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案
房屋加固方案
1、墙体的破坏
承受作用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与水平地震作用平行的墙体,其破坏主要是墙体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若墙体的高宽比≈1,则墙体的破坏呈现X形交叉裂缝;若墙体的高宽比<1,则在墙体中部易出现水平剪切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砖砌体墙房屋,其底层的裂缝往往比上层严重。
2、窗间墙和墙垛的破坏
比较细高的窗间墙受剪弯双重作用,可能产生水平断裂。门窗洞口开得多且大的墙面,破坏也较严重,如窗间墙布置不合理、墙段长度过大或过小,宽墙垛因吸收过多的能量先破坏,窄墙垛则因稳定性差也将随后失效。竖向地震作用下,对于大洞口的上部过梁,有时在中部会发生断裂破坏。
3、纵横墙的连接破坏
由于在施工时纵横墙往往不能同时咬槎砌筑,纵横墙间留有马牙槎,使墙体间缺乏拉结,或虽同时砌筑但砌筑质量不好,同样导致拉结强度较低。墙体间连接薄弱,在地震作用下,表现为内外墙交接面产生竖向裂缝、拉脱、纵墙外闪,甚至是整片墙倒塌。另外由于地震导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也会引起纵横墙间的竖向裂缝。
4、墙体刚度变化和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楼梯间、墙角和烟囱
等削弱的墙体易破坏和倒塌
楼梯横墙间距小,水平剪切刚度大,因而承担的地震剪力也较大,但由于楼梯间没有楼板,其空间刚度相对较小,且楼梯踏步板嵌入墙体,削弱了墙体,因此楼梯间的墙体容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和交叉裂缝。墙角位于房屋端部,横纵两个方向的约束作用减弱,因此墙角处的抗震能力较低。由于墙角处有较大的刚度,地震作用下房屋的扭转效应使得墙角部位的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5、楼板与屋盖的破坏
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作用力的主要构件,其水平刚度对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很大。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的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较差,若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易密实,或端部的搁置长度过短且无可靠的拉结措施,地震时板缝容易拉裂,甚至板体掉落,在历次地震中破坏最重,损失也最大。
6、整体稳定性不好的附属物
房屋附属物是指女儿墙、出屋面烟囱、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这类出屋面附属建筑物在地震时,受“鞭梢效应”的影响,地震反应强烈,破坏率极高。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墙体易出现交叉裂缝,女儿墙、屋顶烟囱等出现水平裂缝。
二、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而言,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
多采用传统方法,在新材料及新技术方面的应用较少,且理论研究不深。
既有砌体抗震鉴定加固以 GB 50023-95 建筑抗震加固建设标准的设防标准为目标,即在遭遇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既有砌体结构加固主要以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为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工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1、砌体房屋加固的总体要求(1)房屋高度和层数
一般而言,房屋越高,所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大。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历次地震的宏观调查资料表明,二、三层砖房在不同烈度区的震害比四、五层轻得多,六层及六层以上的砖房震害明显加重。即使通过抗震加固,也不能随意突破层数和高度限制。
(2)房屋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
抗震加固应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出发,并注意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同相邻建筑相协调;由于承重墙直接承受楼层的垂直荷载,如地震时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因此,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同一楼层中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选用抗震加固方案时应特别慎重,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提高其变形能力控制层间位移。
2、地基基础
对已有建筑抗震加固的首要任务是地基基础的加固,根据地基的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及不利地基因素,分别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加固处理地基(注浆加固法、锚钎静压桩)、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或加钢筋、结合灌浆等措施,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延长基础的使用年限。
3、砖墙的加固方法
当砖墙裂缝过宽过深可能导致承载力或稳定性不足,常用的砖墙加固方法有扶壁柱法和钢筋网水泥砂浆法。
(1)扶壁柱法扶壁柱法是工程中常用的砖墙加固方法,根据使用材料不同,扶壁柱法有砖砌和钢筋混凝土两种。
①砖扶壁柱加固
常用的砖扶壁柱形式如(图1)所示,其中a、b表示单面增设的砖扶壁柱,c、d表示双面增设的砖扶壁柱。
1砖扶壁柱法加固砖墙
增设的扶壁柱与原砖墙的连接,可采用插筋法或挖镶法,以保证两者共同工作。
②混凝土扶壁柱加固
混凝土扶壁柱的形式如(图2)所示,与砖扶壁柱相比,它可以帮助原砖墙承担较多的荷载,而混凝土扶壁柱与原墙的连接显得尤为重要。
2混凝土扶壁柱法加固砖墙
(2)钢筋网水泥砂浆法
此法是在除去墙表面粉刷层后,两面附设由直径为4mm~8mm组成的钢筋网片,然后喷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上密缀的砂浆层。此法适合加固大面积的 墙 面,目 前 常 用 于下列情况的加固:因房屋加层或超载而引起砖墙承载力不足;因火灾或地震而使整 片 墙 承 载 力 或 刚 度 不足;因施工质量差而使砖墙承载力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窗间墙等局部墙体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3)砖柱的加固方法
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包括侧面外加混凝土层加固和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两类。
①侧面外加混凝土加固
当砖柱承受较大的弯矩时,常常采用仅在受压面增设混凝土层或双面增设混凝土层的方法予以加固。采用侧面加固时,新旧柱的连接接合非常重要,应采取措施保证两者能可靠地共同工作。因此,两侧加固时应采用连通的箍筋;单侧加固时应在原砖柱上打入混凝土钉或膨胀螺栓等物,以加强两者的连接,并将原砖柱的角砖每隔300mm打去一块,使后浇混凝土嵌入砖柱内。
②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
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砖柱的效果较好,对于轴心受压砖柱及小偏心受压砖柱,其承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
三、抗震加固新技术
1、减震隔震
随着减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历次强烈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形式的总结,我们可通过分析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减小既有砌体房屋在强震中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目前在既有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有基础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调谐减震技术等被动减震方法。
2、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
当今世界资源越来越短缺,地震频发,针对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这两项工程,许多学者提出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并对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既有结构承载能力、改善既有结构的抗震性能,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相比,一体化技术改造后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高、抗震性能更好,能使既有建筑耗能能力有所降低,节约能源,实现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有机结合,避免二次作业,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中最常用的无机材料。
第二篇:砌体房屋抗震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
砌体房屋
抗震加固工程
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加固方案
一、本工程为部队修理所、幼儿园抗震加固工程。该工程始建于20世纪80~90年代,抗震鉴定类别属于B类。
幼儿园为单层砖混结构,局部二层,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屋盖为预制板,建筑面积约834m2。通过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鉴定报告得知该建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影响结构承载力;砖柱及中厅大梁端部受损严重,影响结构安全;预制板拼接裂缝普遍存在。
修理所(家属院)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建筑面积约295m2。屋盖形式为硬山搁檩铺木望板,大空间房屋设置木屋架,屋面为彩钢板。通过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鉴定报告得知该建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影响结构承载力;抗震构造柱和圈梁不符合规范规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山尖墙之间未设置竖向剪刀撑。
修理所(饭堂)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建筑面积约208m2,西侧屋盖形式为木屋架搭檩条,屋面为彩钢板,屋架之间未设置竖向支撑。东侧厨房为混凝土现浇板屋顶,墙顶未设置圈梁。通过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鉴定报告得知该建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影响结构承载力;抗震构造柱和圈梁不符合规范规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山墙竖向通长裂缝较大,影响结构安全。
修理所(活动中心)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建筑面积约470m2,屋盖形式为硬山搁檩铺木望板,大空间房屋 设置木屋架,屋面为彩钢板。通过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鉴定报告得知该建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影响结构承载力;抗震构造柱和圈梁不符合规范规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山墙竖向裂缝,影响结构安全。
修理所(宿舍)为单层砖混结构,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建筑面积约710m2,屋盖形式为硬山搁檩铺木望板,大空间房屋设置木屋架,屋面为彩钢板。通过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鉴定报告得知该建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影响结构承载力;抗震构造柱和圈梁不符合规范规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山墙竖向裂缝,影响结构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三、加固方案
1.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技术
1)施工工序:剔凿-打磨-涂刷加固型界面剂-成孔-穿拉结筋-铺设钢筋网-抹水泥砂浆-养护
2)首先凿除构件表面的粉刷层至基层,构件表面必须打磨平整,用压缩空气吹净后,表面无杂物和尘土。如墙体表面凹凸度较大,需人工进行剔凿至大致平整,如原有墙体表面有裂缝,应进行灌胶或封闭处理。用滚桶刷在基层表面均匀涂抹加固界面剂一道。待其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3)加固特点及适用范围
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是在面层砂浆中置设一道钢筋网,达到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延性)的一种加固方法。4)设计构造
(1)砂浆强度等级为M10,采用水泥砂浆,厚度为35mm。(2)钢筋网宜采用绑扎钢筋网,规格为6@300X300,双向。其质量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3)钢筋网与墙体的固定,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6@300的L型植筋,双面加固时采用S形6钢筋以钻孔穿墙对拉,间距宜为600mm,并且成梅花状布置,穿墙孔内灌注结构胶。(4)竖向钢筋应连续贯通穿过楼板,为避免钻孔太密,造成楼板过大损伤,在楼板处可采用集中配筋方式穿过,钢筋穿混凝土板处,开洞大小为60mm*60mm方洞。钢筋插入孔洞后,采用结构胶填实。钢筋规格为12@600,上下搭接各500mm,端部焊6横 筋两道,以便与钢筋网扎结。(注:楼板钻孔时不得打断空心板板肋,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5)门窗洞口处,用U型或L型钢筋在距洞边50~100mm范围内穿过或锚固。
(6)钢筋网砂浆面层室外部分宜深入地下,埋深为500mm.(7)钢筋网砂浆面层内应配置水平及竖向配筋加强带,采用10钢筋。5)施工要点
(1)钢筋网在墙面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与墙面净距宜大于5mm,网外表保护层厚度为10mm(2)墙体或楼板钻孔时不得伤及原有钢筋,贯通墙体后楼板的钢筋插入孔洞后,应采用结构胶填实。2.墙体裂缝处理
1)所有墙体采用加固时,须先对有裂缝的墙体采用重力灌浆法补强加固。
2)施工要点如下:(1)清理裂缝:形成灌浆通路。(2)表面封缝:用1:2水泥砂浆(内加促凝剂)将墙面裂缝封闭,形成灌浆空间。(3)设置灌浆口:在灌浆入口处凿去半块砖,埋设灌浆口。(4)冲洗裂缝:用灰水比为1:10的纯水泥浆冲洗并检查裂缝内浆液流动情况。(5)灌浆:在灌浆口灌入I、II类水泥基灌浆料,灌满并养护一定时间后,拆除灌浆口再继续对补强处局部养
3.将梁松散混凝土凿除至坚实混凝土界面,采用加固专用砂浆进行修补,表面采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提高承载力。
四、造价分析
三、加固方案
1.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墙体
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砖墙施工顺序 基层处理
铲除原墙面抹灰层,清理灰缝,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灰粉,用水浇透墙面,最后在墙面刷水泥素浆一道。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原墙存在损坏或松动的砖块,应进行替换或局部修补,最后用水浇透墙面,刷水泥素浆一道。2)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
设置标志,保证面层厚度一致。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前,应沿墙面往返浇水湿润,并待墙面稍干后再进行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深入地下,埋深和具体要求见加固砖墙构造详图。3)养护
喷水养护7天,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否则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夏季施工时要防止烈日暴晒。
第三篇:外墙砌体加固施工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1
施工规程、规范
类别
名
称
编
号
国家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容易标准》
GB
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1版)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2010
《混凝土结构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06
地方
《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
DB21/T1342-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DB21/1234-2003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DB21/900.23-2005
1.4
其他
类别
名
称
编
号
企业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2002年5月15日
总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新建技质[2002]194号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ZXJZ/TX0100-2002
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标准
Q/ZXJZ
GJ01-2012
二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非承重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B06级,A3.5),砂浆为M5混合砂浆,墙上下采用蒸压粉煤灰砂砖;墙体厚度为100、200、300mm。
2.2工程施工条件
2.2.1工程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葫芦岛地区地处松岭山脉和燕山山脉地带,虽然地处沿海,但渤海为内海,所以大陆性气候明显,四级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8.6~9.7℃,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4.5-15.4℃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39.8~41.5℃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9~4.3℃,极端最低气温-26.3~-28.4℃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560-630mm之间,由于本地区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受大气环流影响,四级降水量分布差异很大。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4%。
日照实数为2692~2842小时,年日照最多达3282.9小时(1963)。年蒸发量881.4~1193.4mm,由于降水和蒸发入不支出,所以易发生干旱。
10月中旬出现初霜,终霜结束在4月中旬。无霜期在180天左右。
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春、夏季节盛行东南南风,秋、冬季节盛行西北风。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8-78天。极端最大风速35m/s。
2.2.2工程施工区域地下、地上管线及相邻地下、地上建筑物情况
施工区域地下、地上均无管线。相邻无临近建筑物。
2.2.3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建筑材料基本采用当地供应;设备部分为公司提供,部分为当地供应商提供;在路边,交通运输畅通。
2.2.4当地供水、供电、供电和通信能力状况
三
施工安排
3.1工程施工目标
3.1.1质量目标
本工程确保质量合格,创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
3.1.2进度目标
2013年5月20日开工(以开工报告日期为准),2013年5月20日开始土方施工,竣工验收日期定于2014年12月30日完成,总工期589天。
3.1.3安全目标
文明安全施工,杜绝伤亡事故、杜绝传染病发生,杜绝三级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一般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千分之六。
3.1.4环境目标
达到辽宁建筑工程优良施工工地标准
3.1.5成本目标
现场管理保证质量、进度、安全等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盈利。
3.2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
3.2.1工程施工顺序
本工程每栋楼单独组织施工,因工程外墙施工紧张,为加快速度,故从下而上开始砌筑墙体,外墙和内墙同时开始砌筑。
3.2.2施工流水段
每栋楼按照每4层设置流水段。
3.3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3.3.1本工程南立面为满足建设单位立面效果改动,将结构增宽100mm,相应的砌体结构也增加100mm,此增加的100mm宽砌体与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连接强度时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我方将采取植筋,挂网的方式加强砌体的稳定性。
3.4
施工管理层人员安排
栋号工程师及工长负责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劳务队伍配备熟练的钢筋工、木工、瓦工、抹灰工,保证钢筋施工质量。
职
务
名
称
职
务
名
称
工程师
质检员
技术员
栋号长、工长
四
主要施工方法
4.1外墙加固楼号及楼层划分
1.需进行加固的楼座楼层
1#-5#楼:2层-16层;6#-9#楼:2层-4层;10#-13#楼:2层-10层。
2.南侧外墙立面加固部位:窗两侧墙体;阳台部位墙体。
4.2外墙加固工艺流程
清理、修整原加砌块墙体→制作钢筋网→植筋→安装钢筋网
4.3操作要点
4.3.1清理、修整原加砌块墙体
1.应清除砌体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油漬、原有涂装、抹灰层或其他饰面层;尚应剔除其勾缝砂浆及松动、粉化的砌筑层砂浆,必要时,还应对残损部分进行局部拆砌。
2.应采用相容性良好的裂缝修补材料对原结构的裂缝进行修补;若原构件表面处于潮湿或渗水状态,修补前应先进行疏水、止水和干燥处理。
4.3.2制作钢筋网
钢筋网采用砌体墙体挂网同型号材料:镀锌钢丝网(12.7×12.7孔径,0.9直径)
4.3.3植筋
1.植筋位置:每2层砌体的层间位置,采用10@100水平布置一层,保证墙体在此处有支撑。墙面钻孔直径为12mm,梅花型布置植筋点。钻孔时,为保证砌体完整性,应采用机械钻孔。
2.拉结筋采用10@500,长度205mm,植筋入原混凝土结构100mm,与钢筋网焊接连接。
4.3.4安装钢筋网
1.由下而上的顺序逐层进行钢筋网安装。钢筋网与拉结筋点焊,其点焊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钢筋Φ6@100双向。
2.钢筋网片的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片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钢筋网片与砌体表面的净距应取5mm,且仅如需有1mm正偏差,不得有负偏差。每检验批使用钢尺测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5处。
3.钢筋网挂满墙体,在窗口等转角处,均需折入100mm,收入窗边。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第四篇:有关房屋建筑抗震加固
来源:http://
外加柱一般通过拉结钢筋,销键,压浆锚杆,锚筋与墙体连接,并符合下列要求:在楼层1/3和2/3层高处同时设置拉接钢筋和销键与墙体连接: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设置胀管螺栓、压浆锚杆、螺栓或锚筋与墙体连接:外加柱在室外地坪标高和外墙基础的大放脚处应设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所有钢筋应有保护层,以避免潮湿引起的锈蚀。外加圈梁、钢拉杆外加圈梁、钢拉杆的结构要求有:
外加的圈梁宣在楼、层盖标高的同一平面内闭合;外加的圈梁在阳台、雨篷、楼梯间窗户附近标高变换处需拐转通过,并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侧增设的圈梁应分别闭合,在该变形缝区段范围内交圈闭合,并可用拉杆或型钢代替混凝土圈梁。
根据要加固砖混结构房屋的具体特点,要设置不同形式的钢拉杆,主要有横向钢拉杆,纵向刚拉杆,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
外加圈梁、钢拉杆的施工要求有:
圈梁的施工。外加圈梁处的墙面有酥碱或饰面层时应凿掉,墙面的油污和苔藓应刷洗干净,墙体的裂缝应补强:连接的锚筋和膨胀螺栓应注意检查是否可靠: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
钢拉杆的施工。钢拉杆一般采用直径不小于14的钢筋,锚固于圈梁内不小于30d,且端头设弯钩:钢拉杆通过端头加焊的锚板埋入圈梁内或通过钢管穿过圈梁,然后用螺帽拧紧的方法与圈梁连接: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时,应采用钢板垫板,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以调直拉杆,压紧垫板,使之与原墙体紧密结合。
石结构的抗麓加固措施.1石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措施干砌石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比砖混结构还差,为了有效地抗御地震作用,总结国内外对这类工程进行加固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抗震加固的方法和措施:
设置竖向扶壁柱 .在进行抗震分析和验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房屋的结构特点,确定增设扶壁柱的部位和数量。一般可在石结构房屋的转角处、楼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横墙较多的建筑物在间隔适当开问的横纵墙交接处、空旷建筑物在间隔适当距离的窗问墙部位、以及在某些薄弱的关键部位分别设置。
扶壁柱的施工做法与要求:必须紧贴在被加固部位的墙面:扶壁柱必须与原石墙有水平穿墙缝的联结:应沿着建筑物高度上下贯通:必须与每层增设的水平圈梁连成一体,使之形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结构。
设置水平圈梁圈梁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般是原结构没设圈梁者应每层增设圈梁:若原结构已设有圈粱,应在未设圈梁的楼层增设新圈梁。增设的圈梁做法要求:圈梁内纵筋宜用焊接,且应放置在扶壁柱的竖向钢筋之内:要沿房屋周圈连通闭合:必须以扶壁柱为支承点,且应紧贴原石墙,并加竖向穿墙拉结箍。
设置内拉或内撑构件内拉构件一般可采用圆钢,且必须固定在相对的外扶壁柱或外圈梁上:内拉圆钢宜间隔二到三个开问布一道,立面高度宜设在内墙项侧、楼板底下的交接处。支撑构件一般指在单层空旷建筑物内相对的内壁柱之间所增设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梁,其高度位置一般设在屋架下弦之下或楼、屋面板之下,使之与内壁柱形成一个门式结构,内撑水平梁的间隔距离一般取壁柱间隔的两倍。
石结构墙体的抗震加固墙体加固一般可采用加钢筋网与高压喷射混凝土。墙体加钢筋网可分为单侧加网与双面加网二种。在双面钢筋网之间加水平拉结筋,而对单侧加网的墙体,则应加竖向拉结筋,此拉结筋必须穿过水平石缝绕过石块厚度而成箍形,并搭系在墙面钢筋网上。加钢筋网的内墙可间隔二个开间。总之,加固措施和方法,应根据不同建筑物以及在同一建筑物之内的不同部位灵活布局,并经设计人员确定。
灌浆加固采用压力灌浆加固法可能更适合于石结构的抗震加固。主要是对石砌体灰缝进
行灌浆以提高砂浆饱满度,提高石砌体的抗剪强度。施工简单,又可有效地保持建筑物的外观,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木结构抗麓加固措施.1增强木结构整体性的措施木结构房屋在抗震加固时,应采用纯木柱承重的方式。对于木屋架,宜采取加强其节点连接的措施,并在可能时通过增设支撑来改善其纵横向稳定性。
对于空旷房屋,宜每一纵向柱列间设置1到2道剪力墙或斜撑,以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木柱是木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现在已有多种加固方式可供采用,如采用局部做成钢板或石砼柱脚等。维护墙与柱之间拉结不足时,应增加可靠拉结措施,改善墙体的稳定性能。木结构构件的加强措施木构件常见的补强加固方法有增加约束法,增大截面法,增设拉杆法,增设销钉法等。
增加约束法常见的增强约束措旌有铁丝缠绕,U形铁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加固等。铁丝缠绕一般用8号镀锌铁丝密排缠绕木构件的开裂处。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不足之处是:在较多的情况下,处理效果不甚理想。u形铁的加固方法是用螺栓将其紧固在木材之上,防止裂缝开展。这种加固方法较铁扮缠绕的效果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也较多。但加固时应注意U形铁的间距,一般来说其间距不宜大于被加固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
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主要用于受压杆件的加固,也可用于受拉杆件的加固。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增强构件的强度,也可以增加杆件的稳定性。常用的增大截面法主要是用原构件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加固,也可用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外包加固。
增设钢拉杆增设钢拉杆主要是用于屋架木制下弦的加固以及其他受拉构件的加固,其作用是利用钢材抗拉强度高的特点,部分或全部顶替受拉木构件。
销栓加固通常是使用钢制螺栓穿透被加圃截面,利用螺栓起到销栓作用提高截面的抗剪能力,利用扮紧螺栓所提供的压力限制裂缝的开展。
结语为最大限度的减轻震害,本文总结了以上几点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固措施。
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也应努力从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方面出发,将房屋建筑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御地震的能力。
第五篇:砌体结构抗震验算调整方案
可以增加刚度,方法有,加墙厚,减少洞口尺寸,加构造柱。看哪个更合适一些,上面的配筋不是混凝土墙的钢筋,是配筋砌体,如果不是差的很多的话可以在中间加钢筋的。不知道您的工程所在地抗震等级,如果7度极其以上的话,建议调整方案,纵向墙最少三道,洞口不要开的过大,该加构造柱的一定别省。砌体结构抗震很不利,保守设计吧。
出现红字如果有(*+数字)必须改结构构造 如果只是数字(数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段墙做配筋砖砌体 红字是配筋的面积 我也刚做了不久 下面是网上找的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PKPM在计算砖混结构时的抗震验算结果中经常出现红字的问题 相关搜索: 砖混, PKPM, 结构, 验算, 抗震
PKPM在计算砖混结构时的抗震验算结果中经常出现红字的问题
关键词:PKPM,砖混结构,抗震抗剪承载力,墙的刚度,配筋砌体钢筋参与工作系数,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比
在实际工程中运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结构计算系列软件PKPM计算砖混结构时,如果运行到PMCAD中的第8项“砖混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对于某些结构可能会出现“红字”的现象。具体地说,在“砖混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选项时,其结果图中将会出现建筑物的各纵墙和横墙、构造柱以及门窗洞口等图形,还有左下角标注的一些建筑材料等有关参数,另外还有分布在各纵墙和横墙图形中与墙平行或垂直的数字。垂直于墙的数字是该整道墙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整楼层地震剪力之比,数字为黄色;平行于墙的数字是该整道墙中的由于洞口分割而开的各墙段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该整道墙地震剪力之比,数字为蓝色;但是无论整道墙或各墙段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小于1时,则平行或垂直于墙的数字呈红色,也就是所谓“红字”现象。
对于“红字”现象,有的工程师没有仔细研究原因,只认为抗力不够,盲目的加构造柱,有的工程师仅从概念上分析上认为纵墙或横墙较少,提出增加墙。总之众说纷纭。如果闲暇之时,认真研究一下会发现,绝大部分红字出现在平行于墙的数字,也即该整道纵墙中的各墙段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小于1。具体一点就是洞口两侧墙段承载力小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微微调一下洞口的位置,墙承载力与地震剪力之比将会有非常大的令人吃惊的变化。一般0.8以上的红字都会“变色”即大于1。另外如果一道纵墙连续的话,抗力比将有较大增长。对于这些问题不再赘述。通过仔细参阅软件PKPM砖混部分技术条件会发现,其软件的核心是几乎完全按照GB50003—2001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编制而成的,而且既然该软件能通过国家建设部的验收,说明软件本身没有问题,那这种现象发生根本必源于规范之中。
说到此必须得明确一点:GB50003—2001中规定 1.墙段承载力设计值为V V=S*fve fve=ζn*fv
其中,S为墙的截面面积,fve为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fv为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承载力,当砂浆大于M10时取0.17Mpa,ζn为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与 σo/fv有关,按GB50011—2001中表7.2.7取用。2.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为V 按各墙段的刚度分配,当墙的高宽比h/b<1时仅考虑剪切变形;当墙的高宽比1<4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当墙的高宽比h/b>4时,可认为该墙刚度为0(事实上应该是仅考虑弯曲变形)下面举例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片墙中间一个洞口,尺寸、位置见图。图一与图二的区别仅在于图一中窗口位置移动100mm。假定墙厚为240mm(实际上同墙厚对计算结果无任何影响)σo/fv=5 ζn=1.5并假定分配到这片墙上的地震剪力为60Kn。砌体弹性模量E, 砌体剪变模量G,且G=0.4E,I为墙段截面惯性距,ζ为剪应变不均匀系数。取1.2。计算结果如下:(1)图一中
对于墙段a,h/b =1500/700=2.14即1<4 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
δa=h^3/12*E*I+ζ*h/G*A
=1.5^3/12*1/12*0.24*0.7^3*E+1.2*1.5/0.4*E*0.24*0.7=67.785/E 对于墙段b,h/b =1500/500=3.00即1<4 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
δa=h^3/12 *I*E +ζ*h/G*A
=1.5^3/12*1/12*0.24*0.5^3*E+1.2*1.5/0.4*E*0.24*0.5=150.000/E 墙段a的刚度Ka=E/67.785 墙段b的刚度Kb=E/150.000(2)图二中,墙段a与墙段b完全相等,对于墙段(a)(b),h/b =1500/600=2.50即1<4 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
δa=h^3/12 *I*E +ζ*h/G*A
=1.5^3/12*1/12*0.24*0.6^3*E+1.2*1.5/0.4*E*0.24*0.6=96.356/E 墙段a的刚度Ka=E/96.356 墙段b的刚度Kb=E/96.356 按国标公式计算:
图一中,墙段a分配得的剪力60*150/(150+67.785)=41.32kN 抗力V=S*fve=1.5*0.17*0.24*0.7=37.8 Kn 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37.8/41.3=0.91(红字)墙段b分配得的剪力60*67.785/(150+67.785)=18.68kN 抗力V=S*fve=1.5*0.17*0.24*0.5=27.00 Kn 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18.86/27.00=1.45(兰字)图二中,墙段a(b)分配得的剪力60*96.36/(96.36+96.36)=30.00kN 抗力V=S*fve=1.5*0.17*0.24*0.6=32.4 Kn 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30.0/32.4=1.08(都为兰字)结论: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抗力与墙截面大小成线性关系,而与分配多少剪力有关的刚度却与墙截面大小成超线性关系。因此,当墙截面增大一点儿时,抗力也增大一点儿,而刚度增大很多,地震力也增大很多,因而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相对增大很小。同时如上例所述,图一中总刚度K=Ka+Kb=E/67.785+ E/150= 0.02142E,图二中总刚度K=Ka+Kb=E/96.356+ E/96.356= 0.02076E吸引的地震力也稍小。
下面再讨论点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1.关于“红字”现象,有些工程师们对此深恶痛绝,但上述例子忠实按规范计算,也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首先必须认识一点,(1)砌体结构是我国几千年来应用最成熟也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计算软件PKPM开发之前,国家规范编制之前,甚至唐山地震之前,可以说即使构造柱在广大的工程师思维里都是个很遥远的概念。更不用说完美的设计理论了。10~20年前的老一辈结构工程师设计的砌体结构如果用PKPM试算一下,可能“万里江山一片红”。然而根据上述例子在建筑布局时移动门窗洞口几公分,就会发生房倒屋塌的事故?(2)GB50003—2001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苑振芳先生领头编写的,如果参阅苑振芳先生主编的《砌体结构设计手册》其中有一段话“抗震设计在很程度上还是一种经验设计,尤其是对砌体结构而言……抗震构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具体计算。”(3)从建国初期的“规定”到74系列、89系列、2002系列国家规范。对于各地区基本烈度一直有较大的调整,一方面顾计各地经济发展,另者也有科学发展的原因。但对于砌体结构来说基本烈度是对地震作用影响的唯一参数,场地、分组对砌体结构地震作用无丝毫影响,而规范中各地区基本烈度的较大变动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第四点,如果不发生地震的话,任何砌体结构剪力为0,(不计风荷载),更不用说“红字”了,然而发生相当于基本烈度的地震超越概率又是多少呢?
2.“红字”问题的解决,不论上述讨论如何,我们还是尽量遵守规范来进行设计工作。但红字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法。
一、建筑专业做方案时应尽量征求结构工程师的意见。
二、传统方法即多加构造柱。
三、在建筑专业同意的前提下修改洞口位置,既能“算得过去”谁都没话说,又能心安理得得到安慰“我干的活很安全”。具体方法是明确有红字的有关墙或墙段(必须确信知道哪道墙或墙段有红字),加大洞口宽度;把洞口往有红字的有关墙或墙段移动;尽量使有关墙或墙段截面减小即可。
四、加筋砌体,一些工程师尤其是资格较老的工程师可能对加筋砌体不太熟悉,因而极不赞成采用加筋砌体。但是如果对软件PKPM十分遵从的话,则应该仔细阅读一下PKPM系列S-1(2)PMCAD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2002.8)第114页20~22行的话“…….此时括号内给出的该墙的层间竖向截面中所需水平钢筋的总截面积,单位mm,用户可根据各墙段的配筋面积进行适当归并后设计配筋砌体”而GB50003-2001和GB50011-2001对此也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GB50003-2001中10.3.1节配筋砌体构件
V<1/γre*(fvE+ζs*fy*ρs)*A(10.3.1)V考虑地震作用组和的墙体剪力设计值,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ζs钢筋参与工作系数按表10.3.1采用,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ρs层间竖向截面中所需水平钢筋配筋率。
GB50011-2001中7.2.9公式(7.2.9)与GB50003-2001中公式(10.3.1)除形式稍有区别外,内容完全一致。ζs钢筋参与工作系数按GB50011-2001中表7.2.9采用 GB50011-2001表7.2.9(GB50003-2001表10.3.1)墙体高宽比 0.4 0.6 0.8 1.0 1.2 ζs 0.10 0.12 0.14 0.16 0.12 对此又派生出两个问题:
1.仔细看一下上表,墙体高宽比为1.2时,ζs值为0.12。为什么当墙体高宽比小于1时,ζs成线性关系增长,而大于1时反而减小?难道墙体高宽比等于1达到最大值。如果这样,其函数图像应是一个有极值的闭区间函数。缘于以下几点对于此问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1)规范没有依惯例而明确提出当高宽比介于某数之间时,ζs值按线性插入(2)参阅很多书籍,即使是有关此方面的专题也对此问题都避而不谈(3)89系规范GBJ11-89 5.2.6规定ζs值直接为0.15没有任何关系式。而GBJ3-88对此根本没有记述。GB50003-2001条文说明称详见GB500011-2001,而GB500011-2001称ζs值由试验确定,但根据GBJ129-90《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力学方法标准》第四章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承载力试验方法,乃用九块砖组成的双剪试件试验,具体请参见GBJ129-90 4.0.1,当试验砌体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且需得含墙高厚比这一参数时的实验方法一直没有查询到。(4)从直觉的角度来看,墙体高宽比越小时,钢筋与墙体结合牢固可靠,钢筋参与工作性能应该更趋于稳定。
2.根据GB50003-2001中10.3.4第三款“水平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07%,且不宜大于0.17%”根据这两个配筋率限值按GB50011-2001中7.2.9公式(7.2.9)或GB50003-2001中公式(10.3.1)反算一下所配水平钢筋所能提供的抗力与砌体本身提供的抗力之比值。(假定σo/fv=5 ζn=1.5并假定砂浆M10,钢筋HPB235,ζs取0.15)ζs*fy*ρs/ fvE=0.15*210*(0.07%-0.17%)/1.5*0.17 =0.0865至0.21 这说明水平钢筋所能提供的抗力与砌体本身提供的抗力之比值为0.0865至0.21,相当于PKPM计算出现“红字”的现象时,如果小于0.8时应重做方案调整建筑布局,但大于0.8时,可以考虑用配水平钢筋来提高承载力以达到“算得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