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教专科论文
题目:
2016
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年5月18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字„„„„„„„„„„„„„„„„„„„„„„„„„„„„„„1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1(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 „„„„„„„„„„„„„„„„„„„1(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 „„„„„„„„„„„„„„„„„„„2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3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3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4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4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4 1.家长要注重自我学习和变革 „„„„„„„„„„„„„„„„„„„„4 2.父母要敢于放手 „„„„„„„„„„„„„„„„„„„„„„„„„4 3.家庭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5
(二)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5 1.支持孩子担任小家长 „„„„„„„„„„„„„„„„„„„„„„„5 2.聘请孩子做家庭小老师 „„„„„„„„„„„„„„„„„„„„„„5 3.鼓励孩子成为小巧手 „„„„„„„„„„„„„„„„„„„„„„„5 参考文献 „„„„„„„„„„„„„„„„„„„„„„„„„„„„„7 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孩子而言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从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小学生 学习习惯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
(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
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
根据孩子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在文明礼貌方面,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不说谎骗人,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事;在助人为乐方面,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对人要团结,别人有困难尽力去帮助;在爱护公物方面,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伤害益鸟益虫;在遵纪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赌博,不吸烟,不耍流氓习气等。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所以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老师的教育再好,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因为家庭阵地这道关键性的育人的防线一旦出现“管涌”,其他的教育的防守“大堤”就很难坚守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父母应该对孩子倾注一腔深挚的舔犊之情,要时时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情况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做孩子的,也要像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样,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人际环境,父母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自然就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孩子自出生后,做父母的就要围绕怎样使孩子长大成人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规范逐条编成小故事不断讲给他听,并耐心督促、引导孩子按条例去做,根据孩子的认识水平,还可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故事以及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赖宁等;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帮他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并选择地订阅各类读物,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起良好的积极作用。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1.家长要注重自我变革和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2.父母要敢于放手
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3.家庭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观点,就是打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社会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校”,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变化着的生活密切联系,6 教育必须贴近生活,重视实践,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真谛。
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在绝大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只是强硬地把孩子埋在书本里,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严重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融汇贯穿,体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家长要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引领、激励孩子从小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在生活中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采用以下方式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1.支持孩子担任小家长
让孩子在家庭中担当小家长职务,参与家庭政务,可以从他们被人爱、被人管的角色转变为去爱人、去管人、去理财。在孩子主持家务期间,家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指点,要听取和服从小家长的安排,但不要摆出长者的气派,扼杀孩子的热情。孩子在从事家庭管理 7 和繁重家务劳动中,就会感知父母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的辛苦,从而获得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感和体验奉献的乐趣。2.聘请孩子做家庭小老师
在学校,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敬,他们走出校门,在家或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就会产生一种想充当小老师的欲望。这时,能被爸妈聘为家庭小老师,来辅导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学习,一定会异常兴奋,高兴无比。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不仅理解,而且还要学会传授。他们也要像老师那样教“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习题等。这就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动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层次,而且更有助于他们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与家长在平等中达到了相互学习和沟通的目的,以此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3.鼓励孩子成为小巧手
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书本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巩固和掌握,而且会更扎实、更灵活,记忆会更长久。有时还可能会在实践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有少数家长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他们教育孩子学习要踏实,玩耍有创意。他们经常为孩子买一些拼装玩具或一些简单玩具的零部件,鼓动孩子在学习之余动手进行组装,对现有的玩具进行拆卸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孩子在这样拆拆装装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 8 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创造发明的意识和创新的潜能,最终走向成功。
如此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真正感悟到无处不学问,无处不有师的道理所在。
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对家长教育 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这其实是从儿时就要开始培养的,儿童时对什么都感兴趣,于是孩子会问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会更浓,会更爱动脑筋.另外动脑筋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有的人思维属于场独立,而且具有批判性,这类人比较爱提问,擅质疑.我觉得你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的多动脑筋的,多动了就形成习惯了.[参考文献]
[1]陈庆贵;浅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载于大理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2010.7 [2]孙春成,刘一萍;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载于中学教学参考2012.06 [4]葛静霞;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谢智静;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的期望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08年
第二篇:论文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
文
2012年5月1日
论文标题: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 录
内容摘要……………………………………………………(Ⅰ)正文目录……………………………………………………(Ⅱ)注 释………………………………………………………(Ⅲ)参考文献……………………………………………………(Ⅳ)
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成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意义重大。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孩子而言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从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
家庭环境
学习习惯
【正文】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具有感性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养,培养着他们的各种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逐渐长大的孩子,对家的体验日趋深刻,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表情、眼神都能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态度是挚爱、赞许、欣赏还是冷漠、贬损、厌烦,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
在对我以前上过的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我发现小学生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有着良好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自尊、自立,对同学及身边的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有着良好的习惯;有着不良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不爱学习,懒惰的坏习惯。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没有把握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如果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
(1)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2)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根据孩子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在文明礼貌方面,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不说谎骗人,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事。在助人为乐方面,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对人要团结,别人有困难尽力去帮助。
在爱护公物方面,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伤害益鸟益虫。在遵纪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赌博,不吸烟,不耍流氓习气。不要轻看这些小事,如果“习非成是”,对于那些不涂上阴影。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应该讲,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所以我认为: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再好,教师再高,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因为家庭阵地这道关键性的育人的防线一旦出现“管涌”,其他的教育的防守“大堤”就很难坚守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家庭中的成员无论辈分、年龄、经历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应该彼此尊重、相敬如宾。尤其是做家长的,不能把孩子当“孩子”看,动辄打骂,侮辱孩子的人格,刺伤孩子的自尊心。(2)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父母应该对孩子倾注一腔深挚的舔犊之情,要时时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情况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做孩子的,也要像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样,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这样一首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妈妈快坐下,让我亲亲你吧,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对家长的由衷的挚爱。
有了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人际环境,父母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自然就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孩子生下来以后,做父母的就要围绕怎样使孩子长大成人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规范逐条编成小故事不断讲给他听,并耐心督促、引导孩子按条例去做,根据孩子的认识水平,还可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故事以及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赖宁等;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帮他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录像、***,并选择地订阅各类读物,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起良好的积极作用。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21世纪的到来要求父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应由高新科技不断应用带来的知识更新。它还要求对孩子成长起言传身教作用的父母必须懂得现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一方面,家长为了促进孩子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身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虚心地向孩子学习。
而且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1、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
2、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2、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得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并要求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细微处反复检查,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从而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责任心。
三、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观点,就是打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社会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校”,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变化着的生活密切联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重视实践,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真谛。
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在绝大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只是强硬地把孩子埋在书本里,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严重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融汇贯穿,体验学以致用的价值。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家长要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引领、激励孩子从小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在生活中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支持孩子担任小家长 让孩子在家庭中担当小家长职务,参与家庭政务,可以从他们被人爱、被人管的角色转变为去爱人、去管人、去理财。在孩子主持家务期间,家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指点,要听取和服从小家长的安排,但不要摆出长者的气派,扼杀孩子的热情。孩子在从事家庭管理和繁重家务劳动中,就会感知父母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的辛苦,从而获得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感和体验奉献的乐趣。
二、聘请孩子做家庭小老师
在学校,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敬,他们走出校门,在家或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就会产生一种想充当小老师的欲望。这时,能被爸妈聘为家庭小老师,来辅导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学习,一定会异常兴奋,高兴无比。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不仅理解,而且还要学会传授。他们也要像老师那样教“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习题等。这就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动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层次,而且更有助于他们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与家长在平等中达到了相互学习和沟通的目的,以此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鼓励孩子成为小巧手
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书本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巩固和掌握,而且会更扎实、更灵活,记忆会更长久。有时还可能会在实践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有少数家长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他们教育孩子学习要踏实,玩耍有创意。他们经常为孩子买一些拼装玩具或一些简单玩具的零部件,鼓动孩子在学习之余动手进行组装,对现有的玩具进行拆卸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孩子在这样拆拆装装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创造发明的意识和创新的潜能,最终走向成功。
如此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真正感悟到无处不学问,无处不有师的道理所在。
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
第一方面,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的人天天带孩子去办公室,大人们在办公室里胡说八道,这个孩子就学不好。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她自己在那里看电视,还咯咯地乐,孩子一会儿出来了,她就说:“回去,做作业去。”孩子想:我妈看什么呢?她乐什么呢?这最大的毛病是会养成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影响巨大。但不是说为了孩子你就半年不看电视,你可能需要的是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都不注意,不开窗户,屋子黑糊糊的。
第二个条件:安静,没有骚扰。你在外面看电视,那就是搔扰。有的爸爸从回家进屋就在电脑上斗地主,不下线,玩得高兴。孩子心里就想:你凭什么老坐那儿玩。所以这个没有骚扰,包括精神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的,包括很多方面。
第三个条件: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第四个条件: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这个“备”不完全是家长备的,比如孩子坐那儿做作业,他就进入一种状态。孩子要对这种状态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第五个条件: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孩子自己可以很整齐地放自己的学习物品,自己收拾。
第二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五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切忌说:“你回去复习功课,这回考虑你要再考上次那样的成绩,你等着,你小心,等你爸出差回来,我告状,你看着。”经常妈妈管不了孩子,就说这话,这就叫过分的精神压力。或者说:“你今年期末要考不到多少分,你等着,压岁钱我一分都不给你;你奶奶给你的,我也都得没收。”这么说根本不管用,而且它无端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第二个方法,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那个晚上12点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做作业的孩子,他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每周由父亲或者母亲带着孩子,比如到公园跑一次步,或者跟父亲在院子里踢球,放松心情。
第四个方法,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有的家长一着急就说:“笨死了,你都笨成什么样了,你看你。”这实际上真不管用,所以要不急躁,不替代。
第五个方法,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第三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你得让孩子自己去学,怎么激发呢?我介绍八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比如上回他考倒数第三,这次他考倒数第四,这也是进步,这也得表扬。再比如上次他考60分,这回也考60分,但这一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回少3分,这也是进步,也要表扬。这对孩子来讲太重要了,鼓励孩子要具体,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条建议,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这学期咱们努力,原来你考第20名,这回咱争取考前五名,前五名咱们就怎么着。这话没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孩子的努力时间太长,孩子没那么大常性。第二,考不考前五名还取决于别人,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所以要订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家长要承诺,孩子做到,家长就要做到。我主张家长和孩子都签上字,贴在屋里一张,贴在父母房里一张,大家都遵守。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过程。他能达到,他获得了,他成功了,他快乐了,下回他还努力。你老说他笨蛋,他就真笨给你看,他就笨了。
第三条建议,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第四条建议,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班主任教数学,他老诬蔑我,还总挖苦我们班另一个同学,我印象特深。他说:“长得倒挺漂亮的,一肚子狗屎。”你想,孩子听了这话,能好好学习吗?挖苦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帮助他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五条建议,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第六条建议,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第七条建议,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我开玩笑地说:你家里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你算落着了。家里要是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急死了。但是家长使用的方法常常不对,不对就一点用都没有。
第八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一是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二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四是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
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这其实是从儿时就要开始培养的,儿童时对什么都感兴趣,于是孩子会问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会更浓,会更爱动脑筋.另外动脑筋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有的人思维属于场独立,而且具有批判性,这类人比较爱提问,擅质疑.我觉得你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的多动脑筋的,多动了就形成习惯了.注释:[1]作者.书名.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期刊号).页码(每一项用“.”称号隔开)
参考文献:
【1】东子 快乐教育18法—轻 松做 老师,教出好学生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7.5
【2】周弘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4
【3】孙云晓、邹泓 《好孩子好习惯》 北京出版社 2005.7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新世纪出版社2004.1
【5】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2004.1
【6】冯娟娟 《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5年01期
第三篇:论文: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
文
一年级六班 赵改霞
2011年10月8日
论文标题: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 录
内容摘要„„„„„„„„„„„„„„„„„„„„(Ⅰ)正文目录„„„„„„„„„„„„„„„„„„„„(Ⅱ)注 释„„„„„„„„„„„„„„„„„„„„„(Ⅲ)参考文献„„„„„„„„„„„„„„„„„„„„(Ⅳ)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成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意义重大。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孩子而言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从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
家庭环境
学习习惯【正文】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具有感性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养,培养着他们的各种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逐渐长大的孩子,对家的体验日趋深刻,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表情、眼神都能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态度是挚爱、赞许、欣赏还是冷漠、贬损、厌烦,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
在对我以前上过的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我发现小学生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有着良好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自尊、自立,对同学及身边的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有着良好的习惯;有着不良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不爱学习,懒惰的坏习惯。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没有把握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如果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1)父母作榜样,培养小学生诚信的习惯。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在说话不算话。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 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作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
(2)净化周围环境,培养小学生的礼仪习惯。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处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
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在家庭中不要讲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语言、举止就在不知不觉中文明了,和气了。
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应该讲,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所以我认为: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再好,教师再高,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因为家庭阵地这道关键性的育人的防线一旦出现“管涌”,其他的教育的防守“大堤”就很难坚守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家庭中的成员无论辈分、年龄、5 经历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应该彼此尊重、相敬如宾。尤其是做家长的,不能把孩子当“孩子”看,动辄打骂,侮辱孩子的人格,刺伤孩子的自尊心。(2)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父母应该对孩子倾注一腔深挚的舔犊之情,要时时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情况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做孩子的,也要像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样,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这样一首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妈妈快坐下,让我亲亲你吧,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对家长的由衷的挚爱。
有了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人际环境,父母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自然就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孩子生下来以后,做父母的就要围绕怎样使孩子长大成人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规范逐条编成小故事不断讲给他听,并耐心督促、引导孩子按条例去做,根据孩子的认识水平,还可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故事以及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赖宁等;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帮他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录像、***,并选择地订阅各类读物,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起良好的积极作用。
对数十名8-15岁沉湎电子游戏儿童的研究发现,说明他们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这些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比较差,不能合理安排家庭活动,不能使用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好家庭生活。沉湎电子游戏的儿童心理、行为变化和其家庭环境的特点是相互作用、影响的,其某些家庭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儿童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发和促动因素之一。因此,积极安排好家庭活动,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减少家庭成员之间不必要的相互攻击、否认和相互干涉,注意消除儿童的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完美、舒适、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21世纪的到来要求父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应由高新科技不断应用带来的知识更新。它还要求对孩子成长起言传身教作用的父母必须懂得现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一方面,家长为了促进孩子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身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虚心地向孩子学习。
让孩子热爱书、爱读书,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做父母的可帮孩子订阅各类儿童读物,孩子看不懂的就讲给他听。书中不少有趣的内容会深深地吸引孩子。还应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适时地辅导他画一些简笔画,教孩子唱歌、跳舞等,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环境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常言道:“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父母们应充分利用家庭环境这一重要平台,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自己不负责任。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石。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1、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 7 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
2、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2、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 “什么是教育,简单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要善于发问,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解答。回答时力求语言表达要准确,并讲清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鼓励孩子在思考问题时要有理有据,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要鼓励孩子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动脑思考。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 题,家长切不可去埋怨孩子,更不能加以斥责,家长也不能因为家务繁重和工作繁忙为借口,或解答不上来就敷衍搪塞,这些都是不应有的态度,不利于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得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并要求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细微处反复检查,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从而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责任心。
三、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在绝大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只是强硬地把孩子埋在书本里,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严重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融汇贯穿,体验学以致用的价值。
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之后,家庭成员才可以从事看电视等娱乐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不排除在有非常精彩或全体家庭成员都喜爱、或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或其他事件时,家庭成员一起协商,改变家庭学习计划,先娱乐再学习。毕竟,家庭不能让孩子形成僵化、刻板的印象。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呢?我认为家长只能做四方面的事,其他都没有用,骂孩子没用。
第一方面,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的人天天带孩子去办公室,大人们在办公室里胡说八道,这个孩子就学不好。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她自己在那里看电视,还咯咯地乐,孩子一会儿出来了,她就说:“回去,做作业去。”孩子想:我妈看什么呢?她乐什么呢?这最大的毛病是会养成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影响巨大。但不是说为了孩子你就半年不看电视,你可能需要的是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 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都不注意,不开窗户,屋子黑糊糊的。
第二个条件:安静,没有骚扰。你在外面看电视,那就是搔扰。有的爸爸从回家进屋就在电脑上斗地主,不下线,玩得高兴。孩子心里就想:你凭什么老坐那儿玩。所以这个没有骚扰,包括精神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的,包括很多方面。
第三个条件: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第四个条件: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这个“备”不完全是家长备的,比如孩子坐那儿做作业,他就进入一种状态。孩子要对这种状态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第五个条件: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孩子自己可以很整齐地放自己的学习物品,自己收拾。
第二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五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切忌说:“你回去复习功课,这回考虑你要再考上次那样的成绩,你等着,你小心,等你爸出差回来,我告状,你看着。”经常妈妈管不了孩子,就说这话,这就叫过分的精神压力。或者说:“你今年期末要考不到多少分,你等着,压岁钱我一分都不给你;你奶奶给你的,我也都得没收。”这么说根本不管用,而且它无端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第二个方法,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那个晚上12点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做作业的孩子,他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每周由父亲或者母亲带着孩子,比如到公园跑一次步,或者跟父亲在院子里踢球,放松心情。
第四个方法,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有的家长一着急就说:“笨死了,你都笨成什么样了,你看你。”这实际上真不管用,所以要不急躁,不替代。
第五个方法,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第三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你得让孩子自己去学,怎么激发呢?我介绍八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比如上回他考倒数第三,这次他考倒数第四,这也是进步,这也得表扬。再比如上次他考60分,这回也考60分,但这一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回少3分,这也是进步,也要表扬。这对孩子来讲太重要了,鼓励孩子要具体,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条建议,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这学期咱们努力,原来你考第20名,这回咱争取考前五名,前五名咱们就怎么着。这话没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孩子的努力时间太长,孩子没那么大常性。第二,考不考前五名还取决于别人,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所以要订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家长要承诺,孩子做到,家长就要做到。我主张家长和孩子都签上字,贴在屋里一张,贴在父母房里一张,大家都遵守。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过程。他能达到,他获得了,他成功了,他快乐了,下回他还努力。你老说他笨蛋,他就真笨给你看,他就笨了。
第三条建议,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第四条建议,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班主任教数学,他老诬蔑我,还总挖苦我们班另一个同学,我印象特深。他说:“长得倒挺漂亮的,13 一肚子狗屎。”你想,孩子听了这话,能好好学习吗?挖苦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帮助他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五条建议,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第六条建议,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第七条建议,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我开玩笑地说:你家里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你算落着了。家里要是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急死了。但是家长使用的方法常常不对,不对就一点用都没有。
第八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一是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二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四是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 14 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
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这其实是从儿时就要开始培养的,儿童时对什么都感兴趣,于是孩子会问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会更浓,会更爱动脑筋.另外动脑筋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有的人思维属于场独立,而且具有批判性,这类人比较爱提问,擅质疑.我觉得你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的多动脑筋的,多动了就形成习惯了.注释:[1]作者.书名.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期刊号).页码(每一项用“.”称号隔开)
参考文献:
【1】东子 快乐教育18法—轻 松做 老师,教出好学生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7.5
【2】周弘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4
【3】孙云晓、邹泓 《好孩子好习惯》 北京出版社 2005.7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新世纪出版社2004.1
【5】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2004.1
【6】冯娟娟 《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5年01期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2、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
3、教会学生阅读,养成自学的习惯。
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
4、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
培养措施
1、身教重于言教
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行为楷模。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教师: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3、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还召开主题系列班会活动。
总之,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赖杰燕
(电话:***邮编:537226)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深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下是我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下认识。
一、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所以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将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具体操作的行为方式和程序,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可设计成下面这样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②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③想——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做——认真动手操作实践和进行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情感带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何振明是我们班的皮大王,一开学我就让他做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早
读。站在讲台上的他站得规规矩矩,领读的声音非常的响亮,做好了同学的榜样。但好景不长,不久他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我就跟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想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耐心地教育他说:“老师知道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的,可是不能以这个作为挡箭牌,老师建议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要改掉一点,自己督促自己,老师也随时提醒帮助你,好吗?”他听了非常开心,一下课就写了个纸条给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就这样,他每天都会来问我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如果我说好,他就会一蹦老高,如果我说你表现得还不够,他就会悄悄地做一些好事,现在他上课总是积极发言,课余还主动去督促帮助班里的后进生呢!,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
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