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家长
作为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
阅读:4470次
假如您的孩子存在青春期的叛逆一些征兆的话,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应对。
首先,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德国的托马斯白厄尔是一位教师和父亲,他在《青春期的恐怖》一书中,向家长提出十条“教育青少年的正确方法”。其中包括: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指责他们的业余爱好、穿什么衣服、喜欢的音乐或活动的圈子:不要干涉他们喜欢是美国格滚还是流行音乐;不要阻止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不要盘问、猜疑孩子,让他们保持自信和自尊: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私事和自由,让他们感觉到独立和宽松,等等。
其次,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美国的调查也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在民主型家庭,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平等地与父母探讨问题,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有较宽松的气氛和较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些调查都说明,成为孩子朋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要不断学习,感受和分析时代特征。现代的孩子成长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社会上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都会增加他们心理困惑和压力。在这个花花绿绿、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社会,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因此需要正确引导。父母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要从科学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帮助,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最终由“信其师”到“及其道”。
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专家指出:教育孩子,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家庭也不一样,既要实施综合教育培训,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人教育。荣誉教育: “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荣誉。”----席勒 “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惑的学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费拉尔凯普
荣誉教育能够给学员提供自我满足的沃土,激发学员的好胜心,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激励鼓舞学员不断前进,一步步迈向成功。无庸讳言,来到山东网戒教育培训学校的学员,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他们过去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批评、指责、惩罚往往多于肯定、表扬、奖励,承担的压力比较大,对社会对缺乏信任,对学习缺乏热情,常常表现出冷漠、厌倦、反感的情绪。其实这些学员在内心深处对荣誉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如何教育引导学员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是我们的责任;通过荣誉教育课程,激发学员的荣誉感,激励学员榜样就在身边,他们行我也能行,大力弘扬拼搏精神,并以此为引导让学员健康成长。励志教育: 专家从社会心理和学员成长的现状出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员克服自身贪玩、厌学、早恋、暴力、盲目攀比等缺点,用发生在当前学员身上的大量案例,对不良习惯进行剖析,引导学员们做到四个定位(既目标定位、状态定位、情感定位和人人际关系定位),激发学员们自我解救的潜能,让学员们认清自己,释放自己,找回理想,重树成功信念和目标,从而达到缓解压力,激活动力,挖掘潜力,增强学习力的目的。
用三个带有“坚”的词来表示:第一个是坚信,第二个是坚强,第三个是坚持。
第一个层次是坚信,就是对信心的坚定,是解决一个理想和目标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坚强,它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
第三个层次是坚持,坚持是人的意志力的问题,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员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财富。赏识教育: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员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员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注重学员的弱点和短处,避免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一.教育者怎样对待学员,决定了学员的命运。
二.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三.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四.注重学员优点和长处。
五.教育者和学员同时觉醒,让两代人共同成长。
六.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学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学员的潜能,以达到使学员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员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员的潜能 2.挫折教育能打击学员的骄傲情绪
3.挫折教育能够使学员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4.挫折教育能够使学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责任教育: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安身疙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学员们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员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思想教育: 适应青少年生长发展特性,系统进行科学发展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升学员基本觉悟与思维品质。适应学员青春期生理特点,进行青春期卫生,性健康教育、爱情、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员珍爱人生,热爱生活。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成果培养学员正视现实,锻炼应对困难的勇气。追求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思维品质,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剖析
(一)阅读:1193次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只包括无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也包括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绪。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如何摆脱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心理的寄生虫——惰性。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习惯——拖延时间,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懊恼不已,然而下一次又像赋有惯性般地自然地拖延时间。
以下是心理咨询专家为拖延时间者开出的一系列处方,相信会给你带来奇异的效果,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时间,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1、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延误了看病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2、找出使你备感苦恼的、习惯拖拉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通过其他方面去克服它。
3、为自己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自己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4、不要因为追究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5、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活动。
6、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是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拖再拖的这项工作。再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忧虑。
7、问问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8、要真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真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9、认真审视你的现在,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实现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10、鼓足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在回避的事: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求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
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剖析
(二)阅读:999次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只包括无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也包括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绪。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如何摆脱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心理的死疙瘩——追求公平
我们对于许多世俗观念总是相信不已,其实它们未必完全正确,很多时候它却成为我们思想上的阻碍。同学们常在生活中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够公平,然而一定要强求公平吗?
这里,我们提出的并不是什么大儒哲学,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描述。永恒的公道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概念,但人们追求自己幸福时尤其如此。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些现象。
你知道,你自己无法把握他人,更不法主宰整个世界,那你就从现在开始,不要以自己所谓的“公正”要求他人了。以下是心理咨询专家为你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1、将你所见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全部列出来。将这些现象作为你采取切实行动的出发点。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不平等现象会因我的愤怒而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努力消除致使你烦恼的误区性心理,你便可以逐步跳出寻求公正这一陷阱。
2、不要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绪。这样,在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会陷入惰性。
3、不把自己同别人或别的事情比来比去。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考虑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如果你要做一件情况,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而不必羡慕别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
4、假如你又讲出“我如果晚回家总要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立即改正自己,大声地说:“我觉得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就更好了”这样,你就不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给予自己同等待遇,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个误区性观点。
5、在购买礼物时,你愿意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要根据别人上次为你花费的钱数选择回赠礼物。不要再出于义务或为保持公平而接受他人的邀请。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而不是外界标准决定是否结识某个人。
6、不要忘记:报复也是受他人控制的一种表现。不要根据他人的行为采取行动,应该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中学生常见心理现象剖析
(三)阅读:1087次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只包括无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也包括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绪。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如何摆脱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心灵的囚笼——自我压抑
有时同学们会觉得莫名的压抑,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然在不经意间,我们常常为了某些顾虑压抑自己,使得自我无法释放,却不知如何解除这层束缚。
不良的性格与抑制的性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不良性格的人不会表达出创造性的自己,他抑制了自己,铐住了自己,上了锁并且把钥匙丢掉。“抑制”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是停止、避免、禁止、约束。抑制的性格约束真正自我的表达,由于某种理由,他害怕表达自己,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将真正的自我囚禁在内心的樊篱中。
抑制的征候很多,种类也很繁多,例如:害羞、胆怯、敌意、神经过敏、过分的罪恶感、失眠、紧张、易怒、无法与人交往等等。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过分地谨慎与尽责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会紧得使你的思想的运转受到阻碍。例如:连续几天的考试迫在眉睫的时候,也要有休息的空闲时间。考虑期间过度的紧张气氛会破坏你事先所用功准备的一切。如果你要考得好,就在考试前一天将书本抛开,对自己说:“我不再在这东西上花费一分钟时间,我一点也不在乎考试结果的好坏。”诚心诚意地这样说,并且从内心体会一个这句话,然后出去玩一玩,或躺下来睡一觉,保证你第二天的考试结果会让你以后考试前永远使用这一方法。现在介绍几种克服压抑的方法
1、不要事先疑虑你要说什么话,只要张开嘴巴说出话来就行,说的时候再临时措辞。
2、不要计划,不要想明天,行动前不要思考。付诸行动,一面行动一面改正。这个行动也许有点过于偏激,但事实上这个你体内的辅助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鱼雷不能事前想出它所有的错误,它必须先行动,朝目的标开始行动,然后再改正发生的错误。我们人也是一样,不能先思后做,我们从出生时起,就陷在行动之中,而只能靠思考来加以适当地引导。
3、不要批评自己。压抑的人总是陷在自我批评的分析之中,不管做了多么简单的行动,事后他不会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应该这样做。”当他鼓足了勇敢要说话的时候,又马上对自己说:“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做”。也许别人会从坏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千万不要这样分裂自己,有效用的反馈是潜意识的、自动自发的。刻意追求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反省是有用的,但是每年一次够了。经常时时刻刻的有后知之明或者空想过去的行为是没用的。所以,注意你的自我批评,现在马上戒掉。
4、养成讲话比平常大声的习惯。压抑的人讲话都是轻声细语,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你要提高你的音量。当然,你不必对人大声叫喊或用生气的音调,只要有意地练习讲话比平时大声一些就可以了,大声的谈话本身就是消除压抑的有效方法。最近实验显示,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叫喊、呻吟,你就可以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多的重量。对这种实验的解释是说大叫大喊可以消除压抑,使你使出全部的力量。包括受到阻碍和压抑的力量。
5、你喜欢什么就站别人知道。压抑的人害怕表达好或者坏的感情。如果他表示友善,又怕被人是为献媚讨好,如果他称赞别人,他怕被人讥笑为肤浅或者被人怀疑他有什么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完全不要理睬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每天称赞三个人。如果你喜欢别人的衣服、戴着的服饰、做的事情,说的话,那你就让他知道。你直接对他说:“我喜欢你这样说”、“你的帽子真漂亮”、“我看得出你是一个高手”等等。大胆地说出来,不要太在乎后果。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阅读:1215次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有不稳定到逐渐稳定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很容易滋长一些心里问题。
青少年常见的心里问题有一下几种,家长和教师要注意:
1、焦虑心理
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在发育过程中,承受能力比较差,强大的学习压力,完美生活的过度追求,人际交往的困惑,很容易使他们患上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青少年会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脾气暴躁,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影响了人际交往和正常生活。
2、厌学情绪
紧张的学习压力或不适当的学习方法,使青少年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使青少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一学习就头痛,而对学习以外的东西兴趣浓浓,由于厌学从而导致逃学,给家长撒谎,跟老师不亲近,怕说学习的事情,跟人疏远。
3、恐怖心理
有的青少年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又要面子,或者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过高,多度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害怕考试,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害怕和人交往,从而导致他生活质量的下降。
4、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使他们叛逆心理比较强烈,如果家长、教师不能正确引导他们,会产生和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强烈要求自主和发展的缺失形成了不一致,家长的包办、干涉、指责、命令的方式,孩子会认为这是对他人格和自由的打击,由此更是叛逆,即使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会认为是对他的讽刺。
5、自卑、自闭心理
家长的过高要求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又缺乏良好的情感沟通,成长中的迷茫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使其自我评价过低,造成自卑、自闭、抑郁、敏感多疑,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强烈的自卑使其把自己封闭,渐渐变得对人冷漠、性格孤僻、缺乏同情心。
6、抵抗诱惑能力差。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种传媒的进入使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多样,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物诱惑着青少年,真善美、假恶丑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随时挑战青少年的心理极限,不稳定的心理使其很难抵挡诱惑,如:电子游戏室、网吧等,使许多孩子陷入暴力、恐怖、凶杀、色情、梦幻之中不能自拔,无心学业,日渐堕落。
7、虚荣心强。
青少年时期爱面子,爱虚荣,各方面总想比别人好,从日常的衣着打扮到节假日消费无一例外地成了青少年攀比的对象。身着校服的孩子们会在一起比谁的书包好、谁的学习用具漂亮、谁的花钱多。自己的一切都要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总是害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常常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计后果。
8、好奇心强、自制力差
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而心理成熟却明显滞后。在这一时期,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为生理成熟产生的种种困惑解难释疑,无法合理地为自己减轻心理负担。有些学校在上青春期性教育课时,把核心内容作为自学而避开不讲,越发使孩子们觉得性的神秘和见不得人的。家长和社会的封闭会更加激起强少年对性的好奇心理,孩子们会从其它获得性知识: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是青少年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
9、心里脆弱,心里承受力差
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地位使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家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给家长脸色看,受不得一点委屈,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心理没有一点承受能力,一点挫折就走极端,而在学校里也会把家庭中的弱点带来,老师同学一有怠慢就离家、逃学,甚至自杀。
10、交往能力差
青少年渴望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内向性格的人,心里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11、撒谎
撒谎是青少年常见的心里问题,家长的要求与青少年的心理不一致,或者家庭成员教育不一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受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说谎话骗人的不良品质。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心里问题的困扰,请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存在的心里问题要引起重视,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要去看心里医生,能调节的家长和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使其矫正,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怎样与青春期叛逆的学生沟通
阅读:4307次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现叛逆,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教育,成功的改变叛逆性的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 安定,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真情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泪雨滂沱。有些叛逆的孩子是他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教师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其实,叛逆的孩子有时就是一个“弯”没转过来。教师要耐心地在“拐角处”等待,等待一个因感动而改变好的孩子向你走来。
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阅读:5699次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1、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2、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5、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6、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7、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8、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二篇:优秀家长
李田润 同学之家长:
你在2012— 2013 学年中,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子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家长”。
特发此状以此鼓励
青龙镇革勒小学
2013 年 9月
孩
第三篇:五年级家长会作为家长代表的发言稿
家长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能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同时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认为跟其他始终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比起来我可能做的还不够,跟其他品学兼优的孩子比起来,我家孩子并不是特别出色,但既然老师信任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就应该责无旁贷。下面我就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就算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话能引起各位家长的共鸣,能对大家有点滴的启发或感触,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努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我曾到一个同学家里去,家里装修的非常豪华,可我在她家里转了一圈,除了孩子的学习资料和几本杂志竟没发现几本书,可她还在跟我抱怨孩子不爱看书,只喜欢玩电脑。王奕菲在她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读书给她听,慢慢的上学了她会拼音了,我们就读那种带拼音的书,她读一段我读一段,再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不再粘着我读书,能自己捧着书看了。从王奕菲上学以来,我们家就没再交网费,一直没上网,有需要查资料时候,我们一 1
般要求她利用工具书,实在查不到我们就用手机上网帮她查。今年国庆节我们家开通了无线网络,可孩子基本也想不起来上网。一到星期五我们也不看电视,孩子写作业,我和她爸就一人一本书在旁边看。有时孩子写完作业、练完琴,我们全家就一人一本书一人霸占一张沙发静静的阅读,互不打扰。至于书的来源,一是从图书馆借,我们家一共办了三张借书卡,一个卡可以借两本,由于他父亲的单位离图书馆很近,一般借书的任务就交给他,熟人常常看到他一下抱6本书回家,期中2本是我们看的,4本是女儿看的,我们给她爸封了一个头衔就是‚运‘书’部长‛。二是从网上或书店买。我个人主张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给孩子买一部分书,因为我发现孩子有时没书看了,就又拿出以前看过的书再看,有时一本书能看好几遍。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孩子的思想在不断成熟,不同年龄看同一本,感悟也会不一样的。所以,在给孩子买书的问题上我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寒暑假我都从当当网给孩子买成套的书。我觉得与其给孩子买身名牌衣服,吃顿大餐,还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书。即便孩子现在还不是很喜欢看书,但如果家里有许多适合孩子看的书,当孩子无聊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拿起书看,也许不经意间孩子就喜欢上看书了。另外如果孩子还没养成看书的习惯,大家就从好孩子的兴趣开始,如果他喜欢漫画书,就让他看,慢慢的她就会看别的书了,如果他喜欢飞机、喜欢汽车,你
就找相关的书籍让他看,反正就是从他的兴趣入手,慢慢孩子就能从书里获取她需要的东西了,不要说看这些干嘛,一点用都没有,其实这只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开卷有益‛吗,只要他能静静的捧着书看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这里我还想说: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每天在家里就是看电视、上网,怎么能奢望孩子一个人静静的看书呢。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应该说阅读习惯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习惯。请大家一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尤其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如果到了初中高中,都有7、8们课,就是想看也没大有时间了。
要享受跟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在座的我们应该都是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有时忙了一天,回家看到孩子再不是那个样,心里别提多不舒服了。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孩子父亲忙,老人没法帮忙带孩子,我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觉得为家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有一次跟好友聊天,抱怨自己为孩子付出太多,好友一开始没说什么,后来严肃的对我说:我每次听你说孩子,总是说付出,你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付出看成是享受呢,每天陪着孩子、看着孩子
一天天长大,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怎么能一味的认为是在付出能?好友的话让我一下子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呀,每天有孩子相伴的日子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从此以后,我就转变了观念,再跟孩子在一起时,我就不再抱怨,对孩子也有耐心了,孩子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了,抱怨少了,娘俩关系密切了,家里欢笑多了,家庭也更和谐了。所以,我们不要把教育孩子看成是一种额为的负担,而要看成是一种享受,享受跟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现在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再过7年就上大学了,其实我们跟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就这几年,一旦上了大学,孩子跟我们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就少多了。而且有资料表示,孩子在12岁以前是习惯的养成期,一旦过了这个年龄许多习惯就很难形成或改正了。
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虽然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忙碌程度不同,挣钱多少不同,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我常听许多做父母的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的教育,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大妥当。曾经看过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一个人无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一旦教育孩子失败,你立刻会觉得一事无成。所以,不管自己从事的工作多么重要,不论你多忙,一定要抽时间关心孩子、尽可能地多陪陪孩子,并一定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
被动的去做这些事情。因此我想和那些工作太忙的家长共勉,不论你忙的是什么,是忙于干大事当大官也好,是忙于做生意发大财也好,无论多忙,无论多么喜欢玩儿,都一定要把孩子放到第一位。毕竟,不论你多重要,地球离了你照样转;单位没了你,很快就会有别人代替。但你的孩子离了你,就缺失了他的童年,他的天空,他的用以笑面人生、征服世界的所有自信和力量。打个比喻吧,孩子的一生就好像一个水桶一样,如果水桶的上边缘有了漏洞,那么洒出的水不会太多。但如果是水桶的底部有漏洞的话,即使你向里面装入再多的水,这一整桶水最后还是会全部洒光。而儿童时期的教育就是我们给水桶底部打基础的时候,等我们发现水桶漏水再去弥补的时候,就晚了。
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这也是我想跟大家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前几天看一个新闻,是北京一个初二的学生因为在学校被罚站跳楼了。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心里挺不是个滋味,无论怎样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谁身上谁都受不了,我们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真的伤不起。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个新闻我专门让孩子看了,并且告诉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无限宝贵的,采取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孩子走了,留给亲人的却是无限的悲痛。我们不能等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
才想着去解决,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梳理孩子的心里的问题,要真正跟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你。
各位家长,我最后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衷心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家长欣赏的目光下健康快乐成长。祝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家庭都美满幸福!
谢谢大家!
第四篇:作为老师给家长一些建议
作为老师给家长一些建议:
1、孩子成绩可以不优秀,但是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对于孩子品行上的缺点,决不让步,立即改正。
2、让孩子懂得完成家庭作业是学生最起码的学习任务。
孩子在家家长要监督他完成作业。每个大礼拜我们都会有一定的回家作业。前段时间我们在学拼音,有的家长可能说,拼音我们也不懂。其实你只要能看一看他的作业,他心里的压力,会多一些。如果有多余时间,或者自己比较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多花些时间听他读读拼音啊。
(1、)家长要读题,家长如果自己不会,或者是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的,那么就请会的人帮小孩子读题。
(2、)给孩子定个规矩,在完成作业之前不许看电视或玩耍。不能养成边做作业,边吃零食的坏习惯。
(3、)小孩子做完作业,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就算你看不懂你也要看,至少看看字迹是不是清楚,本子是不是干净。如果不检查,孩子会想:“反正爸爸妈妈也不看。”所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家长在查作业的时候除了看完没完成,还要看质量,看他的作业在学校写的和在家写的是否一样? 检查完作业一定要签字。
(4、)不要认为要写的作业才是作业,其实看书的作业,孝道的作业,都是一样重要。班上42个学生,如果全是要老师来管,必定有几个接受能力慢的小孩,无法吸收。我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可能单独地给某一个小孩很多时间。所以就需要家长在家里多对他单独辅导了。
(5、)当孩子正在做家庭作业时,刚开始要陪着孩子写,等孩子能独立完成了,再慢慢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不是不管,等孩子写完作业后要及时检查。
(6、)大礼拜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五、六,不要等到周日再写。
(7、)如果孩子哪天不知道作业是什么,那他肯定是上课没认真听,要严厉批评,不要让孩子养成打电话问同学问老师作业的习惯,孩子问过一次,就会问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责任心。
(8、)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整理书包,家长不要帮忙。每次一写完作业就整理,不要等到来校要出门了,才忙着找东找西。每个大礼拜总是那几个同学忘记带这带那。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家长,家长已接电话就说,“我孩子又忘带了什么?”家长很无奈,我更无奈!
3、孩子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多陪陪孩子,麻将就暂时不要打了,每次给有些家长联系,听见里面的哗哗声,我都没法和你多说孩子的情况,生怕让你分心没了银子。花点时间多问问孩子快乐吗?帮助过谁吗?现在孩子小愿意和家长聊天,等他长大了有话不愿意和你说时,你再想和他聊天别怪他嫌你烦。这些都是家长必须要做到的,万事开头难,如果在你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会让他一生受用。如果不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认真用功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无法自发的用功,所以请父母亲要认真对待这一点。最后再次感谢家长的到来,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
第五篇:作为家长应该看的一片文章
作为家长应该看的一片文章
看完了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说:它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
希望,你看完此文后有所收获,并为时未晚。
好了,先来做道选择题吧!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专家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杨佩昌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说。
最后,我们再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