就发现图书破损和丢失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呢? 评分参考:一是不良的读书习惯问题;二是做事不注意考虑别人的感受;图书丢失也与没有相应的借阅制度或一定的自我中心、自私意识有关。方法举要:针对问题和原因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
4、五年级某班班主任很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每天轮流让两名同学担任 “值日班长”进行常规管理。最近有同学反映:有些值日班长不称职,只要求同学,不要求自己。而且值勤的过程中相互袒护,互相都不记违纪行为,假如您是该班班主任,应该怎么处理呢?
评分参考:学生的自觉、责任等品德主体意识或习惯尚未真正形成。方法举要:了解情况,个别谈话,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此种现象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5、六年级组织女生排球比赛,一班女生获得两连胜。第三次比赛的时候,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的女生发生了冲突。一班的女生来到班主任办公室告状:二班同学耍赖,输球还骂人,我们再也不跟她们玩了,咱们班的人谁也不许跟他们班的人说话。其它同学也情绪激动,纷纷响应。面对这样的情景,假如您是一班班主任,该怎样处理呢? 评分参考:缺乏端正的集体观念和团结互谅的品德,也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作用。方法举要:与主要参与同学谈话,认识其言行对自己对同学对集体的消极影响,也可通过召开班队会等方式,讨论分析,明确认识,引导行为。
6、四年级的小莉找到班主任,提出辞去卫生委员的职务。因为每次安排做值日,总有两三个同学以各种理由溜之大吉,说自己家里来人接了,或者着急有事,反正就是不想做值日。因为要管理值日,还要替溜走了的同学做值日,小莉经常比别的同学晚回家。家长也很不高兴,就说不让小莉担任这个职务了。如果您是班主任老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评分参考:如情况属实,可以从部分同学不爱参加劳动问题入手考虑。方法举要:与小莉谈话,肯定她的工作责任心和爱劳动的品质,鼓励她继续担任卫生委员,也可与其家长沟通,达成一致;通过谈话或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不爱劳动的同学。
7、一天早上,王老师照例在班级巡查的时候,发现张小刚在抄袭别人的数学作业。于是把他叫道办公室“训话”。据张小刚说抄作业还的不止他一个,班里的很多看似学习差不多的部分同学也都有抄作业的现象。对此你将如何处理?
评分参考:
(1)首先进行调查研究。(2)完善作业收交制度。比如,第一节课前之前收作业,不给这些同学留抄作业的时间和机会。(3)加大对抄作业的惩罚,比如,实行“累进扣分制度”。
(4)与任课老师交流。从任课老师的角度了解学生抄作业现象,提醒任课老师注意留心观察,及时发现。了解是否是作业过多,过难的问题,如果是要及时疏通协调。
(5)与抄作业同学的家长联系,提醒家长留意孩子的做作业过程,避免有些孩子把抄作业现象转移到家中,避免更有甚者是通过电话沟通抄袭作业。
8、最近,你发现你们班里非常流行“起外号”的现象。比如,把一个胖女生叫“小油桶”;把一个爱流鼻涕的同学叫“小风箱”;把一个皮肤黝黑的同学叫“小非洲”。这样的恶意外号很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此你将怎样对学生加以引导?
评分参考:
(1)发现叫外号的现象及时批评(2)针对外号现象召开主题班队会(3)对班里学生进行疏导
9、某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刘某在第二节课间后,忽然发现自己新买的钢笔不翼而飞,事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怀疑是本班同学韩某所偷,但又无任何证据,故不能即刻破解。请根据此案例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
评分参考:
(1)要保护韩某的公众形象
(2)分析丢失的其他可能性,不要减弱对班级的信任感(3)从其他方面引导,淡化“偷盗”
(4)私下里要和韩某进行一次谈话,谈话要有技巧,让它对自己有个分析。
10、有一位家长,他的孩子有问题:不学习,纪律也不好。请家长到学校来一趟,怎么也不来,因为他开出租车,早出晚归。打电话联系,家长说:“你们老师都管不了,我有什么办法,对他的功课我也不懂,老师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对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评分参考: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更要给予关注。让他参加教子经验,提升家长的教子能力。
11、你一走进你们六年级(3)班教室,学生便蜂拥而上,说捡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琳,我爱你,我每天都想念着你。”落款是班里的小强同学。面对涨红着脸的小强,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的朦胧意识,你该如何引导他们?
评分参考:
(1)不要随便贴上早恋的标签
(2)这是相互喜欢是青春男女生的正常生理现象(3)家庭教育的指导
(4)利用班集体,帮这位同学营造小团体。
12、五(3)班是某学校的一个“问题班”。不仅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其他班差,而且学生个性张扬,难以管理,班风很乱。最近五(3)班的班主任老师因病休长假,学校考虑再三决定派赵老师接任该班班主任。假如你是赵老师,你该怎么做?
评分参考:
(1)打造班级文化,共同制定班级常规(2)利用集体活动精心策划组织(3)与科任老师沟通,共同制定策略(4)给孩子们学习策略的指导(5)分群体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13、三年级学生倩倩,爸爸、妈妈工作很忙,节假日从不休息。周六、周日它总是独自在家,性格内向,胆子很小。上学后,写字较慢、性子也很慢,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朋友很少,有时挨同学欺负,你如果作为她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
评分参考:孩子的孤僻。关键:改善他的人际关系,可以先鼓励他和比他小的低年级同学交往。
14、每逢学期末,老师总是发现孩子们的情绪特别浮躁。常出现上课说话,破坏公物等现象。作为班主任应如何看待,并积极预防?
评分参考:班主任不要前紧后松,善始善终;及时进行说服教育;有效心理疏导
15、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经常会出现三、五个孩子组成“小团体”。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玩游戏、玩耍,有时还惹是生非,影响班级形象。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评分参考: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小团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抓住小团体的核心,引导核心人物带动其他人物进入良性状态;分化不良团体,介绍一些新的伙伴
第二篇: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
长城小学第一届班主任技能竞赛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待,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诫班主任在做工作时要(B)
A.得饶人处且饶人B.严格管理
C.做好好先生,先为好学生
D.任其自便 3.古语曰:“正人先正己”,意思是班主任在做工作时要注意(A)
A.自律
B.自强
C.自信
D.自省 4.下列不属于班主任待遇与权利的是(D)
A.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B.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C.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D.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5.加强(A)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A.班主任队伍
B.学研共同体
C.班干部队伍
D.家长委员会
6.(C)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
A.任课教师
B.教育处主任
C.班主任
D.校长 7.某班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B)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8.班集体建设原则的灵魂是什么?(A)
A.方向性原则
B.情感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活泼性原则 9.下面哪一项不是班级活动方案中必须包括的内容?(B)
A.活动的步骤
B.活动邀请人
C.活动的主题
D.活动的名称 10.班主任职业精神的核心是(C)
A.“奉献示范”的精神
B.“探理求知”的精神.C.“师之范”的精神
D.“修身正己”的精神 11.自我管理包括下面哪几层意思(多选)?(ABCD)A.不能把学生自发的孤立的自我管理视为班级自我管理
B.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实施组织调控,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
C.不把学生自我管理视为可有可无
D.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即班级各项工作都要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研究 12.下面哪一项是教育针对性的起点,同时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A)A.获得学生真实的信息
B.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人育人 C.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
D.言传身教,知行统一 13.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D)A.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B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C.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D.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自治
14.《管子•权修》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劳动特点的哪一点?(C)
A.典范性
B.能动性
C.复杂性、艰巨性 D.创造性
15.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时,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哪种意识?(C)A.规范意识
B.责任意识
C.示范意识
D.激励意识
16.下面哪一项是班主任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修养之间关系的准则?(D)A.团结协作
B.热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17.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8.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0.“师者,人之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必须(C)
A.热爱学生
B.尊重学生
C.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D.积极引导学生
21、班主任必须具备许多优秀的素质,其中(A)是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的最根本的要求。
A.责任意识
B.创新意识
C.专业意识
D.集体意识
22、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24、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对学生(D)A.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B.不苟言笑,一幅严肃面孔 C.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
D.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爱在细微
25、班主任人格的作用形式主要通过班主任(A)
A.言传身教
B.说服教育
C.和学生打成一片
D.树立威严
26、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A)
A.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 B.批评学生
C.实施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 D.实施严格教育教学行为的
27、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A)A.塑造人品人格
B.教给生存能力
C.教给操作技能
D.锻炼强健体魄
28、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B)
A.教给知识
B.培养习惯
C.传授技能
D.树立意识
29、对于(C)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A.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D.已满十周岁不满十二周岁
3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2、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B)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3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于以下哪位教育家(B)A.蔡元培
B.陶行知
C.苏霍姆林斯基
D.胡适
32、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生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是(B)关系。" A.领导与被领导
B.分工与合作
C.平等互助
D.竞争
33、新教改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A),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创新能力 C.实践能力
D.全面发展
34、下面是班主任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修养之间关系准则的是(D)A.团结协作
B.热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35、“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学生时应注意(A)A.表扬要不断变换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有激励性 B.表扬学生的人格而不是学生的行为 C.尽可能多地表扬
D.和班级的优秀学生拿来相互比较
36、某市教育局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37、班主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A)A.道德引领,自我认识
B.价值判断,自我选择 C.道德实践,自我体验
D.反思总结,自我评价
38、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禁忌不包括(D)A.当众把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B.给孩子贴心理标签
C.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怪罪家长 D.使用教育界的行话或术语
39、表扬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A)。
A.认可、鼓励和支持
B.默认、赞同 C.一种心理暗示
D.一种奖励措施
40、班主任要在工作实践中教育学生处理好(B)的关系,以不断地完善其品格,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
A.学习与创新
B.个人与集体、工作与学习C.权利与义务
D.学校与家庭
41、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应该(A)
A、调查研究,掌握全过程,分析原因,弄清实质
B、就事论事,严格要求
C、训斥压服,不要让事态扩大
D.立刻上报以免除责任
42、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时,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C)意识。
A.规范意识
B.责任意识
C.示范意识
D.激励意识
43、(D)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班集体管理运转的动力 A.班级发展目标的建立
B.建立班团队组织
C.摸清班情
D.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44、转变后进生应注意(C)
A.不断严格要求以促进其改变
B.多谈话多辅导
C.对后进生要满怀期望并给予更多的关爱
D.建议后进生转学以改变教育环境
45、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中应遵循(D)原则.A.以身作则
B.民主平等
C.公平公正
D.循循善诱
46、班会主题的设计应力求新颖,给学生以新奇感,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体现了班会确定主题的(A)
A.创造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7、一年级某生上课无精打采,老师对他说:“请你拿出精神来!”生把书包翻腾了好几遍:“老师,请问哪本是精神?”此时班主任应该(D)A.批评惩罚
B.联系家长
C.晓之以理
D.自我反思
4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却不同,这体现了一种(C)的思想
A.师生关系
B.启发疏导
C.因材施教
D.学以致用
49、两个孩子打架了,作为班主任,你应该(B)。A.严厉批评
B.给双方诉说的机会后再做决定
C.“冷处理”
D.打完就没事了,干脆不管
50、“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就是说,一个人就怕别人不尊重他,挫伤他的自尊心。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C)。
A.为人师表
B.热爱职业
C.尊重全体学生
D.尊重个体差异
51、赞科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还要关注(B)。
A.智力的培养
B.习惯的培养
C.情感的培养
D.内心所想
52、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C)A.成熟
B.幼稚
C.成熟与幼稚并存
D.浮躁
53、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即使是对同一个学生,昨天的方法,可能不适于今天”,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艺术的(D)A.独特性
B.机变性
C.情感性
D.时代性
54、下面不是问题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是(C)A.性格不成熟
B.缺乏基础道德判断力
C.家庭成员关系不好
D.与同伴的关系失败
55、教育需要合力,班主任协调科任老师、生活教师之间的关系方式不包括(D)A.建立统一的教育目标,加强协作 B.主动与科任老师交流信息
C.主动邀请科任老师参加班级活动,指导班级工作 D.要求科任老师听从班主任的指挥
56、班主任主动约请家长来访时应避免的问题是(B)A.对学生的情况全面如实诉说 B.学生一出现问题就立刻请家长
C.针对学生的特殊问题,与家长进行理智、恳切的交流 D.努力和家长形成彼此的信任,实现有效合作
5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58、班主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训练、(A)、指导学生学习和心理卫生教育等方面。
A.组织班级教育活动
B.组织班级教学活动
C.家庭教育工作
D.爱国主义教育
59、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B.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C.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D.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自治 60、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C)
A. 建设者
B.接班人
C.公民
D.人民 61、写好班主任评语的前提是(A)
A.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学生
B.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 C.准确掌握评价标准
D.以情感人
62、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C)紧密结合起来。
A.文化教育
B.法制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6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A)
A.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 B.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 C.全面开展心理咨询
D.解决学生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46、品德评定的主要方式有(C)
A.肯定性评价方式和否定性评价方式
B.表扬和批评
C.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D.按优、良、中、差分出等级 64、关于新课程新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换说法正确的是(B)A.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B.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C.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D.由高耗型向高效性转换
65、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搞活动除了可以调节学生身心,还可以(D)A.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
B.开发学生内在潜力 C.增强班级凝聚力
D.以上选项皆对
66、做一名有经验的的班主任,在讲话艺术方面应该注意(D)A.讲话要有准备,努力做到少而精
B.讲话要有知识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 C.讲话中要有学生的实例 D.以上选项皆对
67、对于学生宿舍管理,班主任的态度应该是(D)A.反正有生活老师,不需要多管 B.有事发生的时候负责联系家长
C.事无大小,每天都要仔细检查宿舍内务和纪律 D.与生活老师保持沟通联系,共同合作
(二)多选题
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有(ABCD)
A.观察
B.批评
C.谈话
D.调查研究
2.过多的训斥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抵触情绪,这时候班主任可以采用(ABC)
A.换种方式和学生沟通
B.换种角度和学生沟通 C.换种心态和学生沟通
D.放弃与学生沟通
3.大多数的学习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班主任工作中常使用的策略有(ABCD)
A.关心和热爱后进生
B.培养和启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C.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D.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庞某在下午第二节课时,多次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经老师批评教育拒不悔改,被老师赶出课室。庞某在外很无聊,下课后找到另外一同学梁某,说旷课去河里游泳。梁某书包也不拿了,真的随庞某爬出围墙,来到河边游泳,结果庞某溺亡。这一案例中的责任认定应该是(BCD)
A.庞某是擅自离校游泳,与校方无关,因此校方不负责任
B.由于庞某擅自离校,学校并未查找也未通知其监护人,导致其最终溺亡,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C.由于梁某私自离校,违反学校规定下河游泳,也应负次要的责任
D.由于庞某死亡是由于被赶出教室后酿成惨剧,教师在履行职责中违反规定,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5.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一般有(BC)
A.外界诱因
B.获得老师注意或同伴的注意
C.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
D.言语刺激
6.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ABD)A.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C.爱好广泛,具备广博的知识
D.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7.班主任应具备下列哪些素质?(ABCD)
A.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教学信念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D.善于待人接物 8.下列属于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的是(ABCD)
A.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B.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C.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D.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9.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提高学生(AB)的能力。A.自我保护
B.自我救助
C.自我批评
D.自我约束 10.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ABCD)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1.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12.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ABCD)、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C)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14.班会的特点有(ABD)A.集体性
B.科学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5.班集体的构建要素是(ABCD)
A.目标要素
B.组织机构要素 C.活动要素人际关系要素D.规范舆论班风要素 16.布置教室的原则是(ABCD)
A.突出教育功能B.突出环境美
C.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D.适时更新,注意实用 17.影响班主任威信的因素有(ABDE)
A.权力因素
B.情感因素
C.品位因素
D.才能因素
E.品格因素 18.考查学生的意志品质应从哪几方面进行?(BCDE)
A.敏感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E.自制性 19.班主任如何判断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素质教育?(ABC)
A.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
B.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 C.是让学生被动地发展,还生动活泼地发展
D.是以说教为主,还是以引导为主 20.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应注意哪三点?(ACD)A.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B.放手但不撒手
C.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特点 D.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21.班主任如何实施民主管理?(ABC)
A.班级决策与学生商量,依靠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接受学生的批 B.民主选举班干部。
C.班干部实行轮换制。
D.动员好家长参与管理 22.表扬学生时应注意什么?(ABCD)
A.表扬要不断变换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有激励性 B.尽可能在公开场合进行
C.态度真诚,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
D.要面向全体学生。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同学在一个时间段里都能够受到不同程度的表扬
23.依法治教的基本意义是什么?(ABCD)
A.表现在“治”上,即管理上,法制化、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更有秩序、更有效率,使法律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B.表现在“护”上,即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使其不受侵害,或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通过法律程序以补救
C.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必然趋势
D.实行依法治教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24.心理健康的标志都有哪些?(ABCD)
A.满意的心境;统一的人格 B.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D.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5.构建班集体的主要要素是什么?(ABCDE)
A.目标要素B.组织机构要素C.活动要素D.人际关系要素E.规范、舆论、班风要素 26.班级目标应具有哪三个特点才能充分它的导向作用?(ABC)A.先进性
B.递进性
C.可行性
D.新颖性 27.下面哪几项是班主任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ABCD)A.民主法制精神B.开拓创新精神C.廉洁自律精神D.爱岗敬业精神 28.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应是(ABC)A.班主任尊重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B.严禁学生中不尊重科任老师的言行 C.恰当反映、慎重转达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 D.班主任可以忽视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29.班主任的素质有(ABCD)
A.良好的道德素质
B.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C.良好的能力素质
D.良好的心理素质 30.中小学生情感发展趋势是(ABC)
A.由简单呈现向复杂发展
B.由易变向稳定发展
C.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D.由统一向个性发展 31.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选)(ABC)A.科学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激励性
第三篇:班主任技能竞赛
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展班主任风采
讲故事,演绎师爱无私;亮绝活,展示教师风采…… 昨日,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36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我市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展风采。
昨日的大赛紧张而有序,通过教育故事演讲、班会课或班集体活动设计、情景答辩以及才艺展示4个环节,综合考察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技巧,考察班主任的表达、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科任老师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你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在班会课或班集体活动设计之后,每位班主任都要进行情景答辩,大赛专门设计了一些现实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回答。在才艺展示环节,班主任们更是纷纷亮出绝活,有的高歌一曲《好大一棵树》,赞颂师德高尚;有的跳起优美的扇子舞,体现教师高雅气质……据悉,参加大赛的36位班主任,都是来自市、区的中小学名班主任队伍,经过此次大赛,将选出3名班主任分别代表小学、初中、高中组参加全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
第四篇:粮油检验员技能竞赛试题(带答案)
粮油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试题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括号中。每题1.5分,满分30分)
1、我国现行稻谷质量标准规定,一等粳稻谷的整精米率应≥(B)。
A、60% B、61% C、55% D、没有要求
2、红色小麦中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应≥((D)。
A、60% B、70% C、80% D、90%
3、称取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试剂时,常用的称量方法是(A)。
A、减量称量法 B、直接称量法 C、间接称量法 D、指定质量称样法
4、检验用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C)。
A、蒸馏水B、去离子水 C、蒸馏水或去离子水D、二级水
5、我国玉米标准规定,三等玉米容重为≥(B)。
A、680克/升 B、650克/升
6、检验玉米容重所用的筛层为(A)。A、12.0mm、3.0mm B、3.0mm 1.0mm
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C),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A、农业生产 B、种植结构调整 C、粮食生产 D、农业产业化
8、用定温定时法测定时玉米水分时,用内径4.5 mm烘盒称取样品的量为(A)克。A、2 B、3
9、测定粮食容重的双试验允许差为(B)克/升。A、2 B、3
10、我国稻谷质量标准中规定各类稻谷的互混率为不超过(B)。
A、2.0% B、5.0% C、10% D、20%
11、小麦按硬度指数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硬度指数在(B)以上的为硬质小麦。A、50 B、60 C、90
12、收购玉米过程中,生霉粒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加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加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生霉粒超过(B)的,不得收购。A、8.0% B、5.0% C、2.5%、D、2.0%
13、测定脂肪酸值提取和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B)。
A、15℃~20℃ B、15℃~25℃ C、18℃~23℃
14、当修约间隔位0.01时,对26.134546修约后的值为(A)。
A、26.13 B、26.14 C、26.135 D、26.1
15、小麦国家标准规定,三、四等小麦不完善粒限度为≤(B)。A、6.0% B、8.0% C、10.0%
16、标准溶液的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应在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储备液煮沸并用冷却的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D)标准储备液。
A、在2个月内不需要重新标定 B、都不需要重新标定 C、每次使用时要重新标定 D、必要时重新标定
17、企业标准自主制定,但企业标准一般要(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条款要求。
A、等同B、严于 C、宽于 D、低于
18、玉米破损粒是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A)及以上的颗粒。A、1/5 B、1/3 C、1/4
19、GB 1353-2009规定,三等玉米的容重≥(B)克/升。
A、685 B、650 C、620
20、稻谷整精米率双试验允许差为≤(A)。A、1.5% B、1.0%
二、多项选择(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检验玉米容重必须是净粮。B、检验稻谷的出糙率必须是清除谷外糙米和杂质的净稻谷。C、小麦中的矿物质归属杂质,但有限量要求。D、玉米中生霉粒含量超过5.0%的不准收购。
2、检验玉米容重用(C、D)
A、毛粮 B、净粮 C、半净粮 D、通过12.0mm圆孔筛留存在3.0mm圆孔筛上的试样
3、稻谷不完善粒包括(A、B、C、D、E)
A、未熟粒 B、虫蚀粒 C、病斑粒 D、生霉粒 E、生芽粒 F、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4、玉米不完善粒包括(A、B、D、E)等。
A、虫蚀粒 B、病斑粒 C、未熟粒 D、生芽粒E、破损粒
5、下列试剂中,使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的是(A,D)。
盐酸 B、乙醇 C、碘化钾 D、硫酸
6、从事粮食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A、B、D)条件。
A、经营资金 B、粮食质量检验能力 C、良好的社会关系 D、必要的仓储设施
7、玻璃器皿的干燥通常有三种方法(A,C,D)。
A、晾干 B、电炉加热 C、烘干 D、热(冷)风吹干
8、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A、B、D)。
A、氯化钙B、浓硫酸 C、硝酸D、硅胶
9、玉米根据种皮颜色分三类:(A、B、C)A、黄玉米B、白玉米C、混合玉米D、其他玉米
10、影响粮食容重的因素有(A、B、C、D)。A、水分B、杂质C、未熟粒D、籽粒形状及千粒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稻谷黄粒米是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2、小麦籽粒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组成。
3、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稻谷碾磨成大米,用0.1%碘乙醇溶液浸泡后,糯米粒呈棕红色,非糯米粒呈(蓝色)。
4、把下列数字修约成一位小数: 12.451→(12.5)。
5、滴定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6、检验大米选用2.0mm和(1.0)mm的筛层。
7、标定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是(邻苯二甲酸氢钾)。
8、有一批粳稻谷,经检测脂肪酸值为36.0(KOH)/干基/(mg/100g),品尝评分值为65分,色泽、气味正常,则判定该批稻谷的储存品质为(轻度不宜存)。
9、在标定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2人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0.18%,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10、《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中规定长江以北地区粮食正常储存年限是:稻谷3年、小麦4年、玉米(3)年、大豆2年、食用植物油2年。
四、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2分,满分20分)
1、霉变粒是玉米的卫生指标之一,它的限量是≤2.0%。(√)
2、粮油收购时,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增量0.75%,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及以上时,不再增量。(√)
3、玉米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和胚乳组成。(√)
4、直链淀粉与碘作用,一般形成蓝色复合体,支链淀粉与碘作用,一般形成紫红-红棕色复合体。(√)
5、稀释浓硫酸时,只能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6、转基因产品标识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强制性指标。(√)
7、检验稻谷脂肪酸值所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是氧化还原法。(×)
8、测定稻谷脂肪酸值时,如果双实验误差大于2.0mgKOH/100g时,应再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如果四个结果中的极差小于2.6mgKOH/100g时,则应取四个结果的平均值为测试的最终结果。(√)
9、基准试剂的纯度一般在99.95%~100.05%。(√)
10、国粮发[2010]178号文件规定,粮油购销按标准中的等级指标确定等级,以其余指标作为增扣量的依据。收购和销售的粮油不符合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应当整理达到标准,整理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可采用降等、扣量等办法处理。(√)
五、计算题(20分)
1、测定一批高水分玉米,第一次称取整粒试样20.000克,烘干后称重16.250克。粉碎后从中称取3.000克试样,第二次烘干后称重2.920克,求其玉米水分多少?
(1解:玉米水分16.2502.920)10020.92%
20.0003.000该批玉米的水分为20.9%。
2、收购一批稻谷,首先从检验过杂质的稻谷中称取净稻谷试样24.68克,经砻谷后称糙米总质
量为19.74克,其中不完善粒为0.96克,碾磨成国家三级精度后检出整精米,称重,质量为15.83克。计算该批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该批稻谷是几等?
19.74-0.96/210078.04%
24.6815.83整精米率10064.14%
24.68解:出糙率该批稻谷出糙率为78.0%,整精米率为64.1%。该稻谷为三等稻谷。
第五篇:网上下载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999
网上下载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说明: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尽快提升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编制了班主任竟能竞赛100题及参考答案(其中有10道选答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启发答题思路。回答问题时要求教师脱稿口头回答,每队必答三题顺序不限。必选题后,可抢答选答题,选答题只加分,不扣分。
1、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是什么?
(1)制定了工作计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制定了计划,工作才有序。
(3)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行动纲领。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1)上级指示。
(2)学校要求。
(3)班级实际情况。
(4)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
(5)间接经验。
(6)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
3.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是什么?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群众性原则。
(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
(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4.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
(2)工作目标。
(3)措施安排。
(4)检查办法与总结。
5.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1)学期计划。这是学期开始时制订的计划,是全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组成:
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状和历史状况的分析。②确定教育任务。③工作具体安排。
(2)月或周工作计划。
(3)具体活动执行计划。
6、班主任工作职责有哪些?
(1)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2)努力建设好班集体。(3)抓好学生的学习质量。(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4)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校外活动。(5)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6)做好学生的家长工作和社会工作。(7)做好班级常规工作等。(8)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7、班主任建设良好班集体应有哪些措施?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培养学生骨干,健全班级组织。(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②与教学有机结合。③与纪念日、节日活动结合安排。④与中心政治活动相结合。⑤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班主任的职权有哪些?
(1)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权。
(2)对学生必要的奖惩权。
(3)班级范围内的决策权。
(4)教育、教学工作自主权。
(5)有权参加学校管理。
9、班主任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主任要顺利地进行班级工作,除了其自身的能力、工作方法外,还要有自己的威信,说出的话学生信服,提出的要求学生执行。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德影响力。
(2)知识影响力。
(3)才能影响力。
(4)情感影响力。
10、班主任的威信对学生有哪些教育作用?
(1)班主任有威信,学生坚信班主任的讲课、领导、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那么,学生就有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接受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威信的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容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就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上和优良品德修养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威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可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起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学生的批评,则会唤起学生改正缺点和提高自己的迫切愿望。
(4)学生把有威信的班主任看做榜样,产生处处向班主任模仿的意向,此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起很大的教育作用。
11、班主任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1.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坚持客观性原则。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科研看成是整体系统,从思想方法论角度处理好以下关系:①班主任的工作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关系。②班主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应用与反馈等关系。2.班主任进行科研的步骤
科研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班主任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一般有:
(1)确定科研课题。
(2)收集科研资料。
(3)制定科研计划。
(4)进行科学研究活动。①收集材料活动
第一,谈话法。第二,问卷法。第三,历史法。第四,观察法。②分析研究材料
分析研究一般分别采用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第一,逻辑分析。第二,统计分析。③撰写科研论文(报告)3.班主任科研方法
调查方法和实验方法:
(1)调查方法。它包括了观察法、历史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量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开调查会、个别谈话、访问、查阅书面材料、历史档案、实地考察和问卷测量等。调查主要步骤如下:
①根据科研计划中科研课题要求,确定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时间、地点和内容等。②阅读与调查相关资料,拟出调查计划。
③学习与调查计划相关理论,拟定出调查表格、问卷、量表、谈话提纲及考察路线等。④进行调查,做好记录、录音和拍照,取得资料。⑤及时整理资料,编码建档,以备分析研究。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班主任科研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根据科研目的,确定实验方式和组织形式。
②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实验计划:实验目的、任务、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手段、步骤、结果、评估和鉴定等。
②创设实验的条件: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图书、资料、仪器、电化教学设备和资金等,准备好记录表格。④记录分析实验的全过程和一切状况。
⑤做好实验前、中、后的测验,有准确的数据,有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⑥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
⑦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核查验证实验结果。
⑧写出实验报告,自我鉴定或有关人员鉴定,让实验结果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撰写科研论文,是班主任科研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解决问题的成果,也是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成果修正的准备。撰写科研论文,要按照科研计划的管理、结果,如实报告出来,用科研的确凿材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和办法。
12、班集体的形成中有哪些结构要素起着关键作用?
(1)目标。(2)人际关系。(3)组织机构。(4)舆论。(5)纪律。班集体的五个结构要素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目标是导向,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机构为骨架,舆论和纪律是两大保证。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
13、班集体建设有哪些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4)系统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7)人际关系和谐原则。(8)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的原则。(9)通过活动创建集体的原则。(10)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12)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3)知行统一原则。(14)竞争与合作原则。(15)集体的传统性原则。
14、什么是班级集体心理?举例说明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
班集体成员普遍存在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它与个体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5、班集体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马卡连柯认为,第一阶段,在集体初建时期,“要求”由教师提出的。第二阶段,在集体的领导者周围不断涌现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教师将提出的“要求”的一部分职能转给积极分子,以自己的教育威信支持积极分子的要求。第三阶段,集体本身能够对其成员提出要求,进而集体的期望、规范、舆论促使每个成员在集体一般要求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
16、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集体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班级中每一个人都能在共同目标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抬起头来走路。(2)集体的共同活动人人都能自觉参加。班集体的生活象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成员,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占有独特的位子,起到特殊的作用。(3)班集体与平行的、高年、低年以及成人集体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各司其职。(4)集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参照标准和行为指南,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并扮演成功的角色。
17、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功能?
(1)感化功能。(2)调节功能(3)引动功能。(4)求同功能。
18、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1)教师知识的拥有量。(2)教与学的水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吻合度。(4)师生性格的一致程度。(5)师生相互信任的程度。
19、建立良好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有哪些?
(1)价值观分歧。(2)自我评价和对角色理解的偏差。(3)对他人和对情景判断的失误。(4)消极情感的干扰。5)定位困难。主要表现:(6)竞争与协作失调。(7)从众掩盖自决。
20、调整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些?措施有哪些?
方法主要有:(1)感情投资法。(2)心理吸引法。(3)深层了解法。(4)消除紧张法。(5)排难息纷法。(6)激情感染法。(7)理解关注法。(8)诚心交友法。
措施主要有:(1)运用组织手段,优化集体背景,丰富人际关系。(2)采取接纳态度,引导非正式群体。(3)创设教育情景,克服定位困难。(4)改进教学工作,创设良好气氛。(5)改变控制方式,优化师生关系。
21、班级干部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
(1)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和支柱,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和必备条件。(2)班干部是创建班级体的组织者,干部的水平越高,组织能力越强,班集体所能发挥的自我教育力量就越大。(3)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创建班集体极为重要。
22、班干部的培养过程经历哪些时期?
(1)探索期。(2)分化期。(3)凝聚期。(4)稳定期。①正式选举,不要草率行事。②充分发杨民主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不要包办代替。③因势利导,搞好创建班级的第一步。
23、班干部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1)培养教育的内容:①帮助干部学好功课②培养干部的优良品德③提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④进行有关技巧的训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2)培养教育的方法:①在工作实践中锻炼②让每个干部在集体中当好满意的角色③组织实地观摩④参加集中培训。(3)培养班干部还应注意:①严格要求不护短②耐心帮助不急躁③大胆放手不包办。
24、在班干部的轮换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每次轮换要保证班委会的一定实力,这样便于新老交替。(2)新一届班委上任后,要及时做好干部培训,使新上任的干部尽快适应和熟悉工作。(3)组织每一届班委会要注意成员类型合理得当,发挥特长,团结协作,做好班级工作。(4)做好落选干部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支持新的班委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
25、什么是班集体的规范?班集体规范的类型有哪些? 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思想、评价和行为准则。类型包括:(1)正式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年级、班级等各级组织规定的学生行为准则(如,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班级公约等)。(2)非正式规范。是由非正式团体内的规范或班集体内没有经过明文规定的自然形成的学生行为准则(如,舆论、风气、班级传统等)。
26、班集体的规范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功能:(1)支柱功能。(2)评价标准功能。(3)动力功能。(4)行为矫正功能。
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制约作用。(4)凝聚作用。(5)准绳作用。(6)奠基作用。
27、学生对班集体规范的接受有怎样的过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顺从,个体只是在表面上接受。第二阶段是同化,经过长期的影响,个体自觉用集体的行为和认知的准则去约束自己。第三阶段是内化,个体把集体的规范视为自己行为和认知的准则,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态度成为集体规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8、什么是班级舆论?舆论在班级健设的作用有哪些? 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同学赞同并愿意接受的言论和意见。它一般以议论或褒贬等方式去肯定或否定班级的动向或班级中学生的言行。正确的班级舆论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1)引导作用。(2)评价、调节作用。(3)指示作用。
29、如何培养班级积极向上的健康舆论?
(1)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班集体舆论的思想基础。(2)开展评价活动,是形成健康舆论的基本方法。(3)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引导舆论健康发展。造成集体舆论的手段,一般有演讲、口号、标语、文论、黑板报等。30、如何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1)培养学生自我克制能力和分清是非的能力;(2)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对纪律的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纪律评价的能力和集体的纪律舆论。(4)培养学生的纪律信念。(5)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产生积极的纪律体验,从而形成自愿遵守、主动执行、积极维护的良好心理基础。(6)锻炼学生的纪律意志,即培养学生的纪律意志力。
31、什么是班风?班风有哪些功能?如何培养班风?
班风:反映学校班级绝大多数成员精神面貌的比较明显而固定的特点。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班风的特点是自觉性和持久性。功能: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班风,要做好以下工作。(1)确定班风的标准。如:“奋斗、求实、友爱”。(2)提高认识,打好基础。(3)加强训练,贵在坚持。(4)经常巩固,不断强化。
32、什么是班级德育?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班级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通过班级把“德”的因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的各个方面,对班内学生进行经常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
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培养班集体。(3)结合学习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5)开展课外教育活动。(6)协调、统一各方面德育力量。基本规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2)外界的教育影响通过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必须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是一个不断塑造和改造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33、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应树立哪些新的思想?(1)树立德育应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2)树立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的思想。(3)树立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实际的思想。(4)树立德育科研是最有效投入的思想。(5)树立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思想。(6)树立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全体学生的思想。(7)树立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的思想。(8)树立德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9)树立充分尊重保护学生心理权益的思想。(10)树立充分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思想。
34、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种问题的表现(选答题)
(1)“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2)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3)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4)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5)“大德育”与“小德育”。(6)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7)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8)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9)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10)学校“主渠道”与校外环境影响
35、简述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选答题)
“学会关心”是2l世纪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学会关心”德育模式是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它以“学会关心”作为基点与核心,是道德教育从“培养论”向“学习论”转移的过程,或者说,这一过程是道德教育重点由教育、培养逐步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道德教育从以往强制性的教育转向自主性道德学习,更符合德性形成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中授—
受关系、人—人关系的转变。“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操作办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造关心性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导关心品质学习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品德践行作业、设岗服务制、道德游戏、关爱叙事等方式。“学会关心”采取“践行一体验一认知”的路线。
36、简述欣赏型德育模式(选答题)
在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即教师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之间、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的矛盾。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这样,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从逻辑角度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表达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二是德育情境与要素的审美化;三是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7、简述对话性德育模式(选答题)
基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第二,强调灌输说教的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隔离。对话性德育模式对“对话”的关注,将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中的缺失,它对于当前德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德育对话强调对话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二,德育对话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其三,德育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德育对话是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过程,此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为了保障德育对话“通畅”,应注意以下问题:师生在对话中要平等地对待对方;师生双方有共同的话语和遵守一定的规则;师生对话的态度要真诚;教师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38、简述活动道德教育模式(选答题)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它至少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劳动、学生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体性活动等。此外,“活动”具有其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第二,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
由于活动德育模式中的“活动”必须是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因而教师将肩负更多的责任。
39、简述生活型德育模式(选答题)
第一,生活型德育是以现时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学生实施的德育; 第二,生活型德育主张学校德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生活型德育注重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实施生活型德育必须坚持三个根本性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生活型德育的具体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去生活,分解为四个更具体的指标,即学会品德实践、学会品德体验、学会品德感悟、学会品德选择。相应地,该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引导-品德实践、引导-品德体验、引导-品德感悟、引导-品德选择,这个过程由主导性贯穿,可循环往复。40、简述主体德育模式(选答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德育工作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或者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或者把学生看作是可以驯养训练的小动物,由此形成了“说教式”和“管教式”两种僵化的德育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刻理解主体德育模式:第一,主体德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由此所建构的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目的性特征。第二,主体德育模式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应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第三,主体德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第四,主体德育模式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近年来,具有主体德育模式类型特质的具体模式还有:自主构建型德育模式、“自主-选择-养成”德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激励参与”德育模式等。
41、学生犯了错误怎么办?
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
第一,缺乏经验而犯错误。
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错误
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至了犯错误。
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犯了错误。
第五,外界不良诱因。
其次,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道我原因,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
再次,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最后,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评,但也不能漠然视之。既是错误,就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这样,既可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也可使其他学生防患于未然。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机智和艺术了。
42、为什么要尊重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尊重学生。这是因为,自尊之心,人皆有之。据研究,一岁多的婴儿就开始有了自尊心,就要求人们尊重他。到了青少年时期,自尊心则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一大特点。他们要求成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尊重他们。
自尊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向上的“能源”。“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就是说,一个人就怕别人不尊重他,挫伤他的自尊心。
我们不仅要尊重所谓好学生,而且还应特别注意尊重那些所谓“差生”。
43、当前少数高中男女学生出现谈恋爱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基本上属于青年期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性机能基本成熟,性意识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很自然对异性产生了一种非同一般的特殊感情。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首先不要采取神秘主义的态度,更不要大惊小怪,应冷静地加以分析。
其次,在处理这种问题时,不要用压制或行政命令手段,更不能轻率地将这类事情公之于众。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他们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从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劝、说服,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44、形成差生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差生的原因有其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有:(一)社会的某些不良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
(三)学校教育的某些不足。
主观原因有:(一)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认识,(二)缺乏健康的道德情感。
(三)缺乏抵制外界不良诱因的坚强道德意志差生的道德意志都是比较薄弱的,(四)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5、为什么中学生一般都喜欢搞“小圈子”?
青少年的“小圈子”是他们身心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他们通过这个“小圈子”能够了解到在成人那里不能了解到的东西,得到在成人那里得不到的东西;还可以相互学习一些交往的知识,互相交流信息和情感。在“小圈子”里他们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准备了条件。因此,青少年的“小圈子”在一定意义上是他们进入社会生活前的准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不要把友谊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甚至而脱离集体,更要防止他们可能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如讲“
哥们义气”、互相包庇等)。
作为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当“小圈子”,特别是那些不健康的“小圈子”出现了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拆。谁拆谁失败。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6、为什么中小学生特别喜欢看武打片?
与其性别有一定关系。还有其心理特点:①与他们的心理活动需要有关。②与他们模仿性强的特点有关。③与他们兴趣的直接性有关。根据这种特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简单地加以制止,而应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不要光从表面上去学习一些武打动作,而要学习影片中的有益内容。为
47、为什么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
(一)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就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而必然是曲折迂回的,甚至于出现反复倒退的现象。(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学习和生活的要求往往又不切合实际,这样也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他们思想落后有了反复的表现。
(三)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消沉、沮丧以至放弃进步的要求,从而出现反复。
48、什么是学生的“逆反心理”?
所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情绪。用通俗的话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现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另一种表现是,就是对许多未知事物产生一种好奇心。
“逆反心理”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
根据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上述表现,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呢?
第一,教师千万不能采取压服教育,而应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有那些不恰当的地方。
第二,当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并且妥善地利用学生这种积极的 “逆反心理”,引导他们更好地探求科学知识的奥秘。
49、为什么一些小学生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小学生在言行上表现出不一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还会有所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认为:①由于小孩的模仿倾向所致。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对一些事物往往是从兴趣出发而不加分析地模仿,以致明知模仿的举动是不正确的、不好的,但仍然加以模仿。②出于无意。有些小学生也明明知道一些道德行为准则,懂得一些道德法则和要求,但是在行为中又无意地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来。③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小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他们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言行一致,而在另一些人的面前,却言行不一致。④只会说,不会做。这是较多的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是因为道德行为做起来要克服一定的困难,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而说就容易些。小学生尽管知道一些道理,但要他按照这些道理去行为就困难得多。于此可见,小学生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的现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采用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如讲些抽象的道理,或埋怨、惩罚)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应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克服言行不一的缺点。50、如何防止学生的疲劳?
所谓疲劳,就是人们连续工作或学习以后,工作效率(或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状态。人一旦产生了疲劳,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的速度和灵活性都下降,许多在不疲劳的情况下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时就解决不了,尤其突出的是情绪容易急躁、忧虑、厌烦、怠倦等等,工作和学习效果显著下降。
当前在学校中的“加班加点”,任意增加课时,大量补充材料,追求“大运动量”的练习和作业,搞“题海战求”,使学生应接不暇的情况,都是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述情况,怎样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呢?
1、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
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使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很重要的措施。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性(如心脏的节律跳动等)。这种节律性能保证人体的正常工作而不致过度疲劳。而这种节律性活动又要受人的生活作息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时应有张有驰,使学习和休息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睡眠也是防止疲劳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睡眠可以补偿一日的体力和脑力的疲劳。少年儿童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小学生应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中学生应保证每天有8-9小时的睡眠。那种长年累月的“开夜车”,将是对学生的身体的无形摧残。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从而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更加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推迟疲劳的产生;二是能使大脑各部分轮流进入兴奋状态,交替休息。所以说,体育锻炼是消除疲劳的积极而有效的方法。当前有少数班主任怕因体育锻炼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问,而停止体育课和取消体育锻炼,这实在是“因噎废食”。
3、改进教学方法。不搞加班加点。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防止学生疲劳有很大的关系。事实说明:教学得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反之,教学不得法,会使学生索然无味,把学习当作负担,容易产生疲劳。为此,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班加点本身就是违背教学规律,是教学方法不当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易于使学生疲于奔命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也不易消化,结果是徒劳花费时间。
除上述几点外,还有注意营养,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防止疲劳都有积极的作用。
51、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
不少老师总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当前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许多学校根本不开展任何课外活动,让学生一天到晚泡在题海战术中,结果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其实,开展课外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理由是:
(1)课外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将孩子们引入到一个知识的汪洋大海,任他们去攫取、去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这就大大扩大了他们的知识眼界,增长了知识,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些文娱、体育性的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美感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陶冶锻炼他们的情操和健全的体魄。
(2)课外活动可以充实和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儿童时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求有充实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但是,仅靠每天几节课的学习,是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的:只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3)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才施教和人才的早期发现。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他们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显露和施展。教育者就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才施教,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从中及早发现“天才”。
由此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的各种各样活动是使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种认为开展课外活动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是“得不偿失”,从而不组织、不开展课外活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想方设法组织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52、对少数染上吸烟的学生应如何进行教育?
目前有极少数的青少年学生染上了吸烟的不良习气,特别是有些十二、三岁的小学生也偷偷学着吸烟。对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极为关注,但也有较多的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这是生活小事。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就是极为关注的教师对这种现象往往也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进行教育。过去有些教师对少数学生染上吸烟的不良习气斥之为流氓行为,过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下,有些教师还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教育,结果收效甚微。究竟应如何进行教育?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弄清学生吸烟的原因。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开始学吸烟是由于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长大了 些,是一个“大人”了(这个时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以“大人”自居)。既然是“大人”了,就应该有象一个大人的样子。而吸烟,就象一个大人,才有大人的味头。就这样,他们把吸烟和象大人联系起来,从此开始学着吸烟,这就是他们逐渐染上了吸烟不良习气的原因之一。对此,就应加强教育,教育他们应从那些方面正确学习和模仿大人。
二是,要以科学的道理向他们讲清吸烟的危害性,使他们自觉地抵制和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为此,班主任应向他们讲清楚,烟是一种慢性自杀剂,是一种对人危害甚大的有毒物质,对人类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害处。在烟的化学成分中,有毒物质就有20余种,除尼古丁外,还有吡啶、氢氰酸、糠醛、烟焦油、一氧化碳、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毒物。一支约重0.5克的普通香烟,就含尼古丁约20毫克。一滴约5毫克的纯尼古丁就可以使狗致死,而对猫来讲,只要约2毫克就可使其致死。可见尼古丁毒性的厉害。长期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可使人患很多的疾病,如肺癌、支气管炎、胃溃疡、视力减弱,等等。还可使人的大脑的正常功能混乱,而出现神经过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等,最后导致学习下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较弱,吸烟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吸烟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从科学上向每个青少年儿童讲清吸烟的危害性,就可使他们自觉地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
三是,教师本身要以身作则,自觉地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为学生做出一个尊重科学的好榜样。
53、对“犟”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所谓的“犟”学生,他们任性、固执、骄横,“软硬不吃 ”或者“吃软不吃硬”。教师、班主任碰到这类学生十分头痛和恼火。对这样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摸清“犟”的原因。一般地说,学生之所以“犟”,一是家庭的溺爱。他们多数是受家中人的溺爱的,在家里是“中心人物”,什么事都得要依从他,否则就哭就闹,久而久之,就变“犟”了。再是坏榜样的不良影响。父母不和,互不尊重;与邻里相处,斤斤计较;自己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在一块玩时吃了“亏”,父母出面袒护,甚至于打骂别人的孩子: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受了批评,不但不批评孩子,反而护短,严重的到学校找老师扯皮„„如此等等,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固执、骄横等不良品格。
其次,在摸清“犟”形成的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果是由于家庭溺爱所致,则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正确地“爱”孩子,决不能溺爱。如如是由于父母的坏榜样的影响,则教育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名符其实的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工作做好了,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再针对不同特点,因才施教,“犟”也可能会不“犟”了。
再次,班主任要端正对这种孩子的教育思想。有些班主任往往认为这种孩子的“犟”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因此放 松教育。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对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生下来就定了的,而是在后天的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可塑性很大。放松教育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另外,有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对这种“犟” 孩子则采取“摸顺毛”的教育方法,即什么事都让着点,顺着来,犯了错误也不批评,其结果是使他的自私心理、不良品德越发膨胀,越来越“犟”。这种教育方法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必须摈弃。正确的方法是: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包括批评),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自觉地改掉自己的“犟”气。
54、究竟有没有“笨”学生?
人们平常所说的“笨”或者“聪明”,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指的一个儿童的智力的发展情况。所谓智力就是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上述五种能力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人观察力好,有的人想象力好,有的人记忆力好等等,这在日常中也是常见的,也就是智力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据心理学的研究是微乎其微的。有的研究说明,在全人口中智力差异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即是说,智力超常(即所谓聪明的)的约占千分之三,即是说一千个人中只有三个是聪明人,智力低常的(即笨的)也占千分之三。属于正常的却占绝大多数。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儿童都是属于正常的,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致是相当的。因此,从总的情况来看,不存在什么“笨”和“聪明”的问题。即或是前面所述的低常儿童(笨)也是由于患有某种疾病(如脑疾患所造成的智力低常)而引起的,这是属于不正常现象,一般不属我们探讨的范围。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确实有一些孩子“伶俐”一点,有些稍为“迟钝”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每个儿童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有 差异的,加上每个儿童本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不一样,这样,就使得一些儿童好象“伶俐”一些,一些孩子稍为“迟钝”些。也就是我们某些教师所说的某个孩子“笨”,某个孩子“聪明”的依据。
应当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好坏是不能遗传的,不是天生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特别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对一个人以后的智力发展很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加倍努力,勤奋学习,那么,他的智力也会发展得很好,也会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一个人不主观努力,那么,他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笨”人。我国有句俗话:“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真正的“笨”学生。只要我们教师对智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再加上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任何一个所谓“笨”的孩子都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变成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55、什么是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谈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是隔靴抓痒,做不到点子上去。然而,什么是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对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地谈谈如下的看法。
所谓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把锁”。用我们教育界的行话,则是说,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在教育内容上就必须考虑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也应有所不同,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应不一样。总之,一句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搞一刀切,为什么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而不能搞一刀切。另外,就每个学生来说,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也不一样,这也要求我们对不同的人应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而不能搞一刀切。因此,我们说,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是由学生的年龄所决定的。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根据许多班主任 的经验,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根据不同儿童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儿童性情安静,有的活泼,有的大方,有的腼腆,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对这些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儿童,教育方法也应不一样;
(三)对表现不一样,学习情况不一样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那些表现好,学习好的学生跟那些表现差、学习差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要求就应有所区别。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了。
56、什么叫儿童年龄特征?
许多班主任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时,往往会谈到自己是如何针对儿童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的。在教育学中也谈到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那么,什么是儿童年龄特征?对这个问题,我们简单介绍如下:
所谓儿童年龄特征,就是指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我们知道,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都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发展过程又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刚生下来的小毛毛是一个样子;一周岁以后的小婴儿开始学会说话,学会坐、站、走,又是一个样子;三岁到六岁,小孩进了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这个时候又是一个样子;到了六、七岁,儿童进入了小学,学习成为了他们的主导活动,他们的知识增加了,接触面扩大了,这时,他们又是一个样子;至于进入中学后,他们进入了青少年期,情况就更不一样了,他们既是小孩,又象“大人”,他们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个时期又是一个样子。儿童的生理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就是儿童年龄特征。
根据我国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分成六个年龄阶段,即:乳儿期(从出生到一周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幼儿期(从三岁到六、七岁),童年期(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少年期(从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青年初期(从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
以上把什么是儿童年龄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很好了解儿童年龄特征,并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和教学。这样才能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为四化建设育新苗”的光荣任务。
57、为什么在校时的所谓差生毕业后对老师的感情比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还要好些
近来许多班主任都谈到这样一种情况:过去在校时的所谓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班主任批评的差生,在离开学校后,对老师的感情比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还要好些.往往来探望老师和班主任的大多不是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而是上述的那些“差生”。不少班主任对这种现象因惑 不解。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上述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有许多在校表现好的学生毕业后仍然很尊重他们的老师和班主任,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经常与原来的中、小学时期的班主任保持着密切的来往,节假日仍然来看望老师,也有的终生敬仰着他中、小学时期的班主任。
第二,但是,上述情况又确实存在,而且较多的是发生在高中毕业后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过去那些在校时受到老师批评教育的所谓差生进入社会后,随着人际交往的复杂和扩大,加之道德评价能力的更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懂事”了,意识到了过去在校时老师对他的批评教育确是为了爱护他们,教育他们,甚至于是挽救他们,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因此,感到教师过去对他们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仅是完全对头,而且是十分可敬的,并感到自己过去不好好接受老师的教育是错误的,因而,对老师的敬仰心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这种情感就驱使他要在工作之余,节假日之中来探望老师,以谢老师教育之恩。而少数所谓过去的好生,由于他们在校时曾经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不断赞扬、器重和信任,甚至于是班主任的“左右膀”。他们往往自鸣得意,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自己才华出众、高人一筹的自高自大的思想。但是,他们为了博得班主任的信任和获取个人的某种名利,他们可以把这种心情深深的隐藏起来。这种学生并不认为他的成绩的取得是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而是他个人奋斗,天生聪明的结果。因此,在他的心灵中往往还有着瞧不起老师的心理。但为了个人所得而又不得不“俯首听命”于班主任。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所以,他毕业出去后,对老师的“感情”也就随着他们的学业结束而结束了,对老师的感情也就不如过去在校的所谓差生了。
58、为什么班主任应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老师和班主任最容易“遗忘的角落”、这十分钟往往是学生出事的“高峰”。每个班主任都应组织好课间十分钟。首先,必须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不要随便拖堂,随意剥夺孩子们这宝贵的十分钟。拖堂,这是教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准备的表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
有经验的教师必然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组织好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十分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学生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冲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情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许多优秀班主任在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热天宜静,冷天宜动。根据这个原则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方便宜行的活动,让孩子 们真正享受到紧张之后的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休息。
59、学生有了过错行为应如何纠正?
在还没有回答如何纠正学生的过错行为之前,必须先谈谈什么是学生的过错行为。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说法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就称为过错行为、并认为,过错行为较之品德不良要轻,其严重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但却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不过矫正起来较品德不良要容易些。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无礼貌、爱骂人、好打架、撒慌、小偷小摸、损害公物、故意违反纪律等等。
学生的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是较复杂的,一般来讲,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方面。关于这点请参阅本刊1985年第六期。因此,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之前最好是先弄清楚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学生有了过错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 采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这些措施有: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认识基础
学生的过错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辨别力所致,因而他们往往把一些错误的东西看成是对的,把一些丑的看成是美的,如此等等。因此,就应首先通过对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增强他们识别是非观念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认识基础。
(二)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心虚”、“敏感”和对别人有“戒心”,甚至于有敌意的情绪状态中。因此,他们对老师和学生干部抱沉默、躲避、顶撞的态度,不太接受同学的帮助和教育。为此,教师就应从培养师生的感情入手。对他们“动之以情”逐步使他们相信教师的诚意和善意,从而把教师看作知心人,然后再对他们“晓之以理”。这样,他们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行为。
(三)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与其他青少年儿童一样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由于他们犯有过错行为,经常受到成人的指责、训斥和瞧不起。因此,又产生一种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由此衍生出自暴自弃。这就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会逐渐改掉那些过错行为。
在强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要求他们要求他们逐步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去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有过错行为的学生,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巩固稳定几个变化过程,其过错行为才能逐步得到纠正。醒悟一般发生在这样两种情况下:一是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过错行为的后果的危险性;再是客观环境出现了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新变化,如新学期、转换班、组,换了新老师等。转变是指学生开始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当这种转变经过一段时间而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时,就进入了巩固阶段。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形成习惯,就进入了稳定时期了。教师在纠正他们过错行为时,就要处处留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60、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当前许多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注意了在课堂内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明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和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开始注意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这无异是一条极为可取的教育途径。组织学生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觉悟,充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能力无异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每个班主任都应大胆地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单纯的说教的教育方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使我们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丰富多采。但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呢?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做法,供广大班主任参考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调查主题
我们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这是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觉悟,是验证书本知识,向社会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其它。在指导思想明确的基础上再确定调查的主题。确定调查主题就是解决一个向社会调查什么的问题。主题不确定,就会陷入无目的的盲目性。结果时间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题的确定是搞好社会调查的关键。主题的确定可以根据当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确定,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调查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二)确定调查对象
主题确定后,就应确定调查对象,即向谁调查。对象的确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那些能为我们提供具有教育意义而材料又较典型的单位。调查对象应根据班级的人数多少确定若干个。
(三)学习有关资料
调查目的确定了,调查对象也确定了,就应围绕主题和调查目的学习有关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开展调查前就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从理论上进行武装。这样,可使学生在调查时更加具有有意性和目的性。
(四)组织好调查队伍
上述问题确定后,就要组织好调查队伍。这也是从组织上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讲,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调 查小组,每组可侧重一个调查内容。小组不宜分得太大或过小,应以十人以内为宜。每组除了要选定正付组长负责组织等各项事宜外,还应注意小组成员的配备。顶好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包括男女生)都应搭配编组。
(五)作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参观、访问或阅读文件资料都应要求学生围绕调查主题作好记录。不能只听一听,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听而不将所见到听到的有重点的记录下来,不能算是调查,或者只能说是一种很不完全的调查活动。
(六)写好调查总结
调查、访问、参观结束后,务必要求每个学生将所见所闻写出书面总结。这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书面总结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些飞跃和升华,巩固调查中的收获。
(七)开好调查心得交流会
将那些体会深、收获大、总结得好的同学在班会进行交流,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互相受到启发,使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调查都有一个全貌。
除上述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班主任都要在各个环节加以具体指导,并尽可能地争取各学科教师、家长及社会上的大力支持。61、为什么班主任对学生要采取宽容态度?
班主任对学生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是相对于某些班主任动不动就对学生采取惩罚而言的。惩罚太多收不到教育效果,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了。可是宽容的教育力量在哪里?班主任为什么对学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被广大班主任所理解。我们说,班主任对学生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是教育学生的需要,这是因为:
一、班主任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可以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班主任对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所谓差生,动不动就施以惩罚,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朝相反的两极发展;一是,对个性软弱的学生来说,由于屈服于教师的惩罚,多半会变得消极自卑;再是,对个性倔强的学生来说,对班主任的惩罚思想上容易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公开对抗,顶牛,对教师失去信任感,教师的教育他也听不进去,对他也不起作用。而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恰好相反。由于学生在犯了错误后,得到的是教师的谅解和宽容,他就会重新评价教师的行为并从情感上与教师接近了一步。这样,就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乐意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
二、对学生的宽容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又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是随便施以惩罚,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教育,给以谅解和信任。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的这种热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会成为推动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滥用惩罚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是每个班主任所熟悉的。那些好用惩罚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在校时显得很不融洽,即或学生毕业后走上了社会,也对班主任仍然有着极不好的印象。然而宽容却会改变这种关系,他会使师生关系融洽,尤其是当一个贯用惩罚的班主任,如果在以后的教育中改变这种作法而代之以宽容,那么,过去那种紧张的师生关系将 会很快得到改变,换来的将是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因此,我们说,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既然宽容有如此之多的可取之处,我们建议所有的班主任都来宽容你们的学生吧!
当然,也应强调一句,我们说宽容是教育学生的必需但也并不全排斥必须要的惩罚。62、为什么少年儿童好给别人起外号?
少年儿童,特别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给别人起外号(或者浑名)不仅同学间相互起外号,而且还给老师起外号。久而久之,外号代替了真实姓名,彼此之间也互以浑名相称。为什么少年儿童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呢?这是因为进入少年期的学生,知识面逐步增宽,思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与人的接触面和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广泛和复杂,特别是由于自我认识的发展,他们对人对事都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待老师不象小学儿童那样盲目崇拜,俯首听命了,而 是也有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幼稚性,看问题也很幼稚。所以,他们对同学的评价和对老师的看法又常常有很大的幼稚性。因此,他们往往就采用了起外号这种很幼稚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看法、不满甚至于反对。所以,他们对别人起的外号就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这就是少年儿童为什么好给别人起外号的原因。
他们对别人起外号一般是根据别人的外部特征(如“小脑壳”“大鼻子”“小猴子”)来起的。也有的是根据别人的个性特点来起的(如“猛张飞”“假小子”)。还有的是根据别人的生理缺陷,等等。
他们对别人起的外号也不全都是眨义的,也有颂扬的。例如“秀才”、“智多星”、“早知道”等。
对别人起外号,不管是“眨义”的或“颂扬”的,都不是一种好现象,是对同学、老师不尊重的一种表现。因此,对这种现象每个教师都不仅不应等闲视之,置之不理,而是要抓紧教育,教育他们懂得起外号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应自觉地尊教老师,热爱同学,不要随便给别人起外号。教师除了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不要随学生一道去呼喊学生的外号。
63、有些班主任老师说:“学习好不一定思想好”这句话对吗?
学习好,不一定思想好,对这句话,不能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论。
一般来讲,学习好的学生,其表现是好的,思想也是好 的。正因为他表现好、思想好,才努力学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学生还是较多的。从这点来讲,学习好的学生一般来讲思想也好。但是,也有些学生思想好,但学习不一定好,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例如,有的学生平常表现得非常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处处表现得都很不错,甚至于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学期结束评“三好”生时总被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拉下来,老师、同学都很惋惜。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会有的,这种学生就属于思想好,而学习不那么理想的类型。可是,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个别学生学习确实很好,在班上可说是拔尖,但思想上可却不怎么样,甚至于是较差。这种学生学习抓得紧,但比较自私,不关心同学,不关心集体,特别是在学习上总怕别人赶上他或者超过他。因此,当同学有不懂的问题问他时,他不愿意告诉同学,更甚者,个别的在班上时说说笑笑,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可回到家后,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如有哪个同学在学习上赶上了他,甚至于超过了他,嫉忌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学生应该是属于学习好,而思想则不一定好的类型了。这种学生在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可略见一、二。
根据上述,我们说,对学习好不一定就是思想好这句话应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而言。对上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需要想方设法的扩大面,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培养的;对第二种类型,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尽力帮助的,通过我们的帮助和教育不仅使其思想好,同时也应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赶上来,转变成我们需要的前述第一种类型的 人。班主任对这种学生切不可从使用的观点出发,图自己的工作方便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至于第三种,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使其不仅学习好,而且也应思想好,能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正确对待学习。对这种学生的教育难度较大,因为他有所恃——学习好,班主任往往也易于原谅,特别是在当前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时候,班主任,甚至于学校领导把他们看作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力量,往往不仅对其错误思想原谅,甚至于姑息、包庇(这种事例不少,这里不再述及),这是最糟糕的事了,这不但害了学生,也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64、为什么有些中学生会跟老师“顶嘴”?
小学生一般是比较听老师的话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到小学三年级后,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了批判性,对老师的话虽然不象小学低年级学生那样言听计从,但总的情况还是听话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跟老师“顶嘴”的现象还是较少的。可是进入初中阶段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学生与成人、老师“顶嘴”和“分庭抗礼”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成年人往往感到不理解,以致感到很恼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第一,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由于性开始成熟,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成人 了”,他们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成人” 看待,要求成年人尊重他、信任他。可是有些成年人不懂得他们这种年龄特点,处处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特别是又不尊重他们,往往出口不慎,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他们就与家长、老师顶起嘴来了。
第二,这与他们这个时期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关。到了少年时期(初中阶段),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对人对事不盲从、不轻信,甚至对书本上的知识和一些现成的结论也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当然,他们对班主任,教师以至家长的言和行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因此,当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稍一不慎说“漏了嘴”,他们就会立即与你“顶起嘴”来。
第三,这与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由于一些教师、班主任不了解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老是把他们当不懂事的小孩看,因而不太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我说了算,不尊重他们的意见;老是训斥,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师道尊严,听不进学生的意见,等等,也往往是造成学生与班主任、老师“顶嘴”的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原因。
根据前述,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应学点儿童心理学,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学生与老师“顶嘴”的现象就可以大大地减少。65、小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告状”?
小学班主任感到最难应付的莫过于小学生的“告状”。一天到晚,小学生川流不息的来到班主任老师面前“告状”,一会儿张三告李四的状,一会儿王五告张三的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叫人应接不暇。
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告状”?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与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极低,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有关。
小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水平是很低的,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肤浅性。他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还有很大的 情绪性。当某个小朋友或某一件事“触犯” 了他的个人情绪,而他又无法处理和辨别时,他就只有诉诸老师,求助老师,这样,“告状”的就多起来了。
(二)与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极低有关。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评价能力是很低的,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还不能独立地进行判断。为了判断谁好、谁坏、谁是谁非,他们也只有求助于班主任,请班主任给予判断。因为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是最公正的“法官”。这样,“告状”的也就多起来了。
(三)还与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有关。小学生评价能力很低也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上。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只看到缺点,而对自己则只看到优点。所以,当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互相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各人又都互不相让,结果,只有请老师来“裁决”,这就造成“告状”的多起来了。
(四)与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容易外露有关。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简单,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如何行动就如何行动。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矛盾多,纠纷多。这样,“告状”的也就多起来了。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不是什么品质问题,班主任对他们的“告状”一是不能敷衍了事,而应妥善处理,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逐渐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使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66、为什么有些小学生爱说谎?
有些小学生爱说谎,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很深,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无形的影响孩子。属于不良道德品质的说谎也是如此。凡是爱说谎的孩子,追究其根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与其家长爱说谎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孩子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凡是大人说的、做的,不论是对或错,他们都认为是可以学着做的。家长说谎,小孩并不知道这是不对的,而是学着这样说,这样做,久而久之,就成了“爱”说谎者。由此看来,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谎话,这是杜绝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还有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可影响孩子是否爱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简单粗暴更容易造成孩子爱说谎话。当孩子有了错误动手就打,开口就骂,孩子为了不挨父母的打骂,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因而,也说起谎话来了。
另外,有些儿童爱说谎也是与儿童的年龄特征有关。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知觉过的事物往往又记不清晰,以致说出的话类似谎话,例如,有人送孩子一件新衣服,别人问他:“谁买的”?他会脱口而出:“妈妈买的”。这类话看起来象是谎话,但这是孩子无意说的,因此只能是一种无意的说谎。孩子是否具有说谎的行为,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7、有班主任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话对吗?
某特级教师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误„„”。许多班主任对这位特级教师富有深刻哲理的经验之谈,很是费解。下面,我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应该肯定,这位特级教师的话是完全正确的,广大小学生确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辩别能力低,好奇心重,就使得他们有错不知错,知错也犯错。但是,他们这些“错”都是无意识地犯的,也就是在这些不断的犯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其次,我们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青少年儿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他们面对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心中充满了各种疑团,对周围的一切都想探明个“究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不管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他们都要去探究一下,去尝试一下,结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了犯错误。另外,由于他们年龄小,经验很不足,辨别能力又很低,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往往分辨不清,不该做的,他们做了,不会做的也要去尝试一下,结果也导致了他们犯错误。再另外,由于他们缺乏抵制能力和自制能力也是使得他们经常犯错误的原因。除此外,错误的模仿也是使他们犯错误的一个原因。他们往往模仿成人的一些错误言行,从而使得自己犯了错误„„。上述原因,都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了的。因而,必须正确对待,循循善诱,千万不要一见他们出现错误就横加指 责,粗暴对待。
应该指出,儿童犯错误除了有其年龄特点外,也还有教育上的不善(这包括学校和家长教育上的不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小学生确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应注意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使他们尽可能的少犯错误。68、为什么有时一个班上的学生会突然出现所谓的“统一行动”?
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出现一种令人难以理解,而且感到十分可笑的所谓“统一行动”。这种“统一行动”表现在他们忽然都买一色的运动服,留同样的发型,穿一样的球鞋,着同样的时装,有时甚至采取同样的走路姿势,哼同一个曲子,等等等等。以此来表明自己属于那一个班,那一个小集团。
他们为什么会忽然出现这样一种“统一行动”呢?这里,除了他们具有相互模仿所谓的“时髦”、“神气”等想法外,其中还有一个集体的潜在的规范和舆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一定的规范和舆论。舆论是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它与一定的规范相连系,并且是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规范是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约定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对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学校中有两种规范:一种是成文的规范,如各种规章制度和《学生守则》,另一种是不成文的,而且是学生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为大家所默可的潜在规范。如果谁不“遵守”或“违背”了这种潜在的规范,将会受到舆论的指责,从而使该群体成员加以遵守。
上述那种“统一行动”则是受该群体的那种潜在规范的影响:“我们大家都必须如此,以表示我们的齐心。”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统一行动”。当这种“统一行动”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教育和要求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宁愿置学校规章制度予不顾,对教师的教育和要求不予理睬,而“我行我素”。因为在他们看来,如不“统一行动”将是对他们小集团的“背叛”,而这将会遇到同伴的咒骂和瞧不起。所以他们往往是信守不误。这也就是他们的“统一行动”出现的心理原因。
“统一行动”出现后,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对一些尚健康,对集体还没有带来不良影响的“统一行动”要积极进行引导成为对集体有利的“统一行动”,并以此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一些不健康的“统一行动”要及时地机智地 加以纠正和引导,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害于集体的“统一行动”,如统一迟到,统一旷课等统一行动。因此,这是每个班主任务必加以注意的超过了一定的适度,也将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表扬和批评都要适时,该表扬的时候应及时表扬,该批评的就应及时批评。隔久了,就会事过境迁,再表扬或批评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隔久了再表扬,学生会说:那是以前的事了,今天还拿来表扬。隔久了再批评,学生会说:事情过了那久,还翻出来算陈帐,心里会产生反感。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运用不当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关键问题是班主任如何机智地去运用这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要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
69、为什么高中学生的日记不愿给别人看?
某重点中学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受到全校老师称赞、全班同学爱戴的高中三好学生,有一天在课间休息回到教室时,看到一个同学在翻看他的书包并发现自己的日记本掉落在地上,突然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把掉落在地上的日记本撕得粉碎。当时在教室的同学都被他这种举动惊住了。因为同学们与他几年的相处,从未看到他发过火,而这次却如此大发脾气,怎不叫同学感到震惊呢?据事后了解,原来掉在地上的是他的日记本,他以为别人看了他的日记,所以大发脾气,并一气之下把日记本撕得粉碎。
为什么这个同学如此不愿别人看他的日记呢?这是因为,到了高中时期的青年,他们出现了一种“孤独”感的心理特点。他们感到孤独,往往思考着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常常审议自己这种看法是否恰当,是否能被别人所接受和理解。他们感到自己的周围没有真正的完全理解自己的人。在这种苦闷的心情之下,他们就写日记,通过日记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思 想情感,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以此来消除自己的苦恼和内在矛盾。这样,日记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露,成了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对象,是他们一位最忠诚的“听众”。他们许多不愿对别人说的话,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都可以在日记上记下来,他们的烦恼也可以借日记来发泄和消除。因此,日记就成了他们的“绝密”材料,是绝对不给、也绝对不允许别人看的。上述那位三好学生就是以为别人“偷”看了他的“绝密”材料而大发雷霆的,他把日记撕得粉碎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根据高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每个班主任都应尊重每个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不要随便强迫学生交出日记,更不能随便偷看学生的日记。如果谁要这样做,将会激起学生对他极大的反感。
70、为什么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特别喜欢竞赛性的活动?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高中学生,特别喜爱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方面的竞赛活动、文艺方面的竞赛活动、劳动方面的竞赛活动以及数学、语文等学科方面的竞赛活动等等。甚至于其它一些琐事也可成为他们竞赛的内容。正因如此,他们特别喜欢“打赌”,争个高低。他们不仅喜欢竞赛,而且总希望在竞赛中获得较好的结果和成绩,取得最好的名次。所以他们在竞赛中是极为认真的,往往还斤斤计较。在竞赛活动中,他们不仅是积极参加者,而且还是积极的旁观者、赞助者,对竞赛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竞赛完毕之后还会展开热烈的议论,这种议论往往持续好几天。所以,在青少年中组织和开展各种竞赛性的活动最能得到他们的赞成和拥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积极响应并参加的。
青少年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竞赛性活动呢?这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个时期的学生好胜心强,遇事都过高地估计自己。由于他们生长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加之知识面日渐扩大,参加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交往逐渐广泛,知道和懂得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逐渐觉得自己已不是小孩了,自以为了不起,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很高,并且总想显示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此时,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总想与别人赛一赛,争个输赢,比个高低。这就促使他们特别喜欢竞赛性的活动。
青少年学生喜欢竞赛性活动,这是一个积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优良品质的有利条件。通过正当而健康的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和同学间的友谊感。但如果引导不好,也可以导致他们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品质的滋长。因此,每个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和参加各种竞赛性活动,同时,又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71、为什么初中二年级以后的男女学生开始喜欢“打扮”?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到了初中 二年级以后的男女学生开始不愿意穿打补钉的衣服,不愿穿接长了裤脚的裤子„„,开始在穿着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穿好一点,穿时髦一点,并且注意打扮,喜欢照镜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他们开始有了美感。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到了初中二年级以后的男女青少年的美感开始有了发展,他们开始懂得美,欣赏美。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的所谓喜欢“打扮”。另外,由于性的开始成熟,开始意识到了两性关系,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也开始喜欢打扮自己。因此,青少年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喜欢“打扮”,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要随便扣帽子。不过,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针对这种正常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使他们的美感得以健康发展。72、班主任工作怎样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选答题)
一、要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不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就不能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班主任工作中,陈旧思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抓组织纪律多,抓理想教育少:抓具体事务多,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少;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限制多,积极引导少;喜欢学生听自己的意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少;包办代替、“葆姆式”的教育多,放手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少:对学生干部使用和布置任务多,在使用中培养少;组织班会和各种活动,班主任讲的多,让学生活动少;在看学生的标准上,喜欢学生老实听话的多,喜欢思想活跃、好动、调皮的少;看学生分数多,看学生实际能力少。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跳出旧框框,清除旧的教育思想,改革旧的教育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班主任,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人才观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全面发展与学有专长的关系,不拘一格育人才。要承认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有区别,智慧和性格有差异,志向和爱好有不同,等等。班主任的责任在于善于洞察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差异,善于在一般教育的同时,有区别地加以引导和指导,创造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笼统要求学生;二是分数和才能的关系不片面追求分数。要承认低分者未必低能,高分者不一定为高能,不能在分数与才能上划上一个等号;三是循规蹈矩与创新求异的关系,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承认循规蹈矩、面面俱到的学生不一定有所作为,而善于创新求异,敢于质疑不因循守旧的学生,很可能是杰出人才的苗子。
三、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旧的教育思想的严重弊病是“管束型”教育,“保姆式”教育,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地发挥,也就不可能将社会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行为习惯,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表面化。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充当“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治、自理、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依靠广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受年龄、知识、阅历的限制,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一)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由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前进:(二)要实行“双向疏导”即教师教育学生,同时也要向学生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学生接受信息比较快,学习的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班主任应通过向学生学习,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才能使思想教育增加活力;(三)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自立、参加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有关教育活动,班主任只当“参谋”,不当“指挥”,让学生自己出主意、定内容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四、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学生的特点,既具有年龄的特征,又具有时代的特征。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不喜欢陈旧的内容,而喜欢新颖的知识;不喜欢人云亦云,而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因循守旧,而喜欢探索创新。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把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使班主任工作受到当代学生的欢迎,产生良好的效果,一般说来,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理想是青少年立志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要把理想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但是,理想教育必须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和社会活动、公益劳动结合起来,和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从自身从事的道德行为中体验理想的内涵,充实高尚的理想情操。把抽象的思想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做的实际行动,使学生感到理想的火花在引导着自己前进。
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结合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才能适合青少年的特点。各种教育活动应尽量使之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要把说服教育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说服教育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只有当学生了解某种道德行为的意义,才能产生自觉的、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纪律约束是训练、巩固学生道德行为必要措施,只有当学生懂得了约束自己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治、自理能力,才算得上真正调动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班主任工作,光靠说服不行,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教育。
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搞活、开放,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克服社会信息的消极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要掌握社会信息,采取正确的方式,加强对社会信息的“堵”和导重视家访工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73、班主任应掌握学生的哪些资料?
班主任应掌握: 学生的生理卫生状况;家庭生活条件;分别类型学生的特点;较差生的兴趣及爱好;他们知识方面的缺欠,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各班各科的平均成绩;课堂出席率;自选学科小组活动的参加情况;学生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及态度,学生的思想政治见解;美学修养程度,对劳动所持的态度;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自我修养的愿望等。了解学生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客观、热情、恰如其分。除观察外,还要主动利用座谈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教育会诊”。所得材料客观、及时和系统,可帮助教师制定教育培养学生的具体可行的大纲,选择最合理的教育方法。74、说出几种班主任忌语
以下十二种语言班主任不能和学生说。
1.明天叫你家长来,叫不了来,你就别上课了。
2.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3.想一想,你是怎么回事,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连作业本也忘了带,你怎么忘不了你自己。5.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6.你家长辛辛苦苦让你上学,你却不好好学习,还专门爱花钱。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8.完了,你太没用了,这辈子算没有出息了。9.你瞧你想个什么,根本就不象是我的学生。10.今天怎么来晚了,别解释,站半天。
11.现在正在上课,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你站起来。12.你看你是个什么人,根本就象个人。
班主任要象家长一样,真心关心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要象春风一样,去温暖同学的心,班主任要象路标一样,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班主任要象舵手一样,及时指出同学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75、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集体教育技能?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培养优良班风。(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76、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个别教育技能?
1、了解学生的技能:(1)观察法。(2)与学生谈话。(3)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技能:(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能。(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技能: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1)应急能力。(2)稳定局势能力。77、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1)家访。(2)信访、电话访、电脑访。(3)家长会。(4)少告状,多表扬,看主流、看发展,客观、公正。
78、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意义:(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2)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利于向学生学习;(4)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1)家庭情况。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父母的兴趣爱好及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类型,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教育方法类型,父母与邻居的关系,在家中爱听谁的话,心目中最敬重谁,和哪些人交朋友,每月零用钱多少,怎样使用等。(2)生活习惯,作息及课余时间的安排。(3)基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各科的认识、态度和学习成绩,有哪些好的或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无“偏科”和精力不集中的情况,有无自学、自检的能力,是否需要家长“陪读”等等。(4)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对理想、前途、个人抱负的看法;能否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有无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经常与哪些同学交往;能否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乐意为大家服务。(5)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的情况,有无近视眼和慢性病症等。(6)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只有了解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7)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水平。(8)对教师、班级的希望和要求等。
方法:在班级工作中了解和研究学生。(1)观察法。观察策略:(1)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计划。(2)观察中要保持常态。(3)观察后要做好观察记录。(4)要长期不懈地综合考察、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
(2)调查访问法。运用调查访问法的策略:(1)访查前做好充分准备。(2)态度友好、注意启发。(3)根据访查对象,灵活运用访查方式。(4)及时整理,多方论证,去伪存真,把握实质。
在师生交往中了解和研究学生。(1)谈话法。运用谈话法的策略:(1)谈话前应作充分准备。(2)树立平等的师生观。(3)注重个别差异。(4)善于运用非言语交流(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5)谈话中应边听边思考。(6)做好记录整理工作。(2)分析书面材料法。运用分析书面材料法的策略:(1)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2)注意分析材料的真实性。(3)结合观察、谈话等方法使用。(4)要长期积累材料,妥善保管,及时整理、分析和研究。
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和研究学生。
1、问卷法。问卷法的形式分两大类,封闭式和开放式。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回答问题。封闭式问卷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再给出的若干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选项,或给选项排序。在运用问卷法时,应参照如下策略:(1)问卷设计要科学新颖。(2)问卷内容要简明扼要,数量适当。(3)为了提高问卷法的信度和效度,必须注意选择恰当的问卷形式。(4)确保问卷的真实性。
2、测量法。运用测量法的策略:(1)在实施测量前要做好充分准备。(2)要请专业人员参加。(3)深入分析测量结果。(4)结合其他方法。
79、班主任评价学生的意义是什么?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有哪些原则?
评价学生的意义:(1)是学生正确了解、教育自己的有效途径。(2)为家长和其他方面提供了了解和教育的依据。特别是班主任的操行评定是对学生品德表现优劣的概括性评价,它对班主任和学校针对性地做好下一步德育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评价学生的原则
评价学生的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定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客观评价原则、动态评价原则、肯定评价原则、个性评价原则、民主评价原则等。80、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班主任撰写评语的一般方法。
如何写好评语,特别是有个性的评语,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
(1)掌握标准,是写好评语的依据。(2)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写好评语的前提。(3)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写好评语的关键。(4)以情感人,是写好评语的突破口。(5)语言活泼,是写好评语的艺术保证。(6)指导性话语,是写好评语的真谛
8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是哪年出台的?意见中对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如何论述的? 2006年6月4日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是如何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的?
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沟通便利,影响深刻,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能力。
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担任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班主任老师不仅应该努力协调好各任课教师,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积极支持少先队、共青团、班委会开展班级活动,还应该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引导家长和社区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8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是何年制订的?培训原则有哪些?
2006年9月8日。培训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2).实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班主任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践,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84、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和功能有哪些?
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历史责任。中小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史,任何阶级培养人的基础素质都以“德”为首。因此必须研究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1.德育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德育在社会进步中起积极作用。(2)德育在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中有重要作用。(3)德育决定学校教育的的性质。2.德育的功能
从我国学校德育的性质和历史来看,德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导向功能。这是指德育对学校教育具有指向、选择和调节行为的作用。它既能为个人为集体导向,也能为学校、班级的教育活动导向。②动力功能。这是指德育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引发、强化、支配的作用。③目标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是由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及其成长发展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构成的。
85、简述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1.德育的途径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次会议、一项活动、一次谈话就能够完成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心理行为特征。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教育、训练,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品德课。这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小学必须按照教学计
划,进一步完善其教育内容体系,加强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2)通过各科教学进行。除思想品德课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其他各科,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任务。(3)抓好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教育环节。(4)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5)班级德育。班级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6)学校环境。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7)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主动争取家长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8)全体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
86、简述学校德育方法(选答题)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可归纳为三大类。
①运用语言文字说服教育的方式:讲解和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②运用事实说服教育的方式:
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③运用榜样说服教育的方式。运用榜样法,一要选好典型;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三要创造学习榜样的气氛。
(2)榜样示范法。
榜样包括:①伟人的典范。②教育者示范。③学生中的好样板。
为了使榜样发挥更积极的教育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指导,选好典型是学习榜样的前提。②树立威信,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指导修养,引导学生对照榜样调节自己的行为。
(3)思想疏导法 思想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说服教育的最好方法是疏导。疏,是指去掉阻塞,使其通畅。导,是指引导,启发,开导。疏导在教育领域里,就是指清除阻塞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使其思想“通畅”进步。①要了解学生。了解是疏导的前提。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思想“疙瘩”形成的来龙去脉。情况明,决心就大,办法就多。②疏通思想,要讲明道理。③因势利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4)情感陶冶法
陶冶的方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美的环境在品德形成中的特殊作用,通过教育者的爱,以情染情的迁移作用和借助一定的环境,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使受教育者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上逐渐完美化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古老而有成效的德育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创设良好的情境。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美化校园。培养良好的校风,也是环境陶冶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要有计划地创设班级环境,培养班风。教育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美化精神环境。②把创设环境与启发说服结合起来。③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要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
(5)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就是教育者根据德育任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优良品德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运用实际锻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目的要求。②坚持严格要求。③督促检查持之以恒。④注意因材施教。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中的优良品德或不良品德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德评价是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按确定方向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或者说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方向的一种控制手段。常用的品德评价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定性与定量分析等。(7)自我教育法
①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③启发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④指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⑤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87、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按照地域划分为许多国家,这种情况还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每个国家的人们,总是要在祖国的怀抱里,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竭尽全力为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成为祖国统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给予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以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次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定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88、.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极其广泛而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到处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从历史到现在,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瑰宝,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德育管理中,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版图和首都。(2)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丰富资源。
(3)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4)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人民。
(5)了解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6)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7)把爱国家与爱家乡联系起来。
(8)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9)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内容和要求。89、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有何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也是帮助青少年学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养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基础。养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它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内容,它不仅是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也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养成教育要与少先队工作结合,要延伸到家庭,要争取社会的配合,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学校重视养成教育,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风就正,学生的精神面貌就好。一个班主任如果把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时时抓,那他领导的班集体凝聚力就强,班风就正,大多能成为优秀的班集体。养成教育是一项循环往复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开展各种活动,养成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使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对中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遵循“先行后知”、“行而后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统一的规律。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使学生在不断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使道德行为不断地规范化、标准化。90、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养成教育,我们可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七个方面。①尊敬国旗、国徽。要求学生做到:升国旗、唱国歌及整个升旗仪式中要庄严、肃立。②文明礼貌。现代文明礼仪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礼貌。可以提出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中的系列内容要求,并对自我介绍、问候、招呼、告别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③遵守纪律。教育学生从小懂得要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令、法规,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遵守校规和班集体的各项规定。④常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在站、立、走、坐、说话、写字、举手、敬礼等方面制定出: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标准。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可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制定自我服务的标准和劳动计划,学校可设置生活课。还可开展竞赛、评比,评“劳动小能手”活动。⑥学习要求。从入学的一年级起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专心听讲,爱护学习用具、书包、铅笔、铅笔盒、课桌椅等。并能经常清理、码放整齐。⑦卫生,仪表。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衣着打扮要整洁大方,学生化。不带头饰和各种首饰。养成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指导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91、德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
(1)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等品质。(2)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品质。(4)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对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92、什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有何特点? 自我教育是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它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调试自我,从而使主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某些重要的信念、想法或行为,使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自我教育的特点:(1)自主性。(2)自由性。(3)差异性。93、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1)班主任的素质决定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2)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设计师。(3)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落实者。(4)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5)班主任是学生品德效仿的榜样。(6)班主任是沟通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桥梁。94、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所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
其意义在于(1)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深化和补充。(2)个别教育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常用的有如下方法:
(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学生,使之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行为习惯、某种道德观点的一种方法。是班主任最常用的个别教育方法。
>具体方式有:讲解、讲演、报告、座谈讨论、谈心、对话、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策略:(1)以理服人。(2)以情感人。(3)抓住契机。(2)陶冶教育法。班主任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景,使学生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式有:艺术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
策略:(1)强化“陶冶”的观念。(2)选择、创设陶冶的环境和情景。(3)巧用自然之美。(4)发挥人格陶冶的魅力。
(3)榜样示范法。班主任运用自身或他人的优良品行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具体方式有:事迹报告、板报画廊、参观展览、广播影视宣传、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讲故事等。
策略:(1)注意选择榜样的层次性和针对性。(2)树立榜样的威信。(3)以身作则。(4)激发内在动机。(5)学榜样见行动。(6)巧用反面典型。
(4)实践锻炼法。班主任通过有目的的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品性和习惯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式有: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规范训练活动等。
策略:(1)思想重视。(2)严格要求。(3)反复练习。(4)自我锻炼。
(5)自我教育法。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有效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批评与自我调节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式有: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体验、慎独等。
策略:(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需要。(2)指导学生自我设计。(3)指导学生自我践行。(4)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6)评价法。班主任根据具体教育目标,对学生已经形成的优点或缺点,给予肯定或否定,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式有:表扬奖励、批评处罚、评比、操行评语等。
策略:(1)客观公正。(2)注意教育性。(3)注意互补性。(4)适时适度适量。95、教育培养优秀学生有何策略?教育提高中等学生有何策略?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有何策略?
教育培养优秀学生的策略:(1)正确认识优秀学生。(2)高标准、严要求。(3)采用催化法,促其幡然醒悟。(4)预防“过誉”心理。教育提高中等学生的策略:(1)把握不同特点,因材施教。(2)提供机会,体验成功。(3)挖潜力、促发展。
教育转化后进学生的策略:(1)纠正心理偏向、树立正确观念。(2)关心爱护,激起自尊。(3)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4)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5)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6)扑捉教育转化契机,促其醒悟。(7)弥补基础学力,培养兴趣。(8)反复抓,抓反复,常帮不懈。
96、班级活动有哪些原则和步骤?
班级活动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6)主体性原则。(7)连续性原则。(8)知识性原则。(9)创新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步骤:选题、准备、实施、评估、总结。97、组织主题班会的形式和方法?
主题班会常用的形式:(1)游戏式主题班会。(2)问题式主题班会。(3)实践式主题班会。
1、主题的确定。根据教育计划的实施,设计主题;配合节日活动的开展,设计主题;针对班集体的特点,设计主题。主题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具有鲜明的德育倾向②有助于班级体建设③围绕班级工作,体现中心任务④有助于培养或矫正学生的品行⑤必须是全班共同感兴趣或引起班集体共同关心的⑥必须成为班集体某阶段的行动口号⑦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富有号召力。
2、班会准备。①从人的角度②从环境的角度③从认识的角度④从社会的角度⑤从文化的角度。
3、班会的评价。近期效应与远期效应、模糊与精确。
4、班会总结。对比分析、概括提炼、材料归档。
98、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包括那些内容?教师的政治行为规范有哪些? 教师的政治行为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法纪行为规范。
教师的政治行为规范包括: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①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教育的尊严,忠于职守,一心为公,把整个身心和全部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②坚守教育岗位,认真工作。教育方法与实干精神相结合,处理好教与学及德、智、体、美、劳等多种关系,认真细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进行教学工作。③不讲条件,不计较待遇,积极工作,无私奉献。④努力学习,精通教学。卓有成效地完成教育工作任务,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落到实处。⑤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走出新路子,开拓新领域,以改革的精神去从事教育工作,进行教学活动。
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①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掌握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及实质,从教育的社会性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加深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②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的关系。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④贯彻教育方针,总结教育经验。⑤明确培养人才的标准。
99、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做人的标准等重大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的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审美观、恋爱观等,都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
(1)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人类历史以来最正确最先进的人生观。(2)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为人民服务应该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出发点和归宿。(3)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当做人生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必胜的信念,保持顽强的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因而能经得起苦与乐、成功与挫折的考验。
100、谈谈“慎独”的师德修养方法(选答题)
“慎独”,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又是师德修养的一种极高境界。所谓“慎独”是指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并且难以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做任何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教师职业道德所提倡的“慎独”,是要求人民教师在一个人独立进行教育职业活动,没有他人进行监督的情况下,自觉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不做任何违背社教师道德要求的事。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科其所不睹,恐慎科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因而,品行高尚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这里所说的“慎独”当然是以封建道德原则为标准的,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但其中包含的合理因素,很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当然也要讲“慎独”,要树立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各种错误的私心杂念,向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迈进。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坚持自觉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信念去选择自己的行为,不做任何坏事,做到一言一行光明磊落,没有需要隐瞒掩盖的事,“事无不可对人言”。
“慎独”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它要求一个教师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加注意检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知道,教师道德作为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对教师的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的。一般地说,当一个教师的行为处在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生集体、广大学生家长众目睽睽的监督下,有“社会舆论”起作用,会比较注意自己外在行为的道德修养。但是,当一个教师处在独立进行教育职业活动时,他的行为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所“不睹”、“不闻”“莫显”,没有“社会舆论”的监督,可能“永远”不会被人们所察觉,这时的道德修养就更加重要,也更加不易,完全要依靠教师的“内心信念”和自觉性。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自珍自爱,用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好自为之。如果不注意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不养成“慎独”的品质,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天长日久,益发滋长,必然害己、害人,对学生利益、教育事业的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特别是在非公开的、独处的场合,不能恪守师德,甚至违法乱纪。比如,有的对至爱亲朋的子女暗中偏袒、“照顾”;有的对有意见的学生歧视、冷遇;有的通过学生家长“走后门”,又用自己教育上的权力作心照不宣的“交易”;更加恶劣的是,有的道德败坏的教师,以“补课”、“家访”的名义诱骗、猥亵、奸污女学生,成为“衣冠禽兽”。
教师讲道德修养,一定要“慎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也就无所谓道德修养。一个教师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情况下,能否坚决按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办事,不做任何坏事,这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准的试金石。我们每个具有起码职业道德觉悟的教师,都要“慎独”,坚决纠正和克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现象,向背地里干违背师德的缺德行为展开坚决斗争。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慎独”?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慎独”,首先要在“隐蔽”处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已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据地”。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我国战国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颂》中说:“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比在自己面前更知耻,而应该在一个人也看不见时和在大家都看见时一样不做坏事。毋宁在自己面前应该更知羞耻,并且把下列的格言铭刻在自己心上:丝毫不做不适当的事。”我们要培养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慎独”,还要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开始做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我们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在“隐”、“微”之处下“慎独”的功夫,不仅是要求我们在隐蔽之处,一些细小的地方自觉按照师德规范和要求行事,不犯错误,还要求我们在产生了错误的念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在没有人察觉,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自我觉悟,自我反省。这也是讲“慎独”的重要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正确思想和念头,犯这样那样的过失、错误是不奇怪的。但是,只要经常注意“慎独”,就会在个人头脑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不道德的念头时,能自己批评和克服,“防患于未然”;当犯了一点过失、错误时,能比较自觉地加以改正,不犯大的过失和严重的错误。有一位中学教师给毕业生批改考卷,如实地给一名学生评了五十几分,不及格。结果考卷还没有批改完,那位学生自知考得不理想,一个人找到教师家里,请求教师“开开恩”、“放一码”,还声称自己可以让家长帮这位教师买到一个紧俏商品。那件紧俏商品,正是这位教师家中急需的,一时又买不到。教师心里有些犹豫了,答应学生“在考分平衡时再考虑考虑”。学生走后,他思想上斗争很激烈。他想到,如果自己真的和学生做这样的“互相帮助”,虽然别人可能不知道,但这样做是对教育工作的失职,会给自己,给这位学生的道德心灵上抹上污点。第二天,他就主动找了那学生,先作了自我批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让他进行了补考。这位教师的行为,是一种讲“慎独”的道德行为,是有师德觉悟的表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极高境界。“慎独”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又
是极不容易的,要经过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完全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锻炼的过程。我们人民教师要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指导,学习无产阶级教育家和优秀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在社会主义教育中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向“慎独”的师德境界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