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才能既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就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实在在地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只有使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保证。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党的整体形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落实;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需要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起全体人民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更好地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共同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所有这些,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之中,是新时期全面衡量党员、干部素质的根本标准,必须全面把握和认真落实。
第二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
1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说,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庄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确定的。”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他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解读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个理念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发展经济的抓手,是体现民生的窗口,在文化上与中华传统价值观有一致性,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解读一: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解读二: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目前百姓收入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前者涉及股息、利息、分红等收入,也就是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郭树清代表说,“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4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读一: ?党内外专家指出,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吴忠民指出,中共对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的强调,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用光等着政府救济。吴忠民评论说,这些年中国消费需求总是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低收入者比例太大,他们的消费能力不足。“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解读二:?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党代会报告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5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
胡锦涛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建立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被认为是党的反腐新智慧。胡锦涛说,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与以前不同的是,“廉政文化”的表述出现在了党代会报告中。
解读一:十七大代表、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说,中国共产党对于扩大党内民主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加强,越来越具体。党内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揭牌。“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说。
解读二:十七大代表、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说:“这表明中央决心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分析人士指出,党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并诉求于文化和教育手段,既显示出党完善的反腐体系,也进一步考验其执政能力。?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
1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解读二:“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这是浙江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代表在讨论十七大报告时说的一句话。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发展,是国内工作的中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对中国而言,更快发展十分重要,但更好发展更为重要。
2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解读一: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解读二:首先,这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决策。信息技术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环境,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以来,经过60多年,世界各国已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正演变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其次,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应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信息化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社会正义和社会稳定,还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信息化的作用都很明显。
最后,信息化位列“工业化”之后,因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整体来看,我国是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解读一: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解读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增长”变为“发展”,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全面。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地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党和政府则要积极地引导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作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安排政府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要求。就转变增长方式而抓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从本源上抓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我们消费的需求、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用发展来代替增长,可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
4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解读:“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成为代表们共同的精辟总结——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来自基层的代表廷·巴特尔对此有着自己深刻的见地。
5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解读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解读二: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表示:“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深刻分析当前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世界形势,阐述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宣示,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6从“积极稳妥”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解读一: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解读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张树军说:“报告对继续推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允诺,都让人觉得,中国的领导阶层,正在与时俱进地自我优化,积极求解如何在保持统一稳定的政治格局之下,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在社会各界还是获得充分的认可与支持的。”?
郑重地提醒考生,时事政治部分按照不同类别划分为六个专题,每一个专题又围绕不同的热点进行讲解。基于现在的申论考试的规律:申论材料不仅单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是呈现出多元主题的情况。因此,每一位考生在热点备考过程,应该用联系、发散的思维去思考各个热点,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复习每一个热点,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时政热点知识,更好地提高应试能力。
第三篇:专家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
专家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
2007-10-16 15:16:09
南方网
【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搜索更多 十七大 的资讯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嘉宾介绍:侯惠勤,男,1949年2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首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入选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曾先后主持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专项研究项目2项。曾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入选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欢迎来到直播现场,访谈正式开始。
主持人小康: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做了报告,很多网友都已经从网络上看直播、或者是看电视,及其他各种途径了解了报告。今天我们特意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教授为大家做详细的解读。侯教授您好。
侯惠勤:非常高兴来这里和网友进行交流。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旗帜
主持人小康:您听了胡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访谈开始前,主持人小康向侯惠勤介绍南方论坛上网民有关十七大的热烈讨论情况。
侯惠勤: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这样的水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地推向21世纪,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神圣使命。我觉得这个报告确实是反映了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反映了全党同志所关注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报告一定能够得到全党高度的认同,能够得到全国人民高度的拥护,这是我最深的感触。
主持人小康:我想很多网友也跟您的感触是一样的,信心非常足。我看了一下,报告的全文分12个部分,首先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入贯彻落 1 实科学发展观,还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接下来谈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了对台政策、对外政策,最后着重谈了党建工作,总共是12个部分。您认为这12个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
侯惠勤:这12个部分前面的四个部分,从总结工作经验到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到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四个部分主要都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我们要举什么样的旗?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历史、通过现实的部署、通过国内外历史方位的进一步明确,通过对我们历史新起点的确立,把这个旗进一步明确起来。中间的七个部分实际上是分析各个方面的工作,具体部署各个方面的工作。内政外交、政治、军事、文化、理论创新、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最后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党自身的建设。落脚点落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是一般的加强和改善,党首先要完成党自身建设这一伟大的新的工程。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下去。我觉得这个报告,整个主题非常突出,观点很鲜明,工作部署各方面都非常实在。新思想可以说是很多,有很多亮点。我觉得实际上也回答了海内外包括国内外、党内外很多思想的困惑,尤其是前面的部分,要把旗树起来,要把各种各样的思想疑虑都能够解释了。实际上这个报告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为什么要坚持解放思想、为什么要推进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都讲得非常清楚,所以可以说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主持人小康:听了您的解读是不是可以把12部分分成三大块,第一大块是解答困惑、明确旗帜和方向,第二个方面是内政外交的部署,第三方面是党自身的建设?
侯惠勤:这是党代会,这三个方面形象地讲的话,第一个问题是党举什么旗,第二是党应该做什么,第三党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非常完整地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作用和任务、形象旗帜都表述得非常清楚。
主持人小康:您的概括鲜明了许多。有一位网友Tuzi说,请专家指点一下这份报告有哪些新的思路、新的亮点?
侯惠勤:现在我们有很多问题产生主要就是认识问题比较片面。比方说当我们看到成绩时可能就会掩盖我们存在的问题,当我们看到问题时可能就会对我们今后怎么走产生怀疑,所以就会出现有些人对改革开放摇摆,会对解放思想动摇,所以总书记的报告里面讲“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主持人小康:对,这句话我印象很深。
侯惠勤:这就表明了现在有些人看问题看的多。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你忽视这些问题肯定是不行的,不能前进的。但是怎么看这些问题这就是很关键的。总书记报告最重要的思路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很辩证地把握当代中国的问题和发展的大趋势。我还有一个想法,实际上胡总书记整个报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我们要解读这个报告实际上有四个关键点要抓住:第一个关键点是,我们以什么为基础,根基要打牢。根基有三个,第一个是国情的根基,虽然改革开放快30年了,但是我们仍然处在还将长期处在社会 2 主义初级阶段。
主持人小康:我看报告里面说认识这个现状,不能妄自菲薄。
在南方网直播现场,提起总书记的讲话,侯惠勤仍是激动不已。
侯惠勤: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也没有否定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国情根基,千万不要脱离,脱离了就会产生种种片面的认识。这是一条。第二条就是历史的根基,我们现在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的根基上,非常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今天总书记的报告里特别强调,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样一个历史前提不要忘记,有的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像是对过去社会主义的完全否定,显然这就片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他们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他们开创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准则和制度基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前提。
另外一个历史前提是总书记在报告里一再谈到不要忘记两个,一个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二个前提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很关键的历史关头推进、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就是在这两个历史的前提基础上来谈新的历史起点。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根基,千万不要忘记。总书记报告里一再讲“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党和人民开创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两个永远铭记,我们今天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要忘记这两个根基,一个是毛泽东开创的历史根基,第二是邓小平、三个代表思想所开创的根基,不要忘记这两个根基。要打牢根基的第三点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的政治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因素,没有四项基本原则做保障,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会失去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实际上用邓小平的话来说,除了给中国带来灾难不会有任何成果,不会有任何真正的成果的。
主持人小康:报告里对这一点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吧?
侯惠勤:讲得非常明确,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讲得非常透彻。所以我讲根基问题是我们时刻都要关注的,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三个根基,一个是国情的根基,第二是历史根基,第三是政治根基。根基如果毁掉了,整个大局也就毁掉了。第二个关键点比较重要的是怎么发掘活力的问题。
解放思想 让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主持人小康:这是指哪个方面的活力呢?
侯惠勤: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让整个党充满生机活力,生机活力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二个关键点。怎样使整个社会、整个党充满生机活力,这里也有三个要点,第一是解放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我们能够不断地使社会主义有生机活力的根本要求,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际上就是解读这个报告的又一个关键点和灵魂。
解放思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这是一个关键点。充满活力第二点是要强调开创创新、自主创新的问题。
主持人小康:“创新”这个词在今天上午的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次。
侯惠勤:自主创新、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也是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点。这也是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体现时代精神的特点。所以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把开拓创新看成是当今时代精神的一个主要特点。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发掘活力除了要解放思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总书记的报告里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他认为改革开放是我们1978年以来新时期的主要的色调。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们用科学概念表述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如果用特征来把握的话,最重大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新时期的基调,也是使整个民族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生气勃勃、能够真正立于历史发展潮流前头最重要的保障。这是解读这个报告的第二点,要拓展活力,要想办法怎样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不僵化。
主持人小康:活力这个词在报告中表述这么多次,给我的感觉本身是一个很年轻的党、一个年轻的国家。
侯惠勤:我们国家的党从1921年到现在已经86年了,但是我们党要始终保持青春活力。这个青春活力是保证我们能够不落伍、能够不僵化的根本动力。这是把握这个报告第二个关键点。第三个关键点就是旗帜问题,就是举什么旗。这个报告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主持人小康:这也是这次报告的主题。
侯惠勤:在这之前6.25讲话讲到这个旗帜,没有做进一步阐述。报告里面很明确地把旗帜分成两条,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开创的这个道路。概括地讲,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国情、具体情况的结合。要展开讲的话,总书记报告里面讲了十个结合,概括讲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讲理论,实际上就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这个最新思想理论成果实际上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些重大的战略思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主持人小康:这个话题我们网友也非常关注,有一个网友说您能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谈一谈这次大会主要在哪些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非常突出的一条是在进一步确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同时,把这个理论进一步地运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发展,做了理论上的表述。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次在阐发上又有新的内容。
主持人小康:第三节用了一节来阐述,最新的内容在哪里?
侯惠勤: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不变,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条都有新的阐发。
主持人小康:是表述不一样吗?
侯惠勤:表述基本精神是一样的,但是有很多新的内容。比方说以人为本怎么落实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来解决,这就很明确了。我看了有的网友讲住房问题会不会成为一个关键点,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要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我们党肯定把它放在突出位置来解决,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还有不少人成为房奴,为了住房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话,肯定就不是十七大的精神了。
主持人小康:这份报告中我也发现有几个亮点,我听到今天报告中说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句话迅速地在网民中传开了,网民对它的印象非常深刻。还有第二个亮点,在台海关系中提到要签订和平协议。您对这两个亮点怎么看?
侯惠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考虑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本来是应该属于人民的,所以讲民主政治时第一条就讲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权力接受人民的监督,在阳光下运作,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其中应有之意,它的本质就应该是这样的。但另外一个方面,说老实话权力有异化的可能,因为我们毕竟是国家权力。大家知道马克思有一个基本观点是国家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不是普通的公共权力。普通的公共权力要监督它、掌握它比较容易,特殊的公共权力容易凌驾于社会之上,容易脱离社会、脱离人民,所以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也可能背离人民。所以总书记报告中一直讲权为民所用,这就需要增加监督措施,最重要的监督就是阳光操作的监督。如果不增加透明度、不阳光的话怎么监督呢?老百姓首先要知情,不知情怎么监督。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等这些都是民主权力。
主持人小康:这个话题也是网民最关心的,现在根据网上的调查结果,网友对十七大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对权力进行监督和有效的制约。第一大类的问题是反腐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大类问题是物价、房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保障等等大小民生问题。第三类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您觉得这个调查结果有没有普遍性?
侯惠勤:基本上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点。大家要注意,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点和专家的关注点、和某些领导者的关注点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般老百姓关注 5 的是他直接感受到的、利益相关的、生命攸关的问题,比如民生问题肯定很关注,还有国家不要分裂的问题,这个最直观,还有政府官员腐败不腐败、权力怎么监督。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从这一点来说是有代表性的。但是如果从更高的、理性角度来思考的话,当然还有一些很重大的问题。
主持人小康:您最关注什么问题?
侯惠勤:我最关注的问题当然还是我的专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问题,马克思主义怎样不脱离老百姓、怎样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挥非常好的思想作用。我现在经常说马克思主义除了要指导我们的工作实际以外,还要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精神营养。马克思主义要成为老百姓的精神支柱、要成为他们精神追求的动力对我们来说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从专家角度来说,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像今天总书记报告里讲的虽然我们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环境、资源、能源代价太大了,所以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非常重要。一般老百姓恐怕对这个不是很关注,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我们不可能持续发展。这是属于大民生、属于长远追求。所以我们经常讲要把民众对眼前的关心和对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
党是触手可及的,党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主持人小康:说到民生,您刚才已经用理论的角度对怎样掌握十七大的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下面就从网民的角度看一看十七大报告。有一位叫做thee的网友说:十七大之前就有媒体预测说十七大将是一场民生盛宴,民生话题是我们网友最关注的。您认为报告中直接谈到民生话题、能够直接影响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多吗?
侯惠勤:民生问题贯穿十七大报告,因为讲科学发展,先务虚再务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整个归属点,我们的价值依托就在这里。讲民生的话,因为它是党的报告,但是党的报告有一些超出原来党的报告的内容。比方说连小学生上学的问题都谈了,讲的是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像这些就谈得很细了,比往届多多了,也就是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大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前途,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我们党非常关注的。今天看完报告以后,我们也做了一个很简短的座谈,我们有一个研究人员的小孩上学,他特别关注的是第一次讲到小学生的书包问题、小学生的上学问题。
主持人小康:讲这些细节化的东西,让普通老百姓觉得跟自己很相关。这就像我们这次直播的口号“连线十七大,盛世华章触手可及”。
侯惠勤:对!真正跟老百姓贴心了,党不是遥不可及,党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人群中!就在我们的日常来往中!这是真正的亲民!为人民服务、跟人民打成一片!这个特点在这次报告中非常突出。
还有这次报告的很多文风、语气也比较大众化,让大家一听就懂,不是做得很高深的样子。比方说他讲我们要排除各种思潮,不用很多概念,不讲什么“左”、“右”,就讲了两句话,不畏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特色就是这两个,因为我们是开创型事业肯定有很多风险,不要惧怕风险。第二肯定有很多干扰,不要被干扰所迷惑。
主持人小康:我注意到报告中的文风非常平实。
侯惠勤:非常平实,老百姓读这个报告,有很多都是老百姓的话语,也有很多是把老百姓的话语进行提炼之后,把老百姓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加集中。
对台政策掌声最持久 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主持人小康:让老百姓读得懂、愿意读。刚才聊的是民生话题,接下来有一位Gaozhouren的网友。今天上午听报告时,发现胡主席讲到台湾问题时好像表情凝重、语气很重。说真的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是大家一直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请问专家,报告中对台政策有哪些新的变化?
侯惠勤:我们对台政策有连贯的地方,这就是总书记一再讲过的“四不”的问题,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对台独斗争绝不妥协、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绝不改变,这些都是一贯的。包括刚才讲的跟台湾签订和平协议,有一个前提——一个中国。如果没有一个中国就谈不上签订和平协议。我们跟台湾任何政党打交道前提是同属一个中国。灵活性很大,只要同属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能谈。这次最能够表达全国人民心声的有一句话,任何关系到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要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来决定,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你注意到这时的掌声是最持久的,今天总书记的报告,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39次掌声,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一次,甚至超过了结束的那一次。结束那次掌声是第二长,这说明民心所向。而且现在中央在把握台海问题上是很成熟、也很自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牢牢地把握住了台海和平的主动权的。
主持人小康:我这里有一个问题,在十七大之前,媒体有报道国新办新闻发言人曾经说十七大将对未来五年对台政策有一个规划,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今天我们听报告时是带着这样一个想法去听的。听完之后我有一点印象非常深刻,关于跟台湾签订和平协议。这是一个最新的提法吗?
侯惠勤:这应该说见诸于重大报告是第一次,我们在私下讨论时多次接触过这个话题,但是公开的报告这可能是第一次。我觉得在台湾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反台独的立场非常鲜明,而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分裂出去,这一条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在实际做法上以台海和平、以台湾人民的利益、以世界和平为重,所以我们应该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和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要签订和平协议呢?加强交流。我觉得恐怕一个重大的变化,今后两岸人员的交流会大大地扩大、大大地深入。我看了有些报道说现在有些台商在大陆,包括台湾同胞在大陆住的超过一百万人了,可能以后人数还会增加。我们还会鼓励,台湾当局限制,我们鼓励台湾同胞来。我还看到一个报道,有个台商要参加我们一个区的代表选举,我认为这一类也会向台湾同胞开放,会参加基层代表的选举,加强两岸人民的实际来往,使两岸同胞的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步伐加快,我估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主持人小康:报告中争取和平统一、争取台湾和大陆两岸人民的福祉是一个主要的内容。但是在最后胡总书记对台独实力也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台海局势之下,台湾当局极力推动入联公投。
侯惠勤:台独分子还展示他的导弹,表明他有能力打到中国很多城市、有能力拦截导弹给台独壮胆,这种动作,气焰很嚣张,但是很多人也讲了台独实际上是色厉内荏,他们一听说大陆可能发动一个斩首行动,吓得陈水扁赶快躲到装甲车里去。他们心虚得很,他们干的事不得民心,逆历史潮流而动,甚至也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台湾、台海问题的最终解决,对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主持人小康:还有一个网友叫从前有个ID,他说每一次战略性的转折都是执政党和国家一次新的腾飞。他问十七大会不会成为房价的转折点?十七大会不会成为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转折点?会不会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再次取得伟大成就的转折点?
侯惠勤:我想这三点大概都是可以预期的,今天只要读了报告的话,很明确,政治体制是中国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过去我们也在进行,今后要坚定不移地、有序地推进,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加快。我讲了现在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非常重要的就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问题,还有是怎么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真正完善、建设的问题,总书记报告也讲了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党代表任期制、常任制、差额选举制。
主持人小康:这次十七大的党代表的构成也是很有意思的,首先一线党员占了28.4%,大大提高了。明确提出要增加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大的是北京一位代表92岁,最小的是一名运动员23岁,80后首次作为党代表参加会议。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侯惠勤:对这种现象确实有很多报道,首先年龄差别很大,这说明什么呢?这首先说明我们党是一个老党,有的在建党初期就入党的话现在是多老了?他们应该有很多代表。也有新党员。一般来说一个政党刚成立时年龄差别不会太大,像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年纪最大的是40多岁,最小的是20岁左右,但是老党以后自然就会拉开差别了。年龄差别大也说明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扩大的。我们不是某一个阶层的代表,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提及十七大报告中的种种亮点时,侯惠勤侃侃而谈。
主持人小康:这次是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增加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经济组织的代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侯惠勤:新的社会阶层应该来说党内也是有分歧的、也是有不同看法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入党还是有很多议论的。但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各种经济成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该说负面影响是次要的,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等在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第二个基本判断是新的社会阶层基本上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主持人小康:这一点报告中有提到。
侯惠勤:他们应该说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华民族先锋队,要作为三个代表,在组织上就不能排斥这一部分人。而且根据我们的统计包括私营企业主入党之后都能够拥护党章,都能够按照共产党员的要求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在修改党章允许私营企业主的先进分子入党时强调思想上要入党,有一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看他们收入怎么来、用到哪个地方去。不仅仅是合法收入,还有很多是经营管理的收入,而且很重要的是这个财富用到什么地方去。现在来看民营企业家中入党的很多,要求很严的,财富都用在扩大社会再生产、用在造福于社会,真正的那种过花天酒地生活的现在还没有看到。所以吸收私人企业主在内的先进分子入党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创新。
主持人小康:而且这批人的确是能够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
侯惠勤:这样党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主持人小康:有一位网友叫热心冷眼说十七大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回顾我们党86年的历史非常有感慨。回顾党经历的几次重大转折,在这个基础上怎么理解十七大的历史地位?
侯惠勤:我首先想区分一下,重大转折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转向的含义,方向转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党可能只有三次重大转变。
主持人小康:您按时间顺序讲。
侯惠勤:一次是遵义会议,从“左”的、“右”的错误指导思想中解放出来,确定毛泽东正确的思想指导,这是一次重大转折。第二次重大转折是1956年党的八大,那是从革命转向建设。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建国初期到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革命专项建设、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当然这个转折没有很好地完成,因为毛泽东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拉回革命了,本来是一个反向性转折,但是这个转折没有真正完成。第三个方向性转折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后来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的道路,结束文革的十年内乱,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建设、两个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次代表方向性的转折。但是如果说树立重大的思想旗帜,在关键时刻能够用一个思想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起到同心同德的作用,我觉得还必须要加上几次,一个就是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七大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这是不能否定的,但是不带有方向的转变。因为七大还是毛泽东思想指引,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了,我们党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党了。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党的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还有一个是接下来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十七大我认为它和十五大、十六大一样,都具有在这个意义上重要的历史作用。就是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作为十七大的标志。从这一点来说,十七大的历史意义非凡。
我认为十七大,如果以后我们回过头去看,我认为可能是两个意义。一个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一次大会。这次大会这五年,现在我们讲这五年是很关键的,不仅仅这五年,它能够坚定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到2020年,十七大可以说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取得重大的历史作用,9 这是一个。第二,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旗帜不可动摇。就像总书记报告里面讲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实际是从江泽民为核心的一代领导人开始做的,那时推是推了,可能还有反复,但是十七大以后我觉得是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而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立起来了。我想是这两个意义,这两个都是决定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全面地推进是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十七大是决定性的作用。
广东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持人小康:我注意到报告中用了专门一块来论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五个新的要求。接下来聊一下广东的话题,有一个叫做老是这样的网友说,中国社科院和广东省共同组织了一个省院合作项目,叫做“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广东”,我知道您是这个课题组的组长,改革开放29年以来,广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感觉非常自豪。您怎么看广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摸索所取得的广东经验?
侯惠勤:这个课题我们搞院省合作,只搞了两家,一家是浙江,一家是广东。可以说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想跟我们中国社科院搞合作的省很多,要看我们有没有精力、能不能顾得上,另外他们也要同意,双向选择的结果达成了这样两家。
主持人小康: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侯惠勤:当时我们考虑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得比较好,也有温州模式等等,广东我们最看中的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所以当时广东方面提出来以后,我们马上就同意了,而且组织了强大的班子。社科院的常务副院长冷溶同志亲自当课题组的负责人,广东省也有社科院领导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我们联合组织课题。社科院这方面是我,广东省社科院的院长梁桂全,但是是以中国社科院为主。我们到广东去应该说也是很受教育的过程,广东的发展、广东的创新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主持人小康:您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侯惠勤:我们的成果在今年7月份已经完成了,已经做好本来准备出了。根据十七大精神还想做一些修改,所以就想推到十七大以后。这个成果我们定的名称是什么呢?冷溶同志也同意,初步定的名称是“广东发展与中国道路”,这对广东经验是非常大的肯定,也就是说广东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定的题目是“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现在是广东发展与中国道路,这就对广东做了非常充分的肯定。
我认为广东的发展,你可以对照一下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做的报告,基本上都是跟十七大精神一致的。首先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是最早遇到科学发展难题、也是最早遇到社会和谐的挑战,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很多问题他遇到得最早、思考得最早、尝试得最早,所以我们讲总结广东经验对其他地方无疑就有了一个示范作用、有一个预警的作用。有些矛盾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显示出来,广东都是发展以后的问题,都是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主持人小康:听您这么一说,我对调查成果非常期待。
侯惠勤:一开始我就讲了总书记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也是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我们党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创新和集中全党智慧的机制,现在我不展开讲。其中有一条是党的领导人、党的决策层的调研和学习,一个是直接搞调查研究,一个是组织自身的学习,所以中央政治局的学习到现在44次了,十七大之后马上又要学习,每次都是带着问题去搞调研的。在这里我讲一个巧合,或者也不算巧合,小平讲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最早都是在广东酝酿甚至是在广东形成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广东是一个神奇的土地,不但出实践,而且出经验,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主要来源。当然还有一个放眼世界的问题了,当然本土实际经验是我们理论的直接来源。
排头兵精神是当代广东主要的精神
主持人小康:在你们的调研中发现广东的经验有哪几个方面?
侯惠勤:我们现在把广东经验归结为六条,第一条是根据当好排头兵的角色特点,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不打折扣,坚决从广东实际出发,不图虚名,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是第一条经验,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要使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有一个强大的思想指导,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指导广东实践。张德江同志一再跟我们讲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意思在广东都有了。张德江同志用的词是“刻骨铭心”,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广东人看到之后刻骨铭心地感到很解渴,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我感觉理论和实践就在矛盾、实践冲突的焦点上最容易出思想,出的思想也最容易在这个地方变成现实。恩格斯讲过一句话“理论受欢迎的程度要看社会实践的需要”,很多人说广东人不讲理论,我说不对的。你这个理论能按照小平讲的能管用、能解渴、能够解决问题,广东是非常欢迎的。广东破了两条,一个说广东人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我说不对,广东人会生孩子,也会起名字,有实践、有理论,第二说广东人排斥理论,光是干,不对,任何行动都是有理论指导的。
第二条经验是根据市场经济的条件,发挥两个优势,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优势,另外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综合优势。就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通过两个优势,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一个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综合协调优势,所以广东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非常注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主体经济的主导优势。同时又注意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协调综合优势。各种所有制不是扯皮,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平等竞争、综合发展,这一条非常重要。
第三条,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这一点上通过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通过党内和谐来构建社会和谐,通过党风建设来净化、改变社会风气广东都很突出。
主持人小康:这一点我在广东生活,感受也很深。
侯惠勤:第四条根据文化、生态多元复杂的特点,广东文化生态特点太复杂了,面临港澳,注重发展公共文化、满足群众需求,注重构筑思想屏障,抵御西方渗透,广东在这方面非常成功,一方面抵御西方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公共文化,包括大众文化等有关文化产业的 11 发展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主持人小康:广东有一个岭南大讲坛、广州有一个广州讲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侯惠勤:我与广东也有渊源关系的,原来都是看香港台、港澳台,根本不看广东的,现在他们更多喜欢看广东媒体、广东电视,广东的图书、文化,广东还有很多作品往香港渗透,现在香港也慢慢喜欢看广东大陆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第四点。第五点是根据结构快速变迁的特点,广东外来人口非常多,社会分层、分化特点非常明显,移民也很多,两个到位,一个力争利益关系调整到位,第二力争制度机制保障到位。在利益调整方面,今天总书记报告中也讲到利益协调难度加大,但是广东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张德江同志跟我们讲过去复员军人安置很难,各个单位都推,现在复员军人省里面拿出钱给他们搞培训、学各种技能,现在人家都抢。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我们讲两个到位,一个是利益关系怎样调整到位,另外一个制度、机制保障到位。这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础,利益要不协调好怎么和谐?今天报告中讲了,住者没有其居、病者没有所养,看病看不起、住房住不起、上学上不起,老了也没有人照顾、工作也没有。所以劳动权、生存权、居住权、医疗权、教育权等等这些权利是首先要保证的,这些要靠利益调整和机制保障。最后一个是党的建设问题。根据党的建设环境特殊的特点,两个抓好。一个围绕改革开放抓好党的建设,还有一个是通过抓好党的建设来促进改革发展。就是把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良性互动,这是广东非常重要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党,通过党的建设带动改革开放,所以党建和改革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良性互动的,这在广东也是非常成功的。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广东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排头兵,到现在十六大以后又成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我们的调研里把排头兵精神作为当代广东主要的精神,我们专门有一部分就是论广东排头兵精神。
主持人小康:我想听了您这么高的评价,这么充分的经验总结,咱们广东的网友肯定是非常开心的。刚才谈了经验,您认为在将来五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有哪些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呢?
侯惠勤:我们在最后一部分也提到了广东要进一步应对的挑战,比方说小平同志提出过想让广东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赶超亚洲四小龙,当时是80年代提出来的。现在广东从国内生产总值来说今年可以超过台湾,但是跟韩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问题,而是文化软实力的问题。
主持人小康:您觉得文化软实力是可能面临的挑战?
侯惠勤:文化软实力还包括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文化的认同力等很多方面,广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让人们更多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认同资本主义,这里面确实还有很严峻的问题。另外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虽然非常注意抓,张德江同志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总开关,这个总开关一出问题什么水都流不出来了,它是总开关、总把手,但是这个问题在广东这种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要解决得非常好不是非常容易的问题,还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比方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怎样更加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怎么更加深入到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人心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主持人小康:您刚才说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文化软实力,一个是自主创新品牌,还有一个是党的建设,还有其他方面吗?
侯惠勤:其他方面,包括利益的调整也还有很多问题要做,像东莞、珠三角有很多外来移民,外来移民和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很多当地主,出租房屋,很多移民享受不了跟当地居民同等权利,这本身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利益调整中,外来流动的民众和本地居民怎么进一步融合。包括劳资关系也有很多需要协调的。
我刚才讲的不是说广东都做得非常好,我是讲一方面广东敢于探索这些矛盾,能够正视这些矛盾。第二个,广东面临的矛盾在全国具有预警性质,因为有些广东遇到了,但是其他地方还没有遇到,可能很快就会遇到。所以广东的探索排头兵作用就在这里,等于先走一步,不管是成功或者是失败对于全国都有警示作用、都有教育作用。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广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也不是我的个人意见,是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也包括冷溶同志。广东的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它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任何一个其他省,我认为甚至包括上海都无法替代的。上海可以在经济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文化生态多元、在社会分层的多变和多元上远远比不上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最富的也在广东,最发达的也在广东,最落后的也在广东,这种多样性就是它的典型性,而且是中国的缩影,它就对中国具有示范作用。所以我讲排头兵的地位,只要广东人好好干没有人抢得过去。
主持人小康:广东十七大代表陈武汉有一份礼物送给总书记,他是湛江的代表,他把他的家庭相册送给了总书记,体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知道您是在湛江长大的。您对现在的湛江了解吗?
侯惠勤:东海岛我知道,那里都是讲雷州话,都是讲黎话的。那个地方很旱,我中学的时候抗旱去过那里。根本没有大米吃,只是喝一些稀汤,都是包菜,叫椰菜。而且还吃一些海藻类的东西,现在讲健康了,那时都是属于刮油水的。那个地方很穷的,这些年我知道有很大的变化,收入提高得很快,那边搞了沙头角,搞了旅游度假区。沙头角景色很漂亮。
主持人小康:您最近一次去湛江是什么时候?
侯惠勤:去年我在广东搞调研时还去过,但是很可惜没有去过东海岛,我知道沙头角那个地方海水非常好,有点儿跟海南岛三亚的亚龙湾差不多,非常好,也盖了不少的别墅,也有很多度假村。现在很多农民一方面耕田,另外也做了副业,产业多元化了。我妹妹以前还在东海岛管委区工作过。
主持人小康:现在广东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就像这次报道十七大我们专门做了一个栏目叫“晒晒我的家乡”,大家把各个地市的照片拿出来评一下看哪里最漂亮。
希望您有时间再去广东看一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侯教授到我们直播室为大家进行详尽的解读。
以上文字经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谅解。文字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第四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政治复习】
党的十七大报告
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实现了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中央领导集体。
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 1
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五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重要论述,是一项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改革措施,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 8 益思想价值。9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谋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理念和时代潮流。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结晶,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
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这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这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以上资料由种花银鸣整理,感谢阅读。
种花银鸣,做中华人民该做的事!
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五篇: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解读党十7大报告之教育优先发展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党的十7大报告,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打下坚实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hjt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在十7大报告中,hjt总书记号召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来说,这既是极大的鼓舞,又是进军的嘹亮号角。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力推进国家西部地区实现“两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XX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8%,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二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XX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将超过80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100万人,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三是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进入到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把加强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五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从XX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六是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动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全国共计约1亿多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七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建设。八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致力于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万”。
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扩大,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决心在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