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科教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全科教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高尔基
我是一名有十几年年教龄的小学学教师。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乖宝宝,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
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做是一张白纸。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我身为老师,心何以堪。想必众多一线教师同行,都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与感受。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在与本校同事、外校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区县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普遍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40%左右,高的竟达到70%。然而,现在已不是去追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及成因的时候了,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必然衍生这一社会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现症状,对症用药。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我认为,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出以下四种主要症状:
1.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
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
人生是0,道德是1,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学识,多大权势,没有道德这个1,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不建议改变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
曾经,我认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有两条线索:一是改善现有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另一条是改善教育环境。但经过反复思考,与专家沟通探讨,最终我认为,第一条线索不具备可操作性。主要出于以下3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太强,将导致孩子频繁换学校,穿梭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当中,然而容易产生更多问题。其二,大量留守儿童来到城市就读,势必给城市教育资源带来无法承载的巨大压力。其三,留守儿童出走,也将抽空区县乡镇的现有生源,造成地方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2.改善教育环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
性场所远离学生。
3)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
目前不少区县中小学校,对寄宿学生仍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担心管理麻烦和安全问题,学校往往不主动提倡学生住校,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寝室只设置门卫和清洁工。我的建议是,一方面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校方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祖父辈或叔叔)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5)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
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6)代理家长制。
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7)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最后,与诸多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同仁,分享一下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心得“,勿要操之过急,从小事或边缘事切入,逐渐打开学生心扉,让孩子认同你。处理好关键的那一下,走进学生心灵,让孩子信任你。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社会”。
个人写作习惯,不重案例,更重视总结问题与探询方法,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也算是对我30年一线教育生涯的总结,与大家共勉。
第二篇:作为教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作为教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呢?
一、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当怀疑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时,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时,我们要充分冷静,静下心来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如: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心理等,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关心,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第三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2007年7月19日在北京成立了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以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的创办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身经历了“留守生活”;也亲眼目睹了身边众多留守儿童的艰难困苦以及存在的严重的教育问题,促发我下定了成立留守儿童服务阳光服务站的决心。用我的绵薄之力来尽可能的去解决这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众多留守儿童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国家所提倡的。
目前我们的场所是租借的一套25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包括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洗浴室、厨房、心理辅导室、教室、活动室等,仅能容纳30位学生。这还不能满足得胜的留守儿童。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组织化、封闭式管理;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为学生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励他们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把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打造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最具规模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但万事开头难,我们从策划到进入实际准备阶段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首先,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主要由我和我女朋友一起管理,我们在社会经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另外由于刚出社会不久,创业资金更是紧张,全部都是由家里支援的,所以导致了在硬件设施方面还很落后,希望政府由关部门和单位能给予支持和援助。
其次,在我们下乡宣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留守儿童”这个概念都很陌生,就算是经过我们的讲解他们也觉得一年花一千多块钱有点不划算,他们对小孩的教育观念还很淡薄,觉得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照样也能吃的饱穿的暖。由于这种思维定式给我们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所以我们真诚的希望政府在宣传方面能给我们一些舆论支持。
选择大于努力,我坚信天道酬勤!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但留守儿童服务部门还很少,这是一个政府支持、人民需要的服务机构,我有信心把得胜这个示范点做大、在此基础上把面做广。可以向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发展,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以的留守儿童都能走进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2009.冬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情绪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我们班,就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外出谋生,大多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年到头与父母也见不上几次。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像我们班一些同学,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娇生惯养,任性,脾气暴躁,从小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由于爷爷奶奶根本无法辅导,学习也跟不上。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上网、打架、旷课这些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做爷爷奶奶的根本无法管到。为此我们恳请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些关爱,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提出了一些建议:
1、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每到假期,应支持和赞助留守儿童能去父母生活的地方与其父母亲一起生活。村委也应为留守儿童组织一些假日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
2、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老师和同学多给留守同学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4、家长也应多与孩子联系,多同他们谈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条件允许可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同学吧。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份温暖与鼓励,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3]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与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
十堰是湖北省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武汉、宜昌、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南部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宁县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十堰市农业基础夯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外务工人口增多,势必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在外务工人员为家乡的经济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与呵护,这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大学生组织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十堰地区群众生活发展状况,与他们进行交流,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实践活动能够号召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清社会使命,明确成才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得到并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方法。
调查对象: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领导及老师、村干部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
内容摘要: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此次三下乡,我们对一个小山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
内容:
一、留守儿童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少部分是和亲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存在矛盾,且这一部分中一半的人选择闷不吭声。很少有向父母诉苦的。这就直接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与爷爷奶奶生活一起。不难看出,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实在太少了。
(二)学习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中存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大多处于中下阶段。这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方法存在直接关系。由于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在学习上根本帮不了孩子。且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只有在学校的时候能学,回家自觉学习的占少数,有的回家后还要帮助家里干家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与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心理状况
尤其在面对面交谈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留守儿童的性格是内向、孤僻、倔强的。当我们与之交谈的时候,他们甚至是害怕的。从问卷表可以看出,大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自己解决而不是与家长商量,受了委屈也是闷不吭声,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孩子们的不良心理。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情缺乏,安全难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见孩子对父母的生疏。由于很多是隔代教育,这两代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沟通问题,有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和远,一旦放学,学校根本确保不了孩子的安全,家里又没有人来接送,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放学后被高年级学生或者社会小青年抢劫甚至殴打,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障。
(二)学习方面:学习习惯不良,成绩不好
由于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管教,造成自理能力相当差。且一部分监护人根本管不住孩子,造成孩子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这些因素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三)社会关爱不足
家庭温暖的不足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加之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使孩子们只能在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下去继续,因此带来的种种不良结果也就无可避免了。
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打工的占34%,双亲在外打工的占65%,1%的留守儿童是因父母离异或只是单亲家庭等其他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与父母一同生活,11%的留守儿童觉得现状很好,6%的留守儿童不知所衷。
对于政府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80%的群众表示支持,认为其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20%的群众认为政府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对其工作表示支持。
实践感想: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多数人能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然而,我国城乡差距较大,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了,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紧迫,父
母被迫进城打工。
就这个话题,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我们号召周围的同学,组成了小分队,吸取了去年的经验与教训,在活动之前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正因为周密的考虑才使得活动有条不紊的举行!这次活动主要针对了阜宁地区的两个乡镇(阜城镇与益林镇)
活动过程中“想不想爸爸妈妈”这个问题时让我颇有感想,因为大多数儿童的回答都是“不想”。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连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顾,甚至6年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感受的只有孤独......随着问题不断的扩大,我们国家也花了很多资金与精力来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阜宁县已经实施了多种方案,比如寄宿制、代理家长制以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等。其中在沟墩镇就有留守儿童托管所,我们了解到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平时晚上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们的学习!这些都是很让我们钦佩和欣慰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研制更全面的方案来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重新认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我从更深的层次认识了和谐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真的不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要不断的实践自己,充实自己,做好随时奉献社会的准备!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无疑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些儿童也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仅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尤为重视,在实践调查之前,我们就组织多次会议,共同商讨方案。同时还请以往做过类似活动的同学予以介绍,为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我们与当地政府联系过程中,我们更是受益颇多,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过程中,我们用心体悟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轻轻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同悲喜。
通过对益林地区的调查我们总结得出,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的长足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国人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着重把握:
一是要更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正确领导方针、政策,使那些留守儿童能够切实享有各种合法权利。
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予以帮助。
三是要全面改善教育体制,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全队成员零距离的与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加深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感受到留守儿童的天真、善良、坚强。我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全队成员还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塑造培养。最重要的是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