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9: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第一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发布单位】806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3-10 【生效日期】1997-03-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1997年3月10日大政发〔1997〕22号)

市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快,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重要行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对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迫切需要。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确定发展方针和目标,把旅游业建成主导产业

1992年11月,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大连市经济上新台阶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的旅游中心,这为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旅游业的发展方针是: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主攻方向。开拓大市场,建设大旅游,发展旅游大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起点,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展、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业,使之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提高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二、统一规划,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要统筹规划,坚持高起点,突出开发“新、奇、特”产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大连市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出台,各区市县和一些重点旅游乡镇要以此为指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执行。

切实抓好大连市区旅游中心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旅顺口风景旅游区两个重点旅游区和庄河冰峪山水风光旅游区、长海海岛风光旅游区、瓦房店仙浴湾旅游度假区、金州大黑山古文化建筑旅游区、普兰店及瓦房店温泉疗养旅游区等若干个旅游发展区的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景点景区,吸引更多海内外客人来连旅游观光。在搞好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办好大连国际服装节、中国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等大型活动,使之成为我市旅游的拳头产品。大力开发具有大连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兴办旅游商品专业市场,汇集海内外精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努力发展旅游交通,增开国际、国内空中、海上航线;加强旅游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三、三、广开渠道,动员各方面力量大办旅游业

旅游业是重要产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好大连市旅游事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有条件的地区也应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后劲。

充分利用我市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积极开辟对外合作渠道,吸引更多的外商来连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兴办旅游交通、旅游设施和“三资”旅游企业,经营除国家规定限制以外的旅游业务。

继续坚持国家、地方、部门和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办旅游业。只要具备条件,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单位和个人,经旅游和工商部门审批,都可以兴办旅游经济实体。

四、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开发要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际旅游为重点,加强整体宣传推销大连。

大力开拓以日本、韩国、俄罗斯为主,以港澳台、东南亚为辅,以欧美为补充的国际旅游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宣传促销,要坚持“全面吸引、重点招徕”的原则。制作精美的对外宣传品,在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设促销“窗口”,扩大宣传促销的效果。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强化对港澳台地区的促销。对东南亚及海外华人,重点推销冬季冰雪及节庆、民俗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欧美游船市场的开发。

大力开拓以东北和环渤海地区为重点,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富裕地区为辅助,以其他区域为补充的国内旅游市场。旅行社要加大自主外联的比重,各景点景区及各旅游经营单位应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推出新项目。

五、五、加强行业管理,树立大连旅游的新形象

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要加强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旅游监督检查、建立旅游经营秩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都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

高度重视旅游环境和秩序的改善。结合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搞好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顿。突出解决一些景区景点环境脏、乱、差及不法经营者侵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加大旅游市场的安全管理力度,确保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结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对旅游业实施管理。各级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本地区旅游行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把旅游业纳入法制的轨道。

六、六、深化改革,增强旅游企业的活力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速旅游企业改革、改组步伐,建立现代旅游企业体制。要积极推行合资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改革,扶植一批有影响的骨干企业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各旅游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以增强自我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旅游企业,也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七、七、抓好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旅游工作队伍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全市旅游培训中心和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大力培训、引进、招聘、启用各类旅游人才。积极发展旅游教育,发挥现有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作用,加强对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的协调和指导。强化旅游科研工作,引进应用高科技。实施旅游行业管理服务人员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实行岗前、岗中全过程培训,涉外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服务人员要全部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推行导游员等级评定制度、工人技术等级晋升制度。抓好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涉外纪律教育,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的敬业意识和进取精神。

八、八、加强领导,提高旅游工作水平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业作为我市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市县要建立健全旅游领导机构,努力为旅游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认真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旅游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形成高效、创新、务实、廉洁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旅游工作的水平。

旅游业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经济产业,要加强区域间联合,发挥整体优势。计划、商业、工商、财政、税务、城建、环保、交通、教育、文化、新闻、公安、宗教、民航、港口、铁路、海关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确保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以政府名义批转执行。

大连市旅游局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赣府发[2003]27号

颁布时间:2003-12-8发文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进程,尽快把旅游业培育

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旅游业是解决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是吸引外资、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明确提出要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全面落实“后花园”定位,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掘市场潜力和产业潜力,紧紧抓住当前加快开放和发展的有

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资源整合、体制整合和产业整合,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打造全国一流精品线路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以公司化、集团化运营为重点,改革旅游体制;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综合优势为目标,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旅游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近几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要确保20%,力争25%.到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 GDP的10%;到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2%,真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力

争跨入旅游大省的行列。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做强旅游城市和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南昌要充分发挥特大型城市的聚集功能,努力建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多功能中心旅游区和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九江要发挥临江、滨湖、依山的优势,发掘历史文化积淀,加大城区改造的力度,努力建成对国内外游客有吸引力的花园城市。景德镇要大力弘扬陶瓷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古瓷窑、官窑、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把景德镇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瓷都。赣州要深度发掘客家文化内涵,搞好宋城文化、客家风情与秀丽山水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力争成为赣闽粤边地区最有竞争力的旅游城市。新余、上饶、鹰潭、宜春、萍乡、吉安、抚州等城市要发挥各自的旅游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总体上提升我省的城市旅游水平。按照总体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旅游景区的建设,把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成对国内外旅游者有强大吸引力的全国一流景区。

(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构筑四大旅游协作区。高标准建设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名城名村文化游、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游、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风景名胜生态文化游等三条旅游线路。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突出特色,丰富内涵,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全省各地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加强区域间旅游协作与联合,按照区域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对接与融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加快与周边省市旅游协作区的建设步伐。与安徽联合打造“景婺黄徽文化旅游区”;与福建联合打造“武夷山风景休闲旅游区”;与广

东、福建联合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与湖南、广东联合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等。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有回味的旅游环境。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着力抓好连接主要景区及景区间的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尽快完善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间的旅游公路网络。配套建设好公路沿线休息、餐饮、购物服务区和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的建设,建设好进出省和各旅游景区主要通道沿线的景观和旅游标志、交通标志、公共图形标志。随着南昌昌北机场对国际航班开放,开通南昌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澳门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班。增开重点景区到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列车,增加票源供应。开发水上旅游交通,增开内河旅游航线。要加快各景区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旅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护栏等旅游安全设施,加快住宿、饮食、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引导旅游饭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高等级旅游饭店,大力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等接待设

施,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饭店体系。

(六)搞好旅游餐饮建设,扩大旅游商品产销,加强旅游娱乐建设。抓紧建立旅游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开发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菜肴,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经营特色赣菜。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增加旅游创汇创收。积极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名、优、特、奇、新产品,逐步建立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品系列生产基地。各重点旅游城市要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市场,在全省逐步形成规范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开发富有江西特色、体现民俗风情、游客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提高旅游娱

乐消费比重。

(七)办好重大旅游节事活动。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现状、产业特点,采取省市联办,与国家有关部委合办、或与兄弟省市联动等形式,组织开发系列的节事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力争办成一些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节事活动。

(八)加大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以“长珠闽”和沿京九线、浙赣线、沿长江带为重点,开拓国内客源市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协作,形成开放、联动的旅游客源网络。继续巩固和大力拓展港、澳、台、东南亚和日本等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发韩国和欧美、澳

新等新兴市场。加大对境外和国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江西旅游的知名度。

(九)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全省旅游信息网络,各市、县、区旅游部门及主要旅游景区实现联网,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

上咨询和预订服务。旅游、统计部门要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建立旅游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搞好旅游统计。

三、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制

(十)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省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引进符合国际规则的旅游运营机制、领先技术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降低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旅游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放开旅游投资领域和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经营领域;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和旅游购物通关检验手续;对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促销人员,可根据业务需要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的办法。着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高起点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省旅游资

源的综合开发,尽快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十一)加快组建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车船集团等专业性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加快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全省旅游集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和网络化、集团化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加快旅行社改革开放步伐,切实推进股权多元化,鼓励支持民营、外资企业参股、控股国有旅行社,吸引国内

外知名旅行社到我省开办分支机构,参与我省国有旅行社的改组改造,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旅行社改制。

(十二)加快主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有利于资源保护,永续利用;有利于统一规划,总体开发;有利于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有利于树立整体形象,发挥规模效应的原则,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以公司化运作方式,推进旅游景区转换经营机制,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旅游集团。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项目特许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依法对景区经

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快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旅游景区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四、强化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要履行好行业主管职能,加强对全省旅游业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

(十四)落实好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2004年起对全省旅游星级饭店、餐饮和商贸行业用电价格在现行商业电价基础上适当下调(具体办法另行下达)。旅游星级饭店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扶持旅游汽车运输企业发展,加快车辆更新,提高车辆档次,经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旅游定点汽车,在 2010年年底前免征客运附加费。旅游项目用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旅游推介、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导向性投入、旅游人才培训及

规划编制等方面。省直旅游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额安排支出预算,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十五)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省内各高等院校旅游教育资源,改进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支持旅游院校的建设,加大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和熟练技工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协调和业务指导,有计划地选送旅游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到高校或国内外旅游机构培训。

(十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公安、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执法监督,健全旅游业执法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着力解决购物欺诈、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驾导人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景区脏乱差、服务质量不高,旅

游行业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十七)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强化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特别要注重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和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区的保护。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旅游运载、游览、娱乐等

设施的安全监督。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和紧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访

2008-12-31 10:52:00【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关闭本窗口】【打印该页】【

27日下午,宜春市旅游局局长雷恩奇在宜春市展位前接受了红途网的现场专访。

红途网:请雷局长先给广大网民介绍下宜春的主要景点和资源概况?

雷恩奇:宜春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宜春1.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宜春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明月山景区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月亮文化唯美浪漫、富硒温泉和含氡温泉品质一流、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农耕文化沉淀古朴厚重、自然风光奇美绝伦,是难得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另外还有7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途网:宜春市区风景优美,“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江穿城而过,湖傍山而生,作为旅游管理部门我们是怎样打造出“城区既景区”模式并使之蜚声全国的?

雷恩奇: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城市创建工作,促动城市建设发展,目前我市已经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五朵金花”相映成辉!二是“打造13579”绿色工程,具体是指:一个目标,三十个游园,五条景观大道,七个公园,九个文化广场。1个目标是指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的目标;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环境;30个游园是指按照“彰

显山水、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便民实用”的原则,新建区域性游园22个,对原有的8个游园进行提质改造;5条景观大道是指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建设5条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种丰富、特色鲜明、清新舒适的景观大道;7个公园是指宜阳公园、雕塑公园,怡心公园,袁州新城公园,滨江公园,袁山公园、秀水公园;9个文化广场是指新建和提质改造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9个。

红途网:此次展会宜春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有多种商品获奖并且还获得最佳展位奖,宜春是否把此次展会作为一种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契机,此次展会将给宜春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雷恩奇:在本届旅游商品交易会上,我市精心组织了本土旅游企业参展,参展的靖安竹雕、万载根雕、袁州脱胎漆器这些商品得到省领导和专家的好评;高安腐竹、宜丰豆腐乳、袁州黑米酥、靖安椪柑等产品畅销,市民排队争相抢购。通过本次旅游商品交易会,使得我市的旅游产品展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包装完善好我市的旅游商品,走产业规模化的道路。

谢谢雷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第三篇:抚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抚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2007-05-10 10:46:00

【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打印该页】 【关闭本窗口】

一、明确目标,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新兴支柱产业

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依托靠近南昌、毗邻福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抓好临川温泉、金山寺、资溪大觉山、乐安流坑、南城麻姑山、南丰军峰山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以临川文化为主题,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四大品牌,将抚州建成沿海发达城市的休闲后花园,把旅游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经济目标上,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8.8亿元,到20l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

二、培育龙头,形成对接互动的旅游产业框架

(一)用临川文化统领全市旅游产业,完善中心城市旅游的聚集辐射功能

抚州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占居龙头地位,应当建成全市旅游经济辐射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和各县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用临川文化这一“芯片”为主线,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系统整合、主题提炼、动态展示,突显我市旅游业自有的特色。在市内建设一座临川文化的展示地——集文化长廊、艺术园林、群雕、建筑、可参与的文化等景观的“临川才子园”。“临川才子园”要适应休闲旅游发展需求,突破纪念馆的传统模式,强化情感体验、参与互动功能,内容逐年更新。其次,把中心城区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建设,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经营,形成城市是景,景是整座城的旅游与城市发展高层次结合互动的新格局。

(二)实施重点突破,完善全市旅游产品功能区域建设

要举全市之力,把有限的力量集中投向重点地区、重点景区、重点项目上。利用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通过国家级旅游品牌的集聚扩散和功能带动作用,拉动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发展。

1、临川区以临川温泉和金山寺开发为突破口,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临川温泉是古代名泉,出水量大,区位优越,应该建成集洗浴康体、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金山寺始建于唐,几经兴衰。在开发目标上,建成以金山寺为主体的大金山寺宗教旅游城。使大金山寺成为我市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2、南丰以打造旅游城市为突破口,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

南丰是唐宋八大家曾巩故里,是中国傩舞之乡、中国蜜桔之乡。重点要加快军峰山、傩舞、潭湖、车么岭、罗俚石蜜桔生态园、紫霄溪漂流和曾巩公园等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力争创评一个国家3A景区。

3、资溪以大觉山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首先,要加大大觉山建设资金投放和开发进度,重点抓好大峡谷漂流、太空步廊及上山索道、游步道、大觉山原始生态观光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华南虎野化放归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大力开发新月畲族村的民族风情和美食文化;其次要抓好大觉山景区内外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抓紧资茶线的项目实施,确保旅客抵达景区道路畅通,为下半年对外接待游客作好准备;其三要完善马头山森林度假山庄、狮子山度假村、法水温泉和县城内宾馆饭店等休闲区域功能建设,提高游客接待水平;准备大觉山申报国家4A级旅游区的工作,力争把资溪打造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

4、乐安以流坑古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突破口,带动古村旅游的发展

流坑古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为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搞好流坑古村与民居保护,恢复流坑古貌。坚决禁止在古村中乱搭乱建,改善古村脏乱差现象。提高县城和流坑等景区点的旅游接待能力,建成2—3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加强景区导游队伍建设,至少培养20名具备国家颁发证书的导游员,从而整体提高导游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5、宜黄以重建曹山寺为突破口,带动宗教旅游的发展

佛教曹洞宗祖庭曹山寺作为宗教旅游的主脉,已由香港旭日集团捐资重建。目前,要重点抓好整体规划的创意设计,加快建设进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宗教道德教育基地和江西第一宗教旅游中心。

6、南城以塑造麻姑品牌为突破口,带动康体旅游的发展

麻姑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南道、释、儒三教活动中心和避暑游览、养生健身的目的地,具备建成全国养生、健体休闲、度假和中国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及展示世界养生文化平台的条件。为此,要完善麻姑山总体规划,加快包括环山公路、自来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完成麻姑山开发项目的设计制作;做好景区项目论证,开展麻姑山对外招商。

7、广昌以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为突破口,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毛泽东曾题写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光辉词章,至今保留了众多的革命旧址、旧居、纪念地等遗迹。在2005年全国开展“红色旅游主题年”活动和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之机,要借势兴旅。加紧对革备遗迹进行修复,完善县城通往各景区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瑞金连成一个完整的苏区红色旅游线路。将广昌建成我市主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三)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一是加快星级宾馆建设。在3年内,全市新增三星级以上宾馆不少于15家,新增四星级宾馆2家。同时,鼓励景区居民兴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二是抓紧建设旅游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开展菜肴、厨艺比赛,开发特色菜谱。三是在市中心城区和重点旅游县建立和完善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中心,开发具有抚州特色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购物要求。四是切实扶持旅游文化娱乐业、深度开发傩舞、孟戏、采茶戏、狮子舞、宜黄戏、海盐腔等古典艺术表演项目,使之成为展示抚州旅游风貌的亮点。

(四)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按照客源地旅游市场需求,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重点推出几条旅游线路。即:鹰潭市龙虎山——资溪大觉山——福建武夷山生态观光健身游;南昌——临川金山寺——宜黄曹山寺的宗教朝觐游;南昌——临川——乐安的才子文化游;南昌——南城麻姑山——南丰的农业生态康体游;南昌——南丰——广昌——瑞金红色传统教育游。着力开辟市区——南城麻姑山——南丰紫霄溪漂流;市区——宜黄曹山寺、谭伦景区、石巩寺和市区——乐安流坑等一日游、二日游短线旅游线路。

(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一是明确主题形象。应通过公开征集或课题招标等办法,集纳社会智慧,尽快确定。二是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临川文化的研究,经常召开临川名人的国际与国内学术研讨会,持续性地扩大临川文化的影响力;组织拍摄关于王安石、陆象山、汤显祖、曾巩等临川才子代表人物的影视作品,提高临川才子之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三是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每年都要制定旅游形象宣传计划,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开展抚州旅游形象宣传,抚州日报、抚州市电视台要开设旅游专版专栏,增加旅游广告。四是办好南丰蜜桔节、广昌莲花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本市旅游知名度。五是市旅游局要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展销会,主动在重点客源地举办旅游促销会。六是要市工商、交管、城管部门要建设一批旅游广告牌,用于形象塑造和旅游引导。

三、强化领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旅游业发展

1、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关心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经常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将旅游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旅游,明确抓旅游就是抓综合、抓经济。要了解旅游业,掌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增强抓旅游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实和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力量,配强领导班子,东乡、崇仁、黎川、金溪四县尚未成立旅游局,要尽快成立起来,做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三落实”。

2、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从2005年起,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适量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市场开发和国际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各县(区)每年亦应根据本县(区)旅游市场开发宣传工作的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业的发展。

3、出台和落实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尽快出台《关于鼓励扶持旅游业发展优惠办法》,鼓励境内外资金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开发、兴办各种旅游企业和项目。所办企业和项目可享受市属权限范围内规费减免的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好省政府对旅游企业的扶持政策。

4、大力扶持旅游骨干企业发展

市、县(区)政府可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作法,组建旅游集团或旅游开发公司,以此为龙头牵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鼓励市内旅游企业,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集团,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旅游游规划

《抚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20)已于2001年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编制完成,由于时间已过去几年,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完善。2005年底前,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本地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6月底前,完成各主要景区(点)建设规划,形成全市旅游业的三级规划科学体系。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坚决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开放引资,走旅游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路子 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投入严重不足。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抓好旅游项目招商的组织与协调。市直单位、县(区)政府要成立旅游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项目招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落实县(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物,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在重大招商活动中都应有旅游项目推介,力争引进有实力、有旅游开发理念的大客商、大财团来我市进行旅游开发。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政策上给予优惠,享受工业项目的同等待遇;在用地指标上进行倾斜,重大旅游项目实行用地计划单列。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皖政〔201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依据《安徽省旅游条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业发展的人本化特质、多功能特点、开放性特征,把我省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升级;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政策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为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健全政府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宏观机制,完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力量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效益相结合。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广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带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一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区域牵动力的旅游知名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皖北旅游等,推动全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和发展旅游新业态,以产业融合带动资源整合。

坚持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化解旅游资源开发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以改革开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依托资源和创意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的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吸引力。

(三)发展目标。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全省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进入中部领先、全国前十位次,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要素配套化、旅游企业规模化、旅游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和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全省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全省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100万人以上,带动城乡间接就业500万人以上。

二、工作任务

(四)合理布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区域协调、城乡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吸引高端游客,拓展入境市场,建成国际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以商务、科教、城市旅游和环巢湖生态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等为特色的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打产品的皖北旅游区,建成苏鲁豫皖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辐射大别山旅游区和皖西南旅游区,建成面向长三角、联动武汉城市群、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黄山、合肥、芜湖等旅游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县域旅游发展,推进长三角旅游发展一体化,建立健全与国内重点旅游省份、国际重点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发展合作机制。

(五)提升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体育健身、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生态、文化(文物)、乡村、森林、休闲度假、体育康健等旅游,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有序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精品旅游战略,构建徽文化、皖江城市、淮河风情、皖北历史文化四大旅游带。围绕“绿色、红色、古色、特色”,重点打造“世界遗产精品之旅”、“徽文化体验之旅”、“精彩皖江欢乐之旅”、“大别山锦绣山湖多彩之旅”、“环巢湖动感之旅”、“大琅琊飘逸之旅”、“淮河风情之旅”、“皖北养生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演艺精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品、旅游饭店用品和户外旅游用品制造业,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支持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

(六)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转变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标准等手段,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旅游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开发,跨行政区域旅游景区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明确管理主体,同一个景区在同一个规划指导规范下开发建设。依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探索建立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和旅游投融资平台。推动国有旅游企业加快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七)突出重点,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旅游项目谋划,依托资源,突出创意,科学编制旅游项目。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旅游项目库,分级调度,逐级负责,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城乡建设要优先完善旅游项目基础配套设施,省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组织实施全省旅游项目“5233”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设5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200个,实现旅

游项目投资总额3000亿元以上,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世界遗产与徽文化游、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游、环巢湖休闲度假游、大别山彩色游、皖北楚风汉韵历史文化游等旅游产业集聚区。

(八)扶优扶强,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旅游企业兼并收购、合资合作、战略重组,引导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旅游企业采取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连锁、联合和集团化经营,实现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支持省属旅游企业整合国有旅游资产,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加大旅游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中央、省属大型企业投资旅游业,鼓励和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各个环节。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旅游企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培育20个年经营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企业,2—3个年经营收入30—5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团。

(九)强化促销,拓展旅游市场空间。积极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战略,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促销统分结合的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省及各市、县要围绕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做好整体形象策划和包装推介,推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要充分发挥外事、商务、侨务、对台等对外宣传推广平台作用,借助文化(文物)、出版、电信、邮政等行业的传播载体,创新丰富旅游宣传形式。要针对旅游重点客源市场,综合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探索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多渠道提升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十)优化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诚信体系和旅游投诉体系,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完善省旅游12301呼叫中心建设。探索发行区域旅游“一卡通”。建立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旅游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体系。加强旅游质监机构建设,加强部门和区域联合执法。

(十一)完善网络,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大型航空公司在我省设立基地,探索组建合资旅游航空公司。加快新增、加密国际和境外航线,大力发展与国内重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空支线交通。加快省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重点项目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通往A级旅游景区的项目优先安排建设。发展城市旅游交通专线,推动区域旅游交通公交化。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要设置规范化的旅游指示牌,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长江岸线旅游港建设。支持开展旅游包机、专列、游轮、游艇等业务。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旅游统计基础工作,完善旅游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纳入对市、县政府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至少召开一次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旅游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十三)强化规划引领。将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留足空间。科学编制“十二五”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和皖西南旅游区等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各市、县要在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有序衔接、科学做好本地旅游发展规划。要严格按规划要求审批建设旅游项目。

(十四)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到2015年不少于2亿元。各市要逐步扩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组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和一次性组织游客超500人来我省的旅游企业给予奖励。对评上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单位、荣获国家金星奖旅游饭店、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全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企业等给予奖励。

(十五)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规模以上旅游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亏损旅游企业,可按税收管理权限办理减免房产税。对小型微利旅游服务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企业所得税。旅游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措施,相关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并按规定税前扣除。旅游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所得税优惠目录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允许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应缴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旅游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并轨同价。旅游饭店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不高于居民用户收费标准,按客房入住率收取。旅行社可以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者会务服务。

(十六)保障旅游业用地。优先安排纳入省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对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重大旅游项目,用地计划由省统筹优先安排。乡村旅游项目确需建设用地的,各地应在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由受益地方政府按适当比例奖励项目单位,返还的植被恢复费应用于项目绿化和植被恢复建设。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缴纳。

(十七)增强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作用,加强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

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灵活运用贷款风险补偿、贴息、担保贴费和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发展旅游保险。鼓励银行提高旅游企业整合重组的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额度,开办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内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十八)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党政干部旅游法律和政策知识培训,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内容。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完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全省旅游培训计划,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施旅游企业家培养工程,重点加强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重视旅游智库建设,加强旅游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省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旅游行业人才培训。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二日

第五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69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苏政发〔2011〕6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国民消费、增加社会就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率先建成旅游强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江苏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亿人次,年均增长11%;旅游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全省城乡居民年均出游3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全省旅游就业人数440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数的9%。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更加注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旅游发展;坚持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结合,更加注重提升旅游经济质量;坚持主业提升与融合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坚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相结合,更加注重旅游拉动消费;坚持产业发展与旅游惠民相结合,更加注重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二、主要任务

(四)创响旅游品牌。围绕“水秀山灵、古韵今辉”的旅游特色,重点培育“环沪名城”、“吴韵汉风”、“江南水乡”、“东方湿地”、“乐购江苏”、“淮扬食府”等旅游品牌,全力塑造“美好江苏”旅游形象。

(五)丰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环保、水利、海洋、地质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加快培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精品。做强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园、示范村。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和大型主题公园。优化发展城市滨水空间和旅游特色街区。鼓励旅游产品创新,引导支持高端休闲产业、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娱乐产业、旅游咨询服务产业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开发,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到2015年,完成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景区重点项目,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0家。

(六)壮大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在旅游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等领域培育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进旅行社批零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旅游批发商。积极稳妥地兴办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旅行社。吸引国际品牌旅游企业落户江苏,建立品牌联盟。积极培育地方品牌企业。支持大型旅游客运企业打造“江苏快旅”。鼓励我省旅游企业“走出去”,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到2015年,全省拥有大型旅游集团和全国百强旅行社各5家以上,五星级饭店100家以上,发展一批度假型酒店和特色酒店。

(七)延长旅游产业链。推进旅游产业延伸,发展策划设计、咨询服务和创意产业。完善旅游商品研发产销体系,建立江苏省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工业,集中布局,打造省级旅游装备品制造基地。发展旅游娱乐业,打造面向游客的品牌特色演出。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人文旅游。加强旅游业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的注册、运用与保护,培育一批具有江苏地方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

(八)加强宣传推广。实施大旅游战略,注重整体形象推广和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充分利用外事、商务、侨务、对台、文化、广电、出版、电信、邮政、民航、铁路、公路等渠道,借助外宣、招商、会展、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广泛开展旅游宣传。强化媒体宣传,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逐步在境内外重点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咨询中心。深化长江三角洲地区、苏鲁豫皖区域旅游合作和国际旅游合作,提升旅游联合营销水平。

(九)扩大旅游节庆效应。整合旅游节庆资源,培育省级旅游节庆品牌。支持各地举办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和相关赛事等重大活动。

(十)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制订《江苏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安排带薪休假时间。推进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鼓励学校开展修学旅游,将修学旅游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与银行合作发行旅游信用卡,方便旅游消费。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营造居民友善、文明待客的良好氛围。

(十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建立旅游质量监督网络。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监、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旅游商品侵权假冒、强迫购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旅游收费按规定向社会公示,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应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临时性活动除外)。做好旅游投诉处理工作。

(十二)强化旅游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积极研究修订《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加快旅游标准化进程,制订、实施一批地方标准。实行旅行社等级评定制度和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开展导游员等级考核和评定,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十三)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快建设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增加航空、铁路、公路、水上旅游交通运力,鼓励开展旅游包机、旅游专列业务,建设邮轮、游船和游艇码头。发展城市旅游专线交通,促进城市公交服务覆盖城市景区,农村公路覆盖乡村旅游点。健全自驾游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旅游车辆异地租赁业务。完善旅行社车票预售制度和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加快建设集网上选车、网上调度、网上结算等为一体的旅游客运信息平台,提高旅游客运公共服务能力。

(十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救助服务、旅游消费权益保护、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和旅游志愿者服务系统。落实《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强旅游咨询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市、县、重点旅游镇(村)和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商业中心建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旅游经营场所设立旅游信息咨询点。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垃圾收集容器、转运站(房)等环卫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运行管理,切实维护旅游景区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推广国家星级厕所标准,改善旅游景区厕所条件,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省级重点旅游项目的水、电、通讯等及时到位。

(十五)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以旅游信息化推动旅游现代化,加强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网络。深化与国内重要旅游电子运营商的合作,支持我省重点旅游网络运营商做大做强。加强政府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完善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和96196交通服务热线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信息。引导旅游企业信息化改造,开展旅游在线服务,推动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支持大型景区、旅行社和住宿餐饮企业合作建立电子信息网络。探索发展智慧旅游。

(十六)健全旅游安全机制。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景区设施和旅游餐饮的安全检查。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旅游责任险统保工作,形成新的旅游保险赔付和保障机制。

(十七)积极推行节能环保。加大旅游景区水体保护力度,强化景区污水收集和处理工作,切实改善景区水环境。强化旅游规划环评,合理确定旅游景区游客容量。鼓励饭店、景区等旅游经营单位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旅游运力结构,积极推广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安全舒适车型。推进低碳旅游方式,5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三、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统筹协调。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监测评估和旅游统计指标体系,重点地区要将旅游发展指标列入地方经济发展考核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旅游委员会的作用,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综合协调旅游发展中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衔接工作。旅游部门要切实承担行业发展的规划、宣传、管理等工作。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十九)创新旅游体制。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加快推进各级旅游行业协会人员及财务关系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脱钩,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和其他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

(二十)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发挥规划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将《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发展改革和旅游部门每年联合发布省旅游基础设施及重点旅游项目。旅游规划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并与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水利等相关规划衔接。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应当符合所在地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编制并有效实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对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实施,旅游部门要加强指导。

(二十一)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教育,促进省内高校旅游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初、中、高级人才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旅游创业培训,实施旅游企业家培养工程,推行旅游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在职教育,推行旅游职业技能鉴定,5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完善导游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导游的合法权益。强化旅游行政机关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

四、扶持政策

(二十二)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教育培训等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安排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应根据财力增长逐年有所增加。加强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设立江苏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旅游领域,扶持旅游大项目、大集团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使用的各种产业、外贸、节能、文化、新农村建设等有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产业项目给予支持。

(二十三)拓宽旅游发展融资渠道。鼓励国际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进旅游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符合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把旅游招商列入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之中。

(二十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管理政策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土地供应,积极支持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岛屿等开发旅游项目。新建旅游项目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缴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分期缴付,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依法约定的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且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

(二十五)实行旅游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旅游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省内有连锁经营分支机构的旅游企业,按规定可由总机构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款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区门票及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对旅游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对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宗教场所、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景区内非经营性使用的陆地、河流、河滩、湿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经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可向市、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减免房产税。

(二十六)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完善对旅行社吸引境内外游客的奖励政策,制订支持旅行社开展包机、专列、邮轮旅游业务的奖励办法和扶持措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并可依据相关开支标准凭旅行社发票报销,所发生的费用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在相应科目中列支。星级饭店可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务、会务接待的统一招标。将主要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重点项目的道路连接线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公路网规划,给予资金支持。扶持旅游运输企业发展,旅游客运汽车包车牌证实行网上申请和审批,对实行旅游公车公营的企业运力投放给予政策倾斜。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相应补偿机制,支持发展城市旅游专线交通。商业性投资性质的旅游景区享有门票自主定价权。对规划发展的旅游饭店扩建、装修、设备更新等建设内容,享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府〔2008〕1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经济文化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就业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五篇范文)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2002]3号 【发布日期】2002-01-25 【生效日期】2002-0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经......

    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发展调查报告1 XX县旅游资源在全市来讲是比较丰富的,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XX县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旅游总收......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精神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精神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12]1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