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时间:2019-05-14 09: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第一篇: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冯秀成

(邵阳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6级学生)

摘 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正确的婚恋观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品德纯洁化的过程。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国家未来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和谐社会在初级群体中的构建。因此,研究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极其重大。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做一个综述并做出简评。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爱情 家庭 性观念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一、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古圣先贤研究过爱情和婚姻,不少文艺作品 表现爱情,并且留下了不朽的杰作。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境界不同,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宇宙灵魂”的表现,男女间正常的生理要求被他们视为邪恶的,完全不承认爱情的自然属性。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漠则声称: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一些资产阶级纵欲主义者更直言不讳地把爱情和性欲等同起来,说什么“食欲付诸实践叫吃饭,性欲付诸实践叫爱情,因此,爱情同吃饭一样,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机能”。完全否认了爱情的崇高精神内涵和社会属性,这是功利社会经济社会对爱情的看法。

恩格斯第一次对爱情做了科学的概括,认为爱情(性爱)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他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爱情的本质,为我们理解无产阶级爱情和婚恋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面貌。纯洁的爱情具有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巨大力量。因此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学者们就意识到了爱情价值观和婚恋观的重要意义。

国外对爱情、婚姻、家庭、性心理等相关课题的现代科学性的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

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Knox&Zusm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是很普遍的,83%的从未结过婚的大学生报告说自己正在和一个约会对象恋爱,而且有2/3的人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是一个幸福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基础。

国外大学生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很积极。Paige D Martin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出了对不良婚姻的否定态度和把婚姻作为一生责任的观点,同时,仅有1/3的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但是,却有一半的年轻人对未婚同居表示积极的态度。Salts, Connie J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对婚姻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

国外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Rubinson, Laurna等在1972, 1977, 1982, 1987十五年间,对86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对婚前性行为无论从态度还是从行为上都更加开放。Huang Karend等对旅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有58.7%的女生,33%的男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被试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且在容忍程度上无性别差异。Mayyekiso,Tokozite V对90名16-35岁南非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在Western and Bennett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校中88%的男生和84%的女生表示出了对婚前性行为的支持。Murphy & Boggesssa的研究发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许是因为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美国的年轻人较之以前少有婚前性行为,有过性行为的人从1988年的60%下降到1995年的55%,到2001年,大学生的性行为仍在下降,降至男生占48%左右,而女生占43%左右。这说明在大学生中间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人仍然很多,而且男生的性观念较女生更为开放。

美国社会学家金西研究指出,社会精英阶层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恋爱和婚前性爱问题上相对比较保守,而下层社会的态度较为开放。例如,在金西报告调查中,2/3的大学程度的人在结婚前保持贞洁,而下层社会的男子几乎人人在恋爱期间发生过性行为。国外在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研究起步较早,己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White and DeBlassie发现一些因素和年青人的性态度与行为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信仰、来自的家庭(是破裂的或是完整的)、父母的交流、同胞群体的关系及数量、社会政策、个性品质。这同Feigenbaun etal,H affner,Hetyerington etal,Hom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Salty ,Connie J等人用修订后的FAMS量表(Favorableness of Attitudestow and Marriage Scale)对大学生婚姻观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女生比男生有更为有利的婚姻态度,这与Hill,Walters and Parker的结论一致。Kahn and London也认为人的个性会影响婚姻观,有更为保守的婚姻态度的人比婚姻态度开放的人更为强调婚姻的责任与牺牲精神,而目会有更少的婚前性行为、离婚率。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者发现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身份、个性品质、个体受教育程度、信仰等;(2)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情况、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婚姻状况、父母对了女的养育方式等;(3)社会因素: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氛围、社会政策等。2

二、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

根据我国婚恋观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婚姻毫无爱情可言,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着自由恋爱,婚恋问题并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家庭、父母和社会的事,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则必须“从一而终”,“烈女不嫁二夫”,此为传统时期。这种严厉的禁锢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虽然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一直大力提倡婚姻、恋爱自由,但真正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一支清醒剂,人们的情感生活需要才提上了日程。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禁锢给人们造成一种普遍性的盲从心理和政治变态心理,谈恋爱、找对象打上了深

深的阶级烙印,人们的情感被一种“革命同志式”的关系所取代。但这时恋爱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大,多为先结婚,后恋爱,这从某种意义上埋下了家庭不稳定的种子。但大多数人都“懒得离婚”,此为传统婚恋观向现代婚恋观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渴望爱情、肯定爱情、尊崇爱情的氛围,大多数青年追求组建感情丰富的精神型家庭,生活节奏加快,恋爱结婚多为闪电战,周期大大缩短。爱是火辣辣的,“爱你没商量”,在婚恋次序上多为先恋爱,后结婚,亦有边恋爱边结婚的。此时强调双方平等,自由,注重爱的情趣与质量,是婚恋形态和观念发展的现代期。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个人生活要求公开化,因此谈恋爱、成家等均需要向组织上汇报,恋爱的价值取向是以共同的革命理想为指针。恢复高考招生以来,70-80年代各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均有较一致的认识,禁止或不允许。因此,大学生恋爱变成公开的正式场合及社会性、政治性行为中的一块禁地,学校教育往往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谈虎色变,视为丑事和违规行为。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研究仅限于要对大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恋爱观教育。这个现象在某些普通高校甚至持续到90年代。90年代以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和观念更大程度地开放和更新,大学生谈恋爱问题已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领域了。3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在新时期也发生着集聚的变化,正如《女性的沉沦》的作者何清涟所说,20年来,中国社会中价值层面被颠覆得最彻底的就是婚姻和恋爱观。

1、对我国大学生现阶段呈现的婚恋观现状和特征的研究:

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1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和目的是不清晰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理和心理需要、排遣寂寞、感情寄托、从众等,基于这样的动机,大学生往往重视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4《全国大学生性爱调查报告》显示,未婚同居被认可。9成以上大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谈恋爱,近半数男生和四分之一女生认可未婚同居。5

研究发现,“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择偶方式,在青年人中间已经很少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你倾向于听谁的意见”,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城市与农村青年都占到了3/4的比例,但是选择“听父母的意见”的比例却很小,这表明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和自主观意识更加突出,突现出现代观念的气息。6

我国传统的婚姻角色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后,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尤其是女生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仍然比较赞同该观念,而对于夫妻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收入等方面的水平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是“男高女低”,选择“女高男低”的人数十分7少。

过去在校大学生结婚是被明文禁止的。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尽管高校已经对大学生结婚解禁,尽管大学生们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想付诸行动的并不多。8

金乐教授把大学生的婚恋具体表现归纳为四种:

一、网婚=虚拟婚姻+对现实生活逃避;

二、拒绝=独身主义+一夜情+多段请;

三、同居=爱情+性+金钱+怀孕;

四、丁克家庭=结婚+不生孩子。大学生恋爱的特征是:校园恋情认可度高,成功率低;性观念开放度较高;缺乏责任感。金乐教授还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大学生对爱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二是婚恋的矛盾体、三是恋爱的周期较短、频率增快、四是对同居司空见惯、五是恋爱问题

9上更加自主、六是恋爱动机不够纯正。同时金乐教授还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进行

10了专门研究,并指出对女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的重大意义。华东师大余玉花、许磊从道德人格的伦理学意义上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认为在婚恋观方面,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人生目标不明确;第二、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的“从众”心态;第三、择偶标准上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第四、理想化的择偶标准不实际;第五、责任感弱化,追求11目前的需要。河南大学薛娟对河南大学在校本科生婚恋观的调查显示:

一、恋爱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认同;

二、恋爱态度整体上比较理智,但也有草率态度;

三、贞操观念宽容开放与谨慎保守并存;

四、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现象增多;

五、对待婚姻的态度严12肃认真。郑州大学罗晴认为大学生婚恋观呈现恋爱的公开化、恋爱的标准多样化、恋爱道德的宽容性三大特点。北华大学刘亚丽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表现在:

一、恋爱自主性强;

二、婚恋道德淡化,网恋迅速升温;

三、择偶注重人品、情感;

四、婚姻强调个人幸福;

五、14开放观念与传统思想并存。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刘丽军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征归纳为:

一、恋爱行为普遍化、低龄化;

二、恋爱动机消极化;

三、择偶标准多元化;

四、择偶方式自主

15化;

五、婚恋价值取向开放化。茂名学院董晓璐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描述是:开放意识与传统观念并存、才子佳人式的配搭仍是理想选择、婚恋方程式逐步复杂化、婚恋观正从

16白头偕老走向两性自由。贵州师范大学唐昆雄和贾付强对贵州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复杂化;

二、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方式上更追求民主;

三、择偶标准趋向理性;

四、婚恋价值取向走向宽容。

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对婚前性行为上的看法较之以前是开放的、较为宽容的。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而在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75.3%。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婚恋观趋向开放,他们与传统的婚恋观有所背离但也受传统的影响,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的态度较为宽容,择偶更注重对方人品和双方感情、更加注重婚姻和爱情质量。

2、国内学者们对婚恋观概念内涵界定的研究

关于婚恋观的概念,理论界迄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学术界只有一些相关

概念的探讨。李庆祝在《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卢春莉在《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马忠丽、张玉堂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李颖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李志、彭建国在《大学生恋爱价值特点及教育对策》;刘丽军在《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杨飏在《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黄晴宜在《全社会共同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徐明在《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李庆祝认为“恋爱观是人们对待恋爱与爱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由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

卢春莉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们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马忠丽、张玉堂认为“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与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李颖认为“恋爱价值观,是指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 任与贡献以及社会、他人对青年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是恋爱问题的一种评价、选择方式的概括,体现了青年对恋爱的深刻理解和目的评价”。

李志、彭建国认为“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十恋爱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

刘丽军认为“婚恋价值观实际上包括恋爱价值观和婚姻价值观两大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恋爱价值观是婚姻价值观的基础,婚姻价值观则是恋爱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杨飏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姻和恋爱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具有两层内涵:婚恋观必须是对婚姻、恋爱和性的基本问题所持的观点,婚恋观是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

黄晴宜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婚姻、家庭及恋爱方面的具体反映,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评价标准”。

刘亚丽认为“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 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1

3徐明认为“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

以上学者18 19 20 21 22的表述基本反映了婚恋观的内容,虽然运用词汇不统一,但内涵基本一致。

3、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学者们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很多。

刘亚丽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性早熟、二是社会变革、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四是性教育。23金乐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因素为:

一、社会因素,如西方文化渗透、互联网的普及、个人生活空间的扩大、政策松动、大学生特点等。

二、个人因素,大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教育缺位,思想政治教育和性教育的滞后。24万顺国认为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有重要影响。25杨飏认为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的成因是:

一、自身原因是关键因素;

二、环境的影响是必要因素;

三、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

四、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线。26董晓璐认为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形成的原因是教育的忽视、社会的影响、媒介的作用和个体的缺陷。唐昆雄和贾付强认为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27

4、对健康婚恋观的引导教育对策的研究

薛娟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恋爱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道德、性文化,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进一步加强性教育。28刘丽军也建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理好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加强责任感教育;加强性教育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29刘亚丽建议把婚恋观教育列入人才培养大目标;把婚恋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多渠道多途径教育活动,如设立网站交流与教育、开展朋辈教育和利用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展针对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30金乐认为并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婚恋观的必修课,他还指出对女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性,还建议加强爱情和婚姻的统一性教育。罗晴建议大学生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学校、教师和家长紧密配合;学校建立完善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冷静对待失恋和在大学语文课本中加强正确的婚恋观教育。31仆玉霞和吴岳达从生命伦理学视角研究了大学生婚恋的道德教育,认为要尊重生命、加强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教育;关爱生命、正确对待失恋问题。32万顺国认为要加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婚恋观教育;注重学校社会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德育环境的优化;注重全面把握学生个性;关注网络婚恋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3杨飏认为婚恋观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爱情本质的讲解、理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对待婚恋丑恶问题的善恶态度。强调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34董晓璐认为要把婚恋观和人格教育相结合;摆正爱情位置、提倡积极恋情;进行健康的择偶观教育;进行婚姻风险教育;可设性教育课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教育。35唐昆雄和贾付强建议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端正恋爱动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处理好爱情、事业、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加强婚恋伦理道德教育;重视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36

三、国内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研究

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中,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也编制了许多的测量或调查表格和工具,但是,大多数是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与调查。Hill's(1951)编制婚姻态度量表(Favorableness of Attitude Toward Marriage Scale)以测查个体对婚姻所持有的态度,主要是看个体对婚姻是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Lee(1973)编制了爱情方式量表(Love Style Scale),后来Hendrick & Hendrick(1986)Hendrick在Lee的基础上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The Love AttitudesScale),以测量个体在恋爱与择偶上的态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国外研究个体恋爱态度时采用最多的问卷,其具有6个维度,42个题项。也有许多的学者是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查,Adler, Nancy L等人(1991)编制的性态度量表(Sex Attitudes Scale)和Rachel Saul Lacey,Alan Reifman等(2004)编制的性道德态度量表(Sex-Moral Attitudes Scale)是对个体在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同性恋等看法的测量。37

在国内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采用自编问卷,对婚恋观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测查,在学术界比较流行和认可度高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尚未出现。

我国现有研究应完善的问题

上述已有的研究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和教育对策进行了一些及时和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构建相对来说较薄弱,而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和表面分析较多,这样就带来了如下的后果:

(1)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内涵缺乏深入的研究。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对于婚恋观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被认可的概念。这样,就让许多人好像知道婚恋观是指什么,但又不能准确地定义它。

(2)大学生婚恋观的结构划分不明确。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组成结构进行研究,正是由于各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划分不明确,所以,对婚恋观的结构上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

(3)以前的婚恋观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或教育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状态性研究,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过程性研究。

(4)以前的研究多是对调查结果的表面分析和理论分析为多,而具体教育措施很很少。(5)以前的研究都是教育者的立场上对婚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鲜有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二、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测量工具需要进一步优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测量工具,无疑可以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但是目前还缺乏一套较好的适合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工具。现在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多采用单项测试问卷与自编自陈问卷。如黄希庭和郑涌教授自编的测查大学生爱情观、爱情品德心理和性心理的问卷。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自编《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表》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进行了测查。胡利人等自编问卷对低年级医学生婚恋观和性观念进行了调查。张饪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婚恋心理进行了调查。很多研究者在调查过程虽然用到了问卷,但却没有表明问卷的来源。这些测量工具的运用都缺乏权威性。这些问卷大多都是自编的问卷,绝大多数没有报告其信效度分析,只能作为一般的自陈问卷,不能加以推广和使用。

三、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的系统研究

从前述的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中不难看出,当前有许多研究者做过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研究,如男女生性别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但是少有人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特点进行系统的探索,而且许多研究者探讨大学生婚恋观特点时,是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的,不是从大学生婚恋观本身来研究其特点的,即他们所作的研究大多是状态性研究,而没有从过程性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婚恋观。因此,需要从大学生婚恋观的角度来把握大学生婚恋观的整体特征、因素特征、性别特征、年级特征、学科类别特征等。38

四、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预测性研究和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教育对策研究。

以上学者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阐释,几乎没有人关注将来人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观念对大学说将来人生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这一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中国社会的婚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学者们对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应对性措施,但总的来说,由于情况复杂、差异较大、观念的变化快,需要学者们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参考文献:

丁喜龙 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杨艳玲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3 同② 4 李庆祝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6): 798-799 5 蓝 燕 中国青年报 2003-11-17 6 王平一 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婚恋观的比较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33-36 7 罗萍 封颖 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631-635 8辛湲.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元化.中国妇女报,2006、11、4 9金乐 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年12期 10金乐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05期 11余玉花 许磊 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03期 12薛娟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河南教育 2007年09期 13罗晴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14刘亚丽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 思想教育研究 2003年10期 15刘丽军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企业家天地 2008年04期 16董晓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17唐昆雄 贾付强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12期 18 同2 19 同15 20杨飚 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10期 21黄晴宜: 全社会共同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 中国妇女报/2006年//9月/30日 22 同14 23 同14 24 同9 25 万顺国 刍议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06期 26 同20 27 同16 28 同12 29 同15 30 同14 31 同13 32生命伦理学视角议大学生婚恋的道德教育 朴玉霞 吴岳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06期 33 同25 34 同20 35 同16 36 同17 37 苏红 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38 同37

第二篇: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1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女生最看中的是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

3、两性观念

近9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除发生性行为以外的所有亲密接触方式。同时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宽容。但性别差异明显,男生比女生更赞同婚前性行为 四.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

1、恋爱公开化。在大学里,爱情已经不是敏感和不可提起的话题。大学校园里情侣来来往往,构成一道风景线。

2、恋爱的标准多样化。与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相比,大学生共中情感本身,而不是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但是以貌取人的观念仍有部分市场。

3、恋爱道德的宽容性。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普遍比较宽容。

4、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

五.大学生婚恋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后者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需要,在此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和自我完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随着生理的成熟,对异性交往的愿望和要求变得更加强烈。

2、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多元化是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观,人生观都不稳定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容易把眼光放在金钱上。

3、教育因素。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

1、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了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地对待“性”。“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提心吊胆害怕出问题,还不如换个角度主动出击、积极预防问题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知识、性道德、性法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差异,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预支性行为”对双方、对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必须要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加以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认知如镜,照之则明;情感如水,导之则畅;理念如山,立之则稳。只有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加以引导,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

第三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091班 小组成员:苟博文(08)刘永斌(15)

目录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01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02

三、分析与结论„„„„„„„„„„„„„„„04

1、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分析„„„„„„„04

2、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识和预期„„„„„„08

3、社会多元化之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10

四、多面着手,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12

五、参考文献„„„„„„„„„„„„„„„17

六、附录

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自身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直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是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与发现

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特别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一切应该由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开始。也许,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现在一切的努力只是为我们以后能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然后很好的生活积累下充足的物质资本。然而,在这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现在开始积累丰富的精神资本,那就是正确婚恋观念的养成。考虑至此,我觉得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念的调查研究是切合我们文化人类学课程的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所以就身边的同学开展了调查与分析研究。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所谓的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1.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2.目的: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

—— 从恋爱动机、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恋爱途径、对待恋爱的态度、对失恋的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结婚动机、择偶标准、理想的家庭模式、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在校结婚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对同性恋、同性恋婚姻、网恋、网婚、婚外情等非常规婚恋形式的看法来分析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婚恋观发

综合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并找出可供解决的方法。

3.意义: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 ,我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而且某种程度上可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正确了解婚恋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

首先,调查对象向是兰州城市学院全体在校本科女生。其次,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一般的调研方法与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相结合。即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大体的情况,兼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贯穿于平时生活,有意识的进行了解;另外在选择个案,进行访谈调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为问卷调查的结果做一个整体的评估;最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为得出的结论提供理论性支持。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大体分成基本信息了解、对爱情观的认识、对婚姻观的考虑、对其他社会客观存在的看法(包括同性恋、婚外恋、大学生同居等)。

——问卷分发:共制作“兰州城市学院大学女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40份,每个年级抽样10份。在正式分发之前,发出5份(不计入问卷总数)进行试探性调查,目的在于根据大家在填写问卷时的反应修改问卷设计,从而增加问卷的合理性和信息量。

——问卷统计:分类统计加整体统计的方法,注重多个角度的资料整合。如同性别、同年级、同地域(城市、农村)的分类统计等。——问卷分析:从点到面,平行交叉的分析方法,即单题分析到整合分析,单线分析加交叉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访谈调查:选择个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了解(一般选择自己的朋友,这样交流可以减少难度,增加访谈的可信度);

参与式观察:注重平时对身边人的了解,收集平时大家交谈过程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再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文献检索与利用: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

最后,就是完成调查报告,制作课堂讲稿。

三、分析与结论

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婚恋观的认识和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就兰州城市学院全体在校本科女生展开调查。共制作“兰州城市学院大学女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40份,每个年级抽样10份,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最后利用这4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与分析

1.恋爱是大学生活里的客观存在

据问卷分析,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恋爱是同学们感情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从分类统计的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在每个年级及在性别等方面均特点。

如下分析:

你目前有男朋友吗()

A.有

B.没有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选项2比率系列1

据统计,57.5%的女同学有恋爱对象,42.5%左右的同学暂时没有恋爱对象(包括已经分手的和未作打算的)。这说明,在大学里恋爱的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大体上来说它可算是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的一种心理共性。

2.大学生恋爱趋于理性和成熟

在大学校园中,很多人正在谈恋爱,也有很多人渴望恋爱。然而,总体来看大部分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相对理性的,这主要表现为对爱情的预期不急于求成,在恋爱对象的选择标准上更加注重内在,对待失恋相对淡定,这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

2.1.恋爱对象的选择标准上注重内在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美女、帅哥”经常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谈论话题,大家也都渴望自己的恋爱对像漂亮或帅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家面临爱情抉择时,对恋爱对象外貌的标准及要求似乎都成一个有所降低得趋势。如下分析:

在择偶时,你对对方在哪些方面最挑剔()

A.家庭背景 B.学历 C.外貌 D.经济条件 E.其他

70%60%50%40%30%20%10%0%1选项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系列5系列6比率

如果允许我将上述五个选项分为两组的话,我觉得可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貌”、“家庭背景”、“学历”、“经济条件”可作为外在的,而E项包含“性格及内在品质”、“能力和发展潜力”、“孝心”和“共同语言和爱好”这些都可算作内在的。据上述统计,近60%左右的人在恋爱抉择时会看重对方的内在,很明显,只要两个人合得来,其他的均可以放在次要地位,包括他们平时最爱谈论的相貌身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又一种表现吧。

2.2.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比较认真

在婚姻问题上72%的人表示顺其自然就好,恋爱与婚姻的具体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婚姻的态度大学生们很模糊,不过倒是一致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6岁到30岁期间。如下分析:

你认为自己会在那个年龄段结婚()A.20-25

B.26-30

C.31-35

D.36-40

E.40以后

1系列6系列5系列4系列3系列2系列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

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结婚的原因是情之所至,而非面对压力的举动,可见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3.恋爱观念开放性趋势加强,但对于部分问题上有所保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一些客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的影响趋于淡化,这是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首先,大家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姐弟恋”无法接受;其次,也不会因对方学历的高低而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另外也不会对少数民族加以排斥或是对独生子女存在偏见。

对于“能否接受姐弟恋”问题上,大多数人都觉得年龄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两个人真心相爱,即年龄的差距只要不超出太大的限度一般对于个人恋爱的选择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我们觉得可能会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的“独生子女、民族、地区差异”等因素已经不再是他们所考虑的范围,这也许就是他们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特定的因素却一直是他们所无法释怀的。比如说,很多女生不愿自己的男友比自己矮,很多男生更不愿自己的女友比自己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面子上挂不住”或是“没有安全感”。这与现实生活中观察道德情况基本上是一致,在我们这样偏北一点的大学中,虽然女生个子不矮,亦有个头较小的男生,然而校园中来往的情侣也很少见到女高男矮的。这也许就是长期的客观存在他们脑海里形成的陈故观念。

(二)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识和预期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婚姻及家庭离我们还很遥远,所以我们没必要拥有所谓的婚姻、家庭观。其实,婚姻、家庭观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我们的亲身经历,它是随着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产生的,只要我们身处社会,周围的客观存在就会对我们婚姻、家庭观产生影响,这通常与个人的生活阅历、价值评判标准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研究是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内容。1.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已形成一定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选择及恋爱过程中会对未来的自身的婚姻和发展加以考虑,这是婚恋观念成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充分考虑婚姻及家庭的基础上来进行恋爱的抉择保证了爱情的相对稳定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如下分析:

在择偶时,你通常采用的方式()

A.父母的安排

B.朋友|亲戚介绍 C.自己寻觅 D.依托婚介 E.其他,请说明

0%8%5%13%1234574%

通过调查发现女生在择偶时偏向于自己寻觅,而不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及亲友的介绍,这是婚恋观成熟的表现。这种独立性会对以后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2.在一些相对避讳的问题上较保守且男女生差异很大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50%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42.5%的人坚决地反对,剩下的7.5%的人则抱有“完全无所谓”的态度。相对于同市的高校来说,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观念还是相对开放的,这与学校的整体氛围有直接的联系。如下分析:

择偶时,你对对方性经历的接受程度()

A.完全不可以接受 B.可以接受 C.完全无所谓

50.00%40.00%30.00%20.00%10.00%0.00%1选项S1S2S4S3比率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

长时间以来,“贞操观念”一直是困扰许多情侣乃至夫妻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有一半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说明当代的大学女生还是比较开放的,但还有不少的人相对比较传统,可见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颇深。

总之,在上述这些问题上,我们适当的保留态度是切合我们现阶段发展轨迹的,当然这不表示对此缺乏认识而盲目排斥或是盲目遵从,而是对它有明确的认识并加以理性的思索和选择以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社会多元化之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

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文化交融频繁,社会复杂化进程加快,整个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上表现为性观念意识渐趋开放,其中难免会存在盲目性因素;对“同性恋”、“双性恋”等非正常的婚恋现象过分地推崇;大学生同居、高校女大学生当“小三”致使的惨剧连连上演;对“中性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脱离现实,消极避世,热衷网婚、网恋等。首先,性观念渐趋开放的趋势在我们的校园里表现得不明显,然而却也不能忽视它的客观存在。这种观念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知晓、所宣扬、所夸张,最后又为大家所盲目遵从。

其次,对“同性恋”、“双性恋”、“中性文化”等的过分推崇一方面也主要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国人对自身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所致。

另外,大学生婚前同居、女大学生“小三”现象是伴随着性观念意识淡薄,社会功利化等的泛滥而出现的,这不仅对我们自身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促使社会婚恋状况混乱,有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的新兴,再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正常生活埋下隐患。最近这几年,网络的高速发展,网恋、网婚等虚拟恋爱方式成为新兴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更多的大学生消极避世,脱离现实,热衷乃至迷恋而不能自拔。

凡此种种的思想及行为均是在多元社会环境之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异端化的表现形式。它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家庭的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影响到我们的爱情抉择,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规划。所以,在这样混乱的形式之下,我们应该采取各方面措施来防止我们的婚恋观念走向异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四、多面着手,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是相对成熟的。然而,其中也表现出来诸多的弊端和不好的发展趋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自身修养不足,思想观念不健全;其次是社会思潮入侵,不良因素的诱导;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缺环,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要防止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步入异端,我们还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防范和正确引导。1.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自我完善的主体,应该首当其冲地肩负起自身婚恋观的养成工作。在看待问题时要辩证思考、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努力学好门科学文化知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在看待婚恋问题上拥有正确的态度。2.规范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环境

社会的复杂化进程带来的许多“次文化”,是误导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主要因素。文化大熔炉里历练出来的“残渣”,网络中的虚幻的“骗术”等等都是社会秩序理应规范的内容,只有从社会整治的角度来着手大学生婚恋观念培养,才能从中间的环节割断有害物质的传输媒介。

3.教育先行,加强引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逐年升温,婚恋观教育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新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已将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和树立家庭美德作为专门章节。

(1)教育缺环的体现

教育者受传统思想束缚较深,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仍是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客观的现状与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者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禁止大学生恋爱”的年代。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教师羞于与孩子、学生交流婚恋问题。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问题,更是有损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漠视和忽视,客观上弱化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

②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

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

③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④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

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

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

(2)改进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①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

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因为大学生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恋爱问题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观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纯属个人私事,教育者没有责任和义务;也不能因为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对大学生恋爱。过分地宣传恋爱的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学生对恋爱产生恐惧感,“谈爱色变”,并且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泛化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爱情,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

②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婚恋观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帮助解决问题。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婚恋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借鉴。

③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

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改进婚恋教育形式。大学生婚恋教育应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强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恋常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这种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举行。二是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婚恋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培养信任感,这样,一旦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便能主动与教育者沟通、寻求帮助,或由教育者主动出面干预、化解矛盾。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交流、沟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辟便捷的服务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因为完善的恋爱挫折干预机制,能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减轻痛苦和压力,解除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④开展文体活动,加强人文修养,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转移情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

五、参考文献:

【1】 陈志霞,《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J],1999年第7期 【2】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3】王正昱,许玉华,徐斌,洪平,《大学生性观念调研》[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第3期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6】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0期

【7】 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 第10期

【8】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年第12期

【9】 蔡文娟,王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六、附录

第四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定稿)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1.基本倾向分析

女生恋爱态度

1614121086420人数接受不接受无意见

男生恋爱态度

20151050接受不接受无意见人数

2.对大学结婚认可程度

女生对大学结婚认可

121086420接受不接受无意见人数

男生对大学结婚态度

1086420接受不接受无意见人数

部分小结:随着当今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大学生恋爱开始被人所广泛接受,现在,大学校园已经随处可见一队队的情侣,各种八卦消息也成为同学们口中长谈的话题,但是,关羽大学生结婚的事情我们还是较少听说,较为少见,且调查中认可的人比较少,明显方队的人占多数,这从侧面也反映一个事情,大学生谈恋爱以“玩玩”,为主,真正有感情结婚的占少数,这中队感情的不负责或许就是大学恋爱中潜藏的危险吧

2.恋爱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1614121086420人数学业为重重爱情迷茫徘徊未考虑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大学时我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与社会衔接的交接点,而不是我们高中所认识的娱乐场所,一旦没有能在大学踏踏实实在熟悉社会,必然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在我们学校中,应为恋爱荒废了学业的人不在少数,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人迷茫与恋爱与学业中,还有许多人以爱情为重,放弃了学业,真正以学业为重的甚至不足50%.因此,在大学中,我们应当积极相互促进,共勉,恋人们客气多去图书馆学习,讨论问题,或者合作参赛,共同打工等等参加更多积极有益的活动,不但有利于促进感情,取得成就的快感。并不差于一起看电影等等,反而更加充实有意义。

3.恋爱原因分析 2520151050孤独缺乏父母关爱转移从众异性好感人数

①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远离了我们的原先的家人,朋友,乃至原理家乡,不少人自然而然的生出孤独,寂寞的心情,希望找个人聊天,诉说真心话,渴望得到关怀,因此有不少人去寻找男女朋友

②在大学生中,处于对异性的好感而恋爱的占多数,在大学,我们由青涩走向成熟,对于男女爱情的渴望也随之发展,许多恋爱就是有交流中产生的好感而发展起来的 ③也有极少数的人可能出于对周围的人又男女朋友的羡慕而选择区追求男女朋友

2520151050和父母说不告诉父母看情况人数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是古代的婚姻方式,虽说不可取,但是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父母的意见的重要,许多大学生迷茫与是否想父母倾诉自己的感情,也许在他们的眼中,这恋爱壁这养育自己的父母更重要而为了感情去欺瞒他们,但是最终也许会导致父母的不满和误最终还是自己受害

4婚前性行为 14121086420反对没关系赞同,是一种承诺其他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符责任,然而很多人尚未重视这个问题,对之报以与所谓的态度,在调查中,超过1/3的人报以随便的态度,这个关乎一生的事,大学生没有认真严肃的去对待,鸟鸣了大学生在现阶段婚恋观还尚未成熟,没有清楚的认清楚许多问题,所以大学生可以去寻找伴侣从而找到精神寄托,但是不应该深入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集体。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感情、享受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在青春花季,爱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甜蜜的。爱情这个词语浪漫又飘渺,有人深陷其中幸福着、有人在其中失落着、有人收获了欢笑、有人学会了坚强独立;爱情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是那么突出的显现,大学生恋爱观也是一个值得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点。大学几年美好的时光是每个人人生舞台上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我们把它轻轻的收藏在自己青春的日记里。男生的粗犷大方,女孩的细腻温柔,这是一片知识的净土,也是一片孕育爱情的土地。

2、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调查男女生之间在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的价值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倡导正确的爱情观,灌输正确的婚姻观,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真正的在大学学有所得,爱有所属,收获美好的人生,充当好爱情舞台上的主角。

3、调查对象:浙农林大所有在校大学生

4、调查单位:抽取的样本学生

5、调查程序:

1)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以及现场访谈三种形式。为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情况,我们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主要通过现在大学生在婚恋观以及爱情观,性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设计了十一道题目,这十一道题目涉及到恋爱和婚姻两个部分,分性别在男生和女生的中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男女生对待爱情的各种看法,由于题目新颖,方式独特,所以在调查过程有很多难度。

2)分发调查问卷和展开网络调查问卷。分别随机抽取浙农林在校学生共100左 右为调查单位;进行抽样访谈。

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4)调查时间:2012年9月20日——2012年9月25日

二、问卷设计

在经过我研究制定问卷雏形并征询相关老师的意见后,我最终设计的问卷如下: 附件1.0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问卷调查

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问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下列问卷,在此调查过程中也许会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希望能够得到你的配合,谢谢!

请根据调查表中的内容在你认为合适栏目中的某一选项方框内打“√”。

1,您有恋爱经历吗? A有 B无 2,您赞成大学恋爱吗?

A赞成 B不赞成 C看清而定 3,你对同性恋、师生恋、姐弟恋有什么看法?

A排斥,违背伦理 B不排斥,可以接受 C不排斥也不接受 4,如果你在大学谈恋爱,动机是?

A排解寂寞 B真心喜欢 C未有恋爱经历 5,你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A不赞成,影响不好 B不计较形式,相爱就好 C如果是自己,会征求父母同意 D结婚后才可以住在一起 6,你认为应该什么时候将恋人带回家见父母最合适?

A一开始就告诉父母 B交往1-2年 C结婚了在告诉父母 不结婚就不打算汇报 7,当父母反对你的对象时没你会?

A听从父母忍痛割爱 B誓死保卫爱情升值翻脸 C给他/她一点时间让父母观察 D默默做父母工作,两手都抓 8,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A大学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 B大学毕业以后 C工作2-3年以后有资本结婚 D随缘 9,你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A比较保守,婚前绝对不会有 B互相喜欢就可以有 C有没有都没关系,尊重人格自由 10,结婚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A不想要孩子 B两年到三年后 C三十岁以前

11,对婚后越轨行为的看法?

A无法忍受,立马离婚 B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C没在乎那么多,因为迟早会离婚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我们的问卷,我们将会对这次问卷的情况进行统计。真诚祝福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自己终生的幸福。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对在校学生各个年级男、女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左右,回收问卷98份,其中有效问卷共98份。此次调查的男女生比例的扇形统计图

图表1.0

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31%男生女生69%

四.问卷分析:

(一)调查大学生婚恋观所反映的问题

1.大学生正处在一个青春的萌动的季节,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所以找寻伴侣来填补生活上的很多空白,有些大学生活的宽松无所事事感觉到空虚而谈恋爱等原因也存在。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恋爱是一个自然的感情所至,两情相悦最重要,不在乎结果。通过调查反应大学生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也许女生相比男生更需要关怀。

1.您有恋爱经历吗? 图表1.1

你有恋爱经历吗?A有 B无

2,您赞成大学恋爱吗? 图表1.2

您赞成大学恋爱吗?A赞成 B不赞成 C看清而定

从以上2图可知,恋爱经历和恋爱价值观成比例趋势,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赞成大学谈恋爱的,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对爱情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了解。少部分人为涉入爱情的美好世界,对爱情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有极部分持保守意见,可能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所致。对于大的大学恋爱趋势,十分有必要详细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内心世界和对婚姻恋爱观的态度。3,你队同性恋、师生恋、姐弟恋有什么看法?

图表1.3 你队同性恋、师生恋、姐弟恋有什么看法?11%45%44%A排斥,违背伦理 B不排斥,可以接受 C不排斥也不接受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异常恋爱关系持接受态度,少数人否定这种行为。其原因可能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见现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有多元化趋势,不局限于传统的恋爱方式和关系。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接受异常恋爱的原因。

4,如果你在大学谈恋爱,动机是?

图表1.4

如果你在大学谈恋爱,动机是?9%5%A排解寂寞 B真心喜欢 C未有恋爱经历86%

由于大学相对于高中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生活时间的空白,那么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恋爱需求。所以有一部分人因为寂寞去谈恋爱,而大部分同学还是遵循内心真正的想法,因为喜欢而谈恋爱,这是一种正常的价值取向。也是大部分大学的的爱情观。5,你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图表1.5

你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60504030201001各种观点

在婚前同居的理由上,大部分人反对婚前同居,有一部分则是持中立态度,说明我校大学生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可能更偏向于学业和事业方面的成就。大学生由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们更加看重双方的感情,这当中也就有了责任,对于婚前同居其正确与否还是有待商榷的,这可能要交给社会的发展有待证明。58A不赞成,影响不好 B不计较形式,相爱就好 C如果是自己,会征求父母同意 D结婚后才可以住在一起 2189

6,你认为应该什么时候将恋人带回家见父母最合适?

图表1.6

你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A一开始就告诉父母 B交往1-2年 C结婚了在告诉父母 不结婚就不打算汇报

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倾向稳重和保守的方式,打算交往熟知彼此后才打算带回家见父母,降见父母这件事看的很慎重。也有一部分同学比较保险,等恋爱时机成熟才打算见父母,准备结婚。这潜在表明,大学恋爱成为趋势的同时,传统观念仍然在起作用。父母可能还未认同大学恋爱,或者孩子过早有行为接触。这也阻碍了正常的男女交往。

7,当父母反对你的对象时没你会?

图表1.7

当父母反对你的对象时没你会?1D默默做父母工作,两手都抓C给他/她一点时间让父母观察 B誓死保卫爱情升值翻脸 A听从父母忍痛割爱 0204060

显而易见,在面对父母的反对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勇于捍卫自己爱情的权利,而不是传统的遵循父母之命,顾及到双方感受,更多人选择了两边做思想工作。因为既不想失去爱人,也不想忤逆父母。而另一种方式就去尝试着去适应和了解。从侧面看出,当代婚恋中父母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传统的门当户对,也对配偶选择上起了阻挠。可见,大学生对恋爱的选择还是偏向主观和两情相悦,不太计较客观因素的。

8,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图表1.8

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1观点

由图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工作后结婚,积累足够的生活成本。少部分人会在学业期间结婚,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婚姻还是十分理智慎重的,毕竟婚姻不是儿戏,里面是很重的责任感,工作后彼此充分了解在决定终身大事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A大学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 B大学毕业以后C工作2-3年以后有资本结婚 D随缘

9,你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图表1.9

你队婚前性行为的看法?504030201001观点

从图表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还是持理性态度的,大部分人持反对态度,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保留意见。由于大学是青春萌动的年龄,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需求,婚前性行

A比较保守,婚前绝对不会有 B互相喜欢就可以有 C有没有都没关系,尊重人格自由 为已经不是新鲜的问题了,但是考虑道德伦理还是要慎重考虑后果。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价值观念。

10,结婚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附件2.0

结婚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A不想要孩子 B两年到三年后 C三十岁以前1观点

由于可知,对于生育,大学生有着更不同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婚后生育。大学生大部分考虑婚后2-3年要孩子,也有少部分干脆不生育,享受2人世界。说明现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很大,敢于突破传统的伦理礼教,这也给了大学生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更享受奋斗和开放的青春生活。

11,对后越轨行为的看法?

图表2.1

对后越轨行为的看法?A无法忍受,立马离婚 B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C没在乎那么多,因为迟早会离婚

显而易见,大学生对婚姻态度十分严肃,这是正常和可惜的现象。由于更注重情感本事,大部分人不接受精神和肉体出轨。这也表明,在开放恋爱的年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还是 正确的。他们更看重爱情的本身,如果视为儿戏,不认真对待,那么婚姻质量也就会打折。

五、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总结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自己也曾经一样在感受着恋爱的快乐,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与人分享、关系他人、互相理解等等。但是从我身边的很多实例中也能看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弊端也会有很多。首先,谈恋爱两个人在一起必然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大学时代正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必将对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这就需要同学们量力而行,不要攀比,要经常考虑父母的想法。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恋爱中把握好分寸,但是大学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远远不足,缺乏责任感和承受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对其身心和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最后,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谈恋爱之后,必将社交范围缩小,乃至只有二人世界而忽视家人和朋友,造成自己情感上的孤立,一旦爱情失败,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承担恋爱失败的后果,能够坚强的面对一份感情带来的伤害。当然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责任心都能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给我们的人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使人生因爱变的更加美丽!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大学生受到对方爱慕的因素是爱的土壤,这土壤中生长出忠诚。忠诚理智承受宽容等合力之树,能开出圣洁而又美丽的真爱之花。

六、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小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必须看到有一批大学生的婚恋观仍处在模糊地带 对此,不能粗暴地用“对”和“错”加以区分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得当,这批婚恋观较为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将能够融入主流。

下载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关于安徽大学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谈恋爱的冲动。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

    大 学 生 的 婚 恋 观 婚恋,你了解多少? ——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睡衣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您的性别?您的年龄: □男□女1、在上大学之前有谈过恋爱吗? □有□没有3、在大学期间您谈过恋爱吗? □谈过□还没开始4、您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谈恋爱吗?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

    婚恋观(推荐)

    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分析及对策执笔:董刚强、陈理想 材料:杨郁、周晓彤、周翔宇 概念的界定 婚恋观的界定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 调查报告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婚姻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和婚姻的特点,探究影......

    心理学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六班 潘婷*** (一) 研究背景: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两位大二学生喜结良缘,并摆酒宴客。虽然两人均为90后,但......